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以信息产业助推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4: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樟树市以信息产业助推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樟树市以信息产业助推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樟树市以信息产业助推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樟树市以信息产业助推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邹林文杨林峰

当前,国际国内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对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时事报告》2009年第6期报道: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未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达84.2%,而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仅为16.8%,两者相差近5倍。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交易相比,企业渠道成本可降低47%,营销成本可降低55%,总成本可降低16%。2008年,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中小企业中,25.04%的企业每投入1元钱,就可带来平均234元的交易额回报。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现有的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樟树药业作为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樟树“药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然而,随着医药产业竞争日益加剧,目前,樟树药业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态势。我市药业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南昌小蓝工业园、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的医药产业相比,可以说是优势不足,差距不小,问题不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市医药产业,创造和强化比较优势,赢得持久竞争力,实现樟树药业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打造名符其实的“药都”,将是我市药业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樟树市医药产业信息化现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樟树市医药产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化工作正从被动引导阶段过渡到主动要求阶段。

1、对信息化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对医药产业信息化

工作重视,早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化发展决定》就提出樟树药业实施信息化、国际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也有提高。仁和集团及全市80%的药品流通企业均设有信息管理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发展措施。

2、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调查,全市15家规模以上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及18家规模以上药品流通企业均购置了电脑、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与互联网实现对接,6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及内部局域网,为下一步更广泛地开展信息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生产企业为例,仁和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自2005年3月与金蝶软件公司合作以来,仁和集团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目前运用金蝶EAS管理软件,对企业营销、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知识等多方面和层次实施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企业运行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竞争力。2008年8月29日,公司又开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健途在线.该平台通过电子信息化手段,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在企业和销售者之间构建销售通路,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使产品的价格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将优质健康品直接供应给消费者。目前,该平台日均销售额超过3万元。以流通企业为例,康力医药物流公司作为国家首次批准的8家进行“药品电子商务”试点企业之一,于2003年在樟树开展ERP直销管理资讯系统的自主开发与建设。该公司借助药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利润、销售额及税收年年大幅增涨,2008年,公司销售额、税收名列全市同行业第一,充分显示了企业信息化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3、企业信息化示范作用明显。仁和集团、康力医药物流公司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全市企业纷纷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如九州、仁济、康成、信德等医药流通企业都在开展药品电子商务及内部局域网建设,有力推动了药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加快了我市传统产业向信息化迈进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药业信息化基础应用日渐普及,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尚处于低层次应用为主的初级水平,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药材市场、樟交会、中药材种植及研究开发的信息化工作仅停留在初始阶段,甚至有些方面还是空白,处于停滞不前状态。二是企业信息化的高级应用才刚刚起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支持在线交易的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高级应用不多。如发展较快的大型企业仁和集团、康力医药物流公司,对企业信息化较为迫切,加上企业领导重视,信息化水平较高;而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认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原因,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还没起步。三是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信息化集成程度比较低,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集成。四是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企业实现自动化管控生产。

之所以会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医药产业信息化认识不够到位。近年来,我市药企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有所提高,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认识的深度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上还存在诸多的疑虑。如企业究竟要不要上ERP,应该选用何种ERP软件,实施后效果如何,投入是否值得,效果怎样评估等等。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对信息化不重视或不甚重视,认为不搞信息化照样能够赚钱,何必又花钱又花力去做这件事。

2、信息化建设资金和人才严重不足。建设资金方面,据调查,我市仅有仁和集团、康力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超300万元,其它企业的资金投入均不到总投资的0.1%,这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总资产8%—10%的水平相距甚远。人才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人才,既对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比较好的掌握,又对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的规范、流程等有比较深的了解。据了解,这样的人才在条件较好的药企也属少

数,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IT专业人员。

3、医药产业信息化扶持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2001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化发展决定》,在药企、药市、药会、药研的信息化建设,引导、鼓励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药企相互渗透,引导、鼓励和促进行业协会从事药业信息化,引导、鼓励和促进信息化中间服务商独立、公开地为我市药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服务,留住和引进药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等方面都制定了一些扶持和推进措施,对我市药业信息化发展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相对来说,有些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已经滞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完善。

