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
整个国徽图案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我国现阶段,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其范围是怎样的?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主人翁地位)。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
人民与公民不是一回事。它们的区别在于: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范围包括(见第2题)。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任务。(P6 略)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包涵哪些内容?P9。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材P10—P114点。)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P104、“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诬陷别人不属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它说明行使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
1、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首先,从获得和付出的关系来看,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特别是法定义务。
其次,从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第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我国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2、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1)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参见教材P16)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就没有办法保证。这要求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什么是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5、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6、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参见教材P17“相关链接”。)
7、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1、忠实履行义务要做到哪三项要求?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列举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参考教材P21)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一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1、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的人格权。
2、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权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3、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的重要性: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生民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民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4、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5、法律禁止使用童工的意义?
主要从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未成人的受教育汉,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我国杜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等。
6、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等。
7、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二框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1、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1)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2)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为什么说“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如乞丐为博取他人同情而自残,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3、遇到危难时我们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
(1)危难时刻要学会保护自我,也要尽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2)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
(1)含义: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2)法律规定: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面对不公正的评价,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证明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有人格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对于诽谤、侮辱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维护名誉权
(1)名誉权含义: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2)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3)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及后果:①侮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②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等行为。后果: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维护肖像权
(1)肖像权的涵义及内容:肖像权是指对自己肖像的专有权和支配权。其内容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有:①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2、维护姓名权
(1)姓名权含义: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年满18 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3)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及后果:①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等属于侵犯公民的姓名权的行为;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也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侵犯姓名权的后果: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1、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保护隐私的意义
(1)隐私的含义: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2)隐私的具体内容: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3)保护隐私的意义: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因此,保护隐私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2、隐私权的含义、内容及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1)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2)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的内容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个人生活安宁权。②个人信息保密权。③个人通讯秘密权。④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弟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2、侵害隐私权的表现
(1)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2)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这些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3、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4、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
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另外,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王某自幼没了父母,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在部队,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表扬。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批发部,干起了个体经营。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个体。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的好评,被村民选为乡人大代表。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9分)
•(1)王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2分)(2)王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2
分)(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4)公民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 •(1)受教育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分)
•(2)受教育,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2分)
•(3)我国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对等性,制约性。(2分)•(4)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3分)
2、卢勇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卢勇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卢勇把吃剩的早餐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课室。午饭后,卢勇到邮局寄信,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卢勇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卢勇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六合彩”赌博泛滥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卢勇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共写出四项)。
(2)请你当一回小法官,说说在卢勇的一天活动中,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并就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对卢勇说几句话。
1)卢勇享受了受教育权、通信自由权、建议权;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扶助父母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2)卢勇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保护环境是
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严格依法律己,决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3、在广州顺德打工的邱某利用手机发布虚假信息:“中国卫生部告知:非典型肺炎突破3万例,“五一”放假七天,请把信息转发给10个用户,您的手机账上将获得200元话费。”请你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对邱某的行为进行评述。
答:邱某的行为不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某校女生张某、李某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俩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这生提出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你从这一事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
2.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当自己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小智因皮肤黝黑,有同学给他起了个“黑炭头”的外号,并且在同学中散播。其他同学一见到小智都叫他“黑炭头”,小智的心里很不好受。
1.该同学的这一做法侵犯了小智的什么权利?
2.如果你是小智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1.该同学的这一做法侵犯了小智名誉权。
2.小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告诉那些同学他对此很反感。如果他们还是这样做,你可以不理会他们,每次他们这样叫时都别回答,久而久之,那些同学也会觉得没劲,也就不会再叫了。此外,小智也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制止他们。如果因为同学起的外号,造成严重后果的,小智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味地忍气吞声或者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教案)
【课题】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2)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
2.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2)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3)认清公民和人民的能力。(4)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
(5)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3.知识目标
(1)我国的国家的地。(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3)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面临三个现实问题:一是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二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三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维护权利。
在中学生享有权利问题上,由于社会上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有的学生认为中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多少权利。这一模糊认识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澄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难点: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突破方法:我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知道,人民的内涵是随着历史演变而发生变化。而公民是具体一国国籍的人,即是该国的公民。【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素材,制作课。
学生:预习课本P1-12,预做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从而导入课题:
1.在我们国家是谁当家作主呢?
