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校长办学经验
中学校长办学经验
续十年办学史写“四字”兴教篇
长冲中学詹宇意
翻开长冲中学33年的办学历史,先后有七八名校长任过职,我恐怕算是任校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了。
在现任初中校长的队伍里,论块头,可能我算一个;论资历,也许算得是最“老”的了,当校长已有十年了。就整体而言,要说长冲中学真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算赶上了这班车,长冲中学已从当年的位于半山坡、形似沙发、势如吊脚楼的三合一庭院作坊式的小天地、师生500左右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成为如今的依山傍路、高楼林立、配套齐全、师生近两千人的大规模初中。教育质量可以说较长时间稳定在全县先进行列,这其中的原因虽与改革春风、普九时势、上级领导密不可分,但也与我接手之后的一班人“靠改革春风谋发展、赖与时俱进求生存”的通力协作分不开,我为她也付出了一些心血。我认为我为长冲中学续了十年办学历史,写了‘四字’兴教文章。哪四字文章呢?
一是在发展上:做足“求”字文章
我懂得“学校要发展,领导是关键”的道理。作为主要领导,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学校的前沿去看问题、想点子、求发展。
回顾十年来走过的路,我觉得确实是一条求索发展之路——
94年秋,我刚上任时,新教学楼即将交付使用,但因缺钱安装电路,我求助于学生及家长,作出了提前开学的决定,解了燃眉之急。
95年,印刷厂因工业小区扩建,逼迫迁建,我与当时的陶支书一道起五更,睡半夜,托关系,找熟人,跑建行,求得贷款二十余万元,不仅买断“老长冲管理区”作厂房,而且更新了印刷设备。
96年,我借普九的强劲东风,求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征租田地20余亩,拉开了一场万人开山填田平操场的大会战,三个月,我与会战干群战酷暑,斗高温,终于铺出了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运动场。
97年,我又与班子成员一道求到了一笔可观的教育项目资金和镇政府的配套资金,为学校耸起了一栋实验楼。
98年,一栋投资两百万,气势雄伟的教工宿舍楼在毕升大道中段拔地而起。
99年微机室建成。
2000年绿化配套。
2002年,学生宿舍楼、餐饮楼相继动工并投入使用。
2003年又投资数十万添置厨房、住宿设备和自动供水系统。最近,我们又投资数万元,将操场以外的所有校园地面全部硬化。
十年中,建设没有中断过,发展没有停止过,我也就很少喘息过。尤其是解决自来水,历经两整年的“求爹爹、告奶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在县委常委召开的办公会上达成“水到渠成”的效果。
学校之所以发展成为如今可容纳近两千人的大规模初中,是与我们的发展思路、求索精神分不开的:求领导支持、求部门配合、求邻舍和睦、求家长理解、求教师分忧,靠的是一次次百折不挠的诉说,靠的是一回回千辛万苦的奔波。面对诸多的“菩萨”、“神仙”或“上帝”,虽然不可能都能有求必应,但凭看虔诚的心态、负责的精神而又不失原则的立场,应该说还是收到了“有付出就有回报”的效果。
二是在质量上:做好“实”字文章
凡是熟悉我的人,恐怕对我的基本印象是“实在”二字。
我不喜欢花架子,我也唱不倒高调子,不愿做急功近利的事,因此,我的质量观也是两个字:务实。
首先是办学质量求实效。想想过去的旧址,看看现在的规模,大家的印象也许是:长冲的楼房象模象样,既有市优工程,也有县优工程;配套有板有眼,教学区将生活区和运动区一分为二,宽敞的运动场与高大的主席台浑然一体,绿化硬化与校园浮雕文化相映成趣,校园外观给人以大气、恢弘之感,这样的设计即自然又不乏理性的思考,体现了我们追求实效的匠心。首批全县素质教育试点校挂牌可以证明。2001年全县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也可以证明,今秋我们将要成为继实验中学之后、全县第二所接受市级示范评估的初中更可以证明。
其次是教学质量求实绩。以中考为代表的教学质量,在我们求实思想指导下,近十年来没有出现过大起大落现象,总稳定在全县先进行列之中,近三年来,考入黄冈7人,一中两百余人,“以质量为要”的办学理念得到了体现。以各种学科竞赛为表现的学生素质成绩与位次也长期稳定在全县初中前几名,《山茶花》文学社和《山荼花》文学报同时评为全省一等奖,也是实绩的反映。
再次是服务质量求实际。由于学生递增速度超过学校发展速度,因此,长冲中学学生食宿总处在求大于供的状态上,初一学生长期不能住宿,不能上早晚自习,为了解决住宿问题,我们向教职工人平借资两千元,东拼西凑,新盖了学生宿舍楼,缓解了住宿矛盾。餐饮楼的竣工,既为学生的早餐提供了保障,又为中晚餐增加了选择。另外,在教学楼旁做茶水、冷饮、副食屋,方便学生饮用、购买,虽然学校受一费制冲击较大,但由于我们工作主动,解释到位,服务实际,极少听到家长和社会有不良反映。
三是在管理上:做活“改”字文
第二篇:中学校长办学经验
续十年办学史写“四字”兴教篇长冲中学詹宇意翻开长冲中学33年的办学历史,先后有七八名校长任过职,我恐怕算是任校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了。在现任初中校长的队伍里,论块头,可能我算一个;论资历,也许算得是最“老”的了,当校长已有十年了。就整体而言,要说长冲中学真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算赶上了这班车,长冲中学已从当年的位于半山坡、形似沙发、势
