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财务保障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面对日益增多的自然灾害,武警部队抢险救灾的任务日趋繁重。而财务保障作为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关键环节,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抢险救灾财务保障不同于经常性财务保障工作,它拥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必须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保障方法。本文阐述了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财务保障的特殊性,重点提出了完善财务保障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抢险救灾;财务保障;措施
近年来,受全球自然环境恶化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管是洪涝灾害、火灾、台风、雪灾还是地震都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更是中国近几十年来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难,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害。在面对日益增加的自然灾害,武警部队担负起了抢险救灾的重任。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物质条件是胜利的基础,作为从财力上保障部队抢险救灾需要的财务保障,为各种物质保障提供了基础,也是部队抢险救灾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可以说,财务保障是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关键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1.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财务保障的特殊性
1.1 受领任务突然,财务准备时间紧
自然灾害事发突然,往往让人措手不及,而且在灾害发生后,要求武警部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这就对财务保障的配套跟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财务保障工作。如2008年发生在四川的“5·12”汶川地震,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地震发生后,抢救工作刻不容缓,财务保障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
1.2 环境特殊,财务保障难度大
自然灾害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灾害发生后,恶劣的环境使财务保障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造成灾区大面积停电,使得如今的财务电脑办公经受了很大的挑战。而汶川地震造成灾区通讯设施破坏严重,通信无法正常进行,无法快捷准确获取保障力量的信息,使得财务准备工作很难进行。
1.3 人员实力难掌控,增加了保障难度
武警部队在参加抢险救灾时,往往会与解放军各兵种协同配合,并且武警部队内部又有内卫部队和警种部队之分。这样各部队人员经过抽调混合统配,使得财务人员很难掌控各单位人员实力。再加上随时会有人员的增减补充,使人员实力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动之中,财务部门很难监控到各单位实力变动情况,不利于经费的核准和结算。
2.完善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财务保障的对策
2.1 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保障预案
武警部队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与风险,要想使财务保障在急、难、险的环境中顺利开展,其事先周密的保障预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财务部门应该会同各业务部门,针对抢险救灾财务保障自身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自然灾害制定出相应的保障标准。如地震灾害,可以按不同的等级和发生地不同的人口密度来制定不同的保障标准。这样就可以在灾害发后对照相应的标准快速地展开保障。
2.2 加强高素质财务保障队伍建设
在抢险救灾财务保障中,可以说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因而加强高素质财务保障队伍建设是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条件下财务保障的必然选择。首先应加强财务人员的身体素质锻炼。在进行抢险救灾财务保障的过程中,恶劣的保障环境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对财务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在抗震救灾中,交通设施被严重破坏,摩托化开进无法进行,财务人员只能随部队徒步前进,这必须要求财务人员有过得硬的身体素质。其次,还应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财务人员对抢险救灾应急财务保障内容的认识。
2.3 军地协同,确保财务保障资金畅通
武警部队资金供应历来都坚持自我供应为主,争取支援为辅的原则。而在抢险救灾时,由于情况紧急,不能立刻筹得所需经费,因而为保障任务顺利完成,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利用任务区域的地方经济资源,构建警民结合、警地一体的财务保障网络。某军队干部曾提出制发“应急资金支付卡”。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可行并且有效的警地一体保障的方法。其具体操作为:由总部后勤部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发全国范围通用的“应急资金支付卡”和“部队结
算票据”。当进行应急状态时,迅速发给执行任务部队的财务部门。部队持“卡”和“票”可在全国任务金融机构办理结算或提取现金,任务结束后,将结存的卡、票上缴总后财务部并办理往来结算。其优点是供应渠道宽、及时性较强。
2.4 强化监督,提高财务保障效益
抢险救灾财务保障涉及经费数额大,范围广,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很容易造成经费物资的浪费。因而为了提高财务保障效益,必须强化监督。首先,财务人员要进行跟踪问效,加强监督。财务人员应深入到各个任务分队,全面掌控经费开支内容,对各分队经费开支、物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确保结算真实有效,帐目清楚。其次,要加强实物资产管理的监督。部队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通常会收到来自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的救灾物资。对于这些物资,必须严格履行资产收发登记制度,不得出现收不入库和坐收坐支的情况。
