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打造文明接访前沿
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打造文明接访前沿
近年来,陈店乡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把群众工作放在维稳工作的首位,不断创新信访接访服务方式,切实把信访接访中心建设工作作为创新便民为民服务方式、维护了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工程来抓,着力打造便民为民的文明窗口,取得了明显成效,全乡信访量连年下降。2012年,共化解信访案件23件,其中积案3件,化解率达100%。
一、延伸接访触手,提前介入抓摸排
陈店地处安陆东部,与孝昌接壤,是典型的“口子”乡镇,地缘特殊,人群复杂,再加上近年来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信访量居高不下,问题解决不好,上级领导责怪,下面群众埋怨,干部天天围着问题转,哪有心思谋发展。面对这种局面,乡接访中心认真分析,信访案件产生有根源,发展有过程,如果能够及早发现案源,提前介入化解,就可以避免矛盾升级、问题叠加,防止形成突出信访问题。为此,乡信访接访中心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专班,构筑了乡长亲自抓、包村干部靠上抓、工作专班具体抓的矛盾纠纷排查防线。每旬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防患于未然。今年以来,全乡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5起,化解率达100%。
二、完善接访制度,服务群众献真情
一是完善了信访接待中心工作制度。制定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并将服务的范围、程序、办法等在政务公开栏公示,方便群众阅知,力促规范运行。二是建立了“五必访”工作机制。贫困户必访,帮他们谋划脱贫致富思路;上访户必访,帮助他们解决信访问题;钉子户必访,帮他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老党员必访,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致富带头人必访,帮助协调解发展难题。三是信访接待倡导温馨服务。实行“四个一”,接访过程中,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人心,一双耳朵细听,一番话语释怀,实心实意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有效的化解了农村各类矛盾纠纷。
三、创新接访方式,妥善处理解民疑
在信访件处理上,采取“四办”,妥善处理群众的信访问题。一是领导亲办。每天安排一名党政领导到接访中心坐班,接待群众来访,并按照“谁接访、谁包案、谁处理”的原则,由接访领导协调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直至案结事了。对重点信访件实行“一个信访件,一个领导包保,一个专班解决,一包到底”,每名党政领导都包保的信访件,每个信访件都有包保领导。二是分头交办。信访接访中心将信访件收集归拢,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将信访件分别移交给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办理,每件信访件都做到有交有接、有办有结。三是挂牌督办。建立信访件办理网络图,将信访人、信访内容、办理包保责任人、办理时限等在网络图里予以公布,接访中心进行跟踪督办,直至案结。四是信访代办。“群众有难就动嘴,接访中心代跑腿”,对于本
级解决不了的信访问题,乡接访中心受理后,积极与上级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代理信访人将合理诉求予以转达,进行信访代办。
四、合理处置积案,化解积怨促和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众多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接访中心首先明确了一种态度,满怀热情、细致、耐心的做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一是通过细致的调查、走访当事人,了解整个信访事件的来龙去脉,明确其真实诉求,为信访积案的有效解决提供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走出重“劝返”轻“解决”的工作误区,将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重心放在问题的解决上,大部分的信访积案,跨越时间长,涉及面广,且当事人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出行不便,接访中心切实重视上访前“解决问题”,提前深入到上访群众住地、家里,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协助其从法律角度合理分析、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通过谈心、帮扶、解决生活困难的小事做起,暖人心,明事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心融化信访群众内心纠结,当好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2012年,共成功化解多年积案3起,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第二篇:创新便民服务机制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创新便民服务机制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2013年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镇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我们知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是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此,我镇一直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服务设施。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在镇政府院内临街的两间门面,空间狭小,遇到逢集前来办事的群众较为集中时,中心内便拥挤不堪,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为民服务的需求。去年11月,**综合农贸大市场投入使用后,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大市场协调,租赁了市场内一处两层楼房作为便民服务中心新址。搬迁后的便民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我镇先后投入50余万元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布局合理、空间宽敞的服务柜台,民政、居保、医保、财政、计生等11家单位集中入驻,为每个窗口统一配置了电脑、办公桌椅和档案柜,在服务中心内设置了两块大型LED显示屏,把小麦、玉米良种补贴,低保、五保、大病救助等民政事项办理流程,城乡医保报补手续,城乡居保参保流程等各类惠农政策在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既方便了群众咨询,又提高了中心办事效率。中心还设置了休息区、茶水柜、报架等服务设施,为到访群众提供温馨、舒适、快捷的办事环境。
二是注重创新工作机制,提供便捷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在需要办理解决事务时,大多不知该找哪个部门处理,一部分人路没少跑、话没少说,可问题最终不一定得到圆满解决,一肚子怨言。由此可见,原有仅限于为群众代办各项惠农政策并提供相应咨询的便民服务中心,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政府服务多元化、便捷化、优质化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镇积极学习借鉴,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一个窗口两块牌子”,创造性地把便民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合二为