2.广大人民群众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的呢? 讲授新课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引导学生活动探究:P4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
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 教师归纳:
我国国家的性质。人民的范畴。
有极少数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情境创设:你能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吗?教材P5中的材料说明了什么?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问题导读:
公民权利的定义。公民的基本权利定义。分组讨论:P6 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利? 教师归纳:P6人民与公民的区别与联系。知识拓展:国籍定义。活动探究:P6(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2)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教师归纳: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探究活动:
法律文本大搜索:请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哪一组能说出更多的法律名称。写一写、说一说:我国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
教师归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立法保障、司法保障。课堂小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2.人民的范围:P4 3.公民权利 P5 4.公民基本权利?p5 5.人民与公民的区别P6 6.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P7 7.立法保障P7 8.司法保障P7 9.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p7 课堂练习
(见课件)课后作业
1.记忆本课知识 2.预习课本P7-12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我国的国家性质
3.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4.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5.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及公民的基本权利
6.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较为抽象。我用形象的语言,把公民比喻为全国人口,而其中有遵纪守法的公民也有违法的公民,那么,遵纪守法的公民是人民,而另一部分是敌人。人民与敌人的合集是公民。这样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理解。
第2课时 引入课题
田甜的故事及她的权利。上述材料中涉及主人公的哪些权利?由学生讨论,导入课题。
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讲授新课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自主学习P9,回答: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三、宗教信仰和自由;
四、人身自由权;
五、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 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六、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第一,财产权;第二,继承权;第三,劳动权;第四,休息权;第五,物质帮助权;第六,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八、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九、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二)正确行使权利
问题导学: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呢? P9课本活动
○在都市生活中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
○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 ○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教师归纳: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P10-11课本活动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
教师归纳: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P11课本活动
○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吗? 教师归纳: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课堂练习
1.吴家的六间私房位于繁华市区,由于括宽马路需要拆迁,老吴因拆迁补偿问题与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老吴对拆迁强烈不满,于是将有关情况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了拆迁办的墙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1)吴家拥有什么权利?老吴实施的上述行为法律允许吗?(2)他应该采取何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2.小辛的父母先后下岗,为了生计,未办任何手续就在闹市区开店出售蔬菜、水果。(1)小辛的父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2)取得合法个体经营权要履行什么法定程序?
3.姚某向王某借款十万,多次催讨未归还,王某一气之下将姚某绑架到山区,胁迫姚某还款。后来警方出动解救了姚某,而王某因此受到了法律制裁。王某想不通!
(1)王某是否有权催讨欠款?
(2)为什么王某向姚某讨债却受到了法律制裁?(3)你建议他怎么做?
4.小明昨天晚上在自家的阳台上放鞭炮玩,还对物业阿姨说:自己掏钱买的,在自己家里玩,这是我的自由!(1)他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2)对于燃放烟花爆竹有哪些规定?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点并记忆。
2.预习P12-17课文,预做课本问题。【板书设计】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认识公民权利并学会正确行使权利,教学以案例为突破口,借助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层层落实,既能让学生了解法律,又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与法律的关系要,从而掌握运用法律的技能,达到了知行合一。
第3课时 复习课
一、知识点回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各级人民法院有审判权)
7、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P7
8、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见书P9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9、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10-11(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0、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二、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略,见课件)
(二)非选择题
1.2008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们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献言献策。
请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辨析: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任何人也干涉不了。3.王某和李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王某的卫生间从去年起就漏水,楼下李某经常上去找王某:“我卫生间要打伞了!你们赶紧找人修一修吧!”可王某却说:“我们家又不打伞!你们找房管局吧!”过了许久,楼下的李某自己去买了厕所用具,要求楼上王某换上,可王某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1)王某的说法是否正确?运有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请你给楼下李某出个主意,解决他遇到的麻烦。(3)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课后反思:
复习与练习相结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很明显。
第三篇:八年级思想品德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知识点归纳(xiexiebang推荐)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①含义不同: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7、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四篇:八年级政治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同步练习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同步练习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各题正确与否,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C”)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2、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丧失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则是对自己权利的侵害。()
4、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5、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
6、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我国通过建立以法律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8、公民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批评建议权()
9、在我国,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的是人民()
10、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精挑细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朱德同志有诗云:锦绣山河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这里的“民”是指()
