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汇报
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汇报
前几天,我和我们学校的赵庆淑老师和唐阵梅老师去日照外国语学校,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中学高级教师支玉恒三位老师的作文课和讲评课,我受到很大启发,感受很深。
现在,我先汇报一下听了张祖庆老师的课的感受。
张祖庆《看新闻图片写故事》的现场作文指导课:
1、谈话引入,观察图片:由北极熊母子深情的一组图片切入,引出一幅新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将单幅图扩展成多幅图。
他先和同学们课前谈话,然后,让学生欣赏图片。
2、头脑风暴,展开故事:让学生自习观察图片,选择最有想象空间的几幅图片自由联想;通过即兴表演、头脑风暴等手段,丰满故事内容。
3、转换角色,创意表达:第一人称写作训练,环境心理描写训练,学生创作故事片段。当学生写完作文后,张老师紧接着进行作文讲评:
1、大屏幕展示优秀作文:
张老师讲评作文,先选择不同角度的三篇作文,不是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学生讲完故事,不是老师自己去评,而是学生各抒己见,进行点评。
2、其他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3、教师总结。
作文讲评完了,张老师展示了自己班的班级写作新计划:
首先,从舸二楞的作文故事谈起,说到了三年级作文的内容要求,然后,让我们走出怪圈:展示我们班的写作新计划。
张老师围绕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期的写作计划、主要内容目标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并且,每个学期他都引用了具体例子。
那么作文教学的出路在何方呢?张老师提出了“二度开发”的教学策略,从选材、构思、拟题以及激趣等多角度谈论了如何设计教材作文,让作文教学的路走宽、走远。张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从书信单元学到更多,不辞劳苦,和兄弟学校同年级班结对“小笔友”,笔墨传情。还举办了联谊活动,既增进了友谊,又让学生坚持了写作,一举多得。他提出“所谓语文,就是陪着孩子过日子。”心有灵犀,我以为语文就是陪着孩子成长。但张祖庆老师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了语文,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茁壮成长。
更让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的作文讲评也许没有别人所说的新巧,但我以为这恰恰是我们这些老师所要追求的真功夫。真实、踏实、实效,这是我对他的课的感悟。一堂课,没有浪漫的抒情;没有华丽的设计;有的是直白的赏析和善意的建议。在他的课堂上,我觉得孩子们是真正从整体领会到作文原来要这样写的思想。从题目的新巧、叙述的有序、人物语言的运用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等方面一点点分析,让学生懂得了该如何设计一篇文章,或者说该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能够吸引读者。我想这样的教学思路,不正是我们的孩子急切渴望的吗?
采百花之蜜,方有唇齿香甜。对我来说,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采蜜,多希望在小语教坛的花园中有更多名花奇芳,让我这只小蜜蜂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为他人带来更多的香甜、、、、、、下午,我们听取了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的作文课和讲评课。宋运来校长为我们奉献的《童漫作文:愁女的故事》作文指导课以及作文讲评课。
课堂引入我是十分欣赏的:宋老师打出了一段描写学生身边李老师的文字,让学生抓住中心句,关键词概括人物外貌,同时让学生明白修饰词在文章的重要作用。接着宋老师出示了两组词语:愁眉苦脸,神情沮丧,没精打采,泪流满面,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心情,读出情感,知道在语气语调上应该如何变化。第二组词语:眉开眼笑,洋洋得意,容光焕发,神采飞扬。课前交流为作文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文指导中,宋老师从学生喜爱的漫画着手,让学生展开超级想象。第一幅漫画是一个圆,孩子们的想象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让学生用“可能”“总分”“分总”练习说话,真正体现作文是语言表达的延伸的理念。这时教师出示第二幅漫画:被画了圆的纸遮去脸面。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第一组词语出现的目的,学生在详细愁女的形象,揣摩愁女的心情,心理紧张难过。第三幅漫画是破碎的纸片和一把鸡毛掸,引导学生想象,可能会出现什么严重的情况,会有哪些人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又会怎样。学生用“我看到了”、“我听到了”将家长的责骂、粗暴、无奈,愤怒进行了合理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写作文。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
一堂声情并茂的作文指导课慢慢降下帷幕。
正当我们为老师的不完善叹息时,作文评讲课开始了,宋老师肯定了学生开头和结尾的新颖,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神态进行了表扬。这时第四幅漫画出现了:一个快乐的女孩手拿一百分的试卷。原来第二组词语的巧用就在这里!为愁女更名是课堂的又一个高潮,老师引用了南京的莫愁女的传说,为漫画人物命名。一扫阴霾的情绪,为作文课画上了十分完美的句号。第二天,我们又听取了听支玉恒老师作文课,有感:和谐互动,乐于表达
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指导课。说是指导课,但是并没有看到支老师在讲台上大幅度的讲述写作方法。可他又确实进行了指导,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指导。全课的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拓展写作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上。这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内容决定形式。学生只要有了适当的内容,方法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支老师如亲人般的谈话,拉近了他和孩子们的距离。学生兴趣盎然,发言踊跃,思路敏捷。加之老师的适时点拨,师生配合默契,水到渠成。难上的作文课成了孩子们竞相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整堂课,支老师采用了非常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即在无形中让学生明确了写作的基本程序,也掌握了写作的精髓。那就是内容决定形式。让我们借支老师的东风共同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吧。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从传统的指导方法与过程的路上改进到指导内容的路上,让我们的作文课也别开生面起来吧。一起去收获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汇报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汇报
