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党校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校建设的思考
温县县委党校申卫东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中国正在高举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昂首阔步、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面临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核心的挑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普及,基层党校建设出现许多新的核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制约着基层党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党校是执政党建设的培训基地,是战斗堡垒,基层党校是提升干
部理论素质、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基石。胡继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是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着眼高地、多着力高地、多建设高地、多服务高地。党校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更加突出和重要。如何建设好党校,有效推进党校建设,加强党校的科学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作用,是摆在我们每个基层工作者面前的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
这次省委党校举办的基层党校校长秋季培训班给我们提供了交
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和学习,大家互相找问题、想办法,思想和视野
都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
一、目前基层党校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建设滞后,直接制约基层党校的发展
部分党校占地面积小、建筑面积小、教室少,食宿条件差,不能保证正常的培训需求;教学设备陈旧、功能不全,跟不上形势发展。
(二)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培训质量不能保证
一是教师数量少,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更少,在培训课程安排时捉襟见肘;二是人员更新速度慢,人才引进力度不够,有些党校甚至多年没进新人;三是党校教师缺乏必要的新的理论培训,知识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加强;四是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少,教学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以致所设课程与实际情况结合不密切,与重点工作脱节,不能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
(三)经费紧张,不能保证正常的办学要求
一部分党校由于经费紧张,就尽量减少办班,缩短主体班次办班时间;正常的科研工作没法开展,课题陈旧,深度不够,利用价值不高;社会化办学的路子走不开,教学经费紧张,日常开资难以为继,一些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四)基层党校工作没能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
由于一些主管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基层党校的工作往往被看做可有可无。人员保证不了,有限的几个人还要抽调配合其他中心工作;经费保证不了,该建设的不能建设、该添置的设备没钱购买;工作开展质量低下等等,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难。
(五)与其他党校交流偏少
纵向看,缺乏与上级党校的沟通,缺乏必需的指导和支持,与上级党校资源共享做得不好;横向看,与同级党校沟通少,交流机会少,各自固守自己的小阵地,不能及时交流经验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在抓好基层党校建设方面,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建设高水平的阵地。
要想把基层党校工作真正抓好,高水平的阵地建设必不可少。要借助基层党校办学质量评估的东风,全面加强党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这对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办学质量来说都至关重要,是打造精品党校的基础,也是适应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必要条件。
(二)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是引进人才,按编制配齐、配足、配强,保证培训的需求;二是更新观念,鼓励教师多学习、多研究,不断接受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理念,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更新办学形式,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保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切合实际、服务中心。四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使其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理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五是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了研究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做到课件和开设的研究课题,紧密联系实际,符合当地的县情民情,能真正切入中心工作实际,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工作开展
出谋划策。
(三)拓宽以校养校路子
由于种种原因,经费紧张成了影响大部分基层党校发展的瓶颈。一是按政策将经费支出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二是抓好培训,拓宽培训面,在强化科级干部、农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公务员、村官、妇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党校现有的教室、网络、师资资源优势,积极与其他的局委和企业结合,进行按需求教学。三是加强社会化办学。在办好主题班的同时,积极与其它大专院校结合,进行网络教育、电大、技校等学历班培训,既增加了党校收入,又对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树挪死,人挪活,只有不断更新思路、创新办法,才能将基层党校的路子远走越宽,越走越实。
(四)强化基层党校的地位
有一些基层党校在县里没地位,原因种种,说到底还是领导重视不够。要想有位置,必须有作为。一是打造精品党校,创造不凡业绩,使党校的工作成为全县的亮点、闪光点,领导会重视的;二是多请示、多汇报、多干活,经常与领导沟通汇报和交流,使领导了解基层党校的工作,密切与领导的关系;三是勤练内功,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敢接活、能干活、干好活,勇于创先,敢争一流,真正成为品牌单位。自己做好了,领导就会重视,地位不是要来的,是干出来的。领导重视了,师资不足、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等等,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五)强化沟通力度,共图基层党校发展
一是加强与上级党校的沟通,上级党校要尽量多地对基层党校进行支持和指导,基层党校由于职责和权限的制约,很多事上想到做不到,有些争取不来,上级党校应该用自己的有事给予必要的争取和指导;尽量多地利用上级党校自己的资源优势,给基层党校提供交流的平台和师资的支持。二是积极与同级党校交流学习,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以达到和谐共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第二篇: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发挥基层党校作用
海曙区月湖街道创建省级基层党校示范点申报材料
月湖街道党工委现有直属支部3个,“两新”组织综合党委1个(下辖“两新”组织支部9个),基层社区党委6个,社区党总支1个,社区党委(党总支)所辖支部40个,截止目前,我街道共有党员1398名。近年来,街道基层党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五、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街道工作大局,加强对党员干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形势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社区体制改革理论、法律知识等灌输教育,着力提高街居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街道全面建设不断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夯实基础,抓好党校队伍和阵地建设
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党校班子队伍建设,每年及时建立健全党校领导班子和校务委员会,研究策划一年党校规划和培训计划,并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街道特聘请区委一常委担任街道党校名誉校长,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校长,街道主任和专职副书记任副校长,党工委班子成员还带头参加街道讲师团,认真为学员授课或作形势报告。同时,街道十分重视党校基本设施建设,近年来街道已投入100余万元资金作为党校的建设经费,街道党校有宽敞整洁的教室(100座以上),图书阅览室(理论学习书刊、教学工具书及各类图书刊物已达3000册以上)、谈心室、健身室、档案室等场地。教室整洁明亮,教学设施配套完好,布置庄严大方,悬挂党旗、领袖像及有关规章制度,配置了相应的多媒体、电视机、扩音机、照相机等电教教育设施,有适用的电化教育音像资料20盘(盒)以上,有较稳定的办学经费投入,确保教育活动正常开展。街道党校还建立了党建服务咨询中心、党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党员信息管理网络、党员俱乐部等机构,并运用市、区青少年宫等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作为基层党校阵地的补充,达到资源共享,针对基层党员不断增加,街道集中学习场地缺乏的实际困难,月湖街道党工委还在各社区建立了党校。
二、健全制度,抓好党校规范化建设
为了使党员教育有的放矢,我们建立健全了党校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是教师聘任制度。基层党校根据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原则,从党政干部、有关高校、中小学党员教师、科技人员、离退休党员干部中选聘专兼职教师,组成街道党校讲师团。街道党工委领导率先垂范,作为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利用休息时间撰写讲课提纲和教学内容,按联系地段每年为街道和社区基层党员上课二次。二是教育培训制度。参加教育培训的对象为社区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新经济组织中党员及其它教育对象。基层党校能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层面合理设置教育课程,分别就社区文化、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社区科普、公民道德教育等进行培训,教育培训方式灵活,形式多样,街道党校全年培训班不少于12期,普通党员受训率在95 %以上,党员干部受训率达到100%。三是考勤考核制度。要求参加党校培训的党员干部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将出勤情况与年终党员民主评议挂钩,各基层党校的工作开展情况与党建责任考核挂钩。
三、拓展内容,丰富党员教育学习形式。
1、以主题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我们结合十六大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主题,基层党员能利用党校阵地和进驻工作组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了学习讨论、主题讲座、测试竞赛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坚持求实的学风,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紧紧围绕主题,深入教育,结合实际,寓教于乐,防止空洞说教,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各社区党校还以楼群党小组为单位,结合月湖街道实际,组织党员开展“建设美丽家园、争做文明新人”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活动的开展,使基层党员看到了希望,明确了责任,提升了工作激情。同时,为不断深化主题教育,近年来举办了以“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共建月湖美好家园”、“红色激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通过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街居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变。
2、以政治思想类教育为主要内容,不断强化党员思想品德建设。街道党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和党性党风、理想信念、形势任务等政治思想类教育占全年教育内容的70%以上。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他内容的教育。如实用知识、文化知识、经济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教育方法灵活,既有课堂教育,也有集中讨论、电化教育、参观考察等。如街道党校每年“七一”前夕,都要组织党员、积极分子过了一次有意义的党日生活,开展了“我们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每逢重大政治节日,都会以前仆后继、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筑长城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台生动有趣的节目,在活动中升华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同时,街道党校经常会制作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版面,组织在各社区轮回展览,使各社区党员居民再受一次深刻教育。
3、以举办各类培训教育为主要形式,不断提升街道党建工作水平。近几年来,街道党校充分利用基层党校阵地,加大了对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务管理水平及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通过邀请市、区有关领导专家授课讲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轮训、交流、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活动,调动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厚实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知识,为全面提升街道党建工作新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几年来,街道党校共举办党务工作者培训班5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3期,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班2期,还配合区机关党工委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三期。
