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英语泛读翻译第八单元[最终版]
A convenient truth, sadly ignored
IF ALL goes well, in 2011, a year before the Kyoto protocol expires, a new opera will open at La Scala in Milan.It will be based on “An Inconvenient Truth”, the book and film about global warming by Al Gore, the former vice-president.It is easy to see the drama in the story of the failed Amer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turned green crusader(although not in the thickets of statistics into which he sometimes strays).But whether the opera in Milan will end happily or tragically, the composer has not yet revealed.Does Mr Gore, armed with a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and mounted on a rickety mechanical ladder, put the sceptics and recalcitrants of climate change to rout? Or do the world's politicians ignore his song and allow timidity, suspicion and recrimination to vanquish the greater good?
In real life, the answer to those questions is being debated, amid negotiations over a replacement for the Kyoto treaty.Discussions are under way in Bonn and America's Congress right now(see article).The talks are due to culminate in a summit in Denmark next year.But already, the protagonists are blocking out their positions.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as one: almost all the greenhouse gases that have accumulated over the past two centuries, and are now heating up the planet, came from the chimneys and exhaust pipes of the rich world.What is more, each person in a rich country adds far more to the build-up than someone from a poorer country does.So, the likes of China and India conclude, the rich world must shoulder its responsibility for fixing the climate.Meanwhile, in America in particular, a chorus of leery politicians points out that China is now churning out greenhouse gases faster than any other country, even if its cumulative tally remains relatively low.Indonesia, India and Brazil are also prolific polluters.Emission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growing so fast that they are likely to swamp any reductions made by the rich world.So there is no point in America and other rich nations cleaning up their act unless rapidly industrialising countries do too.Inconveniently enough, both these arguments are valid.But so is another important and more encouraging observation.It is easier to affect emissions in poor countries, since such places tend to be less energy
efficient, to have adopted fewer measures for cutting pollution and to be installing more new capacity.That suggests there is a deal to be done.If the rich world agrees to pay for most of any reduction in the world's emissions,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allow the cuts to be made wherever they are cheapest.That, more or less, is the premise of the Kyoto protocol.Rich countries agreed to cut their emissions, or to pay for equivalent reductions elsewhere under a scheme known as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In some ways, it has been a great success.Eager Western bankers have spent billions of dollars capturing noxious gases,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building wind fa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onetheless, the scale of the investment remains grossly inadequate.What is more, the scheme gives poor countries a reason to avoid any sort of climate-friendly regulation, including measures they could readily afford.Why spend money, when someone else will pay you to do it? Chinese refrigerant factories, for example, produce a lot of trifluoromethane, which is a potent greenhouse gas, but one that can be easily isolated and destroyed.Ye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regulate the stuff, so that its makers can exploit the CDM to sign lucrative contracts, which the government then taxes heavily.Again, the outlines of a deal are clear.The rich world should agree to increase the flow of clean investment dramatically, in exchange for a promise from fast-grow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take some steps of their own to curb emissions.That should not be such a hard sell in China and India.After all, their governments are all too aware of th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if global warming were to cause the Himalayan glaciers to melt, or crop yields to fall(see article).Moreover, Chinese and Indian firms, in particular,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the flow of funds from the CDM, and would be unhappy to see it evaporate.Western countries would benefit too, thanks to the lower cost of cutting emissions abroad.That is why the European Union allows international offsets to be used in its “cap-and-trade” scheme.In this, governments issue a set number of permits to produce greenhouse gases, obliging firms to cut their own emissions or buy spare permits from others.The cap-and-trade scheme that America's Senate began debating this week would also allow firms to fulfil some of their obligations through green investments in other countries.But the bill in Congress would allow only a small number of offsets, and only from factories that do not compete with American firms—a big hurdle in a globalised world.Worse, to make the bill more palatable to
China-bashing politicians, its authors have strengthened provisions that would impose tariffs on energy-intensive imports from countries that are not taking “comparable ac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meaning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That is a recipe for a trade war, which would only compound the economic pain of global warming.Just when a deal is possible, the stage is being set for a tragedy of Wagnerian dimensions.Is it Getting Too Warm for Penguins?
King penguins are supposed to be a wildlife success story.The flightless Antarctic bird — the second-biggest penguin after its movie-star emperor cousin — was hunted into near-extinction by sailors in the 19th century, who used their fat as cooking oil.When the slaughter ended — penguin fat no longer being the preferred way to simmer your cruise dinner — the penguin bounced back, and today numbers about 2 million.This is a healthy, robust species that sits near the top of the complex Antarctic food web.They may not stay that way much longer.A new report by French scientists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ural Academy of Sciences finds that king penguins could be wiped out over the coming decades due to global warming.Led by Yvon Le Maho, a physiologist at French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team of researchers followed 456 adult birds with radio transponders implanted beneath their skin.Over an eight-year period, the researchers correlated survival rate to changes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found that in warm years, penguin chicks were less likely to survive the lean months of winter, because there wasn't sufficient fish to feed them.(Warmer temperatures seem to lower fish populations in the Southern Ocean, off Antarctica.)Adult survival rates dropped as well in warmer years.Ultimately, the scientists report that a 0.47 degree F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outhern Ocean — considerably below current forecasts for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 — would reduce penguin numbers by 9%, enough to touch off a population collapse.“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king penguin populations are at heavy extinction risk under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predictions,” the study's authors wrote.That's bad news for the penguins, and worse news for the rest of Antarctic wildlife.Sitting near the top of the food chain, the king penguins are useful markers for the health of the rest of the Antarctic ecosystem.If global warming means they're not getting enough food, the conditions below the penguins could be even worse.Temperature rise due to climate change is occurring quicker at the poles than the rest of the planet — on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temperatures have risen five times fast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over the past 50 years.Even if we can manage to slow the growth in carbon emissions, the poles will likely continue to warm.Though the species that have evolved to survive in harsh Antarctic conditions are necessarily tough, they're also delicate.They're built for the snow and ice — change those conditions, and you take away their habitat and
their food supply.Extinction comes next, and nothing can stop it.The situation is no better in the Arctic north, where studies predict that polar bear populations will rapidly shrink over the coming decades, thanks again to warming.Environmentalists are pressing the U.S.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to declare the polar bear threatened, which would make it the first species to be recognized as endangered specifically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The government recently failed to meet a self-imposed deadline to make the decision by Feb.9, and the fate of the polar bear remains unclear.But if we fail to slow down the rate of warming, the polar regions as we know them will no longer exist — and possibly, neither will many of the species who live there now.温室下的企鹅将何去何从?
王企鹅成功地演绎了一个关于野生动物的故事。这种不会飞的南极鸟——仅次于它的影帝表兄,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企鹅——在19世纪曾被水手们疯狂地猎杀 至灭绝的边缘,它们的脂肪被用于烹饪。当屠杀结束——企鹅油不再是慢火煨炖的邮轮晚餐的首选用油——企鹅的数量开始反弹,到今天它们的数量已经达到 2,000,000只。这个健康、强大的物种位于复杂的南极食物链的顶端。
这个状态可能不会保持很长时间。法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研究会年报》中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王企鹅可能会因此而在几十年内灭亡。在法国国 家科学研究中心生理学家Yvon Le Maho的带领下,一队研究学者在456只成年鸟的皮肤下植入无线电转发器,进行跟踪调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研究者们调查了存活率与海洋表面温度的关 系。他们发现越来越暖和的这几年里,企鹅的幼仔们很难熬过缺乏食物的冬天,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鱼来喂养这些小可怜们。(越来越暖和的温度降低了南大洋的鱼 产量)成年企鹅的存活率也在这几年下降了。最后,科学家们的报告指出随着南大洋的水温上升0.47华氏温度——等同于目前对未来几十年的预测——企鹅的数 量会下降9%,这足以造成一个物种的崩溃。“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王企鹅在全球变暖的现状下,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研究者在报告中写道。
这对企鹅们来说是个坏消息,而对于南极其他的野生动物来说也不见得多棒。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王企鹅为保证南极生态环境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全 球变暖意味着缺少足够的食物,这个现状对于企鹅来说更为严峻。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气温上升在极点的变化远比地球上其它地区要迅速得多——在南极半岛,在过 去的50年里,气温上升比全球的平均水平快5倍。即使我们减低碳排放的增长速度,极点依然有可能持续变暖。物种们通过进化来适应这条件恶劣的南极洲,这个 过程十分艰难,而它们是如此的脆弱。它们的生存条件就是雪和冰——改
变这些条件,相当于拿走了它们的栖息地和食物。灭绝就会在未来降临,这谁都阻止不了。
北极北部的情况不见得有多好,研究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那里北极熊的数量会急速下降,这还是“归功于”全球变暖。环保人士在对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保 护委员会施加压力,以促成北极星灭绝的危险成功地得到申报。这样就可以让北极熊成为由于气温变化而被确认的第一批濒危物种。在2月9日的截止日期前,政府 并没有通过相关决议,因此北极熊的命运还未可知。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减缓变暖的速度,我们所知的极地地区将不复存在——很可能,那些现在还生活于斯的动物们 也会消失。
第二篇:当代研究生英语下册第八单元课文翻译
UNIT8
Sometime in the early 1990s, a con man named Scott Clinton Gilbert visited a resume and printing shop in Las Vegas.His bill came to $ 185.30', and he paid in his usual fashion: He lied.大约在20世纪90代初的某一天,一位名叫斯科特·克林顿·吉尔泊特的骗子来到位于拉斯维加斯的一家简历和印刷商店,他的账单总数为185.3美元。然后他以自己常用的方式付帐:欺骗。
Gilbert charged his purchase under the name “Robert Hartle”.If anyone had questioned.Gilbert's true identity, the scam artist was more than ready.He had obtained a “Robert Hartle” driver's license, Social Securjty2 cardlater found to be Gilbertthe victim's Social Security numberwith my credit,“ says Frank, now an advocate for tougher identity theft laws.”She got a driver's license with my name.“
弗兰克得到的第一个线索是身份盗贼已经用她的名义盗走了5万美元。她说:“盗贼已用我的存款买了一辆红色野马牌敞篷车,现正四处行驶,驾照上使用的是我的名字。” 弗兰克现在正积极倡导制定更为严厉的法律惩罚身份盗窃。
The thief in Frank's case was anything but sophisticated.She got Frank's credit report by saying she was a private investigator.To get the Toys ”R“ Us card, Frank says, the woman had simply crossed out her own name on the application and written in ”Mari Frank“.弗兰克案件中的盗窃一点也不复杂,罪犯只要说自己是个私人投资者就可以得到弗兰克的信用。弗兰克报告。弗兰克说要得到“玩具之家”卡,这个女人只要在申请表上划去她自已的名字,然后写上“玛丽·弗兰克”就行了。
Another victim-turned-advocate is Jessica Grant, who also was shocked to find out how unprotected she was.Grant, a pension manager in Sun Prairie, Wis., had always used credit sparingly.But when she and her husband tried to refinance their home in December 1997, they found that an imposter had run up about $ 60,000 worth of debt in Grant's name.另一个由受害者变为提倡严格法律的人是杰西卡·格兰特。她也吃惊地发现自己是那么轻易地受到了侵犯。格兰特是威斯康星州一家“阳光牧场”公司的养老金经理,很少用信用卡。但当她和丈夫在1997年12月准备为住房再筹资金时,发现有人以格兰特的名义冒用了 6万美金。
The thief, who lived in Texas, had opened 19 separate accounts.In some cases, the impostor got credit in Grant's name despite submitting applications with a residence and employer that didn't match Grant's.这个窃贼住在得克萨斯州,已经开了19个不同的账户。有些时候,尽管在她所交的申请表上出现的住处、雇主信息与格兰特的不相符合,她还是以格兰特的名义得到了存款。
”That's the part of it that just infuriates me, “ Grant says.is There was just so much information that could have beenquestioned.But it never was.”
格兰特说:“正是这一点使我愤怒。原本有那么多的疑点可以或应该去质疑,但却没有
人这么做。”
Like Hartle, both Frank and Grant found that local police did not consider them to be victims of crime.Both took their cases to federal(aw enforcementwhere they found good news and bad news.与哈特尔的情形相同,弗兰克和格兰特也发现当地警方认为她们不是此罪行的受害者她们两人都将案件提交联邦立法机构——联邦调查局以及美国特工处,在那里她们既听到了好消息,也听到了坏消息。
Federal law does prohibit the fraudulent misuse of identification, band cards and Social Security numbers.联邦法律确实有条款禁止诈骗性地盗用身份证、银行卡和社会保险卡号。
But.Frank and Grant both say, federal investigators told them they deal only with multistate fraud rings and cases worth upward of $ 200,000.Their cases didn't qualify.但是弗兰克和格兰特都说联邦调查员告诉他们,调查局只处理多州之间的诈骗集团案,或金额达20万美元以上的案件,而她们两人的案件都不符合以上条件。
For the feds, it's a predicament, says James Bauer, a deputy assistant director in the Secret Service and proponent of tougher identity theft laws.For example, Bauer's office is shutting down a fraud ring in which the thieves used stolen identities to buy cars, then cleverly leveraged their bounty.The thieves would take the car out of state, sell it, use the money to make a down payment on a house, then take out second mortgages on the house.詹姆斯·鲍尔是特工部的代理副主任,他力主制定严厉打击身份盗窃的法律。可是眼下他认为对于联邦调查人员来说,处境也很为难。比如,鲍尔的办公室正在打击一个诈骗集,他们用偷来的身份买汽车,然后再巧妙地处理赃款。他们会将汽车运出所在的州,然后卖掉它,再用获得的钱付住房的首付款,最后取出房子的第二笔抵押金。
“Multiply that times the 36 cars that we know about so far, and it amounts to literally millions of dollars, ” Bauer says.鲍尔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车是36辆,如果再乘以那个倍数,实际金额可达上百万美元。”
But while the feds have struggled to crack those sorts of operations, relatively small fish like Scott Gilbert have wriggled free.就在联邦调查局人员尽力打击以上犯罪行为时,总是有像斯科特·吉尔泊特这样的小鱼会漏网。
第三篇:当代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下》第八单元课文翻译
当代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下》第八单元课文翻译