如吊脚楼的三合一庭院作坊式的小天地、师生500左右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成为如今的依山傍路、高楼林立、配套齐全、师生近两千人的大规模初中。教育质量可以说较长时间稳定在全县先进行列,这其中的原因虽与改革春风、普九时势、上级领导密不可分,但也与我接手之后的一班人“靠改革春风谋发展、赖与时俱进求生存”的通力协作分不开,我为她也付出了一些心血。我认为我为长冲中学续了十年办学历史,写了‘四字’兴教文章。哪四字文章呢?一是在发展上:做足“求”字文章我懂得“学校要发展,领导是关键”的道理。作为主要领导,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学校的前沿去看问题、想点子、求发展。回顾十年来走过的路,我觉得确实是一条求索发展之路——94年秋,我刚上任时,新教学楼即将交付使用,但因缺钱安装电路,我求助于学生及家长,作出了提前开学的决定,解了燃眉之急。95年,印刷厂因工业小区扩建,逼迫迁建,我与当时的陶支书一道起五更,睡半夜,托关系,找熟人,跑建行,求得贷款二十余万元,不仅买断“老长冲管理区”作厂房,而且更新了印刷设备。96年,我借普九的强劲东风,求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征租田地20余亩,拉开了一场万人开山填田平操场的大会战,三个月,我与会战干群战酷暑,斗高温,终于铺出了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运动场。97年,我又与班子成员一道求到了一笔可观的教育项目资金和镇政府的配套资金,为学校耸起了一栋实验楼。98年,一栋投资两百万,气势雄伟的教工宿舍楼在毕升大道中段拔地而起。99年微机室建成。2000年绿化配套。2002年,学生宿舍楼、餐饮楼相继动工并投入使用。2003年又投资数十万添置厨房、住宿设备和自动供水系统。最近,我们又投资数万元,将操场以外的所有校园地面全部硬化。十年中,建设没有中断过,发展没有停止过,我也就很少喘息过。尤其是解决自来水,历经两整年的“求爹爹、告奶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在县委常委召开的办公会上达成“水到渠成”的效果。学校之所以发展成为如今可容纳近两千人的大规模初中,是与我们的发展思路、求索精神分不开的:求领导支持、求部门配合、求邻舍和睦、求家长理解、求教师分忧,靠的是一次次百折不挠的诉说,靠的是一回回千辛万苦的奔波。面对诸多的“菩萨”、“神仙”或“上帝”,虽然不可能都能有求必应,但凭看虔诚的心态、负责的精神而又不失原则的立场,应该说还是收到了“有付出就有回报”的效果。二是在质量上:做好“实”字文章凡是熟悉我的人,恐怕对我的基本印象是“实在”二字。我不喜欢花架子,我也唱不倒高调子,不愿做急功近利的事,因此,我的质量观也是两个字:务实。首先是办学质量求实效。想想过去的旧址,看看现在的规模,大家的印象也许是:长冲的楼房象模象样,既有市优工程,也有县优工程;配套有板有眼,教学区将生活区和运动区一分为二,宽敞的运动场与高大的主席台浑然一体,绿化硬化与校园浮雕文化相映成趣,校园外观给人以大气、恢弘之感,这样的设计即自然又不乏理性的思考,体现了我们追求实效的匠心。首批全县素质教育试点校挂牌可以证明。2001年全县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也可以证明,今秋我们将要成为继实验中学之后、全县第二所接受市级示范评估的初中更可以证明。其次是教学质量求实绩。以中考为代表的教学质量,在我们求实思想指导下,近十年来没有出现过大起大落现象,总稳定在全县先进行列之中,近三年来,考入黄冈7人,一中两百余人,“以质量为要”的办学理念得到了体现。以各种学科竞赛为表现的学生素质成绩与位次也长期稳定在全县初中前几名,《山茶花》文学社和《山荼花》文学报同时评为全省一等奖,也是实绩的反映。再次是服务质量求实际。由于学生递增速度超过学校发展速度,因此,长冲中学学生食宿总处在求大于供的状态上,初一学生长期不能住宿,不能上早晚自习,为了解决住宿问题,我们向教职工人平借资两千元,东拼西凑,新盖了学生宿舍楼,缓解了住宿矛盾。餐饮楼的竣工,既为学生的早餐提供了保障,又为中晚餐增加了选择。另外,在教学楼旁做茶水、冷饮、副食屋,方便学生饮用、购买,虽然学校受一费制冲击较大,但由于我们工作主动,解释到位,服务实际,极少听到家长和社会有不良反映。三是在管理上:做活“改”字文章先是改善管理基础。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是法人代表抓管理的基础。为了改善这个基础,我既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的现场学习,又注重订报刊、勤动笔的理论学习,更注重“取文凭,修专业”的继续学习,我先后赴武汉、上北京求学,在《中学物理
》中徜徉,写出了近十万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取得了教育学本科学历。另外,在工作中还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尽力用“三做到”以身作则:一是尽力做到塑造高尚的人格,二是尽力做到注重个人小节,三是尽力做到爱事业、爱学生。此外,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提升教学理念,尽力物化教学成果。为此,我始终注意积累、经常撰写、及时总结教学
中的得与失。先后撰写、发表或评奖的论文多达10余篇。其中《物理教学创新途径之我见》获全市一等奖。长冲中学现有物理教师8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青年教师,物理教学虽各有所长,但有的缺乏合作意识,不利于学科大面积整体提高,为了改变这种不良教风,我一方面注重在情感上与大家沟通,使学科教师之间接触处在零距离;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注意引导大家取长补短,形成教研互补、教学相长的风气,经过多年的磨合,终使长冲中学的物理成为“当家”学科,在全县初中具有一定的实力,形成了学科教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办大了,我虽然未带课,但仍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看课、评课,及时获得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状态。其次是改变管理理念。近几年,我们将管理理念改变为以“四为”为“标”,以“三个一切”“准”,“四为”是“以修德为先、以启智为要、以强体为本、以成才为高”;“三个一切”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修德为先”上,我信奉“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的道理,因此,能够长期把德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言行之中。