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6:3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

第一篇: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

中共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委员会

党校第12期学习班结业论文

《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

年级:08级

姓名:李智鹏

学员编号:101012112

日期:2010年5月10日

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

李智鹏

摘要:入党动机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都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只有在正确的入党动机下,才能使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目前大学生的入党行为和动机表现出越来越功利性的趋向。要想纯洁党的队伍,确保大学生党员群体走上社会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据此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性;引导

马克思指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化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可见,当某一种动机产生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人就会随之而产生与这种动机相适应的行为,大学生入党也一定有其深刻的动机。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的新生力量,是大学生中的中坚与骨干力量,其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存亡。在经济转型期,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大学生党员群体自身发展的现实挑战,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素养的培养,使其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入党的背景现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先进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于党章,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正是因为共产党的先进性,才使得中国在党执政期间无论是在经济、社会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中国从落后挨打的窘境中解脱出来,人民拥护共产党,相信共产党能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富强。近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大好形势下。随着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积极推行,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普遍高涨,申请入党的大学生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些积极入党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是基本端正的,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有深刻的体验,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比较坚定,能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之中。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存在模糊、不纯,甚至是错误的入党动机。

二、深入研究当前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主要因素

1、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

(1)、信仰上进型。这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活跃,富有探索精神,政治觉悟高,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政治思想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对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感情,他们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关心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和认识社会,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比,认同社会主义,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并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拥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崇高政治信仰和毕生追求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产生了比较正确的入党动机。

(2)、功利实用型。有些大学生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把入党视为仕途的起点,为个人捞取政治资本而向党组织靠拢,认为入党可以得到重用和提拔,有不少好处,如果自己不是党员,将来会在使用和提拔上受到影响。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为了能在未来就业市场上有多种选择,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安排而申请入党。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入党愿望十分迫切。同时,他们认为,入党更有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优评先评奖时得到实惠,在学生操行评定时能得到特殊加分等,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其追求入党的动力。

(3)、从众虚荣型。部分同学看见周围朋友在积极争取入党,于是盲目跟风,跟随其他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人入我也入。他们对党缺乏了解,也没有入党的明确动机。能够加入党组织的往往是少数优秀学生,因此,“共产党员”这一称号变成了荣誉的象征。少数大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追求入党。他们大多希望通过入党来体现个人的价值,但政治上不成熟,思想认识肤浅,对入党的终极意义认知不明。

2、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深层因素

入党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体制变革中的就业压力影响。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成为市场的主导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发展速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利益至上的价值内核也取代了计划经济的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压力,加上党员就业的竞争优势,使大学生积极争取入党,以创造有利的竞争条件。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具备各种能力和成绩外,许多用人单位也十分看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党员无形中成为某些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条件。而是否党员就是他们判断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这样一来,许多大学生就会把入党当作自己参加就业竞争的一个砝码,把入党作为自己在校期间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的不足。是否入党本属于个人的信仰自由,而为了激发和强化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党建工作者有时在有意无意地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地异化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激励手段,从而形成对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

(3)、“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官本位”的社会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所以官大的社会价值就高,官小的社会价值就低。于是,在许多人的眼里,要有前途必须进入仕

途,成才的标志就是做官、做大官。一些大学生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为了个人的名利,把“入党”作为进入仕途和升迁重用的通行证。

三、理性看待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性”

1、功利性动机的产生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受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其在入党动机逐渐呈现多样性。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无一不和现实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因此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不良思想,如拜金享乐思想等,在社会上的抬头泛滥,对高校思想阵地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年轻的大学生很容易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把入党作为谋取利益的途径,加之就业过程中学生党员优势明显的客观事实,使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产生功利化的倾向,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2、个人利益应与党的事业的高度统一。

个人利益的功利性不等同于私欲和消极的价值观。当代青年具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大学生把找一个好工作的希望与加入党组织的要求相联系,是青年进取性的表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对自己在政治上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并非是一件坏事情,其中的合理性应予以承认。共产党员当然也有个人的利益,但是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只有与革命事业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许多大学生除在入党动机上带有功利性目的外,他们仍然把“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中华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对新生加强入党启蒙教育,进行党团历史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开展如何争取早日入党、为什么入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的学习和讨论,指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端正入党动机,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坚持把思想上入党放在首位,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工作。

