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区委领导调研文章】
以党建创新突破凝聚科学发展强大合力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来为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以来,市区抢抓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顺应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一心谋发展,一线立新功”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推行“六个一线
工作法”(即: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在一线考核鉴别人才,在一线提拔重用干部),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知名”的先锋示范城区,不断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陆续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办、自治区、市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730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组工网、《日报》等重要党建媒体专题报道,“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坚持把“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作为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来,区以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将创建先锋示范城区活动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弘扬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先锋精神”(即一种不做则已、做必首善的标准,一种直面压力、迎难而上的勇气,一种咬住不放、锲而不舍的作风,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一种逢战必胜、逢攻必取的魄力),全面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抽调3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8个工作协调组,55个先锋突击队,长期奋战在基层工作一线,确保在今年年底完成166个重点推进项目。依托网络、广播、刊物等载体,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表彰了一批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综治维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锋”和“先锋工作组”,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建功立业。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结一联五”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组织城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建帮扶,努力打造先锋示范队伍,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践行“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这个主旨,坚持把“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结合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提升学习力、增强执行力”为主题的赠书促学活动,向城区广大干部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2500多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即一个项目、一个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揽子抓到底),实行“四挂钩”督查制度(即与绩效考评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行政效能监察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在推进中央投资防洪水利设施项目——区防洪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创示范、当先锋、做表率,仅用4个多月时间,100%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再一次创造了“速度”。开展“扎根最基层建功第一线”主题实践活动,鼓励14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系基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接地气”、“通民气”、“长才气”,锻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扶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7月,区荣获了“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三、筑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坚持把“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作为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各级战线上的先锋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区实施“组织堡垒”工程,将党支部建在村屯、产业链和项目建设工地上,成立了龙岗新区党工委、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临时党委,在各征地拆迁工作组、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各协调组和先锋突击队成立临时党组织,并重点打造了区野猪养殖协会党支部、蒲庙镇红星社区党总支部等29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在一线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建立村情民意联系机制,开展“百个支部联建&8226;千名党员连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87个机关单位1200多名党员干部与262户贫困户、386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生产生活物资,提供致富、就业信息。实施“网络党建”工程,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党员手机服务平台,来,共为党员干部发送换届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和祝福问候5万多条,形成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抓住“焕发党内生机活力”这条主线,坚持把“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作为激发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展“在一线入党&8226;到
第二篇: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以党建创新突破凝聚科学发展强大合力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来为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以来,市区抢抓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顺应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一心谋发展,一线立新功”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推行“六个一线
工作法”(即: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在一线考核鉴别人才,在一线提拔重用干部),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知名”的先锋示范城区,不断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陆续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办、自治区、市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730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组工网、《日报》等重要党建媒体专题报道,“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坚持把“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作为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来,区以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将创建先锋示范城区活动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弘扬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先锋精神”(即一种不做则已、做必首善的标准,一种直面压力、迎难而上的勇气,一种咬住不放、锲而不舍的作风,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一种逢战必胜、逢攻必取的魄力),全面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抽调3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8个工作协调组,55个先锋突击队,长期奋战在基层工作一线,确保在今年年底完成166个重点推进项目。依托网络、广播、刊物等载体,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表彰了一批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综治维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锋”和“先锋工作组”,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建功立业。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结一联五”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组织城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建帮扶,努力打造先锋示范队伍,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践行“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这个主旨,坚持把“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结合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提升学习力、增强执行力”为主题的赠书促学活动,向城区广大干部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2500多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即一个项目、一个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揽子抓到底),实行“四挂钩”督查制度(即与绩效考评挂