身份盗贼 ——迈克尔·希金斯 大约在20世纪90代初的某一天,一位名叫斯科特·克林顿·吉尔伯特的骗子来到位于拉斯维加斯的一家简历和印刷商店,他的账单总数为185.3美元。然后他以自己常用的方式付账:欺骗。吉尔伯特以“罗伯特·哈特尔”的名字进行购物。如果有人对吉尔伯特的真实身份表示怀疑,这个骗子已做好了充分的应付准备。他已经弄到了“罗伯特·哈特尔”的驾驶执照、社会保险卡,甚至他的出生证明。吉尔伯特或许对上面那笔小交易不以为然。在这小骗局之前,他已使真正的罗伯特·哈特尔不断负债达11万美元以上。这里包括三辆客货两用车,两辆摩托车还有一座超宽型的移动住宅车。吉尔伯特后来被判定罪名成立。在此之前,成千上万像他这样的罪犯已经悄悄发现在这个现金日渐消失的社会里,可以进行一种不留痕迹的偷窃:身份盗窃。盗贼们发现,以假身份盗窃,既可让受害者无以防范,也可以让警方无法追踪。5 埃德·梅日温斯基是美国公众利益调查集团驻华盛顿地区的消费者辩护律师。他认为“这种行窃非常容易”。“放下赔偿的问题不谈,现在的问题是,即使消费者看到盗贼被法办了,他们心里依然不能安宁。” 如今身份盗窃依然猖獗,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不过它已不再神秘。联邦调查局的官员们正举行高级首脑会议和研讨会,使立法官员们对此给予重视。州立法者也在促成立法来严惩此类罪犯。今年秋季,国会很有可能投票立案决定是否将身份盗窃定为重罪,其惩罚可高达15年监禁。另一项议案是使消费者对个人信息有更多的控制权——比如说保护他们的社会保险号码不被人知。一种90年代的罪行 身份盗窃案涉及的范围究竟有多广,现在还很难说,因为对此罪行还没有一个标准定义。但是在1994年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大量对政府、企业和消费集团提出的投诉。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对金融方面的罪行可以行使审判权。去年它所提供的数字显示,身份盗窃花去消费者以及金融机构大约7.45亿美元。1992年大约有万人向Trans Union信用卡报告代理公司打电话,咨询或投诉有关身份盗窃的问题。去年,此类电话的数量增加到52.3万以上。10 是受害者本人使此罪行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他们要求立法者采取措施。11 在受害者之中,有一位亚利桑那州的工人,他促使一项新的联邦重罪判刑议案得以形成。他第一次接触到身份盗窃是在1994年。当时他接到了征收部门打来的电话,问他为何还不付他的打印账单。这个人就是罗伯特·哈特尔。12 哈特尔现年46岁,与妻子约安住在爱荷华州的斯普瑞特湖区。当他被卷入到这桩可恨的身份盗窃案中时,正在一家铸造厂当检查员。哈特尔一家生活简朴,几乎没有什么账单,一直用现金购物。当他接到电话要他支付拉斯维加斯的打印账单时,便提出要一份信用卡使用情况报告。哈特尔说,这份报告描述了一段奇怪的故事。在信用报告部门和任何看了那里所记载的信息的人的眼里,哈特尔似乎是一个随意挥霍的赖帐者。14 幸运的是哈特尔对此罪犯掌握了一定的线索。他知道有一个名为卡尔·李·朗敦的人,现在凤凰城,是他母亲的男友。事实上,这位后来被发现就是吉尔伯特的“朗敦”极力鼓动他的母亲与其结婚,而哈特尔的母亲比朗敦年长大约30岁。朗敦还要求她让他有权获取哈特尔家庭的信息,并以哈特尔的名字进行工作,这原来在哈特尔看来只是个笑话。哈特尔专程赶到凤凰城将此案呈交到警察局,可在那里却碰到了令他难以相信的事:即使他对“朗敦”一事的判断是对的,警方也不认为他是此案的受害者。16 执法机关的逻辑是:哈特尔在法律上没有责任去支付那些制假者所造的账单,因此哈特尔并没有任何经济损失。要说有受害者,那只是发行信用卡的银行。17 但他们却不考虑吉尔伯特已经损害了哈特尔的信用声誉,也不考虑如果不能出示诈骗的证明,债权人是不会将欠债抹去的。哈特尔发现警方甚至不许他在警察局立案。哈特尔回忆说:“我主动向侦探提供证据,可他拒绝接受。我告诉他虽然我不是律师或警官,但我知道这类罪行已经出现了。” 1994年中,哈特尔的情景已经很糟了。吉尔伯特离开了哈特尔的母亲逃离亚利桑那州,但依然在使用他的名字。哈特尔一个月里花了400美元打电话,要求债权者不再打搅他,要求执法机构去处理吉尔伯特。哈特尔说:“我们的信用声誉被毁,生活举步维艰,一切都受到限制。我们不能像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了。” 在哈特尔的案子中,他所追查的诈骗犯十分狡猾。吉尔伯特曾经在佛罗里达有过犯罪记录,然后他从那里来到凤凰城。而实际上身份盗贼不需要使用迂回战术。那些将成为罪犯的人只需要一份信用卡申请表以及一些他们袭击目标的基本个人信息就行。要得到至关重要的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却是惊人的容易。它可以轻易在信用报告中获取。至于文件的账号,窃贼们可以从受害者的邮件中或垃圾箱中翻到。
律师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23 玛丽·弗兰克是一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拉古娜·尼古尔城的律师。她有第一手资料说明狡猾的骗子如何能轻易偷得别人的姓名。1996年8月,弗兰克接到一个来自特拉华州一家银行的电话,询问她为何还不付“玩具之家”信用卡上的欠款。当她问银行将账目寄向何处时,得到了一个离她80英里远的文图拉的地址。弗兰克得到的第一个线索是身份盗贼已经用她的名义盗走了5万美元。她说:“盗贼已用我的存款买了一辆红色野马牌敞篷车,现正四处行驶,驾照上使用的是我的名字。” 弗兰克现正在积极倡导制定更为严厉的法律惩罚身份盗窃。26 弗兰克案件中盗窃一点也不复杂,罪犯只要说自己是个私人投资者就可以得到弗兰克的信用报告。弗兰克说要得到“玩具之家”卡,这个女人只要在申请表上划去她自己的名字,然后写上“玛丽·弗兰克”就行了。另一个由受害者变为提倡严格法律的人是杰西卡·格兰特。她也吃惊地发现自己是那么轻易受到了侵犯。格兰特是威斯康星州一家“阳光牧场”公司的养老金经理,很少用信用卡。但当她和丈夫在1997年12月准备为住房再筹资金时,发现有人以格兰特的名义冒用了6 万美金。这个窃贼住在得克萨斯州,已经开了19个不同的账户。有些时候,尽管在她所交的申请表上出现的住处、雇主信息与格兰特的不相符合,她还是以格兰特的名义得到了存款。格兰特说:“正是这一点使我愤怒。原本有那么多的疑点可以或应该去质疑,但却没有人这么做。” 实施法律的难处 与哈特尔的情形相同,弗兰克和格兰特也发现当地警方认为她们不是此罪行的受害者。她们两人都将案件提交联邦立法机构——联邦调查局以及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在那里她们既听到了好消息,也听到了坏消息。
联邦法律确实有条款禁止伪造和盗用身份证、银行卡和社会保险卡号。32 但是弗兰克和格兰特都说联邦调查员告诉他们,调查局只处理多州之间的诈骗集团案,或金额达20万美元以上的案件,而她们两人的案件都不符合以上条件。
詹姆斯·鲍尔是经济情报局的代理副主任,他力主制定严厉打击身份盗窃的法律。可是眼下他认为对于联邦调查人员来说,处境也很为难。比如,鲍尔的办公室正在打击一个诈骗集团,他们用偷来的身份买汽车,然后再巧妙地处理赃款。他们会将汽车运出所在的州,然后卖掉它,再用获得的钱付住房的首付款,最后取出房子的第二笔抵押金。
鲍尔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车是36辆,如果再乘以那个倍数,实际金额可达上百万美元。” 35 但就在联邦调查局人员尽力打击以上犯罪行为时,总是有像斯科特·吉尔伯特这样的小鱼会漏网。
第四篇:浅谈英语泛读
浅谈英语泛读
中学英语教科书服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就是提供给师生重要的教学材料。教材的组成是:听力训练、学生课本、阅读训练及练习册。套教材设计,其实是通过泛读、精读、听力的各项训练中来判别的,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方面的综合性能力,用来发展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又可分为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因此,学生课本以及学生用书都是精读课本,阅读训练属泛读内容。泛读和精读是和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相辅相成的,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一、英语泛读缺位的原因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讲到:“除教材之外,课外阅读量六级达到20万以上,七级要达到30万以上,八级要达到36万以上。”从这一要求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泛读教学的重要性。平时加强泛读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高考英语速度和质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既然泛读教学如此重要,那为什么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会存在缺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教师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部门监管缺失,学生课业负担重等方面原因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学校领导没有重视泛读科目;教师精、泛读之间的关系及泛读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影响也没有很强的意识;教学的管理部门不能提供政策上的引导与督促;学生会忽视泛读学习,是因为疲劳的应付各 种练习题、模拟题,而课业的负担也很重。
2.有的教师虽然也提倡课外阅读,同时也会布置相关任务(如概括中心思想或写篇心得体会),但由于布置的任务跟作文相似,批起来时间长任务繁重,并且手头要忙的作业太多,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特殊的情况。同时也缺乏有序的组织和有效地监督,所以久而久之即使布置也如形同虚设。
3.从学生角度讲,他们由于应付各科作业,背诵已经花很多时间,尽管对有些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感兴趣,但由于要完成很多作业而无法自作主张。
4.有些学生虽然有这种扩大阅读量的意识,在实践中却又无法坚持,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缺乏计划性和长期性。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国家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使学生又处于知识面狭窄的状况,这样又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5.还有的学生不要说不进行泛读训练,即使在平时做的阅读理解 中也采取划答案找答案的做题规律,根本不重视篇章的理解和文章的结构,常常在选标题时以文章中的例子为标题。因为平时老师在做阅读理解时总是有过多的讲解,分析孤立的词汇与结构,学生也养成了不动脑经,不发挥联想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把阅读看成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为了做好阅读理解而阅读,根本领悟不到语言的美感,不能丰富大脑,不能从中获得教训或者是一个深刻的道理,达不成共鸣。
二、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英国学者弗兰克斯·格雷利特(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合理解开始,然后再向详细理解过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是从对选文整体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 高中的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开展好泛读教学。所以,怎样进行有效的泛读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立足于教材,上好每一堂整体教学课,充分把每个模块的Reading先整体教学,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扩充其他泛读材料进行有效地训练。
【案例】
如在教M6U4Reading“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时,在学生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分成四段,同时请同学告知每一段的节数,并写上段落大意。接下来请学生回答两个体现有概括性能力的问题,即:“Why does the author choose the title ‘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 Can you find some examples from the text?”和“What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being a Goodwill Ambassador and what is her attitude towards wars and conflicts in the world?”紧接着引出这篇文章的Reading strateg,提问学生本文的作者的态度是favorable 还是unfavorable的,并且请学生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和关键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讲到这里我们趁热打铁,给出一些相关的高考题训练,如:Spring is coming, and it is time for those about to graduate to look for jobs.Competition is tough, so job seekers must carefully consider their personal choices.Whatever we are wearing, our family and friends may accept us, but the workplace may not.(2012陕西高考阅读理解D)Q: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strange styles in the workplace may best be described as ____B___.A.enthusiastic B.negative C.positive D.sympathetic 如果每个单元的课文能这样结合的话,学生在阅读技巧上肯定会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有所突破的。
第二,给学生们的阅读材料要时代性的文章或者是能让学生看了一眼就能感兴趣的文章,也就是说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笔者认为尤其是高一时一定要选生词不超过2%的文章,最好是与课文类似的,平时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中做过的文章,用这种泛读材料一可以让学生产生近距离感,二可以巩固已学知识,三可以简单讲评,只要求学生归纳出中心思想或划出主题句即可。
泛读课在中学阶段无法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没有统一的泛读材料。如果教师只是口头强调增加阅读量的必要性,而不检测学生的阅读进展及效果,那么阅读效率永远得不到提高。在此步骤中,执教者借助统一征订的某一期报纸,通过抢答题与必答题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阅读以及阅读的效果。以上七道抢答题设置得比较简单,主要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五道必答题是在抢答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阅读的难度,主要是针对阅读文章的整体理解,旨在检测学生是 否读懂文章,是否理解文章大意,并不要求达到细节理解等深层次理解的程度。
Step 2 :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While-reading)本步骤主要由四个部分主成:
Training 1: Fast reading and guessing words 快速阅读——训练猜词能力,训练材料是与报纸第五版面相关的世博会话题。
Training 2: Words and expressions 词汇讲解——主要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及其 词缀以及没有任何生词但无法理解的习语。
Training 3: Difficult sentences 难句理解——处理影响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难 句,难点在于虚拟语气。Training 4: Theme or opinion 总结归纳——训练学生寻找主题句、提炼观点句的能力。
本步骤目的:在阅读技能方面主要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猜词以及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在词汇方面主要扫清生词和难句的障碍,扩大词汇量。
训练策略:词缀闪卡、猜测习语在语境中的意思、提问解答。本步骤时长:25分钟。
Step 3: Ability application(Post-reading)本步骤目的:即学即用,让学生在做中学。检测手段:高考阅读理解一篇、迷你辩论。本步骤时长:15分钟左右。执教者要求学生在六分钟内完成一篇2003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C篇,这是一篇议论文,是关于考试体系要保护还是废除的讨论。执教者经过略微修改,降低了三道选择题的难度。这三道选择题 分别检测了猜词、作者观点及文章主旨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对本节课训练的这三个技能的掌握程度。执教者指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
第三,制定明确具体的泛读计划。泛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渠道。只有通过系统的、严格的阅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形成基本的阅读技能,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提升语感。笔者认为从高一开始每周就可开设一节泛读课。假如每节泛读课读3-4篇300-400 字的文章,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一期可读70篇,高中三年累计可泛读300篇左右,其阅读量可达12万字左右,是中学六年教科书词汇总量的两倍。同时,泛读教学除了时间的安排要纳入计划外,我们也要规定 教学指标,如对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项目要做出具体的安排。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拓展文化背景知识。从用途上看,泛读的实用性最广。在实际生活里,80%〜90%的阅读方式都是泛读。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整体阅读教学模式,而此种模式是建立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的基础上,其核心思想是理解新知识时,总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显然,与话题有关的原有知识越多,阅读理解的难度就会越小。
第四,循序渐进方法灵活。泛读教学可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首先在教 师指导下实施课内阅读,再扩大到课外阅读。泛读教学应从高一到高三不间断,教师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高一年级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教师应注意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把精读课中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泛读课上,向学生介绍阅读技巧,利用阅读教材中的限时阅读材料加强学生阅读速度训练,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地进行口、笔头语言输出,主要以回答问题、角色扮演、转换角色、讲述、改写、缩写、续写课文等形式练习。教师的训练方法应得当,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可采取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阅读后活动;根据阅读材料的类型运用串讲法、问题法、讨论法、默读记时法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词、句子和语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
2.高二年级阶段 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与训练,词汇量大大增加,掌握了一些阅读技能,阅读速度比以前加快了,基本上养成了一些较好的阅读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但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这一阶段还要进一步加大阅读量,引导学生阅读《英语周报》、《21世纪报》等中级层次的英文报刊,并逐渐增加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命题话题、命题作文的练习。
3.高三年级阶段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词汇量加大,阅读速度大大加快,教师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加大课外阅读,同时,继续加大命题话题、命题作文的练习,逐步加大训练 的难度强度。引导学生的阅读材料从《英语周报》、《英语画刊》等以课程练习为主的英语报刊杂志,到《英语沙龙》、《中国日报》等高信息量的阅读材料。
第五,选取适当的材料,注意方法育泛读材料选择相当重要。教师为学生选定泛读材料要具有足够的语言输人量,要具有思想性、时代感、知识性、真实性,具有可理解性,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泛读要注意方法,急于求成行不通,要循序渐进,方法单一效果难有保证,要灵活安排。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对待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的方法也应有所差别,同样的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也要有所差别。
每天上课给学生一篇较短的泛读材料让他们限时阅读,读完后回答出大意即可。这样慢慢地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高他们对把握整体的敏感度。除了回答中心思想,也可以采取复述,改写,缩写,续写等形式练习。如果能坚持一个星期写一篇文章的话,作文也相应得到了训练,对作文的提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一些学生有增加阅读量的意识,由于没有很好地计划性和长期性,所以经常有始无终。对于这些学生,笔者往往采取课后定期辅导,鼓励他们的同时给他们一个督促的作用,使他们能持之以恒而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不管是从理论中还是从实践中来讲,泛读课其实是高中英语教学绝对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开设泛读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绝对可以执行的。笔者认为,只要教师意识到泛读教学缺位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新观念,认识到位,措施得力,通过在教学中增加泛读教学,加大英语语言输入量,持之以恒地不断进行泛读教学,必然会逐渐改变英语教学中长期形成的“耗时低效”状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泛读课文第三册翻译
UNIT4寻找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居。他们生病时处境通常显得很悲惨。简·格罗斯在下面的文章中指出这些老年人的问题。
每次人们在医生办公室给格雷斯·麦凯比递来一份紧急情况联系人表格时,空格处总令她心中发怵。对任何有配偶、伴侣或子女的人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75岁的麦凯比女士一直独居。谁能和她一起渡过难关?情况最糟糕的时候,谁会关心她? 这些曾是假设的问题。但是现在,麦凯比女士视力越来越差,几乎完全看不见。她一直有很多朋友,但从没请过谁为她负起责任,比如,接急诊室半夜来的电话,或因为她自己不能写支票而帮助付账单。
她在所有的朋友中,选定了一个心地善良、遇事不慌、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所以,她多次在空白处写止“夏洛特·弗兰克”,然后打电话说,“夏洛特,又把您写在单子上了,”于是,紧张时刻得到缓解。
麦凯比女士被一个鲁莽的司机撞倒在人行横道上,得了脑震荡,这时,年龄70岁,自己也独居的弗兰克女士在起居室长沙发上守了一夜。麦凯比女士再也看不清标)隹字体时,弗兰克女士给她弄了一台电脑,把字体设置到最大,这样,她就能读报纸,从商品单定购货物。
“你会发现,有些好朋友成了至交,”麦凯比女士说,“夏洛克既实际又形象地告诉我要,抓住不放,我这样做了。”
无法统计出不同年龄生病或有残疾的独居者的数字,医院安排出院的人和家庭健康照料机构说,他们服务的明显无人照顾的独居者越来越多。
人口调查报告中,单人家庭,包括从未结婚者、离婚者和丧偶者,其数目明显增加。2003年,近27%
的美国家庭由独居者组成,高于1970年的18%,这些家庭注重的是不具有亲属的法律地位或社会地位的友谊。人口统计学家警告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老年化,疾病和残疾成为老年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这将使独居者家庭队伍壮大。
美国医院协会资深副会长詹姆斯·本特利说,独居者属于最棘手的情况。他说,任何病人或残疾人,在医院里和出院后都“需要有人负责照料他们”,但独居者在特别脆弱的时候,却是自己照料自己。
“病人不能同时想着两种角色,”他说,“但我们还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来处理这个问题。”
医院里短期停留的病人增加,有时让不能自理的病人回家,这就使情况更糟。本特利先生说,医院必须找些新方法,让这类病人对面临的问题有所准备,并说独居者必须“在生病之前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组织起来的关系网可以访问。
他说,“如果我们等到出生高峰时期出生的人需要这些的时候才来考虑,因为他们人数太多,没有办法特别处理,这是我们现在就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到时候绝对会一团糟。”
一些独居者需要帮助是因为暂时性的医疗难关,如膝关节置换手术,没人帮助不能洗澡或爬楼梯。或者,问题可以是永久性的,但无生命危险,像麦凯比女士的视干视锥细胞退化导致视力减退。她看不清四周,看见的东西似乎都蒙了一层薄棉纱,所以她的朋友陪她出去办事,帮助她处理文字材料。
其次是重大疾病,如癌症或帕金森氏疾病。病员没有家人负责,谁在手术等候室里不睡觉地坐着?谁和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知道每种药的剂量,或打电话告诉远方的亲人好的或坏的消息?
确实,配偶或长大成人的子女不是抵抗疾病和死亡的保险。但紧急情况联系人表格没有明显近亲可以填写的独居者,必须依靠从专职人员和朋友那里临时获得的支持。独立多年之后,且不说请求帮助,就是接受帮助,到时候也可能不那么自然。
“也许他们至今还没有太多地提出要帮助,“克莉丝汀·诺林说道。她是癌症康复中心的社会工作者,那里为癌症病人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她说,“这对他们有好处。不过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非常时期。只要提出要求就帮他们感到轻松些,这是我们的工作。”
一个庞大的朋友圈子也许本身并不是答案。比如,71岁的塔凯·罗伯塔·范·拉文,寡居了15年,女儿住在澳大利亚。范·拉文女士有自己过去在《纽约之城》从事专门技术写作时的朋友,有读书俱乐部的朋友,有歌剧迷朋友。
现在这位高傲的女人患晚期卵巢癌。多年来,多次复发、一次次治疗,朋友们主动陪她去化疗,但她不让任何人陪她达六个小时,尽管有人陪会分散注意力,令人愉快。’我告诉他们,我要留到紧急时刻用他们。”她说,“但是,真的是因为接受帮助很难。”
一种新需要 希望家人无条件的照顾肯定是首选,要放弃它很难。
芭芭拉·R,68岁,过去是大学教授,去年冬天诊断为乳腺癌,做肿块切除手术,等病理报告,进行放射治疗,这样的时候,她很想姐姐在自己身边。
芭芭拉说,“家人照顾你时,不讲条件,始终如一。”
但她知道姐姐腾不出手来,姐姐有一位患严重肺气肿的老年伴侣。·他比我更需要她,·芑芭拉说,承认亲友另有更要紧的责任是独居者面对的严峻事实。(芭芭拉要求不完全公布自己的身份,因为一些亲戚和同事不知道她生病。)芭芭拉知道,自己进入类似的疾病世界时有许多优势。她一直单身,有定期的社会活动,参加了一系列妇女组织。她说:“友谊成了我生活的组织原则。”
但是,再要好的朋友也会被新层次的需要压垮,面对这种情况,她的目标是要确认·没有一个人不得不负担太重”。她认为,这样做的最好方法,是让朋友完成其最擅长,最符合个人安排的任务。
当芭芭拉评估治疗方案时,她挑选患过癌症的朋友陪自己见医生。在等待病理报告时,她选对艺术和戏剧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来分散她的注意力,出去参观克里斯托在中央公园的艺术建筑:“门”,或者看戏剧汤姆·佩因》(无中生有)。在肿块切除手术后,许多饭菜烧得好的朋友在冰柜储备了自制的汤,或给一屋子客人带来晚餐,把令人恐惧的一天变得几乎洋溢节日气氛。
一天晚上,芭芭拉感到特别不舒服,就打电话请一个邻居吃晚饭,她喜欢这位邻居的处事不慌。她们分享冰箱里的东西,共喝一瓶白福美白葡萄酒。她手术那天,选了一个大学同学,在手术前和她不停地讨论最近一趟去塔斯马尼亚的旅游,此后又一起在休息室听外科医生宣布她的淋巴瘤是良性的。
芭芭拉最艰难的选择,是请手术后在家里过夜的人,这意味着在她的起居室长沙发上度过一个不舒服的夜晚。一个提出帮忙的朋友肺部有毛病,同时还在照顾97岁的母亲,已经筋疲力尽。另一个膝盖不好的朋友,姐姐在城外做癌症手术,刚刚回来。芭芭拉知道,这时候不能心挂两头,如果这从这些朋友中选择,选中的人会同时牵挂另一个人。
于是,她打电话给一个熟人,是退休医生,芭芭拉最近参加的社区组织成员。该组织所有成员都是女性。所有的人都住在附近。她们的目的是,在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如结肠镜检查后需陪伴回家时,提供帮助。
芭芭拉认为,这些新生的团体和自己那个被称为’友谊曼陀罗·的关系网,是疾病和老年孤独者日益庞大的队伍的榜样。她说,“我们的整个社会是围绕核心家庭组织起来的,在法律和文化上,友谊并没有太多的立足空间。我们怎样超越它呢,我们怎样给自己创造一种社区,好使照顾变得更容易些呢?”
