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马毅龙2008.6
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初级中学马毅龙
电话:***邮编:744015
【关键词】
作文、积累、灵感、材料、构思、观察、细节、想象、联想、语言、修辞、修改、字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语文学得好与不好,集中体现在写作水平上。相反,学生写作水平的优劣则能反映其语文素养的高低。纵观近几年语文试题,不难看出作文所占分值正逐年呈上升趋势。可以说,一次考试作文成绩的高与低,几乎决定着一个学生语文考试的最终成绩,甚至影响到升学、毕业等关系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写出好的作文成为众多学生的迫切希望,也成为语文老师长期工作和奋斗的方向。可是,面对“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这一话题许多师生却一筹莫展。基于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总结归纳出写好作文的十点要领:
一、重视基础,善于积累,不断进步
面对学生杂七乱八的作文,久不提高的写作水平,许多语文老师心急如焚,常为学生不会写作,写不出耐看的好作文而焦虑和恼火。许多学生更是如无头苍蝇理不清头绪,到处乱碰,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要么循规蹈矩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其结果当然会遭到批阅老师的批判甚至否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逐渐畏惧写作、厌烦写作,并最终导致缺乏或失去写作兴趣的不良后果。学习、感受、品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是一件其乐无穷的快事,但却成了语文老师的头疼事、学生的烦心事。其实,他们殊不知,写好作文绝非一朝一夕之能事,来不得一时性急。“欲求速则不达”,“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还得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积累做起。那么,该从哪里入手,积累些什么呢?
1、积累精彩的篇章、语段、词句,精粹的古诗文名句,经典的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均是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论证、精心筛选,国家权威部门严格审定批准的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髓部分。因此,我们应抱着十分谦虚的态度,用心去学习、品味其丰富的内涵,不断汲取有用的知识养分。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学、主动的学、轻松的学,在学中悟,悟中学,学悟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此,建议同学们每人建立一个“知识拾零本”,把学习过程中自感精彩的篇章、语段、词句,精粹的古诗文名句,经典的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及时的摘抄下来,一有时间就翻开读、翻开记,遇到理解不透的就赶快查资料、查工具书,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力争做到及时消化、融会贯通。日积月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比先前丰富了许多,拿起笔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了,-1-
而是文思敏捷、文如泉涌。
当然,在信息高速发展,知识趋于爆炸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老师、学生还将学习、吸收知识的目光、思维仅仅停留在一本薄薄的课本上,那就未免有些鼠目寸光了。在今天,知识渗透的领域之广、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书籍、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如一个巨大的知识网,每时每刻都向我们传送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即知识,下文出现均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抓住这宝贵的学习良机呢?那就要求我们做学习知识的有心人,不失时机的捕捉、记录那些在自己看来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增长才干的信息。
2、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许多学生面对写作,苦于无从下笔,要么干坐板凳冷瞪眼,要么闭门造车浮想联翩,要么投机取巧伺机剽窃。其实,大可不必烦恼,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要想写好作文,写出好的作文,就必须多留心身边事,做猎取生活的好射手。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是一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经历一些事,听到一些话,产生一些想法,而这些也许我们当时并不在意,但经验却告诉我们它很可能成为今后写作中的宝贵素材。这就明白的启示我们:做生活的好猎手,毫不吝惜的记录生活、感悟生活。如何才能做到很好的记录、感悟生活呢?最好的手段,莫过于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将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对生活、对学习、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即使是一句话,也及时的记录在日记上。记录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记忆、储备知识的过程,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语十分清楚地阐述了“写字”对于“记忆”的重大帮助。日记还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平的平台,更是毫无拘束的吐露心声的大舞台。如果能够做到常写日记,坚持写日记,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同时从写日记中你还会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写日记好处多多,该怎样办自己好好掂量吧。
(2)借助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写作的素材很广,除生活原型外,我们同样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观看电视,聆听广播,进入网络世界等手段获取。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当选择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人名作名篇。大凡名人名作名篇,同市场上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一样,必有其独到的过人之处。读其作品,学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感受其文风,汲取其为我所用之处。一个名人是一面镜子,一篇名作是一个向导,一部名著是一本教材。读得多了,各种文风相互交叉,如果再融入自己独特的思维,必自成一统,形成独有风格。另外,关注每天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给自身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你的思想才会与时俱进,写出的作品才会开拓创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样的作品必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老师的好评。