作者简介:
陈薇,武警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36队国防经济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韩建军,副教授,武警工程学院军事经济系。
刘进,会计助理员,现供职于武警医学院财务处。
第二篇:抢险救灾设备物资材料保障预案
抢险救灾设备物资材料保障预案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矿井井下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发生火灾等事故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防供结合。
救灾物资,满足需要。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救灾物资材料、设备供应应急组织。由供销科、行政办、安全科、技术科、机电科、通风科、采掘队等单位组成。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矿长
发生各类事故时负责下令调集救灾材料、设备和资金拨付。
副总指挥:机电副矿长 负责审批救灾物资采购计划。
供销科:负责救灾机电设备的采购和供应,救灾物资材料配件的采购、储存和供应。
行政办公室:负责货车应急供应。
调度室:负责提供救灾物资材料和设备采购和储备计划,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检查各部门的职责落实情况。机电科:负责排水、供电及应急设备的供应。通风科:负责井下足量的通风,防尘应急设备材料,并能及时投入使用。4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物资材料、机电设备等管理供应部门要按救灾物资储备计划足量储备,做到帐、卡、物相符,加强物资管理,确保应急供应。4.2预警行动
接到总指挥调集救灾物资材料、设备命令后各相关单位按照要求及时把材料、机械设备送到事故现场。5 信息报告程序
调集救灾材料和机械设备要由救灾总指挥电话通知各有关单位。各单位要24小时有人值班,并保持电话通畅。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不论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大小,各成员单位都要明确责任,认真对待,确保材料设备及时供应,把损失降到最小。6.2 响应程序
接到救灾调集材料、设备命令后各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调集人员组织货源,及时送到救灾现场。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安全科、技术科要给供销科提供应急救灾物资材料,机电设备购买计划。采购计划要结合本矿井实际预料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故,需要哪些救灾物资。物资采购计划内容要有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购买数量等。供销科要按照采购计划及时购买质量合格的救灾物资材料设备。做好救灾材料的储存和保养,救灾物资不准挪用。
机电科要做好供电、排水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通风科要做好井下专用库的安全管理,对通风防尘日常维护和保养,做到万无一失。
附件19:
事故应急通讯保障预案 1 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通讯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通信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通信阻断,保证通讯网络畅通,特制订本预案。2 编制依据
电信行业有关规定、行业标准 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我矿井全部或局部通讯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全部或局部生产、生活通讯,造成重大事故时。4 应急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通讯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演习,提高通讯安全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2)统一指挥。在调度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各小组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应急救援、通讯恢复等应急工作。
3)保证重点。在通讯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生产信息畅通和安全运行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通讯恢复中,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到快速、有序。5 危险源辨识基本情况
1)调度、行政交换设备供电故障、备用电瓶放电到临界。
2)调度、行政交换设备控制部分出现故障。
3)传输设备光端机或光缆由于外围事故造成传输中断。
4)局部重要岗点电话不通。6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6.1 组织机构
成立通讯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指挥处理应急救援工作。
总 指 挥:生产副矿长
指挥成员:调度室主任、办公室负责人 6.2 下设三个工作组:
1)指挥组:组 长:调度室主任
成 员:调度室、机电科相关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安排落实通讯事故预防日常工作;及时了解通讯线路、网络运行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决定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或应急状态,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掌握应急处理和通讯恢复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应急抢险组 组 长:机电科科长
成 员:各专业相关人员
职责:负责通讯硬件设施和各种通讯线路抢修工作;在通讯保障期间,组织各成员小组相关人员进行设备运行、通讯线路巡检,防止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办公室主任
成 员:各专业相关人员
职责:负责抢修物资的供应,安全防范物资保障,负责各类通讯设备、测试仪表、抢修工具的统一管理及使用调度,抢险人员的思想保证工作。7 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7.1 预警
各包机包片人员或值班人员发现或接到突发通信安全事件警示信息后,首先要到达现场,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问清或掌握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向值班领导汇报,并汇报现场情况。7.2 预警行动
值班领导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电话告知应急抢险指挥组组长,由指挥组组长判断属于哪一类事故和危险程度,并下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案启动后,相关处理程序按通告程序执行。7.3 信息报告与处置
