第一篇:传销屡禁不止与社会管理“短板”
传销屡禁不止与社会管理“短板”
中央电视台日前曝光广西部分城市传销猖獗。这种“经济邪教”在中国“面世”已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屡经打击,但遇到合适的“气候”,很快就变换花样,死灰复燃,“重出江湖”。
传销活动屡禁不止,不绝如缕,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因为传销活动的情形的确十分复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管理“短板”。正是社会管理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观念措施等诸多方面的缺失,导致传销这种“涉众型”的违法犯罪活动成为了危害经济秩序、破坏社会诚信、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社会痼疾。
传销为害社会,与它严重的欺骗性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传销组织者打着参与“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等旗号,避开臭名昭著的“传销”名讳,以“加盟连锁”、“连锁销售”、“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等名义,引人入彀,诱人上当。他们尤其注重发展社会上所谓的“高级人士”,如退休官员、领导亲属以及在各种社会组织任职的名人,还有教授、专家、演员、记者等,通过这些“有影响力的人”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他们甚至还向慈善机构捐款、出版书籍和音像制品、邀请专家开设所谓“金融知识”讲座,为传销披上各种华丽炫目的外衣。
在媒体的曝光中,人们看到了一些地方执法部门的倦怠。来宾市110接警员对于记者报案的“恶劣态度”,固然反映了对于传销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认识,同时也折射出长期以来警方与传销进行“游击战”形成的厌战心理。如何在警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努力治标,另一方面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出发,积极探索治本之策,形成管得住、管得好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和流出地与流入地联动机制,实现“源”“流”并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在媒体的曝光中,人们看到了一些地方传销类出版物的泛滥。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被传销者作为“读本”和“教材”的书籍或音像制品,相当部分由出版社正规出版,在包括新华书店在内的场所合法销售。传销组织借助合法出版物为非法活动张目的行为,暴露出出版行业管理上的漏洞。如何防止出版业一味追求利润、忽视社会效益的行为,也是社会管理方面亟需加强的工作。
在媒体的曝光中,人们看到了现行法律对于打击传销的软弱。在新修正的《刑法》中,尽管增加了“组织、领导传销罪”,表面上有了打击传销的专有罪名,但由于传销活动的异地性、隐蔽性和网络化特点,特别是链条越来越短、层级越来越少,难以达到“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3级以上”的立案标准,使这一条款几成“悬空”。如何使法律落到实处,使之成为打击传销的强大武器,是加强社会管理的现实要求。
从更深层次来说,一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哲学上存在的合理性。人们对传销这种违法活动如此趋之若鹜,对于各种媒体揭露传销的宣传如此置若罔闻,对于执法部门的清理打击如此置之度外,不惜欺骗亲朋戚友,如飞蛾扑火,烈火焚身而不顾,在谴责参与者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沦丧之外,也折射出民间资本缺乏出路的尴尬现状。如何满足人们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迫切愿望,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更多地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并为其合理收益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这同样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
第二篇:社会保障体系进展与短板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架构雏形已现,但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文/李欣欣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
当前,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和新困难。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保障广大人民的生活安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社会保障体系架构渐成雏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住房保障为具体内容,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架构。
普遍实施了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实现了从原来的单位福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建立了以政府出资为主,农民缴费为辅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医疗费用从原来的完全由个人承担向社会保险的转变;城乡居民低保完成了从原来的保障特定人群(如城镇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农村五保户)向普遍保障的制度转型;社会统筹机制从原来的全部由国家单一承担责任向社会、政府、单位、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转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原来的单一代际赡养的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转变,形成了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混合模式;社会保障体系从原来的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发展的转变。
其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从原来的单纯养老退休金扩展到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保障种类;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扩展到多种所有制组织;从原来的体制内的正式职工扩展到灵活就业人员;从原来的城镇居民扩展到农村居民。