健全横向的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和纵向的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一条龙”的管理网络,借助“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平台与载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整体行为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校风、教风、学风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基本上优化出了“三风好、人气旺”的大环境。在“启智为要”上,我充分发挥教务处、教研组的作用。一方面坚持教学常规,紧扣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程序,公正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推行异步教学改革和学科小专题研究。在激励学生求知方面,一改过去只奖成绩优异者的作法,对成绩进位超过50名以上者专设进步奖,对体音美专长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在“强体为本”上,我充分发挥体音美教师的正面引导作用和后勤生活的保障作用。坚持晨练、早操与课间操,组织开展“时代在召唤”的新课操比赛。坚持课外体音美兴趣小组的训练指导。通过对后勤人员的健康卫生教育,确保了师生的饮食卫生。我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只要收到了“修德、启智、强体”的效果,就可以达到“虽难保人人升学,但能个个成才”的目的。再是改革管理方式。近年来,我校先后两次在全县率先试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革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陋习。实行“干部竞争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极大地激活了人才“因子”,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挑起了大梁,改善了育人环境,提高了育人平台,改写了育人质量。我校的人事改革经验还在罗田召开的全市会议上介绍过。为了克服教师管理中的“多头”结帐现象,我们对教师管理制度作了重新调整,首先将教职工工作量按上级有关规定标准,逐科逐人予以量化核定,体现管理中的因人而异、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发挥资源效益奠定了基础。然后调整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内容按“师德师风,履行职责,培训进修,教学成绩,成果奖励”五大块分别制订由教代会讨论通过的考核细则,予以实施,从而体现了考核内容的系统性、考核过程的一致性和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为了强化学生管理中的自治能力,我们通过政教处、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多管齐下,连成一体,既治外在表现的“标”,又治内心世界的“本”。此外还与公安法制科、派出所治安科长期联手共教、与交警开展交通共管,尽管学校处在交通要道,但学生安全长期保障得比较好。四是在经济上:做绝“抠”字文章我任校长十年来,学校耸起了楼房五座,涉及经费数百万元,加上连年学杂费,经我之手的经费总额过千万,然而我从没有瞎搞乱用,有人说一项工程立起来,经常有人倒下去,至少目前我没有倒下去,凭心而论我是坦荡的。倒是经常听相关的收费单位说我是个“抠校长”。手脚伸得直,该给的该花的我愿意给舍得花,然而,不该给的、不能花的,我分文都不愿掏、千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的大学校,一年招待费平均下来不到一万元。用公费,我“抠”;对自己,我也“抠”。上省城,跑项目,厉行节约,不领一分钱补助;定项目、搞发包,我坚持原则,拒请吃收礼,力争做到廉洁奉公。前几年,我是想千方设百计,广开门路,保证了教工的自筹工资兑现和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带一批学生,拂两袖清风;站三尺讲台,干四化大业,这是对普通教师的写照,我想我也是教师中的一员,为了学校的发展,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是在力争与时俱进。说实话,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长冲中学发展与进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我个人享受了荣誉。这里我要代表长冲中学,真诚地感谢教育局和镇领导对我的栽培,感谢全县教育同行对我校的关照,感谢所有人对长冲中学的帮助、支持和理解。再次谢谢大家!(执笔---萧本初)二00五年八月
第三篇: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新民学校 新民学校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打造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开拓实践,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做了以下工作,达到了相当的效果。