生活是原型,是激发写作的动力,从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方面积累的知识
则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两者缺一不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二、留意灵感,珍惜冲动,利用激情
大多数学生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的脑海里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个清晰的影像,这个影像促使我们执笔写作,而且此时写作你会感到用笔格外顺畅,以至于许多原本难以浮现的精美语句、经典词汇、名言警句都出乎意料的在笔下涌现,令人激动不已,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灵感”。那么,什么是灵感呢?灵感就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
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简单的说,灵感就是顿悟。它来源于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淀,是创作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当写作的灵感向一个人快速袭来的时候,无论这个人身处何时何地,内心即刻都会涌动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流,这激流在文学创作中被称为“写作冲动”(我斗胆下次结论)。写作冲动让我们激动不已,促使我们赶快动身,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遗憾的是,许多同学明显感到有了灵感,却懒于动笔。一次宝贵的写作良机,仅有的一点写作冲动,难得的写作激情就这样悄悄的从身边溜走。时间长了,灵感没了,笔头锈了,写不出好文章来了。所以说,要想写出好的作品,我们一定要留意灵感,善于抓住难能可贵的写作良机,珍惜来之不易的写作冲动,并充分利用这份激情。观古今中外,大凡名家名作多数都是作家在灵感到来时、冲动状态下充分利用激情的结果。当代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谈到自己创作时深情的说:‚我常常从睡梦中惊醒,一咕噜爬起来,继续写作,因为我怕失去那稍纵即逝的灵感。‛
三、拟好题目,选准材料,突出主题
题目是文眼,好的题目就像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给人的第一印象一样美好,必将深深吸引读者的视线,并促使其迫不及待的往下读。因此,我认为除命题作文外,无论面对材料作文还是近年来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作文”,我们都应反复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吃透精神,审清题意,把握要旨,然后精心(当然应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故意标新立异)拟一个恰当而新颖的题目。注意拟题时切忌随心所欲,一定要牢记“慎之又慎”。因为能拟一个恰如其分引人入胜的题目往往意味着把握住了写作的正确方向,可以说作文已成功了一半。反之,题目拟不好,作文成绩将会直接受到影响。
认真审题,拟好题目是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拟好题目后,紧接着要做的工作自然就是选材。这时候,你稍加思索,略加搜寻,大脑记忆库中与题目有关的各种信息、各种素材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这就如同建设一项工程,一旦设计工作尘埃落定,到市场你会看到与此项工程有关的材料堆积如山,是不是我们应该不加选择的见什么都往回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应当从实际建设需求出发选购材料。写作亦如此,我们应具有从众多素材中提取典型材料的能力,选材时一定要有主见,凡与主题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甚至是虽与主题关系紧密但不够典型的,都尽量不要使用,千万不可人云亦云,写作的基本
原则是——精选材料,即至始至终牢记所选材料必须与主题有关,为突出主题服务。
四、认真构思,理顺思路,全心写作
拟好了题目,选准了材料,要想使这些材料很好的为主题服务,还必须认真构思。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理顺思路的过程。所选材料怎么运用;写作该从何处下笔,什么地方落笔;运用什么写作手法,什么修辞手法;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时间为序,以空间为序,还是以逻辑为序;贯穿全篇的线索应是什么;习作要着力表达或突破的主题是什么;该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如此等等都是构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的。写作最忌随心所欲、东拉西扯、思路不清、杂乱无章。从某种角度出发,断定此类文章必败无疑,学生作文或考场作文将无法也不可能获得高分。写作前倘能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构思,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写作时自然会得心应手。
这里,不得不提及的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维自然活动的过程,宛如小桥流水沉静而愉悦。只要我们排除杂念和干扰,克服顾虑与担忧,全身心投入,用心创作,你一定会发现写作的思绪异常清晰,用笔自然流畅,笔下随之出现许多平时根本不可能想到的精词妙句,其结果常常是精品涌现、惊喜不断。写作且不可三心二意,闭门造车,不合实际,浮想联翩,无病呻吟,让人读来生硬难嚼、苦涩无味。
五、热爱生活,注意观察,关注细节
一篇或一部好的作品就是一面反映生活的真实镜子。所以。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作者就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活,你才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美。这美会促使你拿起笔写出好的作文来。热爱生活是一种激情。只有激情还远远不够,要写出感人肺腑的作文,必须悉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拿起笔来才会有话可说;细节往往会对文章主题的表达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生在题为《没钱的日子》一文中这样写道:‚一条裤子色已褪尽,旧不兮兮,穿在身上,反美其名曰‘流行’。一件短袖外领破了,干脆去掉,改装成圆领,自称‘时髦’。”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作者生活的困苦,又使作者艰苦朴素、乐观开怀的精神跃然纸上,联想题目,主题不言而喻。不能不说是美妙绝伦之笔。
六、虚实相生,大胆想象,适时联想
大凡文学作品(学生习作也不例外)都源于现实,但却远高于现实,它是作者在对现实生活高度提炼和加工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执意拿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进行对照,孤陋寡闻可笑之至。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写作呢?答案是:写作时既要遵循客观事实,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大胆的创造想象,并不失时机的进行联想。什么是想象、什么是联想呢?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指由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心理过程。不难看出,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想
