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4: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并结合实施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基础,着重探讨了企业在实现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条件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条件就是企业真正具有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投资巨大,技术高新,社会关系复杂(包括管理、体制、机构和人的习惯观念、利益机制等社会因素),所以难度很大。因此,企业领导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高瞻远瞩,而且还要有开发、应用信息系统的勇气和决心。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切实体会到必须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并为企业未来的战略性发展莫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坚定不移地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反之,如果企业不具有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而勉强进行,则势必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1.2 现行的企业管理基础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要有技术基础,还要有管理基础。首先是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有没有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其次是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合理,管理机构是否稳定可靠,管理数据是否完整科学。如果当前的管理就很混乱,则谈不上现代化管理。否则,即使勉强为之,也不可能顺利开发;即使开发成功,也不可能有效运行。

1.3 身拥有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

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新技术,而所采用的高新技术并不是可以一次购买、一直使用的技术。从项目确定,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今后的维护,高新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因此信息系统也要不断地升级和更新。并且,管理本身及人员使用要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企业实际状况的了解

实事求是地分析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开展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能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瓶颈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关键矛盾。这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需求、人员匹配情况、供产销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深刻地分析,找出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而有些企业的领导层自身能力较差或观念落后,同时没有借助外部咨询机构的力量,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不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其结果是需求分析往往让企业的信息部门来主持,经常造成“分析报告”过于着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脱离,实施结果当然不尽人意。

2.2 领导人的观念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领导“一把手”工程,这个观念如何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但这种观念如何深入到领导的意识和经营理念中去,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领导的重要性除了经常提到的进行总体规划,制定信息战略,排除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如果领导人的思想与时俱进,关注世界的管理发展潮流,那么他就能得到所需的专业人才,并且能留得住人才,知道自己是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受益者,也就不会认为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属于纯技术性的问题,是计算机人员的事情,进而把主动权交由计算机部门来掌握。

2.3 管理基础薄弱

IT界有句名言“进去是垃圾,出来的必定是垃圾”,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管理规范化、业务过程规范化和信息处理规范化。由于有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进程随意性比较大,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互不连通,互不兼容,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信息不准确,不能快捷传输和共享。一个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很难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即使采用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其效果也是非常差的,只能是形式化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

2.4 组织内部的阻力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表面来看是一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工作,但其实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引人,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这肯定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方法的改变和利益的再分配等,这种流程优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从而引起这些人对信息化工作采取不合作,甚至是抵制的态度。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要求员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人们一般都具有排外的心理,从内心是不愿意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害怕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果不对员工进行很好的知道和培训,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对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不良的后果。同时由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会堵住管理上的漏洞,使一些人失去了“灰色收入 ”,这些人也会采取不合作方式,阻碍信息化进程。推进企业管理信息信息化的若干对策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重大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加以推进,不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结合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针,对症下药。针对我国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目前首先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建立CIO和IRM制度

CIO作为概念的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职位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我国引入CIO的概念和设立CIO职位是上个世纪 90年代,可以说是起步较晚。通过对许多实施ERP失败案例的分析,找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CIO运行机制。管理信息化就是要以 IRM(信息资源管理)思想为基础,在全局的高度上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对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进行整合,视信息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把信息当作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力武器。CIO重要职责就是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弥补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断层,对企业信息功能进行集成,形成放大效应。在我国目前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设立CIO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企业上下要对信息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CIO和IRM制度。

3.2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往往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扶持和引导本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例如日本政府为鼓励企业应用计算机,采取了多种固定资产减免税的政策。新加坡为推进企业信息化,由国家电信局等部门联合开发“小型企业电脑化计划”,协助小企业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针对我国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起点很低,而且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起到积极关键的作用。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要加强典型企业示范效应的推广,积极引导其它企业进行相关的改制建设;同时多角度、全方位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改革提供内外部条件。

3.3 加强和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素质

这里所说的员工不仅包括普通的员工,还包括中层领导者和高层领导者。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全身运动,涉及各个器官,需要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的共同努力,针对不同人员进行有重点的培训。企业领导者应该是最先受教育者,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然后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让信息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素质。如果这种意识扎根于企业中,形成信息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这种观念就会转化为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由于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引入,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在信息产生的地方进行决策”,成为流程的所有者,同时,由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消除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安心理,减少认为因素的干扰。

3.4 建立正确的效益评价方法

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要追求目标效益,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只有在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与成效,逐步形成规范,使企业发现自身管理中的不足,并从中提出改进措施。在评价效果的时候,要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信息化战略,制定正确的评价体系和评价范围,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尽量地以数字进行说明,尽量避免认为的主观因素。

3.5 采用正确的实施方法

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又耗时的工程,牵涉到企业整体的布局和运作,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来进行,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构建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实施的工作边界,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里程碑。在实施中最为关

键的一步是进行软件的选型,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专业的咨询机构,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按照“由上到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和“先进实用”原则来进行企业的需求分析,确定企业的性质和背影,确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和相关需求,寻求最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

参考文献

[1]李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3个步骤[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1).

[2]蒋黔贵.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10).

[3]李敏,程刚.论企业管理信息化[J].情报杂志,2004,(12).

[4]程刚.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3,(11).