一、营造人文的校园环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文的关怀情字当先.在学校管理中,有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学校的制度更重要。我校领导十分注重运用情感效应策略,强调尊重爱护每一位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给予广大教师真诚的关爱和帮助,注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师个体进行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产生了独特的管理效果。每年的教师节,全体教职工聚餐,共享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心;中秋节,学校领导都安排人员时间和留守校园的教师一起活动,送去浓浓的关怀;教师家庭有婚丧嫁娶,学校均出面予以慰问和祝贺;对待每一位教师一视同仁;平时,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谈心,交流思想,化解心结。
而今,广大教师心情舒畅,归属感明显增强,许多教师已经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为了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和谐 “家园”和学习环境,我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校园美化、绿化工程。如今,学校已经建成拥有了一个具有情感化、现代化和特色化的校园 文化环境,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电子备课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外墙上温馨标语和活泼的校园情境画让人文怦然心动;校园内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二、构建人文的管理制度
学校依次制定了《教师一日工作常规》、《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平时检查与期末考和相结合,工作表现(师德表现、出勤考核、能力水平、工作实绩)与奖励待遇相结合,教师聘任与综合考评(教工自评、学生评议、教工互评、考核组评定和学校行政领导审核)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热情,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三、培训现代化的教师
我们的学校拥有的是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由于对自身发展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他们充满了对未来人生的迷惘。学校领导一方面利用会议座谈积极引导教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平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开学伊始,便组织专人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重点进行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试题、编辑试卷、打印、多媒体的使用等。并做 到计算机网络长年对教师开放,目前我校已有90%的教师能够独立上网查询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每人一节电化教学课。教导处明确规定,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校级公开课不能评为优质课,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说多媒体教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室,几乎天天有人使用。如今,年轻教师们认真学习、积极研究、渴望建功立业已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主流。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往往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影响,利用每个有利的时机去和学生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因此,在我们学校,校本培训班的重点落实在了教师亲和力形象的塑造方面,通过学校教研组和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促进学校教师教育观念和形象的转变,真正做到在认识上理解、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关爱学生,在行为上激励、焕发学生,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和信任的老师。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的“三字”(粉笔字、钢笔字、电脑打字)比赛,第二学期结合“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全面开展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武和现场教案设计比赛。
四、课题研究
