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敖汉旗建设“阳光政务” 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
敖汉旗建设“阳光政务” 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南与辽宁省毗邻,东与通辽市接壤,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贫县。总土地面积830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苏木236个村嘎查居委会,总人口58.9万。几年来,敖汉旗政府转变作风、转变职能,在全旗上下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作风的转变和工作的提速增效。推进了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使旗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农业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生态建设由生态效益主导型向经济效益主导型三个转变。2006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6亿元,同比增长18.9%,财政收入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34.1%。
一、打造平台、完善网络,健全政务公开载体
(一)完善政务服务网络
围绕政务公开网络建设,在全旗上下构建了以“政务直通车”为载体的政务公开新机制,即:旗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代办员的三级联动、层层代办、上下贯通的政务公开体系和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旗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审批程序。本着“应进必进,能进全进”的原则,把原来由政府各部门分散办理的事项,统一纳入到旗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各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承诺、投诉程序在中心全部公布上墙,做到了公开透明。各项服务事项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了“一门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旗里按照“能办事、办成事、办事快、办得好”的要求,充实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完善了办公设备、电脑等硬件设施建设,健全了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在行政审批中,减少环节、合并职能、下放权力,实行窗口人员现场办理。在收费中,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消浮动区间,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严格一个标准公开收取。特别是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收费,相关部门都以“明白纸”的形式,提前将收费依据和标准额度发到缴费户手中,做到一年交费早知道。在行政服务中心,凡是群众和投资者涉及几个部门办理的事项,由服务中心统一协调,代为办理;凡是需要到市级以上部门办理的,都由旗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办。目前,进驻旗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有22个,行政审批项目90个,收费项目36个。自
新的政务公开板或公开栏;在报纸和电台设立了政务公开专栏。在时间上坚持经常与随机结合,在内容上坚持重点与热点结合,公开事项及时、准确、全面。经过几年的规范运作,全旗初步搭建起了有效的公开平台,建立起了一系列可靠的公开载体,即以公开栏公开为主、以媒体公开为辅、以会议公开和下发文件、印制明白纸公开为补充的政务公开新体系。常规性的政务事项一律在公开栏上永久公开;凡涉及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事项一律在窗口单位细化公开;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在媒体上和下发明白纸中公开;对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实行专题公开。据统计,几年来全旗各单位各部门共印制各类办事指南5万多份,便民联系卡3万多张,下发明白纸累计达26.3万份。
二、规范内容、突出重点,深化公开内容
(一)及时公开全旗重大事项
敖汉旗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责成相关部门就全旗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重大事项进行公开,由相关部门一把手在媒体上按政务公开办公室确定的题目,作出公开承诺。2005年,有15个部门在媒体上作了专题公开,2006年在媒体公开的部门达20个,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敖汉旗在政务公开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效。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把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企务公开、医疗服务的公开也抓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二)及时公开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
从2006年起,敖汉旗推行了情况通报会制度,责成相关部门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公开。即不定期地组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机关单位负责人、特邀监察员、城镇居民等参加情况通报会。会前政务公开办公室组织特邀监察员广泛搜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相关部门存在问题和症结,然后确定题目,责成相关部门一把手作点题公开。部门一把手除对确定的题目作出说明外,与会人员可现场质询,并填写征求意见函,部门负责人要现场进行答复或承诺;会后,政务公开办公室会同旗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一道对会议记录到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限期整改。去年以来,先后有7个单位在情况通报会上作了公开,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56条,且全部得到了落实。
2006年,先后对城镇供暖、电力供应、财政收支、土地征用等方
为了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领导,旗政府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人,具体负责全旗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旗直部门共建立了57个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15个乡镇苏木和225个村嘎查也全部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10多名。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工作机制在全旗初步形成,为全旗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完善制度体系
敖汉旗先后出台和完善了与政务公开工作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主要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政务公开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首办责任制度》、《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办法》等近10项制度,从公开的程序到公开范围,从公开形式到具体操作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在依托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层层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了责任,按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旗乡两级政府的一把手为公开的第一责任人,旗直部门的一把手对本部门、本系统的政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按工作分工,对所分管范围内政务公开工作负具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负监督责任。为了做到真公开、实公开,使公开不流于形式,旗委、旗政府还根据全旗公开工作的需要,把政务公开纳入到各级班子实绩目标之中,每年实行年度专项考核,并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从而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意识。