危难中的帮助
埃尔维亚·莫兰,37岁,十几岁时从厄瓜多尔移民过来后,一直靠自己。所以,在她遭遇一次过早来到的健康难关时,表现了少有的勇气和开朗。看她在扬克斯公寓里拖着腿靠助行器从起居室走向卧室,全神贯注地照镜子,那样子仿佛根本没有注意到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折磨的消瘦身躯。相反,她酒窝闪闪发光,欣赏着刚洗过的头发,头发是最好的朋友克里斯蒂娜·马丁内斯吹烫的。
两个人用西班牙语咯咯地说笑,聊着天,就像两个女孩扮演发廊游戏。马丁内斯女士说,她的朋友需要一个更好的造型刷来梳卷发。但是莫兰女士已经非常满意。
“喔,克里斯蒂娜,我看上去很漂亮啊]”她说,”谢谢你,谢谢你!”
莫兰女士说,如果没有马丁内斯女士,她会不知该怎么力、,大约20年前同住一栋大楼时,她认识了马丁内斯女士。马丁内斯女士每天来看望,为莫兰女士准备她最爱的鸡汤,汤里放有洋葱、大蒜和酸橙。
她叠好送去洗的衣服,重新安放家具,好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在莫兰女士的残疾救助款启动之前,她借钱给莫兰女士。
去年冬天莫兰女士拿到诊断后,马丁内斯女士停止了寻找工作,打那以后,她拿不出来的是钱。此时,她远离自己在哈莱姆的家,家中留下在餐馆工作的丈夫照顾他们三岁的女儿。
但是对于这两位女士,不存在通常区分朋友和亲属的界限。“对我来说像姐姐,”莫兰女士说,“这世界没有别人心这样好。” 莫兰女士从韦斯特切斯特社区学院顺利毕业不久,就来了可怕的对疾病未来后果的预测,这使她后来失去化妆品厂的工作。几个月的时间,她不能够独立行走。手臂无力,口齿不清。纽约长老会哥伦比亚医院的医生告诉她,不久她要靠呼吸机呼吸,靠营养饲管进食。她说自己两个都不要,而让马丁内斯女士全权照料她的健康。她在表格签名时,她的朋友哭了。
莫兰女士在美国没有亲人,她的母亲在厄瓜多尔申请签证来这里帮忙。马丁内斯女士想让她的朋友搬得离自己的公寓近一点,但没能找到低于每月800美元的底楼或电梯房。
马丁内斯女士说,“我不想让她感到孤独和沮丧,她应该一直和她认识的人在一起。”
莫兰女士暂时能每周有一名护士、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名理疗师和一位职业治疗师上门查访。每周五天,每天四小时还有一个助手来这里。所有的帮助者都离开后,情况就变得令人担心,马丁内斯女士很想自己留下来过夜,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有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和已经因她长期不在家而生气的丈夫。
一次,一罐沸水从手中滑下来,莫兰女士烫伤了手腕。她没有叫任何人,而是大声地训斥自己“要勇敢!”,烧伤的地方抹了牙膏,这是她祖国的习惯。还有一次,她的身体痉挛,送到医院时单身一人。马丁内斯女士第二天在医院找到她,见她身上穿着脏兮兮的医院服,便去护士值班处要求给予照料。但是,勇敢面对和专心照料,依然不能对付残酷的疾病。春去夏来,莫兰女士别无选择,只能搬到韦斯特切斯特郡的护养院。
马丁内斯女士不熟悉轨道交通线路,英语也不好,她尽力从哈莱姆赶到瓦尔哈拉的护养院。一次,在神秘的系列公交大巴上旅行了三小时。另一次,她花80美元乘小汽车。她丈夫的恼火变成了愤怒。但这并没有阻止马丁内斯女士过来。
马丁内斯女士说,”埃尔维亚,她没有任何人,所以不管他说什么,我还是一直赶过来。”
就是现在,莫兰女士几乎不能说话,只能在轮椅上,她还是用自己所知道的唯一方法报答朋友的善良.。
“克里斯蒂娜不喜欢我哭,”她说,“所以我为了她尽力一直微笑。”
担心成为累赘去年10月,弗兰克·戴金对一种罕见的淋巴瘤化疗后反应有生命危险,在圣文森特曼哈顿医院重症监护室用子17天的呼吸器。戴金先生想,如果他孤身一人,会为他做出些什么样的医疗决定,又是谁做 出这些决定呢? 不过,他的朋友卡罗尔凯莫维茨来照料他。她就是应医生要求,打电话给他在内华达州的父亲说病危的那个人。她就是同意神秘的医疗方案,然后又担心这些方案会使他送命的那个人。之后,她向戴金先生承认,“那是最黑暗、最令人恐惧的时刻。”
47岁的戴金先生和59岁的凯莫维茨女士通过室内音乐相遇;他是钢琴家,她是女高音。两人都形容他们的合作是自己人生中最亲密的关系。但是,戴金先生生病之前,他们在排演或演出大厅之外几乎没有一起待过多少时间。
后来,戴金先生在自己的王后公寓夜里醒来,胃痛得厉害。像很多独居者一样,他让自己确信这事儿很小,就像吃东西吃坏了肚子,可以等到第二天早上。到了早上,他才乘地铁去医院。他在医院没有多想也没有停顿,就要求给在米德敦家中的凯莫维茨女士打电话。·我只是想到可以想象的最负责的人。*戴金先生说,“那就是卡罗尔。”
有一个肿瘤已经穿透戴金先生的结肠,这是淋巴瘤的第一迹象。从第一天起,凯莫维茨女士就守在他身边,“默默地、坚持不懈地、无条件地在这里帮忙”,戴金先生说。她参加所有他和医生的会面,因为,戴金先生说,“我不完全相信自己有能力听给我讲的那些事情。”
在医院,她玩拼字游戏,或给他读德国诗歌和音乐评论。她不止一次要他相信,这就是她想呆的地方。他需要这是真话,便不再问为什么。
急诊手术、积极治疗和频繁的住院治疗,一年来凯莫维茨女士从没有退缩过。“我不知道她脑子里有什么想法”,戴金先生说,“但对我来说,她从容镇定。”
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我有时感到无助、压力太大,甚至感到帮不上忙,”她说。“但我尽力不让他知道。我只是一直向前,和他在一起时,我控制自己的感情,然后回到家中哭一场。”
其他几个朋友也帮助他渡过难关。一个人负责浴室天花板崩塌时与监管者约好的会见。另一个送戴金先生去治疗以及处理病历单据类的事。第三个,自己在另一家医院上12小时班之后来看望他,和医疗小组内行地谈话。凯莫维茨女士情绪不好的时候,大家就让她振作起来。像许多独立的人一样,戴金先生最大的恐惧是“成为什么人的累赘”;欠人家的情。“所以住院治疗的间隔在家中时,他坚持有足够的个人空间,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让自己养精蓄锐。”凯莫维茨女士做了些巧克力方块,好让他长胖。但她按照他希望的那样,每周只来看望一次。
在医院时正相反,戴金先生顺从地由别人安排。他说,我“自己内心深处比‘日常’部分更明智,知道自己遇上了大麻烦。所以不无风度地听天由命。”
UNIT5
艰难登顶
珠穆朗玛峰对于全世界数百万人来说,长期以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许多人冒了巨大的危险,而且失去了生命。然而,现代探险者对早年遭到厄运的攀登者的最终命运,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据说,当乔治·马罗礼被问及他为何要攀登珠峰时,他这样回答,“因为有珠峰”。他是唯一参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组织的 所有三次征服珠峰活动的探险家。他对珠峰怀有强烈的情感,一直神往登上山顶。“它是一座魔鬼般的大山,冷峻而且反复无常,”他在珠峰大本营给家人写信时有一次这样写道。“冒的险实在太大;人们攀登峰顶时可使的力量又是这么小。也许只是发疯了才再次攀登。可是我怎能摆脱这种诱惑呢?”
1920年皇家地理学会主席弗兰西斯·扬哈斯本首次提出支持珠峰探险的想法时,人们对这座山 还一无所知。高达8848米的珠峰比当时人类攀登过的最高峰还高出1500米。人们甚至怀疑,在这样的高度有没有可能呼吸。那时,还没有人到过珠峰 周围65公里的范围,只能从人们不太熟悉的尼泊尔王国或中国的西藏走近这座高山。
随着人们发现了北极与南极,扬哈斯本把他的目光投向“第三极”,设立联合皇家地理学会/登山俱乐部下属的珠穆朗玛峰委员会。“这次壮举的完成将振奋人类精神,也让人类,尤其是我们地理学家感到,我们正在成为我们这个环境真正的主人。登上珠穆朗玛峰所产生的 效益是难以估量的,”扬哈斯本说道。
厚望
乔治·马罗礼与安德鲁·欧文于1924年6月8日从六号营地出发,试图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人。可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时至今日,已有20个国家五百五十多名登山运动员登顶成功。谜团也就从珠峰这座山转向马罗礼这个人了。1999年3月,在马罗礼罹难后的第75年,马罗里—欧文研究探险队向珠峰进发,不是因为珠峰在那里,而是因为他在那里。1999年探险队长埃里克·西门松及其队员希望发现这两人死之前是否成功登顶。
他们只有几条探寻的线索。1933年,在登山线路上找到被认为是欧文使用的一把冰斧。1975年,一名中国登山运动员在附近发现一具登山者的尸体,将其描述为“一位年长的英国死者”,因为尸体穿的是老式衣服。然而,这位死去的登山者的身份从未得到确认。西门松的探险队期望在高地再 次找到那具尸体。他们认为会是欧文,这位经验不足的牛津毕业生可能是从悬崖上坠落的,将冰斧掉在珠峰北坡的冰层上。马罗礼的下落则不清楚。
在8320米的雪沟与冰棱间搜寻时,西门松小组人员发现了一具尸体,太阳把他的皮肤 晒成瓷白色。尸体的脸部朝下,头与双臂与地面冻成一块。破碎不堪的衣服只有领子完好无损。其中一个领子上发现制造厂商的标签。虽经数十年的风霜冰雪严酷吹打,标签上的字仍清晰可辨。在这块标签下还有另一块标签,队员们很容易辨出上面的字。简单而细心缝制的字母为:G.Mallory。衣服上的马罗礼的名字令搜寻小组感到十分惊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猜测欧文为何穿着他登山伙伴的衬衫?发现了马罗礼尸体后,探险队员杰克·诺顿对其产生了无比的敬意。“作为一名登山者,了解马罗礼所做的事情意义重大。他是一位意志极为坚强的人,战斗到最后一息,”诺顿跟记者这样说道。
二十世纪前几十年时间里,力量、坚韧不拔与富于冒险的精神使马罗礼在组织严密的登山界成为一名出类 拔萃的人。1921年他被珠穆朗玛峰委员会一眼相中,成为第一个珠峰探险队的成员。对于马罗礼来说,这是一生一次的机会。这次攀登珠峰是一次挑战,但挑战更提高了它的吸引力,因为正如马罗礼曾经说过的那样,“拒绝这次冒险机会等于让自已庸庸碌碌地渡过一生。”
到了1924年,经过1921年与1922年两次使人精疲力竭的失败尝试后,马罗礼早期的热情开始减退。他已38岁。作为有三个孩子的一家之主,他开始在剑桥大学执教。然而他无法抵挡作最后一试的诱惑,以完成他已开始的事业。他会见了探险队地质学家诺尔·奥德尔推荐的欧文,这重新唤起他应对挑战的干劲。虽然欧文年轻,还没有登山记录,但他体魄强壮,主意又多,而且性格随和。在探险队里,队员们称他为“超人”。马罗礼马上给他鼓劲,称他为“好汉”,会是“登山中一个出色的伙伴。”
1924年的探险出发前,马罗礼私下跟一位朋友说,这次探险“与其说是一场冒险不如说是一场战争,”而他做好在山顶遭受灾难来袭的准备。他们打算做两种尝试:一种是带氧,另一种不带氧气。但是珠峰对这两种尝试均未买账。由于缺氧和体力衰竭,马罗礼的登山队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决心冒险做最后一搏。只有奥德尔与欧文身体状况尚好,可以陪着他。对于马罗礼来说,选择很简单。于是他决心与欧文共命运,俩人踏上登顶的不归路。
马罗礼与欧文出发登顶的第二天,奥德尔最后一次看见他们是在海拔7925米的险崖处。他头顶上突然现出一片晴朗,整座山脊一览无余。紧靠着陡峭的北坡的雪坡上,他先看到马罗礼,然后看见欧文到了一块宽阔的岩石阶上。他站在那里,双眼紧紧盯住岩石与雪地交织地带的俩人,云气再次降临下来,将他们的命运一盖就是75年。
寒冻到了极致
西门松探险小组发现了马罗礼的尸体之后,帮助得出了关于他死因的解释。在这次探险之前,人们认为马罗礼与欧文攀到8535米的地方时,他们要么翻下了山崖,要么是体力不支,躺倒在雪地上死去。但检验了尸体后,诺顿确信马罗礼坠落时,他们俩正在一块攀登。“一条绳子绕在他的腰间,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他大概内出血。他在用冰镐往雪地或砾石上钉眼时从北坡滑落,双腿痛苦得蜷在一起,不久便死去。”
还有更重要的问题依旧末解。除了最初发现的尸体,珠峰不愿提供更多的线索。探险小组没有找到马罗礼的另一位登山伙伴霍华德·萨默维尔借给他的相机。若是找到了相机,就有可能证明这两人是否成功地登上了峰顶。然而,搜寻这部相机无异于在崖石与冰雪构成的狂风怒吼的海洋里寻找一根针,危险太大了。在8230米与峰顶之间,西门松小组共找到除马罗礼以外的另外17具尸体。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探险队员们在寻找这个人时表现出来的执着,一定与这个人对珠峰的执着一样强烈。
虽然西门松一行人的探寻活动看起来相当恐怖,但并非是独一无二的。1984年的秋天,约翰·托林通的头像出现在全国的报纸上。非同寻常的是,托林通早在一百三十八年前就死了,葬于1.8米深的北极永久冰土下面。托林通是“埃里伯斯”号船上的仓库管理主管,在他赴西北航道探险时,同船前往的有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另有“恐怖”号船同行。探险队于1845年5月19日从泰晤士河起航,带着举国上下的希望,去发现一条从北极到太平洋的航道。
此后这两艘船再也没有踪影。船上129名船员全部丧生神秘莫测的极地,这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开这一迷团,人们先后组织了25次大规模的搜寻行动。最后得 出的结论是:富兰克林一行人死于阵雪、饥饿、心理压力与体温过低等方面的原因。1981年英国人类学家奥温·比泰开始用现代科学与法医技术检验富兰克林探险队存留下来的遗迹。此后五年的时间里,比泰走遍了富兰克林探险队所经过的地方寻找线索。他那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工作,是把三名探险队员的尸体挖出来并进行尸体解剖,其中一名是约翰·托林通。
作为刚好是废除谷物法的那年被埋的尸体,它们保存得非常完好。1846年起尸体一直埋于冻土之中,外表主要部分没有腐化。托林通看上去跟生前差不多。脸上皮肤完好;牙齿、眼睛与大部分头发尚存。他体内组织的标本看上去跟刚死去的人差不多,而且某些细菌感染处历经严寒后依然存在。
尸体解剖表明托林通死的时候正患病。他的两片肺叶由于空气污染物侵蚀变黑,并表现出肺结核症状。还有迹象说明最终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是肺炎。然而,最令比泰吃惊的是在头发样本中发现高出正常很多的铅含量,这说明是急性铅中毒。铅中毒会导致虚弱、乏力、精神愰惚、神经机能症及行为怪诞,远远达不到长期在恶劣的北极环境中生存的理想身体状况。比泰在另两具挖掘出的尸体即约翰·哈特内尔与威廉·布莱恩体内也也发现铅含量过高。在1845年,罐头食品是一项现代发明。锡罐于1811年在英国取得专利权。这种罐是由精制铁 皮卷成圆筒而成,切口的缝由铅含量达90%以上的焊锡来焊接。富兰克林探险队则带有近八千个装有肉、汤、蔬菜,以及压缩肉糜饼(一种用干肉捣碎压制而成的饼)的含铅焊锡封口的罐头。比泰检验了墓地附近采到的铁罐,证实焊锡铅含量较高,并且一些罐头边缝也没完全焊牢,这就增加了食物受到污染的危险性。
比泰揭示了导致富兰克林死亡的可怕原因,回答了许多困扰人们的问题,即什么原因使西北路线探险遭到如此厄运。由于铅中毒所产生的身体与精神上的副作用,人们的体质受到削弱,无力与疾病作斗争而最终导致死亡。
缺省的一环
西门松探险队1999年6月初从珠峰归来。他同样希望能解答马罗礼与欧文最后几小时出现的问题。虽然没有找到马罗礼的照相机,但发现了其他的物件,其中有马罗礼的手表、冰原用护目镜、一把小刀及几封家信。跟随探险队的一个美国记录片拍摄小组已准备对这些物件做一系列类似比泰的法医检查。他们希望将马罗礼与欧文最后一天生活片断汇集成片。比泰为解开富兰克林之迷作过四次探险,因此西门松并没有期待出现奇迹。他已筹划在明年进行第二次探险。下一次,他要寻找欧文的尸体及那只尚未找到的相机。他相信相机还在山上。可眼下,人与山的迷团尚待破解。
冰上之景
威利·赫伯特是当今仍健在的最伟大的,最早探险极地的人。就是他率领三个人四条狗组成的“英国穿越北冰洋探险队”,历时16个月,跋涉3800英里,首次极地探险。此次探险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漆黑一片,浮冰不断漂流和碎裂的大洋上度过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旅程是“人类在地球表面留下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探险活动。”一次后 来无人敢尝试的探险。它是一项地质之最,和登珠穆朗玛峰、首次跨越地球南北冰盖齐名。
那次旅程结束后的三十年时间里,威利·赫伯特一直是连结以往探险英雄年代的探险家与现代冒险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然而,他从未因为自己在极地探险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得到过荣誉。尽管哈罗德·威尔逊首相说过,穿越北冰洋之旅是“一项由耐力与勇气铸就的名垂极地史的伟业。” 撒克雷顿把它称为“一种现象”。而极地探险的赞助人---菲力浦亲王殿下将其誉为“一项载入人类技能与耐力杰出成就的壮举。”
今天,在同时代的探险家中,赫伯特是领袖级人物。伦努尔夫·费恩斯爵士说道:“我自小到大一直认为他是当今最伟大的极地旅行者。他的航海学知识、野外生存技能与后勤学知识都是一流的;他对狗在探险队中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清二楚,这一点无人能及。威利确实名不虚传。如果要我在所有健在的探险家中挑选,威利是最伟大的,并且遥遥领先。”赫伯特给过许多行将出发的年轻探险家帮助,在器材、地图与联络方面提供至关重要的主意。这些人中没一人重走他当年在南极或北极首次走过的线路。”
罗伯特·E·皮里宣称自己首次到达北极,但没有得到承认,此事至今已经60周年。为了赫伯特到达北极探险的周年纪念,伦敦的阿特拉斯美术馆将举行一次赫伯特极地画展。目前,64岁的赫伯特已成了一位专攻极地的画家,描绘出影响他一生的极地历史与现实中最详尽、强烈和动人心魄的场景。
在因弗内斯机场,威利和他和妻子玛丽等着接我。我在他打量我之前好好地打量了他一番。他身材矮小,才5英尺8英寸,不是通常大探险家具有的那种魁伟身材---但是他身穿为北极气候而设计的外衣,头戴一顶缝了皮边的兜帽,裹着灰白的胡子和明亮的小眼睛。他的样子并不起眼,背稍有点驼。玛丽向我表示热烈欢迎。
赫伯特夫妇从未有过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目前租了一间很小的用白色粉刷的“独屋”,屋子俯视斯佩山谷。起伏连绵的山峦很壮观,可是那条窄小,有时过往车辆繁多的小路传来的噪声使威利感到心烦。他渴望宁静。
“要在我的环境中了解我,”我们开始正式采访前他嘱咐道。他给我看了一部正在进行后期制作的关于他在北极以及过去探险经历的片子。一旦身在北极,在英国生活中感受的束缚与困难便荡然无存,他感到明显地放松。
在自己的环境里,赫伯特犹如扮演詹姆斯·邦德的塞恩·康内里,讲话声音温和、容光焕发、非常自信。在影片中,他极为动情地回想起穿越北极之旅开始前所感觉到的恐惧。只要事先想一想旅程,就会不寒而栗,因为他沿着沙克尔顿、斯科特和阿蒙森的足迹旅行时,没有人做过这种尝试。
寻找北极就象“脚踏头顶上盘旋的鸟的影子上一样”。因为脚下的冰块总在不停地移动,太阳只是偶尔露一下脸让他们看一看。就象他们之前的罗伯特·E·皮里做的那样,他们差一点错过了它。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1969年4月5日,赫伯特在给女王陛下发电报时说:“我荣幸地告知陛下:用陆标定位法计算,4月5日我们到达了北极。”然而,待太阳出来后,他意识到探险小组偏离了方位。为了获得所有重要的证据他们继续拼搏。直到第二天,他们一行才真正到达北极。这与皮里在1909年4月6日宣称到了北极的日子惊人地巧合。
