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促进湖北公安跨越发展(机动)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湖北公安跨越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加深,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和
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组织凝聚力,是当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
大课题。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
作,促进湖北公安跨越发展,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实现湖北公安跨越式发展
供政治保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组织要适应建立
现代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胡锦涛同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建上的讲话对党建工作也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找准位子,遵循规律。首先,要准确把握党组织“政治核
心作用”的含义,找准党组织在发展中的位子,要把握和遵循政治工
作的规律,体现政治工作的价值,切实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
作用。
二是围绕中心,明确目标。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要坚持以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做到“四个一”:即,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够
在改革、发展中经得起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的党员队伍;有一个适应改
革和发展要求,保证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有一套加强党员教
育管理,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作制度。
二、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湖北公安跨越式发展
提供组织保障。要鼓舞民警保持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号
召党员民警积极投身到创先争优活动中。要经常开展激发党员民警带
头,普通民警跟进的各种业务竞赛活动。以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青年民警积极要求进步,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起湖北公安的良
好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同
时也是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党章,增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同时,努力
学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本职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技能,在单位做带头学习的模范。
二是要在深化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必须理解改革,带
头支持改革,并以党员的政治使命,引导帮助职工提高认识,积极身
改革之中,做改革的先锋。
三是要在遵纪守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民警要带头爱岗
敬业,做到文明执法、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执法工作中
讲文明,讲奉献,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四是要在“争先创优”活动中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树
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爱岗精神以及健康向
上的做人精神,带领全体民警把单位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做“争先
创优”的标兵。
三、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湖北公安跨越发展提供
坚强后盾。要科学设置党支部,全面扩大党组织的辐射能力。党支部
要不断深化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组织温暖送到党员、群众当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适时组织党员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着力
引导党员民警在办案、妥善解决各类纠纷等工作中,提素质,比贡献,切实把“说教成果”转化为党支部“攻坚克难”的强大战斗力。
四、构建和谐向上的湖北公安团队精神,为湖北经济的稳定发展
保驾护航。保持社会的平稳、安定、有序,没有稳定,发展就没有一
个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团队就无从谈起。党建工作要紧紧抓住稳定
这个重点,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氛围。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
系,建立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公平
保障体系和机制。要重视思想沟通,系牢情感纽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进团队活力,促进文明建设。
总之,党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
势下,党建要努力在“贴近”上想办法,在“服务”上下功夫,在“渗
透”上花力气,切实把党建工作与公安工作相结合,务求把党建工作
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全过程,实现湖北公安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为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组织保证
中共永康市委组织部(2011年3月6日)
按照省委、金华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主题的调研要求,我部结合永康实际和近几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根据上述精神,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要把服务凝聚群众作为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组织部门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创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新举措、新手段,把基层党建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凝聚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二是要着力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然要求推进基层党建科学化建设。要根据党员流动性增强,组织活动、党员教育难度加大的现状,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组织设置科学化。要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推动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科学化体制机制,推动基层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要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趋势,以科学的手段、现代的方法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提高基层党组织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推进党内民主,健全党内制度,建立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工作,按照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做好群众工作。
四是要领导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当家作主。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能作用,保证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采取“五议三公开”等形式,组织群众参与和监督基层组织的工作和事务,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
五是要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也在基层。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要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使那些适合基层工作、作风好能力强的干部留在基层,让那些在基层工作有经验、有实绩的优秀干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使用。要在继承和运用以往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要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建立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物质保障机制,保护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做法
1、开展乡镇党建科学化试点,推进基层组织科学化建设。2010年,我市在古山镇开展了以“一统五化”为载体的乡镇党建工作科学化试点工作,并在全市进行推广,有效推进了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统”即构建“区域统筹、城乡共建”区域化党建平台,建立了“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问题共解、实事共办”。“五化”:一是推进组织设置科学化。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支部建在异地商会上”等组织设置方式。目前,已建立在外商会党组织6家,在城西新区小东陈、前山头等5个村联合成立五星社区党委。二是推进管理服务网格化。建立了信息收集平台、信访接待平台、办事服务平台,构建“信息收集全覆盖、服务工作全方位”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立市镇村三级视频互动系统、网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LED信息发布平台等三个信息平台。四是推进城乡资源统筹化。制定全市3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运转资金补助办法,发放补助资金630多万元,积极探索发展物业、物流经济等6种模式,编印下发《富村二十例》。五是推进管理考核规范化。制定出台乡镇干部“三·三”管理考核办法、“五议三公开”村级组织议事决策制度、村主要干部“二考三评”考核办法,有效规范了村级运行管理机制。