象是由此生彼,联想是由此及彼。想象合理,联想得当,会提升文章的品味和层次。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一诗,就是恰当运用想象和联想的经典之作,‚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它们提着灯笼在走。‛作者由夜晚城市闪烁的街灯自然联想到天上一闪一闪的明星,由天上一闪一闪的明星适时联想到夜晚城市闪烁的街灯。建立在“地上有街灯的地方,必有美丽的街市,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作者大胆想象,“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它们提着灯笼在走。‛实与虚的结合、想象与联想的运用使文章艺术境界陡然提升,主题表达全然深化、升华。
七、语言简洁,表达流畅,用词生动
简洁、流畅的语言往往会让读者产生赏心悦目、舒适惬意之感,而用词的生动与否又直接反映作者的语言功底,影响文章语言、主题的表达。因此,关注语言、关心用词在写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简洁、流畅。简洁必传神,传神之语定能引人入胜;流畅就是自然,自然如行云流水。要使作文语言达到简洁流畅的要求,用词一定要生动、一定要讲究。词语(包括成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髓,意义丰富。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或成语均有相对稳定的解释。同样表达一个意思,运用不同的词或成语,其表达效果不尽相同。如同样是写兔子见人之后的跑动,“奔”就比“窜”好得多,“窜”是“乱跑、乱跳”的意思,“奔”有“快速的跑”的意思,其中包含着“窜”的意思。事实的确如此,兔子见人不仅慌乱,还跑得飞快,所以写“野兔从路上飞奔而过‛就恰如其分了。我国.
古典诗词、文言名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语言不仅简洁流畅,用词还十分的生动准确。这里顺便要说:一篇文章尽量避免同一个词两次以上出现,非用不可也要尽量使用与之意义大致相近的词;句式表达一定要注重简洁、凝练、整齐(对应),如此文章必有气势、必有高度。
八、抓住契机,恰用修辞,增强效果
修辞手法的恰当、合理运用,会给文章增添不少活力与色彩,对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某些较为抽象的句子和文章主题帮助很大。“春”本来很抽象,但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活灵活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短短几句话,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还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读来荡气回肠。诸如此类的句子,文章中还有多处,《春》之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此吧?
九、克服惰性,不怕麻烦,反复修改
文贵修改。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老先生在谈到写作时曾精辟的提出“修改,修改,再修改”的不朽论断。许多作家的文章原稿上都可见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就连鲁迅这样的文坛泰斗也不例外。我们的作文更不用说,初稿只是一个框架、一个轮廓、一个提纲,内容简单,不够成熟,许多可贵的东西、真知的灼见在初稿中还尚未真正注入,无论语言、主题,还是组材、思路都还较为稚嫩,要想使文章品位提高、获得好评或高分,还必须坐下来认认真真的读,反反复复地修改。在读中不断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及时修改、不断完善。可自己读,也可让他人读;可自己修改,也可让他人帮着修改——因为自己脸上的黑自己很难发现,即使发现,有时也会因为死要面子而固执己见,最终不但写作水平未能得到丝毫提高,而且连作文等级或成绩也一并受到直接影响。作文时最忌:“口占一绝”,草草了事,匆忙定稿。如此作文纰漏必百出、进步必甚微、突破性进展更无从谈起。修改文稿如高楼大厦主体完工后的粉刷、装饰一样关键。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会逐渐发现原稿中存在的诸多弊病,如错别字不断出现、语言不够简洁流畅、用词不够准确生动、思路不够清晰、结构不够严谨、选材不够典型、内容不够充实、主题不够突出等。只有反复修改,文章才会逐渐趋于成熟、臻于完美,读者才会欢迎,老师才会喜欢(自然会得高分)。所以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克服自己的惰性,力争养成不怕麻烦,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
十、字迹工整,书写美观,文面整洁
字迹和文面如人的外表,直接影响作文的最终评定和成绩。工整的字迹、美观的书写、整洁的文面必将给读者(语文老师或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成为得高分的重要依据。许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平时作文写得很不错,结果考场作文却得不到高分;相反,有些同学,平时作文写得一般,考场作文得分却比自己高。为此,他们想不通,认为批阅作文的老师不负责任或对己不公,一时怨气冲天。其实,大可不必,问题还得从自身入手。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字迹不规范、书写不美观、文面不整洁的影响。这就深刻的启迪我们: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字迹的工整,书写的美观,文面的整洁。平时多练字,乐练字,练好字,自觉养成写好字的习惯。
说了这些,已经够多了,不知大家是否有所收获。不论怎样,我都希望大家试着从以上十点入手不断强化写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看到底能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到底能不能写出好的作文。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九日(星期四)
第二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世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作为教学呢?我认为要做到到以下几点。
一、要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多观察、多动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及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以获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异”,在习以为常中去发现“特别”。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乐趣,随时记录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写随笔、日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些瞬间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因此,要让学生用随笔、日记的方式去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丑,天长日久,学生对进入视野的人或事就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进而激起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无米之炊”也就不存在了。
