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济宁十三中2008级13班孟祥政
我国目前由于人口过多,难以管理,所以对全部同学布置统一的作业。而因为并不是全部的同学都是一样的,为了更好的使程度不一的同学有最最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作业,自主学习应运而生。它可以使了解自己的优秀同学做更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事,以节约时间并提高成绩。
凡是自主学习,就必须要有自觉性与控制性,一旦失去了自觉,,失去了自我控制,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这就类似于把自主学习变成了一个不完成作业的“权 利”。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在限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自主学习在一定的制度下时,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例如建立自主作业明确的作业规定,规定自主作业的同学哪些作业必须做,哪些作业可以不做,但不做的同时又要有相同于完成作业的作用。当然老师也应及时检查或抽查这一类同学的作业。
自然并非所有自主作业的同学都可以找到最有效的作业,所以我支持让各位自主作业的同学互相看到别的自主作业同学的作业,取长补短以吸收养分,提高选择的作业的质量。
不单单是语文一科,各个学科都应该推行自主作业。千里马如果与别的马吃同样多的食物,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千里马。人才如果只是疲于完成作业,中国也难有真正的人才。
第二篇: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手段和途径,对学习活动进行选择,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获取新知识进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的过程。顾名思义,在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由来已久。齐默曼是当今美国非常著名的自主学习理论研究者之一,下面是他的自主学习模型:
自我评价与监控
(学生根据对先前表现和结果的 观察与记录,判断自己学习的效能)
策略结果的监控
(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结果 和策略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上 以确定某种策略的有效性)
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
(学生分析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规划,或者改 为达到目标所选用的策略
策略执行的监控
(学生试图在结构化的情境中使用某种 策略,或者在执行中监控其精确性)
这种螺旋梯进式的模型,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并逐步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应该说,这种教学构想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也符合我们老一代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书教到不要教,作文改到不要改‛的美好愿景。但是,如果原封不动地把它照搬照抄过来,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土壤上并不会结出多么灿烂的果实。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看,对‚自主学习‛进行概念式图解的课例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学生也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更不清楚要学到什么水平,学后无反馈,评价也不到位,使‚自主‛走进了‚自流‛的误区。
我们认为,在现今的条件下,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加符合教与学的实际。这里的‚主动学习‛,其首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其次是学生学习时的独立性。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愿学‛、乐学;独立性则体现在学生‚会学‛、能学,并‚相信自己能学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从不愿学习到愿意学习,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到相信自己能学好。从而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同步的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这个层面上促进课程改革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要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众多的语文教学论文中,不乏能看到‚激趣五法‛、‚激趣八法‛之类的经验。应该承认,这些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但从来‚教无定法‛,如果拘于这些方法,而不能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普遍原理,最终很可能走上流于形式的程式化歧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两种动力——内驱力和外驱力,只有内驱力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的有效的源动力,而产生内驱力的根本动因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尽可能与学生民主协商学习任务,应给学生以一定的选择空间。
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的教学案例。师:大家预习课文了吗?现在要求你们分组交流‚桥之美‛美在何处,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还按照原来的分组,讨论时间为8分钟,之后每组指派一人发言,说出你们的答案。看哪个小组讲出的答案最多最准确。下面我们就开始分组讨论吧!