江泽民同志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习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注意理论学习的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和时代性,着重把握理论的实质,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不断克服和纠正思想上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水平。

3、开展社会实践,培养服务奉献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正确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头脑所固有的,而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获得的。因此对高校青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开展扫盲扶贫、志愿者文化、科技下乡

服务等活动,把培养教育同社会工作相结合,让积极分子承担具体的社会工作,有意压担子,培养他们的宗旨意识。让他们感受社会需要、人间真情和国家建设的成就,了解肩上的责任,增强奉献意识,使他们在磨炼中走向成熟。

4、严格把握好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

从八个方面考察学生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其考察内容包括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动态、学习表现、表率作用、学校工作情况、培养情况、群众基础。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必须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入党自愿,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正确把握培养和发展、数量和质量、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等辩证关系,确保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广梅,黄励.《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取向调查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11期.[2] 张骏,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现状探讨[J].教育管理,2008年10月.[3] 齐卫平,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9月.[4] 曹囝,张祖华.入党动机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9):209-211.[5] 陶英.浅析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J].思想理论教育,1996(10):13

[6] 熊卓然.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7] 许明章.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3月

[8] 刘慧品,《冷眼看大学生入党热潮》,网上

[9] 赵美.如何端正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26(4)

[10] 曹小莉.关于端正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思考.《党政干部论坛》 2007年S1期

第二篇:对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对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天润

随着市场化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处于转型时期的土地政策也在发生着变化,土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了主导位臵。观察当前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呈现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加强执法监察建设,不断提高执法监察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针对近几年发生在我县的土地违法占用现象,试作如下分析探讨:

一、违法用地案件的类型及其动向

(一)违法用地由过去的私搭乱建 为主,逐步转向大型项目违法用地。过去,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类型,大多为农村村民违反村镇规划,违法占用土地建住宅;城乡结合部居民依靠地理优势违法占用土地建房经商及违法占用土地建一些 预制厂、石子场之类。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乡镇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上马,小城镇建设搞的如火如荼,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 企业和小城镇建设项目未批先占、私自圈占等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不少企业和小城镇建设还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造成了新的土地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秩序。另外,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修建县、乡公路过程中非法占用土地现象也比较严重。

(二)违法占地发案率下降,宗地面积增大。由于近几年执法监察工作的细致深入,群众的依法用地意识有所增强,土地违法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违法行为所涉及的土地面积却越来越大。这类案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上。所占用的土地少则几十亩,多则数百亩。

(三)违法形式多样化、复杂化,“以租代征”成为新的土地违法类型。从近几年发生的违法案件来看,一些企业在使用土地方面已不再直接从农村经济组织中找来源,转为由乡镇政府负责解决。一些乡镇政府为了吸引外地企业到本乡镇投资,混淆土地租用和征用的政策界限,规避法定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程序,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然后再将租来的土地提供给企业使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违法用地行为查处过程中,企业往往将责任全部推脱到政府部门。而乡镇政府这边又会扛出发展经济这个“挡箭牌”,使土地违法案件复杂化,给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带来了难度。

(四)农村宅基地违法占用现象依然存在。农村村民违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为,目前仍是造成信访量增大的主要诱因。这类案件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不少乡村目前还一直沿用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村镇规划图纸,没有进行新的规划。老图纸已经跟不上了新形式下农村宅基规划发展的要求,致使很多农民无法正常申请到住宅用地,造成村民违反规划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有的甚至将住宅建在耕地上。二是各个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自身不遵守农村宅基地的申批程序。村民建房前一般都会向村委会提出申请,但个别村委会接到申请后,不向县政府上报审批,直接口头同意村民占地建房,造成村民在无意识下形成违法占地行为。三是村民将宅基地申请表递交后,未经审批即开始动工建设。一般情况下农村宅基地审批都是由乡(镇)政府审核后,按批次报送县政府批准。从村民递交申请到批准文件下发,周期较长,有的需要数月之久,造成急于建房的村民在批准文件下发前,就开始动工建设。形成了未批先占的土地违法行为。

二、近年违法案件的宗数面积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2003年至2005年,我县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93宗,涉及土地面积188.36公顷,其中涉及企业用地39宗,涉案面积4.1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宗,涉案面积76.76公顷;行政事业单位用地7宗,面积8.2公顷;居民住宅用地77宗,面积1.23公顷;其他违法占64宗,涉案面积17.98公顷。