二、要注重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与说话、写作有很多个接触点,有的课文更是典范。教师应慧眼识材,抓住读写结合点,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做到仿中有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随时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会在不同的阅读过程中产生语感,激发灵感,写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三、写作训练要逐步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局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由句到段、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的要求。训练过程要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积极鼓励学生的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指出学生作文的得失,从而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在于高涨兴趣支配下的多读、多写。因此,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是写前指导,还是作文讲评,都要把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摆在首位。
在作文讲评中我发现,当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时便十分高兴和自豪。受到表扬的学生,作文总是越写越好。因而,我就紧紧抓住批改与讲评的机会大力表扬、多加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得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当然,对于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在鼓励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他们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要从立意、结构、用词上多加指导,鼓励他们创新,向前发展迈进。而对于写得一般,但态度认真的同学,教师则要高举表扬鼓励这面大旗,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不论是其书写美观、引用恰当,或一两个细节写得较好,或者一句话写得不错。即使只是一个词用得好都应成为表扬的凭借。学生就从这点滴的表扬
中获得了信心,看到了希望,迈开了前进的脚步。
此外,我还将优秀作文选出来,每两周办仪器学习专栏,而对其中特别好的作文,及时推荐给报刊和一些学生刊物,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三篇:如何写出好作文
写好作文
淡定从容
2013-10-30
作文无非就是说话------有条理的说话,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够写出好作文的。
什么是好作文?
好的文章应该具备几个要素:中心明确、集中,立意新颖、深刻;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一波三折;语言通畅、准确、生动;材料切题、具体、有个性、有时代性。
要把作文写好,作到操作规范,反复修改,单于积累。
命题作文的基本流程是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个基本环节,这是我们作文的五个基本立足点。
审题,要把握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
立意,就是要确立了文章主旨或者要中心思想。立意要作到正确、新颖、深刻、切题,确立的中心思想要集中。
选材与剪裁。选材就是选择材料。裁剪是一个比喻,就是对材料进行取舍。经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选材的原则是材料要切题、真实、典型、新颖和具体。
文章的布局或者说“谋篇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结构。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考试作文)。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进入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
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
活的方式。你是这样来看待生活的,因此,你会这么来写。因为你本身比较富于戏剧性,所以比较喜欢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手法;因为你本身情感较为敏感与丰富,所以你比较喜欢描述细节;因为你本身较为成熟,看问题较为深入,所以你喜欢批判式的语句。这些都是你的个性,即使在考场上,也不应被方格子湮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一到两种类似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镜头式展现等等
第四篇:如何写出好作文
如何写出好作文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其实,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
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进步更显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学学会自改作文则更是有益一生的事。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同学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面对一道作文题,我们往往不知如何下笔,这是因为没有打开写作思路。要
在审题中打开写作思路,在行文中把握写作原则,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审题,打开写作思路
审题要抓住三个要点:解读材料意、领会提示语、抓住关键词。
把握写作原则
行文中要突出六个方面:
■让立意深邃高远
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做到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让材料新颖独特
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新颖的,不选陈旧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少见的,不选常见的。
■让情意真挚感人
抒写真情实感是文章制胜的关键。我们要用生花之笔,记录自己的心声,流露真实的感情,让思绪在笔下流淌,让真情在纸上绽放。
■让描写细腻传神
要从“小”处入手(留心观察,关注细节),从“动情”处入手(选取典型,打动人心),从“细”处入手(凸现情境,细腻描写)。
■让语言亮丽生辉
锤炼词语,加强表现力;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等。
■让布局完美无缺
谋篇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体例形式有:书信日记体式、小标题串联式、童话寓言式、首尾题记式。提升写作能力的路径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涵养作文的底气呢?钱蓉蓉总结了四个注意点,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经典
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的经历,扩大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关注社会
往大处说,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争论点、转折点;往小处说,是注意周围的世态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事、司空见惯的事。这里面常常埋藏着写作的富矿。平时注意捕捉、观察、收集整理,就会拥有一大笔财富。
