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活力缘何而来
发展活力缘何而来
2008-7-10
XX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256户、1026人,其中党员38名。村民祖祖辈辈沿袭着“种田吃饭、养猪过年、手工业赚钱”的生活模式,是当地有名的“多事村”,曾发生过“砸警车、扣人质”的恶性事件。近年来,在几乎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XXX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自谋发展,始终以创建“五好”村为目标,全面推进小康农村建设,实现了“三个文明”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村人平纯收入达6820元。该村先后获得长沙市文明村、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等荣誉。由过去的“多事村”转变为全国文明村,XXX发展的活力主要来源于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不断加强,来源于广大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充分发挥,来源于群众性活动载体的不断创新。
一、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发展就有了“领头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贫穷、落后的现实让南冲人产生了要发展、快发展的动力和劲头。对比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南冲没有区位优势,没有资源优势,引不进外资,也争取不到外援。要发展,只有靠自己,这就是南冲的客观实际。长期的实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在带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了好的领导班子,农村的发展就有了好的领头雁。XXX以选好带头人为突破口,将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选进村级班子。张统科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板,家产过百万,思想素质好、组织能力强。1999年,在全体村民的推荐和党员的拥护下,他被推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为了不辜负群众的厚爱,他一心一意解民忧,孜孜不倦求发展。在村级公益事业上,他带头慷慨解囊,从村小学的改造到村主干道的硬化,从水利设施到田园化建设,先后捐款15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自力更生集资、捐资300多万元,有效地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经过“海选”出任村主任的张艳青也曾是家底殷实的个体经营户,在弃“商”从“政”后,利用多年经商的经验和交际网,同村支书一道为村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村级班子的引导、扶持下,村里兴办了化工厂、皮革厂等7家企业,有力地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在群众眼里,XXX党支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带头做到,支委首先做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支委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冒着风险引导村民种植优质烤烟。1999年,支委决定种植优质烤烟时,由于位置偏僻、土壤贫瘠的原因,最后还剩下120亩田没人要。这时候,支委一班人毅然站了出来,你20亩,我40亩,半天时间就把这些田分到了自己户头上,为调整全村农业产业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几年来,全村烤烟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700亩左右,占全村水田面积的95%以上。村民仅此一项,便增收200万元以上。
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XXX组建了村民议事会,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公开村级财务。村里建校、修路等20多件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均是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的,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意识空前浓厚,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逐步增强。
二、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致富就有了“主心骨”
近年来,XXX紧紧抓住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这个重点,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重视发挥
党员中能人群体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经济建设的成果,党员作为致富“主心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在南冲,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带领群众搞调整、跑销路来发展村域经济,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村内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党员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在翻修、硬化村主干道时,62岁的老党员张力大自己花了970元买了一个高音喇叭,天天到村道现场监督施工情况,义务进行工程协调、统筹。20多天下来,他晒脱了一层皮,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在他的精神感召下,群众自发为施工队伍送茶水、稀饭、水果等。不到一个月,一条5米宽、2公里长的全市第一条村级标准水泥村道便出现在村民眼前。1998年至今,XXX党支部共组织党员捐资41万元,投劳31252个劳动日,硬化村组道路10.18公里,修筑标准渠3.6万米。全村实现了水泥公路硬化到户、田块沟渠规划统一,水系、农田、道路实现了科学化设计、规范化布局和园田化建设,基本实现了灌溉自流化、通塘到丘,道路水泥化、通组到户。
为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新形象,村党支部制作了“党员之家”的牌匾,悬挂在每户党员家中的显眼处。这既增强了党员及其家属的自豪感、荣誉感,也加大了接受群众监督的约束力。全村38名党员,除了年老体衰、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之外,大部分为当地的致富能手、小康示范户。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村明确了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要求每位党员联系1至5户村民家庭,坚持包组连户、帮带致富。村民张昌明由于缺乏致富门路,又无一技之长,十几年来生活一直非常困难。在党员张柳松的帮扶下,他家里种上了8亩烤烟。几年下来,他不仅还清了3万元债务,而且积蓄了1万多元。近几年来,XXX像张昌明这样的12户困难户在党员的联系帮扶下,已全部脱贫致富,走上了全面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榜样是一面面旗帜,也是最生动的教材。从党员干部身上,XXX群众心中的那杆秤自然称得出份量:最大公无私的是党员,最有能力发家致富的是党员,最值得信任的也是党员。加入党组织,成为南冲人尤其是青壮年农民最朴实、最崇高的人生追求。从2000年起,每年都有10多名青年农民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当前农村党员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XXX的党员结构日趋合理。全村38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9人,占党员人数的23.6%,50至59岁的6人,占15.9%,49岁以下的23人,占60.5%。XXX自谋发展,迅速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活力和动力的源头就在这里。