1)通告程序:
发生通信设备事故及地面重要部门、井下重要岗点电话故障时,现场人员拨打***申告故障,值班人员在接到现场人员申告电话后,迅速向单位值班领导汇报,经值班领导判断为可能导致重大通讯事故时,立即电话告知应急抢险指挥组组长,由应急抢险指挥组组长下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值班人员通过电话向其它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2)信息上报: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序,由主任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汇报。
7.4 应急响应: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接到汇报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影响范围等迅速作出判断,确定属于哪一类事故,按照事故严重程度,通讯事故分为预警状态和应急状态两个等级。
1)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有关事故报告之后,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需要等,判断是否进入预警状态或应急状态,并上报有关情况。
2)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通讯事故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决定是否进入预警状态或应急状态,并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应急领导小组在研究决定进入预警状态或应急状态之后,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矿井调度室和上级专业部门,视情况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7.5 应急启动 7.5.1停电时的处理:
在矿井停电检修期间或因其它各种异常原因造成长时间停电时各通信机房交换设备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无法正常送电,备用电甁放电到临界时,调度人员必须做好相关记录,并同时向值班人员汇报,值班人员在接到故障申告后,按申告、预警通知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在接到故障申告后,迅速赶到故障地点,迅速处理,及时供电。
7.5.2调度交换设备故障处理:
1)发现电话不通后或其他故障,可立即***申告故障,值班人员接到故障申告,必须做好申告人、号码段、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记录,并迅速向值班领导汇报。
2)值班领导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如发现为某区大面积电话不通,且不在同一方向,同一电缆内,则可初步判定为调度交换设备故障,应立即下令启动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并按通告程序通知相关人员。3)技术人员接到电话后,赶到调度机房,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影响范围,排除是全部系统还是某一用户机框故障,检查调度交换机调度台是否正常,保证调度辅机能正常调度不影响通信。排查故障原因尽快排除。向值班人员汇报故障及影响范围。
4)故障排除后,调试正常,值班人员向值班领导汇报完成,值班领导向上级部门汇报完成故障排除。7.5.3线路故障处理程序:
1)部门、岗点电话不通可立即向***申告,值班人员必须问清故障电话的号码、使用地点、故障现象,做好详细记录,迅速向值班领导汇报,经值班领导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排查。
2)维修人员排查设备及配线是否故障,如设备故障按设备故障按设备故障程序执行。如无故障,立即通知机电科,进行巡查线路。
3)维修工检查使用各种工具是否可靠,无隐患方可使用,并准备齐全各种材料,迅速赶到现场排查故障。
4)故障排除后,调试正常,线路维修人员向值班人员汇报完成,值班人员向领导汇报完成故障排除。8.保障措施 8.1技术保障
结合通讯运行情况,制定并落实通讯事故各类措施,完善常态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健全应急机制。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应急处理演习。8.2 资金和物资保障
认真做好备品备件、生产设施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以及事故抢修的物资准备工作,保证抢险和应急物资及时供给。8.3 人员保障
1)结合应急工作需要,联系上级业务部门及其他矿井相关专业部门组成应急专家组,调查和研究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加强运行值班、检修维护、生产管理、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8.4 抢修队伍
应急抢险各组在接到抢修命令后10分钟内在单位集中,赶赴事故现场。9.后期处置 9.1 事故调查
发生通讯事故后,应急领导小组分类组织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9.2 改进措施
发生通讯事故后,相关单位及时组织生产运行、安监、设计等部门联合攻关,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事故应急预案。10.训练和演习
由安全科负责组织职工定期学习培训《通讯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以便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科学的处理突发事件。
第三篇:武警部队食品安全思考
武警部队食品安全思考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研究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武警部队食品安全隐患,提出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卫技能等三点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224--02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的体质,关系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新产品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所受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各类事故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武警部队人员众多、统一采购、集中就餐,易导致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影响部队战斗力和任务的完成。因此,正确分析部队食品安全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预防部队食品安全事故,保证官兵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对食品安全(food sMtey)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影响这种“担保”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照食品链流程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说明:
