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

时间:2019-05-12 17:5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

第一篇: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

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我国现阶段的唯一中心——经济建设

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我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地位: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⑴“三步走”战略:

目的与出发点(依据):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长期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内容:第一步与第二步已实现

第三步【2001年-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⑵“两个100年”的目标:补充内容

①到建党100年【1921年-202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实现小康社会)

②到建国100年【1949年-205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实现共同理想,即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

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基本经济制度含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因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①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国有经济:

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b集体经济:

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作用: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②非公有制经济:

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国家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a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b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关系: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c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它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共同富裕:P93--94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5.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6.基本国策: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7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先进文化的概念: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4.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想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二,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只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二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体现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这在《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中得到深刻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三权分立”制度是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理论根据,以财产私人所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两党制、多党制为制度支柱,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和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三权分立”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工和利益分配,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制衡和权力分工。这种制度并不能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因为参与制衡的每一方都是某一利益集团的代表,不是人民的代表,甚至不是多数人的代表,不能保证权力行使的广泛代表性。在我国,由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不存在根本利益不同的集团,因而也就没有“三权分立”赖以存在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更无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因此中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国家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公民和人大代表的自由,又有公民和人大代表的责任,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这种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相比,具有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真正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避免了“三权分立”制度议行脱节、分而不立、互相掣肘的种种弊端。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好形式,它能够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将人民组织到国家政权之中,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由此可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具实质性、广泛性、代表性、合理性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最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在近代史上,我国曾几次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搞“三权分立”,但这些都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类社会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最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且是最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根本上说,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得益于坚持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最好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最好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正确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两个方面,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都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吸纳到政权中来,真正实现民主,以及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都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家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

第三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

1.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 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我国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 大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它集中人 民的意志,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 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 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或间接创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制定宪法和 法律,建立一整套有关国家生活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选举制度、婚姻制度等。(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体现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我 国存在的各种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比,都只是表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局部或侧面,只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体现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改革开放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大力倡导全社会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是在危难时 刻和紧要关头,更要使全民拧成一股绳,全国形成一盘棋,携手抵御风险、克服困难,充分 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面对非典疫情,社会各方面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 大合力。疫情就是命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政军群和社 会各界,想国家之所想,急民族 之所急,服从大局、听从指挥,统一步调、密切配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哪 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真情奉献;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无私援 助。大批医务人员特别是军队医 务人员紧急奔赴救治工作第 1 线,大量防治非典物资源源不断

地运往疫区,众多企业为保障市场供应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疫病 无情人有情。

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人们的心靠得更近、贴得更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一定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 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社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比过去要繁 重和复杂得多,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抓紧建立健全各 种应急机制。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不仅要落实到思想和工作上,而且要落实到 制度和机制建设上。目前,我们在一些方面已经形成了应急机制,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 作用。但从全社会来看,预警和应急机制还很不健全。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统筹考虑,注意 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有益经验,切实加强我国应急机制和能力建设,努力形成一套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以提高我们应对各种突 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现有的应急机制该完善的要进一步完善,亟需建立的应急机制要抓紧 建立,同时要加强各种应急机制的协调配合,使它们能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形成合力。要 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迅速、有效地组织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 的关键。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在社会动员方面长期形成的好传统、好做法,同时要大力创新社 会动员的方式方法,综合利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 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调动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努力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进一步制度化。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 制。社会管理机制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有了良好的社会管理机制,平时社会管理 工作搞得扎实深入,需要应急的时候应急机制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 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是社会 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抓紧建设。社会管理机制涉及方方面面,要统筹安排,逐项加强,同时要注意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之间的衔接,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 面管理的体系。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历史上最广 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 力。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充