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和享受相关社会保障的居民均达到一定规模,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35亿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数已达12.74亿人;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1.27亿人;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人数1.49亿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1.09亿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分别达到2347.7万人和4759.3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235万人;得到政府五保救济的农村居民554.3万;全年政府救助城乡医疗困难群众分别达417.2万人次和688.4万人次;政府资助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1047.8万人;政府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689.8万人。
其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普遍提高。养老金保障继续向退休早、养老金偏低和具有高级职称退休人员倾斜的政策,顺利完成了2008年和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及办养老金的调整工作,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经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额度由2000年的月人均544元提至2009年的1200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金由2000年的月人均887元提高到2009年1755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由最初的30元提至100元,大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从最初的20%提高到2008年的38%。
低保标准、失业保险标准、工伤保险水准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城镇职工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1.4万亿元,是1998年8.4倍。
其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继续扩大做实。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末,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在多个试点省市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也顺利启动,全国27个省(自治区)320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试点方案已批复。全国有10%左右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达到预期目标。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出台了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文件,如期完成在全国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目标。这既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也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奠定了良好基础。2009年,有29个省份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35万人。
同年,全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前一年从制度上实现对城镇居民的全面覆盖,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困难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基本解决。2009年,已有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646亿元,累计受益4.9亿人次。向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其五,社会保障历史欠账有了新突破。
针对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所带来的对破产关闭企业员工、下岗职工、退休人员等社会保障资金拖欠问题,国家在实行“两个确保”、建立“三条保障线”的基础上,又实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了社会保险缴费补贴政策,使近
3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对破产关闭企业职工采取具体有效的保障措施,保障了3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施足额发放,并补发了以前拖欠的养老金,使得5000多万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晚年有了生活保障;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资金增加了专项投入,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积极配套、各级社保机构逐人落实等多渠道筹资方式,基本解决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仅2009年,中央财政就安排了429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将各地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保,并统筹解决其他各类城镇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其六,社会化管理日趋规范。
随着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资金由所在单位管理转向由社保机构、相关服务机构以及银行等部门直接管理和服务后,不仅方便了群众就近随时办理,杜绝了单位挤占和拖欠养老金问题,减轻了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事务的负担,也促进了我国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规范。