三、对策建议

根据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的特点,结合我市药业发展现状,我市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药业的系统工程中,必须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到位,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1、深化对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认识。要利用各种媒体、会议、论坛、培训、交流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深化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决策者对药业信息化的认识。一是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目前我市药业综合竞争力逐年上升,总体上发展良好,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市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等正在逐渐消失,要建立起持久的竞争力和优势,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我市药业进行改造和提升。二是加强对药业信息化规律的认识。产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体制、技术、管理、教育、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建立什么样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如何处理好技术和管理的关系等问题,对于药业信息化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三是深化对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的认识。要充分分析和掌握药业信息化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少走弯路,节省成本,快速见效。

2、制定并不断完善药业信息化的政策环境。参考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出台我市扶持鼓励信息化工作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药企相互渗透,促进行业组织、信息化中间服务商积极从事药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吸收和引进信息化高精尖人才。3、建立健全药业信息化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我市药业信息化工作体系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传统产业进行信息技术改造的重要保障。一是政府要加强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领导小组。要在对各地企业信息化进行科学测评的基础上,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列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中。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科技、招商、药业、发改委、经贸委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推进药业的信息化工作。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行业协会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在信息化建设中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重视中介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支持中介代理、咨询、监理等中介机构建设,做好信息化项目的多层次培训、需求调研、规划指导、管理咨询、选型服务和过程监理等工作。

4.深入开展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坚持“强化引导、典型示范、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好试点、总结、示范和推广工作。对信息化搞得好的药企,如仁和集团、康力公司等企业的信息化经验进行推广,促进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成功的做法,引导带动其它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跨企业信息化。

5、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有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共性的,如企业“一把手工程”模式、“全员培训”模式、“信息技术考核一票否决制”模式等等。但我市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

6、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状况是传统产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又一决定性因素。信息化人才是多方面的,包括信息技术的开发、咨询、监理、中介服务人才,也包括信息化建设决策、实施和人才管理等。政府和企业

要共同努力,加大各类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以待遇留人、以环境留人、以事业留人。如原九州通集团电子商务部部长余从国被高薪聘请到仁和集团担任集团信息管理部部长,为仁和集团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要加强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政府和企业要更多地从培养管理人员的视角来培养和使用信息技术人才,担当起信息化实施和管理的重任。同时,也要摒弃管理人员不能胜任信息化实施和管理的模糊认识,让更多的业务管理人员走上信息化实施和管理的岗位。

(作者系江西省樟树市委办公室干部)

第二篇:关于樟树市药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樟树市药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黄玉剑

樟树素以“药码头”、“药都”著称,久享“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中药材贸易、加工炮制技术、“樟帮”帮规等独具一格,并渗透到医药保健、养生、膳食、起居、民俗领域,逐渐积淀成特有的药都文化。近年来,樟树市委、市政府秉承历史文脉,把推动药业特色产业作为振兴全市经济的战略举措,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药地、药企、药市齐头并进,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一、药业发展现状

全市现有全国定点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1个,省级医药园1个,药业企业95家,中药材种植面积18万亩。2008年,医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7.45亿元、上缴税收1.86亿元。2009年,全市医药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克服各种不利影响,总体保持较快发展,1—6月实现工业增加值5.65亿元、上缴税收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38%。

1、药业企业不断壮大。全市药业企业总数达95家,其中药业生产企业4家、中药饮片企业3家、保健品生产企业70家、医药流通企业18家,共有12家药业企业被认定为宜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

2、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全市医药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6个,在国内县级市的医药产业中名列前茅。2008年,樟树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成为江西唯一入选产业集群。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组建2个技术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专业研发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400余人。近年来,共组织实施了65项省、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研发新产品400多个,中药饮片有千余个品种,在全国县级市中位居前列。

4、药材基地规模较大。经过多年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有百亩以上基地98个、千亩以上基地24个、种苗基地6个,成为江西道地药材主产区。2008年,中药材产量达2.4万吨,产值1.69亿元。

5、药材市场交易活跃。中药材专业市场为全国l7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现有16个省(市)、72个县(市)的300余户药商在场内经营,年成交量10万吨,交易额10.5亿元,辐射全国21个省(市)、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6、药交会影响深远。樟树药交会是1958年经国家批准的三大药交会主办地之一,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39届药交会。2008年,第39届药交会到会厂商6700多家,参会代表6万余人,参展品种9000余个,成交额逾18亿元,会上达成合作项目34个,签约资金34.95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和资金均超过历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医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其他药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多年来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规划滞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一直以来,我市医药产业缺乏高水准的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前瞻性不够,布局不够合理。生产企业仁和一家独大,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市医药产业75%以上,二线企业太少。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多数企业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和创新精神,关键生产岗位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医药研究缺乏专门机构,中药药性分析和药物提取涉及不深。尤其是“樟帮”独特的加工炮制技术濒临失传,目前继承这一衣钵的只有极少数年事已高的“老药工”。