A.公民
B.人民
C.农民
D.国民
2、雷锋曾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这里的“我们”是指()
①工人和农民
②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③知识分子
④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006年,在全国各地进行的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我国公民必须是()
①年满18周岁
②没有被夺政治权利 ③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④具有参加选举的文化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法律保障
D、家庭、学校、社会保障
6、在我国,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做到()
①要依法行使权利
②要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 ③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④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⑤要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定程序行使权利
⑥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以牙还牙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7、作家张某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他利用小说的形式诽谤全国劳模杨某的行为构成诽谤罪,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这一案例说明了()①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②滥用言论自由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③法律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文学创作自由)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和名誉不受侵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案组共收到议案1000多件。这些议案,反映了来自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我国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有效地保障我国公民行使
的权利。()
A.出版自由
B.结社自由
C.批评和建议
D.集会自由 9.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
A.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不享受有政治权利B.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C.人民享有权利多,公民享有权利少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公民不参与国家管理
10.在我国,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公民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这表明了我国公民权利的()。
A.平等性
B.广泛性
C.一致性
D.真实性 11、2003年5月20日,西安市某中学初二(4)班的48名学生联合给西安市市长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就培养公共卫生和环抱意识,抗击非典提出“7条建议”。这48名学生()。
A.站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B.通过合法方式行使了公民的建议权
C.以实际行动坚持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D.以实际行动履行了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12、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使50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这样做保障了劳动者享有宪法规定的()A、劳动的权利
B、休息的权利
C、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人身权利
三、探究与体验
1、第二关《误判之后》:奥运会击剑比赛中,由于前五局裁判的六次误判,中国队与金牌失之交臂,小刚等一些奥运迷义愤填膺,准备联络班里的同学上街游行,以示抗议。
请问:(l)小刚行使此项权利应该履行哪些程序?为什么?
(2)假如小刚没有经过任何程序,纠集同学上街游行抗议示威,会造成哪些危害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请概括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谈谈你对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的理解。
(3)请你根据自身体会,谈谈你对法律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第一课
一、明辨是非:
1、C
2、C
3、A
4、A
5、C
6、A
7、C
8、C
9、C
10、A
二、精挑细选:
1、B
2、D
3、A
4、A
5、C
6、C
7、C
8、C
9、B
10、B
11、B
12、A
三、探究与体验
1、(1)①应该按照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向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提出申诉并获得许可;应当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及起止时间、地点、路线等事项进行;并在集会游行示威过程中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煽动犯罪等。
②因为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确保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
(2)如果随意行使此项权利,会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混乱,交通阻塞等状况,破坏国家和社会稳定,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1)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保护
司法保护就是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3)、①要依法行使权利
②要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
③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④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⑤要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定程序行使权利
第五篇:国家的主人广泛地的权利教案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标要求:
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2、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并仔细观察。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课时安排:计划用两课时授完。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1)引导学生忆一忆,说一说,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引导思考回答:
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板书课题:
板书: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教学过程: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1、我国国家性质(板书)
情景活动一:从国徽开始了解我们的国家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 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①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见教材P4页)
②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③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见教材P4页)(1)国家的性质
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情景活动二:畅所欲言话主人—— 想一想: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如各级人代会,信访举报,各种听证会,免征农业税等。)
2、人民的构成 情景活动三: 想一想:
人民具体包括哪些人?(教材P4页)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吗? 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教师讲述:
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人;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
3、与极少数敌对分子做斗争,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生阅读教材P5页第一段)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情景活动四:(见教材P5页材料)
说一说: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教师总结|: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上述情景表现的就是,人民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公民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什么是公民权利呢?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呢?
1、公民权利谁赋予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是宪法!我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公民权利的含义
公民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有物质保障。(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
3、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利、受教育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情景活动五:人民公民我来辨(见教材P6页图文材料)
辨一辨: ①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 ②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利?