针对以上违法用地行为,我们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一是对违法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占用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确需建设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限期办理用地手续;二是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责令限期拆除;三是对非法转让土地的,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四是对划拔土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给予行政处罚,责令补交出让金。

目前,立案的193宗案件,已有151宗得到了落实,收缴罚没款383.3万元。其中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4宗,其余案件也正在处理之中。

三、查处违法案件中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上级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视,土地违法案件大多得到了有效处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就我们基层执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调查取证难。在土地执法监察程序中,调查取证是做出行政处罚的前提。虽然《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就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支持配合并提供方便,不得拒绝与阻碍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由于违法用地当事人拒不提供有关非法转让、出租等违法用地行为的契约、协议、收据等文件资料,拒不配合制作询问笔录,致使执法人员无法取得相关证据,无法实施行政处罚,这类情况我们在基层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按照法律规定,对阻碍土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可提请公安部门处理,但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大。

(二)制止权难以操作。法律法规只规定了土地执法部门享有制止权,却没有制定具体的措施,致使制止权无从谈起。往往是《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下达后,当事人依然是我行我素,拒不停工。在具体执法实践中,我们也尝试过用强制手段进行制止,但因没有充分法律依据或政策做后盾,操作起来相当困难。建议上级部门对制止权做进一步明确,以便我们基层执法部门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更好地行使制止权。

(三)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处罚难。《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此条款规定的处罚操作较难、不切合实际,没有区分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如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非法建筑物或构筑物,实施拆除处罚属浪费资源,农民也难以承受。另外,住宅是村民的最基本生活保障条件,强制拆除不利于社会稳定。

(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周期太长,效果不十分明显。《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停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按照此规定,土地执法机构在处罚送达当事人十五日后,有关单位或当事人不履行处罚内容的,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受理此类案件一般要在三个月以后,这就造成了违法用地单位或当事人,不顾土地执法机构责令停工的要求,利用这段时间 突击抢建违法占地上的建筑物。待法院开始受理执行土地违法案件时,建筑物已建起,这时再实施拆除手段,一般难以实现。

(五)行政干预困绕执法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执法监察工作中,一旦遇到“乡长项目”、“书记工程”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工程违法占用土地,查处起来十分棘手。执法机构在查处此类案件过程中,往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行政干预压力。

四、杜绝违法用地案件的措施

客观的说,现在的情况是,发生土地违法案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执法监察工作在很多时候还是处于被动局面。结合工作实际,杜绝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针。尤其是在预防方面,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观念。把大量工作做在违法行为发生之前,预防、制止违法事实发生,力争将事态消除在萌芽状态。大多数违法行为被预防、消除了,剩下少数土地违法案件处理起来也会容易些。

(二)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方面,牢固树立严格执法的观念,由重经济上的处罚轻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理,向既要重视经济处罚手段的运用,更要重视查处一案,震撼一方上转变。紧紧抓住追究违法当事人个人法律责任这个要害,该给予行政处分的就要坚决给予行政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做到查处一个违法案件,既处理违法行为,又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

(三)充分保障执法监察机构的办案经费和人员福利待遇,改变目前的自收自支的状况,解决执法机构和人员的后顾之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办案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

二OO六年八月八日

第三篇:对当前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对当前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贫富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社会上存在贫富差距是一种常态,在某种程度甚至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然而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就会危及社会稳定损害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失范现象肆意蔓延,从而最终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目前中国已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当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思考措施

一、贫富差距的含义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 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对当前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

当前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和收入差距上,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和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因此,研究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合理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证我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细的方面分析贫富差距体现在权利上的差距,知识上的差距,还有收入上的差距。从宪法上讲,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可是这些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制度上的难题。可是,公民在把权力交给人大,交给政府代替实行的时候,人民大众的权力就落在了极少数人的手中。让代表们去执行权力在理论上说无可厚非。可是,某些代表却在利用大众的权力谋自己的利益。而宪法所赋予民众的监督权也没有很好的落实。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小农意识,以及对达官显贵们在心底深处的那一丝惧意,使百姓们只能委曲求全。在农村,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老百姓根本就没有真正懂得“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含义,那些官员们也没有真正懂得什么叫“国家公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老百姓不敢真正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力。因为他们懂得一个词 “官官相护”或者叫“民不与官斗”。官员将权力“私有化”,是有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基石。而这导致了贫富差距。

