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事发集团“二四”党建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时间:2019-05-14 04: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兴事发集团“二四”党建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兴事发集团“二四”党建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篇:兴事发集团“二四”党建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党企深度融合 丰富治理模式 助推跨越发展

——兴事发集团“二四”党建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四川兴事发集团是一家集门窗、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商贸经营、新能源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国内大型综合民营企业,现有职工2800余人。集团设1个党委,共有5个党支部、17个党小组、103名党员。集团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愿天下人兴,助事业者发”的企业理念,坚持用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方向盘”,将党的建设作为“红色引擎”,探索总结出了“二四”党建工作法,以“双建+双培”构建起企业党组织战斗平台,采取“四育、四亮、四定、四化”措施,实现党企“并轨”运行,推动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一、“二四”党建工作法产业的背景

兴事发集团前身是1993年创办的兴发卷帘门厂,2000年成立了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组建四川兴事发门业集团公司。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经历了无数次的困难与曲折,但在关键时刻,是党组织一次次带领企业“突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第一阶段:应运而生。面对新的经济形势,2000年9月兴事发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新的设备和技术,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经过一轮快速发展后企业却出现了

2不断扩大,涉足的领域不断增加,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也更加明显。近十年来,在企业的扩张过程中,凡新公司的开设或新市场的开辟均是由企业党员干部担任“主攻手”。2004年由党员李明良带队成立的兴事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产值便达到7000万元;2010年12月成立的商贸公司,由党委委员张旭光担任总经理,2012年产值超过3.8亿元,另外新型建材公司等集团下设的其他公司也多是党员担任公司主管。感受到党组织给企业带来的变化,集团董事长邓德万也主动放权给集团党委,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支持集团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兴事发集团现任党委书记彭兴全明确提出了“二四”党建工作法的思路,使兴事发集团党建工作实现了“标准化建设”。2012年9月7日,兴事发集团成为全市非公党建现场会现场点。企业党组织成为兴事发集团的一张闪光的“名片”,生动诠释了企业稳步和快速发展的深刻内涵。

二、“二四”党建工作法实践:在融合中发挥作用 兴事发集团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党建元素,在工作中坚持“二四”党建工作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丰富了企业治理手段,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

(一)打造“红色引擎”,以“两个作用”驱动企业科学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双建”打造政治高地。集团党委成立后,将“双建”作为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第一抓手。

——一是建组织。企业出资人在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决定建立党组织,他认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员工的力量,但员工需要的除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关爱,而党组织正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此兴事发首先建立起了党支部,启动了“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但随着企业集团化建设的步伐,企业党支部也升格为集团党委,构建起了“集团党委—子公司党支部—生产一线党小组”三级组织构架,实现了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二是建机制。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最高的效率。兴事发集团建立起“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集团党委成员全部进入了最高管理层,实现了党委成员与集团管理层“不分彼此”;建立起“党企互动”工作机制,集团管理层列席党委会、党委成员列席董事会,党委还可直接向管理层干部提交提案。集团在年初与公司级领导签订企业发展目标时,将党建工作纳入其中,实行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建立起“大党委”工作机制,由党委成员分别担任群团组织负责人,实行党建带群建,形成了相互融合、组织共建、工作共抓、活动公推的党群共建工作格局;建立起“党建保障机制”,每年按照企业利润1‰的标准列支党建工作经费,超出部分仍由集团报销。集团先后投入240多万元建起标准化的办公场地、流动党员俱乐部、党员活动室,6等平台,与广大党员职工进行互动交流。集团每年开展红色专项旅游,组织党员骨干带薪休假旅游。

——四是“家园教育”,针对员工进行教育。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将流动的员工凝聚在企业和党组织周围,把企业建设成为员工的“第二家园”是党组织的关键任务。集团党委每月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和企歌,每年开展一次“爱国、爱企、爱岗”员工评选和“爱岗如家“演讲比赛”,并在每年“五一”、“七一”或年底表彰优秀党员和员工时作为单项表彰,发放奖金和证书。集团党委还制作了一面“兴事发人墙”,对优秀员工进行展示。通过“四育”,使企业的每一份子都在党组织引导下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企业的思想、行动与党组织实现了“同频共振”。