2、健全农村基层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一是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在2009年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和谐共事、激励保障、监督管理、帮扶互助“四项机制”的基础上,去年以村级换届试点为契机,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积极探索“跨村任职”、“下派任职”,向36个重点村派出第一书记,通过推行“先定事、后选人”选举模式等,精心组织村级换届试点和全市面上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举办苏州农村干部学院“领头雁”培训班和“对话领头雁”第二届支部书记论坛,有效提升村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推行村干部辞职承诺制,探索建立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岗位副局级工资报酬待遇制度,激励农村干部创业干事,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农村领头雁队伍。二是不断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围绕管好人、用好钱、干好事等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加强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自2005年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全面推行以“村级创业承诺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制度”建设以来,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整改一批”的方法不断深化和完善创业承诺制,实行“年初定诺、每季析诺、年中督诺、年终评诺”的村干部践诺“四步法”,完善村级班子议事规则,使村干部干事更加规范化、民主化,村级财务管理更加严格化、透明化。同时,先后制定出台《永康市农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办法》、《永康市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规范村主要干部的管理、考核和监督。三是推行“村级民情接访”制度。将每月的5日定为民情接访、矛盾化解、村务商讨的固定时间,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管理村务,带动村级各种组织开展活动,通过构建干群交流沟通平台,打开监督村务工作窗口,畅通村民诉求渠道,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3、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覆盖。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较为发达,一直将“两新”组织党建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紧扣“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建双扩工程,“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为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我市在2003年12月创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研究会,近年来以研究会为平台,连续开展了党建质量年、党建规范年、作用发挥年、工作提升年等一系列主题党建年活动,不断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的作用。目前,全市组建了498家“两新”组织党组织(非公企业437家,新社会组织61家),其中党委10家,党员7295名。有省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示范点1家,金华市级示范点17家(包括5家新社会组织),永康市级示范点32家。二是将党组织建在外来建设者聚居地上。针对外来人员和外来党员较多的实际,在党员数已达3名以上的外来建设者之家,积极探索建立外来建设者党支部。2004年6月,我市率先在古山镇青后叶村安居苑建立了外来建设者党支部,2009年又在柿后村“新永康人之家”建立党支部,并以党支部为依托组建团、妇、计生、治安调解、文化宣传等基层配套组织,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带头作用,有效促进了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将党组织建在在外商会上。针对长期外出党员,2009年开始采取“属地管理”和“永康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支部建在在外商会上”。目前,已在全国29个永康在外商会中(省会城市)建立了7家党支部(青海、南京、长沙、兰州、贵阳、合肥、西安),其中,组织关系隶属永康管理的有2家(合肥、西安)。通过异地商会党组织平台,永康在外经商党员实现“他乡有家”,同时还进一步凝聚了他乡永康企业家的力量。
4、健全联系服务群众体系,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一是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镇(街道、区)为主体,划分管理服务网格,整合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党员干部等服务资源,组团式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在落实好每月5日村级民情接访制度的基础的上,建立村党组织和党员走访服务群众“一、二、三”工作机制,党支部书记每周接待一次群众、党支部委员每年走访二次群众、普通党员重点联系服务困难户、信访户、计生重点户等三种对象,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二是健全结对帮扶机制。市级层面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村制度,帮助好的村建设培养成示范村,帮助后进村抓好整改。开展机关部门“双百”结对活动,建立百个机关部门、百强企业联系帮扶后进村制度,构建城乡党的基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乡镇班子成员联系难点村制度,帮助农村化解问题和矛盾;建立村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困难群众制度,确保人人有责任、户户有联系,形成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为适应党建工作的需要,我们在2004年9月率先成立了古山镇首家党员服务中心、星月公司和青后叶村外来建设者党员服务站,2005年又相继在科技五金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了外来建设者党员服务中心,在市人才交流中心成立了外来建设者党员服务站。到目前止,全市已建市、镇两级党员服务中心17个,受理外来党员的咨询求助电话1000多个,提供各类服务4200多人次。四是提升远教服务功能。在711个行政村和431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将站点建设成为集教育、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建立了远教“三级服务团队”,市级团队抓好站点维护、镇级团队重点抓好业务辅导、村级团队抓好播放管理。为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学用功能,充分整合远程教育和法律援助优势资源,深化法律援助团队、站点服务团队、技术支持团队建设,扎实推进“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一年来,共开展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连线659人次,其中,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服务528人次,提供律师当面援助131人次(办理民事仲裁案件25起)。
三、加强基层党建、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对策措施
1、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增强社会管理能力。社会管理主体是党委、政府和各级基层党组织,而基层党员干部是具体的执行者、落实者,直接关系着社会管理成效和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领头能力和做群众工作本领。一是注重提高服务意识。围绕以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为核心,通过举办报告会、开展宣讲活动、召开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深入学习沈浩、杜洪英、孙炎明等先进典型。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开展领导干部“换位体察”,“百名干部回企业”、“百名局长窗口服务月”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下基层、入企业,切实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二是注重提高领头能力。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两支队伍的能力培养。要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领头雁队伍培训,采取农村基层干部实践培训、支部书记论坛交流、赴外地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带领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基层的工作能力;要积极举办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话身边典型”等活动,提升书记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注重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围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重视和加强群众工作培训,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掌握正确方向和手段,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社会管理和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2、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突出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创新选拔方式,大力推进乡镇党政正职“海推”、副职“公开比选”,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努力把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工作突出的优秀人才选