[5]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6]蔡国强,杜珠英.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5,(8).(免费论文网)

第二篇:1.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

论文作者:苏琴丽 准考证号:010909301089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经管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刘燕

主考学校:南昌理工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012 年 月 日

前言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因此说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认知和运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偏低,对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感到茫然或持谨慎态度,担心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未见成效反增负担。但是迫于全球经济形势,中小企业要想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竞争中降低运营风险必须走信息化这条道路。【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民经济 ;电子商务和信息化;降低运营风险

目 录

第1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的选择

3.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3.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类型的选择„„„„„„„„„„„„„„„„ 3.3 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模式„„„„„„„„„„„„„„„„„ 第2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1.1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

1.2信息管理在实际中的运用„„„„„„„„„„„„„„„„„„ 1.3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1.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第3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2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所受因素的限制„„„„„„„„„„„„„ 第4章 加快和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4.1更新对企业信息化的观念„„„„„„„„„„„„„„„„„„„

4.2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性„„„„„„„„„„„„„„„„„„„„ 4.3营造信息化建设环境„„„„„„„„„„„„„„„„„„„„„

4.4 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致 谢

„„„„„„„„„„„„„„„„„„„„„„„„„„„„„参考文献 „„„„„„„„„„„„„„„„„„„„„„„„„„„„„„„

第1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的选择

1.1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

同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2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类型的选择

1、企业信息系统的类型

企业信息系统是指依据系统的观点,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所建立的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人机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伴随着企业管理过程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使用的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自从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 开始了管理领域 内的计算机应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技术上的突破,给计算机的应用 拓展了空间,于是陆续出现了数据统计系统、数据更新系统、数据查询系统、数据分析系 统等。同期,出现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不断进步,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时产生了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80年代,又出现了为企业最 高层决策服务 的经理 支持 系统(ESS,Executive Support System)。在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在加工制造业中,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应用使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实现了自动化。90年代

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更加发展,出现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

2、中小企业对信息系统选择的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历时长,且风险大的系统工程。若规划不当,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失,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更大的间接损失。所以,信息系统的规划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步骤,而选择合适的企业信息系统则是系 统规划的重要环节。然而存在各种不同层次的企业信息系统,从TPS到OA再到MIS,从CAD到ERP,从企业内部网到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应如何进行选择呢?虽然,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规模偏小的共同点,但我国各类中小企业总数达到800多万,占企业总数的 99%。在这么数量的企业中,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异,规模 大小不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互不相同。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多样化是必然的选择。尽管信息网络建设在技术上应有统一的标准,但建设什么样的信息网络仍应根据中小企业本身的需求、能力、条件和可行性,对现有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在对风险、技术实施前景、投入产出比等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基础上进行战略选择。中小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时,最主要的依据是企业的 需求,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中小企业应切记 :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是企业信息系统,而信息技术实际 上是一种成本。因而,中小企业所选择的应是能满足需求的信息系统,而不要盲目追求最新的技术。例 如企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不适销对路,那么,该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开拓 和新产品开发问题,因此它就应该选择 CAD而不是选择 MRP II或 ERP。回顾我国 20多年企业信息化工作,有不少企业就因为不了解新技术的实施,没有从实际出发,盲目引进,结果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无法 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3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开发模式

在选定企业信息系统的类型后,中小企业还要确定合适的开发模式。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开发模式主要有:购买现成产品,ASP外包和企业自行开发。这三种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规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和资

金条件等来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1、购买现成产品

购买现成产品是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信息化开发模式。目前有许多应用软件可供中小企业选择,尤其是IT厂商们针对中小企业所推出的整体解决方案。所谓的整体解决方案,是指开发厂商根据特定用户的不同需求,将特定的软件、硬件、技术支持、培训维护、售后服务等集成在一起提供给用户,旨在对中小企业用户提供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服务,从而起 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自从1998年惠普中国公司第一个推出“惠普 SME全面解决方案”以来,国内外的IT厂商如联想、方正、用友、IBM、微软等都纷纷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可以根据厂商们的宣传与介绍中去比较鉴别并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中小企业通过购买现成产品,节省了信息系统开发时间和专业人员的培训。但是IT厂商所开发的中小企业整体解决方案通用性强,而往往对企业的特殊性考虑不足,并且由于企业没有参与技术应用的特殊需求的设计过程,因此,所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效益可能不高。

2、ASP外包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通过 Internet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 服务,如人事、薪资、财会、ERP,甚至是 Intranet、E—mail服务等。它强调以 Internet为核心,替企业 部署主机服务及管理、维护企业应用软件。而当一个企业需要使用这些服务时,只需要有上网的终端设 备和浏览器,就可以提供因特网连接到 ASP服务网站,通过身份确认后就可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和存取 各种资源。ASP外包(Outing sourcing)服务的本质就是租赁,把原来要求企业购买的应用软件和相应的服务变 成租赁来使用。中小企业必须信息化才有竞争力,但是它们大多数又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人力和技术来建设拥有 自己独立开发的 IT设施和系统。ASP就是这种市场需求产生的。通过 ASP提供的这种资源外包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在不必投入大量设备、资金和人力等资源的条件下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因为使用 ASP外包方式进行企业IT建设,可节省中小企业在招募IT人才和建设IT系统时的大笔投资,可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减轻应用系统的后续维修与升级问题,提高了企业运作效果,也使企业享受到更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三种开发模式中,该模式风险最低,投资回报率最高。不过,ASP外包也存在不足之处,存在信息失密的可能。企业战略信息的脆弱性可能暴露,因为前一段信息系统由外部人员运行,所以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可能

被泄露给竞争者。且企业的生存依赖于ASP供应商的开发成果,一个财务问题或经营不善的ASP供应商就可能给客户带来严重的问题,使得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处境。

3、企业自行开发

对于生产规模较大,本身技术力量较雄厚的中型企业,企业信息化可采用自行开发模式。不过,该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企业的领导具有出色的领导能力企业有自己的开发队伍。自行开发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内容,全过程由企业自己控制,容易做到充分、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所开发的信息系统针对性强。企业自行开发信息系统,就会对系统的各开发环节十分了解,对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模块功能的调用等方面有明确的文档资料和专门的设计人员,所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系统的