1.原料生产积累有害物质。食品的原料主要有粮食性农作物和渔牧产品等。有害物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环境污染,工业废气、废水随意排放,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形成大量的酸雨区;废水直接排放,污染了农作物和渔牧产品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源,造成食品中铅、砷、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二是农药与兽药、激素残留。农药和兽药、激素是把双刃剑,在增加产量、调节生长、促进品质的同时,由于大量、不科学的使用,造成在农、畜产品中残留过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有机氯杀虫剂以及含砷、汞的农药,在环境中难于分解。属高残留农药;对动物违规使用抗生素、激素类可造成残留,最终被人体摄入。
2.食品加工过程中接触、产生有害物质。一是不合理的加工工艺使食品产生有害物质,如火烤、油炸食品直接与明火接触或与灼热的金属表面接触,易使蛋白质变性热解生成杂环胺具致癌性,熏肉类也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大量致癌物质。二是食品添加剂滥用。超范围或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且标识又不明确。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品种,如葡萄酒中的合成色素、甜蜜素。超剂量使用的品种主要是面粉改良剂、防腐剂、甜味剂。过量食用添加剂虽在短期内一般不会使人体产生很明显的症状,但反复食用和长期累积,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会对下一代的健康产生危害,造成胎儿畸形和基因突变等。
3.食品储运过程中遭到损害。主要指包装中的有害物质渗出,或货物混装造成二次污染。食品保存不善腐烂变质等。
二、武警部队食品安全隐患
1.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人员素质较低。基层官兵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生活知识缺乏,接受食品安全教育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淡薄。部队直接从事饮食保障的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对安全问题防范技能差,认识不足,往往把食品安全同食品卫生等同起来,把吃不坏肚子当作健康,没有把食品安全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采购时重价轻质,制作时重口昧儿、轻营养,炊事人员辨别原料质量的能力较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辨别;饮食制作技艺有待提高。
2.食品采集不规范,食源安全没有保障。当前,部队食品原料采购,除军粮由军粮供应站供应,基本可保证质量安全外,其他肉、蛋、蔬菜等副食皆由炊事人员自行到市场中采购,武警部队大多驻地分散、人员较少,消费量也少,从而难以与副食供应单位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特别是一些小、散、远单位,受驻地环境所限,只能到附近农贸市场或摊贩处采购。食品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证。
3.监管机制不健全,部门监督效果不明显。目前食品安全管理由军需、卫生、营房三部门负责。缺乏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由于现在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三个部门的其他工作量很大,加之各部门间对各自的职责分工不是很明确,互相又是平级单位,都想牵头但又都不好牵这个头,以至现在在食品安全标准、法规等多个体系上仍得不到统一和改进。
三、确保武警部队食品安全的对策
1.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防卫技能。在影响食品安全的诸因素中,人员素质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是第一位的。要利用各种手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警营大力营造重视食品安全良好氛围,增强基层官兵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伪劣食品的鉴别能力。一是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军网、军队报刊等媒体,为部队基层官兵普及食品安全常识;二是通过餐厅展板、演讲、小品、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营养知识、科学的食品加工烹调方法、假冒伪劣食品识别技巧以及食品卫生、消费者权益等法律法规;三是坚持定期向部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介绍食品安全典型案例,曝光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厂商、供应商,指导官兵安全消费。
2.稳定原料提供渠道,加强源头建设。一是选择具有良好社会信用度的食品供应商(如大型超市等)进行食品资格认证,与其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食品原料供应链,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用机制确保食品来源安全;二是加强武警农副业基地建设,坚持采用科学的耕作畜养方式生产,按照安全食品基地的要求进行建设,确保生产出安全、绿色的食品供给部队官兵。
3.借助地方力量,警民结合共保安全。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体系。武警部队高度分散,多数单位不具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武警双重领导的体制优势,与地方进行信息互联,借助地方监管力量,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接受警报;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以将武警部队饮食采购、制做并入执勤单位,在保留自身机动保障能力的同时,实现与地方一体化保障,可以更好地实现警民结合共保安全。
参考文献:
[1]郑生富,杨文学,黄进,于德合,军队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06,(5).[2]仇多清,杨文学,贯彻落实《安全条例》推进军队食品安全建设[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4).[3]郭婕,熊贤培,构建武警部队食品安全防护体系的对策思考[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1).