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行政效能监察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在推进中央投资防洪水利设施项目——区防洪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创示范、当先锋、做表率,仅用4个多月时间,100%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再一次创造了“速度”。开展“扎根最基层建功第一线”主题实践活动,鼓励14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系基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接地气”、“通民气”、“长才气”,锻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扶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7月,区荣获了“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三、筑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坚持把“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作为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各级战线上的先锋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区实施“组织堡垒”工程,将党支部建在村屯、产业链和项目建设工地上,成立了龙岗新区党工委、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临时党委,在各征地拆迁工作组、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各协调组和先锋突击队成立临时党组织,并重点打造了区野猪养殖协会党支部、蒲庙镇红星社区党总支部等29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在一线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建立村情民意联系机制,开展“百个支部联建&8226;千名党员连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87个机关单位1200多名党员干部与262户贫困户、386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生产生活物资,提供致富、就业信息。实施“网络党建”工程,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党员手机服务平台,来,共为党员干部发送换届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和祝福问候5万多条,形成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抓住“焕发党内生机活力”这条主线,坚持把“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作为激发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展“在一线入党&8226;到基层砺炼”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在工作岗位一线考察党员,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安排到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环境艰苦、岗位重要的部门和单位锻炼,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组建“流动党校”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对一”帮助教育和跟踪考察,由一线临时党组织就近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进行“火线考察”。以来,在征地拆迁、项目落地、抗洪救灾等一线,城区各基层党组织对135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了解,86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一线光荣宣誓入党,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树立“人才就是生产力”这个理念,坚持把“在一线考核鉴别人才”作为构筑科学发展的人才高地
把基层砺炼作为人才成长的必修课,每年安排各类人才上派、下挂锻炼。,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引进8名硕士和5名博士到城区挂职。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强化人才教育培训,组织各类人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培训。,设立了13个主体班次,并计划于7月份对在职的科级干部进行大规模、集中式的封闭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以及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和本领。建立人才资源库,组建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团,使基层有限的资源成本取得最大的人才效益。共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8期次,提供答疑服务4万余人次,由专家技术咨询团提供人工诊断答疑958次,发放科普宣传读物4.5万册,为群众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1500多件次。组织开展“关爱人才,真情暖人心”主题系列活动,建立送生日祝福、生病住院探望等关爱制度,并定期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免费进行健康体检。
六、高扬“风清气正选人”这面旗帜,坚持把“在一线提拔使用干部”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
在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集中换届中,区深入实施“阳光换届”工程,坚持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穿换届始终,牢固树立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让想干事者有希望,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机会,让不干事者有危机的“四重四让”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推行“五差额”干部选任机制(即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实行纪检(监察)、综治、信访等九部门联合审查制度。换届工作呈现出“三个百分百”(即百分百实现群众满意、百分百一次性选举成功、百分百高票当选)和“三个零”(即零违纪、零失误、零上访)的特点。在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和换届风气满意度测评中,区各项测评指标均位列全111个县(市、区)第一,并荣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授予“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长效机制,连续两年拿出23个乡科级领导岗位开展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初,结合开展考核,大力践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分别在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一线和五象新区龙岗片区项目征地拆迁一线开展了推荐考核干部,对165名抽调到征地拆迁一线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延伸考核,真正实现在基层一线了解干部、推荐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拿出区蒲庙镇党委书记和区土地储备中心主任两个重要正科级领导职位面向一线推行“公推差选两票决”,在征地拆迁一线公开推荐、差额选拔、两轮票决。在今年6月份科级干部调整中,我城区共有60名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极大激发了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推进城区科学发展注入无穷动力、提供坚强保障、焕发无限生机。
区以服务中心工作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根本出发点,以“六个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有效地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展翅腾飞。1-5月份,全城区财政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两项指标增速居市各县区前列。实践证明,“六个一线工作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举措,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有着强盛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六个一线工作法”相关运行机制,有序推进先锋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六个一线工作法”,以发展成效助推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第三篇: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
与启示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区委领导调研文章】
以党建创新突破凝聚科学发展强大合力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来为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以来,市区抢抓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顺应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一心谋发展,一线立新功”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知名”的先锋示范城区,不断改进