教科研是引导教师成长的捷径。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学校自成立教科研室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科研知识方法的多次专题讲座,并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并且每个教科研组都有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如今,许多青年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热情很高,围绕新课程学科教学和学生特殊心理教育这两个重点主题开展了广泛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系列校本培训措施,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五、追求人文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然而,如果在学习各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它领域里得到表现,„„那么我们就应当越多的关心使他(学困生)也在其他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为了贯彻这一思想,使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道德的尊严,我校教师通过示范引路、教学研讨、反思实践等途径,积极探索富于人性化、情感化、民主化、愉悦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各自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学校主要采取了“异质分层”的教学策略。所谓“异质分层”教学即教师在学期初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上存在的差异,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一般以3个为好)学习层次,把学习成绩相近的一些学生分在同一层次内,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不同的学习成效。对一些中途转入的学生,教师则组织一些与他们性情相合的优等生开展“互助”学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常规,尽量缩小和老生的学习距离。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积极主动地贯彻人性化教育原则,做到了在认识上理解、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关爱学生,在行为上激励、焕发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老师面前,许多内向自卑的孩子开始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开展人文的教育活动
学校重视强化特色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学校开展了严格有恒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通过每天纪律和卫生两项检查和每学期“文明示范班”和“礼仪学生”等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各项工作成绩已经开始显现。教师的归属感增强,教师普遍珍惜解中学校这份工作,没有自动离校离职现象,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里,学生变得越来越热爱学校。老师热情关爱帮助学生,校园环境好有家的感觉,同学间友好相处进入兄妹,学校也取得了更高更广的社会声誉。
一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清晰,办学特色初显端倪,使学校逐步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构建和谐校园,让师生幸福成长”将成为我校不懈的追求目标。今后学校将以更加平实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本着“在人文的校园里有人问的教师用人参的方式培养人文的学生”这一办学理念,凭着自身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和管理体制优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的学校,也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培训班办学经验心得
培训班办学经验心得
补习班办学经验心得辅导班办学经验心得
第一步,选好办补习班的地方和补习的内容;
第二步,设计一份想办班的宣传单,并在宣传单上注明办班的内容、地址和你的联系方式; 第三步,发放宣传单,一是到居民小区发放,二是到学校门口发放。
这个事情你们不妨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名。第二,可以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场地、安全设备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一定要有自己的领队,明确领导中心,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方便快捷。
第三,宣传方式上,建议你们以情感为主打。大学生社会实践则可以请学校开具介绍信,并与当地教育部门、街道社区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
1、手续可以不办。
2、税务基本上是个盲区,可以不用考虑
3、在你们培训班的上课时间一定要注意学员的安全。
4、不需要跟家长签协议。他们交费的时候,你准备好一份收据即可。
5、场地够用就行,没有特殊规定。
6、最大的问题就是招生,对于宣传,可以尝试拜托你周围的朋友、家长帮忙做一下宣传。根据辅导的课程和级别来定,初中一般要比高中低,文科要比理科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我建议你从自身出发:
1、思考自己的服务的对象,是那个阶段的人群。
2、自己的人际关系,需要那些人的帮忙(比如请教师、相关法律部门的申请.....)