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打造一支真正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二是培养一支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要积极开展党员人才“三培养”活动,努力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培养成干部,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大力培养一支能力强、作风正,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完善全市发展党员规划和党建考核导向,鼓励引导乡镇发展年轻化、高文化的农村、企业党员,指导各镇街区做好重点村发展党员工作,出台规范“两新”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意见,制定私营企业主等“七类人员”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三是打造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要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通过深化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市-镇-片区”服务网络;深化党员关爱基金建设,建立党员关爱平台,积极扩大党员基金覆盖面和关爱面;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整合远程教育、农民信箱、文化共享工程,建立“网上服务平台”,通过搭建“一中心三平台”为基础的党员综合性服务平台,努力为加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四是构建一个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完善“乡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组织设置科学化,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在异地商会、社区楼宇、专业合作社等新兴领域组建党组织,并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构建“活动网格共建、基础设施公用、党员教育共抓、活动载体共享”的区域党建新格局。
3、加强基层党建科学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一是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在强队伍、抓制度和建阵地等方面加强系统性、规范性建设,打牢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为社会管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要重点推广和规范“三项制度”、“三有一化”、“一定三有”、“五议三公开”、“村级民情接访”、“周三服务日”等制度,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设岗定责、在职党员与社区联动管理等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发展等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推进示范化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把规范化程度高、各方面业绩一流的各类型党组织建成基层党建工作的示范点,使之成为旗帜和榜样,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后进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的整体水平。在城市社区、农村大力开展“五好”党组织建设、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建设,在企业要深化“双强”示范点建设,重点培育好市、县两级示范点,发挥市委社工委统筹抓总作用和党建理论研究会平台作用,示范带动,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双强。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挥党建信息网、手机信息平台、远程教育站点的党员教育、创业富民、民情沟通、文化宣传“四位一体”平台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做好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效能。发挥党建信息网、市镇村“三级视频互动平台”功效,通过政策宣传、网络直播、会议互动、学用监督等功能,及时将上级政策传达至基层,使信息服务群众的效果更加明显;积极鼓励远教站点开展“远教影院”、“远教广场”建设,特别是在外来建设者较多的行政村,通过“露天影院”模式,加强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服务;发挥网络信息在促进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开展“法律援助进农家”和“远程诉求”等工作,化解基层不稳定因素;以基层远教站点建设为基础,加强乡镇综合信息平台运用,为基层的管理、服务和宣传提供网络平台。
4、健全基层诉求表达机制,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一是健全机制,畅通基层诉求表达。健全党代表参与干部选拔和重大工程监督制度、党代表列席市委全委会和市委常委会的制度,联络关怀制度、动态调整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等,注重强化党群联系,根据党代表职业身份,分层分类突出联系重点,健全基层党员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二是构筑平台,搭建党群关系“连心桥”。围绕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等工作搭建沟通诉求平台。建立健全市委常委与党代表、党代表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三联系”制度,架构了解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渠道,积极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
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保持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社会问题多发凸显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而深刻的变化。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基层组织不健全,有的制度难落实,有的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社会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一系列矛盾,给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服务型党组织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二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深化,党员群众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监督意识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越来越重视,群众民主参与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识逐步增强。三是由于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个别群众总认为矛盾问题的处理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认为只有上级大部门、大领导才能保证自己实现更多的利益,故而出现层层上访,越级上访。四是与群众的沟通还不够,对群众诉求的反馈不及时、互动还不够,特别是对关系民生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向群众宣传解释说明不够,引起群众的误解。五是当前群众工作还不完全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需要,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引起群众积怨和不满,伤害了党与群众之间的朴素感情。一些群众反映的利益问题,比如征地农民拆迁安置问题、“以租代征”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等等,一时还得不到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努力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必须严肃党的纪律,切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组织广大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同的政绩观会带来不同的工作作风、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二、按照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婺城区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调整党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1.创新区域化党建平台,推进社会管理服务 “多元化”。近年来,我区以罗店镇试点运行经验为基础,在5个驻镇单位较多的中心集镇全面推行城乡党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区域内部门单位及行业(产业)关联单位党员“双重管理”,促进了党员为镇村建设出谋献策、扶困救助、办实事好事。实行发展党员异地培养、委托培养、跟踪培养、合作社等党组织协助培养,逐步形成了城乡共同培养发展党员的新模式。设立流动党校、网上党校,开设城乡远程教育站点,加强了镇村党员、共建单位党员和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进一步整合利用镇域共建单位资源,双向开放城乡党建活动阵地、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做法,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共建单位在人才资源上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形成了服务特色。如部队开放了爱国教育基地,设置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等项目;企业推出了技能培训、就业推介等项目;卫生院设立了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健康巡检等项目,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逐步实现了镇域内“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初步形成了“区域统筹、互助共建”的城乡基层党组织服务新格局。
