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企业会计监督的完善
浅论企业会计监督的完善
摘要:会计监督的完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建设之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在监督观念、人员素质、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探索会计监督的完善措施对于会计监督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对策
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1.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迅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经济建设发展的越来越成熟,那么会计工作亦是如此,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得到了完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会计工作的监督行为在相关的法律机制方面并没有得到完善,这样的话会计人员在监督的过程当中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执行,得不到有力的执行,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中的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行。比如说,虽然新的《会计法》已经颁布了,但是和新的会计法相应的法律措施却没有规范的政策出台,这样直接导致了会计的监督工作在法律上缺乏有力的支撑和保护。
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 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 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第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人员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
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第四,信息关系不对称。对于会计信息加工而言,在我国都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会计信息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地位长期以来不对称。会计人员和单位在会计信息中占优势地位,而会计信息需求者并不具有会计信息,所以会计人员或者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关系不对称的优势,给信息需求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或者漏报或瞒报有些会计信息,从而侵害所有者的权益。其次,在企业中,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地位,对凭证进行涂改和伪造,从而化公为私、贪污盗窃,向领导汇报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弱化会计监督的作用。
2.完善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作为会计基本职能之一的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监督和督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公司为了粉饰业绩或者偷逃税款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这些虚假或失真的会计信息,对于经营者、股东以及国家都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近年来暴露的重大财务舞弊事件表明,会计监督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安然事件到银广厦事件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会计监督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上事例都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保障经营决策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企业完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都说明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010年财政部等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定将从2011年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交所、深交所主
板上市的公司当中施行。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将择机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这一规定说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会计工作环境,提高会计监督水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对策
3.1转变会计监督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制度的不断转型,会计监督理念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脚步,才能更好地进行监督职能的实现。传统的会计监督往往是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做一个简单的调查与总结,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真正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会计信息与参考,不能给企业管理者发展的科学建议。这种传统的会计监督理念虽然大大减少 了会计监督的工作量,但收效甚微,不能够很好的发挥会计监督的价值,导致企业上下不能给予会计监督足够的重视,使会计监督的发展缺少动力的源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会计监督只有树立全新的会计监督理念,将会计监督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会计监督者高度重视自身的工作,建立顺畅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渠道,将会计监督的信息与内容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的领导者与决策层,实现会计监督参与企业决策,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这样会计监督工作必然会受到企业的重视,有利于会计监督实现跨越式的长期发展。
3.2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目的也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
第一,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并使各项制度充分落实、严格执行,这样有利于企业的会计监督人员监督意识增强,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能力和竞争能力。
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指会计主体为了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保持资产的有效性、完整性,避免发生舞弊行为,提高会计资料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等提出的政策和程序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在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第三,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强化监督意识。
第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首先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其次,要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一丝不苟地按会计法律法规办事,将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使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指加强审计、税务机关等对企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而加强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指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3.3设计合理规范的会计监督体系
根据会计工作客观性原则应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做好按事设岗,按岗设人,人员精干,各司其职,达到会计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会计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一,注意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作用。会计岗位设置中应注意横向与纵向关系上的相互牵制作用,以便互相监督、相互制约,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
第二,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与基本操作要求,要把经济活动中与会计有关的经济业务按照客观要求来规定其处理程序,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使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限期达到规范要求。
第三,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体系,主要体现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三方面。通过规范的会计技术处理,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管理制度包括账簿设置制度、凭证编号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账簿设置制度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正确编制会计报表;凭证编号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完整的重要控制措施;内部稽核制度主要是对会计事项的审核,着重对财务收支I向控制及对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复核;定额管理制度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有效手段;计量验收制度可以加强对实物资产控制,保证实物会计记录准确无误;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强化会计监督不可缺少的措施;成本核算制度可以加强成本控制;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可以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手口建议。
3.4加快现代科技与会计监督的融合现代科技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对于会计监督同样也是如此,如何将现代科技更好地融入到会计监督当中是企业会计监督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会计监督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的媒介作用得到了各界日益重视,技术优势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开发,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将技术的研发纳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不断强化现代科技与会计监督的融合,使现代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会计监督。加大技术研发与运用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有能力的员工进行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技术自主权,赢得市场竞争的先机。企业应创造更多机会让会计监督人员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为会计监督的跨越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3.5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企业负责人
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3.6加大会计监督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会计监督从业人员对于会计监督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影响会计监督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对于会计监督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会计监督人员素质的提升,不断加大会计监督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对其进行适当的再培训,创造更多的继续教育的机会,让更多的会计监
督人员接受最新的会计监督理论知识教育,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 增强其业务能力,使其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益的诱惑会导致很多违规会计监督行为的发生,由此可见,会计监督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会计监督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不断重视会计监督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定期举办思想道德培训,在企业内部树立道德先进模范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模范作用,让更多的员工进行学习,使其改进自身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 的道德环境,这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在竞争中拥有最先进的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因此,加大会计监督人员的在职培训就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隐性投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漏洞,影响了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所以,企业应当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意识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将会计监督问题加以解决,不断地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的法制意识、自我监督意识和监督意识,促进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经济能力的强化。
参考文献:
[1]边慧芳.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23).