(学生按要求小组交流约8分钟。期间音乐《安妮的仙境》)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时把握气氛,让学生在了解本文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生发开去,能够自己欣赏出美在何处。学生归纳的最多的一方面是桥自身的结构美,另一方面是桥在大环境中所展现的形式美)
以下的学习,同学们围绕“桥之美”,联系生活,对祖国山河的美和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了欣赏与分享。具体过程略。)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按照传统的小说教法,从梳理情节入手,再分析人物,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等等;而是不惜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欣赏、品味、交流‚桥之美‛,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桥之美‛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又用美妙的音乐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桥之美时,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朗读课文时也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二 强化学习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善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
忽视学法指导或是不懂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学法的重要性,吕叔湘先生所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学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所以,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自主课堂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如果学生的学习是缺乏方向与方法的,光有形式而缺乏实效,势必会引起教育上的倒退。记得湖北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在一次公开课上,为了启发学生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讲述了‚吕洞宾点石成金‛的神话故事后问学生道:‚同学们,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是想要那一堆堆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是想要吕洞宾那神奇的手指?‛学生经过热烈讨论,一致表示:要吕洞宾的手指!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手指,金子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洪镇涛先生抓住时机,顺势引导:‚这和我们的学习是多么的相似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重要、更有价值。正确的学法就是那神奇的手指!同学们切记: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能让学生真正乐学并善学,则语文老师再也不用 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了。
但是,语文课中的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的融合、巧妙的渗透。正如宁鸿彬老师所说:‚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读写听说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传授,并不是脱离课文教学孤立地进行,而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传授阅读的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例如教学《夏感》时我们是这样指导学生自学的:学习写景散文,不妨从理清文章结构入手。写景散文最常见的结构是总分结构。理清结构,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然后再把大意依次衔接起来。
步骤一:阅读全文,逐段概括内容要点。
步骤二: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步骤三:得出文章结构。
要求学生按照以上方法,逐段概括主要内容并理出本文结构。结果,在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思路非常清晰,在后面的多课教学中,我们也是不断强化这种把握作者思路和作品结构的方法,学生获益匪浅。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为例,说说我校是如何突出学法指导以打造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的。
第一步:整体感知: 用提纲挈领的阅读方法能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提纲挈领法‛又叫‚抓关键法‛,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纲‛与‚领‛,请你阅读全文,把和题目‚散步‛相关的信息补充完整。可以采用围绕题目‚散步‛提问题的方式。
例:什么人散步?
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请把问题写下来,并尝试自己回答。第二步:精读细赏
1.文中的景物描写如一束清新雅丽的小花,看似普通其实意蕴悠长,请你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认真品读,从词语的运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早春的特征的。
问题: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写人叙事的文章离不开人物分析,请分别找出文中与儿子、奶奶、妈妈、爸爸有关的句子(分别标上序号①②③④),反复品读,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方法与步骤:可采用跳读法,每读一遍课文找一个人物的相关句子,概括一个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一次跳读就专找与儿子有关的句子,划出来都标上序号①)然后进行品读,在相应地方用批注法概括性格。后面的人物如此类推。
3.品析语言的对称美。对称美是本文的艺术亮点之一。事物大多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两两互相映衬,富有情趣;对称的句子和散句连缀在一起,又让文章显得摇曳生姿。
例如第1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例如第4段:有的浓,有的淡。
请你找出几例这样的句子进行品读,体味语言的对称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老师要要重视指导学生自悟和总结学法。
三 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相信自己能学,能学好。
许多老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都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与领悟,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阅读与体会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花大把时间动手写作更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方面,杜郎口中学堪称全国典范。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农村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试成绩居倒数之列,如今,杜郎口镇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这种模式被称为‚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模式。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杜绝教师的“言语霸权”;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自圆其说,关注弱势群体,激励原创学习,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赋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教学的目的,领悟学习的精髓,并受用终生。
第三篇: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从课堂出发。
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专业化发展始终要服务教学和育才这个主题,说具体点,就是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它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学校同事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与诊断,从教师课堂这个出发点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我校校园文化特色明显,初中标准化建设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相对于硬件建设的完善,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而教师队伍的现状也有令人堪忧之处: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问题——老教师多,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中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影响了年青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区级骨干教师数量相对偏少,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迫在眉睫。三是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在逐步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如“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
四是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缺乏严密、完整的培训体系,造成当前高职、骨干敦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确定发展目标