(三)健全监督体系
敖汉旗在精减机构、压缩编制的情况下,对旗便民服务中心派驻了纪检组,专门负责受理社会各界对服务中心各类投诉。在旗纪委监察局增设了行政效能监察室,并出台了《行政效能建设暂行办法》。具体通过三个途径对“政务公开”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督:一是通过“行政效能投诉热线”及时对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投诉进行调查处理;二是开展效能监督,对“政务公开”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解决;三是积极开展明察暗访、主动深入到基层和企业,对发现的不规范作为、有诺不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规行为采取纪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该告诫的告诫,该通报的通报。几年来,先后对10人进行了效能告诫,对16人进行效能谈话,对2个单位6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在发挥专门监督机构作用的同时,各乡镇、(三)投资环境全面优化
敖汉旗对落户在当地的企业,按行政辖区层层实行各种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制度,使服务环境大为改观,受到客商的赞誉,一些外地客商纷纷来敖汉旗兴业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旗招商引资实现20.4亿元,亿元项目达12个,全旗财政收入到2006年底实现了2.4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5%。
第二篇:打造阳光政务 建设诚信政府
打造阳光政务 建设诚信政府
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公开、公正、为民、高效的阳光政务是社会管理的要求和保障,也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基础。几年来,我市以深化政务信息公开为主线,以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政务公开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市各级行政机关已将《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规定公开的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决策事项;关系地区、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四是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城乡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各类规划调整的重大事项;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招标投标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评优评先、表彰、奖励事项和需要公示的其它事项向社会公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各类公开主体共发信息3622条,其中市政府各部门发布信息3276条,占全市发布总量的90.4%;乡、镇政府发布信息346条,占总量的9.6%。申请公开的信息主要涉及政策咨询等方面问题,其中,已经公开的4条,占总数的100%。
二是政务公开内容越来越详细。我市编织发布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详细公开各级政府及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行政许可事项、具体经办部门、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办公地点等信息。其中行政许可事项中,还公开了每一项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收费标准及依据、许可对象、办理时限以及办理程序,以及政务动态、法律法规及各“红头文件”和意见投诉及结果反馈等内容。
三是政务公开渠道越来越丰富。我市除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发布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外。还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档案馆、市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通过查阅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处设置触摸屏、政府信息公开栏、政务公开板,丰富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并且建立了农村“信息公开查阅网点”,及时向乡村基层群众公开市政府相关信息。
四是政务公开体系越来越健全。我市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全面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比较完善的行政权力运行制度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行政绩效管理系统、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系统及民意诉求反馈系统等应用平台,在政府与群众之间营造了一个崭新的沟通平台,维护了广大群众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五是政务公开效果越来越好。我市采取网上、信函受理以及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增设依申请公开受理点等措施,实现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全部及时上网公开,受到群众好评。对于公众在政务信息数据库中查询不到的信息,可以在网站上提出询问,由政务信息热线联络员将其转到相关行政机关进行解答,得到群众好评。
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政务公开推行时间短,经验少,工作难度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前仍是政府工作的“短板”,还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主动及时还不够。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由于人员变动较大,造成工作脱节,不能及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和法规政策,特别是与公民有切身关联性的“红头文件”的公开存在滞后现象,有的还采取“不重要的选择性公开,重要的一律不公开”,真正群众想要知道、急于知道的内容却没有公开。实质内容不公开,对于该大项中的小项的具体要求则不公开,而是要求办事人员到其指定的窗口购买符合其要求的范本。有 1 的还推诿敷衍,“你们自己去看政策文件不就都清楚了”。某些行政部门还存在着需要领导签字后方能查阅的现象。能不公开的就不公开,能少公开的就少公开。各级政府网站更新不及时,许多过时废止的政府信息没有及时删除。
二是灵活方便还不够。目前政务公开的方式还不能做到使各阶层公民都能方便地查询。许多公民并不了解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怎样的渠道可以查询按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部分单位公开不规范,程序不严格,机制不完善;部分窗口单位服务流程烦琐,服务质量不高;另外仍有一些政府规章及政策的颁布虽然在报纸上进行了报导,但并没有刊登规章及政策的全文,只有导读性报导及分析。