[2]张春艳.论企业会计监督[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2).
[3]王毅.探析企业会计监督及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11).
[4]张立霞.对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
第二篇: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1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体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论述这些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个阶段,而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虽然现在对物流成本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成为解决物流成本的障碍,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业的春天。近十年来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为我国物流业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然而对于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探讨非常薄弱,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在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
同时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必须快速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采购供应周期、生产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业作业链过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产量的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通过扩大产量来形成规模经济而不考虑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物资的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并不会增加顾客的价值,并且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同时,实务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本企业的物流战略。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搞活本国的经济,通过“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希望对本国基础建设的投资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展物流战略。通过几十年研究的积累,物流学界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形成了“第三利润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论。国内企业一般没有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业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没有单独设立核算项目。即使有些企业将物流成本划分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也往往应用比较传统的分步法或品种法等,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严重失真。
对于恩希爱这个外资企业,虽然在日本的市场已经完全打开,但对于中国这个陌生市场,要打开这个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和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达到了40%。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销售额的提高更容易。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从分析物流成本入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业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成本计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但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传统成本法分摊出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打击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物流成本这一基础数据,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再造等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因此,开展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研究,确定其成本构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研究目的与内容
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或是以一定比例和标准从总成本中抽取,或只是部分的记录、核算物流成本,无法准确的计算企业物流真实成本。本文在借鉴、分析现有物流成本及其计算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揭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试图在不改变现行财务制度的条件下,为企业提供适合自己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便激励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实施物流成本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1)物流成本的概念、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与特征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
(2)企业物流成本分类及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
(3)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几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和比较。
(4)用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希爱有限公司的物流成本分析。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2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20xx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全面接轨,国内企业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国外施工企业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国内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施工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也很难有突破,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和劳务成本,从而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化,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二、文献综述
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王满,高岩(20xx)在《试论成本管理的演进及发展》一文中,阐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若想拥有一席之地,关键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思想和观念,因而,研究成本管理的演进过程,探求当代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很有必要。冯金英(20xx)在《论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阐述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产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列出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几个新方法。张晓光(20xx)在《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中,在对传统成本管理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企业成本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前景。强雪峰,高峰(20xx)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一文中,提出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且日益壮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管理,控制施工企业成本。梁明(20xx)在《浅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一文中,从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控制施工成本几方面对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着重对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定额管理的实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及强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靳刚(20xx)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探析》一文中,阐述了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尤其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姚庆国(20xx)在《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一文中,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安全成本”概念及“安全成本核算”问题,在定义安全成本的基础上,对安全成本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安全成本核算的分步核算法和同步核算法。李洁玉(20xx)在《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一文中,首先谈了建筑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措施。