2.优化网格化党建模式,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全覆盖”。我区先后在城东街道、罗店镇、沙畈乡等地试点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建制乡、建制镇、街道等三种本地化模式,由原来乡镇—管理处、片区管理模式。结合推进此项工作,还探索在管理网格上建立特色党支部,将网格服务团队中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有效促进了服务农村工作重心下移。截止目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已覆盖全区22个乡镇、街道,全区累计组建各类服务组564个,参加服务党员干部数6985人,落实帮扶资金272.3万元,发现问题2126个,解决问题1805个,受惠群众17万余人,依托推进“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优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畅通服务型党建渠道,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无障碍”。依托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城乡党员互助服务中心,指导各山区乡镇成立城区临时党支部(小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专门设置服务窗口,由五个山区乡抽派人员轮值坐班,提供政策咨询、困难帮扶、受理代办等服务,并设置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远教广场、党员集中学习以及文体活动等功能区块,定期面向区内流动党员开放。同时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城乡党组织和党员结对互助活动,以“1+1”模式开展结对帮扶,引导机关、社区党员为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心理咨询、解决劳资纠纷和困难救助等帮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协调支农贷款,提供创业指导、致富就业信息等。组织有特长的社区党员和流动党员建立法律、文化艺术、电脑维修等7个党员志愿者服务组,以志愿者服务岗、电话预约上门以及集中送服务至社区、进山区等形式,无偿为社区、农村党员群众以及在城区务工经商人员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发动流动党员参加社区党员突击队,通过积极参与城市创卫、维稳等活动,为社区建设作出贡献。
三、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有效方法。今年来,婺城区着力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1.切实强化服务理念。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保障作用,从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一是确立服务发展的意识。立足于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第一要务”意识,把服务能力作为“第一能力”来加强,以“第一要务”来检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二是确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克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不良作风,把更多的工作精力和时间用到下基层和为基层服务上,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支持基层、多为基层办实事。三是确立服务群众的意识。牢固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时刻把群众安危、群众冷暖、群众要求挂在心上,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群众的疾苦,凝聚群众的力量,真正体现执政为民。
2.不断优化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以组织设置的调整优化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突破传统模式建立党组织。打破乡镇干部党员按单位建立支部的传统模式,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根据工作岗位落实党员党组织关系。在网格上建立党总支,下辖干部服务团队支部和各村党支部,由党总支牵头区域内党组织的活动。凡区域性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都把组织关系放到中心支部,由中心负责人担任总支书记,同时吸纳各村支部书记、区域内具有较高威信的党员为总支委员。二是立足服务需求建立党组织。建立特色党支部,将服务团队中的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责任医生、学校教师、联点民警的党员组织关系纳入特色党支部管理,加强乡、村党员的交流互动,增强服务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服务农村工作重心下移。三是适应产业发展建立党组织。按照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建立涵盖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党组织,加大在党员集聚区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力度,使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贴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抓好农村、城市社区、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组织覆盖的同时,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产销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3.突出加强队伍建设。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建设一支政策执行能力强、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一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利用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契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工程上来,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知政策法规、知岗位职责、知业务知识、知具体情况和会岗位技能、会做群众工作、会沟通协调、会总结推广”的“四知四会”能力培养,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进一步推进创业承诺“双述双评”、辞职承诺等制度落实,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服务发展的热情。三是加强基层后备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基层党组织,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队伍库,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础。
4.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突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一核心职能,积极整合基层党建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创新服务内容。在继续做好走访慰问、扶弱助残济困、排忧解难、办具体实事好事等一般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提供产业发展服务、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健康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延伸,使服务的内容服从于基层和群众的合理需求。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在农村、社区、医院、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员服务站、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等,进一步拓宽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服务群众的渠道。三是丰富服务载体。广泛开展“党员社区奉献日”、“农家党员爱心社”“爱心小分队”“党内互助金”和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建。
四、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队伍建设。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激发保持党员先进性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了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
1.严把入口,疏通出口,突出党员发展的严肃性。一是不断完善农村党员发展程序。为探索建立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我区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机制引入到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在农村党组织探索实施了发展党员“两推三定四公示”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党员发展程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使农村党员发展的程序更加民主、公开、规范。二是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员发展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员发展的相关制度,通过简便易行的企业负责人审查程序、民主公正的推优程序和务实有效的党务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党员监督和约束机制。完善量化积分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理,畅通了“出口,加强了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四是规范发展党员追责程序。我区对于发展党员的责任追究程序进行了明确:对不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在程序把关、标准掌握、培养考察、材料提供和审查审核等方面负有直接责任的基层党组织和相关负责人,视情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与党纪处分等处理。因发展党员问题被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和个人,取消党内评优评先资格。对长期未发展党员的农村党组织,连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无正当理由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一般不得再担任书记。