改进、扩充和维护十分简单。且企业通过自行开发,锻炼了企业的计算机开发应用的人员队伍。但自行开发模式的缺点也不少。企业自行开发,系统的实施全过程要靠内部人员完成,因而企业的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技术性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技术的先进性较差开发周期长,实际的人力投入偏大,系统开发成本较高。而且,企业难以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从而不易开发出高水平的信息系统。

第2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2.1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无论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均已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2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资金不是十分雄厚,管理不是非常完善,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4200多万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80%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还正在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中小企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有效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形成国民经济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基础与动力,同时也将有效的促

进大学生就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社会人力资源结构。有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美国超过33%的经济增长来自信息化的拉动,超过了其他任何行业。为此,我国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办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2 信息管理在实际中的运用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宽广和深刻的内容,其中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把信息化系统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是信息化建设者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在,计算机已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各种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涌现,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资金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不难看到,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与核心业务关联度的 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常常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一方面,应用企业为信息化而进行的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效果迟迟表现不出来。从而造成了企业“信息化成本高,效益难以显现”的尴尬局面。信息系统出现如此局面主要表现在:

信息分散、数据不同很难发挥出信息系统的效益

由于不同的系统服务于不同的部门和岗位,系统之间相互割裂,没有充分考虑数据共享,相同的数据重复录入,这样就造成相同的数据在不同的系统中反映不一致。这不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还给管理决策带来了困难。这样的信息系统无助于管理工作,当然就没有效益可言,是一种浪费。

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工作两张皮,没有人来维护和使用系统中的数据。由于用不用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一个样,人们自然没有兴趣来不断更新系统中的数据,系统也就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致使信息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管理工作的技术花瓶。

信息系统只是反映管理活动的一个结果,是一个事后的信息记录系统。很多企业当中的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只是记录一些数据、方便查询和汇总、输出管理者们所要的报表,应用企业只是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这些信息来进行分析和决策。这样的系统只是提高了信息加工和获取的效率,并未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流程,当然也就没有帮助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建立竞争优势,更谈不上为企业创造效益。

信息系统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既赶不上管理需求的变化,也赶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管理需求的变化要求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升级(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缺乏柔性,升级换代的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企业片面地追求所谓最新技术,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升级(结果往往是放弃原有的系统)。看似矛盾的这两者却最终都使得信息系统没有一个稳定的运行状态,难以发挥出效益。

以上这些问题既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如领导不重视、人员素质低、需求不明确、设计不合理、实施

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或者制度不健全等,归纳起来,最根本就是因为没有把效益摆在一切信息化工作的首位,没有认识到效益问题是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

2.3 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是每个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信息化规划之前,将以下几个问题考虑透彻,信息化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让各部门核心成员都参与进来。企业信息化不只是IT部门的事,换个角度看,信息化的过程中,IT部本基本上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其他部门的需求似乎更重要。在规划的过程中,不能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看到哪个部门的需要就针对哪个部门进行规划。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让各部门核心成员都参与讨论,各部门的需求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需求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实施信息化应该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也不能只看眼前的需求,应该放眼未来,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的需求。解决当前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预见的需求也必须考虑在内。也就是说按照企业正常的发展,目前建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而不是企业稍有发展之后,硬件、软件也得跟着“发展”。

第三:必须从企业现状现在所处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企业现在的信息化现状,企业理想的信息化状况。一个现在,一个未来,都应该是可以明确说明的,如果不能对现状很好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很好的展望,都将注定信息化的失败。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是万能的,信息化同样如此,只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辅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寄希望于信息化。

第四:把实施信息化深入到各个部门,让所有员工随着信息化一同进步。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规范化的过程。如传统的手工审批制度落实到信息化中之后,在相应的系统中就要严格执行,而不像手工审批阶段相对自由,一些人员会觉得信息化太麻烦了,还不如以前方便。而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规范化,在实际的规范化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部门或一些人员有抵触情绪。而这时候就要意识到这这种麻烦是一种“进步”,管理上的进步。一定要将这种进取的意识深入到各个部门,让所有员工随着信息化一同进步。

2.4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

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 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

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

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第3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一个看上去很美,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充满着曲折。企业信息化,是否有充分的调研、合理的规划,则决定着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没有认清信息化存在的特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这表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市场既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和创造无尽信息需求的资源市场,又是一个需要大量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信息化服务的充满商机和活力的需求市场。因此,研究和认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市场,必须看到这种特征。

也就是说:既要研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应用的扩展和延伸;更要研究信息资源的生产和再造,只有这种双向研究才是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才能促成信息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才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生态链。使中国信息化市场具有发展的后劲、能够提供绵延不断的商机和持续的吸引力!但长期以来,很多人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看作为一个“单色”的信息消费市场。

把广大的中小企业看作单纯的信息消费者。因此,制定政策的出发点,确定决策的着眼点仅仅是激活、扩大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而不懂得激发、扩展、放量中小企业的信息生产。这种单一化的市场发展观和建设观势必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势必影响中国信息资源市场的放量和扩展。这种相当多中小企业网站前建、后瘫,或缺少循环的生态信息支撑的情况,会造成我国信息市场的资源匮乏和萎缩。发展下去会造成“我国信息资源的荒漠化”。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中小企业信息化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当前,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很乱。如有人说: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网站普及率已较高,中小企业的网络接入已基本进入宽带时代。90%以上的中小企业已接入互联网,60%的企业的计算机已全部联网。90%以上的中小企业使用ADSL等宽带接入互联网。这样的指标就能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