“四亮”多形式促形象提升。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的优势,提升企业党员的形象和素质,党员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一是“亮身份”。置身兴事发集团,每名党员的身份都通过随身佩戴的党徽被标识,每名党员的岗位都是“党员责任岗”或位于“党员责任区”,专题公示栏对党员的工作进度、业绩等情况进行公示,在党员的带动下,企业“比学赶超”氛围浓厚,党员成为优秀职工的“形象代言人”。

——二是“亮技能”。兴事发集团树立起“以能力论英雄”的人才观念,结合生产经营的需要,搭建起“比武”平台,定期举行“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2007年以来,集团在生产企业共开展劳动竞赛12次,开展各类技能比赛共计 70多项,全集团共有近3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类竞赛,选拔培养了技师50多名、岗位能手上千名。门窗公司岗位能手王希华2010年参加“四川省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全省第四名。身为党员的一线焊工马朝全在企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最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党员逐步成长为各项技能的“掌门人”。

——三是“亮承诺”。动力源于组织,压力来自监督。针对岗位自身实际,集团党委开展了党员承诺公示活动,按照“五诺三评”程序开展“一事一诺”和“年度承诺”,推动党员参与效率提升、技术攻关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兑现承诺1300余条,破解生产难题、攻关技术障碍80余个,实现利润或节约成本400余万元,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领头人。

——四是“亮业绩”。有比较才能知道差距,有榜样才能明确目标。集团党委每月将各公司及重点项目的完成和进展情况通过手机群发、QQ群发和公示栏粘贴公示等方式进行公示,并根据业绩每年评选出“十佳党员业绩明星”、“十佳党小组”和“十佳员工“、“十佳优秀班组”,激发了党员和广大职工“创先争优”的责任意识,在全企业营造出比作为的良好氛围。通过“四亮”活动,党组织成为企业“第二引擎”,输出了强劲的“红色动力”。

“四定”多角度助管理提升。企业是船,党组织是帆,企业发展的平稳顺利,离不开党组织的一“帆”风顺,兴事发集

10——二是“企业管理人性化”。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效率的要求,但科学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性化。集团党委成立以来,在企业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协助集团制定和规范20余项管理办法,逗硬执行了通勤车接送上下班,免费提供劳保用品,购买养老保险,发放节日福利,实行购房优惠,定期进行体检等惠及全体员工的“十条新规”,实现了企业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互促相融。

——三是“职工关爱亲情化”。要求职工以企为家,这也要求企业对待员工也要像亲人一样。集团党委成立后建立和完善了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以来,集团帮扶困难职工300余人次,帮扶资金30余万元,慰问住院职工97人次,为特困职工家庭捐助款物50余万元,帮扶45名企业职工子女大学期间每月200元生活费。另外还在就业上照顾困难职工,为其近亲属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目前,仅直系亲属同在兴事发就业的职工就占到企业职工总人数的30%以上。

——四是“社会服务常态化”。企业的发展成果要惠及企业职工,也要实现人人共享。集团党委与柏林镇洛水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在资金、就业、信息等多方面实施扶持。2011年,兴事发集团在明水村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百万只生态土鸡养殖基地”,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在集团党委组织下,企业建立了党员志愿队、团员志愿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5.12”特大地震中,集团党委组织捐款80余万元,参与抗震救灾1800余人次。党委组织,企业带头,员工参与,广泛开展的惠农助农等社会公益活动,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贡献社会的同升共进。

三、“二四”党建工作法成效:在互动中实现跨越 兴事发集团的实践,是促进企业科学管理的创新探索,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人才“递进”,干部结构更“优”。集团党委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实施人才“递进”培养,积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企业发展的人才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引才聚才“磁场”,企业各级管理层的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党员能手分布更加广泛。集团党委成立以来,建立了培训学校、业余党校、网上学校等,组建了三级培训机制,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劳模马朝全为代表的一批一线党员工人从“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成为了企业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在兴事发门窗厂,党员责任岗和党员责任区覆盖面积已达到60%以上。二是党员骨干作用显著增强。集团党委建立以来,构建起了干部培训选拔长效机制,集团先后投入80余万元选送近50名党员骨干和优秀员工参加MBA和职业经理培训班学习,派遣干部赴国外考察学习30余人次。经过集团党委长期培养,目前进入企业公司级领导层的党员已达到11人,占52%。兴事发集团门窗公司现任总经理任黎,是由普通党员逐步成长为企业骨干的典型代表,他从一名普通员工,在集团党委重点培养下成为党员,并最终成为集团党委委员、团委书记、门窗公司总经理。