以上是我街道近年来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通过基层党校教育学习,党员在思想认识、党风党性以及理想宗旨、理论水平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党员干部中无重大刑事、经济案件发生,党员民主评议全部合格,党的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战斗力明显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文化娱乐、精神生活、人居环境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也给基层党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基层党校的管理,提高党员教育的实际效果,使基层党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待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今后,我们基层党校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借创建东风,进一步完善规范党校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党校管理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深入持久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改善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月湖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层楼发挥党校应有的作用。
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发挥基层党校作用
中共靖江市卫生局委员会
近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全行业获得“江苏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行业”等荣誉。卫生局党校被评为“泰州市先进基层党校”,成为卫生行业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为提高党员群众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全行业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强化阵地意识,夯实办学基础
搞好党员教育,必须有固定的教育阵地作保障。1991年,卫生局党委为加强党员教育,依托市卫生进修学校建立起了卫生局党校。局党委认为,抓好党员教育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卫生行业党员头脑中想法也大不同以往。党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坚定对党的信念,紧跟形势,紧跟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局党委认为只有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卫生事业建设搞好。因此,党校作为固定的教学阵地只能建设得更好。局党委在讨论党校的建设时明确表示,党校作为党员素质提高的主阵地,在党校建设中,局党委要做到“四个有”——“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布置,经济上给票子”。坚定了办学思路后,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来“一桌一椅办党校”越来越不能吸引党员,要使党校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档次,吸引党员积极接受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近年来,局党委先后投入30万元资金,逐步添置了桌椅、书刊、彩电、VCD、电脑、投影机等教育硬件,党员的教育阵地和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卫生局党校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大大增添了党校对学员的吸引力,为全系统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范管理、完善党校制度。办好基层党校要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为了使党校教育规范有序,我们从制订计划、健全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三年教学规划》和《培训计划》。校务委员会做到职责分明,分工落实,教学计划、课程提纲、学习总结规范完整。我们还建立了“两会、两则、两考、两评、两制度”。“两会”即“党委议教工作会”和“校务委员会例会”;“两则”即《学员守则》和《教师守则》;“两考”即学习考勤和结业考核;“两评”即学员评优和教员评优;“两制度”即《财务管理制度》和《卫生、安全门卫制度》。每年我们还举办开学典礼,在典礼上对先进教员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极大地调动了教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精配强将,保证教学质量。要真正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离不开一个热心办学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在校务人员的配备上,我们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党务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党校专职人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其中党务书记担任党校校长负总责,局党委宣传科长任副校长具体抓落实。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聘请南京医科大学一批既热心教育又有一定水平的党政干部、理论工作者或学有专长的人才担任党校兼职教师。我们还充分利用我市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多方挖掘,使之成了党校三级教育网络的丰富资源。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极为有效的,党员比较系统的学习到了理论业务知识,党校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
二、强化创新意识,拓宽办学思路
时代在飞速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作为基层党校更是如此。只有不断拓宽办学思路,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成为党员心目中的“长青树”,从而达到提高党员素质的目的。
乡镇党委党校作为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宣传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学校,正逐步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基层干部、建党对象的摇篮,显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二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党”字,注重“校”字,不断推动党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被省委宣传部、组织部评为2003-2004先进基层党校。
一、突出基础建设,提高党校自我发展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此,我们围绕“三到位三落实三配套”“3个3”的目标管理要求,切实抓落实、抓达标。三到位,即领导、教师、设备“三到位”。镇党委明确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和宣传委员直接负责党校工作,党务书记侧重抓组织协调,宣传委员侧重抓业务指导。此外,还配备一名责任心强,热爱党校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担任专职副校长,负责日常工作,进而使党校工作有人负责,有人做事;坚持“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针配备教师,除专职副校长作为专职政治教员以外,还从学校、单位、机关聘请或邀请了6-10名同志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讲师,既降低了工作成本,又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改善党校办学条件,硬件设施达到了“三室四机”,即教室、办公室、活动室;电视机、投影机、收录机、扩音机。今后还计划整合资源,将党校与文化活动中心、成人教育等融为一体,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三落实,即教学内容、形式、时间“三落实”。组织相关部门全年办好四个主体班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员干部冬训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镇属支部理论骨干培训班,围绕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采取理论辅导、工作指导、典型引导等综合手段,努力使教学融入促进工作、加快发展的实践中来,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规定党员干部的学习时间,农村党员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社区党员不少于7天,支部委员以上党员干部不少于10天,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7天,党员干部的受训率90%以上。三配套,即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经费保障“三配套”。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党员参训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探索和实践“学员测评、教员互评、领导点评”相结合的考核评比方法,调动教职员工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采取“财政预算+单位资助”的方式解决党校教学经费问题,确保党校“有钱办事”。
二、突出素质建设,提高党员率先发展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教育优先的方针,在普通党员中开展“创业”教育,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发展优势,并通过兴家业、置物业、办企业、创实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个性鲜明的发展之路;在干部党员中开展“双带”教育,即带头勤劳致富,带民共同致富,引导镇村干部确立“大干部小干部能够率先发展就是好干部,大本领小本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就是真本领”,激励广大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找准位置,寻求发展,体现价值;在企业党员中开展“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党员明白诚信是立人之本,更是立企之本。人品决定了产品,产品决定效益,效益决定未来。要以诚信增强党性,培育人格;在机关部门党员中开展“宗旨”教育,引导大家认识到为群众服务,为发展服务,不仅是一个能力问题,更是一个作风问题和态度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养成“敢为敢于负责”的作风,形成凝心聚力、真心为民的工作态势。
三、突出团队建设,提高干部引领发展能力。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人在打拼。一个地方的发展固然与发展基础、客观条件有关,但更取决于那里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发展能力。为此,我们把培育“引领型”的干部团队作为党校工作一项重要内容,精心设计,务实推进。一是教育疏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决破除和摒弃“三本位”思想(农本位、书本位、官本位),改变“受得了穷、吃不了苦”的懒惰思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小农思想,悲观等待、怨天忧人的消极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思想,树立和培育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先创优和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的精神和作风。二是典型引导。先后总结推介了“一切为了群众的‘百姓支书’王发余,引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的‘秀才支书’吴真勇,消赤减债求发展的‘点子支书’刘日生,务实为民的‘当家人’邹元熙,出口创汇的‘外贸之花’董志英,商海‘弄潮儿’戴香莲”等一大批创业典型、创新能手、创优标兵,通过事迹报告,面对面交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动力和信心。三是制度规范。制定和完善鼓励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出台了加强目标管理考核的奖惩意见,努力营造形势逼人、催人奋进的发展氛围。
源汇区:着力发挥基层党校党员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www.xiexiebang.com 2006-6-24 9:01:29
来源:漯河网
近年来,漯河市源汇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校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依托基层党校这一载体,扎实推进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发挥了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的主阵地作用。
一、多渠道加强党校阵地建设,基层党校全部实现“六有三落实”。该区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做到“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布置,经济上给票子”,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50多万元支持基层党校阵地建设。基层党校建设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自建。乡镇、办事处和具备条件的村级党校,对照党校建设标准自主建设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如该区干河陈乡干河陈村党校自筹资金10余万元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并购置了54寸背投电视及音响等一批现代化的视频教学设备。二是联建。在社区党校和部分村级党校,采取社区和辖区共建单位联手建设的办法,按照“社区筹一点、辖区单位帮一点、上级政府拨一点”的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共建社区党校。如该区柳江社区党校的高标准教室,由辖区单位漯河市房管局出资建设,桌椅、书籍和宣传版面由柳江社居委自筹解决,而党校所需的电教设施则由乡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在农村,还注意发挥各级联乡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优势,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建好村级党校。三是群建。对一些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经费投入不足的乡镇党校,在辖区内深入开展“大家党校大家建”活动,引导辖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党校建设,实行群建共创。如老街办事处动员党员干部为党校捐书,把一家一户零散的书籍收集起来,按照理、工、文、史、经等学科分门别类,建成党校图书室,有效解决了基层党校图书资料比较匮乏的状况,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目前,该区8所乡镇(办事处)党校、46所行政村(社区)党校全部实现了“六有三落实”,即有场地、有桌椅、有电视、有影碟机、有学习资料、有上墙制度;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地点落实、学习人员落实。