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给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部分(第三章)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第五部分(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3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会计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会计监管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如三毛、绿大地、长虹、中捷等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丑闻触目惊心;而且某些上市公司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作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这严重地侵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虽然我国大多学者意识到改善我国会计监管现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动态的会计监管措施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对如何优化会计监管体系以发挥其动态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会计监管体系的特性具体应表现为:会计监管目标具有实践导向性;会计监管主体具有开放性,会计监管部门设置合理,权责明确,且彼此之间能动态地协调和有效制衡,由此形成的会计监管模式能因时因地制宜;对会计监管对象的选择科学合理,会计监管内容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得以完善,会计监管客体能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管;会计监管依据系统规范,能为各利益相关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实时、充分的制度保障;会计监管方法适应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能让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监管对象实施及时、持续和全面的动态会计监管;会计监管功能是能不断修正静态的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和效率的目的。
本文以我国会计监督现状为研究对象,并在充分考虑我国政治、经济、人文、法律背景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我国会计监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本文的研究是以会计监管实践与客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为逻辑起点,针对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对会计监管体系的主要组成要素的表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相应地从会计监管目标、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客体、会计监管依据和会计监管方法五要素来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我国会计监管体系进行优化,旨在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改变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提高会计监管效率,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与效率,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4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文献综述
摘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5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1,课题来源: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 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6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对各商业现金管理监督力度的加大,金融机构对现金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现金是银行赖以生存的产物,也是银行经营运营的主要工具,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必须加强对盈利性资产流动现金与非盈利性资产库存现金的管理。
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各项业务迅速发展,特别是运营管理改革过程中,各种传统的银行结算功能发生了不同层次变化,在运营管理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明显的感觉到,在发展过程中,现金业务的管理由于是传统的手工模式,发展速度较慢,虽然各家商业银行都引起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例如点钞机、清分机、大型清分机等现代化的现金处理设备,但由于摆脱不了人为因素的干预,在流程管理上,仍然存在问题。特别值得一提是库存现金的管理,目前没有好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银行现金库存的沉淀数量庞大,每天有大量的现金闲置在银行的库房、自助设备、收款机等地方,一是银行产生了大量的无息资产的占用,二是提高了银行在现金管理方面的投入,三是加大的现金的风险。利用运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现金库存管理,在现金流程管理上提高现金使用效率、降低无息资产占用,保障对外服务都有着很理想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相关数据为背景,对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寻求更好的现金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从而压缩现金库存水平,提高现金周转效率和使用效率。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建立现金营运管理系统,实现对现金业务信息,营运信息,管理信息的全面,科学的汇总统计分析,建立上下一体,总分联控,分级使用的集业务管理,库存预测,质量监控和营运信息的分析和实时管理提供数据理论支持。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国内其他行的现金库存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工商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现金库存控制方法和控制模式,提高现金库存的使用效率,降低损失和风险,为现金库存管理的考核提供有效数据,为各级现金营运管理人员以及各级管理层实施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系统管理手段和辅助支持,推进现金管理模式的转型,将过去的静态预测,被动督导为主的调拨型现金管理,向以主动引导,动态分析为主的服务型,价值型现金营运管理转变,提升全行现金业务管理效能。银行现金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2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围绕商业银行的现金库存管理最佳存量模型,研究商业银行最佳现金库存模式及安全持有量,以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管理为主线,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现金库存控制方法和控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反映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研究应用现状。
第二章相关的基础理论。论述了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管理的作用以及商业银行的相关库存管理的控制方法。
第三章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现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主要阐述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概况,现金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现金管理的操作方法,并对该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第四章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现金库存管理和控制方案设计。主要说明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特征分析,现金库存控制模型的构建以及现金物流体系的建设,通过数据的模型分析,得出安全的库存设置依据。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对运用方法和科学性合理性进行验证,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和模型。
第三篇:企业会计监督的论文大纲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会计监督的理论概述
2.1会计监督的涵义、要素、职能与目的及其方法
2.1.1会计监督的涵义
2.1.2会计监督的要素(主体,客体,原则)
2.1.3会计监督的职能与目的2.1.4会计监督的方法
2.2会计监督的一般模式与必要性
2.2.1会计监督的一般模式
2.2.2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3.会计监督弱化表现与成因分析
3.1会计监督弱化表现
3.2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
4.企业案例分析
4.1企业简介
4.2企业会计监督现状与成因分析
5强化会计监督对策研究
5.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5.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5.3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
5.4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6结语
第四篇:浅谈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社会公众对会计监督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经过我国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并取得长足的发展。2000年7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法》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都是《会计法》的核心。
但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企业对此认识不够,在一些方面仍然难以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管理松懈的现象。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过分追求自身利益,无视会计制度。企业经营者以权压法、肆意更改企业核算基础,甚至要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出据虚假财务报告。一些会计人员,因受聘于企业经营者,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能真实地被反映出来,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随着审计风暴的开展,会计监督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加强我国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会计监督概述