3.2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所受因素的限制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员工素质、资金投入、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比大企业要高:

1、中小企业尚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中小企业高速、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增多,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中小企业因产品单一,设备陈旧,产品创新能力差,企业效益不佳,企业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和重新定位,面临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造。这些企业都还处在企业规模、管理模式、人员结构等还未定型的变动阶段,企业暂时还无暇顾及自身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信息化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

2、很多中小企业认识不足,管理水平低

有不少企业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对企业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竟争力和经济效益仍抱怀疑态度,一部分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就进人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投人和技术上的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

3、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

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整个资金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 投资浪费。

4、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化意识和有关人才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尚不令人满意。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

化有透彻的了解,许多企业以为只要建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或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此外,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5、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人为阻力

不少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人为阻力。信息化使营销、采购等企业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要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信息化为企业打造一个全新的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一些企业中层干部面临位子不保、利益受损;另外,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他们自身素质不足更充分显现出来,结果就对信息化进行百般抵制;有些职工可能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新操作方式不适应而遭到淘汰,因而对信息化产生畏惧心理。

6、中小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还不好

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 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被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社会信用体系等问题使中小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开展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第四章 加快和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 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4.1 更新对企业信息化的观念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 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4.2 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4.3 营造信息化建设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 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

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4.4 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面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 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应该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

“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技术力量,例如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4、要以外包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与专业化IT外包服务。由于外包企业有通畅的软硬件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低价的软硬件,这比企业自己设立IT部门成本低,而且企业可以专注自身业务,由于外包企业有专职的咨询和方案论证,可以保证信息化投资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外包企业能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

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因此,IT厂商要深入中小企业认真了解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强、能够快速实施的解决方案。

5、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前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

6、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输出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公司、工程监理机构等的作用,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

7、积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

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启蒙状态,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政府要筹集部分资金支持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例如哈尔滨市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导向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此外,加强对典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引导方法,例如广州市推出了一批典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总结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还要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服务,例如向中小企业推荐优秀软件及其提供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有关配套服务。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梁文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39-242.[2]李萍.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几个问题[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8:154-157.[3]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4]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6]杨安.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本刊特约评论员 .让中小企业火起来 [J].经济管理,2000,(4):4—7. [8] 赖茂生主编.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54—55. [9] 本刊特约评论员 .让中小企业火起来 [J].经济管理,2000,(4):4—7. [10]侯炳辉主编.企业信息化领导手册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86—287. [11]ASP常见问答 .http://61.151.249.217/cn/asp/index.Html [12]刘佩仓编著 .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6-87.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文章指出中小企业在我国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二,中小企业是保障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基础;第三,中小企业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最主要财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第四,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第五,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大企业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发展了,有利于大企业进行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使大企业更好地发挥优势,专门从事规模较大的生产。正因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使中小企业健康运行,并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家族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实际上仍然属于家族所有型企业,产权集中于创业者及其家庭成员手中,这种原始的企业产权形态的弊端在于企业拒绝内部市场化,限制了企业在经营者选择方面的灵活性。

2.内部治理机构问题。目前的很多中小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缺失,即使是在一些建立了内部治理机构的中小企业中,也还大量存在着不按规范行事的问题。监事会、经营决策委员会等机构或由主要投资者的家人担任负责人,或由下属员工充数,名义上存在的相应治理结构,实际上仍然是所有者的附庸,企业在制订相应制度和对重大问题进行论证时,并不允许监事会、经营决策委员会等机构实际发挥作用,即使这些机构对企业运营问题发出不同声音也不被理睬,这种作法导致名义上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有名无实。

3.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失当问题。内部治理机构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重大经营决策主要由个别人完成,侧重经验和感觉,决策行为随意性大,难以借助相对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使之趋于合理。由此造成由于对重大经营决策涉及的专业领域不熟悉而决策失误的情况发生。

4.资金调配失当甚至失控问题。具体表现为盲目投资、缺乏资金合理调配与控制意识;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核算与调配随意;对日常现金流量控制不力。以上财务问题,使中小企业在不能实现资金的预期回收和财务管理制度约束不足的情况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负债开始构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5.营销管理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没有专门的群体负责公司的营销管理,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内容相对简单、专业性不强,仅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对策

1.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此首先企业家自身要努力提高素质,在观念、能力方面下大工夫。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家们自己会思考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解决家族管理的问题,首先必须由企业家自身来推动,高素质的企业家,才能深刻认识到家族管理的各种弊端,并积极推动变革。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首先,中小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的改革完善。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正确处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制订系统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实现中小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型,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完善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从集权向放权的改革。只有采取科学的授权方式,才能合理分权,实现从集权到分权的成长转型,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后,要完善中小企业决策制度。建立中小企业完善规范的决策制度,使中小企业决策在规范的制度下运行,制约老板“一言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老板的一意孤行、个人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3.重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中小企业若要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有一支能踏踏实实为企业服务且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人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企业就是空的。

4.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要加强财务管理,中小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规范企业的投资决策管理、企业的资金使用与控制,有利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同时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5.提高中小企业营销管理水平。(1)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不仅仅把工作重点放在推销方面,而是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来思考市场营销,完善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调研、营销组合研究与规划等系统营销工作;(2)采取集中性营销竞争战略。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市场上要避开与大企业的直接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价格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来立足市场,扩充市场,寻找市场空隙,进行聚焦市场营销。中小企业通过深度的市场细分,把需求未满足或未充分满足而竞争又较小的“利基”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集中全力,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间合作。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合作,整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把市场做大,从而实现共赢。可考虑采取如下形式进行合作营销:如为大企业生产零部件、配套产品,可利用大企业的销售网、技术力量和信用能力使中小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或者作为承包方参与外包经营;还可以考虑与其他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结成联盟。