■亲近自然
就是走出书斋,去游历山川河流、风景名胜。描写风景的文章自然不用说了,就是写人写事,也离不开景物。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舞台搭得好,人物、故事就容易演得像,演得活,演得精彩。
■勤于笔耕
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养成记录生活的意识;练就美现生活的习惯。
第五篇:如何才能写出好作文
如何才能写出好作文
很多学生常常为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生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
一、提高作文能力重在积累。
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必须注意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不仅要加强课内的阅读,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们在班内设了一个小书架,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校阅览室看书。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到市图书馆借阅图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
二、说真话、写实事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实践证明,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 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看作者的真情,目前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虽有章法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的东西往往是老师强行规定或自己虚构硬凑的,因而呆板乏味没有生机。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且己初见成、注重思想教育、培养高尚情感。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至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
三、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应该 1
说是颇有见地的。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作文必须出新。
出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哪些方面“出新”呢?
一、立意要新。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诗)。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如果尽是老生常谈,势必败人口味。立意新,就是能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要会多角度、多侧面去思维、感悟,要有新的观念、见解,要会点化、翻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同传统的、一般人的“大众”思维完全相反,同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针锋相对,提出独具一格的见解,从而使文章出新见奇。这恰如反弹琵琶,“反弹”是对“正弹”的突破,是对“正弹”的补充,而不是否定。如“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就是要‘班门弄斧’”,“要赛马,而不是相马”等便是。
二、取材要新。生活丰富多彩,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多元呈现,“气象万千”。小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就以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来说,又有多少“新鲜”的材料可以摄入笔端。关于家长方面:“单亲”家庭给子女的心灵创伤,不检点言行的负面影响,对“乱收费”的反感与无奈,下岗后的复杂心态„„关于学生方面:为获得高分的不当手段,“小心眼”造成的隔阂,青春期的躁动与苦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关于教师方面:升学分数、名次的巨大压力,“惩罚”学生的表象与深层原因,请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心中的阴影与苦闷„„这些可以说是较“新”的材料。有人觉得这些材料“色彩”较暗淡,不能写出“高大全”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贵真实,以情感人,只要把握好“度”,取舍得当,表达得体,自然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老一套”能打动人心。
三、结构要新。文章的结构布局应为主题服务,也就是形式为内容服务。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而又毫无实际内容的所谓“新奇”构思诚然不可取,但不讲究艺术构思,一味记流水帐或一味堆砌的现象也必然导致主题的苍白无力。对于初中生要求写五六百字的作文来说,如果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定会索然无味。因此,在短小的篇幅中,更要注重在结构上苦心经营,巧运匠心,收到“尺水兴波”之妙。那种死板的“老三段”,四平八稳、僵化固定的模式要敢于突破。文无定法,在章法布局上要敢于标新立异。写记叙文,要注重悬念的设置和行文的曲折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上要讲究点技巧,要不落窠臼,可借鉴微型小说、戏剧冲突等艺术表现手法,努力在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写议论文,除了突出思维的条理化、逻辑性外,还可借鉴“形象化的政论文”--杂文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天织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四、语言要新。文章的内容要借助语言的载体来传达给读者,靠语言来打动人心,没有好的语言就算不上好的文章。韩愈有“惟陈言之务去”的明训,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古今中外许多作家也有精心推敲语言的佳话,他们对语言的追求,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作为中学生,限于阅历,要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一丝不苟、一字不易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但是,也要用“求新”的标准去努力要求自己。那种司空见惯的套话、空话、大话,那种“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一定要剔除。“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遣词造句上要力求新鲜生动,不能光图省事,老说“大路话”。
当然,要写出好的文章需要作者付出艰苦的努力,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领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要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作文之法,新奇为上。让我们记住郑板桥的那副对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久而久之,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