第四篇:对武警部队支队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武警部队支队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 随着武警部队支队级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指挥型、复合型、专业型的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习主席三句话“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应紧紧围绕武警部队“执勤和处突”中心任务需求,把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关键词】 武警部队 信息化 人才队伍
建设信息化武警,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句话总要求,已成为生成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立足发展,把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武警部队支队级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全面发展的初始阶段,从基于三网一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机理,到信息化建设和作战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联通性、渗透性和共享性,要求当前部队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扎实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对应的指挥谋略、组织筹划、科学指导等能力。把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信息主导,实质上就是将信息化理念贯穿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始终,破除信息化是技术化、部门化、少数化的片面认识,注重培养各领域、各层次和各要素协调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系统的支撑能力,实现人机紧密结合、指挥与技术合一、技术和战术合一的的有机整体。
二、强化观念、积极探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警部队支队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一线队伍,能否圆满完成中心任务,能否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统一,职责重大、意义深远。只有树立先进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不断探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走科学发展的路子,才能不断提高其建设水平。
2.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观念
理念的先进性决定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性。军事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部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就不能仅仅满足于适应现有技术和装备,而必须树立超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识,加强对人才队伍需求的预测,做到人才超前储备、素质超前培养,遵循人才队伍建设的成长规律,着眼大局与长远,从思想上理清培养与使用的关系、避免重使用、轻培养、做到使用和培养相结合。
2.2积极探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武警部队要完成信息化建设,做好反恐和处突准备,就必须解决当前信息化人才紧缺这一“短板”,积极探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走部队信息化人才建设培养的新路子。
一是加强能参善谋的智囊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保障的特点是信息流量大、科技含量高、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指挥员实施作战指挥离不开参谋人员的“参谋”,在部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以改善知识结构为支撑,在抓好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加强信息战、网络战等作战理论、战术战法的学习和研究,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技术、精业务、善谋划的高素质参谋队伍。二是加强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地位和作用积其重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指挥,没有指挥就没有联合,要推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就必须着眼于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复合发展,按照“精通本职的,掌握共同的,了解相关的”要求,让各类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经受锻炼,成为即懂技术,又懂指挥的复合型人才。
三、健全机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观念,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切实造就一批“懂指挥、能创新、联的通、打得赢”的高素质人才。
3.1建立择优竞争的选人机制
树立科学人才发展观,建立健全择优的用人机制是各级党委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要通过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人和用人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在用人机制上,加大选人用人的竞争力度,通过竞争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和完善公开竞争上岗措施,公开择优用人,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综合测试等环节,选拔出能力、素质突出和切实能够推动部队信息化发展的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让人才在政治上有地位,发展上有空间,成就上有机会,待遇上有实惠。
3.2建立唯才是举的任用机制
唯才是举的任用机制是有效解决人才“用不好、留不住、引不进”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只要能重才干、重发展,而不过于重资历、排辈分,进而形成奖掖未名、挖掘新人的激励效应,就一定会出现一个能人辈出、群贤毕至的喜人局面。因此,部队应建立自己的人才档案,及时提拔重用列入“名册”的优秀人才。对德才突出的,采取“大步快跑”的方法、破格提拔使用,以此引发激励效应。
3.3健全完善人才监督管理机制
要按照“爱护不袒护、放手不放松、重使用不轻管理”的要求,在加大人才激励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完善的监督约束办法,形成组织监管、制度监管、群众监督、自我约束相配套的人才监管约束体系,促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在培养人才对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上做文章,倡导形成人才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部队负责,顾大局、讲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念。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通过考察、谈心谈话、提醒告诫等方式,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和监管,用严格的制度监管人才,用正确的观念约束人才,做到奖罚分明,使人才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四、结束语
武警部队支队级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形势之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程浩大,系统复杂,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研究,才能更好的推动部队建设,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谋打赢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潘照年.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军事通信学术,201005-0046-04.[2]荣恒茂.加强战略思维型通信指挥人才培养浅见[N].军事通信学术,200905-0043-01.