参考文献:

[1]胡锦玉: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东方,2008,(10)

[2]李镇生: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07)

第四篇: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企业在现代化发展中,信息化无疑是重要指标之一,无论是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员管理的协调还是产能控制、环境污染控制,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各个企业存在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39家企业信息化状况的文献调研,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财富软件总裁何雪峰总结说:企业信息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企业重点关注硬件设施的架构和应用软件的安装使用,对于人员与设备的融合、业务流程与软件的配套还未关注,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拥有容易维护的信息系统,一般以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的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应用为特征;(2)局部覆盖阶段:企业内部部分实现了信息化,如办公软件的使用,在某些业务上实现了信息化,各个应用模块却并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主要的应用代表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的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3)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介于创新应用与局部信息化之间,企业领导已经意识到了人员素质、流程再造等问题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但还没能在战略层面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这时信息化应该是面向整个流程的,跨领域、跨组织的信息化应用,代表性信息化应用包括:全程供应链应用、CR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应用;(4)创新应用阶段:当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直接的反映到管理层,管理层又可以利用企业信息系统指定发展战略,传递管理决策时,企业信息化就进入创新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利用企业信息化机制来制定整个企业的战略部署,整个企业和信息化系统完全融合,代表性的应用有:商务智能、全面绩效管理、随需应变的架构和机制等。

企业信息化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有所不同,有的行业由于其本身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具有优势,因而更早的开展企业信息化,而有些传统型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较迟缓,信息化改革则相对滞后。本文通过对3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资料的整理(资料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交流资料),对多个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做了统计,其中既包括石化、冶金这样的重工业、也包括纺织、造纸类的轻工业,以及物流等新兴工业门类,主要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也包括像美特斯邦威这样的民营企业,因此本次企业信息化调研样本涵盖了大中型企业的多个行业类型。

在被调查的39家企业中,24.5%的企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重点关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3%的企业处于信息化局部覆盖阶段,各单项业务应用有一定成熟度,但协同集成尚未开展。22.2%的企业正在向集成阶段过渡,不同程度开展了关键业务系统间的协同集成。10.3%的企业处于创新应用阶段,在市场开拓创新、决策支持和综合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着。其中,冶金和石化行业进入创新应用阶段的较为普遍,重型机械和棉纺织行业总体处于由局部覆盖向集成过渡阶段,化工、造纸和食品行业基本处于局部覆盖阶段。

1.3 信息化各阶段的代表性技术及企业数量

调查显示,39家企业全部实现硬件设备架设和OA办公自动化,说明我国大中型企业均已进入信息化建设时期。有46%—70%的企业安装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CRM客户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仅有11%和13%的企业实现了ERP整体实施,建立了像金蝶,财富软件等大品牌下的管控与决策信息平台。

结果显示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两头小指的是处于起步阶段和深度创新阶段的企业占少数,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都处于局部覆盖阶段和过渡阶段,单项业务的信息化程度已经趋近成熟,但是协同集成尚未展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企业信息化实施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其看做技术层面的东西,并没有将管理中的问题融合进去,某家纺织品制造企业,其使用了财富的ERP系统可以统计“每日断纱数目”和“每日走机次数”等数据,对质量反馈做出反应,进行“质量控制”。但是国外的纺织企业,通过ERP实现的是“质量成本控制”。仅仅就技术层面而言,两者的实施难度没有多大差别,资金投入也没有太多的增加,最大的差别在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上。

2.2 对企业信息化实施困难预期不足

现代的企业信息系统是对企业业务活动和各种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例如广药集团成立后,各业务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衔接,数据无法共享,而下属各家公司采用的信息系统不一致,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商业体系信息系统整合3年都没有完成。为了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集团委托财富软件整合下属8家制造企业和3家商业公司的信息系统,但之前各个子公司,如广州医药公司、药材公司、采芝林的信息系统都不一致,信息化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商业体系信息系统的整合3年都没有完成。

2.3 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

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是整个组织的变革,不但涉及修改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企业管理体系的升级仅仅依靠技术人员、IT经理,根本没能力完成这样的转变,而如果追求在不触动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这样的信息化也没有实际价值。只有企业领导、中层经理和IT经理共同参与实施、分担责任,才能动员全体员工使各部门朝一个共同目标努力,才能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企业对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转变缺乏准备,或者是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都可能造成信息化失败。

2.4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流程相脱节

信息化实施的困难,主要还在管理问题上。企业信息化通常要求部门间建立新的工作关系、分享原来独享的信息资源、还要承担独立抉择的责任;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对原先的利益关系带来冲击。这些变化往往引起内部人员的消极合作、甚至抵触情绪。某国企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各车间、分厂的主管认为系统使他们的管理过于透明,阻碍了他们运用权谋治理下属,因此消极观望。企业信息化也使得流程简化、责任明晰,高层领导想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监督,但中下层的管理者和基层工人则排斥、拒绝这种管理方式,在这种压力下,ERP最后也无法推行下去。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以业务为主导,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对企业信息化认识的误区,我们更应该以业务为主导进行企业信息化。什么是以业务为主导?财富软件何雪峰提出,第一,企业应有发展战略,无论是否形成书面性的文字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一定要明确。第二,支持企业发展的核心业务必须明确。第三,明确核心业务之后,在此基础上,梳理企业流程、实施信息化,即企业信息化是以业务需求作为建设的基础,是以解决企业问题为目的的。