干部队伍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陆续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办、自治区、市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组工网、《日报》等重要党建媒体专题报道,“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坚持把“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作为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来,区以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将创建先锋示范城区活动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弘扬防洪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先锋精神”,全面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抽调3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8个工作协调组,55个先锋突击队,长期奋战在基层工作一线,确保在今年年底
完成166个重点推进项目。依托网络、广播、刊物等载体,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表彰了一批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综治维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锋”和“先锋工作组”,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建功立业。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结一联五”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组织城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建帮扶,努力打造先锋示范队伍,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践行“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这个主旨,坚持把“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结合城区、乡镇、村三级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提升学习力、增强执行力”为主题的赠书促学活动,向城区广大干部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2500多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推行“五
个一”工作模式,实行“四挂钩”督查制度,在推进中央投资防洪水利设施项目——区防洪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创示范、当先锋、做表率,仅用4个多月时间,100%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再一次创造了“速度”。开展“扎根最基层建功第一线”主题实践活动,鼓励14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系基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接地气”、“通民气”、“长才气”,锻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扶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7月,区荣获了“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三、筑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坚持把“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作为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各级战线上的先锋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区实施“组织堡垒”工程,将党支部建在村屯、产业链和项目建设工地上,成立了龙岗新区党工委、防洪
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临时党委,在各征地拆迁工作组、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各协调组和先锋突击队成立临时党组织,并重点打造了区野猪养殖协会党支部、蒲庙镇红星社区党总支部等29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在一线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建立村情民意联系机制,开展“百个支部联建&8226;千名党员连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87个机关单位1200多名党员干部与262户贫困户、386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生产生活物资,提供致富、就业信息。实施“网络党建”工程,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党员手机服务平台,来,共为党员干部发送换届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和祝福问候5万多条,形成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抓住“焕发党内生机活力”这条主
线,坚持把“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作为激发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展“在一线入党&8226;到基层砺炼”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在工作岗位一线考察党员,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安排到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环境艰苦、岗位重要的部门和单位锻炼,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组建“流动党校”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对一”帮助教育和跟踪考察,由一线临时党组织就近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进行“火线考察”。以来,在征地拆迁、项目落地、抗洪救灾等一线,城区各基层党组织对135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了解,86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一线光荣宣誓入党,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树立“人才就是生产力”这个理念,坚持把“在一线考核鉴别人才”作为构筑科学发展的人才高地
把基层砺炼作为人才成长的必修课,每
年安排各类人才上派、下挂锻炼。,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引进8名硕士和5名博士到城区挂职。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强化人才教育培训,组织各类人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培训。,设立了13个主体班次,并计划于7月份对在职的科级干部进行大规模、集中式的封闭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以及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和本领。建立人才资源库,组建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团,使基层有限的资源成本取得最大的人才效益。共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8期次,提供答疑服务4万余人次,由专家技术咨询团提供人工诊断答疑958次,发放科普宣传读物万册,为群众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1500多件次。组织开展“关爱人才,真情暖人心”主题系列活动,建立送生日祝福、生病住院探望等关爱制度,并定期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免费进行健康体检。
六、高扬“风清气正选人”这面旗帜,坚持把“在一线提拔使用干部”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
在城区、乡镇、村三级集中换届中,区深入实施“阳光换届”工程,坚持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穿换届始终,牢固树立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让想干事者有希望,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机会,让不干事者有危机的“四重四让”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推行“五差额”干部选任机制,实行纪检、综治、信访等九部门联合审查制度。换届工作呈现出“三个百分百”和“三个零”的特点。在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和换届风气满意度测评中,区各项测评指标均位列全111个县第一,并荣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授予“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长效机制,连续两年拿出23个乡科级领导岗位开展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初,结合开展考核,大力践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分别
在防洪工程征地拆迁一线和五象新区龙岗片区项目征地拆迁一线开展了推荐考核干部,对165名抽调到征地拆迁一线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延伸考核,真正实现在基层一线了解干部、推荐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拿出区蒲庙镇党委书记和区土地储备中心主任两个重要正科级领导职位面向一线推行“公推差选两票决”,在征地拆迁一线公开推荐、差额选拔、两轮票决。在今年6月份科级干部调整中,我城区共有60名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极大激发了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推进城区科学发展注入无穷动力、提供坚强保障、焕发无限生机。