分发 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 向前进。

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坚持“两 个基本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与凝聚力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正确 看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着深 远而现实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在本质上确有优越性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指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越,即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由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决定的。具 体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优越的,而 不是说现行的一切具体制度和作法都尽善尽美; 二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现状的主流 是优越的,而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都完美无缺;三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之后经过主观努力可以发挥优越性,而不是说公有制建立后立即就会自然而然地 变得无比优越。毛泽东同志在 1957 年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指出:“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制 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优胜得多。如果不优胜,旧制度就不会被推翻,新制度 就不可能建立”。(《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下册第 461 页)关于社会主义制 度优越性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作了概括,指出:“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 服的固有矛盾,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使人民真正成为 国家的主人,日益摆脱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形成的旧思想旧习惯,日益提 高共产主义的觉悟,日益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和共同的纪律。社会主义 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 92 页)。从根本制度的本质特征看社会主义优越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表现在它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制度是否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的就是先进抢夺睥社会制度,不适应的就是落后的、腐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而建立起来,它 能够以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速度发展社会生产。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 的。第一,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 矛盾,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样就能

调动和发挥全 体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 智,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的原则,它否定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即“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剥削制度,使消费者 的分配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劳动人民 的积极性。第三,社会主义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克服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迅速协调和稳定 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表现在,它能够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 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 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我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1952 年为 446 元,1980 年上 升为 762 元。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1982 年同 1978 年相比,农民家庭平均每人 的纯收入增长 92.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表现在它的政权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在 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 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国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 公仆,人民对他们有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这样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 会主义在政治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它必然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事 业的巩固和发展,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文 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逐步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物 质生产和物质分配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而制约着人的 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不仅参加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参加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非常注意为其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劳动者在改造客观世界 中,逐渐摆脱剥削制度长期形成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 风尚。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造就了社会主义公民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二、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正确的。根据这些基 本理论建立和

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在 70 多年的实践中,已初步地显示了它 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1、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状大,已成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实践。从本世纪初到 50 年代,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世界三大洲先后有 15 个国家在共产党 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这占世界人口总数近1/3 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实 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伟大变革,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他们为实现和发展社会平等、民主、自由的光辉事业在努力奋斗,在经济和社会 发展方面取得了空前的进展和成就。到 80 年代,这些原来经济基础大多数都比 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已占到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2/5,国民收入已 占到世界国民收入总额的 1/3。社会主义的兴起,支持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 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和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同时,社会主义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制止和战胜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 和中流砥柱。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公有制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优越 性。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当时俄国在 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微不足道。拥有世界观 1/6 土地和 1/13 的人口的俄国,十月 革命胜利前,工业总产值只占世界总产值的 2.7%,仅及美国的 6.9%,德国的 17.2%,英国的 22%。但是,经过仅 60 年的发展(期间还有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大大缩小了苏美之间的经济实力的差距。到 1982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成为美 国的 80%,苏联国民收入已成为美国的 67%; 1986 年,苏联石油产量为美国的 140%,生铁为 286%,钢为 214%,铁矿为 504%。

3、社会主义中国 40 年建设取得了举瞩目的成就。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经济非常落后,工业更是落后。4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历史 性成就,尽管其中有过不少曲折和失误,但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显示出来的优越 性都是不能抹杀的。在工业建设方面,1988 年同 1949 年相比较,工业固定资产 原值由 124 亿元增加到 10641 亿元,增长 85 倍左右。煤、电、钢铁、纺织等工 业的生产能力十几倍地增长,现在我国已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 系。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1953--1988 年,国民生产总产值平均增长 7.1%, 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6.9%。1988 年,我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 总产值分别达到 29847 亿元、11770 亿元、1401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 为 1949 年的 38.3 倍、18 倍和 198 倍。钢铁、煤炭、原油、电力、棉纱等主要 产品都居世界前奏位。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 8 位。

三、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和路线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确有优越性,这不仅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阐明,而且为社会 主义实践所证实。但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实践中能否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来,还 有待于人们的主观努力,有赖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创造条件,还需要靠

人们的辛勤劳动。历史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发挥出 来,关键在于体制和路线政策。