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75%以上。截至2008年,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机构已达7400多个,街道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达3万多个。全国已有73%的企业退休人员被纳入到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截至2009年,全国仅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就达3万个;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3.9万个,床位275.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08.8万人;各类不提供住宿的社区服务设施14.0万个。随着社会化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将会有效地促进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的加快。
五大短板亟待补齐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仍存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覆盖范围较窄,保障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和各类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还不通畅,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管理基础薄弱,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农村务农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短板一:社会保障群体增多,对社保覆盖面及社保水平要求增高。
一是目前仍未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各类群体要求得到社会保障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应得到基本社会保障的群体;二是因保障水平低及保障待遇差别大而要求得到更多社会保障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低收入群体要求得到除低保外其他社保待遇的人越来越多;三是越来越多的城乡异地养老、异地就医等社保群体对社会保障管理及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社会保障能在农村和城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能够统一对接及转续。
短板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及流动人口参保受限。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之所以大多数人没有参保,主要是由于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还没有一个能真正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社保政策制度,尤其是由于社保权益跨地区累计、对接及转续工作不到位,使得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参加保险,即使已参保的农民工在返乡时也普遍退保。现行的各类保险缴费标准较高,农村人口和吸纳农民工的企业均感到难以承受。而城乡、区域之间的社保水平差异较大,则难以体现社保制度的公平普惠特色。
短板三: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截止到2008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近1.6亿人,占总人口的12%,且每年以0.4%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并将高位保持30年至40年的时间。人口的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影响巨大。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50年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医疗费始终是中青年的3倍以上,因此,社保资金的收支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短板四:非传统就业形式比例上升,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水平难以适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劳动力在城乡、地区、行业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也使非传统就业人员的数量有了较大提升。据统计,2007年以城镇个体经济为主的非传统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15万人升至2.29亿人,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比例由0.16%升至78.1%,非传统就业在我国就业体系中已占据主要地位。而现行的社保管理体制则是以稳定的就业群体为对象、以用人单位为依托、按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设计的,难以适应现行的数以亿计并时常变动的灵活就业群体等参保个人,尤其难以做到社保资金的跨地区调度,及社保关系的全国统一结算、支付、对接、转续等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短板五:经济全球化加剧,给我国社会保障带来潜在风险。
国际商品的自由流动,会促进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的走高,给加快提升社会保障标准造成压力。而国际经济的波动,尤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停产关闭,给加大覆盖社会保障人群带来压力。此外,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则使社会保障资金在资本市场寻求保值增值中的投资风险加大。□
第三篇:论传销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传销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一、引言