314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集团也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开展“村企共建”,建立“贫困大学生帮扶基金”,实施“兴事发送岗位”活动,参与和扶持农业项目开发等,每年企业公益事业支出超过120万元,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兴事发”品牌的知名度。

(四)发展“升级”,企业实力更“强”。集团党委全面融入企业,引领企业健康成长,彰显出了强大的政治优势,推动产业从传统单一转向现代多元,管理从粗放转向科学,经营从本土转向全球。兴事发集团确立了“打造百亿企业,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在集团党委的引领下,兴事发集团已由原来的生产门窗,发展为以门窗生产为主,涉足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商贸经营、新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下设5个事业部,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和8家参控股公司,总资产3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面向未来,集团党委组织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即2018年实现综合产值8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四、“二四”党建工作法启示:党旗红,企业兴 兴事发集团将党的建设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助推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力证明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具有合理性,存在必行性,带有普适性,与此同时,也为我们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深度融入作为首要目标,才能得到“业主支持”。非公企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党巩固执政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组织基础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如何取得业主支持成为其中的难点。兴事发集团建立党组织对于集团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做文章,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文化更加鲜明,发展更加迅速,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兴事发集团实施党建工作的历程表明,党企深度融合,可将党的政策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决策优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为企业的人才优势,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党组织将深度融入作为首要目标,到位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的企业辅助治理模式,无疑会受到出资人的大力支持。

——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才能实现“党员欢迎”。企业的发展赢在人才上,因此企业党组织也必须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上找出路。兴事发集团党组织近十年来的实践中,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吸纳优秀的企业骨干加入党组织,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将其推向更高的平台。帮助党员成为企业骨干,进一步增加其竞争力,将其推向更广的舞台。目前,兴事发集团企业管理委员会中的高级干部全部来自于兴事发内部,没有一位是高薪聘请的外来管理人员,但是企业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集团资产达到了党组织建立之初的100倍,员工工资平均上涨了近10倍。实践表明,党组织有能力培养出一支企业自己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唯才是举,因才施用”的人才培养方针,必将受到党员的欢迎。

——文化塑造作为长期追求,才能满足“企业需要”。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具有企业管

718-

第二篇:自主创业征文—兴事发集团

人生处处风雨阻 唯有拼搏展宏图

四川兴事发集团董事长邓德万同志于1993年投资4.5万元创业建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集门窗、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新型建材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装饰装修、商贸、物流、现代农业、专业市场经营、物业服务、矿产开发、资产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设工业产业事业部、房产建筑事业部、商贸物流事业部、农业产业事业部、投资发展事业部五大事业部,下设12个全资子公司,8个参股、控股公司。集团现有职工人数2800余人,拥有资产总额达30亿元。计划在2018年,集团年产值达到80亿元,力争100亿元。近年来,四川兴事发集团按照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工业强市、工业强区的战略,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抓品牌,拓展市场。集团聘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先生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每年投资广告费用3000余万元,在中央电视台1、2、3、4、7、13频道和中国之声、四川卫视、绵阳电视台以及高速公路路牌广告上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市场得到有力的拓展,产品供不应求,客户质量大幅度提升,与万科、万达、上海绿地等全国十大知名房地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抓项目,扩大产能。自2008底以来,集团申报灾后重建项目8个,已有5个项目在2010年提前竣工,另外3个项目正在建设中;三是抓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与西南科技大学、台湾“御真圆”涂装等科研院所、专业机构联合组织工业产品开发,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了对门窗结构材料、喷涂工艺、智能防盗系统、太阳能光电应用等方面的研发,已被认定为四川企业技术中心。

一、企业经营管理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

在邓德万同志的精心管理下,四川兴事发集团本着“为社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的企业宗旨,始终坚持以“发展“二字为第一要务,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使企业由 1993 年建厂时的员工人数不足 10 人发展到至今的 2800 余人;生产规模从 1993 年一个小型卷闸门厂发展成为拥有十二大子公司、八个参(控)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年产值从 1993 年的不足 20 万元发展成为今天近30亿元。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企业从 1993 年一个不知名的微型小厂已发展成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门业十大白金奖、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免检产品、游仙区纳税大户、中国农业银行“AAA”级信用企业、绵阳市民营工业十强第三名”等诸多殊荣的大型知名民营企业集团。