三是信息对称还不够。公众普遍关注的政府信息大致有三类:一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和行政权力廉洁的问题,如财政预算、“三公消费”、腐败现象等;二是公共资源分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平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分配的公平问题;三是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重大灾情等。有的对公众感兴趣的这些政府信息透明度不够,特别是公开的垄断行业信息、不是“雾里看花”,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四是监督服务还不够。对政务是否公开缺乏监督机制。没有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的处罚规定具体的程序性规定,以及违反该规定的标准是什么,除了监察机关的监督以外,市民的监督权没有得以体现。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建立起一套开放透明、能够集中民智、代表民意的公众参与机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上这些问题,做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政务真正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才能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理解,才能为建设诚信政府打好基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全面客观。在公开的内容上求“真”。在公开的内容上做到“三个转变”:一是从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如惠农政策的落实、土地审批等,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都要公开,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从定时公开向实时公开转变。根据政务公开的不同内容来确定公开时间,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长期有效的事项,实行长期公开;对经常性事项,如财务收支、收费等实行定期公开;对阶段性工作,分阶段进行公开;对临时性工作,实行临时公开,从而实现政务的实时公开。三是从随意公开向全面公开转变。明确规定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其他政务活动一律公开,并要求所有政务公开的情况要建立档案,保存公开的原件或照片。对涉及面广、时效长、内容较为固定的事项,通过政务公示栏、发放文件和明白卡、收费表、政务公开手册等形式公开;对临时性、阶段性的事项则通过召开政务通报会、广播电视播放、黑板报公示等形式随时公开。集中政府资源优势,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要在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办法、保密审查办法和依申请公开办法的基础上,完善决策公开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工作问责办法、信息发布协调办法、澄清虚伪或不完整信息办法等等。事前公开是静态的权力配置、权力运行规则和流程的公开;过程公开是决策和执法两大类行为的过程公开;类别行政行为的公开。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政府采购、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给付、行政救济等等,要依法依规公开;特殊行政环节的公开。如听证、会议、评估等等。纳入用人和绩效考核。
二要及时方便。做到规范与便利,“一栏一台一网一会”四种形式进行政务公开。“一栏”是指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县直单位的工作职能、服务承诺、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全部进行公示,各乡镇也把政务公开栏办到了人流集中的街头路口。本着“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开展 “点题式”政务公开,群众可在“点题栏”中将自己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写在栏内,待下次政务公开时就“按题”公开解答。醒目位置设置政务公开栏,公布“办事流程图”、“机构 2 示意图”、“岗位职责图”,公开政府组织机构、办事指南,而且将政府文件、工作报告、人事任免、土地出让、征地拆迁、实事工程、常务会议纪要等在网站上全面公开,使之成为群众透视政府的窗口。
三要创新载体。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载体是互联网络形式。随着信息化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已成为公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主要途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受众由客体变为主体,每个网民都可以是即时性信息发布员。“大道闭塞,小道飞扬”,如果政府信息传递不及时,相关解释不充分,事态将被传言无限扩大,必将使政府处于被动尴尬位置。因此,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网站互动功能,要在政务大厅、客服大厅、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场所、“农村书屋”等设立政府信息查阅点,特别是要解决贫困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网络载体建设。要鼓励和提倡领导干部开微博和博客与群众沟通。另一方面要把政府机关网站建设管理落到实处。要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好信息发布审查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等,妥善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掌控好“第一时间”发布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实效性、预判性和规律性。
四要全程监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检查部门要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监督、考核、奖惩等制度,及时处理各类举报,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机制、落实公开场所建设。政务公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依法行政,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同时,将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或公开不到位的,对违法违纪违规的,要严惩,决不能让监察结论成为“失效药”,让审计结果成为“稻草人”。有些不公开的背后则是腐败。从近年来各地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大多数都发生在那些基层群众毫不知情的领域,通过“暗箱操作”使权力游离于公众监督之外。要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面对面”直接办事,使群众感到平等、亲切、公正、透明。以积极的姿态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呼声,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对市民提出的有关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在论坛上做好答复解释工作,充分发挥好政府网站与公众交流互通的桥梁纽带作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要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主动地接受舆论监督,既是改进机关作风、打造阳光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本质体现。要有积极地态度接受监督。要以宽容、谦虚的态度对待媒体、民意代表和群众的批评和质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正工作中的疏漏。
第三篇: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近年来,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正朝着横向以社会公众需求为主线,不断延伸和拓展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纵向扩大政务信息公开范围,形成国土资源系统政务公开“遍地开花”良好局面的方向发展。