赫伯特非常重视某些离奇的巧合。这些巧合使他相信,极地探险与探索世界同环境之间有一种“冥冥间的联系 ”。就在探险队返程时,他们带回了16个月考察北极大地拍下的照片。这一刻也正好是宇航员杰克·扬格在月球上拍下著名的“地出”照片的时刻。同时 奇怪的是:他们在结束北极之行踏上陆地的那一刻,也正是16年前希拉里与滕辛登上珠穆朗玛峰之时。
“对于我来说,这第一次见到陆地意味着太多太多。地球如同一颗珍贵的珠宝,而那一刻改变了我的生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寻找第三极。”赫伯特说,他的精神追求跟物质追求一样,既坚苦又迫切。”
他的童年是与母亲、姐姐一道在南非德拉肯斯堡山脉的一个农场度过的,其时他的父亲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场。赫伯特对这段时光没有太多记忆。“十二岁之前的事情我没有什么印象。一位理疗大夫大概会跟我说,我不想做小孩。他的话或许是对的。我跟父母或姐姐都不怎么亲近。我变嗓音的时刻是一个解脱。”
赫伯特最早记忆中的一件事恰好就是一次冰上之旅。十二岁时,为了五先令的打赌,他在极簿的冰层上走过塞汶河。为此他立即被父亲打了一顿。第一个激发赫伯特想象力的人是诺曼·格尼牧师。他曾在潘诺拉号船做过水手长。该船于1932年作最后一次探险活动抵达南极洲。作为唱诗班的孩子,赫伯特着迷地听着牧师的布道,布道中充满了极地探险故事,而不是较为传统的圣经故事。那时赫伯特正决定当非洲殖民地某个地区的地方官,如果不行,就做一名探险家。
然而,他的家庭为这位充满梦想的孩子设计了其他雄伟的计划。为女王与国家服务是赫伯特家族每一个人的使命。这个家庭四百年来一直如此。17岁那年,他被家人强行弄到最近的一个征兵办公室,签了一份22年的合同。幸运的是,他发现了合同中有一款可以允许他服役三年后选择离开。同时,与此同时,他度日如年。“我不是一名团队合作者,我厌倦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我感到这是对我们智慧的一种侮辱。我在军队里受到粗野的对待。”
1955年赫伯特离开部队后,他从埃及搭便车经土耳其、希腊与意大利回家,沿途靠替人画像维持食宿,时常还得露宿街头。“父亲整整三年没跟我说话。可当我结束南极之行从乌拉圭搭便车跋涉15000英里回到家时,他为我感到自豪,我们成了朋友。他会带我去酒馆。作为一名军人,他走路总是要与我同步,而我经常故意把步伐弄乱。”
“令我深感遗憾的事,是我从未跟我父亲说我想要他的有关体育与军事成就的剪贴簿。我在北极探险时,他曾将所有国际上的报纸报道剪下来组成一大本剪贴簿。可是当剪贴簿变成两大卷时他把自己的书烧了。我对此感到非常悲伤。”关于自己的母亲,赫伯特说:“我与她接触很少。我们说话时彼此很客气。但是当她关心我时我会感到不自在。她是个温柔的女人。”
那么,他的使命感又从何而来的呢?是不是受自负与狂傲心理的驱动?“我的使命感总是历史性的,”他解释道。“虽然我已意识到自负与狂傲对于一名探险家的意义,因为缺乏这种自负与狂傲我简直无法尝试所有这些冒险活动,但这也不是以匹夫之勇所能做到的。我完全相信我们会成功,而如果我不是这样认为的话我们是不会去的。我在南极的头两年时间里,对许多探险队员都很敬畏,可是后来我开始有权向他们进行挑战。”
1955年的一天,他在电讯报上看到两则招募到南极工作的广告。二十二岁那年他被选中参加大本营设在南极半岛北端的霍普湾的福克兰群岛托管地巡视团。赫伯特渐渐地获得一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探险机会。从1960年至1962年,他绘制了宁录冰川区与莫德女王山脉之间从未有人涉足过的面积达三万八千平方英里区域的地形图。在阿蒙森1952年遇上冰崩罹难的十五周年时,他循着这位先驱的足迹到过阿捷尔·海伯格冰川。1962年至1963年间,赫伯特在新西兰发狂似地工作了一年,抢在美国人之前制作出版了那幅地图。然后他怀着凌云壮志返回英国,争取那些著名的极地探险家的支持,以便皇家地质学会批准他跨越北冰洋的探险计划。1966年,为了学会生活在格陵兰西北部极地爱斯基摩人在冰雪上的生活方式与技能,他与他们生活了一个冬天。第二天春天,赫伯特便从格陵兰出发,循着费里利克·库克博士1908年走过的外围路线,开始了1500英里的旅程。
虽然环绕世界极地之旅赢来了一片喝彩,但这次探险不是时候,因为世人的目光都盯在有更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上--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因此,威利·赫伯特从北极回来后便背上了一身债务和一种失败感。1969年圣诞节前夕他与玛丽结婚,然后潜下心来写两部书。可是过了不久,他需要再一次的探险活动。1971年,他带着妻子与女婴卡里到格陵兰西北部与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一起。后来,赫伯特着手撰写皮里传记并且很不情愿反驳皮里宣称自己是到达北极第一人的说法,此时他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反思与内心斗争。“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决择的时期,”他说道。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四年前他最小的女儿帕斯卡尔在一次反常的电击事故中丧命。全家正努力弥合这次精神创伤。
与大多数世人相比,他经历过更多的与死神的赌博,现在他相信轮回再生的说法。“醒着时,我永远不会,也从来没有害怕过死亡。但在恶梦中我总是害怕死亡。例如,我在极地的那些日子里,假如我跌入冰隙里或踏碎薄冰而落入海中,我知道该怎样做因为这样的情景已在我的梦中多次出现过。因此,要是这样的事真的发生,我已经经历过这种情况下死亡的痛苦。我选择了此后我乐观生活的方式。
UNIT6
药对了,病人错了
通常,药房的职业水平和权威是很少受到怀疑的。然而,药房的出错率比人们所想的要高得多。想一想,要是药房给你开错了药会出现什么后果?下面这篇文章将会告诉我们更多有关药房错误的事情。
当天,即1995年2月21日的晚些时候,在急救室里,医生们发现小女孩服用的根本不是利他林,而是大剂量的格里纳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次年在法庭上,亨德黎的律师论证说,药物没有正确配发,其剂量比成人正常初服量高出16倍,使得加布里埃尔血糖急遽攀高,从而导致她脑部永久性损伤。陪审团判决赔偿亨德黎家1600万美元。日特爱德药店提出了上诉。
药房交易看上去非常简单明了。它们的出错率有多高呢?
尽管没有确定的全国性统计数据,还是有证据表明配药错误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常见。1997年,行业刊物《药学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53%的药剂师承认在前两月里发生过差错。1996年6月对3361位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的药剂师的调查显示,出错率为每家药店每年324次——将近每天1次。
“十年前,可接受的出错率为每家药店每年1次,”拉尔夫·沃格尔说。他是专业药剂师协会的主席,这家协会拥有2000名药剂师。“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由于人员配备不足以及配药业出现的一些新的压力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配药业坚决认为,对出错率的担忧被过分渲染。不过,有许多州的管理者、消费者权益维护者和药剂师们认为,由于工作量增加,一场零售药业的革命正在引起诸多问题。
他们指出了两点:
一、处方总量在不断增长——1992年到1997年增长了30%,这是卫生保健信息公司“IMS Health”所调查的结果。
二、由保险公司或卫生维护组织支付的处方百分比已由1991年的28%增长到1997年的60%。这些第三方付款者使配药业得到的付还率持续走低,这必然造成为保持利润增长而大量配药。甚至四大连锁药房——日特爱德公司,CVS,爱克德以及沃尔格林斯——也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有太多的人想当然地看待配药交易。实际上,在过去的九年里,美国人在回答盖洛普民意测验时,都将药剂师列为本国最诚实最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人员,位于牧师之前。难怪为数众多的人以为,根本不会出什么差错。佩吉·亨德黎说:“我盲目地信任了他们。”
为了保护您的家人,您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不可完全依赖您的医生。大多数医生在医学院只接受过一年的有关配方药使用的正式培训。而且,一般说来,不要求他们再接受药学方面的继续教育。
相对而言,许多州政府要求药剂师每年平均完成15小时的继续教育。而且,额外的准备工作也不会少:1992年,由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缩减了药品批准时间,新的药品就如洪水般涌入了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92种新药涌进市场,而在此之前的五年里只批准了125种。
因此,不要以为自己从不会拿着有问题的配方离开医生的办公室。来自内华达州达顿的44岁的路斯·帕克斯顿,在1992年7月请自己的医生治疗窦炎,当时,她对他信任无疑。
此前几年,帕克斯顿曾经因为使用抗生素盘尼西林和基弗莱克斯而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在对她的过敏史不了解的情况下,医生开出了抗生素西福辛。对于使用以上两种药中的任何一种都极度敏感的患者来说,这种药可以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
在服用西福辛二十分钟之后,帕克斯顿的咽喉肿胀起来,并随之呼吸困难。由于迅速用抗组胺药自救才中止了这种反应。内华达配药业委员会对帕克斯顿的药剂师进行了批评,认为他应该警告病人此药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穿白大褂的未必是药剂师。了解药物潜在的危险反应这项重任,是药剂师们必须完成五或六年专业培训的原因之一。不过,越来越常见的现象是,穿着白大褂配药的人根本不是药剂师,而是药店的技工。根据各州的情况,这样的技工或许只有高中学历,仅仅受过在职训练。配药连锁店由于利润幅度紧缩,使用的技工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技工每小时的酬金为5-12美金,比较而言,注册药剂师每小时的酬金则达30~39美金。
当然,药剂师应当核查技工的工作。《药学信息》的调查认为,将近三分之一的药剂师犯配药错误主要是由于没有核查。
拿到正确的药,但剂量不对。伊利诺斯州克雷特的海泽尔·凡·哈特姆说,1995年5月30日,她去为丈夫恩尼斯特配强效治疗血管收缩的药香豆定时,有两位药剂师和三名技工当班。“在审讯时,他们说拿不准是谁配的这张药方,”海泽尔在谈到诉讼卡马特的案件时说。她的律师论证说,无论是谁配的这张药方,他确实配了含5毫克香豆定的药剂,而不是恩尼斯特的正常用量2毫克——剂量过大引起大出血而导致了他的死亡。陪审团判决药店赔偿81万美金。卡马特的发言人说公司将提起上述。
某些配药错误可归咎于不合理的工作量。三项持续11年之久的医学研究,发现了药剂师的工作量与错误率之间的关系:“在人们想让药剂师每小时配的药方超过24张时,发生错误率的风险确实要高,”奥本大学配药学院的伊丽萨白·艾伦·福林说。药剂师们说,配药超过那个速度越来越常见,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安全网络有漏洞。多数药剂师依靠电脑装置,他们以为有关新药或现有药品的新危险的内容会被定期更新。然而这些系统并非总是发挥作用。
199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了一项研究,乔治镇大学医学中心配药学系的主任雷蒙德·伍丝尔利和他的同事们向华盛顿市区的50位药剂师展示了为同一病人开出的两张药方。一张是抗组胺药塞尔岱,另一张是抗生素红霉素。
从1992年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与药品制造商就已经发布警告说,将这两种药混用会产生致命的后果。但仍然有32%的药剂师配发了这两张药方。在48家使用计算机指明副作用的药店中,有29%的药店的程序没能给予警告。伍丝尔利说,在有些情况下,是药剂师关闭了系统或者使它们失效。
那大多数药店里钉在处方袋上的病人须知单又是怎样的呢?这些单子同样是为了进一步防止药物的相互作用或副作用而设计的。一般它们不是由药剂师或医生——而是由商贩们提供的。而且,往往要么是含糊不清要么就是已经过时。
存在小的监督疏漏。多数州政府委员会不要求药店汇报配药错误。而象美国药典会(制定药物生产质量标准的非营利性组织)主持的国家错误汇报项目,也只是自愿执行的。
不过,连锁药店通常要求药剂师向管理者呈交错误报告。然而,即使内部报告也不总是能避免将来的失误。
59岁的来自亚拉巴马州莫比尔的玛尔维纳·霍罗威拿到的是一瓶泰布考(一种改变心脏节律的危险药物),而不是肿瘤医生为她开出的治疗乳腺癌的它莫西芬。霍罗威在五个月后,又配了两次药后才发现了这个错误。
幸运的是,霍罗威没有因这种心脏药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但她因耽搁了癌症的治疗而十分沮丧。她起诉了造成错误的地区性连锁店哈克药品公司。她的律师出示了曾上交给哈克管理部门的233次事故报告,其中大部分事故是有关前三年间这个药店发生的配药错误。霍罗威获得了陪审团判决的255,000美元赔款。
诸如此类的赔偿推动了连锁店改进汇报错误的内部管理程序。然而,国家配药业委员会协会(全国各州许可委员会的代表)的负责人卡门·凯狄左恩则要求进行更严厉的监督:“我们提议要求每一家药店向州立委员会汇报严重的配药错误。”
不过,保护自己的最终责任还在于消费者。在大多数州,法律要求药剂师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新处方的咨询。不过,多数客户谢绝这种“展示和介绍”的好意。
纽约米德尔泼特的一位药剂师斯蒂芬·吉洛克斯说:“倘若人们懂得配药错误可能引起的危害,他们就不会认为去药店和去快餐店一样方便了。”
如何保护自己
*做笔记:在诊室里,记下所开药的通用名及商标名,并写下用途与用量。这样,你便可以对药剂师交给你的药品进行复核。
*提供信息:提醒你的医生和药剂师有关你药品过敏的情况,以及你正在服用的其它药品。这包括止痛药和感冒药、维他命以及草本补给品等非处方药。
*检查再配药:确保药片与你通常所取药片的颜色及大小一致。倘若不同,就认定药品是错配,直到药剂师对其进行验证。
*在药店非高峰期配药:避免在周一配药,周一通常是药剂师最忙的一天。提前
一、两天电话预约再配药,以减少在高峰期配药的机率。倘若是通过邮递配药,你至少得在需要配药前两周预定。最重要的是,倘若在服用了刚刚配好的药之后感到不舒服,必须立即联系自己的医生。
- A.R.非处方药的潜在危险
18岁的她跌跌撞撞地走进急症室,两眼圆睁,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她的气管极度肿胀。那家中西部医院的快速反应医生们,成功地用紧急气管切开术及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来控制她的呼吸。她又被呼吸科特护处接纳进行随后的治疗,并最终得到了康复。
这位年轻女士近乎致命的经历,是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造成的。她知道自己对阿司匹林过敏,但是却粗心大意地服下了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在刚刚出现头疼症状时,她去取一种普通的非处方(OTC)药,以为这种药里含有醋氨酚。药里确实含有醋氨酚--但倘若她费心认真地阅读一下标签,她就会看见上面有小字说明它也含有阿司匹林。
幸亏,由OTC药引起的走近死神的经历并不常见。但是这位年轻女士的错误--不读标签--是太常见了。美国药学会在去年进行的一场调查发现:47%的成人有时不阅读非处方止痛药的标签,不到40%的人在服用这些药品之前咨询药剂师,43%的人不了解与配方药同时服用这些药品的潜在危险。
些危险会相当严重。我们买来用于治疗过敏、头疼、胃不舒服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病的东西是药品。必须负责任地使用它们。你在服用处方药,一定要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消费者不看标签上以及夹在包装里的警告而吞咽、喷洒、吮吸、塞入或涂抹目前市场上10万种药品中的某一种药,就是冒险。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误区: 剂量过大
“人们常有这样的想法,一片不行,我就吃两片,”药物学家,《人民配药业》系列丛书的作者乔·格雷登说。那不是个好主意。今年初,一位45岁的卡车驾驶员出现在豪斯顿头痛诊所,抱怨自己头疼欲裂。这疼能疼得钻心,让他从熟睡中疼醒,呕吐。
没费多少时间就找到了症结所在。这个人近一年来每周大约吞服了200片Excedrin止头痛药。标签上警告使用者每天用量不要超过八片,而且使用期不要超过两天。每片药含有250克醋氨酚,250克阿司匹林,以及65克咖啡因。
“这是典型的复发性头疼,”诊所主任尼南·T·马休医生说。“随着疼痛的加剧,他服用了更多的止痛片,还以为那是安全的药品呢。我们让他中止服用所有的日常止痛药,而进行了一种休息与 控制紧张的治疗程序,让他使用防止偏头痛的药品。现在他恢复得不错。”
虽然尚未有确定的研究,但马休估计2%到3%之间的人口--相当于8百万美国人--可能在过量使用OTC头疼药。
许多OTC药品仅仅是那些只有凭处方才能取到的药品的小剂量版本。比如说,止痛药奥诺迪斯KT是处方药酮络芬的一种翻版,倘若长期高剂量地服用这种处方药,可以引起溃疡和严重的胃出血。
“习惯性以及长期性的使用具有一种以上活性成分的止痛药可能是在冒险,”国家肾病基金会的公共政策委员会主席威廉·亨瑞奇医生警告说。“这会导致肾损伤并引起肾功能衰退。”不过,有些专家说肾病与使用化合止痛剂的关系尚未得到证实。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当按照指示的方法服用时,这些药品才能被当作是安全的。
相互作用
医学权威人士敦促使用处方药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在使用任何OTC药之前都要向医生或药剂师进行咨询。比如说,数以百万的美国人服用治疗心痛,胃酸过多以及胃部其它小毛病的常用药泰格米特HB。但是,倘若他们同时服用经常开出的处方药香豆定(防止血块的药),那就危险了。泰格米特HB会与香豆定发生相互作用,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内部大出血,以及口、鼻、直肠和尿道出血。泰格米特的标签上注有关于这种相互作用的警告,但它提到的是华法令--香豆定的通用名。(不过,在包装内的说明中商标名与通用名都被提及。)
目前在美国,抗忧郁药是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比如,普罗扎克在美国最常被开出的处方药排行中名列第五。“依赖药物治疗忧郁症的人在使用感冒药时必须当心,”费城正确用药中心的职员格兰特·谢特利强调说。