第五篇: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外军物资保障的特点及其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外军物资保障的特点及其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袁 燕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2009年第06期
摘 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引起了军事后勤领域的深刻变革,物资保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外军物资保障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为实现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武警部队物资保障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关键词:外军;物资保障;信息化
一、外军物资保障特点分析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已引起外军军事后勤领域的深刻变革,以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物资保障模式应运而生,物资保障变得更加标准化、精确化、节约化、市场化。
(一)物资管理标准化
“资源迷雾”一直是困扰后勤保障的难题,它带来的问题是重复申请、重复采购、无效运输、库存积压、保障效率低下,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为此大吃苦头。当时美国向中东运送的约4万个集装箱,由于标识不清,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与识别,其中2万多个不得不重新打开、登记、封装并再次投入运输系统,当战争结束后,还有8000多个未打开的集装箱未得到利用。
使资源透明化就需要对物资分类编码,它是实现物资保障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物品名称代码化后,计算机才能根据代码区分物品,迅速方便的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校对、汇总、排序等事务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外军对物资标准化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物资采购、储存和供应等方面业务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保障资源的感知能力,增加了后勤资源的透明度,后勤将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在各个后勤环节储存大量的物资,而是主要通过运用信息化网络系统,实时掌握后勤信息,大大提高后勤资源的流动速度和利用效率。例如,印度陆军制定了一项军械兵全面实现自动化分类管理计划,其核心是在各军械仓
库内的各类物资器材,小至零部件,大到坦克等装备,实现了合理分类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军械物资分发速度和准确性。英军则认为,物资管理标准化是实现物资补给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对军队装备物资实行统一分类编码,既便于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又可以避免三军装备物资品种的重复而节约经费,同时也为实现物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此外,英军还建立了物资申请、发放、运输、调拨等“标准作业程序”,统一了补给文书、报表,实现了职责明确和自动化管理。
(二)物资补给精确化
“需求迷雾”也同样困扰后勤。后勤系统对作战部队的后勤需求不清楚,就不能准确、实时地掌握作战部队在何时、何地需要何种后勤保障。需求迷雾经常造成部队申请的模糊性、后勤准备的盲目性、后勤保障的被动性。美军物资供应方式主要包括前送和后领两种,后领式占较大比重。两者都依赖在固定的保障梯次中储备大量物资,并根据部队申领由各保障梯次逐级供应,后勤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地面作战阶段日耗物资近40万吨,为确保供给和备用,实际运去的物资比消耗的多得多,结果运去的大约4万只集装箱中有一半没用上。战后美军经过深刻反思,借鉴“沃尔玛”等现代物流公司的高效经营模式,将“即时后勤补给”的理念应用于军事后勤变革,取代了此前的“以防万一”式的后勤补给战略,并将这一模式成功地运用于伊拉克战争。
美军的军事后勤革命提出将传统的被动补给型后勤转变为主动配送型后勤目标,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后勤“管线”中的全资产可见性,并根据精确预测的作战部队的需求,采取从起点直达战斗部队的补给方式。通过灵活调配资源,以较少的库存品和灵活的基础设施,适时、适地、适量的把物资主动配送给作战部队。如今,在后勤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下,采用卫星定位、数字传输、机动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综合运用分散指挥、按级指挥、越级指挥等方式,统一调度使用后勤资源和吃、住、救、供、运、修等各种保障力量,可以使后勤资源按照需要的量,在需要的时间,投送到需要的地点,大大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三)物资储备节约化