明确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充分利用网络高效、便捷、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社会影响大的特点,由原先的提供整齐划一的单项供给型服务,向逐步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互动型服务转变。一方面,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办事指南,方便群众了解国土资源系统办事的规章制度和办理流程;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行政执法的情况快速、准确、及时地向全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来实行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我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04年起,先后出台了《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措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禁令》和《关于部机关推行行政为民若干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通过网站、滚动电子信息牌等媒体向全社会公开政务信息并提供公共服务。对部采取的这一系列针对国土资源政务公开的措施,不仅国内各大新闻媒体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通过各自的门户网站进行了宣传,在部系统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此外,我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行政为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公告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内容。我部采取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公平、公正、透明的工作作风,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政为民的宗旨落到了实处,开辟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完善服务功能,明确要求,以查促建
政务公开观念不断加强,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2004年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公开、公告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内容,到目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动制定本单位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制度,积极发布政务信息,拓展国土资源政务信息服务的方式,我们感到,各相关司局、各单位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务公开的意识越来越强,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从2004年起,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国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和评比,引起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纷纷开始采取措施,依据部对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推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
一是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范围不断扩大,有效促进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开政务信息。5年来,开展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范围从最初的只检查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333个市(州、盟),到目前还扩展到部分重点县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二是各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深度不断拓展。2004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网站仅公布了法律法规,建设用地、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的程序,土地、矿产收费项目、标准以及土地、矿产违法案件处罚依据、程序、时限等告知类政务信息,规划计划等工作成果类政务信息公开较少,网上办事等互动性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至2007年末,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完善了信息公开体系,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在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形式不断创新,公众参与功能更加完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便民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服务效果明显提升。
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涉及制度建设、技术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务信息公开服务质量,切实促进国土资源部依法行政和行政为民,牢固树立国土资源部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社会形象,需要建立一套健全、合理、有实效、便于操作和考评监督的责任制度。一是确定明确、清晰、具体的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目录,确定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程度、更新周期、政务信息责任单位等;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统计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各子网站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分析了解各子站和栏目内容的访问量,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社会反响最大的内容,有利于加强采取门户网站及子站和栏目改进措施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息服务质量水平
第四篇:打造为民服务直通车
打造为民服务直通车
——巴东“畜牧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走笔
“国家促进生猪生产新措施:对养殖户(场)所饲养的能繁母猪每头补贴100元。”7月31日,巴东近3万“畜牧通”用户接收到了这条来自巴东县畜牧兽医局发出的服务讯息。
近年来,巴东县畜牧兽医局探索性地开展“畜牧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畜牧通”用户已达到2.8万户,“畜牧通”成为了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阵地。
一次座谈,催生一个构想
“前几天有个商贩来我们这儿收购我家的生猪,我觉得他出的价钱还可以,就把猪直接卖给他了。但我们这里太闭塞了,没办法及时了解到生猪市场的价格行情,后来才知道,卖出的价格导致我白白损失了300多元钱。” 2009年初,县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带队赴金果坪乡水沟村开展“城乡互联 结对共建”活动时,5组的养殖大户龚明波在座谈会上向工作组诉苦的一席话引起了该局负责人的深思。
针对农村养殖户普遍缺少养殖技术,此前该局一直在服务养殖户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组织“万人科技培训活动”、发放养殖技术宣传单,为众多养殖户送去了实用的养殖技术,但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及时快捷的把市场信息、养殖技术传递给养殖户成为压在工作组心头一个沉甸甸的问题。
工作组从金果坪乡回局机关上班第一天,恰逢中国移动巴东分公司客户经理到该局开展集团客户回访活动。当了解到该公司准备利用移动通信系统加快信息化应用开发等情况后,一个构想涌现到该局局长余生安的脑海,“为何不以手机短信为载体,利用通信网络搭建一个为养殖户提供快捷服务的平台呢?这不正可以解决共建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吗?”