许多止咳药中含有的常用成分右甲吗南,会与诸如普罗扎克或者Paxil之类的抗忧郁药相互作用,从而造成一种严重的然而很少报道的所谓血色素并发症的问题。一位51岁的受害者出现了吐血、出汗、发抖、昏迷、呼吸困难的症状。他血压升高,脉搏每分钟达122次。这个人患有先天性血管病,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特护之后才恢复了健康。
感冒药也会与另一种抗忧郁药单氨氧化酶抑制剂(MAOIs)发生相互作用。多数OTC咳嗽和感冒药,如苏得法得,会对这种作用提出特别警告。
抵消药效
消费者需要知道另一个潜在的误区:一种药可以抵消或降低另一种药的疗效。
因为沃热泰克可以缓解高血压,它成为美国开药率最高的药品之一。高血压患者服用普通的阿司匹林来防止心脏病,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阿司匹林会降低沃热泰克的效果,”配药学家格雷登说。同样的相互作用也会见诸其它被广泛开出治疗心脏与血压病的药物--通常称为ACE抑制药--诸如阿克普瑞,赖诺普利和福辛普利。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不用回避阿司匹林,如果是医生开出的更不用回避,但是必须认真监控自己的血压情况。
许多高血压患者也患有关节炎。服用某些处方药治疗前者、大量使用某种OTC药治疗后者,这种结合治疗的办法会降低血压药的疗效。譬如说,服用受体阻滞药的病人在服用诸如阿司匹林、艾德威、Aleve、异丁本丙酸和纳普林等非固醇的消炎去痛片(通常称为NSAIDs)之前,应该向医生咨询。
格兰特·谢特利还提醒说,包括Rolaids 和Tums在内的许多抗酸性药物当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可以减少某些抗生素的吸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彻底抵消抗生素的作用,抑制严重感染的治疗。病人应该向医生咨询,自己是否可以同时服用两种药物。
酒精
安东尼奥·拜尼蒂被儿子传染上流感后,服用了销售量最大的OTC药强力扑热息痛来缓解自己的症状。后来,当救护车赶到他在华盛顿郊区的家中时,他已经由于肝功衰竭而昏迷了。
拜尼蒂的肝脏由于对醋氨酚的中毒反应而损伤,醋氨酚是扑热息痛的主要成分。每天在用餐时喝两、三杯酒的习惯使他的肝脏对这种药更加地敏感。生死关头的肝移植手术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1997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帕克兰德纪念医院里,过量使用醋氨酚是导致严重肝功衰竭的首要因素,而酗酒者的肝脏更容易受到伤害。美国肝脏基金会建议,常喝酒者使用的非处方醋氨酚类产品的剂量应少于正常的剂量。
将酒精与许多种常用OTC止痛药混合使用是危险的。根据FDA的新规定,所有的止痛以及退烧药品上将附有标签,用以提醒每天喝三杯酒以上者在服用前需向医生咨询。
医学和配药学的专家们敦促消费者阅读所购买的每一种OTC药品的标签,并且向医生或药剂师就有关问题咨询。他们又提出了下列警告: *确认服用此药是否会影响自己开车的能力。
*不要以为所有冠以同一既定商标的药品是一样的。譬如,至少有11种不同的OTC药品的名称为苏得法得。一些药里只含有假麻黄素,而另一些药里则含有醋氨酚,愈创本酚甘油醚与右甲吗南。一些药含有酒精,而另一些则含有咖啡因。
*每次购买OTC药品时都要阅读标签,不要仅仅在第一次购买时这样做。公司会改变药物成分的。
*吞咽药片之前,如果将之碾碎、咀嚼或者分开,必须极其小心。有时,药上有一层防止药物在经过肠胃时融化的护层;有时,这些药被设计成可长时间缓慢释放药物成分--这个目标会由于没有整体服用而得不到实现。
为消费者提供的帮助正在进行之中。美国食品药品委员会(FDA)在今年初通过的规定,将会使消费者更容易地阅读和理解非处方药的标签。标签将会更大,有更多的空白处,以标准的形式及简洁的语言来说明副作用、相互作用,并告知何时应该向医生咨询。
不管怎样,如果你不看,那世界上所有的警告时都没有任何帮助的。
UNIT7 UNIT8
反对吸烟的角色扮演
吸烟者当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戒烟, 然而他们却不得不经历戒烟的痛苦。阅读下 面的文章你会对吸烟的危害有更多的了解,并知道一些有效预防陷入吸烟恶习的措施。
1988年,美国美国卫生部长C·埃佛莱特·库普宣称,香烟与海洛因和可卡因一样具有致瘾性。研究人员以及曾试图戒烟的吸烟者 早就知道吸烟会上瘾。他们说,吸烟者给他们自己的那种毒品即尼古丁勾上了。不过,随着这一新的 告示公诸于众, 人们更加清楚,吸烟是一个医学问题。一个试图戒烟的吸烟者有戒烟困难时,那并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吸烟不仅仅只是和吃过多甜食一样的坏习惯。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先要吸烟呢?他们是不是害怕与众不同?是不是认为吸烟会令他们放松?是不是希望吸烟能帮助他们掩饰自己的笨拙与羞怯?是不是担心不吸香烟会被人唤作 “胆小鬼”? 当某人责怪你说你不敢吸烟时,你如何作答? 不论当别人是在诱使你吸上烟草, 还是吸食大麻时,都有一些容易的应付方法。
莫莉从一出小品短剧学会了一种巧妙的对应之策, 这出短剧是她社会研究班一个名为预防接种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短剧中莫莉 的朋友比尔,玛丽和提姆扮演吸烟的青少年。莫莉扮演的角色则是一个决心不吸烟、同时也不想在拒绝他人递上的香烟时被称为怪人。
在小品里,莫莉走上前去同比尔、玛丽和提姆交谈,他们三人正背朝着莫莉站在一块儿。莫莉直到加入他们当中之后才意识到他们在抽烟.提姆向莫莉递上一支烟,但她谢绝了。
“好啦,莫莉,”比尔奚落道。“别做胆小鬼了,和大伙儿一块儿来吧。”
莫莉拒绝上勾.她笑道,“假如我只是为了给你留下好印象而吸烟,我就更是一个胆小鬼。”接着,她对着比尔微笑,很快地把交谈引向另一个话题。
莫莉与她班级里其他不想被迫吸烟的同学,多次练习这种直截了当的简单拒绝方式。
通过这种名为“预防接种”的过程,许多学校的课程正培养那些不愿开始吸烟的年青人的抵抗力。如同人们能够通过接种疫苗来抵御细菌那样,他们也可以获得保护躲开诱使他们去吸烟的社会压力。还没有开始吸香烟的少男少女们可以接触微量的“社会病菌”,以便具备必要的技能去抵制来自他们同龄人的更大压力。
莫莉及其好友们主演的小品短剧里展示的预防接种法,叫做角色扮演。事实上,角色扮演正被用作让人们准备应付多种情况的一种方式。谍报人员、联邦调查局特工、行政长官、侦探,以及大量各色各样与人打交道的专业人员,都以这种方法接受培训。参加者可以在一个全无威胁的环境中演练这些技巧,以便在一些情感可能影响意愿的压力更大的场合中使用。角色扮演是确保人能够自控的一种方法,对那些不愿意被别人说得吸香烟的人特别有用。
莫莉的班在多种小品短剧中练习角色扮演。其中一个小品里,她的同学约翰扮演一个男孩子,他在聚会上刚刚认识一些人。约翰参加这一聚会没多久便发现,自己是其中唯一的不吸烟者。他想被周围的人接受,但真地不想开始抽烟。
剧中,有人说道,“大伙儿都吸烟,你干吗不呢?”
约翰向新结识的人讲他的哥哥因为试图戒烟而遇到的麻烦。约翰放下那支香烟,没有点燃它,然后不经意地说他不想经历那种戒烟之苦。向约翰递烟的那个男生也承认,他试图戒烟已经三个月了。约翰笑了。他知道大多数吸烟者希望自己未曾开始吸烟。约翰为自己而庆幸。
苏则在一出短剧里演练如何对付一个火气很冲的吸烟者,剧中她正在影院外排队。苏前边有人朝着她的脸喷云吐雾,苏做了个手势表示不满,但吸烟者视若无睹。最后苏直言相告,要那人不要冲她这边喷吐烟雾。吸烟的人怒气冲冲,教训苏说她别那么孩子气。苏练了一些如果真 的身处这种境况时可以用得上的据理以争的话。另一出短剧强调了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性。剧中,一个人扮演医生,不得不去完成一项棘手的任务——告诉一个男子他必须戒烟,因为他已患了肺癌。还有一出短剧中,一个人因为生了肺气肿这一重病而呼吸困难,央求医生帮助他戒掉促成他这一病痛的烟瘾。尽管已重病缠身,痛苦不堪,但他似乎仅靠自己的力量仍无法戒烟。
有一出很受欢迎的小品,演的是一个儿子或女儿劝说家长戒烟。年轻人运用的论据之一指 出:有一百多家人寿保险公司为非吸烟者特惠赔付费率,因为这些人预期寿命更长。孩子们问父母:为什么他们一方面花费那么多精力养生保命,一方面却明知故犯地让自己陷于如此自戕自害的行为当中?
角色扮演只是反吸烟预防接种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考察你为何不想开始吸烟的理由。其中的一些可能是:避免口臭、运动耐力减低、牙齿焦黄以及衣饰沾附烟臭味;不愿意上钩上瘾;想控制自己的行为;今日生活好,明日身体好的认识。
有一个电视节目指出,吸烟对你的容颜有害。节目画面上有一个美貌女子斜倚在长沙发上吸香烟。她逐渐变成一个丑老太婆。即使产生皱纹实际上不象电视画面表现的那样快,吸烟导致皱纹的科学道理也已广为人知。吸烟减缓流向皮肤的血液循环速度,导致眼睛外围形成较之通常情形要深的皱纹。皱纹也会过早地出现在嘴唇四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吸烟者的皮肤会变成灰黄色而不是健康的玫瑰色。
在当今的世界上,吸烟不再被认为是大多数人社会交际方面可以接受的行为,因此,社会问题也可以纳入一系列不吸烟的理由之中。
要想在飞机上、火车上、或其它地方中的吸烟区里找个座儿会相当不便。今天,许多室内区域禁止吸烟,有些情况下,在户外吸烟的人也被要求掐灭香烟。每当一家航空公司宣布了戒烟令,乘客们便都叫好。即使在允许吸烟的地方,尼古丁的“瘾士”们也开始觉得自己遭人嫌弃。在饭店里,他们得尽力把烟雾从他们那些不吸烟的朋友们身边驱散开。在朋友家里,当他们请求允许吸烟时,看着朋友忙不迭地找烟灰缸,他们也被弄得颇为难堪。许多朋友干脆直截了当地拒绝来客在其家里吸烟的请求。有些吸烟者在大街上偷偷吸几口烟,完后再嚼食几块去口臭的口香糖。在写字楼里,他们灰溜溜躲进过道、洗手间、楼梯井。毫无疑问,将社交场合被 人接受列入开始抽烟的理由,似乎站不住脚。
越来越多的公司拒绝雇用吸烟者。这么做合法,尽管因为年龄、种族、宗教的缘故拒绝录员工是违法的。既然大多数人发现一旦开始吸烟就很难戒除烟瘾,而且既然有许多人明知吸烟是导致肺癌与其它危及生命的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感到戒掉抽烟习惯难上加难,那么,正在接受反吸烟防范教育的学生们经常会问:为什么有人要抽烟呢?
许多对吸烟所知甚少的少男少女开始吸烟,是因为朋友给他们施加压力。一些了解吸烟者面临的麻烦问题的年纪很轻的人认为,他们自己不会上瘾。如同前文提到过的情形一样,他们确信那些问题和麻烦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
想要获得更多的成人感是青年人吸烟的另一条理由。然而,用吸烟来作为通往成人世界的仪式,这已不流行了。明智的人们不再认为吸烟是成年人的象征,因为大多数吸烟的成年人希望自己从来也不曾开始接触香烟。
开始吸烟的另一条曾经流行的理由也正在消亡。曾经有一阵子,人们认为年青的吸烟者们是在挑战自己父母的权威。众多研究显示,吸烟的父母很有可能有吸烟的孩子。事实上,父母都吸烟的青少年们吸烟的可能性是那些父母不吸烟的青少年的两倍。这些年青人的吸烟行为 很难被理解为一种青春期的反叛。
“人人都吸烟”是那些想要别人也一起吸烟的烟民们常说的话,可是统计数字表明,这句话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符合事实。只有大约百分之十九的高中生天天抽烟。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给自己接种预防吸烟恶习,随着更多的非吸烟者为自己能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而努力,反吸烟的潮流会继续壮大。
大多数吸烟者不知道的事情
比尔是一个三十五岁的父亲,他的朋友正为他每天抽掉大量香烟而担忧。他自己说他知道对健康的危害,但他宁可抽烟 也不要活得更长。比尔已听够了非吸烟者埋怨不得呼吸被他污染了的空气。他对不吸烟者最后一次回应令自己很开心。有人抱怨空气中的烟雾时,比尔建议,那人应该把他当作一个活人过滤器看待。
“香烟烟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含有极其微小的颗粒,被抽烟者吸入后到达肺部最深处,”比尔说道。“我每次吸烟,吸入每立方厘米的气体大约有一百万个微粒。因为这些微粒中大约只有百分之二十被呼出来,它们之中的百分之八十就留在我的肺里。所以,你看,我真正是一个活人过滤器呢。”
这种说法反倒更加坚定了周围那些非吸烟者的决心。他们嘲笑比尔。但是,如果他们知道:一小时里只需两根香烟,微粒累积达到的数量便已经超出环境保护署认定的安全值,那么他们或许会更强烈地阻止比尔污染他们呼吸的空气。
大多数烟民隐约地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然而,许多人耽于一种幻想,以为发生到其他吸烟者身上的事 肯定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举例来说,年青的吸烟者中有多半的人认为,针对他们那个年龄组列出的吸烟危害是夸大其辞。还有许多人认为,所有与吸烟危害只发生于老年人身上。这些年青人对抽烟的许多短期影响一无所知。
几乎人人都知道,灰尘是随同人吸入的空气进入肺部的。小颗粒被痰液所粘附。痰是由气管壁上的腺体所分泌出来的一种粘性物质。每一个健康人的肺叶都含有短短的、毛发状的须茬,名叫纤毛。它们向上、向外扫动,将痰液、细菌、以及尘埃推出去。只消一根卷烟便可减缓将尘埃与细菌清扫出去的纤毛的作用,而过量抽烟则会将它们破坏殆尽。如果纤毛不够强壮,不能清除肺部积聚的“垃圾”,人们就会咳嗽或打喷嚏以便将异物猛烈地弄出去。或许你已注意到:烟抽得凶的人咳嗽也多--而他们中有一些人甚至还不明白何以如此。
既然已遭破坏的纤毛不能再象扫帚一样发挥作用,不能将细菌、痰液与尘埃从肺部清除出去,看到以下事实也就不足为奇:每年吸烟者较之非吸烟者卧病在床要多出八千八百万天。
当然,吸烟史越是长久,影响也就越致命。但是,吸烟对你产生伤害,并不需经年累月。在一个班级活动中,学校的护士教学生们分别测量一个人仅吸了一根香烟之前与之后的重要生命体症。学生们从自己的研究明显地看到,这少量的烟雾加快了心跳,升高了血压,减少了肺活量,并降低了手指与脚趾皮肤的温度。
大多数烟民对他们自己为何要吸烟不作多想。他们知道尼古丁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欣悦感。有些吸烟者知道尼古丁增强与精神放松有关的大脑活动模式,还知道小剂量的尼古丁能刺激产生机敏警觉感的神经细胞。这些便是人们继续吸烟的理由的一部分。其它理由还包括:吸烟与诸如电话交谈、餐后咖啡时间的放松、社会交际以及单纯 的放松等令人愉快的活动有联系。但是大多数吸烟者不知道耐受性从吸入第一剂量尼古丁时便已开始。这意味着: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后,需要加大吸入量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尼古丁对大脑真地提供一种 “刺激”,产生即时的快感。
再来考察一下琼的情形。她说她不想戒烟,因为吸烟给予她如此巨大的快乐。她认为,自己愿意戒烟的时候,会把它戒掉的。但是,她心脏病发作后接受特别护理,离开时又点燃了一支香烟,看到这些的护士们却持不同看法。琼是一个有头脑、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但她却仍然拒绝相信吸烟与她的心脏病发作有任何关系。并不是所有的烟民对香烟的上瘾程度如同琼一样深,不过对那些烟瘾确实那么深的人而言,戒烟已是非常困难。
有些吸烟者知道烟草会熏黄牙齿--特别是他们熟悉广播或电视上那些专门为消除烟民的牙斑齿渍而特制的牙齿清洗洁白剂的广告的话。然而许多吸烟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呼吸与服饰上的气味有多么难闻。不吸烟的人走入烟民的居所常常会注意到那气味已经渗透到了家具物品之中。不止一人曾纳闷:既然香水的芬芳已被烟草气味所遮蔽,为什么女烟民还要费事去买昂贵的香水?但是烟民们往往不知道其习惯带来的异味这些副作用,因为不停地吸烟削弱了他们的嗅觉 --在这件事上还有他们的味觉。
许多在牙科诊所里见到“请勿吸烟”标志的烟民们以为,这些标识张贴在那儿是为了牙医们的利益。这些人没有认识到,吸烟会延缓口腔溃疡的愈合,并会诱发腭部疾病,这种状况病经常导致牙齿脱落。
人们极少把吸烟者健康状况恶化归咎于一氧化碳,尽管它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有负面影响。现在已知这种气体是香烟烟雾中最有害的成分之一。不夸张地说,它将氧气从红血球中驱赶出去。一个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水平比正常值高出四倍,而在重度抽烟者的血液里,则可能高出十五倍之多。
一氧化碳对人人有害,尤其对心脏病及肺病患者有害。一天吸两包烟的孕妇阻碍了未出生的小孩40%的氧气输入量。一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流产、死胎及出生婴儿体重偏低的罪魁。对将要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一般人较多了解吸烟对女性的危害,而较少知道对男性的危害。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吸烟的男子较之不吸烟的男子更有可能产生不正常的精子,从而会导致不孕症或引起婴儿先天性缺陷。
在美国,肺癌病例的百分之八十五是吸烟引起的,并且吸烟已被证实是多种癌症的主要诱因。1989年,政府得出结论,六十五岁以下人群中风病例有一半源自吸烟。根据美国公共卫生健康署的报告,吸烟者冠心病的死亡率比非吸烟者高出百分之七十五。吸烟者住院接受治疗的可能性比非吸烟者高出百分之五十。
尽管烟草公司对许多医学发现持异议,八十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内科医生、以及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已经开展了五万多项吸烟与健康关系的研究项目。这些研究项目中绝大多数得出结论:二十多种重大疾病中,吸烟要么是发病与死亡的诱因之一,要么是罪魁祸首。在一份有关吸烟对健康危害的联邦政府报告中,C·埃佛莱特· 库普博士指出,美国每发生六例本可防止的死亡之中,便有一例归因于吸烟。
大多数人已经注意到了香烟广告与包装上的警戒标示,但是烟民们似乎对它们不予关注。如果你问一个吸烟者那些警告语里都说了些什么,就会发现烟民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以下的告诫语每三个月轮换:
吸烟引起肺癌、心脏病、肺气肿,并可能使妊娠过程出现复杂情况。
吸烟孕妇会导致致命伤害与早产。
香烟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
即刻戒烟会大大降低罹患重大疾病之险。
自从美国美国卫生部长那份强调尼古丁致瘾性的报告1988年公布之后,又建议了如下警示语:当心:吸烟有瘾,一旦吸上,也许欲罢不能。
最重要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不要开始吸烟。
UNIT9
梦与睡眠一样重要吗?