2009年3月23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亿霖”非法传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赵鹏运等28名被告人因非法经营罪分别被判处15年至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39岁的主犯赵鹏运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亿零34万元。随后,各大媒体均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该事件,自此,轰动全国的“亿霖传销案”终于尘埃落定。据各大媒体报道:此案共涉及金额16亿,受害人2万余人。在此之前,全国各地所报道的传销案件屡见诸于各大媒体。
二、传销的概念及传销犯罪的特征
(一)、传销的概念
第444号国务院令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定义了传销:“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二)、目前我国传销犯罪的特征
近年来,全国各地工商、公安机关打击与防范传销活动频频告捷,在政府不遗余力的打击下,传销活动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征:
1、内部管理更加严密,层级分工更加明确
传销组织往往将传销参与者带往异地从事传销活动,实行集中居住和管理,并对其实行24小时监控,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受骗者入会后,传销团伙头目还对他们进行精神和出入控制,除了以暴力等手段控制其行为外,还迫其层层发展下线,诱惑更多的人加入该传销网络。非法传销活动,大多是以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为幌子,打着推销产品的旗子,为防止暴露目标,上下线之间往往秘密联系、单线联系,以各种绰号代替姓名,交易也以付现金为主,虽然偶尔也会通过银行帐号进行汇款等方式进行交易,但是一般不留任何手续和凭证。传销组织不仅有严密的工作和组织纪律,还有一整套的操作流程,分工细,责任明确,易于躲避打击。
2、异地传销居多,人员结构复杂
一是传销公司不在其注册地而是跨省、市进行传销活动;二是传销公司不在传销行为地发展本地传销人员,传销人员的地域范围较广。传销者来自“五湖四海”,且人员结构复杂,由原来的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到大中专学生参与。
3、传销人员文化层次较高,公关能力较强
与以往的初中以下文化为主体不同,近年来传销人员的学历层次有增高趋势,而且出现了大学生。其中不但有一般院校毕业生,而且不乏名牌大学生。可见,这些从事传销的人员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有的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加入传销组织后还要经过传销专门培训,为传销产品和发展“下家”提高公关能力。他们能言善辩,增加了传销产品的可信度,故易于打开传销局面,导致更多的人受蒙蔽。
4、传销对象特殊,欺骗性大
传销与其它商品的销售渠道和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在于它不需进入商场,也不需要用产品面对面的与消费者交流,传销靠的是传销者对产品的夸大其词和巨额的利润回报。销售的对象也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同学这一特殊的群体,传销者正是利用这一特殊的关系,使其传销屡屡得逞。
5、犯罪手段逐渐趋于科技化
非法传销组织为了提高传销的效益和逃避监管、打击,往往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化通讯、物流方式和工具。组织者之间通讯用手机,客户名单及订货单传递用传真机,传销款用银行卡异地存取,发货用邮政包裹,传播信息通过英特网等等。现代化工具的运用,使现阶段传销隐蔽性更强,传销款汇集的速度更快。
5、传销形式的多样化
有的传销组织由原来的“传销商品”演变成“传销人头”,手段多样,更具欺骗性。有的传销组织的目的是吸收公众存款,但其打着传销的幌子在形式上的表现是五花八门的。比较典型的是利用非法成立的公司或地下组织吸收公众存款。也有通过松散型的机构、组织以推销产品、提供服务,采用虚构经营业绩、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其经济实力的手段,来达到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还有的传销组织通过参加者缴纳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等变相缴纳入门费的方式取得加入资格或相应级别。
6、发展对象多为亲属、同学、同乡、朋友等
在传销组织中,有儿子拉父母加入的、有拉兄弟的,有拉同乡、朋友的,也有拉同学的,有的不但全家“入伙”,而且连姑、舅、姨也拉下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加大了打击的力度,传销犯罪活动为避免遭受打击,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开展活动,其发展对象只能是自认为信任的且不容易暴露的人,亲属、同学、同乡、朋友符合这样的标准。二是亲属、同学、同乡、朋友与传销分子彼此熟悉,防范心理较弱,最容易成为他们欺骗的对象。
7、暴力与精神双重控制
从以往已破获案件的情况来看,传销组织非常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来控制、麻醉传销人员思想行为,用“贴身帮助”进行洗脑。传销活动的组织者均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通过欺骗“下线”来组织并发展非法传销活动,通过其事先设置好的“洗脑”手段,对新成员进行精神控制,使新成员心甘情愿地跟着非法传销组织走“致富路”。
传销组织发展至今,已经吸收了部分黑恶势力成员参与,在实施精神控制不能见效时,传销组织中的黑恶势力成员会出面从事控制人身自由等其他违法活动,危害更大。他们对新加入的人员限制人身自由,收缴其身份证件、通讯工具、钱财,由寝食负责人集中保管。由此可见,传销实际上是有组织的犯罪活动。
8、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传销组织的头目基本上是中毒较深的人员,他们可能都曾经受到公安部门的打击,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为了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他们上课培训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如何应对执法人员检查盘问,上课时间、地点不固定,经常变换地点。平时不准个人私自外出,确需外出必须三人以上结伴而行,对意志动摇人员则由专人跟随监视。
三、传销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探析
传销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大部分的人是知道的,但为什么传销却屡禁不止并有逐步蔓延的趋势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任何一种行业,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环境,传销行业也不例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传销组织虚夸传销致富捷径,“一夜暴富”颇具诱惑性。按照传销组织的宣传,加入传销,一个人从穷光蛋到百万富翁仅仅只需要一年时间。传销组织利用某些人发财心切的特点,以宣扬“高收入”的伎俩进行洗脑,并让所谓成功人士交流心得,软硬兼使,直至受骗自甘陷入传销泥潭。他们往往打出高额回报的招牌,声称只要下线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升为业务主任、经理,提成将成倍翻番,月收入可达数万元等。巨大的利益诱不仅容易让年轻人上当受骗,甚至有不少中老年人放弃自己原有的职业参与其中。在传销组织中,发展“下线”被称作“邀约”。