三、搭建创设活动载体,前进就有了“助推器”
口袋里有钱了,日子富裕了,农民不再成天为柴米油盐发愁,为温饱而日夜奔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引导,农民的思想就有可能滑波,打牌赌博等不良习气就会萌芽,许多不稳定因素就会滋生。在与时俱进旗帜的指引下,XXX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创设群众活动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精神文明活动。
XXX抓精神文明建设,既注重村民精神生活的健康、文明与充实,又与更新观念、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坚持虚功实做。为解放思想,提升村民素质,XXX采取说服教育、专家讲座、集中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利用橱窗板报、法制学校、村民论坛、村民大会等载体,大力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XXX积极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998年以来,村里每年春节坚持举办农民运动会和联欢晚会,每年“七一”举办表彰大会和文艺汇演。
近年来,共举办4场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玫瑰之约”活动晚会,吸引了邻近三个乡镇10多个村的近万名农民群众前来观看。
为营造规范有序的依法治村氛围,村里认真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倡导文明新风。聘请了村级法律顾问,成立了“女子禁赌队”,村老年协会每年要评选“老年模范”、“孝顺儿媳”。维稳协会、计生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按照“自治章程约定、全体村民监督、相关协会推动”的模式,倡导敬老爱幼、优生优育,反对铺张浪费、迷信邪教,提倡办丧事不做道场、埋葬不修水泥坟。现在,全村文明之风盛行,呈现出团结、和谐、健康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二篇: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向阳区采取“三创新”方式
充分激发全区发展活力
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发展的活力来源于创新,我区以“三创”活动为契机,采取“三创新”把创新作为注入发展活力的关键环节,大胆探索新模式,积极拓展新领域,不断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一是理念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区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是我区发展的准则。我区始终以树立科学、高效、持续、精细化发展为理念,把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真正把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突出推进服务功能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卫生承保制,采取三级联保,即办事处包保、机关干部包保、社区主任包保,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二是发展方式创新。我区始终注重发展方式的创新,在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同时,发挥工业的基础性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并突出产业项目建设,2012年我区拟开工大项目10个,项
目总投资34.6亿元;复工建设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15.18亿元;在谈谋划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4亿元,这些项目的达产达效后,将使我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三是机制创新。我区在机制创新上不断研究总结经验,通过法制化的规范,市场化的运作,社会化的举措,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健全了环境优化、绩效考评、廉政风险防控等机制。并进一步规范了决策运行机制、督办落实机制,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为保证各项机制落到实处,我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分级实施、分主管部门落实,并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各项机制落到实处。为建设繁荣富庶、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活力时尚的向阳区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篇:为何而来抒情散文
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繁花簇锦,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风景如画!天空一碧如洗,不停地游走于灿烂的晴空之下,不停重复做着同一件事,让单子在手里不停翻飞,然而思绪却没有辜负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它在空旷的心里原野上悠闲的独自驰骋,我究竟为何而来?
那个冬末的午后,春城的邻县,它的气候跟春城十分相似,虽已处于冬末,暖阳没有缺席,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适!偶有寒风拂面,冬天的风是那样的寒意逼人,吹得久了,就好像被浇了一盆凉水似的,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寒意!
我手握着一扎单子,穿梭在小区的各个巷道之间,视线不经意投向左边,那抹身影跃入眼眸之中,有着一份静谧的孤单和极致的落寞!冬日的温暖的骄阳落在你的身上!有轻微斑驳陆离的光线滑过,一株高大的槐树,部分枝丫上落光了翠叶,此刻有些枝丫光露着,舒展有情,骄阳落下来,一地软金碎玉,背影上有一个淡淡的弧度一跃而过。
为了那抹背影,我驻足了很久!我一直在你的身后行走着,耳中是那舒缓的音乐《琵琶吟》,那动听优美的旋律,拥有着宋朝婉约词人一般的优雅!想着你说的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虽然结局不是那么美好,略显忧伤,但是听着你娓娓道来,不管是故事,还是故事中的人,感觉都会在你心里的某一角落里扎了根,哪怕以前是枝叶繁茂,现在翠叶落尽,但是已根深蒂固,这一生恐怕都难以释怀了!拥有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珍惜,等失去了才知道那东西的珍贵,仿佛心里缺了一角,如此而已!
时间很快,手里的单子已发完,穿过几个行人,走到你面前,迎上你视线,你的唇角噙着笑意,眼底有着清冽的波纹在流动,我问道:“还有单子吗?”
你笑着说:“有,给你!”刚才的静谧孤单瞬间消失,洋溢在脸上的是那抹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说:“都给我吧,我到那边去转转!”我静静地走到其它地方,不禁感慨,有着如此干净耀眼的笑容,看上去如此开朗的大孩子,也会不时流露出淡淡的哀伤和不明所以的哀愁!尤其是在讲你的故事的时候,那种淡淡的忧伤便一览无余!那一段你自己的故事,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呢?让你终究无法释怀?