3.2 打破信息化规律,摆脱企业信息化“黑洞” 企业信息化初期很容易出现信息化“黑洞”现象,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企业信息化却离企业家的理想越来越远。信息化“黑洞”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对企业及其员工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不但要求技术层面的支持,更多的是要求员工素质、管理理念与具体的信息化系统相匹配,而各种软件条件的缺失使得信息化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离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却越来越远,形成“黑洞”。

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首先应该高层管理者应该确定企业是否有能力投入信息化建设,从而设立企业信息化项目;立项后企业应该进一步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需要对企业有一个完整的“勘察”诊断;充分认识企业管理所处的阶段,企业管理划分为隐性管理阶段、显性管理阶段、量化管理阶段、精细化管理阶段以及优化管理阶段,企业在充分认识自身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信息化规划。

3.3 分阶段建设,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存在的困难

企业信息化作为一项工程,其实施要经过支持、排斥、磨合、认同和协同应用多个发展阶段。企业信息化要获得投资和最初的立项,首先应该得到企业上下一致的认同和支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企业原来的工作习惯和管理制度,甚至组织结构也都会发生变化,这时员工会感到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遭到排斥。在这一阶段,如果领导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信息化建设就会夭折。度过排斥期,企业还将与新建的信息系统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在磨合期,信息系统与实际工作在具体操作和应用方面存在很多不契合的地方,企业在经过调研后与软件厂商协调,对具体的不适进行调整和改进,除了技术方面之外员工的工作方式也需要重新适应。在磨合到企业的员工认为,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变得更透明、公正,这时,企业进入到认同期。统一的办公平台提升了企业管理,使得企业业务处理更加流畅,这时分布在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除了利用信息系统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利用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各个岗位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只有员工与系统融合,整个企业才能成为一个有机体,信息化建设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4 以标准化促信息化,实现系统与管理的衔接

企业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应达到逐步提升,从规范化、标准化走向信息化。可以说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规范化和标准化。信息化无法管理起散沙一样的企业,有一定标准化基础的管理才有可能走向信息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先进的技术促进标准化的推行,而最后能进入信息系统的模块都是流程梳理通畅,标准化制定完成的,逐步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化只是相对与具体的企业而言的,企业应用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是标准化管理的思想却必须渗透下去,只有企业思路清晰,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予以实施,才能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

3.5 建立有效评估机制,保障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目前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往往强调企业应用水平,而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可持续发展能力,无形中导致企业对有效发挥信息化价值关注不足,最终导致信息化建设“黑洞”的出现。建立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促使企业重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是避免信息化建设“黑洞”现象重要举措。

最后财富软件总裁何雪峰也给出了总结性意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三个评估要素,IT应用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力;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企业信息化绩效能力。首先,通过改善企业信息化管控能力,将促进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改善,而企业信息化绩效又为管控能力和IT应用的改善提供了依据。其次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确保IT应用的目标实现,避免信息化投入风险。第三,IT应用的完善和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五篇:浅议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煤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山西现有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已不能满足企业长远的发展。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与计量等都与信息化建设形影不离。企业如何在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快速扩张的实际发展中脱颖而出,显得迫在眉睫。本文以为切入点,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提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顺利进行。

关键字:信息化,问题,对策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AMT能源行业专家研究表明:中国煤炭行业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使得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导致信息化建设停步不前。目前,大部分国内煤炭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基本停留在重复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水平上,整体管理水平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地步,成熟的管理模式在煤炭行业很难开展,总的来说,煤炭企业信息化中存在四大问题,需要采用相应对策加以改进和提高:

第一,煤炭企业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管理上缺少与信息化的融合贯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应用改造和创新性使用的过程。这里强调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使企业的各项管理与信息化相交融,实现信息技术和管理的再升华。但是,许多煤炭企业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没有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变革,甚至沿用老一套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只是图有其表。

第二,各部门之间的系统不兼容。在已有系统中,财务部门选用的系统对本部门业务是适用的,却很少考虑和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且系统之间存在技术路线差异,导致各个系统之间信息交互不畅,集成困难,缺乏统一的集团信息集成平台,无法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集成,造成信息利用率低下,信息价值无法体现,“信息孤岛”、“信息化烟囱”现象严重。各部门职能条块分割且没有信息共享平台支撑,同一数据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不一致,真实性、唯一性无法保证,使信息统计失真、信息质量下降,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数据挖掘和群体决策,降低了对市场的响应力度,信息反馈滞后。例如:财务部门和供应、机电部门使用的材料出入库软件是否互相兼容?互相拷贝是否格式一致?再者集团企业中,由于资源整合或兼并重组,吸收进新的企业,如果该企业的财务软件与集团的财务软件不一致,如何实行报表汇总?这些问题都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

第三,未从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拿来主义严重。煤炭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其用料的数量、种类与产成品之间没有因果上的必然联系,却受到自然地质等外界因素的较大影响。许多企业对高科技的装备比较青睐,也容易被开发商所罗列的好处所迷惑,未能很好地从煤炭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或者购买适合自己单位的硬件装备;或者上马的许多系统、软件或者某些系统的许多功能难以用到或实现。在总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资金,却不实用,有的竟被最终弃置一边,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的浪费,实在可惜。

第四,人才的紊乱。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财务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各专业院校都设置了信息化和电算化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财务工作的实际岗位上,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计算机的考试也只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

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原因。各系统,各部门的人员紊乱,无法发挥自己的优

势,回避自己的劣势。

针对我国现行的煤炭信息化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应该加强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同

时加强对计算机建设维护与财务管理,会计之间的互溶!提出下列几点对策:

第一,我国的煤炭企业自身的力量有限,可以寻求国际合作,不仅仅是对煤炭技术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信息化管理的合作,利用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