受学校教科室安排,4月27日至29日,我参加了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两天14节课,一堂接一堂,虽然倍感疲惫和辛苦,获益却匪浅。
这次习作课,体现了习作教学的年段特点,有写动物的,有写场面的,有写活动的,有写经历的,还有绘本作文,情境作文,诗歌教学等等。大多数的课堂以活动为表现形式,在师生互动中悟得方法;课堂结构基本采用设置情境观察——学生表述体验——学生片段练习——优秀片段展示——师生点评。虽然课堂结构大致差不多,给人感觉却是形式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仅以部分课例谈谈几点收获:
一、习作课要激发写作热情,让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首先,以趣味活动愉悦心情,激发兴趣。比如张家界敦谊小学田冬梅老师的一堂《有趣的游戏》片段描写习作课,开堂的师生互动环节“我说你做”,老师说了一系列词语(哈哈大笑、勃然大怒、大惊失色、一动不动、屏息凝神、金鸡独立、抓耳挠腮、奥特曼、孙悟空、蜘蛛侠、超人„„),学生扮做各种相关动作,稍嫌紧张的开课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正式上课的“游戏导入,创设情境”环节,在出示游戏规则“谁的表情最丰富,谁的动作最有创意”之后,学生开始玩“木头人”游戏:八位学生各自拿好道具横列台前,台下学生齐喊:“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还不许露出白牙齿,我们大家一起喊‘三、二、一、停’”,这时候台前学生极具丰富表情,创意动作的pose定格下来。像这样以游戏开场或以游戏贯穿课堂始终,并与习作相融合,将“玩”字进行到底的方式,大大地愉悦了学生心情,激发了兴趣。
其次,以精彩评价点燃火花激发热情。听课中,我感受到习作教学中的评价语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及习作内容、表现形式起了重要作用,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引领以及一招一式对学生的习作能立竿见影。如学生写“小草探出头来”,老师随口评“多有趣的想象啊,把小草都写活啦!”如“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文不在长,有情则成。”如“自我欣赏是不需要理由的,但需要勇气!”“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等评价语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动情、悟法,亲近习作课,获得写作知识。
再次,老师抓拍学生活动中的照片在习作指导中展示是许多课堂用到的方法,孩子们看到了自己和同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也大大地激发了说与写的兴趣。
二、习作课要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语场。
教学方式上,除前面所说的以“观察——表述——写作——展示——点评”这样的课堂结构代替了我们惯用的习作课堂模式外,还调动了多种媒体,用音乐、视频、微电影、活动、游戏、实验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情趣,让学生尽可能地入情入境参与体验,涌动情感,再现生活场景,让记忆和经验鲜活起来。学生在表述时有许多话可说,而且说的是自由体验时的心里话,是很有个性的真心话,整个语言场景充满了活力。
教学方式上,老师都特别重视课堂指导,以写作技法渗透、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还以张家界的《有趣的游戏》来讲,开课“我说你做”互动其实就为后面游戏做了铺垫,当台上八人定格了pose之后就成了“木头人”,老师抓拍下木头人照片和台下学生观看的照片,即刻展示,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单个“木头人”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指导学生学会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下一步再引导学生描述整个表演者的场面,老师提示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通过指导,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领悟到场面描写人物的“点”和“面”时,除了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还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将文章写具体。第三步,老师出示台下学生的视频,指导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观众观看表演的场面。
三、习作课要触动学生思维,让习作变得鲜活灵动有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题材是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的。郴州市桂阳县城南完小肖勇胜老师的一堂六年级情境体验作文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习作旨在以“笼中鸟”这一素材,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触动思维,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敏锐度。
这堂课,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带来的“笼中鸟”外形、动作、神态,揣摩鸟的心理并加以自己的想象,谈谈看到它后的感受。接着老师说:“鸟儿最大的自由就在天空,我们把它放飞出来吧。”学生在期待鸟儿的飞出,听课老师在揣测鸟儿飞到大厅会有怎样的局面,悬念中老师还几次故意暂停采访学生心情。可最后当老师打开鸟笼门时,那只漂亮的鸟就是不飞出来。老师要学生想办法引鸟出笼?学生踊跃出奇招:上台逗、哄,用鸟食引,学鸟叫,同类引诱,轻轻驱赶,可竟然毫无作用。后来学生让鸟主人亲自出马,幽默的老师似乎也使出了浑身解数,鸟儿还是不出来。玩乐半天后,学生冷静了。此情此景,学生们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老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学生思维触动了,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说这是一只关久了的鸟,它已习惯了笼中的安逸生活,失去了对外面自由的向往的;有联想到自己曾看过的鸟故事的;有说非常同情这只鸟,一生下来便注定了自己的命运,生存在笼子里成为人类宠物的;还有说自以为自己安全、安逸,殊不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这就好比教育的错误的。看法真是精彩纷呈!从学生拟题《笼中鸟》、《安全感》《鸟.我》、《笼子》、《尝试去飞翔》、《无形的监狱》以及现场写作展示的作文效果来看,这堂课对同一素材的个性表达,对拓展学生思维来说起到了很大的锻炼,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