随着一位姐姐的呼唤,我的思绪被牵了回来!兜兜转转,来到这座城市已有十来天了,我总在不停地自问,我为何而来?为何而来?为何而来?
不要问我为何而来?芸芸众生中,你竟然成为我笔下唯一的灵感!我是为你而来!
为了那孤单静谧的背影而来;? 为了眼中留着的那抹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而来;为了影院里的那场《芳华》而来;为了那暖彻心扉的维护而来;为了那真诚感人的故事而来;为了那低沉的歌声,却随时略带笑意的神情而来。一切是那样的真诚而单纯,尤其是那个优美动人的故事,说起来虽平淡,但是流露出的点点忧伤和哀愁震撼着我的心灵,这么年轻的孩子,有着那么不一样的经历,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第四篇:发展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活力
发展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活力
陈光金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社会组织发展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对于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方式和组织机制发生了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单位组织管理社会生活的模式日益失去存在的条件,新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起来。按照有关规范界定,我国社会组织主要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组成。2007年,全国有各类社会组织共计38.7万多个,到2012年增至49.9万多个。这些社会组织活跃于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不同程度地发挥着激发社会活力、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的作用,为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客观地说,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得还不充分,水平不够高。在一些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每十万人口拥有的社会组织成百上千,而我国2012年每十万人口拥有的注册登记社会组织不到38个。对照起来,差距显著,但也表明我国社会组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制约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源困境。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社会组织尤其是民间社会组织都严重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撑,难以有效开展活动。二是人才困境。从制度上看,社会组织的人才管理和待遇管理都缺乏规范,许多社会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待遇较低。
解决好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改革社会管理体制,从而加快培育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激发社会活力。首先,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有新突破。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凡是社会组织能够办理和提供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服务,尽可能以适当方式由各种社会组织承担,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大包大揽的格局,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其次,在社会组织规范上有新突破。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尽快从注重入口管理转移到注重过程监管,坚持分类指导、有序发展,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第三,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上有新突破。探索建立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等不同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第四,打破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某些垄断现象。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转移公共资源时应引进竞争机制,减少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干预,在完善政府监管的同时强化社会监督,从而保证各种资源在社会组织之间合理有效配置。第五,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按照新的理念加快社会组织立法,在社会组织准入、社会组织行为、社会组织治理、社会组织人才待遇、社会组织资源获取以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和社会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等方面提供合理有效的法律规范,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第五篇:活力宿迁发展无限(演讲稿)
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宿迁市宿城区马陵初中 徐建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宿迁是年轻、美丽充满朝气的城市。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始建于1996年,今年仅12岁。说她美丽,是因为她既有洪泽湖、骆马湖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乾隆行宫、下草湾等众多的人文景观。说她充满朝气,是因为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宿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地级宿迁市成立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宏扬“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宿迁精神,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二年的艰苦创业使宿迁快速崛起,十二年的改革创新为宿迁增添了无限活力,十二年的规划建设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二年的基本经验启示着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新征程。
十二年来,全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资料统计,“十五”期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江苏省第一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宿迁已由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快速演变。宿迁经济已由公有制为主发展成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全新格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宿迁“九五”实施“主体突破”战略,“十五”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使宿迁的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小城镇建设趋向规范。全市涌现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城镇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网通”、“铁通”、“卫通”纷纷在宿迁布点,打通了宿迁与外界的数字通道。
宿迁在变,十年在变,五年在变,一年一变,变的越来越快。
如今的宿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市场逐步繁荣,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事业取得较好成绩,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在有朝气、有热情、有思路,敢想敢干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市上下积极探索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教育事
业发展迅猛,走出了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市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努力扩大对外出口,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群众文化趋向活跃,体育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宿迁的发展引人注目,宿迁的变化令每一位宿迁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放眼宿迁:宽敞的马路、整洁的市容、林立的高楼、整齐的厂房;大运河上“九龙卧波”,让“北扩西进、南拓东延”和“引湖纳山”城市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的实施,把骆马湖揽入中心城市的怀抱,使“湖滨城市”的美名更加名副其实。宿迁的城市形象不断丰满,城市特色日益显现。宿迁已成为苏北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12年,弹指一挥。12年,战果辉煌。
12年的励精图治,宿迁大地旧貌变新颜;12年的跨越追赶,宿迁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12年,宿迁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千家万户脱贫困,人民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07年,全市GDP增长15.2%,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增速双双超过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双双超过15%,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7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
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宿迁又响亮地提出“建设创业文化,引领发展潮流”的口号, 精心培育“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 创业文化。创业永无止境,文化世代绵延,我们坚信:宿迁的创业文化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GDP增长,又要COD削减 ”。这就是宿迁的发展理念,这就是宿迁的城市精神,这就是宿迁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王牌。“解放思想能行成,推动落实好快干”,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让我们更加坚信:充满无限活力和蓬勃朝气的宿迁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绿色的宿迁、生态的宿迁、繁荣的宿迁一定会在世人面前展现。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