这一新奇的构想迅速得到了局上下的一致赞同,在与巴东移动公司联系后,开始商谈平台建设事宜。2009年5月,该局与巴东移动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开发MAS信息服务平台,根据畜牧行业特性,通过移动信息机平台,为养殖户提供短信、彩信等信息化应用服务,并给平台正式命名“畜牧通”。2010年10月,“畜牧通”信息服务平台投入运行。
一个平台,实现五大功能
“我想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到外地引购种畜,需要办哪些手续?”今年6月,金果坪乡养殖户张伟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畜牧通”平台上发了一条咨询信息。仅仅隔了一分钟,他就接到“畜牧通”后台回复,技术人员向他详细介绍了扩大养殖规模的相关程序和从外地引购种畜注意事项,消除了他的顾虑。
“山区养殖户分散,传统的培训依靠专家和技术员进村入户,费时且资源消耗大,还无法面面俱到,养殖户们有了疑问也不能及时的得到咨询服务。”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朱昌红介绍,“‘畜牧通’开通后,成为系统服务千家万户养殖户的良好载体。在严冬酷暑、集中防疫和汛期等时段,我们局利用‘畜牧通’编发短信及时指导养殖户做好科学应对工作,即节约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工作效能。”
“通过‘畜牧通’开展党建知识学习,‘调’起了职工学习积极性。”派驻该局纪检组长陆刚介绍,在“七一”前夕该局组织的建党9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中,办公室将党建知识编成手机短信,利用“畜牧通”平台发送给党员干部,大家感到学习党建知识更轻松。
“‘畜牧通’信息服务平台集公文传送、科技服务、技术咨询、学习培训和政策宣传等五大基本功能于一体,是为畜牧兽医系统量身打造的为民服务平台,在全州乃至全省畜牧兽医系统都属首创!” 6月下旬,恩施州畜牧兽医局局长田凤培来巴东专题调研 “畜牧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后高度肯定了该信息平台的完备功能。7月25日,恩施州畜牧兽医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畜牧通”信息化项目开发利用工作并在全州推广。
一项活动,缔造无缝联接
“我们建立健全了信息逐级审核、收发台帐管理、信息综合管理专班和专职联络员制度。”该局局长余生安介绍,为确保“畜牧通”信息质量,规范后期运行管理,所有发布的内容必须事先经过单位负责人核实,分管领导把关,最终由办公室统一发送。
系统服务千家万户,谋求干群零距离互动沟通。今年6月份,该局还组织开展了“‘畜牧通’信息平台服务月”活动,把“畜牧通”服务月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组织畜牧兽医系统职工开展服务覆盖面、服务产业发展成效和信息平台建设三项“比武”,“畜牧通”信息平台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众比例进一步提高。
活动月期间,县畜牧兽医局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畅通意见建议征求渠道,共收集农民对畜牧产业发展建议34条、政风行风建议41条。真正实现了从养殖户到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到县畜牧兽医局机关的信息沟通互动。
为建立“畜牧通”信息服务长效机制,该局结合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等职能和当月重点工作选定信息主题,每周至少发送1条服务信息。截止目前,“畜牧通”信息服务平台用户已达到2.8万户,平台累计发送服务信息187条,发送系统内部公文52次,答复农民畜禽养殖技术疑问46条,力争在年底实现覆盖面达到全县养殖农户60%以上。
第五篇: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
**市县始终把坚持政务公开制度和开拓创新政务公开新途径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通过探索财政与编制政务网上公开三年来,形成了“阳光政务、便民政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新机制,让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了群众的知晓度,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创建广阔的社会监督平台。
一、基本情况
2007年,我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已录入方便群众办事的财政与编制政务信卢、财政管理专项资金、机构与人员编制状况等各类可查信息150余万条,4500余万字,公开了财政专项资金55项,总资金额48294.84万元,涉及882804人(户)次,518个项目。其中:到人(户)资金35项,金额43174.79万元,到项目359个,金额4981.89万元,超规定范围公开了财政专项资金1项,涉及项目数159个,金额138.15万元;公开10个一级部门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资金 1814.99万元;公开全县343家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11482人的编制状况。网上回复处理群众诉求62条,回复处理率100%。今年网页访问量5万多次。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我县两次调整了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多次到公开办调研部署公开工作,涉及公开事项的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安排督办本单位的公开工作,为今年公开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组织保证。
2、明确责任分工。一是制定了《**市县2007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京财编办发[2007]1号)和《**市县2007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京财编办发[2007]2号),将全年的公开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全县各相关部门、单位和财政局业务股(室)。二是明确了工作要求。为了确保公开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完成,我们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7年财政资金上因特网工作的通知》(京财发[2007]139号),从“三个进一步明确”上落实工作内容和责任,即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网上公开内容。今年要求公开财政资金71项,其中财政专项资金63项、转移支付资金8项,10个单位部门预算;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公开的责任。按照“归口管理、归口负责”的原则,对应公开的71项财政资金按资金用途和单位职能分解落实到局机关6个业务股(室)和局直2个单位,并按资金分配形式对公开时限、分配过程逐项进行了明确,确保公开及时性;进一步明确上网公开的要求。公开内容必须做到全面、准确,必须做到及时公开,必须做到合理合法规范。