会计监督制度是各个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 1 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于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防止国家和单位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保证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等具有积极作用。
(一)会计监督的定义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法律、法规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会计主体的各项制度,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连续的、及时的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达到提高会计主体效益的目的。
会计监督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监督和成本管理会计监督两个部分。(1)财务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对特定主体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察和督促。监督会计账簿,监督实物以及款项,监督财务报告以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正确、相关、可靠以及可比,对于违反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还应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监督,还应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2)成本管理会计监督。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业各项费用的发生和生产经营成本的形成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成本会计监督是:会计主体内部按照自己的管理标准,对其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监督和督促。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三大部分。
(二)会计监督的基本步骤 会计监督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
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保证会计凭证或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对自制原始凭证或外来原始凭证,在传递程序中各联都有相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做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帐证一致。
(3)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对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如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会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信息质量。
(4)进行财产清查。
通过财产清查,不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并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
(5)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三)企业决策与会计监督 可以说,会计监督因会计信息的存在而始终贯穿在企业决策的整个过程,从企业决策的准备阶段,在相关会计信息的核算、汇总、加工、分析等环节中,会计监督就已经介入,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原始会计信息本身的可靠性、相关性;在企业决策的形成阶段,会计监督又在决策者行为和决策程序上参与把关;在企业决策的实施阶段,会计监督又渗透于涉及决策实施的各个部门、各种信息来源;在企业决策的调整阶段,又是会计监督为使信息反馈系统的快捷有效保驾护航。
二、我国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时期,会计监督尤为重要,《会计法》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目前在很对称,影响了监督的效果。监督的基本原理,一是制衡和牵制,即通过上下左右的相互制约以及时纠正多企业中,会计监督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将从三方面阐述我国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会计监督主体确认不清
企业人员受聘于企业经营者,要求他们对握有自己“就业权”的企业经营当局所决定的财务收支实施监督,既不符合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基本要求,又缺乏应有的可行性,因而使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受到限制和制约。这种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对称,必然形成监管目标无法实际地得到实现。另外,从我国当前的企业权益结构中,企业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保障极大地依赖于企业经营当局而较少决定于企业所有者,因此,如果会计监督活动有悖于经营当局的利益,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有效监督导致的收益将主要归于企业所有人,而监督活动的风险则有会计人员承担,此种监督收益和监督风险的不对称性,显然形成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实施监督的主动性、自觉性。如果实施监督行为的主体缺乏主动精神,监督弱化的状况当然难以避免。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企业会计人员无法胜任代表企业所有者利益的内部监督主体。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会计监督部门,理论上是完全独立与企业经营者、企业所有者以及社会相关各方的。“完全独立”就意味着不受任何一方的制约,反过来也没有任何权力对任何一方有所制约。只是在接受任何一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委托来对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的审计、核查时,因委托关系的存在而负有代理监督主体的责任。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哪部法律法规对民间会计监督部门出具虚假报告的连带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这种监督收益与监督风险不对称性的情况下,民间会计监督部门会倾向于给与更多经济利益的一方,因此出现民间会计监督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与企业经营者勾结进行暗箱操作的现象。尤其当民间会计监督部门接受国家或社会公众的委托时,因没有明确的监督主体,而不能代表监督主体的利益而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二)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它的会计监督来自三个方面:政府部门监督、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计监督体系中前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仍有待改进,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
(1)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界定不清,基本机制不合理。相关规定明确了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要求上并没有具体化和体现三者之间应有的差异,导致三种 监督职能混同。其实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推诿。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权利和义务不一致,职能和责任不偏差;二是威慑,即通过对违纪行为的重罚,使被监督者不敢轻易违规。而现行的会计监督采取普查式、一对一的监督方法,从理论上讲这是最直接也应当是最有效的监督方法,但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避重就轻、轻打轻罚的现象,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2)内部会计监督薄弱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这种监督是自觉的、主动的,由会计人员承担。其主要任务是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多年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一直在经济监督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而在促进单位内部强化管理、保证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础,所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3)外部监督机制失灵
在政府监督方面,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政府会计行为还未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具有管理对象广泛性和对财政行为依附性的特征,政府直接介入微观会计运行过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社会监督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基础相当脆弱,习惯于“人治”社 6 会模式的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并不十分了解,处在“离不开,信不过”的尴尬境地。
(三)会计监督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目前的《会计法》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忽视了所有者和债权人的监督。所有者和债权人是企业的利益最相关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权益不被侵害,必须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是,《会计法》中却没对其做出相关规定,再加上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企业“内部人控制”等原因,使得其监督权弱化。虽然在《会计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还作了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有关会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监督,并且受国家法律保护。但是从“经济人”假设及其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对自己没有利益的监督是不现实的。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上述我国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章将就如何加强我国会计监督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明确会计监督主体