罗杰·露易丝
我们是否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控制梦境?所有动物都能做梦吗?聋哑人和弱智者怎样做梦?下面这篇文章将讨论这些问题。
生物学家们迟早会去探究梦这个大脑最神秘的一个功能,可能是最难以触摸难以理解的人体功能。只是在几年以前,我们以为弗洛依德从哲学家和诗人那儿拿走打开梦境之城的钥匙,并将它们永远地留给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学家。但现在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以及神经心理学家正在侵入这片曾经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
他们其中的一位是法国人米歇尔·儒弗博士,他在里昂医学院的研究被国际公认为同美国纳桑尼尔·克莱特曼教授的研究一样具有权威性,处于同一个层面。克莱特曼的研究自1960年以来由他的同事威廉·第门特继续下来。儒弗博士1958年对梦的研究产生兴趣,这或多或少是碰巧的事情,或者说,是实验性工作内含的逻辑性引起他的好奇心。 “我当时对证明巴甫洛夫的条件理论感兴趣,用猫作为实验动物,”他告诉我们。“我们将电极植入猫爪的肌肉中,来检验某些运动。”
“在它们的睡眠中,我们注意到了一种断续发生的出人意料的现象--肌肉紧张的完全消失,有时延续几分钟,之后肌肉紧张重新出现,而动物继续睡觉。
“我们想到了用各种可能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我们甚至觉得猫须的特殊作用可能与这一现象有联系,而且我们实际上试着将猫须剪掉,看这是否起些作用。经过长期的摸索后,我们才意识到这可能与做梦有关。”
“从那时起,我们的研究转向了对睡眠的生理研究,特别是转向了我们所指的反常阶段。这一阶段与动物或人做梦的时期是一致的。”
“这一研究是与美国的克莱特曼和第门特等合作进行的。不久,我们就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与丰富的记录。”
“我们能从最基本点开始。只需对酣睡中的动物或人进行体检,我们现在就能说出他是否在做梦。更好的是,我们可以在一秒钟时间内确定他开始做梦的时刻与结束做梦的时刻。”
“对这一发现,我们有三条基本的生理学原则,现在已被所有的神经生理学家接受: 1.肌肉紧张性几乎完全消失。
2.似乎没有目的的快速眼动(因此而产生了快速眼动睡眠这一术语)。
3.脑电图上特有的脑电波,与酣睡中记录下来的脑电波完全不同,而与醒着时记录下来的脑电波很相似。这种脑波图象的发现导致了“反常阶段”这一术语的 出现,这一阶段是指睡梦状态。
“我们还可以说,一般成人睡眠时间的20%是在做梦,是一系列分开的梦。每一段梦大约延续20分钟,接着是一阵酣睡,以典型的长波显示在脑电记录上。
“谈到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补充说,新生婴儿比成人梦得更多--占50%的睡眠时间--这一数据适应于所有哺乳动物。
“我还要指出,做梦的能力不是所有动物种类的属性。在演变量表上先是鸟类具有这一能力,并且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占它们睡眠时间的0.5%。对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如龟类)的所有研究结果都是否定的--它们的睡眠中没有梦境。
“这是对最新发现的概述,这些发现使我们能详细研究至今令神经生理学家们苦恼的梦的现象以及做梦的基本功能等问题。我们确信,梦担负着一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尽管我们还说不出这一作用到底是什么。
一只孤独的猫蜷缩在小水池中央的一块砖头上,正安详地入睡,同时有一台脑电图仪记录着它的脑波。“我们不让它做梦,”儒弗博士说,“我刚刚解释了,公认的有关动物梦境阶段的生理学标准之一是肌肉紧张性的消失。这只猫可以在砖头上睡觉,但它一开始做梦,肌肉紧张性就消失,它就掉进水中。这使它立即醒过来,爬回到砖头上,舔了舔自己又睡着了--但他一开始做梦,就又掉进了水里。
“如果我们把这一实验持续一星期,然后将它放回笼子,我们观察到它非常需要做梦,会将睡眠时间的40%或更多而不仅仅是20%用来做梦。它神经系统的某些地方存在着一种补偿性机理。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做梦不是神经系统进入自由运转时出现的毫无意义的现象,它反映了大脑的特定活动,构成某一过程的必然部分。至于这一过程是什么,我们正在探索。
“近来,我们在确定对伴随着睡梦活动的现象负责的神经中枢位置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始时,我们为了观察它们睡眠行为中的任何干扰,不得不进行外科方面的猜测性工作,相继去掉实验动物脑干的不同部分。
“睡眠本身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现象,那时还没有确定是否存在一种负责睡眠的大脑中枢,或者说对醒觉中枢的简单抑制是否是引起睡眠的原因。
“然而,我们已成功地、精确地确定了一些中枢的位置,这些中枢负责睡梦活动中的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快速眼动,我们称之为阶段现象,第二,肌肉紧张性的阻塞,我们称之为紧张性现象。
幻觉状态中的猫
“这两个中枢加在一起大约有一粒豌豆大。它们相距很近,但我们可以随意采用不同技术来影响其中的一个。控制肌肉紧张性的中枢不到一粒葡萄核大,却使睡梦现象逼真。肌肉紧张性的严重阻滞不再有效,以致睡梦中的动物做出与它梦境中行动一致的各种运动。一位天真的旁观者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认为他是完全醒着并且可能是危险的,但实际上,他的任何行动或动作都与他行走其中的外部世界不相一致。他在睡眠,而他只是按照头脑中闪现的幻想行动。他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他在产生幻觉。
“一旦他醒来,他的行为将变得十分正常。
在这一实验中,你可以体味到这个中枢的重要性:它在梦中的作用是原生性的。对这些幻觉状态与某些精神疾病之间潜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现已取得了进展。
你也许会认为,梦游可能是这一中枢功能失调所致,但近来实验显示,这一现象不是在做梦的的过程中发生而是在半醒时发生。在睡眠的这个层次--不是在做梦期间--人们还可以谈话。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宇宙飞行中经历的失重现象是否可能对宇船员产生出乎意料、令人不快的影响,以致于它能产生一种类似于肌肉紧张性消失的状态。入选参加美国人计划的首次月球旅行的内科医生就是一名睡眠专家,这并非巧合。
做梦可以随意调节
“但是,生物化学对有关梦的研究将可能导致最为惊人的结果,为我们提供最大胆设想的机会。在过去几年中,化学在生物现象研究中占据稳固的地位。
“大脑的神经元介质过程激起了目前研究人员极大的兴趣,他们期望在这些过程中找到解决最复杂现象的答案。
“以海顿为例,他的研究充分地表明,生物化学能为象记忆这样复杂的生物现象开拓新的视角。我们对做梦的研究也同样如此。似乎是处在睡眠的做梦阶段开始时的快速眼动,却可以受到化学抑制剂或先兆的堵塞或扩大。换言之,采用具体的药物,可以完全剥夺动物的梦境,或者把做梦的时间增加到睡眠时间的60%。
“我只能提供一种指引我们研究的假设。虽然以我们目前的知识状态还难以证明这一假设,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之相抵触的事情。这一假设是:做梦这一活动与神经系统的其它活动不可分离。不存在分开的醒着、睡眠、梦境状态;这些现象构成了某些动物特有的连续体。在醒着状态下,我们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意识到一定数量的感觉,并且通过合成某些具体蛋白质的分子,以化学形式来记录或记忆这些感觉。这种合成 在一种高度复杂的过程中进行。
“新的信息转换成代码化学图式不是即刻的。我们大脑中的化学工厂需要时间,按照某种有待确定的规则,对信息进行储存、选择以及分类。我们可以说,醒着的状态等于在口述录音机上录信息;在深睡时,这一信息被打印出来;在做梦的过程中,每一页或每个句子,或甚至每一个字都被分类并与以前的信息一起存入档案柜,以前的信息是根据精确的、预先确立的规则储存起来。
“这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梦包含了大量的与醒着状态下接收的印象相一致的意象,或者说为什么有些信息被完全扭曲或符号化。白日发生的事件在梦中的合成可能暗示出一种信息“研制剂”,以及对前面已分类和编码的信息的回顾。“这一假设还将解释,为什么新生婴儿及幼小动物做梦时间的比例高--高达成人的两倍以上。
“我必须承认,尽管这一假设把梦与学习及记忆力联系起来,它却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它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一功能突然在鸟类演变的过程中出现,在哺乳动物 那里爆炸性地扩大了。
“我们必须等一些年,让神经心理学家进一步实验,并对它们进行解释;但有一点似乎已经成立,梦已永远离开非现实的世界,走向了实验室的世界。
大脑与时间 马克·卡德威尔
假定你可以重新设置控制你生命的内在之钟--比如,让自己在早晨5点30醒来并且感到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因为你得赴一次重要的早餐约会,或者解除每天下午驱驶你吞下一袋玉米粉圆饼片的饥饿。如果控制身体时钟的前景似乎是令人愉快的享受,那么让我们看一看新泽西州的律师杰生·K的情况。杰生患有生物钟功能失调,称为周期性情感失调症,或SAD。当症状减轻时,特别是在夏天,这似乎是一种遥远的甚至是想像出来的疾病,但它可以使整个一年,暂且不说整个一生,陷入可怕的混乱。
“它是渐渐降临到我头上的,”杰生说。随着秋天,然后是冬天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我的情绪也变得更加忧郁。到冬天我感到呆滞,工作困难;得付出多得多的力气来完成任何事情。无法安睡;我发现自己每天晚上每隔15分钟就醒来一次,看看时间。我养成非常想吃糖的愿望。”
杰生的经历并非不常见。在纽约市最近的一次调查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成人参与者报告自己至少患有轻微的冬季抑郁症;100人中有6人报告了严重的抑郁症。麦克尔·特曼是位于纽约市的纽约州精神病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周期性情感失调症的主要研究者,他指出这种病痛苦的程度超过典型的假日忧郁症。
“当它发作的时候,”特曼说,“这不只是情绪问题。它能真的使人一年有五个月丧失能力,它可以导致主动逃避社会--母亲不能尽到母亲的责任,对工作失去兴趣,完全丧失性欲。”他说,尽管阴影在春天消失,周期性情感失调症可以使生活永远脱离常轨:“如果冬天你不能遵守9至5点的工作时间表,它就决不是一件小事。”他说,有些周期性情感失调症患者倾向于一种易于滋生这种病的生活方式。“他们倾向于流入工作的亚文化领域。他们成为自由撰稿人,戏剧工作者,长期的研究生--许多人最终觉得,自己早年的生活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然而,这一症状只是生物钟失调导致的一系列睡眠失调及相关疾病中的一种。的确,内在时钟有时甚至在正常运转时都会引起麻烦。常见的例子是时差反应,眼睛发红、视力模糊,给人带来许多痛苦,往往发生在你被抛到另外的时区而你的生物钟突然与外部世界节奏失调的时候。这些只是明显的失调。例如,对痛苦的敏感往往在早晨达到高潮,随时间的推移而减轻。心脏病最有可能在上午10点左右发作。而且,生物节奏可延续几个月、几个星期或者几天:许多动物种类只是严格的按季节进行迁移与交配。
多少世纪以来,民俗与常识一直告诉我们,我们依靠内在时钟,但这些时钟什么样子,在那里,怎样起作用,长期以来仍然是一个谜。现在,幸亏有了一系列最新的实验措施,我们生物钟里那些曾令人困惑的零件变得清楚了。科学家们第一次拥有了一幅既高贵又简单的图表,显示大脑中定时器的位置,它怎样使用细胞中机械装置作为发条,以及怎样像曾经调节过美国白昼节奏、丁当作响的小本钟一样减速、加速,或重新设置。最近的大多数研究者已经领悟到,大脑时钟怎样能启动或关闭各个生物机械,这说明我们最终能够以自己的愿望来调节这些过程,而不是不可靠地服从它们对我们的调节。
最近在大脑中发现的神经细胞簇,叫做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或SCN,它们似乎处在生物钟运转的核心部位。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一器官十分可靠:尽管把它从实验动物体内摘除,放在碟子里,它仍然可以单独运转至少一天。像大脑中大部分器官一样,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实际上是一对结构。其中一个一半位于左脑半球,另一个在右边,刚好在眼睛后面偏下一点的位置。“每一个由大约10000个紧密靠在一起的神经元组成,”斯迪文·雷佩特解释说。他是哈佛的神经生物学家,其实验室在最新发现中起了关键作用。“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刚好位于大脑基部眼神经汇合处之上的位置”。这并不是巧合: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依靠光来进行生物钟专家所指的娱乐--使体内的生物钟与外部世界的昼夜循环同步。最近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哺乳动物的眼部有一套特殊的感光器,用于接收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直接带到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这些感光器与那些用于感知刺激视网膜的视杆与视锥不同。
一片强光在适当的时刻击在适当的感光器上,相当于老式小本钟后部旋钮的作用。早晨一阵光将时钟推前;晚上一阵光将时钟拿后,如果你像杰生一样是个北方人,你的生物钟可能在冬天运转缓慢,因为缺乏能够使时钟向前的晨光。“当我在这里与纽约的病人交谈时,”特尔曼解释道:“我告诉他们,从生理上说,他们住在芝加哥。”当床边的闹铃响时,纽约已经醒着,进入了正常的运转。但这些人的生物钟则晚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停留在芝加哥甚至在加利福尼亚的时间上,相信他们的大脑还仍然处在酣睡之中。
不是人人都有这个问题。大部分人对缺乏晨光不太敏感。这种光有助于生物钟与外部环境保持协调。每天清晨,黎明的光线射向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加快生物钟的速度,使它赶上当地时间,唤醒我们轻松地进入白天的活动,与当地时间快乐地同步。而且,因为眼部到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这段神经路径绕过了大脑中那些记录感知视觉的器官,生物钟甚至在我们深睡时,对周围光线产生反 应。黎明时的光线穿过眼睑,记录在视网膜上,将无声的信号传送到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如果内在时钟有放慢的倾向,晨光将自动把它向前调整,使之与外部世界的节奏一致。事情十分简单--除非你住在遥远的赤道上,在冬天你便可以在黎明之前起床,吃早餐和工作。事实上,周期性情感失调症似乎在北纬地区更加普遍。当缺少自然光的时候,调整生物钟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人造光。
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作为生物时间调节者的重要性即使不是一项新的发现,也是最近的发现。尽管其根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知道它的特点。真正的新东西是对超染色体内在机理的理解。神经科学家们已经撬开生物钟的外壳,开始探索它的功能。许多实验室的研究已显示,生物钟机器是一种精巧而简单的装置,它构成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的个体细胞(也许还有其它对时间敏感的器官)。这样的细胞从头至尾使整个系统运转。“我们确信,”雷佩特说,“染色体交叉细胞核是由个体细胞中多数自动时钟构成--你所需要的分子机械似乎居宿在一个单独的神经元之中。”在它下面是一个时钟,这个细胞中的时钟。
这些钟自己起动,非常可靠。即使切断长期的光和揭示白昼时间的临时信号,它们只是渐渐地滑出队列。周围的光不能控制这些钟,只是帮助调节它们。
尽管我们还仍然不能确定生物钟功能失调是怎样影响行为的,或者它是怎样导致每况愈下、周而复始的极度精神忧郁与痛苦,雷佩特的小组已经发表了一篇论文来解答这一问题。他们在个体神经细胞与荷尔蒙的生产之间确立了某种联系。个体神经细胞的内部机械极为细小,能驱动超染色体交叉细胞的机理。直接使生物钟运转的24小时循环中建立与分解的同一类蛋白质,能导致一种调节动物行为的荷尔蒙的释放。“基本上,我们曾有一幅哺乳动物生物钟分子运行图,”雷佩特说,“我们曾想要得到的是它与实际行为的联系。”
雷佩特发现,时钟蛋白质打开与关闭能产生后叶加压素的基因。在大脑之外,后叶加压素对控制体内盐和水的平衡十分重要。然而,在大脑中,几乎是另一种荷尔蒙体现在哺乳动物休息与活动的循环之中。尽管后叶加压素似乎没有影响与季节性精神失调有关的种种行为,但它的确提供了一种令人激动的生物钟完整运行过程以及功能失调是怎样引起情绪与行为反常的的模式。从我们周围环境中光明与黑暗的循环,即世界时钟,到超染色体交叉细胞核个人生物时钟,然后再进一步进入微小的神经细胞时钟,最后到产生一种荷尔蒙,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科学家现在可以看到一种连续性。
这只是开始。后叶加压素只是大量调节行为的物质中的一种。细胞时钟尚未直接与血清素和褪黑激素之类的日常行为与精神调节物质发生联系。特尔曼预言,“还得十年才能将雷佩特的研究与治疗学联系起来。”但是不难预见想象的生物钟治疗法会怎样起作用。事实上,有几项治疗方法已经就绪。例如,至少对有些人来说,时差反应对褪黑激素有好的反应。而且,对周期性情感失调症也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980年,阿尔弗雷德·洛威在俄勒岗健康科学大学的睡眠与情绪失调实验室,用简单的方法每天从上午6点至9点及傍晚4点至7点,让病人连续几天接触强光,成功地为一位患有周期性冬季忧郁症的男人减轻了痛苦。在以后的治疗中,洛威将光线照射量减少至2小时,以2500勒克斯的强度进行治疗,这相当于太阳刚刚完全升起时产生的自然光的强度。今天,周期性情感失调症的标准治疗法 包括每天上午以100勒克斯的强度(相当于太阳落山后40分钟后自然光的强度)让病人接受30分钟的人工光。
特尔曼的小组正在改进这一治疗方法:电脑控制的卧室光照系统,模仿黎明时渐渐变强的自然光。杰生试了这种疗法,有了可喜的效果。“在几小时内,它模拟太阳升起的过程,”他说,“不知为什么即使在你睡觉的时刻你也可以意识到它:光线透过眼睑的过程是一种舒适的感受。”几天以内,杰生的忧郁消失了,他的睡眠习惯恢复了正常,而且他想吃糖的欲望也不常听到了。
关于生物钟功能的种种发现增加的可能性,已超出了情绪低落和忧郁。例如,如果心脏病发作时发出了时间信息,是否有办法将这一信息停止下来?是否有方法通过分隔饥痛的时间选择来控制体重?是否可以预言,甚至是控制,婴儿出生的时刻而不仅仅是日期?科学第一次懂得了在哪里以及怎样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UNIT10
诚信原则 罗伯特·L·舒克
你有多少次违背过自己的承诺?有多少次为别人没兑现其承诺而失望?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你就会更好地领会什么是诚
信原则,以及为什么要珍视和遵循它。
现在我们来讨论“诚信原则”:做你说过要做的任何事情。尽管这条原则很简单,也很合理,然而大部分人却不遵守它。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是出类拔萃,难得一见的人。
我们肯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别人“答应”我们做一件事情,结果我们得到的只是失望。我们都曾在某个时候因为别人没兑现承诺感到到沮丧,“我的支票还没有寄到。”有多少次你因为裁缝没能在约定的日期把你的西服或礼服改好而失望?或许一位电脑推销员曾向你“保证”在 这个月25日将Model7000 型电脑送上门,但你直到两星期后才收到它。还记得那个承包商信誓旦旦地说你的游泳池完工将会不超过6月10日,但你直到9月2日才能 第一次下池游泳?还有那次你得到承诺说你要的新车会在那个月1日送到,但过了将近四个星期后你才收到?我们都曾经受过这种失望,面对别人的失言而难过万分。不能实现承诺是个失败的形象,你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
德怀特·奈特是镇上一家主要的法律公司的律师,聪明能干,但他是一个不遵守诚信原则的典型。尽管作为一位公司律师他有出色的能力,但他常常不能在约定的最后时刻履约,使他靠“拿出好成果”的能力建立的信誉损失殆尽。“当然,肯定了,”德怀特会对他的客户说,“到星期三我会将合同书最后一稿起草好的。我绝对看不出有什么会延迟的原因。你什么时候要?早上10点钟左右行吗?”