一、整合在一起,在便民服务大厅内增设了司法、人民调解窗口,在二楼设置人民调解室,配备两名专职调解员,专门负责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和化解,实现了服务中心为民办事和为民解忧的双重功能,使其真正成为便民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另外,我镇还不断健全规章制度,相继研究出台了《首问负责制》、《AB岗工作制》、《流程转办制》、《责任追究制》等多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理事,确保了中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注重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我镇在着力改善中心硬件条件的同时,同样注重软实力的提升。优化了人员配备,安排一名副科级干部兼任中心主任,选派素质高、业务强的干部到中心工作,对入驻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和礼仪辅导,要求所有人员都要树立窗口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强化了外部监督,将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办理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联系方式,制成告示牌予以公布,并设立投诉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严格了考核奖惩,建立中心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与窗口部门的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解决了群众办事“地点难寻、干部难找”的局面。通过中心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使服务中心成为我镇文明程度最好、服务态度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窗口单位,真正起到了便民、利民的功效,方便了百姓办事,改进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现了群众、干部、政府三满意的局面。为此,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是提高了办事效率。中心的建立,使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现只跑一个中心就能办成,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找为一次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行政成本。
二是规范了办事程序。中心制定了“热情细致、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服务守则,要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要认真对待,并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
三是优化了发展环境。中心建立以来,不仅使全镇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让普通群众清楚的知道每个干部的职责,从而促进了部门之间协作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有效地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四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方便,加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的存在,群众意见很大。中心的组建,使干部集体树立了“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的服务意识,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及时疏通群众积怨,彻底改变了过去基层站所各自为阵、惟我独知、惟我独办、惟我独揽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需要和社会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各窗口工作衔接有待加强、规范化服务有待改善等。对此我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注重学习其他乡镇好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整改,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法,增强服务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新方式打造精细化网格
创新方式打造精细化网格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第13网格员 王光青
自担任网格员以来,随工作的开展,我对这项工作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网格员的工作涵盖了信息收集上报、重点人员管控、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检查督导安全防范等方面,必要时更需要投身到社区社会管理中,配合相关部门完成阶段性重点工作。虽说“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是我也不仅仅是死板的“砖块”,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入自己的想法、见解,利用个人知识储备和集体智慧遇问题寻最优解,高效、快捷的完成任务,已让我一次又一次体会到了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快乐。
详细的了解居民的情况,我们网格员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作为太极湖新区的一名网格员,我有幸参与到了这次太极湖新区街路巷的编排工作,从最基本的街路巷工作开始,直到新区所有道路巷子的掌握确定,再到新区所有房屋、人员户数、基本信息的大致掌握。记得去年信息采集前培训警官说过:“人口、房屋、单位的基本信息是互相关联的,有房屋才有人口和单位,而房屋的登记就必须有相依托的街路巷具体地址。”开展实有房屋的全面排查,对于实现“见房知人、见人知房、以房找人,查人知房”的人口管理目标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已统计出太极湖新区(除小区)共5188户,大门牌7个,小门牌917个,单元牌106个,门面牌594个;已统计的4个小区共计1344户,单元牌89个,门面366个。
由于网格范围大,为了使辖区的街路巷位置等信息有更直观的表
现,方便“三实”工作的全覆盖,同时为后期的信息采集的提供完整、准确的地理基础框架便利,在太极湖水陆派出所的技术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我利用手机GPS记录轨迹并配合Google卫星图片,把自己变成一只活画笔,将太极湖辖区范围、道路纵横、单位分布、小区布局直观的绘制在一张图上。后期再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通过图表结合“看图说话”的方法将辖区内的人员户数、分布位置、安防设施布局等信息更直观的反应出来。表面上是为人为加大了工作量,不如直接去信息采集来的方便快捷,实际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图表在前期的可以为信息收集的统筹分配提供地理信息依据,在后期可在查漏补缺、精细化网格管理提供了更高层面的信息辅助。如在太极湖新区二期视频监控系统的定点分布确立上,“太极湖辖区主干路平面图”便更直观的体现出来了这一点,极大的方便了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我将继续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平面图的覆盖范围和项目,以期为网格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把分管的网格内的人员登记信息进行整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辖区人员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及时解决、化解、反馈这些问题。网格员的力量随小,但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力军,我们的工作将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虽有些苦,但是有特区街办的关心、派出所的悉心指导、社区民警的全程陪护,工作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很荣幸能在社会网格化建设的舞台上挥洒汗水、施展才华。