总之,在我看来,这次观摩到的习作课堂是充满儿童生命本真的情性、个性、人性的课堂,是展示授课老师知识素养、个人能力、教学机智的课堂,也是体现集体智慧、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课堂。
第三篇:魅力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有感 文档
参加全国小学数学“魅力课堂”教学精品课观摩活动有感
11月20日非常有幸在济南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魅力课堂”教学精品课观摩活动》,活动期间聆听了刘松老师的“优效教学的策略—《乘法分配律》教学的若干思考”的报告,观摩了席争光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刘松老师的《打电话》、贲友林老师的两节《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
刘松老师的报告主要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给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教什么、怎样教”。究竟应该教什么?知道学生最难或易错的是什么?刘老师提到了三讲三不讲; “三讲”包括学生最易混淆的、学生最易错的、学生自己想不到的,“三不讲”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已经知道的、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都不要讲。举了同课异构的例子,就是听取了两位教龄不同但都很有资历的老师的同一课题《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本次教研课有一个亮点就是刘松老师在两位老师课的开始和结尾各用了五分钟进行前测和后测,卷子为同一份卷子,并当场由数学老师批改,统计出正确率,在刘松的点评中,大家惊奇地发现有的题目后测的错误率比前测的错误率都高。并以一道判断对错的题 “70×50+50×90=70×(50+90)”为例进行分析,前后测正确率增量不明显,但是两位老师上课都讲过类似的题,也进行了较为恰当的指导,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可见前后测又可以把我们对课的思考引向另一条路,前后测的主要目的并不为了测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为了促进我们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要知道教什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要了解学生,教学生,教教材。在怎么教这个问题中刘老师主要讲的是我们要关注生成,引导孩子最大度的参与课堂,选择适合孩子思维的方法去教学,也就是怎样教。就像讲座中提出的“学生的相异构想”,老师要深入地去研究学生,也像刘松说的那样,老师要关注数学课的“深度”,一节好的数学课必须生动而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
在席争光、刘松、贲友林三位老师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席争光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给我们展示了民主、平等的课堂该有的氛围。老师在感知与认识环节中从摸奖游戏展开的,三袋球中(红蓝、黄蓝、黄)如果摸到黄球为中奖应该摸哪一个袋子,引出不可能、可能、一定。然后过渡到从两个袋子(黄少蓝多、黄多蓝少中任意摸一个,应摸哪一个?可能性有多大,引出课题。新课开始用一袋球(红黄蓝各一个)提出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各种球摸到的可能性一样大。如果(白多黄5)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有多大?怎样摸中奖率高?会不会可能性比“1”还大?一系列问题。最后归为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变小了。让学生体会到动态的变化,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在学生的回答中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席老师关注点不止这一些,在练习环节中如:石头剪子布游戏、买体彩活动、抽生死签故事中同样会感受到他的关注。
在刘老师调侃 风趣的课堂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了怎样设计打电话方案用时最短;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选择最优方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自身的魅力。
1.要给1023人打电话要多长时间,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需要很长时间。能不能节省时间要对这个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学生的策略,向学生介绍了化繁为简的方法。
2.出示例题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通过小组交流或独立思考,使学生对要给15人打电话需要多少分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
3.在汇报同样是15分钟时,展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2组 分3组 分4组 分5组让学生感受到所用的时间越来越少,进而让学生明白是不是分的组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学生会发现分的组越多老师就越费时间。在这个不断分组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之所以所用时间越来越短,是因为知道通知的人也同时向下通知。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感悟和思考,最后清楚的明白要想所用时间最短,就要让每一个知道通知的人都同时向下通知。
5.最后通过填表格学生发现规律,计算出要通知1023人只需要10分钟,从而和开始需要要很长时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前,贲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互动,并且贲老师用自己的姓名为话题和学生聊天,有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短时间内拉近了和陌生学生的距离。