二、多方式充实党校师资力量,建成适应基层党校工作需要的教学骨干队伍。该区坚持“内引外联”的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了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职业与业余相结合的基层党校教学骨干队伍。一是抓好基层党校专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将基层党校专职教师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依托各类主题培训班及其它进修班,多层次、大批量、高频率地培训基层党校专职教师,确保每名党校教师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一次,以提高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二是积极外聘兼职教师。聘请156名市、区党校教师及辖区内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党政机关干部、有一定影响力的模范人物或一技之长的技术能手等,担任基层党校长期兼职教师,同时,还定期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的专家到基层党校授课,目前,依托兼职教学队伍,已成功举办党章知识、党史、农业种植结构、特色养殖培训班50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三是开展“党课进乡村”志愿讲学活动。为借助社会资源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培育培训工作,该区开展了“党课进乡村”志愿讲学活动,按照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从组织、宣传、纪检、党校、人事、计生、司法等部门,挑选了一批理论素质较高、作风过硬、具有相当业务水平的同志组成党课宣讲团,围绕农村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撰写党课教案,定期深入农村为党员群众进行宣讲。
三、多形式开展党校教学活动,着力发挥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的主阵地作用。为切实解决基层党校教学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陈旧等问题,发挥好基层党校在党员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该区在基层党校教学活动载体上积极创新,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课堂教育与基地锻炼相结合。乡镇(办事处)和农村、社区基层党校依托党校课堂,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培训班、集中研讨会,并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学习测验等活动,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同时,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或产业特色比较明显的行政村建成基层党员干部实践服务基地,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走出教室,到实践基地实地学习锻炼,提高实践技能。如干河陈乡党校规划建设了南关村、挂刀营村、大荆庄村三个奶牛养殖基地,小村铺村、圪塔刘村生猪养殖基地,小村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三里桥村小杂果基地,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到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引导农村党员群众树立了科学观念,掌握了农村实用技术,增强了科技致富本领,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党校的辐射力。二是请进来培训与走出去学习相结合。该区先后邀请李连成、陈万福等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到基层党校授课10多次,组织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山东寿光、临颍南街村等地参观学习20余次,还选派了130多名农村优秀青年党员到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深造。该区问十乡曹店村党校还主动和漯河市振华技校相联合,利用专业技校师资和教学优势,联手对该村党员进行培训,目前已经举办培训班10余期,培训人员500多人次。三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同时,该区基层党校以实践教育为落脚点,组织教学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服务活动,把党校的教学活动前移到农村生产实践的一线,将基层党校的教育成果切实体现到了服务人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之中。两年来,该区基层党校共组织教学人员开展下乡科技服务活动250余次,接受培训和咨询农村党员干部、群众2.6万人次,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发展优质粮食作物6.28万亩,调整高效经济作物2.05万亩,推广优质畜禽61.5万头(只),发展优质林果1800亩,全区80%的农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四、多层面落实基层党校建设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基层党校建设工作机制。该区把基层党校建设工作列入全区总体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党建工作目标之一,同其它经济社会指标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为确保基层党校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政策不棚架、工作有落实,该区层层建立了领导组织,强化了目标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区里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纪检、宣传、党校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基层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对基层党校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二是乡镇、办事处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校长,由分管副书记为成员的乡镇(办事处)党校校务委员会,专职抓好本级党校的日常工作。三是依托行政村(社区)“两委”班子,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村(社区)党校的自身建设,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该区还建立完善了基层党校校长责任制、考查考评制度和党校工作汇报制度,各基层党校制定了学员守则、教师守则、考勤制度、考评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党校的教学管理,逐步实现了基层党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2005年以来,镇党校先后举办党员干部理论培训班20期,其中中长期14期,受训人员达1.5万人次。配合省、泰州市委党校成功举办了经济管理大专班,为基层村、单位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现将2005-2006基层党校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委重视,建有班子
两年来,镇党委始终将基层党校建设工作列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紧抓不懈。为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建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校长,党群书记、宣传委员任副校长,宣传、组织、纪检、成教办、党政办、农业、工业、司法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基层党校校委会,并由宣传部门牵头,成教办协助,具体负责基层党校的相关工作。各村、单位党组织也分别建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宣传、组织、纪检支委组成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支部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形成了镇村两级党员干部教育网络。镇基层党校校委成员就是党校教员,除此而外,党委还常年聘请了市委党校副校长王余华、市农业局局长张圣旺等12名市级机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辅导员,确保基层党校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二、完善制度,管理有序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党委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基层党校校委会例会制度、教学培训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档案管理等10项制度,对照制度,规范管理。做到“三抓”:一抓计划制定。每年年初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纪委、成教办等部门配合,拿出当年基层党校培训计划,每两年拿出基层党校建设中、长期工作计划,提交党委研究,认真付诸实施。2005年至2006党校制定的12项发展规划已基本到位。二抓带班服务。对照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好每期培训班,每举办一期培训班,党委都要经集体研究,由一名党政负责人具体负责,跟踪服务,协调处理培训期间相关问题,确保培训效果。三抓考核兑现。基层党校工作被党委列入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基层支部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不达标的,不得评为先进党支部。
三、注重投入,教有载体
为确保基层党校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工作成效,镇党委在抓班子和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基层党校的投入,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加大对硬件的投入力度。2005年以来,镇党委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10多万元添置电脑、多媒体、摄像机、音响等教学活动设备,投资5万多元对党校校舍进行了修缮,政府行政大楼搬迁后,党委专门安排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使教学环境有了明确改观;二是加大了对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力度。基层党校办班期间,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江阴市华西村,兴化市戴南、张郭镇以及梁徐、姜堰等镇参观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加大了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党委抽调专人具体负责大专班学习培训工作,来自村、单位的81名后备干部已完成全部学习课程,都已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为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今年镇党委会同市委党校在我镇党校联合举办一期村股级青年干部培训班,本月10日举行开学典礼。基层党校的办班,使党校教育工作有了固定载体。
四、形式多样,有了成效
两年来,我镇党校教育工作注重了“三个结合”。即:一是注重了党校培训与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有机结合。除正常办班外,机关每月15、30日正常学习,每次学习都明确1名党政负责人带头,3-5名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的理论学习交流,2005年以来共收到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80多篇,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5名同志的调研报告分别被《泰州党建》等杂志刊登。二是注重党校培训与理论宣讲团有机结合。我镇是全市人口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由于地域条件限制,因而每年的党员干部冬训只能培训到支部负责人及支部党员代表。针对这一现状,镇党委采取先对机关中层以上干部进行理论培训,让其先学一步,然后组建理论宣讲团的办法,组织联村、单位镇干充当基层支部理论学习辅导员,通过镇理论宣讲团的宣讲,既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扩大了全镇的教育面。三是党校培训与大专班常年教育有机结合。党校教育工作在认真完成年初培训工作计划的同时,注重抓好中长期培训班,先后会同省、泰州及我市党校举办经济管理大专班、理论学习研讨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多个班次,根据不同时期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实现了党校培训常年有班次,每期培训有内容的良好局面。
洪塘街道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南临姚江,北倚马鞍山。辖区面积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外来人口5.2万,辖23个行政村3个社区,现有党总支部86个,党员1519名。面对党员教育新的形势和任务,街道党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宣传学习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党校办学条件,完善办学机制,丰富办学形式,强化办学效果。学校2002年被评为“宁波市基层党校示范点”,2005年被评为“宁波市先进示范基层党校”,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级基层党校示范点”,2007年被评为“省级先进示范基层党校”。2008年1月24日,省委书记赵洪祝莅临洪塘检查指导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工作,对洪塘的党建宣传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一、加大投入,在延伸办学覆盖面上下功夫