对监督主体的明确是满足会计监督体系建立的根本,是保证会计 监督独立性的首要因素。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构建国有资产专职管理体系,以国有资产产权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实施监督管理,使企业决策受到制约控制。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说,不应作为企业内部的监督主体,而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为董事会服务,与企业经营者地位平等,由他们来行使监督主体的权利。对于民间监督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商、资信评估事务所等,承担着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估签证的职责。只有加强其监督责任与监督风险的对称性,即通过明确严格的立法和执法加大对民间监督机构制造虚假报告行为的惩治和打击,责任与经济制裁双管齐下,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最终使民间监督机构能够真正代表委托人即实际监督主体的利益,达到监督目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彻底整顿该行业的市场秩序,才能为之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形成社会监督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会计法》是我国社会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强化会计监督,必须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创造一个有效监督的法制环境。应不断完善会计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增加《会计法》的宣传力度。法制教育不是一时半时的事情,因此,宣传《会计法》不能靠一、二次检查和培训,必须把宣传教育活动不断继续下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重点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以及财会人员。只有先在思想上武装起来,才能在行动中有 所体现。
(2)以《会计法》为基本法,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相关法规。尽快出台“会计法”的实施细则,增强会计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的可操作性。地方也可出台一些与地方特点相结合的地方法规,来配合“会计法”的实施,限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3)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制定出的法律要认真贯彻执行,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一经发现,便要依法严惩,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使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审计人员都能权衡利弊得失,自觉遵纪守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是在组织和开展会计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如建立内部岗位责任制、内部稽核制度以及财产清查制度等,可以使内部会计人员职责明确,将强企业控制,为会计核算的正确性打好基础,是会计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与完善。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应当注重抓好以下环节:首先,依法建帐。设置会计账册是记录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第二,遵守记账规则。这是做到依法建帐的重要保障。设置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都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则。《会计法》对基本的记账规则做出了决定。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完整,是记账规则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三,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单位内部经济监督的要求,制定审计计划管理制度、定期审计制度、自筹基建资金审计制度、报表和档案管理制度、审计人员工作纪律、审计报告制度等,促使内审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发展。
(2)完善国家监督体系
《会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从产权角度看,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者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以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果产权所有者对其资产放弃监督,势必造成资产流失,从这种意义上讲应当加强国家监督。从效益考核角度看,国家作为产权所有者,自然注重它的权益、投资报酬率。因此迫使它必须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情况以及分配情况。同时要验证它的真实性、可靠性。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也要求国家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国家监督,从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习惯的工作方法、监管部门相互配合等方面下大力气,逐步强化监督职能。从产权角度看,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代表以所有者身份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以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监管部门来看,不断完善财政、银行、审计、税务等外部监督体系,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要加强各部门、单位的合作配合,财政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联合检查、抽查,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制定强有力的控制监督和制裁措施,强化企业约束机制。监督的目的和思维方式应从过去单纯的检查,转变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利益方面上来。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深入 10 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这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合理的
(3)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
注册会计师是独立于政府和任何企业或经济组织以外的持独立、公正、客观立场的第三者,对企业会计报告的真实公允性与合法性具有签证职能。从社会广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看,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注册会计师依法并接受委托,对有关会计事项如: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法律公证性的审计报告,以此为委托人和有关方面服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且其审计工作具有法律公证性,因此,其监督也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财政部门在理顺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培训注册会计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关键要靠规则和约束力。注册会计师再多、水平再高,执业中不守规则,只会发挥负作用。因此,要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必须从执业监管抓起,刹住出具假虚会计报告的歪风,在操作上可由财政部门会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审查,一经发现问题,则予以重罚,以纯洁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执业信誉。结论
会计监督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状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这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地区、部门和国有单位干部考核制度,具有竞争力和接受专业教育的管理人员,对高质量财务报告的文化需 11 要和氛围,以及商界普遍存在的有关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和法律意识等等,都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支撑系统。只有这些才能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洪民.潘宇.《关于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04,(2):61-62.[2] 胡国强.贾剑锋.廖丹.《对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2-34.[3] 庞建婷.《会计监督体制比较之借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3):44-45.[4] 王哲敏.《浅谈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1):34-35.[5] 彭晓洁.《论会计监督》[J].“企业经济”,2003.(12):207-208.[6] 于彩珍.《谈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财会研究”,2003.(6):23-24.[7] 何仪强.《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相应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77-78.[8] 李宏.《企业会计监督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40):17-19.[9] 吴雪贞.侯冰雪.《强化会计监督的若干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4.(54):42-43.[10] 沙洁.《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思考》[J].“人大研究”,2004.(12):46-47.致谢
衷心感谢李老师对本人毕业论文的指导,深情地对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
第五篇: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出它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成为经济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某一些方面仍然难以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又在不断加快,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暴露得较充分,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规范不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为低下、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措施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例如通过加强立法来约束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内外监督,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管