三是业内企业自律能力差,生产经营不够规范。由于业内企业间没有成立类似“同业公会”性质的组织,缺乏沟通、自律和约束机制,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企业间的产品雷同较多。

四是中药材种植面临困境,规模化优势不明显。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土地流转比较困难,中药材生产没有实现规模化种植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三、药业发展的下步打算

1、着力抓规划制定。结合自身在历史积淀、生产规模、运营质量、交易方式、经营理念上的优势和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按照高立意、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聘请医药产业方面的权威专家,对我市医药产业进行专业的评估论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医药产业中长期规划,明确药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樟树打造成具有中国药业发展特色的医药加工制造基地、医药流通及信息中心、全国医药会展中心、医药研发中心、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真正成为极具竞争力并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药都”。

2、着力抓产业链完善。以医药现代化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以药地、药流、药企、药游、药会等为主的产业链。一是固本提质,打造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着力巩固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注重提升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在打好传统“三子一壳”品牌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培育、研发并推广新药材品种的种植。力争到2012年,建成枳壳、黄栀子、车前子、吴茱萸等四个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各500亩,到2017年,建成江西道地中药材GAP基地面积达85%以上。二是引大培强,打造医药物流交易平台。对省级福城医药园实行南拓北展,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力争到2017年医药流通企业达30家以上,并全部通过国家GSP认证,形成辐射全国的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医药配送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专业市场,鼓励药商联合联营,组建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增强产品销售能力和公司竞争力。以江西康力(新加坡)有限公司落户为契机,搭建医药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全市医药流通企业,实现统一配送,预计整合资源后可达到5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以“健途在线”商贸有限公司为龙头,搭建保健品网上营销信息平台,整合全国保健品生产营销资源,打造全国一流的保健品高科技交易中心。三是重组升级,打造江西医药工业基地。鼓励中小医药企业合股联营,积极推进医药企业资产重组,优化配置生产力要素,组建大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建立起各具特色,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充满活力的医药工业体系。充分发挥保健品协会的作用,鼓励市内保健品企业与瑞年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推行OEM经营,进行委托加工,打造樟树保健品“瑞年产业园”。力争到2012年,通过企业重组及引进,建成4—5个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形成产品升级现代化、资产重组集团化、企业建设标准化、市场开拓国际化的格局。四是发挥优势,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中心。依托樟树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保健旅游资源多、前景好等优势,在“千年药都”品牌上大做文章,重点开发建设三皇宫、中国药文化博览馆、中华药疗保健步行街、中药材专业市场、药都药膳以及阁皂山九龙谷、梦湖、不沉湖、老年安养等项目,形成集朝药王、观药景、逛药市、品药膳、喝药酒、洗药浴、做养生保健为主的药都医药保健特色旅游产品。五是市场运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药交盛会。借鉴其他城市办会展的经验,走“以会养会”的路子,组建或引进成立专业会展公司,将樟交会按市场化进行运作,在规模上不贪大求全,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真正把樟交会办成有影响的医药界盛会。

3、着力抓行业规范。成立“樟树市药业行业协会”,下设6个分会,即:中药材种植协会、中药材流通协会、药品生产协会、保健品行业协会、药品保健品包装行业协会、中医学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医药行业的自律和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樟树药业低水平重复投入和不良竞争的局面,引导企业自律,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同时,加大药市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药市经营。

4、着力抓品牌建设。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药业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药研发、产品二次创新等,提升企业竞争力。尽快整理策划传统的“药都”品牌资源,以“药都”为品牌注册商标,把樟树“药都”从法律上确定下来。综合运用产业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奖励扶助,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及科研开发。二是加大品牌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机制建设,将现代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利润率低的普药制剂的附加值,实现老产品的二次开发,使老品牌重焕新春。结合国际医药发展新趋势,充分利用樟帮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及仁和“863”高科技项目的优势,重点研究开发针对心脑血管、肿瘤、抗感染以及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疾病的疑难病症药物和传染病防治疫苗,创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新品牌。三是建立品牌保护体系。加大对个别以仿制、假冒生产为主的医药企业的监管查处力度,确保“药都”声誉不受影响。加大新品牌的培育力度,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培育4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30个以上省著名商标,力争培育出2—3个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