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广泛。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
板书: 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
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们权利,但有的人享有的权利却无法实现,可见,光有权利还不行,还必须有权利的保障体制。
情景活动六:(见教材P6页材料)议一议: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2)小寒作为公民里应享有各种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教师小结: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否则就要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1)立法保障(见教材P7页)(2)司法保障(见教材P7页)
情景活动七: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7页材料)议一议:
① 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是的)
② 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情景活动八: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的关系(见教材P7页材料)※ 下列具体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 ⊙行政复议法:保障公民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保障消费者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享有的各种权利。⊙婚姻法: 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
⊙民法通则:保障公民合法民事权益(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
⊙刑法: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权利。⊙民事诉讼法:保障公民在民事案件中行使诉讼的权利。⊙劳动法:保障公民在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继承法:保障公民对私有财产依法继承的权利。
(三)课堂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威权的利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
(四)本课知识点
见《资源与学案》P1页——“我的新知识”: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
(五)作业:
《资源与学案》上:“我的收获”
一、请你选一选:1、2、3。作业本上:
1、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
2、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
3、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4、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权利保障体制?
5、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课标要求:
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提高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对自己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往往只是略知一二,虽然也在行使和享有权利,但权利意识较模糊,特别是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知之甚少,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权利,法制观念较淡漠,这也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一个内在因素。另外,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权的意识也较薄弱。
2、学生的需要: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了解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并且做到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社会上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作为弱势群体的初中生,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意识,学会正确用权、维权十分重要和必要。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置: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呢?
2、板书框题: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案例分析:甜甜成长的经历(学生阅读P8页:材料1,思考回答问题)①上述材料中的甜甜享受到哪些权利? ②这些权利对他有什么益处? ③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教师小结: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特征
政治 家庭生活
公民权利 :涉及 经济 等各个领域,涵盖 学校生活 等领域——广泛性
文化 社会生活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宪法规定的九个方面)资料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节选):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第四十四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2、正确行使权利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而真实的,但要注意,权力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否则,就可能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板书: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情景活动一:情景1:旅游车上
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劳累使绝大多数旅客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旅客们皱起了眉头。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你管得着吗?” 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小结:
张亮的说法不对!法律所确认的权力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驶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因此,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板书结论)(1)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教师可以按教材P10页第一段简述,然后分析讨论教材P9页的情景材料。)案例分析:(教材P9页的情景材料2。)说一说:
①在都市生活的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有。但要依照法律的规定文明养狗。)②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③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这就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情景活动三:情景2:旅游车上
旅游车在继续行驶,张亮四人仍在谈笑,兴致勃勃的张亮边喝着啤酒,便拿出记号笔,把刚编的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随行的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张亮蛮横地说;“今天怎么都和我过不去,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 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小结:
我们决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行。因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板书结论)(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案例分析:(教材P10页材料3。)议一议: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
(不是!蒋某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其危害是,有可能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起社会的骚乱,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等。)情景活动三:情景3:旅游车上
旅游汽车在继续行驶,突然张亮捂着口袋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谁偷了我的钱包?”汽车内一阵骚动,稍许,张亮盯着旅客甲说到:“刚才就你接近过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钱包,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了,红着脸说道:“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身。”这时有其他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明你的清白。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该怎么做? ②张亮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
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板书结论)(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议一议: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哪些方面的限制?(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板书。)板书: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案例分析:(教材P10页材料4。)议一议:
①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②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① 不属于。违反了言论自由的两个方面的限制;破坏社会公德、扰乱了社会秩序。)情景活动四:情景4:旅游车上
四个青年围住了游客甲,局面僵持着,有几个游客起哄着要下车,这时司机说道|:“前面就是派出所,我们去请民警协助调查吧!”征得大多数游客的同意,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民警的帮助。没多久,警察就查处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帮张亮找回了失窃的钱包,在事实面前,张亮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羞愧。想一想:
司机的做法启示我们在行使权利时还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总结)教师小结:
公民行驶自由和权利,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板书结论)(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 案例分析:(教材P11页材料5。)议一议:
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吗?(不保护。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我国法律还规定,公民的上述自由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不得随意行使这些权利。如果随意行使行使其权利,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力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相关链接:(见教材P12页链接材料)案例分析:(见教材P12页材料6。)议一议:
①小辛的父母有经营权吗?(没有)②据你所知,取得合法个体经营权要履行什么法定程序?
(按照有关方面法律的规定,到工商部门去申请登记,已取得合法的经营权。)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四、作业
1、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限制!”你认为此观点对吗?为什么?
2、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3、完成《资源与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