洪塘街道党校成立于1990年,学校办学资源丰富。近年来,街道先后投入100余万元资金,添置了各种教育硬件,使党校实现了“六室一地、四机一器”(即教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室、档案室、活动室、会议室和培训基地,电视机、录放像机、投影机、微机和播音器)的规范化办学条件,大大增添了党校对党员的吸引力。并且将党校建设延伸到23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2007年、2008年重点在裘市村、姚江社区都设立了分党校,把党校办到党员的家门口,为基层党员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条件,深受基层党员农户的欢迎。此外,我们在教学设施上还实现了资源共享,街道办事处、社区、行政村、中小学校和党校几方面的资源都能够根据培训需要机动灵活地调配。在投资硬件建设的同时,街道每年确保20万元经费用于党校各项教学培训等活动的开展,将党员活动经费(人均100元/年)进行列支,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专门经费。
二、规范管理,在党校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上下功夫
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党校建设,建立了由党群副书记为校长,宣传、组织、纪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务委员会。定期对党校重大事项的集体讨论、审议、决定和协调,实现对党校工作的强有力领导。在原有的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教育计划制度、考勤考试制度、教育总结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校务管理制度、教员守则、学员守则等八项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校长职责、党校办公室职责等。党校的各项制度都上墙公布,使教育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强化队伍,在提升教学质量适应新要求上下功夫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首先,发挥名师优势,请市委党校教授担任党校客座教师,提高党员理论知识水平。其次,聘请一批既热心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党政干部、理论工作者或者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专长的人担任党校兼职教师。此外,党政班子领导定期为学员授课或作形势报告,在教与学中得到提高。在党校教育中,我们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师资培训。近几年来,每年组织党校教师参加市、区各种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二是认真备课。教师在接到教育任务时,结合实际,认真备课,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广泛交流。党校定期对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路进行交流,相互借鉴。
四、创新理念,在拓宽党课教育方式,做好党员培训工作上下功夫
(一)教育内容上实行“123”模式。即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主课题,兼顾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两类培训,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分为政治理论、中心工作、群众工作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握了“三个点”:
1.理论学习是立足点。2007年以来,结合实际,先后开展了十七大主题教育、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理论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洪塘解放60周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如,2007年10月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学习十七大精神干部专题培训班,将街道各部门中层干部、行政村、社区党支部负责人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安排到宁波市委党校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使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精神实质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2.中心工作是突破点。针对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党校有计划地安排了信访知识培训、拆迁知识培训、经济知识培训、安全知识等业务培训,邀请市、区党校和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授课,对政策法规进行及时讲解。如2009年3月,邀请市委党校张荣昌教授为街道和村干部做题为《处置目前农村突发事件的理论与实务》的理论辅导讲座,讲课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受到了党员干部的好评。2009年4月份,启动了洪塘文教城乡统筹青年干部培养工程,互派挂职干部。在机关内实施干部“学习+实践”素质提升工程,以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载体,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员的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服务理念,提升工作能力。围绕街道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我为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作贡献”大讨论活动。
3.群众工作是关键点。针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我们街道班子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利用开培训大会的时机,做“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难点与措施”、社会治安、党风廉政等问题的讲座及报告会。2007至2009年,分别在姚江小学、宁波大剧院开设专题党员教育课堂,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主题报告,接受教育群众近3000千人。街道党校根据实际需要举办经验交流会、讨论会和现场观摩等,由村支部书记为主体,相互交流基层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二)教育形式上讲究“生动多样”。改变课堂灌输的单一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育方法上抓住“四个结合”。
1.课堂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街道中层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除定期的培训、专题讲座、讨论外,还不定期组织参观,开展警示教育、考察“两权一房”、村级经济发展等。
街道党校十分重视基层干部的素质教育。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干部需求,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此外,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鼓励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如干部素质拓展工程、青年才艺展示文艺汇演、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街道趣味运动会等,激发基层党员干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典型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每年组织全体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项培训。全年分两期集中培训,并通过发放党员活动记分卡的形式予以记录,严格遵守达到24学时的培训要求。隆重举行入党仪式,让新党员在活动过程中,使新党员的思想灵魂得以升华。邀请革命老同志为机关干部做报告,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征文比赛。
3.集中培训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近年来,街道党校重视强化对大学生“村官”党员的培训。基本上是以集中培训为主,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每次时间约为半天),邀请基层领导传授实践经验,优秀大学生“村官”介绍工作体会,同时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强化大学生“村官”的实践经验,每年累计学时不少于40个。另外,开展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组织50多名村级后备干部拟培养人选到宁波市委党校开展为期2天的集中培训。
4.技能培训和支部生活相结合。对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街道党校主要以成人学校、劳动力服务站为载体,以自愿报名原则参加相应培训,对失地农民党员、失业党员、转业军人党员的技能培训实行财政补贴。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再就业免费培训工作,开办计算机初、中级免费培训班、计算机实用软件免费培训班和会计上岗证免费培训班,每年免费培训各类实用技术学员550多人,为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还适时开办了农民技能培训班、妇女素质培训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等,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坚持每月一次组织各支部的学习生活,把党校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体会,在支部会上展开讨论,即巩固了学到的内容,又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
(三)教育层次上实行“统分结合”。采用“集中学、分散学、自主学”的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开展定期上党课,每年7月1日组织全体党员集中上党课,每年3次对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在机关每年举办一期“机关读书月”活动。同时完善党校教育阵地网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推广“网上党校”,在有条件的支部建立支部党校,各村党员干部可就地或就近入教学点学习。近三年来,街道党校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次,每年培训学员近5000余人,参训面达90%以上,其中党员受训率达98%,党员干部受训率达100%。
五、注重实效,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上下功夫、见实效
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洪塘街道从2009年9月以来,在所属26个村(社区)以及6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共86个党组织中全面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街道党校始终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特点和需求,实施分类施教。坚持把党员教育的成效体现在服务群众、促进科学发展之中。
(一)创新学习方式,分层分类施学。街道党校采用“四分法”,即“分类指导、分类学习、分类培训、分类交流”的方法组织开展学习。先后组织各类集中学习30次,其中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主题宣讲5次、学习辅导6次,如开展“千人集中党课”活动等;邀请老师作专题讲座15次;通过远程教育系统集中学习4次,累计有5000多人次参加学习。同时,针对街道党员多样性的特点,对街道机关、村、社区、企业党组织下属党员进行分层施学,开展以机关干部集中学、农村社区闲时学、两新组织轮班学、老弱党员结对学、流动党员“寄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参学党员全覆盖。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活动氛围。创办《学习与实践》专刊,搭建街道内部网络交流平台,开辟以党员服务中心站、远程课堂、村文化宫、市民学校为载体的宣传阵地,同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发展观。如在9月30日组织辖区内文艺团队举行大型文艺汇演,吸引5000多名党员群众观看。
(三)拓宽学习内容,注重实践运用。在开展指定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各参学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如在农村党员、机关党员和支部负责人中开展向陈柱平、钟伟良、毛文国同志学习活动,并通过查思想觉悟,学精神品质,查责任心,学工作态度,查服务意识,学工作作风的“三查三学”活动,推动本单位的科学发展;在企业开展“技能比武”、“双节双增”、“创业强企”等系列活动,提升党员职工学习热情,为企业科学发展创造动力,如宁波牛奶集团通过“创业强企”活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专业生产鲜牛奶的基础上,进军常温奶市场,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增加产值达5亿元。
(四)深入学习调研,突出实践特色。街道党校按照区委“弘扬锐气、攻坚克难”专项行动的要求,紧紧围绕“两大行动”开展调研。一是在班子领导中开展“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创攻坚克难好班子”专项行动,在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四包”的要求,全力开展“排摸分类理难题、分工负责领难题、全力以赴破难题”活动。二是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联村入户进万家、听情析忧解千难”专项行动。从9月底开始到10月底,街道班子成员与机关干部一起,开展了“进万家、解千难”蹲点调研走访活动,真正做到“百姓家里走一遍、政策理论讲一遍、民情日记记一遍、民主制度理一遍、问题矛盾了一遍”。街道139名干部累计走访6400余户,除个别拆迁村外,走访入户率达到90%以上,走访排摸出村级经济发展、土地征用、农村建房、拆迁安置、农村环境整治、村级管理、农村股份制改革、社区服务、民生等九大类188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已帮助解决路灯安装、困难救助等各类问题70余个。
太湖街道党校2007年工作意见
作者:党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73
更新时间:2007-3-23
2007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重要一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太湖街道城市化向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加快转轨转型的关键之年。我们党校工作必须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目标要求,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各类人才的培养提高,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明确发展目标,投身伟大实践,为街道经济社会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以迎接十七大、贯彻十七大为主线,围绕太湖街道经济社会转轨转型、又好又快发展大局,以深入开展“一当好三争创”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争创省红旗党校(示范点)、中宣部先进党校为动力,根据市、区《红旗党校规范化建设工作条例》、《村(社区)分党校规范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党校分校教育网络,不断提升党校规范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和关怀服务的新方法,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思想基础,作出更大贡献。