1、按照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办事。我们要努力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论述,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不断加深对 “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按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是是人们自觉建设起来的社会制度。同任何其它事 物一样,社会主义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认识它,研究它,顺从它,而不能改变它,违背它。否则,就要受到历 史的惩罚。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既有伟大的成就,也有巨大的失败和挫折;既有正面的经验,也反面的教训。成就和失误,经验和 教训,都是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关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就应该转 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自身的要 求,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1957 年以前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把 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相反,在有些时期搞了“以阶级斗 争为纲”,忽视了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挫折。事实说明,认识和 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是极其重要的。当然,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崭新 的、伟大的事业,对它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是轻而易举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个 过程。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自然科学知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总结,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或 不走弯路,把工作搞得更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改革经济政治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和发展。恩格斯指出: “所 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 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43 页)社会主义社 会为什么必须改革?就是为了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第四篇:8月党员培训思想汇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敬爱的党组织:

在党课培训上,老师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对比,这也让我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部分人的认识很不一致,有的表示疑虑,有的则公开否定,有的存在种种困惑和不解,然而究竟何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究竟何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现今世界上存在两种制度:一种是私有制制度,一种是公有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主义制度是私有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公有制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然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究竟有哪些呢,这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一个描述事物表层的经验性概念,而是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概念。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把两种社会制度的表层现象简单加以类比的结果,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激情满怀的灾后大重建,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在SARS病毒面前,在雪灾面前,在空前的汶川地震面前,中华民族迸发出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使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越性。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为着共同利益团结奋斗的精神境界。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在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中国***、人民军队、全国各族人民把爱国主义与公民责任紧密结合起来,把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热爱之情化作迅疾有力的行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爱国力量迅速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又一次焕发出绚烂的光彩。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出现在最前线组织指挥;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一队队子弟兵、一支支医疗队、一批批志愿者不断涌向灾区;大量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向灾区运送;一幕幕冒险营救、募捐献血场面感人至深。一时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我们与你同在”、“我们都是汶川人”,成为震撼神州的强音。大地震刚过一周,灾后恢复重建就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全国各地对口援建大潮竞相在灾区展开,对口援建的地区和单位不仅资金到位,而且夜以继日

加快建设。全国人民纷纷解囊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支持。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起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才出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才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人间奇迹。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吃苦耐劳不畏牺牲的优良品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这种精神特质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在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集中地表现出来。抗灾抢险中,英勇的中国人民毫无畏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人民军队冲锋陷阵,白衣战士舍生忘死,灾区群众奋起自救。灾后重建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全国上下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集全国之力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重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军队、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生死较量不退缩,千难万险不放弃,巨大困难不低头,在灾难中奋发,在废墟上崛起。这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透明公开、勇于创新,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民主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在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整个过程中,抢险工作紧张有序,重建规划科学合理;赈灾款物公开监督,资金管理制度严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心理疏导周到入微;信息传播方式创新,舆论引导及时有效,书写了人类救灾史的全新篇章。这折射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和善于创新的时代风貌。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的强大威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华民族谱写了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壮丽史诗,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践再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远远不只是体现在这些发面,要全面深刻的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探索,但种种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汇报人:考试吧

2011年8月13日

第五篇:从汶川灾后重建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汶川8级地震三周年过去了,地震给当地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今天,让我们再来看下地震灾区,那是让人振奋,让人的眼睛真不敢相信,这里三年前曾遭受过8级地震。沿途别具民族特色的新农村风貌、崭新的的场镇,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和医院,都让你深刻感受到灾区的巨变,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山河破碎到一片生机,都不得不令人由衷发出感叹:变化太大了,大得超乎想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很快地渡过了难关,三年的重建速度之快,改变之快,超乎想象。而灾后重建所有的项目都大手笔、高质量、高起点地完成,这对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慰藉,对全世界来说,也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壮举。这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自然灾害,难以避免。然而,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遭遇和命运往往截然不同。咱们看看印尼海啸和刚发生的日本地震吧,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救灾行动有我们这么迅速,出动救灾人员有我们多,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在五千米的高空跳伞深入灾区、直升机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运送灾民。再看下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科学决策,立足于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实力和制度活力,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破解了一个个重建难题。按照“一省帮一县、大手拉小手”原则,加快恢复重建;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四分之一用于恢复重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支援灾区决心不变、力度不变、目标不变。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口支援、协同作战,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强大合力。3年间创造的灾后奇迹,展示出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能力,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过去的三年,是情动天地、气壮山河的三年,是顽强拼搏、坚强奋起的三年,是党心可鉴、民心可追的三年。抗震救灾的壮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汶川地震灾後重建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制度优越性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灾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汶川地震灾後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灾前水平。对四川、陕西、甘肃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和对口支援省市的援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灾后重建成果,加快提升灾区内生发展动力,解决好灾区群众现实困难和长远生计,深入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设好美好新家园。