5、着力抓人才引进。一是完善人才引进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凸显倍增计划”,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着力做好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加快户籍、人事和劳动等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实行引进人才“一证通”,着力提高医药行业人才的待遇,为医药行业人才的职称评定创造条件,使企业人才职称评定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二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南昌理工学院和江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优势,开设医药产业需求的专业,定向培养我市急需医药行业人才,进行人才储备。大力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者、突出贡献者评选活动,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三是完善使用人才的环境体系。通过建立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人才集聚整合和创新发展的平台,实施人才活力激发、能力提升和环境建设工程,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流动、激励、保障和使用等机制,实现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书记

第三篇:樟树市工业园区以党建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樟树市工业园区以党建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陈国勤

樟树市工业园区自2001年10月动工兴建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凤凰”筑巢。目前,园区已有102家工业企业落户,其中已投产的83家,安排就业人员2.2万人。针对工业园区大量集聚私营、外资等非公有企业这一形势,该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园区党建工作,开创企业党建特色,充分发挥园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园区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增长、员工增收和社会稳定,为园区及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006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2.7%;实现销售收入33.1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58.2%;上缴税收1.86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上缴税收的46.1%;出口创汇6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的60.1%,为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做法

1、严把“入口”关,健全园区党建机制。为不断扩大园区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该市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园区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企业党员允入机制。明确凡在企业就业半年以上的,只要是党员的,党组织关系都可以转到园区党委。二是建立企业支部准建机制。凡是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都可以单独成立党支部。对有党员但不具备单独成立党支部的企业,由引资责任单位“输血”党员充实企业,组建企业支部。三是建立园区党委委派机制。凡没有党员的企业,由园区党委委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到企业指导工作,帮助组建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教育引导企业业主、优秀员工、生产骨干向党组织靠拢,由党建工作指导员培养和发展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对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由引资责任单位委派指导员;不具备成立支部条件的,“输血”充实党员;

没有支部书记人选的,委派支部书记。通过以上措施,园区31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支部。

2、搭建“引导”桥,筑牢服务企业平台。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该市以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为着力点,引导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一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立园区党校,设立企业党员活动中心和生产技术指导中心,企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定期组织各支部党员上党课,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管理知识培训,组织企业生产技术骨干参加业务技术知识培训,组织新入厂员工参加技能知识培训,着力打造现代企业员工新形象。二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建立园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企业党建联系点制度和企业党支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各企业支部书记和企业党建联系点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各企业支部书记每月向园区党委汇报一次工作,汇报企业党支部开展工作情况,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生产工作中发挥作用情况,并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三是拓宽园区企业信息渠道。建立园区网站和企业网站,开展网络党建活动,在网络上介绍党的方针、政策,企业生产发展动态,开展党建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技术技能知识咨询活动。四是活跃员工业余生活。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每年的“七一”,园区党委都组织园区企业开展歌咏、乒乓球等各种文体比赛活动,对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热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植好“示范”树,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为把企业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该市在园区实行三联责任制。一是引资单位联企业。按照“谁引进谁相关谁服务谁派驻”的原则,每个引资单位各选派一名工作责任心强,懂经营管理,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科级干部担任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提供优质、周到、高效的全程服务。二是支部书记联业主。凡不是企业业主兼任支部书记的支部,支部书记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围绕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与业主一对

一、交朋友,心连心,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协调好各种关系,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企业党员联员工。企业党员每人联系1—2名员工,开展帮扶活动,帮助思想教育、帮助技术传授、帮助排忧解难、帮助意见反馈,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员工,共同进步,在企业中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4、打好“创新”牌,形成园区党建特色。为使园区党建创特色、出成效,该市创新工作思路,开创性地开展园区党建工作。一是在企业党员中广泛开展“六带头”活动。即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企业建设、带头帮扶困难职工、带头维护企业稳定、带头协调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关系、带头争做文明党员。二是为企业党员设岗定责。设置了综合服务类、厂区环境类、政治思想类、生产经营类、专业技术类、安全生产类等六大类14种岗位,明确了具体职责,建立了竞争考评机制,实行长效管理。三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根据园区特点,建立园区企业党组织、党员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对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不同目标任务要求,细化考评标准,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评,考核结果作为支部评先,党员评优的依据,激发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的工作激情。

