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小学数学作业变得富有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逸夫小学冉太琴
【摘要】: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和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数学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力求以学生为本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学习的愉悦和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数学作业;操作;实践;趣味;整理;实效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更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
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实效性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感观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量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
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三、开放性、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四、趣味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
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
六、层次性作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信起来
教师应改变作业单一的弊端。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去。设计和不只是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担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让他们各尽其能,各脏器时,提高作业质量。分担作业时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能够完
成作业过程中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分担作业的编排设计,一般遵循对低层次的学生采取低起点,不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取有变化,多思考,多反馈的原则,对高层次的学生,多变化,有总和,促能力的原则。作业设计还要体现多样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利用作业,练习,参考书等国将学习资料,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①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③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自行选其中一题来做。此种设计可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突破点,增强学生的自信。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和新的课程理念,对数学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力求以学生为本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学习的愉悦和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情境多变、方式多样、操作灵活的作业形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
纷的作业舞台,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第二篇: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
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高金元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在学习先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追求高效。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应是“畅所欲言”,不是以往的“鸦雀无声“,应是“自由活动”,不是以往的“纹丝不动”,“自主探究”取代了“注入式教学”。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渔,更要唤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授人以欲。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了解学生,因人施教。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如我在教学设计几道复习题,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获胜方有奖品,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 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 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让他们自己从**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和举重一样,太重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举不起来,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太轻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举起来,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既有努力又有收获又不失信心。
二、课前导入, 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被激起,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
三、编写提纲,引导自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时要有预习的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的放矢,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较一下
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还可以想一想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老师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注意:(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2)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 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 参与学习活动, 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 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效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频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比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用“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动态的演示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典型应用题:“工程问题”、“追及问题”、“火车长问题”、“植树问题”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将难懂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变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直观、形象,一“幕”了然!扫除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六、形成习惯,服务教学。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强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努力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如: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等,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也是高效课堂的保障。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三篇: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一、充分利用人教版新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新编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学的英语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联系,真正达到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再者,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例如,在教第一单元时,我告诉他们,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时,常这样表达: A : Hello!How are you ? B : Fine.thank you , and you ? A : I ‘ m fine too.这一问候格式也要适时适地来用。设想两人骑着车相对而行,且没有必要下车交谈时,就不该照搬这种近十秒钟才能完成的问候形式。仅说“Hello!” 或者简单的“Hi”,甚至微笑着点头致意就行了。在课堂上,我让两个学生表演骑车说全部问候语的场面,一边擦身而过,一边回头完成问候的样子,使得同学们在笑中领会其意。
二、激发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上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游戏引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例如上句型操练课时,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蒙上眼睛背对同学们,然后我在台下找一个学生,并且悄悄地将这个学生带到远离他人座位的地方,让他们俩用英语对话几句,最后让讲台上的同学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由于发出声音的位置相差太远,猜的同学往往出错,其他同学干着急,使劲地说:“No , guess again!”台上的同学只好又猜测“Are you……?”要求上台玩这个游戏的同学争先恐后。同学们还喜欢唱歌,我便在上课前让他们唱英语歌,一曲终了,下课时涣散的心又回到课堂上来了,并且进入了一个英语的环境。如果在介绍了一定的课文新知识后,能进行一些游戏性的操作或唱唱英文歌,这样就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集体合作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把学英语变成快乐事。
三、进行电教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所处的是汉语世界,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那么,如何在汉语的世界里去掌握英语知识呢?我校在教室里配备了大背头,里面安装了畅言教学系统,同时下载安装了英语课本,这下,学生们可开眼界了。面对丰富多彩的画面,面对动感的flash,学生怎能不被吸引?又怎会愿意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环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大增。
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艳丽生动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一良好心态。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全面地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第四篇:《数学作业批改实效性策略》总结
《数学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策略》总结
宽坪乡中心小学:付艳
一、课题的主要工作
(一)对课题具体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我依据课题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具体研究方法措施
(二)开展现状调查。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我通过走访教师和学生,查看作业等多种形式,针对全校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教师批阅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1)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学生完不成教师当天布置的作业。
(2)大部分学生对于作业中的疑难问题“等、靠”观念非常强,不愿主动花费时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遇到难题马上请教老师或同伴。
(3)大部分学生对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不强,存在给老师和家长完“任务”的观点,有敷衍了事现象。
(4)情绪在很在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对喜欢的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他们不仅认真做,而且还会自己去找题做,否则作业就不认真做或甚至不做。
(5)当遇到难题时心情紧张、害怕,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来完成作业任务,唯恐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