基于我校教师现状,我们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创建有我校特色的自主发展的教师团队,营造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会教学、会科研、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在规划期间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讨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记录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以及校本研修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修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校、区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第三层次目标:校、区级骨干教师,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具体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校本研修,诚品读书会等活动,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和校本研修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指导”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重文化:学校通过五年发展规划与行动纲领的制定,注重加强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的建设,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升华教师的专业精神,在目标引领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寻求办学的核心支撑力。
(2)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诚品读书会活动,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
(3)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每月开展教师诚品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图书馆、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4)磨上课:借助区教育局“两个关注”活动的开展,对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指导。一是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二是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三是开展课堂技能竞赛活动(三优、五优),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评课,切磋课堂技艺,商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
(5)促交流: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教学资讯,了解名校的发展状况,吸收其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党员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研修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实行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6)倡反思: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读书心得,教育故事等,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7)重指导:依托“江仲林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台北路学校江仲林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市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四)实施步骤(略)
(五)机制保障(略)
(六)工作轨迹
这几年,在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且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措施,以促进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为了让教师们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提高其专业技能,我校利用江中林老师的名师效应,率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选出年轻的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里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研究型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工作精神、工作方式与工作能力又逐渐在全校老师们中间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高了我校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使一批优秀的班主任代表得到了培训的机会,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地完善。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再让这批教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实践,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以书为伴,全员读书
校园读书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究方式,我校成立了“诚品”读书会,尽可能营造不懈学习、严谨讨论、和谐交流的读书氛围,将个人的学习纳入群体的研究过程,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教师书吧为老师们提供了看书、借书的平台,还开辟学习栏目,定期展示教师的学习成果;围绕研究主题,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并进行文章推荐,“美文共赏”,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吸收更多的新经验。现在,老师们养成了每月必读一本书的习惯。特别是教育方面的书,深受老师们的欢迎。精神上丰富了,教育理念更新了,老师们的教研水平自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3、有效的教学指导
学校要想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关键,为此,我校实施了“八个一”工程,即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一节优秀教案、上一堂高质量公开课、出一份标准模拟试卷、设计一份好作业、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能力测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全校老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将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校还请了专家来校对骨干教师们的教学进行指导,然后带动全员的教学热情,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除以上的几点以外,我校还建立了“心晴” 工作室,由心理健康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师心理把脉,准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七)对课堂的反思:
1、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与质量产生联系。
作为校长应如何引导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更科学合理地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建设?
(1)引导教师从十个方面进行课堂的“问课”:
一问教学结果:学生会不会?作业交不交?作业抄不抄?成绩好不好? 二问教学效率:师生累不累?时间长不长?作业多不多? 三问备课质量:理不理解课标?教材?学生? 四问教学艺术:
五问领导才能:听不听?服不服?爱不爱?追不追? 六问教材开发:有无自己开发的补充教材
七问三课表现:组内讨论课—校内研究课—校外展示课
八问基本建设:有无经典课例?参照性课件?基本题库?新老师有无蓝本?老教师有无风格?
九问双向构建:制度程序——行为改变
十问特色建设:有无优势学科?强势教师?攻关成果?普适性经验?
(2)引导教师从八个方面思考:怎样做最能让学生学得最好? ①、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②、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敏锐度洞察力、卓越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
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④、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⑤、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⑥、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⑧、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2、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就会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校长为核心的团队是改革学校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学校就通过文化建设和机制建设促进教师从“专题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动,实践反思”等四个维度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1)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①学科的定位和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 ②学科知识面较窄,专业素养不够丰富
③观念陈旧,没有确立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④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在继承传统上有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⑤关爱每一个学生,悉心研究内驱力的并不高 建议:细心诊断课堂,形成归因分析。
(2)学校要从三个方面建立好课标准,引导改进,准确评价。好课的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生学三方面评定 ①从教学目标而言——设定确切,达成度高 其
一、全面落实“三维”(学会,会学,乐学);