二、精通业务,不断创新,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创业之初,邓德万同志在为别人安装卷帘门时,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看准了金属门窗这个行业大有可为,于是他收集资料,反复琢磨,自筹几万元钱,并下定决心租了间小厂房,开办了自己的门窗企业——绵阳市兴发卷帘门厂,自任法人代表、厂长,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又组建了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了“兴事发”品牌,主要生产经营“兴事发”牌防盗安全门、防火门、钢质门、保温门、室内门、自动车库门等十大系列100余个产品,各类门窗生产能力达150万樘以上。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邓德万同志带领兴发人始终遵循做事先做人的经营原则,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天天努力、一生成功,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等行为理念教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让与企业一道发展的干职员工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坚持“招贤纳士、改革创新”的原则,以长远的、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眼光不断寻求新模式、探索新思路、引进新观念、开发新产品、寻找新项目、把握新商机,从而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与实力,为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和第二个辉煌十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以来,邓德万同志及时地准确把握到了绵阳市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动向,经多方考察后,决定进军房地产,组建起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几年来,先后开发了一代天骄、嶺峰、兴发家园、兴发•翰林居、兴发•美好家园、兴发〃城东逸景、兴发〃明居、兴发〃城东壹号等十多个楼盘,累计开发面积逾40余万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以来,为了健康、快速发展,集团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工业产业事业部:新建兴事发工业园,着力打造5个亿元级工业企业,到2018年,计划实现年产值40亿元;房产建筑事业部: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力度,拓宽建设领域,计划到2018年,实现年产值30亿元;商贸物流事业部:建立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产业链,扩大服务领域和市场覆盖面,计划到2018年实现年产值15亿元;农业产业事业部:集团采取租赁、参股、合资等方式进军农业产业,成立四川兴事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进行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投资发展事业部:集团成立兴事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专业对外投资,主要涉足房地产开发土地资源、工业企业整合、商业项目整合、物流园区投资开发以及矿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项目等类型投资项目各领域。

无论是工业产业、房产建筑、商贸物流、农业产业还是投资发展事业,邓德万同志都把质量和服务放在第一位。“凡兴事发用户的问题,就是兴事发人的责任。”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兴事发”品牌已逐步走向全国,2007年一举夺得中国驰名商标殊荣。

三、热心公益事业,支持新农村建设

“家乡兴旺,匹夫有责;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这就是邓德万同志在企业发展中坚持的理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同时,邓德万同志带领企业和职工积极投身参与到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助学活动中。在中共绵阳市委统战部、绵阳市工商联(总商会)联合组织的“百企帮百村”活动中,与游仙区柏林镇洛水村、东林乡、白蝉乡结成帮扶对子,采取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帮扶,充分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为洛水村捐助10万元修建道路,为新桥镇捐建提灌站,为白蝉乡捐赠13万元修建水泥路,为柏林镇地震灾区重建捐款30万元……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善待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给予农民工像其他城市职工一样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种保险。

四、大力资助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邓德万同志在带领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但重视在本企业内部培养和造就人才,还特别重视对农村教育特别是优秀农民子女的扶持,先后多次以专款资助了多名农村大学生完成学业。汪云峰、陈娇娇、王小军等5名大学生因家庭特别困难,直到已经开学后仍未踏上上大学的路程。邓德万同志偶然得知这一情况后,深表同情,并决定对5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资助。邓德万先生说:

“知识改变命运,在困难时帮助他们,会让他们的人生道路变得宽阔些……”当日上午,邓德万同志与5名大学生见了面,当场为每个学生资助学费2000元,还每月分别支付他们生活费200元直至大学毕业。并决定拿出6万元,作为资助这5名贫困生的“专款”,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做小企业可以靠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做大企业必须靠德。”邓德万同志说,他做企业的这么多年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保持了诚信,并得到社会的公认。而且他还要求公司的每个员工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和谐、创新、高效”是兴发的经营理念,在邓德万同志的带领下,兴发公司已发展成为游仙区大型工业企业,为游仙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川兴事发集团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以党建创新突破凝聚科学发展强大合力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来为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以来,市区抢抓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顺应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一心谋发展,一线立新功”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推行“六个一线