2.有的放矢,按需施教,突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针对农村党员素质的千差万别、文化程度良莠不齐的情况,教育培训做到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按需施教。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采取集中办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党校、远程教育的培训,逐步、有意识地把他们培养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3.创新模式,分类指导,突出党员管理的灵活性。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健全完善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先进性量化积分考核等党员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党员管理的规范化。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通过建立产业链党组织、行业性党组织、区域性党组织等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纳入组织管理,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健全管理台帐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把他们始终纳入党组织的管理;通过划分党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等方式,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对从事种养加的中青年党员,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其发挥作用。
五、规范拓展党务公开,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剧,大量的“组织人”实际上已转化为“社会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工作运作指令化、工作关系单向化、工作主体首长化、工作形式简单化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区及时适应党员教育管理的应变性的特点,积极探索网络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完善党内民主评价机制、扎实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1.构建党内信息互动网络。通过对婺城《实践网》的改版和强化,形成立体交叉、覆盖所有乡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网上建立“党员之家”,开辟“网上党员活动室”。坚持“实际、实在、实用”的原则,设立党建知识、“婺城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十七大、党日活动、党员风彩、人才天地、直播课堂、文件选登等9个专栏,及时向党员群众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工作动态,广泛收集党情民意,为实时调整政策措施、改进农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全面落实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等各项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做到上级文件党员先传达、重要工作党员先通报、重大问题党员先讨论、重要决策党员先行动。
2.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列席区委常委会议、参与区委有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讨论。同时采取集中活动和分组活动的方式,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优秀提案征集评选等活动。在村级组织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认真学习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行以“党员听取联系户意见、党小组听取汇总意见、党支部民情分析会听取提议方案意见、提议方案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查”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提议“三听一审”制度,对涉及村级重大事项以及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广泛讨论、集体议定,积极落实农村党员民主权利,大力营造民主讨论、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氛围。
3.完善党内民主评价机制。建立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党组织书记定期对照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开展自查,总结党建工作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并邀请党员群众参加述职会议,定期了解党组织工作状况,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建立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两述一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干部群众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把“群众拥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客观公正地对每位党员干部的岗位胜任度、廉洁自律情况和群众满意度实施评议。同时,健全完善了党组织、党员民主评议、测评、满意度测评等制度,采取组织点评、群众测评、党员互评的办法,将评议渗透到执政为民、服务群众、推进发展、廉洁自律等各个方面,并把评议结果融入到评先选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中。
4.扎实推进党务公开。针对农村、社区、企业及机关学校党组织工作不同,科学界定党务公开内容,保证重大问题决策和权力行使公开透明。同时,严格遵循“事前征求意见、事中通报情况、事后反馈结果”的基本程序,抓好提出、审核、公开、反馈四个关键环节,力求党务公开规范、有序、到位。公开期间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将处理和落实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根据对前期群众工作的调查研究,结合新时期的实际,可以认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从不断探索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出发,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内容范围、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使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广泛、方法更加新颖、途径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
1.把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把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推动群众工作上新台阶,为婺城“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群众基层。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发展,把满足群众需要作为“第一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发展步伐,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内在的原动力。二是要切实关心群众疾苦,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作为“第一任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群众工作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把评判干部的标准真正交给群众。
2.进一步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意信息系统。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有关群众思想、工作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党建信息网站的作用,方便群众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话等方式,咨询有关政策,反映意见和建议。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信息网络,保证网络高效畅通。二是要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反映的民意。着力培养党员干部新闻意识,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在民意反映、参政议政上的积极作用,对新闻媒体刊登的群众来信和短信平台反映的重要信息进行梳理,做好正确引导和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好新闻媒体对群众来信批转或公开曝光事件的查处。有关部门要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要组织力量及时进行专查专报。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党员领导联系点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完善群团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广泛联系群众的制度。坚持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加强与群众经常性的思想沟通。
3.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坚持经常性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增强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经常性和重点时段排查相结合、分级和分类排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建立健全基层矛盾排查信息报告制度。二是要加大矛盾及纠纷调处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调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群众的诉求依法、及时、合理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切实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引导,加大《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处理违法上访案件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四是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的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民主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第三篇:加强财务工作 促进跨越发展