其二、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场问题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其三、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效率高。②从教师教而言——教师有效的主导性“教”是为了“学” 教学内容——准确,整合,本体 教学思路——清晰,凸现,合意 教学方法——激活,引导,相长 教学素养——思想、专业、教态
③从学生学而言——课堂教学气氛浓厚,体现学生主体性(3)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提高课堂有效性:
①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细化组织、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②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力求三个发展:知识体系发展,认识规律发展,激发内驱力发展;
③积极推行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有效性; ④“学导式”教学法;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主线:教师的启发 编制“学案”和“教案”
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教学文化的熏陶
其一,制定各学科的学习规范要求:预习读书,听课记录,练习作业,订正改错,复习整理,规范写字,朗读习作等,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其二、规范教师的教学习惯,以教师的教学规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上生根。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应以校本开发与课程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让教师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根,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树立课程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答案很简单,也很直接,它就是课程。说得更明确一些,也就是课程中学生感觉最吃力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就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每单元的内容、各种作业以及思想教育的内容。课程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计划、展示、成果、测试等。重点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所经历的事情,即教师讲授的要对学生进行测试的那些内容。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课程涉及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发展性课程(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发明等)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诊断问题、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
2、树立课程即教师的意识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这种教师角色,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教师专业化”只能依靠“学习型组织”的专业对话、自主判断、行动研究、行动伦理来驱动。从现代经营主义思想来看,“所有教师都是管理者”。特别是从课堂教学层面看,教师理应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班级的管理者。
目前我们台北路学校作为全市的涉台教育基地之一,开发了涉台教育的校本教材--《“拥抱台湾”教育读本》,而正在开发的是以我校校训――“小信诚,大信立;人品真,学品优”为主要内容的“诚品”校本教材。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①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
每个希望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或历程作全面、真实的记录与分析,这就是教历研究。这种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②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教师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一种自觉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和过程。
③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
教师教学合作是在原有分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何种,将各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或者重合交叉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合理延伸,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大的整合功能,并由多个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④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
在操作层面,要观念先行,树立教师的自我意识,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而后要有自主能力作为行动支持,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一切的目标都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最后自主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它是自主发展的平台与保证条件。
⑤基于“反思”的教师发展
“经验+反思=成长”。构建“教学情境—意识到关键问题—提出其他方法—新的尝试—专业结构的形成、改变或强化”的五步反思模型,采用“理论学习—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自我澄清—改进或创新—新尝试”的操作程序,可运用反思日志、课堂实录、听取学生意见、与同事交流等具体方法。
⑥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
同伴互助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互助方式,以发现和解决教师现有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团队合作、经验分享等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经验分享,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有助于学校良好组织文化的建立。
⑦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
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实现新理念与适宜行为的对接,将不适宜的行为进行剖析,找出共同适宜的策略。专业引领实质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通过专业引领,将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与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理念的践行能力,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人? 当今的教育面临更多的难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内涵发展的呼唤、对教育均衡的要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队伍建设,因为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的“教育家办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表示,只要是为教育作出很大贡献、取得成就的人,就是教育家,这没有什么可以谦虚的,这是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而概率最大、最容易成为教育家的是校长。因为校长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有着一定的资源基础,有着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条件,所以更容易成为教育家。于是,打造“教育家型校长”,这一鲜活而紧迫的时代命题跃然而出。“从内涵与特征上来分析,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感、高远的教育追求、忘我的奉献精神、主动的专业发展、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育实践。”陈玉琨如是说。
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学校决策者,必定是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的人。今天的教育最紧缺的无疑是有智慧、有思想的教育家型校长。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能推陈出新,有着自己成体系的或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善于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能沿着自己的办学轨迹不断上升,而支撑他们高昂着头前行的便是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以及踏踏实实的不唯名、不唯上、只唯实的“以师生为本”的朴素理念。
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是我们在座各位校长的理想与追求。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的领跑者,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每次,当我们决定退回一个不超越自我的界限,我们就会有许多的借口,借口正好是梦想和希望的毒药。而教育名师们会适时地敲醒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因为教育需要我们这群追梦人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用敢于担当的情怀、用激情浪漫的情怀去坚毅地跋涉、执着地追寻。
我们或许是一群把自己抛到绝境的人,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动的绝境。只要我们坚信:心中有不灭的梦想,胸中有恒久的激情、耳畔有智者的叮咛、前路有名师的引领、周遭有并肩的同仁,凭着我们的坚毅与勇气,就有机会走出长长的黑暗隧道,就一定能看到隧道尽头的灿烂千阳!