工作法”(即: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在一线考核鉴别人才,在一线提拔重用干部),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知名”的先锋示范城区,不断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陆续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办、自治区、市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730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组工网、《日报》等重要党建媒体专题报道,“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坚持把“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作为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来,区以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将创建先锋示范城区活动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弘扬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先锋精神”(即一种不做则已、做必首善的标准,一种直面压力、迎难而上的勇气,一种咬住不放、锲而不舍的作风,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一种逢战必胜、逢攻必取的魄力),全面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抽调3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8个工作协调组,55个先锋突击队,长期奋战在基层工作一线,确保在今年年底完成166个重点推进项目。依托网络、广播、刊物等载体,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表彰了一批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综治维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锋”和“先锋工作组”,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建功立业。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结一联五”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组织城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建帮扶,努力打造先锋示范队伍,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践行“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这个主旨,坚持把“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结合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提升学习力、增强执行力”为主题的赠书促学活动,向城区广大干部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2500多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即一个项目、一个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揽子抓到底),实行“四挂钩”督查制度(即与绩效考评挂

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行政效能监察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在推进中央投资防洪水利设施项目——区防洪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创示范、当先锋、做表率,仅用4个多月时间,100%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再一次创造了“速度”。开展“扎根最基层建功第一线”主题实践活动,鼓励14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系基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接地气”、“通民气”、“长才气”,锻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扶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7月,区荣获了“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三、筑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坚持把“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作为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各级战线上的先锋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区实施“组织堡垒”工程,将党支部建在村屯、产业链和项目建设工地上,成立了龙岗新区党工委、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临时党委,在各征地拆迁工作组、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各协调组和先锋突击队成立临时党组织,并重点打造了区野猪养殖协会党支部、蒲庙镇红星社区党总支部等29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在一线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建立村情民意联系机制,开展“百个支部联建&8226;千名党员连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87个机关单位1200多名党员干部与262户贫困户、386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生产生活物资,提供致富、就业信息。实施“网络党建”工程,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党员手机服务平台,来,共为党员干部发送换届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和祝福问候5万多条,形成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抓住“焕发党内生机活力”这条主线,坚持把“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作为激发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展“在一线入党&8226;到基层砺炼”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在工作岗位一线考察党员,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安排到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环境艰苦、岗位重要的部门和单位锻炼,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组建“流动党校”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对一”帮助教育和跟踪考察,由一线临时党组织就近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进行“火线考察”。以来,在征地拆迁、项目落地、抗洪救灾等一线,城区各基层党组织对135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了解,86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一线光荣宣誓入党,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树立“人才就是生产力”这个理念,坚持把“在一线考核鉴别人才”作为构筑科学发展的人才高地

把基层砺炼作为人才成长的必修课,每年安排各类人才上派、下挂锻炼。,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引进8名硕士和5名博士到城区挂职。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强化人才教育培训,组织各类人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培训。,设立了13个主体班次,并计划于7月份对在职的科级干部进行大规模、集中式的封闭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以及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和本领。建立人才资源库,组建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团,使基层有限的资源成本取得最大的人才效益。共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8期次,提供答疑服务4万余人次,由专家技术咨询团提供人工诊断答疑958次,发放科普宣传读物4.5万册,为群众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1500多件次。组织开展“关爱人才,真情暖人心”主题系列活动,建立送生日祝福、生病住院探望等关爱制度,并定期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免费进行健康体检。

六、高扬“风清气正选人”这面旗帜,坚持把“在一线提拔使用干部”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