二、07年党员干部专题教育重点
1.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教育。
2.发挥党员先进性,在“一当好三争创”活动中再立新功专题教育。(结合太湖街道07年发展目标及六大措施教育)
3.深入学习市、区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五个率先”专题教育。
4.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专题教育。
5.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讲话提出“八要”)
6.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专题教育。
7.“打造尚德之区、构建和谐滨湖”专题教育。(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等道德实践、文明养成教育活动)
8.迎接十七大、宣传十七大专题教育活动。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中心,切实抓好党员主题教育
2007年党员干部教育要围绕迎接十七大、贯彻十七大主线,重点开展“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宜人新太湖”、“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在‘一当好三争创’活动中再立新功”、“学习贯彻党章、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等专题讲座。在教育中要围绕太湖街道改革、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实际,认真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把党员教育抓出成效,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宣讲组宣讲教育活动。
一要调整宣讲组成员,增强年轻人员,鼓励年轻人上党课,增强宣讲活力。
二要继续坚持每月集体备课制度,围绕专题教育,认真开展教研活动,鼓励宣讲人员多看书、读报,多上网学习,多写学习笔记,不断提高党课质量和讲课水平。
三要研究和改进宣讲方法,与时俱进地开展宣讲教育,鼓励运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手段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宣讲效果。
四要进一步发挥宣讲员的宣传教育作用、学习辅导作用、督促检查作用、信息反馈作用;鼓励宣讲员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并能做好通讯报导工作。
2.抓好普通党员的学习教育。一要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上级专题教育要求,精心编好党课辅导材料、党报党刊、热点问题导读及黑板报材料、《太湖风采》等,每月15日前按时发送到各基层支部。二要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各分校),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学习制度。各党校分校确定有专人负责联系、督促,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依托党员服务中心,每季组织集中学习。三要指导、鼓励基层党务委员上党课、认真做好三会一课记录,并会使用好太湖党员教育网,利用教育网络开展教育活动。
3.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太湖街道党工委学习中心组是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先进集体,要以中心组学习为榜样,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要坚持每月学习制度,每个干部理论学习要做到三个一:一本学习笔记本要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检查一次;撰写一篇学习心得;进行一次学习研讨交流会(结合座谈会),努力推出一批学习调研成果,争取在《新滨湖》上有经验文章。
(二)开拓创新,努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
办好各类教育培训班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养人才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党教最基本工作之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街道党工委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努力开展政治思想、法律基础、岗位知识、学历教育、新知识创新培训等。今年各类教育培训班不少于40期,培训4000以上人次。07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1.切实抓好政治思想主体教育班。全年争取20期,3500人次。重点抓好建党积子、党务委员、青年干部、“两委班子”、工青妇、统战条线干部教育培训,每期培训班原则上不少于16课时。认真抓好学习中心户、宣讲员、村民组长培训工作,与宣传、妇联、民政等部门紧密合作,做到每季一期培训,每期培训班不少于8课时。配合组织人事、科技、财政部门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继续教育。
2.继续抓好提升素质、学历的学历教育班。全年不少于5期,争取300名学员。要继续抓好行政管理本科班(特色自考)教育和毕业工作,争取年内毕业40名本科生,其他学员通过毕业论文;要探索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教育培训活动,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不到大专的年轻干部,要做好培训动员工作,在组织部门配合下,争取“两委”班子成员大专学历达到60%(40周岁以下);要继续办好网络本科班、网络大专班,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管理、教学模式,力争网络本专科在籍学员250人;要继续办好成人高中班,使“两委”班子人员高中以上学历达到100%,为提高本地区干部、青年骨干的学历层次作出贡献。
3.认真抓好各类岗位知识、法律法规培训。全年不少于15期,培训1000人次以上。积极配合协助组纪宣认真办好党章学习、党风廉政等方面培训班;积极配合工商税务部门办好法律法规、财税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主动配合政法、司法等部门,努力开办依法行政、法律法规培训;深入企业单位,努力抓好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班组长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机械识图、电工常识等),结合省、市要求做好企业职工培训统计和台帐工作。
4.围绕城市化推进,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培训。城市化推进,拆迁安置是太湖街道中心工作之一,我们要认真做好配合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失地农民培训和职业指导工作,全年力争15个班,培训1000人以上。一要认真做好职业指导性培训工作,积极配合社保办,认真做好每月2次(10日、25日)的职业指导培训,并细致做好台帐;二要积极与市、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热线联系,用足用好政策,争取劳动部门最大支持;三要多种形式开办各类培训班。要切实降低教学难度,增加动手能力、调动学习兴趣、组织松散团体等方面入手开展失地农民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参学率和考试率,并把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做出成绩来!
(三)不断探索,延伸拓展党员教育领域。
随着城市化推进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转轨转型,党员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方法,拓展新的领域。
1.进一步完善、健全党员教育网络体系。按照《无锡市街道、社区党校工作条例》、《村(社区)分党校规范化建设一览表》、《无锡市新经济组织基层党校工作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太湖街道党员教育网络体系。
一要完善村(社区)分党校的设施,规范台帐,进一步发挥分党校的教育作用。
二要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按照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试行)》,进一步完善党员服务中心设施,发挥服务中心功能,利用现有条件优势,在组织部门支持下,积极探索党员教育与关怀服务的新方法,特别学习上海凝聚力工程做法,把党员服务中心打造成市、区的亮点,真正成为街道党员的“温馨之家”。
三要在规模非公经济组织中建好分党校工作,配合组织部门,深入双新园区,调研党建工作,探索园区分党校建设工作,从而使非公经济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适应新的形势,更上新台阶,成为党建工作的又一亮点。
2.抓好宣传教育阵地,扩大干群教育范围。结合党员教育专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和教育资源开展党员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要积极配合宣传办、文化站等部门,抓住街道宣传画廊,全面开展教育宣传活动;要认真编写好每月黑板报材料,并及时下发基层,做好基层宣传阵地的宣传教育工作,每季深入基层指导、督促、检查黑板报、画廊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并做好检查台帐记录;要充分发挥党建创新研究会的作用,办好《太湖风采》,把《太湖风采》作为太湖街道内部宣传教育的重要期刊,要积极开展党建创新研究,写出调研文章,多出调研成果,争取在省、市、区各级报刊出文章、出成果。要充分利用《新滨湖》等报刊,大力开展通讯报导工作,指导、引导、鼓励基层人员多出报导,同时认真做好通讯指导的资料积累和统计工作。
3.加强党教网络建设,抓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办好党员教育网站已经成为我校党员教育常规工作之一。但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07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
一是更新版面,丰富教育内容。“太湖党员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有一定知名度,其他街道党校也都在办党员教育网,已成为全市各党教网站的样板,所以我们必须在版块设计上更新,增强本地特色,特别要在“党员风采”、“基层在线”、“健康生活”版块上有创新、有新意,能够寓教于乐,引导大家学身边事例和典型。要及时与党政办、宣传办联系,及时更新“政策法规”等版块,要学习中央电视台、其他党刊长处和优点,不断更新,办出特色。
二是要及时上传,增加教育容量。每周至少要有2-3次上传文章,增加教育量,增强吸引力。
三是要加强互动,提高教育效益。目前“太湖党员教育网”虽然有较高点击率,但基层支部和流动党员点击率不是很高,要在组纪宣等部门配合支持下,加强与基层支部的互动,真正把太湖党员教育网成为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信息来源。提高网络的点击率和利用率。
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形式,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要通过集中学习、邮寄学习、网络学习等形式,真正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学习起来、管理起来,发挥流动党员支部和党员服务中心作用,把党员服务中心建成流动党员 “温馨之家”。
(四)锐意改革,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2007年,学校在人事、管理、环境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目前,学校地分三处,人员性质有三种,规模不大,但条线较多,覆盖面广,事情繁杂,必须要锐意改革,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做到用制度来管理人,用职责来监督人,用条例来激励人,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使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1.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调动教工积极性。学校实行全员二级聘用制。根据工作实际,设定工作岗位,进一步完善《教工岗位职责及管理细则》、《奖金分配条例》、《考核制度》、《临时合同工奖金考核条例》等,把教工德、勤、绩、能与报酬待遇真正挂钩,增强教工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要坚持教工学习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行政例会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组织教工学习政治理论、党教经验、时事政策,不断提高教工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2.明确分动,制定常规,保证有效工作。每个教工要做到岗位明确、职责明确,并根据岗位要求制订一日工作常规,每日对照和反省,不断探索常规工作的规律,提高工作水平,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效、有序、正常开展。学校重大活动,全体教工要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工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学校要不断关心教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提高待遇,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环境氛围。
3.积极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建好学校电子文档。一方面根据市、区宣传部门要求,按综合卷、卷、分类卷建好档案信息库,使档案管理适应现代化要求,更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电脑、数码相机、录像机作用,建好电子图书档案、电脑照片档案、录像资料档案、党员电化教育档案、学校大事记等。要在整理、分类归档、台帐记录上做到一清二楚,便于查找。
4.注重教工仪表,优化校园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对我们各方面有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塑造党校新的形象。一要注重教工文明修养和仪表,每个教工要积极参加“确立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讲教师礼仪,重师德规范”的教育活动和实践之中,按照“八荣八耻”要求,围绕职业礼仪、社会礼仪、生活礼仪三个方面,提高礼仪意识、遵守礼仪规范、塑造儒雅形象,不断提升文明服务、文明办学的整体素质。二要注重优化环境,认真做好清卫工作。保证办公场所窗明几净、整洁舒畅。办公场所要做到天天整理日日扫,继续实行卫生检查考核制度。保证舒畅、整洁、教育环境。三要注重安保工作,杜绝事故隐患。重点部门(财务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会议室)和旧校舍(东降点)等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每周检查,做到检查记录工作。全体教工要有安保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创建平安、文明学校。