考虑到德怀特以往的工作记录,你最好还是在派秘书去拿合同书之前给他打个电话。情况往往是,你拨通了电话,他的接待员会说,“哦,奈特先生开会直到中午。他午饭回来后给你去电话好吗?”到这一天结束时还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你要在离开办公室之前再给他打个电话,然而还是找不到他。到星期四,就是约定日期的次日,他整个一天都躲着你!到星期五,你已十分恼火,当他总算让你把电话接通时,他低声下气地咕哝道,“你知道,合同书实在是比第一眼看上去难弄得多。哎,我一点儿也没想到它们会这么难。涉及到的事情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他就这么哼哼哈哈地,没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解释――他没能遵守限期。由于你知道他并不缺乏能力,你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是否给你造成了不便!尽管就这个合同你不得不与他合作到底,你很快在考虑找别的法律公司来取代他的。
在职业人员当中,给其客户带来这种不必要的失望的,并不只有律师。医生也犯同样 的错。我的前个人医生鲍里斯因为作弄我把我气得发疯,差点照脸给他一拳。我申请了一笔数目很大的人寿保险,需要进行体检。因此我让秘书与鲍里斯医生约好,早上一开始就体检。“告诉他8点半到办公室,”护士告诉我的秘书,“我们会即刻为舒克先生检查!”我提前10分钟来到医生的办公室,可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当护士8点40来开门让人们进来时,有二十个别的人也在接待室里等候。9点10分鲍里斯医生从他私人的边门走进办公室,10点半我总算被叫进去填一张表。11点钟,我被领进一个小房间,并被吩咐脱去衬衫。我像个傻瓜似的在这间空荡荡的体检室站了15分钟,那位好医生才从门口冲进来,说道,“今天早上怎么样,我的好朋友鲍布·舒克?”
我不想再详细说我答了些什么,但是我要说他绝对没有理由不考虑别人。他要我和另外二十个人在 很早的同一时间到他的办公室来,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这纯粹是不尊重别人的时间,谁也没有权利如此无礼地待人。我明白有很多这样的医生,他们对自己的病人毫不尊重,即使很多人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可原谅的,他们也是照样我行我素。
最为臭名昭著的空许诺而不去实现的人可能就是政治家了。普通美国百姓对我们的地方和国家领导失去了信心,这对于我们的政治制度来说,实在是可悲可叹,也是我们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事实。这种信心的丧失可能会比初看起来问题要大得多,因为对政府普遍的不信任会导致我们自由企业制度的 失败。竞选时的许诺常常只是为了赢得选票,而不是想真正去实现。这大概是公众料到许诺将会落空的最为臭名昭著的情况。我坚信对别人要尊重,一旦我告诉他可以指望什么事,我就会按照计划丝毫不差地做好。我不在乎是否要熬上两夜;我要遵守限期,除非是遇到不可预见的偶发事件或者生了病。到目前为止,我的身体一直很棒,在过去的15年中,只由于生病耽误过一天的工作。即使此刻,因为要遵守与我的出版商定好的限期,我在一个星期天上午6点15分坐在办公室里写这一章,因为我一定要按 计划完成。
我父亲和我开始创业时,信守承诺对我们很重要,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信条。开始时我们意识到,与我们的 代理商所代表的各家保险公司建立信任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发誓要一 直严格遵循诚信原则。我们意识到,大多数推销员的特点是,是夸大销售额,而从来做不到他们报的数额。所以我们觉得,给这些公司上报比我们实际预测的稍微低一点的数字,比报高一点的数字要好。年终时他们 为“超额”完成的销售,感到惊讶而高兴。即使不管那些预测,他们也会得到相同数量的销售额,但我们觉得,拿出多出他们预期的销售额,比拿出较少的销售额使他们失望要好。这些年来他们多次称赞我们,“在整个行业里,你们是唯一一家能够完成你们所报出的数 额的销售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得把预测的数额对半折,从而才能较为合理地估计出一家代理商实际能完成的数额。”
人人都与这样的人打过交道:他们在计划要做的事情时总是夸大事实。令人惊异的是,这些人并没预见到当他们无法达到许诺的结果时,他们将会显得多么愚蠢。例如在我们公司,我们要求每个推销员给我们一个十二个月预测,说明他在来年期望达到的销售额。如果我们把这些预测数字加起来,然后就当成是销售额,那么我们 就该退休了!在许多情况下一个推销员的预测数字是如此地不现实,以至到了四月,他就远远落后了,从而不得不取消他的销售目标,为一年剩下的时间确定更为现实一些的目标。
如果说有一个做精确预测的“最好”时间,我建议那应是在你去找银行家寻求贷款时。不要,千万不要给他夸张的预测,除非你有把握能够达到。事实上,给他一个稍微低一点的预测,到年终会计到时,你可以给他一个比他期望好一点的数字,我发现这样总是更好。如果你想让银行家吃上一惊,用好消息,不要用坏 消息!
由于与其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大多数商家来说都极其重要,因此合作开始就必须建立信用。大多数商家忽视诚信原则,他们热情很高,为了给负责放贷的人员一个好印象,就不惜大吹特吹。他们以为能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其实他们在犯一个愚蠢的错误。因为六个月,一年,甚至三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银行家不会忘记你预先说过的话。他已经全部记下,并将财务预算交给了银行的核 查人。如果你没能完成预测的任务,他就要求对为什么预算失衡做出详细的解释,那时再和他谈将是很令人尴尬的。预测时比你相对有把握达到的少报一点,然后当你做得甚至更好时用这个好消息给他个惊喜,不是更为理智吗?毕竟,你将与你的银行家长期交往,因此不要让他心里有疑惑,使他想,“嗯,要是他要这个数目,我们就把它砍去一半。”
我们总爱相信,当我们与别人打交道时,他们会做到底。但许多人却 就是不这样。我认识几个富有才华的先生和女士做事就不做到底,结果与他们交往的人都很失望,许多人决定再也不和他们做生意了。林恩·弗林,一个房地产经销商,是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尽管有干好工作所需的才能,但却不能把自己开始的事情进行到底。克拉克·巴尔,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从乡下调来我们这个城市,他对我讲述了他和他的妻子盖伊找房子的累人经历。“鲍勃,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他说,“我们卖掉了在密歇根州的家,得再找一所房子,我们只有六十天的时间腾空房子好让买主搬进来。我把这些都告诉了林恩,她说她有 十几套像我们要的房子,城里没有哪个中介商有这么多套全由她代理的房子。可是,盖伊和我却见不到一套房子,”他接着说。“不管我们给她打多少次电话,她总是推托,找借口说为何这 套或那套房子不合适。一天,我妻子看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前面贴有‘出售’的招牌。当盖伊打电话给林恩要求看一下这套房子时,她告诉我们说,她前天刚将房子卖给了另外一家。我们气疯了,决定与福尔摩斯·里尔梯房地产处联系。你猜怎么着?不出五天,我们就从他们那儿买到了一 套九万美元的房子。我敢说盖伊至少为福尔摩斯介绍了八个另外的客户,他们也是被我们公司调到这里来的。我自己也曾至少告诉过一打人的要他们远离林恩·弗林!她是个不错的人,但她那样待人简直就等于谋人性命。”
不幸的是,我们都在某个时候和象林恩·弗林这样的人有过交往。与这样的人打过交道后,我们就知道 欣赏那说了就做的专业人员。生命太短暂了,谁想再与那个因不按约定把货物送上来而让你失望的家伙重复一次那恼火的经历呢。许多人虽才智几与天才相等,但事业上成就平平,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必需的坚持到底把事情真正做好的精神。天赋不甚高的人常常胜过那些所谓的天才,就是因为他们该坚持到底时就坚持到底。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不错,如果别人没有按照他所答应的来做,从而使你遭受了难以忍受的失望,那么你就没有得到充分完美的服务。
结论
如果你想开创一个长期而富有回报的事业,你必须计划好与别人长时间地打交道。你的成果,加上你运用诚信原则的能力,将会决定你最终的成功。如果你的事业想长久,这是你必须树立的赢的形象。
培养你的本性 安妮特·福格琳
1979年,蒂姆·苏厄德坐在我的听众当中,大睁双眼,跃跃欲试。他刚买下了泰迪汽车的经销权,有了开办自己的汽车零售生意的机会。对于19岁的他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他没有大学学位或商业经验,只有热情和愿意吃苦。我给听众演讲的话题是“如何开办你的新事业”,演讲后蒂姆与我共进午餐。我一边吃一边尽力回答他滔滔不绝的提问。午饭结束时,他向我问一句“每日格言”,一句用来激励自己的挑战性的语录。
我告诉他的就是:“每天问一下自己,‘我想成为的那个人该怎样做我要做的事情?’”他回去后就这样办了。
他的目标是成为泰迪汽车的国际销售领头。他想成为他们所有的最优秀者。因此他问自己,“那个国际销售领头将会怎样做我要做的事情?”
他开始改变上班的穿着――一件背上印有“泰迪汽车”的工作服,而不是T恤衫和牛仔裤。他工作也做得更加彻底。每辆车都擦得 锃亮,无可挑剔。他们回头来购买更多的汽车,并将他们的朋他就像一个领头会做的那样为顾客服务友介绍给蒂姆。
蒂姆的生意很快越做越大,于是他租借了一处旧的汽车维修站,并雇人帮忙。他对所做的一切都进行了改进。蒂姆 一边工作还一边听激发干劲的和事业方面的磁带,参加研讨会,并提供汽车服务换取建议和培训。他的生意继续增长。
那年年终,蒂姆干得非常出色,在新奥尔良召开的泰迪汽车大会上,在成百个经销商中,他获得了国际销售领头奖。他开走了他的奖品,一辆崭新发亮的白色科维特牌轿车!
蒂姆继续一次又一次地领导泰迪汽车销售。随后,他开办了自己的销售汽车零配件的公司。他成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学会了如何建立和保持一个成功的事业。二十年后的今天,他生活在佛罗里达一个漂亮的新家中。他曾 在密歇根建起、拥有、随后售出过四个商业点,它们为许多人提供工作,并每年创造超过六百万美元的收入。他如今生活富裕,有一个温馨的家。
成功的种子
蒂姆并非遇上了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也不是幸运地在 事业上和一个富有的赞助人建立了联系。没有什么英明的领袖人物庇护过他。他也没有赌博大赌大赢。
蒂姆只是实行了作家托尼·亚历山大所称的“白金原则”。就是说,以人们所希望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他彬彬有礼地为他们服务,给他们的车额外的修饰,使他们能轻松地与他合作,他尊重他的工作伙伴,并不断提高自己 拥有的给他人带来价值的能力。
由于工作出色,蒂姆在各个层次都得到了回报:健康的身体、亲密的友谊、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以及富裕的生活。他的成功并不是大学学位、谈判技巧、金融上的精通,或时间的合理安排的结果。他受到回报,就像自然一直回报我们的那样,通过自然的、可推断的结果――即在生活的八个方面:头脑、身体、精神、感情、家庭、朋友、事业,和资金等 方面成为那种他能够成为的人。他生活和工作都与他的价值观、智力、他的潜能保持一致,并且,就像一棵小橡树长成了参天橡木,他的成长看 上去几乎是自动的。
成功不是一场竞赛,也不是你必须要拼命攀登的高山。成功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它是你自然的生存状态。
当然,你得不断工作。你甚至还得培养一些新的习惯。但是个人的成长(创造成功生活的自然过程)不是干苦工。它是一种乐趣!问问任何一个产出很多,生活幸福的人。“培养新的习惯,最好地发挥你自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或者她会停一停,然后笑笑告诉你,“感觉棒极了!我无法想象以任何方式生活!”