在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集中换届中,区深入实施“阳光换届”工程,坚持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穿换届始终,牢固树立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让想干事者有希望,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机会,让不干事者有危机的“四重四让”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推行“五差额”干部选任机制(即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实行纪检(监察)、综治、信访等九部门联合审查制度。换届工作呈现出“三个百分百”(即百分百实现群众满意、百分百一次性选举成功、百分百高票当选)和“三个零”(即零违纪、零失误、零上访)的特点。在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和换届风气满意度测评中,区各项测评指标均位列全111个县(市、区)第一,并荣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授予“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长效机制,连续两年拿出23个乡科级领导岗位开展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初,结合开展考核,大力践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分别在防洪工程(一期)征地拆迁一线和五象新区龙岗片区项目征地拆迁一线开展了推荐考核干部,对165名抽调到征地拆迁一线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延伸考核,真正实现在基层一线了解干部、推荐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拿出区蒲庙镇党委书记和区土地储备中心主任两个重要正科级领导职位面向一线推行“公推差选两票决”,在征地拆迁一线公开推荐、差额选拔、两轮票决。在今年6月份科级干部调整中,我城区共有60名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极大激发了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推进城区科学发展注入无穷动力、提供坚强保障、焕发无限生机。

区以服务中心工作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根本出发点,以“六个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有效地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展翅腾飞。1-5月份,全城区财政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两项指标增速居市各县区前列。实践证明,“六个一线工作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举措,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有着强盛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六个一线工作法”相关运行机制,有序推进先锋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六个一线工作法”,以发展成效助推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篇: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

与启示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区委领导调研文章】

以党建创新突破凝聚科学发展强大合力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来为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以来,市区抢抓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顺应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一心谋发展,一线立新功”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知名”的先锋示范城区,不断改进

干部队伍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陆续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办、自治区、市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组工网、《日报》等重要党建媒体专题报道,“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坚持把“在一线锤炼坚强党性”作为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来,区以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将创建先锋示范城区活动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弘扬防洪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先锋精神”,全面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抽调3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8个工作协调组,55个先锋突击队,长期奋战在基层工作一线,确保在今年年底

完成166个重点推进项目。依托网络、广播、刊物等载体,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表彰了一批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综治维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锋”和“先锋工作组”,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建功立业。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结一联五”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组织城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建帮扶,努力打造先锋示范队伍,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践行“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这个主旨,坚持把“在一线锻造优良作风”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结合城区、乡镇、村三级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提升学习力、增强执行力”为主题的赠书促学活动,向城区广大干部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2500多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推行“五

个一”工作模式,实行“四挂钩”督查制度,在推进中央投资防洪水利设施项目——区防洪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创示范、当先锋、做表率,仅用4个多月时间,100%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再一次创造了“速度”。开展“扎根最基层建功第一线”主题实践活动,鼓励14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系基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接地气”、“通民气”、“长才气”,锻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扶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城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7月,区荣获了“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三、筑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坚持把“在一线夯实党的根基”作为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各级战线上的先锋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区实施“组织堡垒”工程,将党支部建在村屯、产业链和项目建设工地上,成立了龙岗新区党工委、防洪

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临时党委,在各征地拆迁工作组、重点项目推进先锋示范攻坚活动各协调组和先锋突击队成立临时党组织,并重点打造了区野猪养殖协会党支部、蒲庙镇红星社区党总支部等29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在一线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建立村情民意联系机制,开展“百个支部联建&8226;千名党员连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87个机关单位1200多名党员干部与262户贫困户、386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生产生活物资,提供致富、就业信息。实施“网络党建”工程,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党员手机服务平台,来,共为党员干部发送换届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和祝福问候5万多条,形成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抓住“焕发党内生机活力”这条主

线,坚持把“在一线考察发展党员”作为激发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展“在一线入党&8226;到基层砺炼”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在工作岗位一线考察党员,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安排到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环境艰苦、岗位重要的部门和单位锻炼,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组建“流动党校”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对一”帮助教育和跟踪考察,由一线临时党组织就近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进行“火线考察”。以来,在征地拆迁、项目落地、抗洪救灾等一线,城区各基层党组织对135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了解,86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一线光荣宣誓入党,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树立“人才就是生产力”这个理念,坚持把“在一线考核鉴别人才”作为构筑科学发展的人才高地

把基层砺炼作为人才成长的必修课,每

年安排各类人才上派、下挂锻炼。,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引进8名硕士和5名博士到城区挂职。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强化人才教育培训,组织各类人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培训。,设立了13个主体班次,并计划于7月份对在职的科级干部进行大规模、集中式的封闭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以及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和本领。建立人才资源库,组建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团,使基层有限的资源成本取得最大的人才效益。共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8期次,提供答疑服务4万余人次,由专家技术咨询团提供人工诊断答疑958次,发放科普宣传读物万册,为群众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1500多件次。组织开展“关爱人才,真情暖人心”主题系列活动,建立送生日祝福、生病住院探望等关爱制度,并定期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免费进行健康体检。