几点思考

1、加强园区党建工作,健全机制是前提。健全的工作机制是园区企业党组织得以正常开展活动的首要前提。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因地、因企制宜地建立和健全企业党员准入、支部准建等机制,并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变化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樟树市通过在企业建立企业党员允入机制、企业支部准建机制、园区党委委派机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机制,为园区党组织发挥作用打牢了基础。

2、加强园区党建工作,积极引导是根本。园区企业党组织建立起来后,绝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应该及时跟进,为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搞好必要的服务。樟树市通过开办园区党校、实行园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建立园区和企业网站、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文体活动等形式,对园区企业党组织进行积极引导,较

好地解决了园区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3、加强园区党建工作,落实责任是保障。责任不落实,制度再好也是一纸空文。为进一步抓好、抓实园区党建工作,樟树市从强化责任入手,实行引资单位联企业、支部书记联业主、企业党员联员工的三级责任落实制,为园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加强园区党建工作,创新方法是关键。园区党建工作要创出特色,就必须在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樟树市通过在企业党员中开展“六带头”活动、为企业党员设岗定责,并健全完善了企业党组织、党员的考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企业党员和员工的工作热情,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社会稳定的园区党建工作新路。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副书记

第四篇:樟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樟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陈国勤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江西省樟树市实际,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思考和探析。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樟树市围绕打造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全面实施了工业创新创业“倍增计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业经济呈现加速向好发展态势。

一是抓产业集聚,工业经济特色鲜明。该市坚持把“板块”经济、支柱产业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做大做强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2008年,该市医药产业集群进入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百强,是江西省唯一入选产业集群;食品产业获“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盐化工基地、宏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四特酒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0年,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四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2亿元,是2005年7.2亿元的4.8倍,年均递增36.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比2005年的22.6亿元增长458%,年均递增41%;实现利税21.3亿元,比2005年的3.2亿元增长566%,年均递增46.1%。

二是抓龙头带动,骨干企业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底,该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1家,比2005年增加53家。四特、仁和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仁和集团于2007年重组九江化纤及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2010年,四特、仁和两企业共上缴税收5.9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4.8%。其中,四特酒公司上缴税收4.69亿元,比2005年的1.09亿元增长331%,年均递增34%;仁和集团在樟树上缴税收1.26亿元,比2005年的0.5亿元增长152%,年均递增20.3%。另有晶昊盐化、医药集团、蓝恒达等一批骨干企业都得到快速发展。三是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鼓励客商投资兴办企业奖励扶持办法》、《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实行领导领衔推进项目制度,落实并完善了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招商、成立招商小分队专业招商、聘请开放型经济咨询委员以商招商等工作机制,并创新实施了项目认证会审制度,对项目进行集中认证。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精心包装重大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在市内外组织各种项目推介会和招商座谈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近年来,全市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8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引进并大力推进了宏宇能源循环经济园、四特“两城”、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扩大了投资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是抓自主创新,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该市坚持以品牌创建促工业经济大发展,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2010年,仁和集团获得“全国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称号,成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江西名牌产品22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西著名商标51件,高居江西全省县级市第一位。坚持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工业经济大发展,2009年,四特酒公司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为全省唯一获此批准的企业;2010年,仁和、四特、金虎、康宝、德上五家企业被评为“江西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该市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该市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工业经济的总量还是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瓶颈。由于国家用地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工业项目用地的审批,致使一些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在项目选址、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上难度不断增大。二是融资瓶颈。受国家货币政策趋紧的影响,资金越来越成为制约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抵押物少或达不到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标准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如该市的通能硅项目就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顺利实施。三是审批瓶颈。一些工业项目在办理环评、安评、立项等方面难度较大、审批周期较长,影响了项目落地。如由于受采卤权的影响,该市一些盐化工项目就不能最后敲定。