一、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中小企业中,会计无证上岗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些企业中,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此外,他们在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几乎停顿。更为严重的是,中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普遍存在着“任人唯亲”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小企业的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二)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未能真正地发挥
实行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法的重要保证。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有些中小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甚至将是否会做假账作为能否被录用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制定了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从未认真执行。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企业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四)对会计人员监督的错误认识
人们对会计监督存在两种极端观念。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处处充满着对会计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老板”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会计人员往往会被牵向企业中实际权力较大的一方,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敢不敢监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如何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显然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僵化。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六)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内部监督制度
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根本不设会计机构。有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开支问题,仍不按规定设岗。如只设一个会计人员,该会计人员既当会计又当出纳,既管钱又管物,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本应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但有些中小企业岗位人员的安排却恰好违背了这一点,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七)核算混乱,会计数据失真
中小企业由于不按规范操作,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账户设置很不规范。有些企业只设一本账簿,类似流水账;有些企业滥用会计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也有的企业以表代账,不设账簿,不做记账凭证。另一方面,会计数据失真。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实现短期效益,不愿让会计人员规范操作,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该预提的费用不预提,使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得不到彻底的落实,出现人为调节企业经营成果的做法,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壮大受到严重的限制。
(八)财务会计制度得不到落实,偷漏税现象严重
从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中发现,无论从问题发生的大小或税款查补的多少来看,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都比大中型企业高,原因是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制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中小企业的领导集权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人员无法真正行使自己的职权,由于受雇的原因,只能听任领导,再加上会计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心的作用自然受到影响,从而又滋长了领导的集权作风。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不了解会计制度,有关政策掌握不够,错用和乱用政策的现象经常发生,从而也加重了企业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如全国人大公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财政部公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都是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战略决策。这些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该法的执行改善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
一、创新能力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及时地补充、完善并颁布其他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重视会计控制
1、恰当的岗位设置。为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采用集中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有关的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可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
2、严密的凭证制度。设计合适的凭证的格式及传递程序。中小企业应该彻底改变那种发生经济业务后却不记账的做法,要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填制凭证,无论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在入账之前必须经过认真审核,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入账的正确性及合法性。
3、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为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控制顺利进行,在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以及管理人员数量、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记录程序,包括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
4、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建立并严格实施相关会计记录的日常核对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日常核对制度对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保证中小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项工作往往有利于发现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三)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才能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才能使各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而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应分别独立,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才能严肃财经纪律,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实现良性循环。所以,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运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在国家监督中,各级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型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一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具体来讲应依据有关法规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代理人制度。加强外部监督至关重要,只有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给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会计人员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才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再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要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的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中小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齐美华,全胜.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J].冶金财会,2003(8).2、郭娟,田志威,张岩.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之我见[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3).3、陈丽文.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探索[J].审计与理财,2004(5).4、张淑华,朱锦仙.谈如何对中小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3).5、陆建军.重视中小企业会计规范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11).6、张芳.浅论中小企业会计的规范化[J].经济论坛,2004(18).7、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我国会计监督行为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2).8、陈新环,梁艺英.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