六、高扬“风清气正选人”这面旗帜,坚持把“在一线提拔使用干部”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

在城区、乡镇、村三级集中换届中,区深入实施“阳光换届”工程,坚持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穿换届始终,牢固树立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让想干事者有希望,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机会,让不干事者有危机的“四重四让”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推行“五差额”干部选任机制,实行纪检、综治、信访等九部门联合审查制度。换届工作呈现出“三个百分百”和“三个零”的特点。在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和换届风气满意度测评中,区各项测评指标均位列全111个县第一,并荣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授予“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长效机制,连续两年拿出23个乡科级领导岗位开展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初,结合开展考核,大力践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分别

在防洪工程征地拆迁一线和五象新区龙岗片区项目征地拆迁一线开展了推荐考核干部,对165名抽调到征地拆迁一线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延伸考核,真正实现在基层一线了解干部、推荐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拿出区蒲庙镇党委书记和区土地储备中心主任两个重要正科级领导职位面向一线推行“公推差选两票决”,在征地拆迁一线公开推荐、差额选拔、两轮票决。在今年6月份科级干部调整中,我城区共有60名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极大激发了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推进城区科学发展注入无穷动力、提供坚强保障、焕发无限生机。

区以服务中心工作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根本出发点,以“六个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有效地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展翅腾飞。1-5月份,全城区财政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两项指标增速居市各县区前列。实践证明,“六个一线工作法”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举措,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有着强盛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六个一线工作法”相关运行机制,有序推进先锋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六个一线工作法”,以发展成效助推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第五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应对时代变革、夯实执政之基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推进党建工作的新载体,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近几年来,江苏通州市委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示范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到大环境、大背景中思考、谋划,全面启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工程,在党建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立足基层实际,开展了以“带头闯市场,带领群众闯市场;争效高效益,争当群众致富领路人”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当能人、富百姓”、“党旗在建筑工地飘扬”、“党组织生活最佳实例评选”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肯定。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中,我们得到几点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基层党建创新必须始终围绕中心工作。

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党建促进经济发展。紧紧抓住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这样才能锻炼组织、发挥作用、体现价值,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的效果得到逐步显现。通州市是江苏省政府首批命名的“建筑之乡”,通州铁军名扬海内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扩量、提质、增效,保证建筑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市在建筑企业广泛开展了“党旗在建筑工地飘扬”主题活动,市委组织部门定期深入施工生产一线指导党建工作,各建筑企业围绕主题活动,开展了创建“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和“铸铁军精神,建放心工程”、“重温入党誓词,党旗在我心中”等活动,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党旗在建筑工地飘扬”主题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建筑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建筑业每年给通州带来了12亿元的劳务收入,也为通州赢来了声誉。去年“通州铁军”荣获“鲁班奖”4项,该市迄今共获“鲁班奖”23次,名列全国县(市)级首位。

启示之二:基层党建创新必须从解决热点问题入手。为了使农村基层党员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中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州市从199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加强党员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活动。一是建档跟踪管理。为每一名党员农民经纪人建立卡片档案,详细记录其思想动态、经营业绩、带动群众致富情况等。二是实行结对联系。全市普遍建立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党员农民经纪人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壮大实力,同时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全市23个镇农民经纪人协会均建立了党支部,3年共吸收167名农民经纪人入党。如今,该市已形成了一支6万余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其中年销售额超过30万元的近700人,一些党员农民经纪人还走出国门,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联系。全市由党员农民经纪人牵头建设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06个、专业批发市场30个,建立各类农副产品营销组织281个,创办龙头企业8家。目前全市规模较大的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16家,2001年销售额为16.25亿元。上级组织部门对该市加强党员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七套作了专题报道。加入世贸组织将会对我国农村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能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靠的是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效应;农民进入加工流通领域,靠的是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农民进军劳务市场,靠的是勇于外出闯荡的能人带领。通州市从今年起在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开展“当能人、富百姓”主题活动,把更多的党员、基层干部培养成种养加大户型、农民经纪人型、劳务输出型、企业主型等多种类型能人,把更多的能人吸收到党内来,吸收到村级干部队伍中来,以进一步深化党员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我们突出分类指导,在村干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一个村干部搞一个家庭副业项目,介绍一个富裕劳动力外出打工,扶持一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村级组织中开展“上项目,搞创收,厚家底”活动;在农村普通党员中开展“争当勤劳致富带头人”活动。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今年将全市400名村支书分类分批到上海、大丰、射阳等地实地培训,引导他们向能人迈进,并将群众公认的能人选拔进村干部队伍,纳入发展党员视线。目前,全市4625名35岁以下农村党员中掌握一技之长的党员占87%,其中能人占52.1%,全市1632名村干部中各种类型的能人有1070名,今年已在能人中发展党员27名,另有132名同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纳入组织视线。