(6)学生对作业的处理方式渴求得到别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同伴的评价。(7)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的要求十分迫切,学生之间的互相反馈则表现为互相比一下老师打的等级或分数等,但却很少有学生去进行自我反思。(8)有些学生对作业的质量根本不在乎,更谈不上什么检查。
2、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情况对数学作业的批改,长期以来已经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共识,不少老师认为,作业评价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老师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一件例行公事,作业批改成了一个简单的一成不变的固有形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他可能产生的后果研究甚少。这个统一的格局一直在延续着,这个格局是:错得题打“×”,对题打“√”,落款是×月×日,有时再加上等第评价。错题要求更正,若再错,再打“×”,再更正,直到做对为止。至于等第,有的教师用A、B、C。有的老师在作业评价时,对好学生的作业往往批改得十分仔细,而对一些所谓的学困生的作业,往往是不屑一顾。后进生在作业批改中的待遇是十分低下的,他们的作业中做错的地方,老师打下的“ⅹ”一般都是大号的,特别是在做错了作业而书写又不认真的时候,老师会在作业后面重重地写下一道命令:重做!有的老师甚至粗暴地撕下该页纸。有的教师在作业规范的要求上时松时紧,在作业规范的标准上时高时低,不能以一贯之,虽然花了不少力气,但学生的作业总是做不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都习以为常。
(三)、研究具体工作。我对我们五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批改现状作了调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组织五年级教师成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原因,讨论制定了具体研究方法和措施。具体研究的方法有:
1、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科学理论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通过观察记录评价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3、对在评价的过程中信息的反馈以及学生对作业评价的情感、态度等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四)、人文性评价策略的研究方案。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我对数学作业的评价做了以下尝试研究。
1、书写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因材施教,让评语具有针对性。(2)答疑解难,让评语具有指导性。(3)理解关怀,让评语具有人情味。
2、多元化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动态化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1)延缓评价,给学生留下修正错误的机会。(2)一题多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当面评价,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班额的原因,个别教师在精力不济的状况下,对数学作业人文性平价策略有力不从心的现象。就学校目前的现状而言,大部分班级的学生人数都在50到60人之间,每位数学教师除教学一个班的数学课外,还要兼带其他年级的公共课,每周授课时数在16节到18节左右,每天除了要批改数学作业、数学同步练习册、公共课作业外,还要备课,备写教案,上课,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等。所以,有部分教师在学生作业评语书写、动态化评价等方面做得还不尽人意,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想办法解决学生矛盾,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二)、我对学生数学作业人文性评价策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还应加强理论学习,使研究更加科学合理,以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五篇:艺术结尾,让数学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
艺术结尾,让数学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
游仙区新桥中学 周树恺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教学“序曲”,引人入胜的主弦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启导方法,然而,却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了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即“讲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的教学现状,使得一节课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由此可见,对于每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一、艺术的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作用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方式。数学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与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教学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归纳整理知识方法的功能
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通过教师有意识的穿针引线,提纲挚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知识方法牢固地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幅画,那么结尾就如画龙点睛之笔。
2、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学生对老师所教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若在课堂结尾时,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几个针对新知识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可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控,为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方法改进提供研究素材。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新知识,从而真正圆满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3、迁移知识的功能 教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教学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有序过程。在课堂教学将结束时,提出与本节课和后续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都是很有价值的。联系课堂内外,因势利导,把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充分探究、深入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二、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一般形式
1、归纳总结式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结尾时利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应能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如,在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小结为: ①填表: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②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上述小结中,既有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像这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高度的概括,以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总结,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要点,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2、问题练习式
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传授的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通过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应有的强化,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便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如,“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学生一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且临近下课了,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教师仍采用归纳总结式的结尾方法,单纯强调性质,则不易被学生接受。此时,教师需要将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进行小结。2 如设置以下系列的问题串:
①已知将不等式MX>M的两边都除以M,得X<1,则M应满足什么条件? ②下面的不等式变形错在哪里?将不等式2X>4XR 的两边都除以X,得2>4。
③你能把不等式3X+4>2X-3变形为X> 吗?
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再回顾、再思考、再比较、再应用。不仅自然而然的系统总结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更能深入,远比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等述说性的小结更有实效。
3、对比比较式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对比比较式的结尾方法,一般是将教学内容中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学生易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内容相混淆,因此,在菱形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将两者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进行对比与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两者知识的理解瑟印象。可小结为:
①什么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什么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填写矩形与菱形的性质: ③矩形有哪些判定方法?菱形呢?
4、预设悬念式
好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想急于知道下面的内容,如章回小说,当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时戛然而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教学结尾时运用此法,效果颇佳。如,讲了“反比例函数”一课结束时,设计小结为:
怎样判断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比较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既然,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有这样一些联系与不同,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又会有哪些异同呢?
在前两问的比较小结基础上,从函数知识的发展规律,巧设第三问,给学 3 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望,收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三、设计课堂结尾时应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结尾也精彩”。好的结尾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但绝不是凭教师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该增强对结尾的设计意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结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精简原则
就是课堂结尾要做到内容精炼,总结精彩。在时间安排上,要提倡向40分钟要效益,结尾一般以3—4分钟为宜,不能拖沓。在内容上,要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启迪、引导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结尾有目标,但教师不是目标的“复述者”,不能包办代替,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
3、激励原则
课堂结尾,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再见,而应是把学生引向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归纳和概括或偿试和探究。教师通过给出问题,将本节课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问题作为课外研究的课题,因此能激励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孕育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态度。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数学课教学的结尾也是如此教无定法,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结尾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