3、完善诉求制度。为进一步做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咨询投诉答复处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今年6 月份制定
了《**市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咨询投诉答复处理程序及规范》(京财编办发[2007]4号)。一是专人值班,定时登记。确定2名后台管理员,每天上午对网上咨询投诉内容进行查看,实事求是填写“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咨询投诉及建议处理笺”。二是分类处理,限时答复。办公室工作人员按登记咨询投诉问题的性质,转交相关职能部门按时答复。三是认真审核,严把答复质量关。对每条拟上网答复的咨询或投诉问题,经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方可上网,确保答复用语准确谦和,处理恰当。
4、规范查询点建设。巩固和规范查询点,城区查询点建设以4个大厅、5个中心为重点,镇(区)查询点全部设在财政所一楼,均做到了“三专”、“五有”。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查询,我们又选择了部分村级中心文化户,作为村级查询点,定期派技术人员引导群众查询,检测网络是否畅通,网页是否收藏,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上网查询与己相关补贴资金。
5、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查询。一是组建宣传专班,有计划地抓好各项宣传活动; 二是向全县市民和农民朋友发送10万份公开信,告知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网上公开的内容,并在《今日**市》予以登载,在全县各部门和乡镇及村组所有公开栏内张贴。三是群发一条告知查询方式的短信息,城区80%的市民和乡镇50%的农民朋友收到短信。四是连播一则电视广告字幕:欢迎全县市民、农民朋友登陆“**市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查询
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和机构人员编制信息。五是利用每周四、周五开展流动指导查询活动。深入乡村宣传惠农政策,组织农民上网查询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财政涉农资金补贴情况,到目前,流动查询已到达全县60%的村,到达20%的组。六是召开政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和工作情况通报会。向各镇(区)分管财经工作的领导、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所有信息员、政务公开监督员、各查询点工作人员、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征求对公开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探讨进一步做好公开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以上活动,群众上网查询不断增加,点击率不断刷新。宣传发月活动以来,网页浏览次数增加了近3万次。
三、政务公开工作成效
我县实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三年来,成效显著,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已成为我县促进党的各项政策落实,监督政府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预防腐败发生的有效手段和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
1、通过规范公开工作程序,加强了财政与编制管理。我们以落实公开内容,明确工作责任为基础,重点狠抓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所有有公开内容的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按制度、按程序在规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将要求公开的内容进行公开,有效解决了部分单位“临时公开”、“应付公开”的问题。通过公开,管钱用钱透明,群众得到实惠。全县归位被挪用的村组织支出补助资金、河道堤防整险资金121.08万元,清退被截留的五保户供养资金6.14万元,督促拨付到位7项滞拨资金436万元。机构人员编制实名制上网公开后,强化了社会监督和编制管理的钢性约束,今年没有一起因编制和进人引发的群众投诉,网上公开个人编制情况后,清理出吃“空饷”人员31人,社会反响良好。
2、通过全面准确及时公开,干部职工的廉洁意思不断加强,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今年我们对2006年以来财政拨出的上级专项资金和本级配套资金1218笔进行了专项清理,从领导、股室审核签字到资金拨出,时间在3天以下的有931笔,占76.44%,3-10天拨出有126笔,占10.34%。10天以上拨出有161笔,占12.22%,剔除按项目进度拨付的和有特殊原因的外,超规定时间拨付的比重和笔数非常小;对网上公开的部分专项资金的分配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实际到位情况与网上公布情况一致,没有有意拖延超时公开的问题,没有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群众比较满意。
3、通过及时回复群众在网上的咨询投诉,密切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回复制度和工作考核办法,将政务公开网上咨询投诉内容的回复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信访工作一同考核,对县政务公开办公室在网上登录的群众咨询、投诉,按规范的处理程序和不同的诉求性质分别转交相关部门限时调查回复。2007年公开网上共受理咨询投诉62件,其中:财政和编制部门直接答复31件,转相关部门答复25件,转县纪委监察局
调查1件,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其他方式答复处理5件,回复处理率达100%,群众给予了高度评价。
4、充分运用网上公开的政务信息,有效实施财政监管。县纪委监察局、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审计局等部门与县政务公开办公室建立了联系制度,并经常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获取所需信息,办理了多起违纪违规案件;县财政监督局今年组织12个专班,重点检查17项涉及群众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直接从网上获取数据信息,然后到使用对象明查暗访,查出违纪违规资金74.19万元,督促整改到位。不仅问题查得准,解决及时,而且工作成本比以往同类检查减少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