2、以传销为就业的新门路。传销活动之所以盛行并且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传销组织利用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大批农民工失去工作机会,形成了农民工返乡的浪潮,大学毕业生也即将走向社会,寻找工作。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传销组织死灰复燃,东山再起,趁此机会浑水摸鱼,假借“直销”、“加盟”、“连锁”之名鱼目混珠,以“高收入”,“好工作”为诱饵,骗取失业、无业人员的信任,再通过宣扬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使很多人沉溺于“发财梦”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刚步入社会,对生活充满激情,急于实现人生价值,却因社会阅历浅,易上当受骗,甚至执迷不悟,甘愿陷入传销泥潭。
3、受骗群众对传销与直销的区别认识不清。很多人对传销和直销本质的区别分不清楚,认识模糊,对传销活动的危害性不了解,因而极易被销组织鼓吹的假象所蒙蔽,从而加入传销组织。经过传销分子“授课”、“洗脑”“贴身帮助”后,进而逐渐认同了传销组织鼓吹的理论和观点,部分人甚至对此深信不疑。
4、扭曲的心理作祟。大部分人加入传销先是受诱骗所致,而后是陷入泥潭难以自拔。他们既是传销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加害人。“我被骗,我就要骗别人把钱赚回来”,一些人发觉自己被传销组织骗后,为把本钱捞回来,继而转向骗别人,发展到后来甚至连亲生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都骗。这是传销犯罪屡禁不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5、一些地方领导和职能部门对传销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到位,打击不力。对于传销行为,国家自1998年已明令禁止,各地各职能部门开展了全面的打击,对传销形成了高压的态势,打击传销捷报频传,成绩斐然,但有的地方或部门的领导或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对传销的查处时紧时松,并没真正做到常抓不
懈,给了传销分子以喘息之机,加上对于传销活动的查处,涉及多个行政监管部门,权责划分不清的现状导致了多个部门的互相推诿,以至出现监管不及时或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有些地方的职能部门敷衍了事,打击传销只是治标不治本,对传销参与人员往往以“赶”代“打”,一驱了之,对查获的传销案件中的传销骨干往往只是没收其非法所得或者处以一定数量的经济处罚,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严厉的刑事处罚或进行一定时期的劳动思想改造,没有追根溯源对其上线人员或传销物品源头进行彻底查处,致使传销骨干多次逃避打击和惩处,传销骨干在逃避打击后必将更为疯狂地继续从事传销以夺回其损失。他们要么隐匿一段时间避避风头,要么招集人马寻找他们自认为基础较好的地方重新开辟“战场”。
6、传销组织的上线难以抓获。传销的毒瘤没有根除,罪恶的渊薮仍然存在,以至于无法对传销组织一网打尽,犁庭扫穴。整个传销组织的体系呈“金字塔”的网络形状,各个传销小组只是一个枝干,且分散较大,没有固定住所,各小组成员之间互不来往,只有小组负责人与上线单线联系。而公安机关在查处传销窝点时一般只是查获一、二个传销小组,上线难以抓获,其犯罪活动仍可以通过发展其他传销小组来继续,这也是传销犯罪禁而不绝,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遏制传销的防控对策
1、深刻认识打击传销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在打击传销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严重打击了传销犯罪的嚣张气焰,但是,有的地方政府还未能在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传销的危害性,认为传销无关大局,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打击传销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时刻保持对传销组织打压的高压态势,同时更要树立长期打击的意识,建立健全打击传销的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治理,坚决杜绝以往的打击传销一阵风模式的出现。
2、广泛宣传,切实加强群众对传销违法性的认识。传销不仅具有较大的欺骗性、隐蔽性,而且裹胁群众多,涉及面广,有的甚至对参与人员采取各种精神和暴力控制手段,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危害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法律规定,教育群众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提高群众识别、防范、抵制传销的能力。要公开曝光典型案件,深刻揭露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危害性、欺骗性,大力营造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浓厚氛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勤劳致富的正确
理念。
3、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遏制传销蔓延的态势。对传销组织采取露头就打的策略,绝不容情,以期彻底根除这颗毒瘤。对传销案件,应及时查处,重点查处大案、要案,净化市场秩序,严惩组织者和骨干分子,震慑不法人员,坚决把传销活动遏制在萌芽状态。
4、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打击传销犯罪,让传销组织无处藏身。相关部门应将打击传销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公布举报电话,设立相关制度重奖举报人员并保护其人身财产安全及其家人的安全。