知识上的差距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一个原因。当然,造成知识差距的原因还是在贫富差距。所以,这两个事件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中国,相对于农村来讲,城市在教育、医疗、交通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改革之初,邓小平曾经指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先富后富问题,也就是贫富差距问题,但这种贫富差距是以辛勤劳动、合法经营为前提的,它有利于提高效率,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为党的政策所鼓励和允许。应当承认,在先富起来的群体中,多数人是依靠党的富民政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发家致富的,对这部分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并以他们为榜样,带动全体人民共同致富。合理合法的致富确实起到了标示作用,广大人民对此也是认可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贫富差距确实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因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与此相关的体制、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各种经济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运行机制尚不规范。一些人在改革初期钻政策空子大捞一把;一些人借工作之便贪污受贿;一些人偷税漏税,把巨额国税转化为个人所有;一些人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坑骗人民群众而从中牟取暴利。此外,有些行业因行业垄断,缺乏竞争,服务低劣,但收入偏高,与其他行业形成了不合理的行业收入差距。

总体来分析我国目前各行业间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差别过大是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现有的已经形成的平均利润率最终又是和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息息相关。通过对比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问题的理论,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平均利润率是一种不完全的平均利润率。

三、对当前贫富差距的思考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第一,极端的贫富两极分化,势必引起社会动荡。中国人自古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历史上,多次的政权更迭,都是社会矛盾尖锐化上升到一定程度导致。故而贫富不均现象若听之任之,势必是国家发展的祸根。第二,贫富不均产生原因很复杂,但其中重要一点即近年私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容否认,私有经济一定程度刺激生产者加大生产强度,提高生产者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者本身与雇佣工人之间,多少会存在资本主义所谓“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而国家难以从中进行干预。所以不能准确把握贫富不均这一问题,对社会影响决不只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现象上。

第三,邓小平所指“富裕”,是个宽泛概念。满足温饱,是富裕,腰缠万贯,有车有房,也是富裕。具体而言,富裕无止境。而“先富带动后富”,如何带动?依靠法律还是任其发展?我们肯定先富所带动的巨大社会效益,那遏制先富过快是否等同遏制经济发展?又怎样保证贫富差距不再加大?都是一时难以定论,都需深入思考的话题。

第四,课本所提“注重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等做法,都属国家宏观动作,具体到个人,能否真正落实,还须时间证明。人对自身环境的满足程度与自己的生活预想总有差距。“人心不足”的心理状态,能成为上进的力量,也能成为对社会不公的谴责。国家责任所在,即是弱化缓和这些矛盾,这不仅需要国家不断加大对经济的监管力度,也更需要大众个人的不断努力。

四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工作。

再者,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主要是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居民财产征税,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征收商品税,纳税人可将税赋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直至最终消费者,尤其是个人高消费者;征收遗产税。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就此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深入思考,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

[2]刘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扩大 17年间增加12倍 北京商报

[3]郭爱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4]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5]李中华,透视现阶段贫富差距的拉大

[6]吴忠民.客观看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经济时报,

第四篇:对当前大学生兼职现象的调查

对当前大学生兼职现象的调查 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真实的反映您的情况和看发,就达到此次调查的目的。量表匿名,绝对保密!

1.你是否做过兼职:()A、是B、否

2.你兼职的主要目的是?

A、赚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B、培养个人能力,提升实践水平

C、获得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D、增长社会见识E、其他

3.你曾从事兼职工作的类型是:()(可多选)

A、推销B、家教C、发传单D、服务员E、文秘

F、在校勤工俭学G、业务代理H、其他

4.你获得兼职工作的一般途径是?(可多选)

A、校园海报或广告B、专门中介机构C、网络

D、老师或同学介绍E、学校的机构或社团F、其它

5.你一般选择什么时候从事兼职工作?(可多选)

A、周六、周日B、周一至周五C、寒暑假

D、节假日E、根据课余情况而定

6.当兼职与上课时间冲突时,你会?