加强财务工作 促进跨越发展
——全国水利财务工作会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财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职称和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水利财务工作的重要会议,准确把握水利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加强水利财务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迫切需要,是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实现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确保水利资金规范安全高效实用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财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民生水利发展,以增强水利资金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确保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总量与构架、规模与效益、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监管,全面加强和改进水利财务工作,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提供有力的水利财务职称。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财务工作,一要进一步落实中央水利投入政策。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抓紧出台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央统筹的政策。切实落实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细化金融支付水利的各项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项目建设。二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投入规模。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重点骨干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三要进一步加大水利资金监管力度。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监管方式。四要进一步加快水利预算执行制度。认真查找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坚持执行进度和资金绩效两手抓。五要进一步规范水利基建财务管理。探索水利基建财务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筹集、拨付、使用和管理好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加强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按照项目投资计划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继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六要进一步加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要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着力构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七要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要按照分级、分类、授权管理的员额,全国落实水利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抓紧完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水利资金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六点意见。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利资金监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十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形成具有水利特色的资金监管机制。进一步创新资金肩负管理工作。三是要深入推进水利资金资产领域风险防控管理,努力使监管防范关口前移。不断完善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四是要突出资金监管重点环节和领域,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检查和知道。五十要积极探索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和完善财务绩效评分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六十要认真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落实问责规定。落实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环节的问责规定,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几点具体要求,第一,水利投入大幅增长,财务管理体制要跟上。第二,资金规模不断增加,预算执行管理要跟上。第三,专一支付力度加大,财务管理方式要跟上。第四,水利项目分散下放,资金资产监管要跟上。第五,绩效管理要求提高,人员队伍素质要跟上。
第四篇:搞好社区党建工作促进基层党建发展(模版)
搞好社区党建工作 促进基层党建发展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社区党员的数量在增加,社区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城市基层社区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如何服务好群众。从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办事处八一路社区党建工作的个案,可以明显地看到基层党建工作,对促进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社区个案缘由
2005年4月5日,八一路社区以原青海省汽车八场离退休党员为主的社区第一党支部选举成立。这个曾因企业破产,职工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多次以堵塞城市主干道、群体性上访等过激手段解决存在问题,成为2003年以来困扰八一路街道办事处地区稳定的大事。
原青海省汽车八场,始建于1955年,员工298人,有车辆150台,当时有党委1个,党支部3个,党员40余人。1980年更名为青海省汽车运输第八分公司,1998年更名为青海省八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关和工作人员346人。2003年4月8日经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八达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破产,2004年7月12日由破产清算工作组和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竞价出让给青海省联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青海省联运集团有限公司协商,签订了“非经营性资产托管协议书”,成立联运物业公司管理家属区物业。破产企业党组织关系于2004年10月正式移交城东区八一路办事处八一路社区党支部。八一路社区有居民998户,人口3232人,辖区单位主要是破产企业。
面对复杂的局面,八一路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在做好社区低保、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查摸党员基本情况。以移交党员花名册挨门逐户登记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党员思想动态。由于企业破产,“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身份变化的巨大落差,许
多党员把积累的怨气撒在社区人员身上,有些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一名党员。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上门了解,离退休党员74人,其中12人居住在外省市,19人居住在本省其他地区,一次性安置党员32人。在此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决定11月20日下午召开一次党员座谈会,会前三天在家属院张贴党员座谈会的通知。召开会议的下午只有3名老党员参加,也是抱有成见和不信任,有人笑称是否很尴尬?但这种尴尬至少透露了一个信息,说明有3个党员相信我们的党组织,具有很强的党性原则,虽然有很多牢骚,作为基层党建干部要理解,这并不是他们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诸如过不上组织生活、无人关心等,而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党组织关系衔接、协调不到位造成的。通过这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掌握了党员基本心态,许多党员处在观望状态,也不了解社区究竟是干什么的。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调整工作策略,体现社区的服务功能,在社区当年党建经费2500元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为老年活动室订阅两份报纸,购买象棋、跳棋、羽毛球拍等,以丰富老同志的业余生活。
城东区委、区政府“两节”期间慰问辖区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活动中,给八一路办事处下发了8个慰问名额。为了显现慰问的影响力,决定把慰问重点放在八场家属院,所有8个名额都集中到一个社区的一个重点地区,不象以往每个社区一名“撒糊椒面”,体现不出组织关心党员的作用。如老党员邱勤忠,病重去世,第二天慰问的时候,区委副书记张梅玲、区政协主席李志贞亲临办丧事的场地,虽然带去的慰问金不多,但所体现的党和政府对破产企业老同志、老党员的关心给现场的老同志、老党员“地震般”的冲击,老同志、老党员感受到组织仍然没有忘记他们。这份关怀松动了老党员心中的疙瘩,拉近了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距离。2005年1月21日下午,召开了迎春茶话会,与第一次座谈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会党员30人,说明社区工作人员只要真诚服务,就能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参加了座谈会,至少对老党员表露了组织十分重视破产企业党建工作的信息。参加座谈会的老党员和部分下岗党员感慨万千,纷纷发言,“企业破产,犹如孩子没娘,无人管,很多年没有过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了,现在有了组织关心,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同时,大家就关心的低保、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物业管理等问题交换意见,希望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通过座谈会以及社区党支部调查摸底,重新确认党员在册人数为121人,按照党章规定可以成立社区党委,但社区党支部工作本身起步晚,底子薄,成立社区党委的条件不成熟,党支部着手建立党总支部