3、社会实践调查。这是很重要的本分,之间关系到的你的盈利。调查这一区域有多少需要这项服务的群体,家庭情况、目前就读学校等。
4、经过调查之后定价,得到相关部门允许后,定出收费标准。上面都落实之后就是要招生的问题,孩子的钱都是来自家长的。赞同
家长的烦恼
1.孩子成绩差,总被老师请到学校,家长脸上无光,孩子自卑心增大。
1.14、5岁的孩子初中毕业如果不读书,能做什么,打工不行,在家呆着怕学坏。家长们如果不抓紧这三年,苦恼一辈子的是你们啊!1.有的家长们太忙,有的家长学历浅,想要孩子学习好和考上好高中的美好心愿,也只能是爱莫能助。学生的烦恼
1.作业不会做,只能等待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和请家长的命运。时间久了,心理自卑,缺乏自信,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成长。
1.在学校有老师的批评,在家有父母要责备,其实我们也努力,就是没有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有老师的课外指点,我们的路在何方?
1.想学好,想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可业余时间90%的孩子均是看电视和在无聊中度过,我们缺乏严格的自控能力。学费太高了,我们家长觉得不值?
您好!现在我们算一笔账,孩子如考不上高中,如果硬要读,每年至少要交1.5万的额外学费。孩子如不读高中混在社会,惹出麻烦,多少钱也不能卖个安心。现在社会人口多,竞争激烈,读书不能找大钱,但不读书连养活自己也忧心,想想现在50、60万一套住房和较高的生活消费,你愿意您的孩子走你现在这般艰辛的路吗?值不值家长心中有天平,且我们的学费除以总课时的费用均低于贵阳市的标准。
成功与失败,不在于天赋,更不在于勤奋,而在于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你能否尽早得到高人的指点,占有精准的、不为人知的招生方法,招生方案,招生秘诀,招生技巧,招生策划,就访问招生策略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一体化办学经验介绍
同享一片蓝天 共沐一缕阳光
民族小学----古浪小学一体化办学模式初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办学水平的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自2013年秋学期开始,在甘州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古浪小学成为了民族小学一体化办学结对学校。两年来民族小学充分发挥优质的管理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将先进的办学思想、管理策略、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等通过各种方式辐射到古浪小学,实现无缝隙对接管理,积极探索一体化办学模式,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城乡的孩子同享一片蓝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一、办学目标明确,为均衡发展的导航。
目标明确是两校均衡发展的起点,是均衡发展的导航。针对古浪小学的办学水平及现状,双方学校的相关领导经过商讨后制定了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目标:加强课程建设、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科研水平。双方一致认为以上三点是实现两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均衡发展工程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课程建设,构建高效课堂
1、抓课程建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民族小学连续召开两次校长联动办公会,就课程建设的问题共同研究讨论,最后决策。以国家课程方案、甘肃省课程方案为依据,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特点的课程方案。结合民族小学“三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古浪小学的有利本土资源,着重下大力气在地方课程本土化、学校课程生本化上下功夫。通过“名师引领”、集中强化培训与自主学习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系列校本培训与研修活动,让老师们潜心研究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努力开发精品课程,现如今古浪小学已编著校本课程两套,而且推广后在师生中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2、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均衡发展。
本校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民族小学,与城区老师们共同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理论知识,以点带面辐射到全校每一个教师;民族小学选派四位优秀教师分两次对我校教师进行有关高效课堂的知识讲座以及他们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一些成果并经验的介绍的座谈会。讲座及座谈会的举行使我校教师进一步的理解了高效课堂并窥到了相关门径,加速了我校教师的成长;积极主动借阅民族小学图书室中有关高效课堂的书籍达38人次,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我校底蕴,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全面实施“一课三备”集体备课制度,我校教师全程参与相对应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二、促进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送教下乡,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互补。在一体化办学理念及目标的指引下,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到我们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民族小学进行了多次的“送教下乡”活动。“送什么”每次都是双方都要考虑的大事,双方普遍认为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区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双方领导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送教下乡的“三送”原则。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给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而这种水平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我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我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我们甚至付出了比城区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我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我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三送”原则的规范下,民族小学累计向我校送教四次,共计16节课。全镇各校教师积极参加观摩并参与研讨。每次送教活动中,送教教师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准确精练地讲解、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优雅的教态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赞誉。送课教师的精彩示范引领,课后送课教师的务实说课,观摩教师的精当点评,改变了“一言堂”的局面,使观摩也积极参与研讨,相关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使我们的课程视野开阔了,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2、支教与交流,培养骨干教师。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到,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下乡支教作为教师交流轮岗的一种形式,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根据《甘州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甘州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一体化办学至今已有四位教师进行了交流,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支教教师使农村学生了解更大的世界,接受科学的教育方法。