A、逃课去做兼职B、放弃兼职

C、不一定,有时逃课做兼职,有时放弃兼职

7.你的兼职是否与专业有关?

A、完全相关B、多少有一点相关C、不相关

8.你在兼职过程中是否有过受骗经历?

A、有B、没有

9.你在兼职过程中最主要的收获是?*

A、消费水平提高B、个人实践能力有了巨大提高

C、交到好朋友D、获得了工作经验,丰富了人生阅历

E、其它

10.你兼职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

第五篇: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传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社会公德即公共生活准则,它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所公认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与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成员为了调节社会公共生活关系所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而且事关国家发展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们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可以说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然而现实中大学生中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基础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整体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这游戏这一点真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不满者吐脏话打架斗殴、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乘坐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公共场合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浪费资源不注意节水节电肆意践踏草坪、破坏绿化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收稿日期2008一0229f作者简介余爱华(1977一),女,江苏东台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74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二、导致大学生社会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变化。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处在尚未最后形成阶段,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但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观念,如个人利益至上、金钱万能、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等,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使得大学生价值取向向世俗化、功利化发展,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弱化。2.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去网游中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

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3.学生自身因素。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像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孤独、沉默、消极、冷漠,甚至性格扭曲,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1.并q用“思政课”教学阵地,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思政课”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是自发实现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大量的教育工作。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加以剖析并给与正面引导。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和强化社会公德意识,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把社会公德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在教学的内容上,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

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有意识地不断实践,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2.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学生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

因此游戏,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韵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3.重视实践环节,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大课堂,也是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增强责任感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节假日与平常相结合,科技75社团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相结合,勤工俭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他们得到的需要,使学生在社会活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功能。社会公德重在日常养成,道德修养必须以具体的、有形的载体为依托。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能培养人的集体意识,调节个人的行为新开传奇,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活力。因此,应当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努力发掘校园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社会公德教育要求,利用现代化设施、手段、校园传播媒体,加大社会公德教育宣传力度。一是要花大力气抓好校园、教室、宿舍、食堂的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这些地方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道德养成实践的主要环境,养成教育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二是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作为社会公德日常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开展“告别陋习,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等,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对学生公德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作用。5.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生活中许多丑恶现象的大量存在和蔓延,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无疑会产生各种示范效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可见,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76体的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正气,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三,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如把社会公德劝戒、约束难以奏效的严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缺德”行为,纳入法律法规调整范围,予以强制执行。6.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坚持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要求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还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是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保障,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传奇时,一定要把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写进《大学生守则》、《宿舍管理条例》、《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里,使学生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场所都时刻注意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一旦失范,也应根据相关条款进行相应的处理。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充满矛盾的过程。我们应坚持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规范。另一方面,对违反社会公德规范者,应视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批评和处分。如果对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言行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就会觉得所犯错误并不严重,反而会助长错误思想行为的滋长。学校对德育工作在组织上有庞大的德育工作网络,如“思政课”主渠道、党政工团系统、班主任队伍等在内容上,有抓思想、抓纪律、抓文明规范等在形式上,有正面灌输、制度约束、奖惩结合、多管齐下。社会公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次成功和一劳永逸。而且,社会公德建设过程又具有反复性,只有反复不断地抓,才能长久地树立起学校的文明新风。

下载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现象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我国城市青少年高消费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对当前我国城市青少年高消费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王小蕾[内容提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城市青少年的消费也在日益发生变化,在他们中间出现了高......

    对城管现象的思考

    对城管执法乱象的思考 在城市管理执法中,执法人员与被执法者的冲突屡屡发生,城市管理执法陷入了城管暴力执法与百姓暴力抗法的怪圈中。随着城管执法中冲突的升级这一现象已经......

    当前大学生择业求稳现象解读

    当前大学生择业求稳现象解读“求稳”心态不是当前唯一的社会心态,与它同时并存的还有“求变”心态。打破“求稳”心态,领导心态转变是关键。在当前的时局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近几年来,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60%左右, 昔日被......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思考 摘要: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取得了成效但纵观相关文件,有些政策过于宽松,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未有得......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三年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调研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就业能力的内涵、作用和内容,并提出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就业能......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共五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体制;就业市场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直接影响高校生存、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影......

    对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考(范文模版)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余欣 夏建军 商万军摘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