汶川地震灾区三年“重建奇迹”昭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年前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汶川人经历了一场人性的考验,也使每一个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把眼光投向汶川等灾区,曾经破碎的山河已然重整,成了安居乐业的家园;曾经遭受重创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灾区已从毁灭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创造了震惊中外的重建奇迹。

到底采用了什么“法宝”才取得彻底战胜汶川大地震的奇迹呢?网友秦汉雄风总结出三大“法宝”: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网友白峰也撰文写道,汶川特大地震并没有吓怕灾区人民,相反让灾区人民学会了坚强。灾区人们挺起不屈的脊梁,坚强坚强再坚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用信心去建设出美好的家园,用信心重拾了破碎山河,用信心去抚平了千万颗心灵的创痛,从毁灭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奇迹”、“震撼”已经成为世人观察和评价中国的关键词,但这一次的“中国震撼”,在人们心中激起更为强劲的冲击波。网友相遇如风说,崛起的汶川给我们昭示一个真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始终恪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正的目标和方向。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只要有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只要有我们的坚强的子弟兵战士,中国人民完全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中国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网友林伟认为,我们难不倒,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难不倒,是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挺立着一大批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过得硬的共产党员;我们难不倒,是因为在我们的面前,始终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我们难不倒,是因为我们有坚强不屈、勇于担当的灾区人民。

当年,“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的口号响彻中国,在3年重建中依然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网友高福生说,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砥砺民族精神。三年“对口援建”,不仅闪耀着我们这个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性光辉,更折射出党的领导力、社会的动员力、群众的创造力,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后高起点高质量重建的范例,提供了受灾地区崛起于危难、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样本 网友干越白丁表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在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各部门鼎力相助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了“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19个援建省市以最快速度启动实施重建项目,按照和谐援建、科学援建、务实援建的要求,派出精兵强将投入艰苦卓绝的重建之中,为灾区重生奠定坚实基础。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强大实力的基础上,举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同时,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汇集了人间大爱,凝聚了巨大合力。

汶川之殇,三年祭。3年,让四川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走向阳光,走向幸福!网友河马先生说回忆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相信汶川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建党90周年讲话有感

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从事灾后重建工作的我,感触很多。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地震发生来的三年间,何不如此?

三年前的5月12日,突出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位于四川北部的剑阁县遭受重创,山河破碎,房屋倒塌,交通、通讯中断,人民受难,损失惨重。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就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地震发生一个小时候,新华网就发布了总书记重要批示,两个小时候总理就登上了赴灾区的专机。5月16日的绵阳机场,刚下飞机的总书记快步来到总理面前,伸出双手长时间紧紧相握,也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握在了一起。

“汶川不哭”、“ 四川挺住”,“中国加油”,“我们永远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一个个响亮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一车车急需的食品药品衣被帐篷等物质从祖国各地运来,一批批紧缺的建筑、交通、水利、地震专家队伍来了,“一省帮一县”的黑龙江亲人来了,还有中煤集团平朔公司干部职工、猛虎师的子弟兵战士,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志愿者,都加入到抗震救灾行列中„„剑阁没有被忘记。

最令我们感动的,是黑龙江亲人。中央“一省帮一县”部署刚做出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就迅速行动,火速派出对接组赴剑阁调研,提出了把剑阁打造成“龙江第一县”的目标,和援建工作要“办快、办实、办好”,要做到“求实、务实、做实”的要求。成立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也迅速进驻剑阁,支教、支医、特警、志愿者等援建队伍也先后赶赴剑阁参与救灾和重建。全省上下广泛参与,全体援建人员无私奉献,从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援建。