念,开发出适合中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做到采购,生产,销售一条龙网络,在各

个部门都可以兼容的软件。同时做到保密与公开化的完美结合。

第二,企业各部门职能条块分割没有共享平台支撑,同一数据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不

一致,真实性、唯一性无法保证,合并收购后个原有集团企业之间的数据无法完整汇总,应

该在系统方面建立完善的同一标准使用同一种系统,软件,及财务报表,成本核算方法等,同时,要注意每个企业之间的独立于兼容问题,使每个企业做到能够共享的共享,保密的一

定要保密,做到生产每一个环节的成本独立核算,人员的分工核算,成本是每个企业的灵魂

与关键,降低成本是占领市场的首要条件。

第三,多数企业会被国外的高新尖的设备所打动,为了争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坚持

使用应不适合本企业的先进设备,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本企业要结合自身煤炭质量,本

地区现有资源,出产的煤的销向,煤炭的开发程度,是用来本地火力发电、出口国外、还是

销售给各企业小单位用来日常取暖等,来确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设备,深加工程度。同时

要加强在挑选设备是的成本的计算,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前景,设备的折旧费用,是租用合算还是购买合算,结合本地区税收政策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确定合理的购买方案。

在保证原有固定资产使用的同时,进行先进设备的研发与改造,创新出适合本企业煤质的设

备,时刻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第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现在不仅要求的是在某个技术领域的顶尖人

才,在某些特殊的部门,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对人才的合理安排与管理,可

以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素质,增加利润。例如,对于企业的技术含量高的部门人员,可以称

为人财,对企业盈利至关重要,也许这些人有些许的傲才,企业应该充分给予这些人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提升成就感。在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启用一些人才,管

理整个企业的营运与发展,确保尊重与重视他们的提案,让他们对企业忠心,忠诚。对刚进

入企业不久的大专院校生,要发挥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不能打击,毕竟他们理想主义比较严

重,还没有真正理解与融入社会,工作中。对于技能,要给予详细的实习与实践,在实践操

作中,巩固学习的知识,发挥比老员工对知识的储备多的优势,与现代社会更好的接触。利

用先进的信息与科技。他们是潜力股,要让他们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把他们的棱角打磨的平滑,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人在,对于企业的老职员,要给予充分的物质与精神安慰,多进行培训,使其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宝力不衰,再者,就是对企业员工的全面培训,比如,懂计算机的不懂财务,懂财务的不懂计算

机,煤炭企业职工的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企业在加强职工培养方面可采取“送出去、请进

来”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是从现有的状况出发,将员工逐步送出去培养,或者定期

请外面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传授相关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另一种举措是从高等院校引进一些大

中专毕业生,结合企业的需求加以培养,从而充实企业的信息化队伍。对财务人员进行计算

机培训,对计算机人员进行再深造,软件,系统,维护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是培养的必要

选择。提升企业效益,文化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同样是煤炭企业无法避免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目前已有煤矿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放炮作业监控系统、安

全监控系统、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火灾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带式运输监控系统、提升运输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工作面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健康状况监控系统、视

频监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应急广播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系统仍不能满足煤矿安

全生产、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需求,需要研究煤矿物联网技术,解决煤矿安全标志准用产

品和矿用关键设备全程跟踪监管等问题。

煤矿井下有瓦斯等爆炸性气体、矿尘大、潮湿、有淋水、巷道空间狭小、巷道弯曲和分

支,瓦斯、水、火、顶板、煤尘、放炮、运输、机电等事故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因此,用

于地面的物联网技术和设备,难以直接用于煤矿井下。

(1)电气防爆。煤矿井下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和煤尘。因此,物联网系统和设备必须是防

爆型电气设备,并宜采用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防爆措施,输入输出信号必须是本质安全

信号。

(2)电磁波传输衰耗大。煤矿井下空间狭小,有风门、机车等阻挡体,巷道介质、弯曲、分支、倾斜、表面粗糙度、巷道支护等会影响电磁波的传输,传输衰耗大。

(3)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煤矿井下巷道一般布置在离地表数百米以下,最深已达

1365米。因此,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

(4)无线发射功率小。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5W左右。当电路中有

电感和电容等储能元件时,将进一步降低电路中允许的最大电流和电压,功率也大大降低。

(5)抗干扰能力强。煤矿井下空间狭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电磁干扰严重。特

别是大功率变频器、大型机电设备启停、架线电机车电火花等对物联网设备干扰大。

(6)网络结构宜采用树形结构。煤矿井下巷道为分支结构、呈树形布置、分支长度数千米,达万米以上;煤矿井下电缆和光缆必须沿巷道敷设,挂在巷道壁上。因此,为便于系统安装

维护、节约传输电缆和光缆、降低系统成本,宜采用树形结构。

(7)传输距离相对较远。煤矿(仅单一矿井)相对于一般工业企业覆盖区域较广,采掘工

作面距地面调度室距离可达十多千米。

(8)不宜采用中继器。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较高,巷道长度长,维护困难。

若采用中继器延长传输距离,由于中继器是有源设备,故障率较无中继器系统高。并且在煤

矿井下电源的供给受电气防爆的限制,在中继器处不一定好取电源,若采用远距离供电还需

要增加供电芯线。因此,不宜采用中继器。

(9)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煤矿井下电网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75%~110%之间,甚至

达75%~120%。因此,煤矿物联网设备应具有较强的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特别当电网停

电时,应由备用电源维持不小于2小时的正常工作。

(10)抗故障能力强。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高,顶板冒落等会造成电缆和光缆断

缆、设备损坏。因此,煤矿物联网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

障时,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瘫痪,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11)防护性能好。煤矿井下除有瓦斯等爆炸性气体外,还有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矿尘大、潮湿、有淋水。因此,煤矿物联网设备应具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性能。