(五)主动配合,围绕中心拓展学校功能。
党校作为街道党工委的一个工作部门,要在自觉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基础上,围绕党工委工作中心,全力做好服务,主动配合,参与组、纪、宣、工青妇、社保、科技等部门工作,树立党校良好形象。
1.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和通讯报导工作。要充分发挥区《新滨湖》、街道《太湖风采》的阵地作用,为太湖街道的宣传报导作出应有贡献,要认真指导基层及时反映信息,要认真做好信息台帐统计工作。
2.积极配合做好党务指导、检查工作。要深入基层,帮助开展党课教育活动、落实三会一课。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认真配合做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会议服务工作和资料积累工作;要认真做好党员志愿者的登记工作和管理工作,发挥志愿者作用。
3.全力做好党报党刊的征订和发放工作,做好党报党刊资料积累工作。要充分发挥党校教育、人力资源优势,为党建工作和街道重大活动出力,塑造党校良好形象。
第三篇:加强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加强 基层党校 师资队伍建设 思考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并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对党校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流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只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等,才能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1]
一、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不尽合理
大多数的基层党校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没有形成以老教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宝塔型教师队伍结构;教师中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很少,没有真正的从党校师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或相关院校的毕业生,教师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从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看,不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专业教师较多,而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导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教师所占比例偏少;基层党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不同专业方向的多门课程,均为“杂家”,具有稳定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教研团队数量极少;从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看,取得中级(或以下)职称资格的教师较多,而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所占比例偏少。另外,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上,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分离”只停留在形式上,基本上评上职称就是“终身制”。[2]
2.教师的理论素养面临挑战
尽管基层党校教师中的多数人专业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毕竟面对的是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员了解信息的渠道完全不弱于党校教师。况且,现在实现的是干部的多头培训、高层次培训,多数学员参加过疆内外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训基地的培训,学员的学历高了,层次高了,见识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厚实了,这必然对党校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党校不时还会出现没有当过领导的给领导讲领导科学,没有搞过经济的给领导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下过基层、干过基层工作的给基层干部讲基层组织建设等现象,受训学员对党校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校教师面临着“要给学员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或常流水”的理论知识压力。
3.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相对匮乏
目前党校学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化,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大多数党员干部基本上都在高等院校接受过系统而正规的学习培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强,认知能力高,眼界开阔,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基层党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门到党校门,常年围着讲台转,实践经验与面对的教育对象相比相对匮乏,因此导致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空洞的说教多,对县情、民情及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少,甚至绕着问题走,这使得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4.教师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多数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对搞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已晋升为高级职称的教师,认为搞科研与个人收入不挂钩,因而不愿受”伏案之苦”;有些教师仅仅把科研看作评职称的一项硬件条件,参加科研的目的在于职称晋升和成果奖励,科研工作缺乏持久性;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能力,不懂得基本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一提到课题研究就感到无从下手,没有形成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忽略了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因而所写出的调研报告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决策没有参考价值。[3]
二、加??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教师结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基层党校要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化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意识,把教师作为第一资源,在思想上重视,生活上关心,感情上尊重,教研上支持,管理上到位,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广大教师热心教学、潜心科研的氛围。二要创造条件、放开视野,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采取多种措施,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选调一批政治素质高、有真才实学、立志党校事业、党校急需的人才到党校工作,为党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以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为主,积极引进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优秀人才。三要开发社会资源,大力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4]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抓好知识更新,提高理论素养,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二要加强岗位培训,创造培训机会,丰富培训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疆内外培训基地、上级党校或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进行短期培训、进修深造、跟班学习、考察交流,特别是参加专门的党校师资培训。三要加强学术研究、教学经验的交流交往,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短期学习班、研讨会等,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开展或参加各级各类精品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示范、岗位练兵竞赛等教学交流活动。四是发挥党校系统优势,加强兄弟党校的交流交往,实现党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资源共享。聘请专家教授讲学,把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县直部门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请进党校来授课,吸取精华,为教师学习成长提供机会。五是实施党校“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效应,结合“蓝青工程”,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加大党校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
3.加强基层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一要坚持一线锻炼。挑选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有挖掘潜力的年轻教师,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敢于把年轻教师放在教学第一线,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教学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熟起来。二要坚持社会调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热点、难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基层大调研活动,使党校教师深入基层、企业,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多方面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要坚持挂职锻炼。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组织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每年选派1至2名党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带着课题深入到基层、机关单位或业务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一要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党校教师要努力做到每一个教学专题就是科研专题,也是调研专题,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二要紧紧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搞科研。党校教师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并及时带进课堂,给学员以科学回答和正确指导。三要支持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学术文章和调研报告,支持申报承担创新性课题,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
5.探索创新机制,健全教师考评激励制度
一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聘用机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选聘程序和条件,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使真正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党校事业发展中来。二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活动,抓好评教结果的综合运用,形成奖优罚劣的评教结果运用制度。三要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的,在教研经费上予以倾斜,在拔尖人才推荐专业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逐步形成既有利于党校发展,又能满足教师个体成才和事业发展需要的激励导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 2015年12月14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2]陶玉梅 横县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 年第1 期
[3]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北京 中央党校出 版社2008.[4]曲毅 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基层党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EB/OL].校长论坛2010 01
作者简介
黄贵芬,汉族,1976出生于新疆额敏县,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新疆塔城额敏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校教学培训、教研科研等管理工作及基础理论、党史党建教学工作。
第四篇: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考
当前,许多部门的党建工作、党组织生活等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扎实的推行,常常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反思,找准主要矛盾和问题加以解决,更好的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建设。XX锡山公安分局积极推进四型党组织建设,重点在继承和弘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这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
路和办法。