我知道这是真的。我在自己过去二十年人事培养工作中发现,在每个领域前沿的人,和那些仍在拼命追赶的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不是智力方面的差别。这是世界观方面的差别。
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在蒂姆·苏厄德以及成千上万个其他人的生活中看到了这一点。我也在自己的生活中一遍遍地经历过。
通过记日记,记下描述你想成为某个人的种种愿望,你就能学会“培养你的本性”。你将来的这幅形象会随着时间而演化,然而在许多方面也会保持不变。对你想要成为的人描绘得越清晰,你就越有可能过上你所愿意过的生活。这可能是你所做的最为重要的练习之一。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经说过,“欲望就是寻求表达的可能性。”你本性的根本东西都在你真正的愿望中得到表达。一旦你描绘出了你想要当的人,你就能开始将精力集中转向今天你应该重视的地方,为的是明天你能梦想成真。
就像树木一样,为了成长,你需要不断扩展你的根系(得到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或者结出果实(行动要富有成效)。当你在一个领域花费太多的时间,你的需要就会在别处增长。你需要为扩展根系和结出果实制订一个每日计划。
思想食谱:你成长的起动器
在我的生活中,想扩展根系和结出果实的愿望变成了一个工具,我不停地用了二十多年。我将其称为思想食谱。它能够通过你的行为影响你的思想,通过你的思想改进你的行为,就像食物疗法可以影响你的体 质一样。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要担当起养育自己的任务。当你养育某个人时,就有两种目的相同的工作:父(母)亲和孩子都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
多年前我告诉儿子,“我想要的和你的一样。我想要你能做你想做的任何事,而从不要来问我你是否能做或不能做。”
他说,“哎,我喜欢那样。” “这就是你如何能达到的方法,”我对他说。“你要养成这样一些习惯――学习的习惯、人际交往的习惯、在学校的习惯、日常卫生习惯,做决定的习惯――它们将确保在你 在生命进程中,会做出好的选择,并使自己安然无恙。随着你逐渐养成这些习惯,我会在每个领域给你越来越多的自由。因此,你培养这些习惯,我给你指路。”
要贯彻这一思想,在你发展和培养成功的习惯时,你可以制作一个“思想食谱卡”指导自己的成长。这个思想食谱能帮助你为了达到目标而更多地成为你需要成为的人。如果你培养你想当的那个人的思想和习惯,你就会自动地开始获得你所想要的东西。
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看一遍你的思想食谱卡。
这个思想食谱卡有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是你目前首要的目标――简要描述眼下你生活中最要紧的目标。第二部分列出你想具备的品质――你最希望在自己身上培养的五种品质,以成为你想成为的 人,会达到你既定目标的人。第三部分描述你每天最低限度的行动――克服每日惰性,使你再次开始成长。这不是仅仅列出了你要达到的目标或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它还列出了一系列的行为品质,培养你 渴望自己具备的品质。
目标和五种品质列在你的卡片的一面,每天的最低限度行动列在另一面。在列着行动一面的卡上,列上八个条目:思想、身体、精神、感情、朋友、家庭、事业和 金融。然后在每个条目旁边注明一个有助于你在那个领域发展的最低限度行动。要现实:不要对你自己要求过高或过低。还要确保这些行动、品质同目标是一致的。我的思想食谱卡的第一面上记的是我1975年制订的当时首要目标。第二面列出的是我为了培养品质和达到目标所希望采取的每日最低限度行动。
思想食谱
我目前最主要的目标:
在人事发展领域成为一名国家级专家。
我正在培养的五种品质:
1.更善察:多观察,利用任何可得的渠道学习。2.要健康、结实和敏捷: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
3.要慷慨:常赞美别人,帮助他们发现 自己身上的优点。4.要乐观:不断地探寻解决办法和可能性。
5.要有大志:给自己制订一套更高的职业 的和个人的标准。思想食谱
每日最低限度行动:
思想:读一页书。
身体:穿上跑步鞋到大街上去走走。
精神:为受到的祝福感谢上帝。
感情:大笑一次。
朋友:打电话或写信给我关心的一个人。
家庭:花十分钟时间仔细听一位家人说话。
事业:学到一个增进我的事业的新主意。
资金:对收入和支出精确记账。
上面:成长目标。作家吉姆·凯瑟卡特最初的“思想食谱卡”第一面上宣布了他未来的目标,并列出了他希望培育的 五种主要品质。
下面:每日行动计划。在其“思想食谱”的第二面,那位作家为了培养他所需的品质,在八个方面采取每日最低行动。
我知道,如果我培养起了我选择的那五种品质,我就会开始成为那个达到我既定目标的人。那个目标就会成为我每日活动的自然的副产品。这与许多一心要实现目标的人的做法正好相反。但 是我说,你可以从任一方向达到目标。如果你决定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去考虑那个人会达到的目标,然后再去成为那个人――目标就会成为自动的副产品。
要达到一个崇高目标,那些最低限度行动并不是这样一个计划的全部内容,但它们却给了我必需的每日前进的推动力,这对我很有作用。我时常改变卡的内容,如果我发现我没做卡上的某件事,我就会换一项新的行动上去,这样就能经常对自己躲掉的事情进行监控。我反复如此,直到发现怎样才能最好地激励自己,并决定能够让自己做什么。如果目标不够刺激,那么我就重新检查一下我卡上的目标。如果看起来我已经具备了五种品质中的一种,我就会加上我认为继续工作下去所需要的一些新品质。
在某些事情上取得成功,这是你的本性。要发现你自然的道路,对你的喜好与厌恶,成功与失败做一个记录。研究一下你生活中的模式,使你和你的潜力相一致。利用思想食谱来研究这个路线。学会“培养你的 本性”。你未来成功的种子已经在你的身上和你的周围。种子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发芽,充分生长。大橡树在你心中沉睡。生长的季节到来了。
UNIT11
非言语交际
话语的影响力受说话的方式影响。在讲话的时候,非言语交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你可以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面
部和身体运动。
设想你在参加一个晚会。晚会期间你对周围的人有了种种印象。艾伦看上去悠然自得,性情平和。玛格丽特却是神经紧张,性格暴躁。卡伦落落大方,直言快语;而埃米却是心存芥蒂,言辞含糊。埃里克见到你很高兴,而马克则明显不是。
你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令人吃惊的是,你得出这些结论并不是基于人们说了些什么话,而是由于他们以非言语方式,――即通过他们的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假设你坐在马克旁边,他说,“这个晚会太棒了。非常高兴今晚能和你在一起。”然而,他的身体却微微 挪到一边,并不断地看屋子对面的某个人。不管他嘴上如何说,你知道那晚他并不高兴和你在一起。
在进行演讲时,类似的事情也往往发生。下面一则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学生最初两次在教室里所作的演讲,以及每次演讲时他的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效果:
丹·奥康纳的第一次演讲并不很成功。尽管他事先选择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做过仔细的研究,并非常认真 地练习过,他却没有考虑到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轮到他讲时,他的脸掠过惊恐的神色。他像个死囚犯似的从椅子上站起来,步履沉缓地走上讲台,那样子像是走向断头台。他说的相当不错,可演讲的同时他的那双手却自行其事。他的手一会儿摆弄他的演讲稿,一会儿抚弄衬衫上的扣子,一会儿又在讲台上敲打。整个演讲过程丹低着头,并不断地看表。不管他嘴里在讲什么,他的身体在表明,“我可不想在这儿!”
最后终于讲完了。丹跑向他的座位,一下子瘫在位置上,如释重负的样子。不用说,他的演讲不怎么成功。
幸运的是,人们指出他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问题时,丹认真地去改正。他的下一次演讲就完全两样。这次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迈着大步很自信地跨上讲台。他控制着双手,集中注意力与听众进行目光接触。这确实是个进步,因为丹和上次一样紧张。不过,他发现自己越是显得自信,就越变得自信。演讲结束后他的同学都非常热情。“讲得真棒,”他们说。“你看上去真正关心你所讲的话题,而且你把这种关心传给了听众。”
事实上,丹第二次演讲的措词并不比第一次特别好。他的非言语信号改变了一切。从他离开座位到又回来,他的行为表明,“我有自信,能稳住阵角。我有些值得一听的话要讲,我想要你们也这样认为。”
姿势、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这些都影响着听众对演讲者的反应。我们如何运用这些和其它一些身体动作来进行交流,是一个叫做身势学的令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所要研究的课题。它的创始人之一雷·伯德惠斯特尔估计,身体运动可以传达出超过七十万个可能的身体信号。临床研究证明,在一些情况下,这些信号占了很大一部分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所讲的:“人们信任自己的眼睛甚于自己的耳朵。”当一个说话者的体势语言与他或她的话不一致时,听者倾向于相信体势语言,而不是说出来的话。
下面是会影响你说话效果的非言语交际的几个主要方面。
个人外表
如果你是切尔,你可以穿着一身头饰比衣服还要多的奇装怪服,上台做奥斯卡金像奖授奖致辞。如果你是艾伯特·爱因斯坦,你可以穿着一条皱巴巴的裤子、一件运动衫,和一双网球鞋在一个国际科学会议上发表讲话。虽说听众肯定会对你的穿着评头论足,你的声望却不会受到损坏。事实上,它还能提高你的名气。你会成为不受常规约束,人们期望与众不同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
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的总裁穿戴得像切尔一样,在股东会议上讲话,或者美国的总统穿着皱巴巴的裤子和一双网球鞋在全国电视节目上讲话,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这两位老总很快就会失业的。除去个别的古怪之人,听众期望每一个演讲者应该外表与演讲的场合一致。
美国总统周末在戴维营接受简短的采访时,可以穿高尔夫球运动服或骑马的装束拍照。但同是这位总统,向国会联席会议发表讲话时却要穿传统的西服,戴领带。同样,一位商业主管在阿卡普尔科的冬季销售会上可能会穿休闲裤和便衫,因为在此氛围中,穿着西服会显得太正式。但是回到旧金山、芝加哥或纽约,同一位商业主管将会穿上光洁而笔挺的西服。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个人的外表在做演讲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听众总是先看到你,而后再听到你讲话。正如你要使你的语言适应听众和当时的场合,你也应合适地穿戴打扮。尽管你演讲的感染力有时可以克服个人外表所造成的坏印象,但事情往往难遂人愿。(在一项对高级商业主管的调查中,有百分之八十四的人透露说,他们的公司干脆不雇用那些在招聘会上穿戴不整的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演讲,你都应当尽力去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会使听众对你的演讲更加接受的第一印象。
身体的动作 新手们在演讲时往往不知道该拿自己的身体怎么办。有的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害怕一停下来,就会把什么都忘掉。另外一些人则像一台恒动机,不断地把身子的重力从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晃动肩膀,摆弄演稿,或把口袋里的硬币弄得叮当响。还有一些人变成了雕像,自始至终面无表情直挺挺地站着。
这些古怪动作通常都是由于紧张。如果你易于慌乱无措,你的教师将会发现这一点,以便你在以后的演讲中努力加以控制。只要稍稍集中精力,这些毛病就会随着你在众面前讲话渐渐从容而消失。
在开始演讲前和结束演讲后那一刻怎么做,这与你在演讲中怎么做同等重要。在你站起来演讲时,要尽力显得镇静、从容、自信,虽然你紧张得直恶心。走上讲台时,不要靠在讲台上,也不要慌忙开讲。给自己一点时间先平静下来。把演讲稿按你的需要摆放好。在你等待听众注意的时候,要静静地站好。与你的听众进行一下目光接触。到那时――只有到那时――你才能开始演讲。
到演讲结束时,停止讲话后要与听众保持片刻的目光接触。这会给人一定的时间来理解你的结束语。除非你要留在讲台上回答问题,不然就收起讲稿回到座位上去。这样做时,要保持镇静自若的风度。不管做什么,不要在结束演讲之前就开始整理讲稿;不要以一声如释重负的长叹或像“哟!总算讲完了!”这样的话来结束你的演讲。
所有这些建议都是常识性知识,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太多的人都需要这种知识。在练习演讲时,花一点时间演练一下你在开始和结尾 的表现。这可能是你提高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所能做的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事情之一。
手势
演讲中很少有那些方面比决定手该干什么会给学生们带来更大的苦恼。“我应该把双手紧握起来放到后面?让它们垂放在身体两侧?把它们放进口袋里?放到讲台上?手势怎么办?我该什么时候打手势――怎样打?”即使那些通常在日常会话中能富有表现力地运用手势的人,在听众面前讲话时也觉得双手成了笨拙的附属物。
多年以来,人们写的关于打手势的废话,比演讲的任何其它方面的都要多。熟练的手势能够增加演讲的影响力;但是普遍认为的公众演说家必须掌握一整套优雅的手势这一点却是无稽之谈。有些出色的演说家经常打手势;有些则从来不打。首要的原则是:不管打什么手势都不应把注意力吸引到手势本身上去,从而分散了你要传达的信息。手势应该显得自然,由衷而发,应该帮助阐明或进一步证实你的观点,还应该适合于听众和场合。
在你从事演讲的这一个阶段,有比如何打手势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你注意。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信心的增强,你会自然而然地学会打手势。在这同时,注意不要使打手势和表达思想本末倒置。不要使劲儿地挥动双手,不要把双手绞在一起,不要压指关节,或玩弄指环。一旦你消除掉了这些分神之事,忘掉你的双手。考虑考虑如何和你的听众交流,你的手势可能就会随之而来――就像在谈话中的手势那样。
目光接触
眼球本身并不表达什么感情。然而通过运动眼球和它周围的面部――尤其是上眼睑和眉毛――我们就能够传达一系列复杂的非言语信息。这些信息是如此地深刻,以至我们把眼睛看成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依靠双眼来判断一个演讲者的真 诚、智力、态度和感情。
与你的听众建立一个交际纽带的最快的办法,是亲切而愉快地正视他们。避开听众的目光最会失去听众。最好的情况下,不愿同听众进行目光接触的演讲者,会被看成是犹豫不定,心神不安。最坏的时候,他们会被看成是言不由衷或不诚实。难怪教师们要求学生,在演讲中百分这八十到九十的时间都要看着听众。
起初,你会觉得这样令人惊惶不安。不过经过一两次的演讲,你就应该能像在随便的谈话中那样比较自在的迎接听众的目光了。在看你的听众时,要注意他们的反应。他们能听见你吗?听懂你的话了吗?他们是否醒着?你的眼睛会帮你回答这些问题。
仅仅看着你的听众还是不够的;你如何看他们也很重要。目光呆滞地盯着看,几乎和不进行目光接触一样糟糕。恶狠狠地瞪着眼睛或一连串受惊吓的、迷惑的瞟视也是如此。同时也要警惕死盯着听众的某一部分看而忽略其余的人的倾向。在演讲课上有些学生只看老师所在的那一处。另外一些人则避着不看靠近老师的地方,而是把目光盯着看一两个有同情心的朋友。你的目光应与所有的听众接触。当在一小群人(比方在班里)面前演讲时,你通常可以很快地从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对于很大一群人来说,你可能要扫视听众,而不是竭力与每个人都进行目光接触。不管你的听众的规模有多大,都要让你的眼睛传达自信、真诚和 信念。它们应该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很高兴能和你们在一块儿谈话。我深信我所说的话,我希望你们也能相信这些话。”
你的行为更重要 梅尔文·施纳伯
一名和平队成员被紧急召往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小镇,去处理志愿者把埃塞俄比亚人当狗一样对待的 有关报道。那个志愿者做了什么,以至会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一个在尼日利亚的志愿者很难在课堂上维持纪律,据说学生们不尊敬他,因为他不自尊。这是怎么回事?
这两个志愿队员都没有在言语上得罪当地人。但他们俩都没有意识到他们通过非言语行为所传达的信息。
在第一例中,那个在健康中心工作的志愿队员要到候诊室叫下一名病人。她叫人时像在美国做的那样――用手指点着下一位病人,并招手让他过来。这在美国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埃塞俄比亚她用指头指的手势是对小孩们用的,招手的手势则是对狗用的。在埃塞俄比亚,人们指人时,伸出一只手臂和手,招呼人时伸出一只手,手掌朝下,连续不断地握起。
在第二例中,那个志愿队员坚持要让学生们直视着他,以表示专心致志,而在埃塞俄比亚,人们认为持续的目光接触是不尊敬人。
英美人一个极其简单的手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可能会带有侮辱性的,令人尴尬的,或者至少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含意;同样,事情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外国客人在一家纽约的餐馆里咚咚地擂桌子,并朝着服务员嘘嘘,那么如果他们只被扔出门外就算很走运了。如果外国的学生鞠躬,美国人会觉得他们过于礼貌。
接受语言的武断性――狗在法语里叫chien,在约鲁巴语里叫aja――比接受非言语交流中那些富 有感情的行为举止的差异要容易得多。从许多方面来说,这些差异和语言一样具有武断性。
我们总以为,我们谈话和打手势的方式是“自然的”,而觉得那些行为方式与我们不同的人有点 违背自然。这种想法使我们对跨文化的行为举止视而不见。个人很可能会对自己以非言语方式表达的信息漠然不知,因为主人往往很少说他们又犯了一个社交上的错误。说别人无礼也是无礼的;因此主人给予来访客人一个“外宾特许状”,容许他们在社交礼仪上出些错误。他们也从不知道哪些会酿成大错,到知道时已为时太晚。
另外,还有一点不利因素是,客人还没有融入新的环境,不能作为一个自由的行为者发现和采用话语之外的新的交流方式。他们受自己的文化限制,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体系里作出反应。而事实上要想最大限度的理解,说另一种语言的客人也必须学会运用那个文化中非言语交流的工具。
非言语交流――教授并测定其效果――这比进行正式的语言指导更难。但既然语言作为成功的关键要素已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就应该对那些定期居住在别国的人讲授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知识,给他们提供实际的经历,意识和知觉。事实上,正是语言流利性的增强使得现在非言语方面的熟练更为重要。一个语言流利的客人如果不懂面对面交往的礼仪,会比那些说话不那么流利的客人更得罪人;当地人会把这种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之间的不一致,看成是对跨文化交流中更为微妙的方面不尊重。因为非言语信号反映人们的感情状况,客人和当地人也许都无法说清楚到底在发生什么事。虽然很难弄清楚和平队教授的每种语言的所有非言语细节,我们可以希望让客人意识到非言语渠道的存在和重要性。我在此列出以下五种渠道:身势,空间关系,语速,视觉和触觉。
身势学――身体的运动(头、臂和腿等)。最初那个埃塞俄比亚一个健康中心的例子,是由于使用了在不同文化里有不同含意的身势语引起了问题。再举个例子。美国人扯喉咙的手势表示“我知道了”或“我遇到了麻烦”,而在瑞士却传达一个截然不同的信息。它的意思是“我爱你”。
美国人并不区分向大人和小孩示意要安静的手势。他们把一个手指放在嘴唇上就可以了,而埃塞俄比亚人对小孩示意安静用一个手指,对大人要用四个。对大人只用一个手指是不尊敬的。另一方面,埃塞俄比亚人对表示着重否定的手势则不加区分。他们对大人和小孩都来回地摇动食指,而美国人只对小孩使用这个手势。因此,如果客人意识不到这样的手势的含意,不仅会得罪主人,主人也会得罪他们。
吸进面颊和把手臂僵直地放在身体一边,在阿姆哈拉语里表示“瘦”的意思。注重节食的美国人如果听别人说他们苗条,会感到受了恭维,因此许多人就自然而然地以为这样对一个埃塞俄比亚朋友说也是恭维。殊不知在埃塞俄比亚和许多其它国家,这是轻蔑之意,因为体胖被认为更好,它象征着健康和地位,也表示一个人有足够的财富来获得这两样东西。
空间关系――人际空间的利用。站立、坐着或与人谈话时,美国人觉得近得令人难以忍受的距离,南美洲人、希腊人以及其它一些地方的人却觉得很自在。我们把他们这种异常的接近,在社交上解释为咄咄逼人和过于亲呢,使我们产生敌对、不适或受到威胁的感觉。如果退后到我们觉得舒服的距离,我们则被认为是冷淡、不友好或是不信任人。索马里看待我们,就像我们看待南美人一样,因为他们面对面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更远。
语速――谈话时讲话的速度。作为美国人,我们希望对方能马上回应我们的话。在其它一些文化里,人们控制着交谈的速度,前后两句对话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美国人来说这段时间让人感到不安。在我们看来,它会意味着对方害羞、漫不经心、厌烦或紧张。它会让我们重复、解释、提高嗓门,以及“纠正”我们说的话以适应对方。在跨文化的情况下,客人最好容忍交谈时的间隙,等待对方回应。
视觉――眼与眼的接触或回避。美国人相信目光接触是注意听的表现。我们认为没有目光接触,就谈不上人类的交往。而在许多国家,却有我们认为不适当的各式各样的目光回避。
触觉――交流的触觉形式。人们谈话时在什么地方、怎么样,以及隔多长时间才可以接触对方,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形式。我们不必走出国界,就可以看到比我们盎格鲁血统的美国人相互接触更频繁的人群(比如印第安人和黑人)。在国外,美国人常常感到拥挤,被人推来推去,那里的人对公众场合身体接触更为宽容,甚至还需要它作为相互交流的一部分。如果当地的朋友在正式的招呼之后仍握着客人的手不放,那么他(她)就会感到很困窘。
非言语交流的这五个方面在每个文化里都存在着。其表现形式完全是武断的。对于什么具有普遍行,什么是某种文化特有的,没有定论。当然,这并不是说增加了知识就能改变行为举止。事实上,在有些情况下,客人不应改变他们的行为举止,这取决于社交场合中地位、人物,和价值观。但是,本方法是想让人们意识到人际交往活动的一个领域,长期以来,这个领域一直无人问津,或是认为到外国去的人会小心处理,因为他们置身这个领域。
UNIT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