启示之三:基层党建创新必须注意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好的经验与做法往往来自基层,我们要求基层党委每月上报组织工作信息至少一条,及时捕捉党建工作闪光点。行政村合并调整后,通州市村干部从原来的4330名精简为1632名,如何发挥这2698名离任村干部的作用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四安镇的一条信息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他们建立了离任村干部活动小组和党小组,由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任活动小组组长,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理论学习,向他们通报镇、村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进展情况。这激发了离任村干部的热情,他们积极向村支部献计献策,主动参与民主监督,并发挥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长,协助现任村干部解决群众反映较大、涉及面较广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认为这一典型经验值得推广,在各镇党委书记、党务书记会议上几次大力宣传,并在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专门强调了要把对离任村干部的教育当作开创农村新局面的大事来抓,积极组织开展了离任村干部“离岗不离责,一心为人民”系列教育活动,全市普遍建立了离任村干部活动小组和党小组,并加强了对他们的培训,让他们向能人迈进。目前离任村干部中有2000余人重新找到了发挥自己作用的舞台,许多人成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中组部《组工信息》刊登了我市加强对离任村干部教育管理的做法。

启示之四:基层党建创新必须有叫得响的抓手和载体。有好的工作抓手和载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工作就会有活力。我们一是抓企业党建载体。除了开展“党旗在建筑工地飘扬”主题活动,还健全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业绩考评机制,研究制定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软件,建立了企业经营管理者资质评审体系,300多名企业管理者通过评审拥有了相应资质,这拓宽了组织部门知人识人的视野,找准了党建服务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二是抓农村党建载体。我们除了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开展“当能人、富百姓”主题活动,还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组织生活最佳实例评选”活动,以此为抓手,激发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改进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方式,创新“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并汇编了《通州市党组织生活最佳实例集》,给各基层党组织提供创新的范例。三是抓机关党建载体。我们以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让各机关主要负责人走进电台直播室,与观众直接交流,解答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提升了市级机关形象。四是抓老党员队伍建设。我们以开展“晚霞工程”为载体,不断提高老党员的生活待遇,建立了全省首家“老党员大病医疗统筹”,为老党员看病就医提供了保障;通过建立“扶助农村建国前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基金”,解决特困老党员生活困难;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彻底解决鳏寡老党员居住草危房问题。

下载兴事发集团“二四”党建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兴事发集团“二四”党建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肃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构建充满活力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甘肃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全国党建研究会调研组近年来,甘肃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共五篇]

    【区委领导调研文章】以党建创新突破凝聚科学发展强大合力——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来为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以来,市区抢抓机遇,依托区......

    机场集团落地“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实践与启示

    机场集团落地“素质大提升”行动 的实践与启示 2014年,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机场集团工会围绕省总工会“五大行动”工作部署,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找准“素质大......

    党支部三三一工作法的创新与实践[免费下载]

    党支部“三三一”工作法的创新与实践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企业文化30年实践与启示[精选]

    1201关注 6800 4、5P 企业文化30年实践与启示 孟凡驰 经过30年的实践,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说,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有了哪些启示呢? 一、30年的实践,让......

    乡镇党建“一线双述”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乡镇党建“一线双述”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中共洪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明清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洪雅县积极探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

    列宁党建思想与启示(精选5篇)

    列宁党建思想与启示 2014-07-29 10:34 来源: 人民论坛 作者: 闫 银【摘要】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列宁的党建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利......

    乡镇党建“一线双述”制度的实践与启示(推荐阅读)

    乡镇党建“一线双述”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中共洪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明清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洪雅县积极探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