贲老师的举动让我想起了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主题:生态课堂环境。贲老师用自己的努力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课堂环境,不仅是克服外在的物质环境困难,也通过教师的动作、语言、情感使每一个发言者,每一个倾听者都能受到关注,得到情感的共鸣。在这样的课堂,我感受到了教师的温文儒雅,学生的谦虚好学,以及师生之间不断碰撞的智慧火花。
另外,贲老师的课我一共听了两节,这两节课我感觉到有一个共同点:“不顺”,曾经有一个专家用“跌跌爬爬”这个词来形容贲老师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很恰当。可是我很喜欢这个过程,“顺”也许意味者教师的水平高,避免了问题出现。不过,我也认为“不顺”的教师同样高明,把问题直接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自己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肯定是会不顺的,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成功不会再是拿来主义。
我们经常说“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性。这几位老师的课堂中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到了“策略”的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篇:2017“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2017“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百色市逸夫小学 黄绍甘
2017年03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去广西南宁体育馆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特级教师俞军、朱国荣、沈俊杰、李惠萍、许卫兵、李雪梅6位专家和刘桂芬、李华平、苏艳珠三位广西本土名教师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朱国荣老师的沉稳、俞军老师的幽默,许卫兵、李惠萍老师的和蔼可亲,李雪梅、沈俊杰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让我记忆犹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12节课,中间还穿插了互动评课环节,充分展示了专家、名师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分别展示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神奇的大洞》,三年级《年月日》、《有趣的搭配》、《对策问题》,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平均数》、《用文氏图解决问题》和五年级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找次品》以及六年级的《周长与面积的研究》等不同内容的十几节课,其中俞军和刘桂芬老师,李雪梅和苏艳珠老师还分别给我们展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趣的搭配》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现在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他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各位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强大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怎样把各位教师的教学优点尽快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将借这次机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2017年04月05日
第五篇:观摩学习参与式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观摩学习参与式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瓢里小学:付丽云 2013、5、6
2013年5月4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观摩了龙胜镇一小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参与式教学观摩研讨课和听谭老师与李老师对参与式教学的经验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如在这节语文课上,我觉得石老师在以下几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1、字词教学。揭示课题时,重点教学“赛”字。这个字学生很容易写错字,如果第一次印象不深,以后学生很容易经常写别字。韦老师指导学生识记、书空、书写,牢牢地解决了生字的难点。在出示词语时,按照词语类别进行识记,例如第二组词语:着急、高兴、忧伤、快乐、哀痛、悲伤。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跟心情有关,并告诉学生,归类也是积累词语一种好的方法。并运用这些词语来梳理课文内容。其实,这些词语也奠定了课文一种伤感的基调。
2、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学法迁徙。当教学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能再回来了„„这一节时,韦老师让孩子找出爸爸说的话,让孩子说说爸爸是怎样阐述这句话的含义的。当学生知道: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验,学生对时间的概念终于慢慢清晰起来。这时,韦老师又不失时机让学生写写: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永远不能再回来了。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从而感受到要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也理解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含义。
其次就是听了两位老师的交流体会也很让我难忘,如,她们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如怎样表扬学生、怎样让学生互相评价,明白和不明白的手势、怎样给学生排座位等等。都让我感触很深。如果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做,把课堂常规抓好,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肯定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