第四篇:人社局创新便民服务方式工作措施.doc
人社局创新便民服务方式工作措施
2015年,政务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窗口以打造“群众满意服务窗口”为目标,结合窗口工作实际,不断健全服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切实做到执行政策公开、办事条件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理时限公开、办理结果公开。
一、提升服务理念。
以广大群众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小窗口,大服务”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诚信服务;推行限时服务、延时服务和随时服务,用更高标准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二、规范服务行为。
以提高服务对象满意率为核心,窗口工作人员随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文明用语,杜绝行业忌语,仪容庄重得体;在服务中做到“衣冠整洁,用语文明,业务娴熟”,树立“亲民爱民”的良好服务形象。
三、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时限。
为减少服务对象办事环节,提高效率,群众申报材料,经工作人员受理后,各个部门庚即按照“承办、审查、决定、办结”等流程联动工作,遏制了服务对象“重复跑”、“多头跑”的现象,办事时间大幅缩短,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五篇:四项举措打造便民服务窗口
四项举措打造便民服务窗口
优质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工作目标,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功能,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
一、加强领导,着力在强化组织网络上下功夫。
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镇党委、政府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以镇长为组长,人武部长为副组长,其它相关责任办公室负责人为组员。同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各行政村成立便民服务受理领导小组,以村书记为组长,村长、民政员为组员,大学生村官为受理员的组织网络体系。并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格局,确保便民服务中心正常运作。二是加强培训。组织网络健全后,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我镇多次召开动员培训会议,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强化组织网络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水平。
二、加强管理,着力在规范运行上下功夫。一是规范功能设置。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强化服务功能,建立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加大投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设施,提升功能设置,以满足村民生产和生活需求。二是规范运行制度。开展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必须加强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因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发文到各行政村、社区,确保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顺利进行。并在便民服务窗口电子大屏幕上流动播放,同时各项服务指南做成图版上墙公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每个服务窗口放置精美简明的便民服务手册,并将窗口服务指南、工作流程等统一制成图版上墙公布。三是强化考核。便民服务中心纳入镇、村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各窗口设立服务质量意见反馈薄,做到严格考核,赏罚分明,确保长效运行管理。
三、优化服务,着力在便民惠民上下功夫。
便民服务中心旨在“便民、惠民”,为村民提供便捷、多样、优质的服务。一是拓宽服务内容。为了方便辖区村民的生活,提高辖区村民的生活质量,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功能。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有招投标、村级财务、大病医疗保险、办理老年证、社会救济、农村建房等16项服务内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有党员组织转接、企业申报批、户口申报、代办独生子妇、代办低保等53项服务内容。我们还根据村民需要,不断增加服务内容,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二是强化便民服务。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对与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项目推行“一站式”办理和代理服务,村民需要什么便民服务中心就做什么,能现场办理的绝不拖拉,能代办的给予代办,节省了村民的办事时间,免除了村民奔波的劳苦,使便民服务中心能适应村民对综合性服务的需求。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增强便民服务中心的组织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服务,扩大图书馆的使用面积,建立阅览室、增加报纸刊物的订购,丰富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和残疾人活动中心设施,建立健身娱乐培训场所,进一步满足村民的学习、娱乐、休闲等需要,努力把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社交的健康活动场所。
四、整合资源,着力在完善功能上下功夫。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各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落实专门人员,同时发挥各村、各条线干部、村党员、六百工作联络员、联村干部等人员的作用,改变单一性、局限性服务为灵活性服务,为村民办理相关事项,提高办事效率,这样增强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又密切了干群关系。二是整合职能部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面很广,我镇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共建,服务基层、服务农村,形成合力,完善功能,确保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序运转。三是整合建设资金。建好便民服务中心,资金保障是关键。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有关补助资金、项目、优惠政策向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各方筹措,形成共同支援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合力。
201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