三、下步工作思路

樟树工业已步入发展加速期,必须突破各种要素制约,全力培育工业创新机制,继续优化工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工业结构,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总量。以“做大、做强、做精、做特”为目标,立足全市工业发展基础和四大支柱产业优势,加速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做大工业经济“蛋糕”。

医药产业要全面启动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仁和“863”计划二期项目实施,力促中国医药保健品交易中心早日竣工投产。食品产业要力促四特酒科技工业城一期工程9月份投产,力促春丝面条、樟树啤酒、金佳谷物技改项目达产达标,大力促进休闲、旅游食品业发展。盐化工产业要力促宏宇能源一期竣工投产,加快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晶昊盐化公司异地技改10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建设,支持蓝恒达、威泰建材、国宏化工等企业产能扩张,力促樟树国电热电联产项目年内动工。加快推进江西工埠机械项目落户投产,加快深圳华润通光电通讯项目进度。

二要进一步完善延伸配套。把延伸产业链条作为推进产业集聚度,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手段,重点要拉伸盐化工产业链条,以盐为基础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以纯碱和石英砂生产超白太阳能玻璃和Low-e中空玻璃,再以两碱半成品——超白太阳能玻璃、多晶硅或单晶硅,生产终端产品太阳能发电板。促进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多出高、精、终端产品,达到做强产业的目的。把完善产业配套作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要加快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建设步伐,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知名药业企业入园;大力完善盐化工基地污水处理设施,着力规划盐化工基地进港公路、修建铁路货场进场公路,力促盐化工铁路专线及货场尽快投入正常运营,破解盐化工基地运输瓶颈。

三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把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创新作为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步伐,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全力推进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发挥品牌经济效益,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具备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力争打造更多的特色产品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示范企业和优秀创新团队。继

续推进“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申报著名商标,通过科学培育、重点指导、有序申报,力争新增更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和省著名商标。

四要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注重投入产出,推进集约发展,努力提升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力促签约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标。鼓励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用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四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持续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坚持节约用地、科学合理供地的原则,严把企业进园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加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的审核,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处置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税收水平,进一步增加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扶持医药集团、蓝恒达公司等上市积极性高、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早日上市,通过上市融资提升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副书记

第五篇:以技术创新助推发展

以技术创新助推发展

信阳是个典型的大农业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信阳在走农区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混淆工业概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化是以先进技术为内容特征,实现工业制造的规模效应与品位层次不断创新提升的过程。

建议信阳发展工业,一是以现有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平台,在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同时,有选择地吸引域外工业资本流入。要站在现代工业、大工业的高度来引进域外工业资本,不环保、高耗能的项目坚决不引进。

二是提升、优化现在的产业运营水平、运营结构等,拉长产业链条,尽可能地争取最大的效益。信阳的潜力非常大,可以请专家对现在的产业进行经济分析,研究投入产出比。三是信阳处于工业起步阶段,既要注重劳务人员回乡创业,更要深入挖掘省内外、国内外创业的信阳人的大资源,尤其是要把工业领域的信阳籍的业界领袖引回来。

四是要抓项目、抓层次、抓技术研发、抓政产学研联盟,这是将来关系到信阳工业起步、工业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是战略性的。工业发展的过程离不开研发,工业发展主要靠技术创新。信阳一定要做好技术研发,以技术来助推工业发展。

下载樟树市以信息产业助推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樟树市以信息产业助推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大全)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编者按:纵观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每一个经济时代出现之前,都有一场深刻的技术和产业革命。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引发了工业革命......

    樟树市以储备点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樟树市以储备点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熊春华 近年来,樟树市在总结以往新农村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在巩固已建试点村,全力抓好当年建设点整体推进的同时,提前进行......

    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附件三:华北科技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名称实践地点指导教师申请单位申请日期计划书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廊坊 秦皇岛苗志全 王德毓电子信息工程系2011年5月......

    江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与对策思考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与对策思考 彭树宏 (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产业,对知识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存在着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

    樟树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调查与启示

    樟树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调查与启示 中共樟树市委书记、市长 黄玉剑 神州大地多烂漫,一片红旗百尺竿。三十春秋挥手间,芳菲四季绿堪染。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

    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xx地处湘鄂边陲,xx脉东北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xx片区特困县。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

    以学校特色文化助推学校发展

    以学校特色文化助推学校发展 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张楠 [作者]: 张楠,现任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校长,1963年生人,毕业于辽宁省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