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全面完成,援建资金15.5亿元,建成项目146个。建立的“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机制”,形成不分彼此的一体化格局;采用“交支票+全过程参与监督支持+全方位援建”,最大限度让利于灾区;全体援建队员“舍小家、为大家”,扎根灾区,默默奉献,克服诸多困难,住板房、吃食堂,准军事化管理,在剑阁树立了不朽丰碑!援建队员工作中形成的“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龙江精神,成为激励剑阁干部群众巨大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援建前线指挥部同志离开剑阁时,剑阁县城3万余居民提着自家的花生、核桃,捧着鲜花,夹道相送,每个人都流着泪,用最高的礼仪感谢最可爱的亲人!三个长期合作协议即将签订,为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基础,龙剑友谊将世代相传!

县委、县政府始终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主心骨。地震刚发生,县委政府迅速成立临时指挥部,主要领导在县政府广场上,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工作,随即由县领导带队,兵分几路深入各乡镇村组检查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刚地震后交通通讯电力被损毁,到一些偏远乡镇检查同志回来再晚就要等把会开完,有时开完会就2-3点了;没有电,晚上开会、研究工作就照蜡烛;电话难打通,邮件、传真发不出去,向市上的情况报告就直接派人去送;广场上搭起地震棚、支口锅,就是单位职工临时的家,而县城居民地震棚也搭在一起,俨然一个大家庭。

在灾后重建中,县委、县政府审视“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和总体上的传统农业县这两个最大最基本的县情,以“重建、发展、和谐”工作为大局,坚持“三个第一”,两个“统筹” 两个“大力推进”,强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促进总体上的传统农业县向旅游县、工业县、现代农业县转变。坚持城乡住房、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城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旅游工业等产业发展“四个优先”的原则,科学规划灾后重建项目,并使灾后重建过程成为跨越发展的过程,成为在更高起点上为更好更快发展打基础、添动力、增后劲的过程。

地震期间,全县干部群众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抢险救灾、搬运物资,都自发参与,冲锋在前,毫无怨言。在接受援建、捐赠的同时,全县干部群众也积极参与向极重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做到“小灾帮大灾”。灾后重建中,全县干部群众是绝对主力军。“不等不靠”,“有手有脚有条命,自己的事自己干”,一条条标语催人奋进,放弃星期天,淡化节假日,“5+2”、“白+黑”工作,创造了一个个灾后重建奇迹,实现了一个个百年梦想!“剑门关速度”、“ 剑昭速度”、“广元市灾后重建特殊贡献奖”、“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天府杯”金奖,四川省灾后重建项目经典案例,省、市现场会„„等等。“最漂亮的的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是剑阁真实写照。

今年9月底,灾后重建任务将全面结束。回顾这三年,是感谢和感动,因为有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因为有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因为有了全国各地特别是黑龙江大力援建,我们才能战胜大灾难,获得大发展。回顾这三年,是骄傲和自豪,英雄的剑阁儿女经受了灾难的考验,抓住了发展的机遇,让剑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大力援助,有英雄的剑阁儿女不懈努力,灾后恢复起跳的剑阁一定会展翅高飞!

让我们为那一天而努力奋斗!

下载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我国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多难兴邦——从我国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08年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大地震后第二次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

    中国的发展怎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计科本091班林玉兰 中国的发展怎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它所以具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是因为它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

    肯德基门优越性的体现[样例5]

    肯德基门优越性的体现 肯德基和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肯德基门的高速发展。与普通铝门相比,肯德基门在设计、保温性和使用寿命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据专......

    中国式国有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合集)

    中国式国有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时间:2014-02-26原文作者:龙静云 徐耀强中国式国有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

    社会主义制度考题

    社会主义制度考题1.请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谈谈如何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答: 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势必会影响我国文......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从意识能动性和规律客观性双方面进行探讨,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说,是能跨越的;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来说则不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越性

    目录 1引言 .................................................................................................................................................1 2......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 “社会主义”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三个定义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