支教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农村学生在与支教教师零距离接触中,迫切想知道城里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城市的一切,激发他们了解外面更大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支教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用个性化手段辅导学生,能进一步挖掘和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殊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支教教师潜移默化的更新着农村教师教学理念,提升着教学能力。支教教师通过和农村教师一起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研教改和共同管理学生,将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支教过程中,让农村教师近距离的体会、借鉴和学习。农村教师在与支教教师共同切磋更加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逐渐意识到教学更要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非结果,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支教活动提高了农村学校管理和教学现代化水平。支教活动不仅促成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搭起了交流学习的桥梁,也实现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共建共享,甚至实现了教师互派、统一备课、统一考评。在两校交流往来中,实现农村学校教育观念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更新。
(4)、交流教师成长迅速,成为学科骨干。2013年赴民族小学学习的代丽老师在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提到,民族小学对交流教师高度负责,教导处专人负责交流教师的工作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安排交流教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按照工作量安排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一年来,他们与民族小学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专业技能有很大的提升。代丽老师成长迅速,已成为我校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在我校的英语学科领域刮起了一场高效风暴。代丽本人也取得区级英语优质课三等奖的可喜成绩。
3、分层推进,加强教师队伍均衡建设。
根据实施计划,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理论学习、经验论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共同组织观摩课展示课,教师沙龙论坛、同学科教师说课评比、“教育叙事”演讲比赛、教师学课标理论测试等教师培训活动,开展教师交流协作,加强教师队伍均衡建设。
四、加强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教师不仅要学会分析、钻研和思考,而且必要会实验、会写教育研究论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完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科研型”的教师则是农村教育的短板,针对这一现象,民族小学有针对性的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统一认识理解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的必要性。
美国一名牌大学的校长说,一所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成长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名科研型教师,唯其如此,才能感受教师职业的自由、充实和幸福,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分析省内外乃至整个世界不同类型“名师”的成长,无一不与教育科研紧密有缘,无一不是教育科研为“名师”的成“名”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的:“无论是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来研究的因素”。“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力”。他还说:“要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教学的幸福,就必须引导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也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教育协会出版的《谁是一位好教师》中阐明了教师服务成绩评定的总趋势是曲线前进的。这种规律性呈现两条曲线:一条是逐步衰退曲线――开始显著上升;继而平衡;逐步下降;终于出现衰退的趋势。一条是持续发展曲线――开始时显著上升;中间阶段时有起伏,趋向持续发展;终于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师成长的两条曲线表明,“匠人型”教师刚开始由不适应到适应,5、6年后,习惯于已有的数学程序,在教学中吃老本,囿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形成动力定型,能力出现滑坡。而“科研型”教师总是追求进步,日新月异,经常处在不断的自我更新的历程中。
将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办学灵魂注入“垛庄分校”,实施“六个统一”策略:统一办学思想、统一课程方案、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工作计划、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评价机制,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每周工作安排、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学生评价机制等,通过一次次座谈会、教师全体大会、问卷调查、理论考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校本培训等,渗透融入到垛庄分校的工作议程中。
2、依托讲座,座谈、业务学习等方式,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两年来民族小学多次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从《新课标解读》、《课题的研究》、《说课评课的艺术》、《反思--教师的成长之路》、《好课的标准》、《如何写好论文》、《PPT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讲座,并与我校教师就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是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收获巨大。两年来我校教师共发表省级论文12篇,多篇论文获镇级论文一二等奖,李霞老师的课件《什么是周长》,曹兴杰教师的课件《林中乐队》获镇级一等奖,妙景景,代丽老师获二等奖的喜人成绩。学校立项课题两项,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民族小学领导与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回顾过去,我们与民族小学,在常态的活动中,从合作形式的多元化到活动的实效化,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形成固定做法(包括干部、教师的业务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实践交流活动),让我们倍感喜悦。展望未来,我们更充满信心,在张掖甘州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我们正为打造优质现代化的农村窗口学校而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