过去,储备体系相对稳定,但实际上,由于在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下,储备物资因周期过长势必使物资的性能降低,浪费严重。而在信息时代,客观上是物资装备淘汰的周期进一步压缩。因此从储备结构上,“推陈储新”,定时对所储备物资的利用率、损耗程度等指标进行评价,及时更新优化,保证物资储备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从储备数量上,减少实物储备,加大技术储备。信息化后勤装备具有先进的技术特点,因而必然制造复杂,造价昂贵,加之和平与发展的大形势下,对装备的使用并不是召之即来的事。因而许多国家都坚持多演职,少装备,多搞技术储备,少搞实物储备的发展方针,在完成装备研制中的鉴定和实验取得的实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以技术文本和档案资料的形式储备起来,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和装备。
(四)物资筹措市场化
主要手段是向国内外企业订货和在国内外市场直接采购现有军品或民品。为加强采购的规范性,英军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采购法律、条例和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军事采购的基本原则、政策和程序。订货一般采取公开广告招标的形式,当众竞标。美军则采用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准则、程序和技术,将电子商务引入各采办领域。电子商务采购有助于融入社会大市场,大流通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透明度,此外,电子商务采购还可以实现采购程序标准化,因而可以规范采购行为、规范采购市场。
二、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武警部队物资保障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借鉴外军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我们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加快物资标准化建设,其中,尽快完善各类物资编码代码是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只有标准化,才能数字化;只有数字化,才能可视化。因此,要建立统一分类的标准化供应体系,区分武警与解放军的通专物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编制代码,统一
供应标准。对一时不便统一的军民通用物资,也要逐步向工厂化生产、专业化供应方向发展,使供应货源、成品包装、运输储存和供应结算都纳入标准化体系。从而为建立物资保障信息系统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尽快建立起基于“三级网”的物资保障信息系统,实现物资保障可视化。
所谓物资保障可视是指,依托武警部队“三级网”,应用信息采集、跟踪、处理技术,实时、准确、透明的获取保障资源、保障需求和保障状态等数字化信息,从而实现对保障活动的控制。通过建立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统一的编码标准、通用的应用软件,对后方基地物资、在运物资、到位物资情况实施实时精确控制,为精确保障提供准确依据。
再次,合理确定储备标准。
目前的物资储备情况是,储备物资技术水平低,结构不尽合理,保障效率低,储备费用高。因此,有必要依据现有物资技术水平,及部队任务需求,定期调整物资储备标准,做到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综合配套。
最后,尽快完善武警部队物资采购法规体系,实现物资采购规范化、透明化。过去3年中,全军通过推行物资集中采购改革,比分散采购节资18.3亿元,平均节资率达到7%。为使改革进一步深入,新颁发了《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军队物资供应商库管理办法》、《军队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规定》、《军队物资招标管理规定》、《军队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用以防止和克服假招标、违规干预采购、违规确定供应商等问题发生,保证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与规范有序进行。与新的法规制度相呼应,我军于去年年底依托长城网建立了军队物资采购信息门户网站,在网上公布各种采购信息公告,提供招标文件下载、询价采购、中标查询、供应商入库登记等服务。武警部队在以解放军的物资管理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应针对自身物资采购的特点,出台相应的操作细则,使物资采购行为规范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军事物流学》,王大丰,姜大立,彭亮,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8月。
[2]《信息时代与军事后勤》,徐根初,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
[3]《美国军事基本情况》,军事科学院,2004年。
[4]《美国军事基本情况》,军事科学院,1993年。
[5]《军队后勤宏观管理概论》,吴希来,黄成林,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6]《现代美军后勤》,王卓,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7]《军队后勤管理浅说》,龚裕德,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7月。
[8]《战术后勤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1988年2月。
[9]《后勤发展与整体效益》,周林和,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月。(作者通讯地址: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陕西 西安7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