一、当前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组织生活面广、根浅。目前,基层党组织生活开展很全面,学习教育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但是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并不太高,过程中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是组织生活面太广,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至于大的任务量造成了大的工学矛盾,使民警产生了敷衍了事的心态;其次是组织生活的根太浅,组织生活面面俱到的同时也产生了内容不深入,开展不透彻的问题,这样下来的党组织生活活动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二)党课教育趣味性不高,操作性不强。基层组织党课教育内容多数局限于党史、党章等一些普遍理论性知识,党课教育也就演变成了一般的知识普及,只学理论不谈实践,不能与时俱进的利用信息社会的多样化载体丰富趣味性,增强可操作性。
(三)组织生活制度形式单一。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基层组织生活活动多年养成的习惯就是单一的套路,往往局限于传达学习上级文件,平淡的反复,没有真正的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特色、亮点不突出。
二、加强党建工作的方法
(一)适应形势需要,扩展学习内容。社会发展进步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提高,不仅要求我们做一个精通交管专业领域知识的专才,还要做一个通才,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充实并扩展学习内容。首先,要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抗震救灾壮举为素材,大力继承和弘扬民警听党指挥,英勇奋战,真诚为民的优良传统。突出国内外时政教育,结合最新国内外政治,强化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政治学习效果。其次,要强调业务知识的学习。新的形势下,各种复杂情况不断涌现,基层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必须始终加强前沿知识的学习,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增强业务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得赢。在此基础上,积极扩展学习内容,把人文、地理、自然等各类科学纳入到经常性的学习当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力争适应并在内外环境中有所创新。积极引导广大民警深入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二)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学习形式。公安工作任务较重,经常出现加班加点现象,加之许多民警家庭事务繁多,大块儿学习时间无法保证。要坚持学以致用,努力做到“四个转化”。即: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举旗帜、维护权威的政治觉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打造学习型机关的具体行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回应人民新期待、满足人民新要求的有效办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交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决策。
(三)注重日常养成,培养学习习惯。短时学习容易,坚持学习难。学习型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相互学习为载体,以开拓创新为实质,突出强调培养组织不断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在新形势下,终身学习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共识,也是人们不断增强自身适应和发展能力的关键。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提高广大民警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科学安排日常学习计划,克服临时突击式的学习教育,做到经常读书、经常看最新的业务资料,避免出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
(四)积极完善机制,鼓励学习创新。在强调学习的同时,要注重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机制,促进全体民警在学习中创新。首先要建立创新保障机制,对于进行的创新活动要给以时间、场地、器材和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其次,要完善创新奖励机制,对于创新人员,要及时给于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并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的转化,切实调动民警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坚持学政治与学业务的有机结合,开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五)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强调个人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还要大力营造组织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认真组织开展“做学习型民警”等活动,营造良好学风,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提高党总支议大事的决策和抓事的执行能力。紧紧围绕“苦练基本功”这一公安特色的素质工程,创新理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读书活动、参加远程教育、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表彰学习标兵等方式,激发党员民警学理论学业务的积极性。
三、打造“四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无锡锡山公安
分局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积极探索“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业务”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动和实现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跨越、新发展。
(一)坚持推进“三个常化”,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学习活动日常化。以“争创学习型党支部、争当学习型党员民警”为主题,按照预测在先、关注当前、贴近实际的思路,有针对性的确定学习内容,列出必读书目、明确具体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全所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提升党员民警学习热情为基点,扎实开展“三个一”学习活动,即每个党员民警每天学习不少于一小时,每月通读不少于一本书,每季交流不少于一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民警投身学习的热潮中。二是组织生活常态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谈心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创先争优”活动等制度,每个党支部成员挂钩联系1个社区,主动深入警务工作第一线,对基层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深入调研,提出并落实对策措施,同时,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做到月检查、季度评,把考核结果纳入党员民警综合考核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了组织生活的常态化。三是民警练兵常年化。坚持把教育训练作为提升能力、锻造尖兵的重要手段,除组织民警参与警衔晋升培训、能力素质大讲堂等全局性、刚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主动邀请市、分局业务部门骨干开展大情报应用、PGIS与大平台地址库匹配、警戒武器使用方法等方面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每位党员民警都成为平安建设的先锋、打击犯罪的尖刀、严格执法的模范,取得了学习效果和实战效果的双丰收。
(二)坚持实践“三项活动”,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转变观念深入群众。深入开展“三访三评”、“三解三促”“争当雷锋式民警”、“进千企访万户”等一系列大走访活动,深入广大基层群众,征集社会各界对打防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深入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听取对公安机关保障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仍需改进的意见建议,主动走访案件、警情相关当事人,汇报案件办理情况,虚心接受意见,做到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实掌握民情,着力化解民忧。为更好地推进“三解三促”活动,派出所主要领导积极参与挂钩警务室接待工作,驻点帮扶指导促进警务区实现优质高效发展。二是立足本职服务群众。结合党员示范岗、争创人民满意窗口,着力改进窗口办证、日常求助救援、便民服务等工作,大力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和错时、延时、预约、休息日服务等工作模式,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携带设备上门办证,免去往返奔波,同时,利用“网上公安”载体,对一些简单的救助求援提供义务服务,如对大额存取款现金群众提供义务护送服务,受到一致欢迎。三是结对帮扶温暖群众。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组织全体党员民警与辖区困难户、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帮教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加强关心引导,提供物质帮助和经济援助。同时,在重阳节、党团活动日等节点,组织青年党团员走访敬老院、孤寡老人、贫困学子家庭,送去节日关心慰问。
(三)坚持强化“三个常态”,深化先进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常吹清风永葆纯洁性。加强党支部成员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努力把支部班子建成“学习、团结、勤政、廉洁”的领导核心。同时,注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抓好个性措施,建成以警营文化墙为载体的廉政、勤政文化走廊,张贴廉政警示语、宣传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党风教育常抓不懈的局面。对有苗头性倾向的党员民警,由支部负责人定期进行谈话,逐一定向采取帮教措施,不定期与其家家属沟通联系,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队伍零违纪。二是典型引路保持进取心。以争创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党员活动为载体,深挖优秀党员民警先进事迹,先后选树了无锡市“优秀80后青年民警”陈伟等一批在全市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典型,同时,并组织全体党员民警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掀起大讨论活动,撰写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掀起岗位奉献新高潮,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动态管理严抓纪律性。认真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训,结合“五条禁令”整治活动,逐一签订责任状,人人撰写反面典型警示感想;结合分局倡导的“诚信”口号,全面开展“争创诚信警队、争当诚信民警”活动;结合“加强从警道德修养、保持思想作风纯洁”主题教育,重温入警、入党誓词;定期对党员民警思想动态进行分析预警,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和关心帮助,切实做到党员民警困惑有人谈、困难有人帮,不断在民警思想引导、精神减压、矛盾化解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四)坚持落实“三项举措”,深化人文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工作上关爱民警。严格执行民警年休假制度,在制定工作计划的同时制定民警集中外出健康休养计划,分期分批统筹安排,保证民警得到必要的休整;针对青年民警多的特点,建设综合性休闲场所,千方百计为广大青年党员民警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支部成员找党员谈心,及时了解民警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有的放矢。二是生活上体恤民警。高度重视和关心民警的身体健康,落实民警体检制度,每年组织民警外出进行体检休养,建立和完善民警健康档案,定期对民警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及时解决影响民警健康的突出问题;从民警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生活小事上关心民警,坚持在民警生日到来之际,落实“五个一”生日慰问制度,并在公安内网和谐警苑网庆贺台和派出所大厅LED显示屏上开通祝贺信息,使民警深感党组织的关怀无处不在,体会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三是文化上丰富民警。不断加强民警体能训练,设立健身角,活动室,为民警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场所与途径;组建篮球队,乒乓球队,引导民警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培养民警的整体意识、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健康向上、富有朝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氛围。专门在派出所办公区走廊过道墙面上悬挂派出所发展历程、队伍建设口号等图板,打造党建、廉政、警营文化主题墙,积极营造浓厚的和谐警营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民警受到启发、熏陶和塑造,激励广大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第五篇:关于加强党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党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有关教材建设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多年,尽管大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带关键性的问题却迄今还未解决。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建设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对此不仅学员意见大,而且教员中也颇有微词,看来这个问题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本文将就此谈几点看法,并与大家讨论。
一、提高教材整体质量必须整合学科资源