第四篇:新课标下自主探索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课标下自主探索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李 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10期
第五篇: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斯宾塞曾说,记住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工作头绪多,工作任务重,常常很忙碌,特别是初中九年级班主任,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很忙是可怜的,而每天不知道为什么忙是可悲的。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不应该事必躬亲,不应该当“保姆”,而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促进班级持续健康地发展。近年来,笔者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学生自主管理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
1.目标引领,让学生“想”自我管理
自定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管理者。管理心理学认为,目标是激励活动动机的诱因和手段。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期望理论公式: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该公式表明,如果一个学生把某种教育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该目标所能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强。按照这一理论,我一开始就将学生置于管理的中心位置,让每位学生自定《 个人成长计划 》《 自我约束计划 》等。在制订计划时,我告诉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必须切合实际,不能遥不可及。”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能够实现的目标,小到日常学习生活,例如每天为班级做一件小事,随手关门窗、捡起地上一张纸片等;大到阶段目标、中考目标、人生规划等。学生自定的目标有别于外控管理中强加给学生的制度、目标。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最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实践证明,自己管理自己最有发言权,一个人独立作出的选择,才能真正对它负责,才能勇敢地面对,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实现目标。
自定班规,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规是班级建设的制度保证。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一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班规的制定权和评价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班规制定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要通过反复修改,营造一种家庭舆论氛围。实践中,我按照“制定―修改―答辩―再修改―表决―通过实施”的程序进行,反复的修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我们是反对的,什么是集体荣誉需要的,什么是集体荣誉不允许的。从班规的制定、修改,到宣誓,推行签字制,学生和班主任都要签字,让学生知道班主任也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班规对其同样具有约束力。班规制定好后,我采取誓约法,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全体宣誓,在班长的带领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然后郑重写上自己的名字,庄严神圣的气氛、凝聚有力的誓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定势效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自律的意识,为实施自主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搭建平台,让学生“会”自我管理
坚持民主选拔,建设过硬班干部队伍。班级的领头羊对一个班级很重要。因此,在班干部的任用上,我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报名。对于班长的选用,我采取报名、演讲、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心目中的班长。班长选定后,由班长制定班干部聘任方案,贴出招聘公告,并由班长商讨聘任人员,由于他们对班上每个学生都十分了解,考虑得很周全,既照顾到每个人的意愿,又坚守了原则。这样,权力就真正交给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就形成了。
开展星级评选,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按照学校开展“十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要求,学期初我组织学生学习“十星级”学生评选标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月月初,要求全体学生填写星级学生申报表,让学生自定目标,争创结合实际的星级标准;每月月末,结合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评价,填报本月学生“星级评价表”,每位学生对照月初下发的“星级学生申报表”,做好自我监督和自我批评、检查,同时制定下个月的星级标准。通过这一做法,学生树立了目标,自己约束自己,争做“十星级”学生。
打造特色班会,激发自我管理活力。在班会组织上,以民主推荐的方式确定每次班会的主持人;在内容选取上,以每周出现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为重点;在形式创新上,采取交流讨论、主题演讲等方式,既解决了班上一些突出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开学初举办“我的目标我清楚”主题班会,让学生学有奔头;学期中举行“我能为班级做什么”演讲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演讲,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举办“我爱我班”主题班会,让学生发现班级的优势,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营造氛围,让学生“能”自我管理
充分信任,放权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主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凡是学生自己的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好比孩子学走路,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母亲因怕孩子摔跤,而不让其学走路,总是让他们在跌爬中慢慢学会了走路。我们要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干。开学时,新选举出来的班长很有责任心,但性格腼腆,又从未当过班长,所以缺乏信心。记得轮到我们班升国旗时,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他当升旗手,而他连站在升旗台上的勇气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班长,我时刻不忘鼓励他,开始每当班上有事时,他都来听我的意见,我总会给他说:“你觉得呢?自己拿主意,你觉得可以就行,没有必要问我,只需告诉我结果。”几次之后,他没有了依赖思想,对班级工作细致思考,班级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班上威信越来越高。其实,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往往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比我们想得更全面。
强化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成为当事人,学会自我管理,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插手,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干预,巧妙地做到把成绩送给班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把棘手的问题留给自己,让他们做事踏实。但在“放与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放权不是放任,班主任要发挥引导、监管作用,管方向、管全局,发现并推荐可用之人,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位置,有事可做,激发学生做事的热情,维护学生做事的耐心。
及时反思,评价学生。从学生的成长规律看,初中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主体意识形成过程中常出现不自觉的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要求他们坚持写《 自我管理长跑日记 》,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期中、期末组织评比,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使他们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及时矫正。准确评价学生,坚持以“自评”为主,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中随时改进发展中的不足,从而实现和谐、主动发展。
二、学生自主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是学生自律能力有了新提高。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有了自我提高的空间和愿望,并真正在这个管理的舞台上做出了一番成绩,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逐渐在班集体中改他律为自律,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
二是班级凝聚力有了新增强。班级实现了自主管理,特别是班干部轮换制和值日班长制度,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班级凝聚力大幅增强,班风好、学风浓,班级稳定而有活力。
三是班主任自身有了新收获。实行自主管理后,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等工作中,着重了解并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研究有更多探索性、支撑性、指导性的东西,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实现了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希望我们所有班主任都能在学生自主管理中不再忙碌、体会幸福,在教育引导中师生同成长、实现双赢。
(作者单位:陇县崇文中学,陕西 陇县,7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