区以服务中心工作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根本出发点,以“六个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有效地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展翅腾飞。1-5月份,全城区财政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两项指标增速居市各县区前列。实践证明,“六个一线工作法”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举措,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有着强盛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六个一线工作法”相关运行机制,有序推进先锋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六个一线工作法”,以发展成效助推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篇:推行镇村干部“一线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薛城区张范镇推行镇村干部 “一线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今年以来,薛城区张范镇大胆创新干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建立镇村干部驻组便民利民“一线工作法”服务网络,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背景与动因】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除开展计划生育、经济发展外,干部深入群众时间越来越少,镇干部“身在基层却下不了基层、面对群众却服务不了群众”,干群关系有些疏远,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群众知晓率不高,民主监督流于形式,群众合理诉求不畅,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甚有“走读”现象,工作浮在面上、效率不高,庸懒散现象严重;群众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不强,各项工作开展阻力大等问题突出,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不和谐因素增多。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镇党委根据农村工作现状和干部急需转变作风,推行了镇村干部“一线工作法”,走出了
乐、综合服务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农村基层综合阵地、决策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二是落实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干部驻组要对村务公开、涉农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计划生育执行情况、村干部民主评议、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救助和农村低保对象评定等工作负责。帮助健全“理事会”、“议事会”和“监事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制度”,由群众民主决策、真正实现还权于民。三是完善农村党支部“三位一体”设臵模式,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由驻组干部直接为群众办理。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民事纠纷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提供括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科技知识、防灾减灾、市场信息、劳动力和人才需求信息、代领证件、小额信贷咨询等事项。
三、建立镇村干部“一线工作”管理措施。一是以技能学习培训为抓手,加强对干部的学习培训,尤其是农业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培训,让干部掌握在农业农村工作,为民提供便民服务中所需的政策和技术,并把得技能服务情况作为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二是以强化督促
三、推行镇村干部“一线工作法”制度体现了“三农”工作重心和力量下移的基本要求。所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镇村干部岗位前移到村、到户,在第一线指挥,掌握第一手情况,在第一线解决问题,真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和谐;在第一线作战,与群众肩并肩,同患难,齐心协力搞建设;在第一线吃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暖民心,感情在一线交融;听民意,发展在一线共谋;成效在一线凸显。
四、推行镇村干部“一线工作法”制度体现了增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基本要求。镇村干部通过走千家、访万户,深入群众,打成一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树立公信,赢得公认,进一步增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同时,通过干部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培养和带好村支两委一班人,可以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初步成效】
一是通过召开群众会,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全镇78名干部召开群众会210余次,参会人数达4500多人次,民情调查3900多户,走访群众8500多人次,宣讲强农惠民政策78次,党小组会议52次。
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有的鼓励群众创业,有的帮助解决群众在创业中贷款,有的为残疾人代办残疾证、独生子女证、准生证、代交话费等,有的为群众咨询移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建房占地政策等。尖锋村高台子组10余农户自筹资金2万元,新修公路1.5公里,驻组干部白彩勇一个月内在该组工作20多天调解土地问题、协助劳动力调配,直到公路开挖完工。五星村冉家棚组驻组干部赵飞在该组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路硬化过程中,驻组工作40多天,召开群众会6次,组织劳动力1500多个,调解纠纷3个,高标准地按期完成。石灰坨驻组干部张华积极引导移民创业,该组向朝义成功养殖种兔1000多只,田进强伺养二元种母猪15头,为移民创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文家店老党员王国方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帮办法,我们拍手还有!”
六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得到了充分利用。实行干部驻组便民利民服务后,要求干部必须定期到活动场所办公,集中解决相关问题,为群众代办相关事务。干部到村民组开展工作时,保证两名干部住宿在村委会办公楼,实行轮流值班制度,负责接访群众,处理日常事务,村委会“有庙不开门”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
第五篇: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抓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
抓实干部直接群众制度
在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干”字当先,抢抓机遇,积极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做到力量在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绩效在一线检验,抓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确保“四群”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力量在一线配置。认真做好“四群”工作队员、新农村工作队队员的选派工作,重点把优秀党员、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和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选派到基层。通过整合禁毒防艾、新农村建设、下派挂职干部和各部门下基层送服务等四支队伍,结合领导挂钩联系点制度、“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和信访代理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民情责任网络管理模式,形成推动和谐发展的整体工作合力。
二是情况在一线了解。各级各部门实行县直机关“挂村包组联户”,以所有村(居)委会全覆盖为目标,进行“一对一”结对共建。通过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建立《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表》,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情况以及基层组织和-1-
群众评价,便于掌握情况、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
三是问题在一线解决。围绕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工作目标,实施“干部进农户、支部进农村、部门送服务”活动。各级各部门深入挂钩联系点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及群众的所需所盼。组织开展民情分析会解决自身存在不足,提出整改措施,落实群众反映问题
四是责任在一线落实。积极推行民情联系责任区制度,在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建立三级民情责任区。按照民情联系的要求,明确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各级民情责任区责任人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民情分析会,原则上村级民情分析会每月召开一次,乡镇民情分析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归口落实原则,各级民情责任区责任人要注意收集、梳理、分析民情,逐级建立民情台账,妥善处理和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作风在一线转变。做到想农加人、进农家门、说农家话、做农家事、解农家难、结农家情。干部经常接地气,转作风,与群众联系制度化、常态化,切实解决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工作作风问题。要以相信依靠群众为前提,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关心群众疾苦,真心拜群众为师,才能激发和凝聚群众中蕴藏的强大力量,推进党的事业不断
走向胜利。
六是成效在一线凸显。通过实现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结合部门挂钩联户,积极整合各部门优势资源,帮助村级(社区)谋划发展思路。派驻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访民情解民困,化解民困促进和谐,积极搭建机关与群众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传递各项信息,做到“有户必联”、“ 有困必帮”、“有问必解”、“有求必应”、“有情必知”,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使四群教育成效在一线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