(12)设备体积小。煤矿井下空间狭小,因此,煤矿物联网设备的体积、特别是天线体积不

能很大,便携式设备更要注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针对煤矿井下无线传输衰减大、电气防爆登特殊性,制约地面物联网技术直接在井下应

用,因此,我们要研究煤矿物联网技术。

(1)煤矿物联网信息编码、传输、处理等标准。煤矿物联网涉及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

送机、液压支架、液压泵站、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提升机、电机车、胶轮车、通

风机、水泵、压风机、移动变电站、电气开关、变压器、监控、通信等大量的机电设备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监管,因此,需要研究制定煤矿物联网信息编码、传输、处理等标准。

(2)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管控。2006年11月5

日11时38分,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7人死亡。经分析认定,引爆瓦斯的火源是假冒伪劣电气产品失爆产生电火花,引起

瓦斯爆炸。因此,需要研制煤矿物联网,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等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监管,避免假冒机电产品在煤矿使用造成事故。

(3)矿用安全炸药生产、运输、储存、领退、使用等全过程管控。2010年6月21日1时

22分,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兴东二矿主井区井下发生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造成49人

死亡。经分析认定,事故矿井下长时间大量存放非法购买的私制炸药自燃引发事故。因此,需要研制煤矿物联网,实现矿用安全炸药生产、运输、储存、领退、使用等全过程跟踪管理,避免私制炸药引起炸药燃烧和爆炸事故,避免火工品运输、储存、使用不当造成伤亡事故。

(4)矿用重大关键设备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管控。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提升机、电机车、胶轮车、通风机、水泵、压风机、移动变电站

等大型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研制煤矿物联网,实现矿

用重大关键设备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等全过程跟踪管理和健康诊断,为煤矿安全

生产提供快速有效的物资保障、优化采购和库存、降低成本。

(5)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自动识别与培训监管。现有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

制超定员生产、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干部

下井带班管理、考勤管理、应急救援、事故调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系统仍不能

满足事故应急救援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的需求,需研究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虹膜和

人脸自动识别、安全培训和上岗证管理信息化等,通过设置在人员出入井口的虹膜和人脸等

检测装置,检测入井人员特征,与上岗培训时的虹膜和人脸数据库资料对比,没有取得上岗

证的人员不允许下井,特殊情况(如上级检查等)需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存储纪录。

(6)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电钳工、放炮工、绞车司机、采煤机司机、水泵操作工等及其操作设备、作业环境人机环闭锁控制。持证上岗、专人操作、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瓦斯风电闭锁、防止带电作业的机电闭锁、防止放炮事故的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的定时巡检等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研究煤矿物联网,实现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电钳工、放炮工、绞车司机、采煤机司机、水泵操作工等及其操作设备、作业环境人机环闭锁控制。

(7)无人工作面地面遥控。目前采煤工作面能够做到工作面有人巡视条件下的回采巷道遥控和记忆割煤,但不能自动识别煤岩,不能实现工作面无人控制。因此,需要研究煤岩分界识别技术和仪器,研究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精确定位技术,进一步提高监控的可靠性,实现无人工作面地面遥控。

(8)重大灾害预警。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瓦斯等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功能,部分系统具有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预警功能,但预警准确率较低,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煤矿重大灾害预警准确率,研究基于物联网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灾害预警技术。

(9)煤炭产、运、销、用全程管控。煤炭长期储存会自燃,煤炭短缺会影响发电、钢铁、建材和煤化工等产业,煤炭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市场价格等。因此,需要通过煤矿物联网,监控煤矿的煤炭产量、煤种、煤质和库存等,铁路、船舶、公路等运输和库存等,发电厂等煤炭用户煤炭库存和用量等,实现经济调度,供需平衡。

(10)应急救援装备与救护队等管理。应急预案、救援装备、救援队伍等是及时有效救援的保障。因此,需要研究煤矿物联网技术,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11)煤炭地质勘探、设计、建井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煤矿在地质勘探、设计、建井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产生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对应的属性数据。煤矿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需要对煤层、顶底板、围岩、地质构造等基础信息、井巷测量信息、供电、通风、排水、运输、采掘、监控、通信等生产信息进行三维表达与分析,这就需要研究矿用三维建模算法和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

结语:我国是一个多油少煤的国家,煤炭在我国能源中人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油价极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下,煤炭资源举足轻重,我国的煤炭企业在经过09年的整改,组合下,如何提升我国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煤炭安全信息化建设,物联网的建设,是确保我国煤炭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之关键举措。

下载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要在企业的管理框架下进行。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这就像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要根据企业的......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中共泰州市委党校叶帆摘要: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民营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

    企业管理与问题分析

    企业管理偏差的产生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乔万谋 【内容摘要】文章对企业管理中信息处理、传递偏差,以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缺少有效沟通导致企业管理出现偏差,企业执行力降低的原因......

    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封面: 新 疆 电 大 开 放 教 育 点子政务课程论文 姓 名_马玉芬 学 号1665001201522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校米泉电大 课程论文题目_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成......

    《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放珠中学 聂祥龙 2014年11月29日 展示图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中谈有效教学,那我们首先要先理解信息化教学中的人和物......

    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信息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和依据。审计信息化理所当然......

    旅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推荐)

    旅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摘要】旅游信息化是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参考其他文献来从旅游信息化的必然性出发,浅析目前旅游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解......

    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由于多数国有企业采用集权管理方式,决策程序不科学。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现状经营者多由政府直接任命的,采用集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