工作。2005年4月5日成立原八厂离退休第一党支部,党员107人,4月16日联运物业公司第二党支部成立,党员4人,社区第三党支部成立,党员14人,其间离退休老党员因物业问题,就联运物业成立党支部持反对意见,街道党工委及时做了解释工作,成立物业支部就是通过组织搭建平台,有利于双方解决和协调有关物业问题。4月19日八一路社区党总支部举行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总支委员会,并指导原八厂居民群众成立业主委员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使破产企业党员既依靠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依靠社区和业主委员会维护群众利益。同时,街道党工委为了提升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5月20日组织社区100名党员“西宁人看西宁”活动,看身边城市的发展和变化,6月18日与西宁市图书馆联合举办创建“学习型、文化型”社区演讲比赛,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居民和青少年参加,提高了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度。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社区党总支部的“领头雁”作用,离退休老党员积极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参加街道党工委组织的集中学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凸现出来。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启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基层党建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如基层党组织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当基层党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时,有的群众认为是在搞形式主义,部分党员也缺乏热情,甚至不愿参加,应该如何调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如果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基层党建工作就很难开创新局面
1、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
完善的基层组织机构设置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必须结合基层实际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依据党章成立了八一路社区党总支,指导、协调和支持驻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如:成立昂大集团公司党支部,培养业主胡丁升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社区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强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善的基层组织机构设置,才能服务人民群众,健全的社区党组织工作网络,丰富的党组织活动载体,才能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地位,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就能发挥出社区党组织作用,凝聚社区力量,服务群众,构建具有各自特点的社区党建多样化新格局,为创建服务完善、管理有序、健康文明、环境优美的新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把服务的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
新的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不但要强调党员对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还应强调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和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只重视对上负责而忽视对下负责,只重视对上服从而忽视对下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应把服务的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首先要坚定党员的信念,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始终保持先进性;必须紧密联系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同时,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党员的需要也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服务对象具体要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服务内容。其中“了解人”是基础,党员有什么困难,为什么会困难,党组织到底能够帮助些什么,要搞清楚。这就需要深入困难党员家庭,倾听他们的诉说,以感情、信念、形象来凝聚党员、开展工作,在抓好党员思想教育的同时,为生活困难的党员排忧解难,为下岗的党员提供就业机会。党员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又主动地去帮助群众,逐步形成了一个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链条,促进基层党建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组织群众,通过各种社区活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以自己的力量来改造社区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取得了成绩,基层党建工作就取得了成绩。2005年4月19—21日与区群艺馆、青海河湟穆斯林书画院在泰宁社区举办了城东区民族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4月份学院社区党支部与西宁市二十二中举办“关爱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5月2-3日与区社会发展局、完美公司在学院社区举行了“完美杯”郁金香节社区卡拉OK大奖赛;5月20日组织社区100多名党员开展了“西宁人看西宁”活动,6月18日与西宁市图书馆联合举行了“图书杯”创建学习型、文化型社区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8月2日学院社区党支部结合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市老年门球协会联合举办“学院社区第三届老年门球邀请赛”,不仅体现出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丰富了党员组织生活内容,进一步扩大了社区党支部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凝聚社区民心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应多组织如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文艺汇演等,提高居民群众文化生活。
4、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
梳理流动党员工作,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理清本地区下岗职工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的情况,有利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依据建立的党员台帐,对党员底数进行全面排查,利用晚间入户,重新排查、梳理、登记,力争使每一名党员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使一些“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亮明了身份,形成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良好局面。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社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制约基层党组织管理、教育党员难点所在,必须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度,如形成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模式,即流出地党组织掌握党员明确去向地单位或家庭住址,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实行跟踪管理,掌握党员动态;而流入地党组织从流出地党组织了解流入党员情况,实
行动态管理,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定期反馈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工作情况等,形成双向管理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使流动党员有种归属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在社区没有漏洞和空白点。
5、充足的经费和社区专职党建工作者是社区开展党建活动的重要保障
经费短缺,是一直困扰社区党建工作的“瓶径”,社区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没有“造血”功能,制约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期间,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建专职工作者,指导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取决于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者的能力水平,要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者的培养,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切实解决社区党建无专职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办公经费、工资待遇、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思考
基层公安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好政策需要落地,好措施重在执行。目前,党内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已经相对比较完善,然而因各种原因导致落实不力、执行打折扣等在基层一线存在,衍生出很多问题。