5、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建立联动机制,共同预防和打击传销犯罪。由于传销活动涉及面广、跨地域活动,而作为打击传销的主力军的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等诸多原因,公安机关在收集、调查、预警性信息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打击传销犯罪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缝隙”或“空白点”,因此,公安机关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加强同各地的工商管理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共同查处。各相关部门应在打击非法传销这一活动时,要经常交换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对策,建立联动机制,共同预防和打击传销犯罪。
6、及时总结,加大调研力度。各相关部门应针对传销组织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和犯罪特点,及时总结经验,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击要害,彻底根除传销犯罪。
打击和防控传销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式,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只要我们对此常抓不懈,就一定会在反传销的斗争中争得主动权取得最终的胜利,就一定能彻底根除这颗社会毒瘤。
第四篇:短板管理
根据XX公司2015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构建XX安全管理新体系,突出短板管理确保关键安全中要求,各专业、各部门、一直到科队、班组、逐级建立短板管理体系,严格上报公示,积极“六定”整改,持续推进短板管理的规范化,标识化,责任化,网络整改化,构建安全短板管理分级排查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短板的系统提升、全面提升。具体要求如下:
1、弥补安全短板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排查找出自身的安全短板,对上报的安全短板进行有效地审核、把关,要体现本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较深层次问题。
2、查找上报的重点安全短板数量保持在3条,整改完成后要及时查找上报新一轮的安全短板。
3、单位要把安全短板进行公示,部门、科室、车间、队组、也要把自己的安全短板进行公示。公示地点方式要有效果,达到一定的知晓率。
4、安全短板整改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短板整改方案和整改计划,明确主体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具体分解到人,整改措施要具体、有针对性,整改计划中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整改完成的安全短板要有总结评价。
5、各单位要对安全短板的整改进度和效果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在措施中要明确检查、验收、评价等方面内容,是否能通过整改过程中的阶段性验收评价管控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及时纠偏,达到预期整改目标。安全短板的检查验收是否有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对验收结果负责。
二、短板管理报上要求:
1、上报的安全短板进行审核(以单位领导签字为准),必须体现本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安全短板查找数量保持在3条,各部门、车间和队组的短板条数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制度确定,短板整改完成后要及时查找上报新的安全短
板,短板整改期限内未闭合销号的视为超期整改,短板整改完成后逾期一周未上报新一轮的安全短板视为迟报。
3、各单位(队组)车间、要把安全短板在会议室进行公示,公示地点方式要有效果,达到一定的知晓率。
4、安全短板整改未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计划,明确主体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具体分解到人;制定的整改措施必须具体、有针对性。整改计划中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整改完成的安全短板要有总结评价。
5、安全短板的整改措施中要明确检查、验收、评价等方面内容,整改过程中的阶段性验收评价,管控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整改要达到预期整改目标。安全短板的检查验要求有部门负责人。
6、安全短板管理列入地面“369”安全管理新体系评价管理办法,月底由安监处安监二科进行各单位进行汇总,于月底环干会进行通报考核。
第五篇:安全短板管理
通风管理部安全短板管理办法
根据阳煤华泓发【2016】97号关于《推行安全短板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进一步提高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经通风管理部开会研究,特制定通风安全短板管理制度。
1、通风管理安全短板包括“一通三防”和爆破管理中“人、机、法、环”中存在的日常管理缺陷,包括通风人员素质以及业务熟练程度可能会导致的安全隐患、各类设施设备(遥测设备、监控设备、通风设施以及涉及的爆破作业设施设备等)的完好及管理状态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通风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及通风设施施工环节中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
2、通风管理部将通风日常管理业务分为技术管理、通风设施管理(包括风墙风门风桥等通风设施及防火设施、防尘设施等)、监控系统管理(包括遥测)、爆破管理几个方面,将通风管理人员按业务管理分开,责任到人。技术管理由王登峰负责,通风设施管理由胡国勇负责,监测监控管理由郝建楠负责,爆破管理由杨爱民负责。
3、每月由通风部组织上报三条安全管理短板,具体流程:每月20日之前各业务负责人员至少上报一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短板,20日下午碰头会后由通风部组织对上报的短板进行分析、研究和汇总,并制定短板的整改方案、整改时限以及整改责任和整改的预期效果,对前一月的安全管理短板进行分析总结,21日通风管理部将汇总好的短板上报分管领导审核,审核后报送至安监部。
4、对整改完成的短板,由业务负责人汇报至通风部,通风部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报送至安监部进行销号。对整改周期较长,需要持续整改的安全管理短板,由通风部召开会议制定整改方案,每月汇总说明整改力度、阶段整改效果,然后汇总至安监部。
5、对查找认真,准确,整改及时的业务管理人员,根据【2016】97号文,安监部给予的部门奖励全部奖给以上业务管理人员。对于不负责任、查找不认真、不按时上报或者上报敷衍了事的业务管理人员,通风部每月给予100-200元考核。
以上管理办法自2016年10执行。
通风管理部
二0一六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