各级党校近些年来都很重视教材建设,不仅编写出版了一大批教材,而且有的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材体系。对于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目前党校系统编写的教材不少,但精品却并不多,甚至有些教材一编出来就束之高阁,教员不讲,学员不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表面看是教材质量不高,其实背后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是党校教材有其特殊性,问题导向与学科支撑难以统一,尤其是有些编者缺乏学术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缺乏整合,未能发挥出全国党校的整体优势。
按理说,一部教材,不仅应该反映某学科最核心、最权威的理论成果,同时也要能代表该学科师资的最高水准。众所周知,目前高校系统是有统编教材的,可我们党校系统却为何一直没有统编教材?个中原因说来复杂,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党校系统没有整合学科资源的平台。虽然大家都说“天下党校是一家”,可实际上各级党校却相互独立,中央党校作为党的最高学府,对地方党校有业务指导职能,但却不能像教育部那样可以指定某教材为全国通用教材。
党校系统的学科资源不整合,党校的教材质量当然难以提高。道理简单,由于党校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编写标准,大家都各行其事,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思路,编出的教材自然五花八门。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各个党校都开设某门相同的课程,配套的教材也是家家有,可是每本教材的观点和内容却并不一样,有的甚至还大相径庭。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党校教学的科学性,而且容易形成低水平重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仅如此,现在各家党校编教材用的都是本校自己的教员,这倒也无可厚非,而问题是有的党校在某些学科的师资力量并不强,这样编起教材来往往力不从心,于是只好东拼西凑,编成啥样就啥样。当然,有的党校在某些学科也有专家,但即便如此,教材的整体质量也难以保证。因为专家通常只是在某个领域有专长,而编教材需要的却是团队力量,显然,由一家党校组织的团队与在党校系统挑选精兵强将所组成的团队相比,其实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令人不解的是,大家明明知道全国党校统编教材要比各自为战好,可为何教材一直统不起来呢?前面说是由于没有整合学科资源的平台,那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还与背后的利益驱动有关。摆明的一点,各家党校教师都要评职称,评职称就得出书,而编教材无疑是目前最便捷的出书途径,这样为了照顾本校教师的利益,哪家党校也不会放弃自编教材的机会。
不过再想深一层,纵然大家都乐于自编教材,但乐于编不等于就一定编得成,自编教材的做法所以能沿袭至今,在我们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各党校在教材使用上画地为牢。设想一下,假如党校系统教材使用是开放的,同学科教材允许竞争,谁的教材编得好就用谁的,让平庸之作进不了课堂,如此优胜劣汰,人们怎敢轻易编教材呢?如果教材编出来没人使用,没有销量出版社肯定不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相信是没人会做的。的确,目前各家党校对自编教材乐此不疲,根子就在教材的使用上。多年以来,党校系统对如何选用教材并无一定之规,既然没具体要求,那么怎么用、用什么都是由各党校自行决定。也正是这种自编自用的体制,结果使得很多人误认为编教材要比写专著容易,认为编教材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只要编出来就能直接发给学员,销量有保证。由于没有后顾之忧,编者也就不去过多地顾及教材质量了。
教材自编自用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各党校在教材使用上相互封锁,你用你编的教材,我用我编的教材。只要有自己编的教材,别人的再好也拒之不用。大家你行我效,一些优秀的教材得不到推广,质量差的却大行其道,久而久之谁也不愿在编写精品教材上下功夫,其结果优秀教材越来越少,导致教材质量整体滑坡。
二、整合学科资源关键在改进教材使用机制
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到,党校教材之所以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与三个方面密不可分。一是没有机构来整合资源,教材编写缺乏“统”;二是各党校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去“统”;三是教材使用画地为牢,没有压力“统”。看来,要提高教材质量,必须尽快打破这个僵局,否则,教材质量将是党校长期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不错,要改进教材的编写质量,立竿见影的办法是整合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发挥党校的整体优势。毋庸置疑,如果能举全国党校之力,在党校系统集合一批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实行强强联合,那么教材编写的质量一定会大为改观。然而“整合专家资源”的思路虽然好,但目前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一点,就是现在党校系统还找不到一个机构能出面对资源进行整合,没有抓手。
众所周知,目前高校教材所以能够统编,是因为有教育部在背后调控。教育部作为国民教育的主管部门,手里有人、财、物资源,大权在握当然可以呼风唤雨,说哪本教材要统编,那本教材就必须统编。不仅如此,教育部还有权将其指定为全国通用教材,并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这样统编教材不仅具有极高的权威,而且名利双收,各高校自然就要争先恐后地参与了。由此看,是教育部的推动对高校教材统编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校系统是否也借鉴这种模式呢?如果说可以,那么就必须找到一个类似“教育部”的机构,这个机构不仅要有一定的权威,而且也要掌握一定的资源,有能力对全国党校的教材建设进行统筹。唯有如此,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才可能得到有效调配,教材才可能统得起来。否则,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调控机构,谁也不听谁的,还是八仙过海,党校教材建设势必仍是一盘散沙。
困难就在这里,目前党校系统并没有这样一个现存的机构,而且也找不出一个机构能担此大任。大家知道,各级党校都由各级党委直接领导;党校虽也有中央、省、市、县(区)等层级划分,但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只是业务指导,行政上却相互独立,谁也指挥不了谁。几年前中央党校就曾试图牵头统编教材,可为何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地方党校对教材统编的积极性不高。大家不响应,中央党校又搞不了强迫命令,结果此事只好搁置。
行政调控走不通,那么可否选用第二个办法,即切断教材编写的利益链条呢?这一点恐怕也很难。时下不少地方党校明文规定,编教材可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平心而论,这种做法本身并无不妥。把编教材与评职称挂钩,既可为教师评职称提供方便,同时也可鼓励教师参编教材,对此我们没有理由反对。现在要研究的是,教材自编自用的体制不改变,编者无所顾忌而粗编滥造怎么办?
这个问题明摆着,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可看到归看到,对于这种内在的利益关联,似乎哪家党校也绕不开。教师要评职称理所当然,把编教材与评职称绑在一起也合情合理,何况事关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待遇,校方怎能不为自己教师的利益考虑?再说,教师的职称上去了,本校的专家教授更多,对外的影响也更大,这正是校方求之不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利益驱动短期内很难消失。
由此看来,要提高教材质量,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改变教材使用机制——为教材设立准入门槛。就好比一件商品出厂前必须通过质检方可放行一样,教材使用也要经过质量认证。要不然鱼龙混杂,劣质教材很容易流进课堂。同时更重要的是,对教材设准入门槛可牵一发动全身,使用机制变了编写机制也会跟着变。不仅原来那些师资不强的学校不会再轻易编教材;而那些师资较强的也不会再关门排兵,相反会积极地去寻求校外专家的合作。
对教材质量进行认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成立一个“全国党校系统教材审定委员会”;二是各家党校教材都得接受“审定委”的评审。党校系统人才济济,要成立“审定委”不难,去年夏天全国党校评过精品课,可借鉴评课的经验,专家也从全国党校选。至于第二点,大家是否同意将教材送交“审定委”评审要难一些,不过最近在厦门召开了全国党校系统第三次教务工作恳谈会,会议代表纷纷表示赞成。当然这还需听取更多方面的意见,但若能从党校事业的大局出发,相信是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
三、对教材使用要有基本的审定标准
要对教材进行评审,仅有审定机构还不够,同时还得有标准。古人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衡量标准,审定机构才能对教材质量进行科学的评定。我们认为,既然针对的是党校教材,那么确立评审标准就应遵循这样两个原则:即既要反映教材编写的一般要求,又要结合党校教学的实际和特色,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教材主编应为该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要顺利进行,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这里的“课本”指的就是教材。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既是传承学识的载体,又是育人之本,关乎千秋大业,所以对教材编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主编要有学术权威。
在国外,教材通常都是那些学养深厚的权威学者担纲主编。比如,被国内外很多高校作为经济学专业教材的《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其作者萨缪尔森、克鲁格曼都是蜚声国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国内有影响力的好教材,其主编也多是学界泰斗,就像堪称经典的《中国现代语法》,就是由国内顶尖的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主持编写的。其实,很多老一辈学者对编教材总是心怀敬畏,对编教材都非常谨慎。
再从党校教材建设的实践看,经验证明,凡是获得学员普遍好评的教材,也都是由党校系统的权威专家主编的。以中央党校的“三基本”系列教材为例,主编全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党史、党建等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专家编教材之所以质量过硬,不仅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理论驾驭能力强,还在于他们治学严谨,把关严格。当下有的教材所以遭受冷遇,要么是主编理论功底不深,对内容拿捏不准,要么是治学态度不端,没有认真对待。说到底,许多教材质量低下,滥竽充数,主要是因为对主编没有进行严格甄选。
当然,教材编写要依靠团队的合力,除了主编得是名师大家,其他编者也应是专家,应在某个学科领域有所专长。不仅如此,编者还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最终是要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教材既是编出来的,也是教出来的。如果能充分吸纳教学一线的实践成果,更好地融入学员的所思、所想和所求,编写出来的教材才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内容和体例应遵循教材编写的规范
编教材显然不同于个人写专著,教材作为权威的教学工具,所传授的内容必须准确规范,必须是学术界公认的经典理论、普遍原理和主流观点,而且所承载的知识不仅要正确而且不失前沿。总之,教材应保持相对稳定,虽然可以适时修订和增减,但不能颠覆性地被推翻。所以哪些内容能进教材哪些不能进,必须经过严格过滤与取舍。
有一种现象,现在不少教师把教材当专著来写,时不时地在教材中发表个人观点,应当说,这是教材编写之大忌,是编写者应力求避免的。个人著书立说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尽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教材不行,在教材中表达个人观点如果别人不同意,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而且可能别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你的教材。
还有人认为,教材内容既然要准确,那么最保守的观点就是最稳当的观点。其实这也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如果这样取材,编出来的教材一定是拘谨有余,缺乏创新。当然,教材应尽量选择有定论的东西,但有争论的学术观点也应介绍,以便鼓励学员去思考和探讨,所以编教材不仅要讲清最基本的理论,同时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到基础与前沿并重。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材编写还应合理地安排好框架结构,逻辑要严密。一般说来,一本教材都应有一条主线,各篇章的内容应按照主线的内在逻辑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引导读者形成认识事物的清晰思路,渐进式地完成学习过程。在文字表述上,则要注意用语准确: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能经得起推敲。
(三)应体现党校的教学特点和多学科优势
党校教学的最大特点,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进行素质和能力培训,帮助学员解答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因此党校采用的是专题教学。由于学员进党校学习时间有限,而且每堂课又不得超过两小时,如果要求教员严格按教材讲,一本数十万字的教材无论如何是讲不完的。那么这是否是说党校不必重视教材呢?当然不是。恰恰相反,这一特点给党校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校教材的直接读者是学员,虽然学员在课堂上的听课时间有限,但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学能力强,这是说,学员读教材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只要教材编得好,学员愿意读,那么通过读教材就可以把教学过程延伸到课下,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工作实践中去,这实际上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党校编教材要特别注意方便学员自学,和其他高校教材比要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同时党校专题式教学的特点还要求教材编写要坚持“问题导向”。所谓“问题导向”,就是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取材,同时要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找准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编出来的教材才有针对性。事实上,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如果只从某一个学科去分析,难免盲人摸象失之偏颇,既看不全面也看不透彻。而党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素有相对完备的学科,对于这些问题的解读,应采用多学科的“专家会诊”。只有这样编写教材,才能发挥出教师的学科优势,而且还能为学员提供多学科的分析视角,引导他们对某些重大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