(一)重业务轻党建一定程度存在。少数基层党支部书记管党治党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职能错位,没有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的政绩、最终的根本,认为“抓公安业务是硬任务,抓党建工作是软指标”,日常工作中对党建工作不管、不问、不抓,党建主题教育中疲于应付,满足于面上过得去,不求成效过得硬。
(二)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大于效果。一些基层党支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生硬僵化,一些重大事项讨论不充分,党员民警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容易被忽略;在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使用不足,氛围“一团和气”,缺少“红脸出汗”;少数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对党内政治生活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业务工作会议代替党内政治生活,以业务指导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致使党内政治生活存在于“信息”、“照片”中,一些党员民警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三)意识行为难以达到合格党员标准。一些党员民警的党员身份意识淡化,不能自觉以党员的身份思考问题、开展工作;还有的党员民警的党性修养止步不前,仅限于守住纪律底线,日常不善于学习。
(四)队伍建设代替党的建设弊端突出。有的基层党支部对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间的概念要求模糊不清、相互等同,并以队建代替党建而不自知。在日常学习教育工作中,以传达上级要求、业务指导、日常晨会等代替“三会一课”;在关爱民警工作中,以文体活动等代替党内关怀;在氛围营造工作中,以宣传队伍建设代替党的建设,等等。由此,导致党建与队建错位,党建工作浮于队伍建设的表面,党建阵地缺失,党支部战斗堡垒弱化,党员队伍的党性意识与作用弱化,易在基层支部形成行政管理主导党的管理的错位局面。同时,随着80后成为队伍主力、90后大量进入公安队伍,人员结构变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而队建代替党建让新一代党员民警难以接受到原生的政治教育,长远弊端突出。
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建议
基层公安党建工作关键是重落实、重执行,应按照中央强化党员队伍“四种意识”和总书记对公安队伍“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加强党建核心地位,以党建统领各项公安工作,带动公安队伍、促进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一)加强政治教育,确保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一种信仰,是对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各级公安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安民警的政治要求,必须确保公安“刀把子”始终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加强经常教育。周恩来同志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中强调:“要以耐心说服诱导的精神,争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团结他们在革命主义与政纲的领导下而坚决奋斗。”应按照中央、上级党委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重点运用“三会一课”等制度,确保按时开展政治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的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加强主题教育。经常性开展交纳党费、服务群众、参观交流、微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民警时刻感受、接受党性教育和锤炼,始终保持强烈的党员意识;同时,组织开展好当前“大走访”集中攻坚等活动,以活动促教育,提升民警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激发全警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强内涵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基层公安主官应将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用真情换取信任,融化“铁石心肠”、消融“心头坚冰”;应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穴位,扭住思想源头,从三观层面研究解决思想根源问题,使得教育触及思想和灵魂;应坚持既接地气、又补元气,深入掌握基层民警思想状况,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召力。
(二)加强阵地建设,突出组织作用。阵地建设是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关键,是政治教育、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基础。夯实教育阵地。突出公安职业特色氛围营造,利用走道、功能室、宣传栏等,打造公安党建文化会议室、宣传墙,让“空白墙”变成“党建窗”,让会议室变成教育室,营造浓厚的公安党建文化氛围。溧阳公安组织开展的“1+X”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中,基层一线部门、所队立足工作实际和单位条件,相继建设了一批基层党建阵地,让阵地有效发挥了“教育中心”、“培训中心”、“议事中心”、“活动中心”等重要作用。优化服务阵地。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公安窗口及治安、社区等警务室,通过建立党小组、强化党建宣传、提供咨询求助功能、设立党员工作岗等方式,打造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公安党建服务阵地,使之成为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公安党员队伍良好形象的前沿阵地,进一步增强公安基层党建的生机与活力。拓展宣传阵地。充分运用报纸媒体、公安微警务等渠道,加大对公安党建工作的宣传广度、深度,及时报道优秀党员民警先进事迹及党建工作成效。2018年以来,我所先后组织开展了利用媒体、大屏幕等传统媒体,“屯川警事”微博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基层活动,获广大网友跟帖点赞,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了公安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锤炼党员队伍,突显党员作用。基层党组织干部在党建工作中担负着双重责任,既是组织领导者,动员广大党员民警积极投身基层党建活动,又要做实践先行者,在工作中创先争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党员民警做好表率。同时,着眼队伍基础,扎实开展好谈心谈话、思想动态分析等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建强政工队伍,狠抓政工干部履职监督,促进职能归位。提升素质。党员干部尤其是支部(总支)负责同志应带头深入开展对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领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水平;应建立健全党员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成立专门“警训办”,始终坚持将提升党员民警科学思维和创新理念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专家授课、高端培训、走访座谈、调研讨论、自我学习等多途径丰富民警政治理论、业务理论以及经济、科技、生态等先进前沿知识,提高思维意识和综合素养;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拓宽眼界、吸取经验;坚持群众工作路线,主动开展大走访等活动,访民意、寻良策,及时总结学习群众的新鲜经验。激发活力。强化战时党建,在重大安保、重要任务中给党员民警交担子、压任务,突出战时宣传、战时关爱,健全完善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重大警务活动、专项行动政工部门随警作战工作机制,建立战时入党、战时宣誓、战时表彰等制度,在磨砺党员民警的同时凝聚警心、激发活力、推动工作。通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组织生活,极大地激发全警工作斗志,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上级表彰。
(四)突出党建统领,推动全面发展。突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考核、党内监督和落实基础保障为指挥棒,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完善党建评估。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党内有关规定精神,结合实际,建立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科学评估办法,通过开展日常督查考评、专项述职评议、年终考核评分等形式,立足论品行、看作用、比贡献、赛实绩等综合多方面考察,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公安党建工作格局,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完善党内监督。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分局党委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接受组织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等协调互动机制,着力发挥网络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健全完善监察机制,修订完善纪检监察工作规范,明确监督检查的范围、内容、方式流程和工作要求等内容,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等有机结合,提升工作效能,实现监督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刚性化运行。完善基础保障。针对基层所队党建工作思维理念跟不上、经费保障不足、资源遇到瓶颈等难题,应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让基层党组织有思想、有资源、有能力推进党建工作,带动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发展;应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安排好项目、资金等,确保集中用力、精准发力;应建立部门与基层所队挂钩帮扶常态机制,为基层所队党建工作提供理念、技术、资源等各项帮扶保障,推动全局党建工作全面发展;同时,各基层所队应立足本地实际,主动向地方党委汇报工作、寻求支持,为推动本所队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