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工作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时间:2019-05-12 17:5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诉工作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诉工作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第一篇:公诉工作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全社会共同

追求的目标,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化解社会矛盾,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公诉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核心工作,更应该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出发,充分发挥公诉职能,打击犯罪,教育和感化人们,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氛围。

一、充分发挥公诉职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依法打击犯罪,促进社会和谐。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公诉权的过程其实就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犯罪活动是社会矛盾激烈化的一种表现,是破坏社会和谐最主要的一种形式。犯罪活动极大地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协调的状态。公诉部门通过对犯罪案件审查起诉,指控犯罪,将一切罪犯绳之以法,及时有效地阻止了犯罪行为继续对社会和谐的破坏,化解了犯罪行为引起的社会矛盾,使社会快速恢复原有的正常秩序。

(二)履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最热切期盼的事情。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不但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度不满,也大大地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公诉部门强化法律监督,及时纠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通过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纠正公安机关有案不立、漏罪漏犯、刑讯逼供、违法办案、徇私舞弊等侵犯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对审判活动的监督,纠正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不判的行为,维护审判活动的合法有效;同过对其他执法活动的监督,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三)以案说法,追求社会效果。法律除了具有惩罚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公诉部门在适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的同时,也在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教育、感化和挽救偶然失足者。唯物论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不能将和谐社会理解为没有矛盾,而是通过建立良性机制,正确认识矛盾,科学化解矛盾,在化解矛盾中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公诉部门正是一方面通过打击犯罪,快速平息引起社会矛盾的活跃事件,一方面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和精神,促进一个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形成自我消除、化解矛盾的良性体制。

二、规范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刑事和解制度能使司法机关、被害人、加害人三方共赢。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者的和解,是指犯罪人、受害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自愿参与由中立协调人主导的对话和交流程序,通过双方协商共同解决纠纷冲突。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刑事和解是一种更具有人性化、更积极的纠纷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加害人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补偿受害人因其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使加害人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积极“弃恶从善”;同时还可以减轻国家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降低刑事司法成本。

(二)刑事和解制度应该规范适用。通过刑事和解结案,使被害人和加害人都心悦诚服,从而减少社会上访事件,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独特的功效。但是刑事和解制度不能滥用,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条件的适用,所以对案件的选择、和解的模式、和解后的跟踪监督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适用和解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前社会形势和任务的理性把握,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我国犯罪发展态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份指导刑事立法与司法的重要性文件。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犯罪的治理对策更加成熟全面,对推进我国法治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对于检察机关转变执法观念、更新执法措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把握“宽”与“严”的尺度。宽严相济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和谐,但如何真正做到“相济”,这需要执法者全面把握,正确理解。“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一是该轻则轻。即对于那些较为轻微的犯罪,处以较轻刑罚。二是该重可轻。虽然所犯罪行较重,但行为人具有坦白、自首或立功等法定或酌定情节的,法律上予以宽

恕,在本应判处较重之刑的情况下判处较轻之刑。三是非犯罪化。即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对一些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以犯罪行为论处。四是非刑罚化。即宣判行为人有罪,但不限制其自由,而是将其置于一定机构的监控之中。“严”,首先是要在刑事立法上做到法网严密,以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次是在罪刑相适应原则指导下对重大犯罪分子在法定刑限

度内判处较重的刑罚。

(二)公诉工作要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又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指导思想。公诉部门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使一些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其它非刑罚化方式得到改造,减少犯罪嫌疑人因轻微犯罪遭受短期自由刑而产生仇视和对抗社会的扭曲心态。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增加和谐因素。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杀人、爆炸、抢劫、抢夺、盗窃、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贪污贿赂犯罪,要坚持“严打”的方针,坚决“从重从快”打击严重犯罪。

四、积极推行“阳光公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法律上有句格言:“正义不仅应当被实现,还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只有通过“看得见”的方式,将正义的实现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杜绝暗箱操作,公开让人们监督,正义的实现才有保障,实现了的正义才有公信力。“全面落实阳光检务,让人民群众的监督贯彻于公诉办案的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公诉部门推行阳光检务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这是郑红检察长在全省检察机关公诉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

(一)“阳光公诉”在我国尤为必要。随着“检务公开”制度在全国普遍展开,“阳光检务”、“阳光公诉”亦成为必要。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发展起步较慢,发展过程历经波折,导致民众对检察机关始终保持一种神秘感,多数民众不完全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通民众表达合法诉求,同时亦不利于检察机关自身的发展。“阳光公诉”制度的建立,将公诉工作置于老百姓的视线之下,为老百姓了解公诉职能、公诉运行机制敞开了一扇大门,从而逐渐消除老百姓对公诉工作的神秘感,促使老百姓通过合法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阳光公诉”应制度化。推行“阳光公诉”的目的,是要增加公诉工作的透明度,促进老百姓对公诉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同时接受老百姓的监督,从而促进公诉工作科学发展,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但公诉工作涉及到保密问题,不是所有的公诉工作都能公开,所以必须建立规范的制度,在不泄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广开渠道接受老百姓的监督。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不断促进公诉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良性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诉是一门艺术,是美化社会、引导人民向善的催化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充分发挥公诉职能,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的出发点,“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不断将公诉工作推向新的发展。

第二篇: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纷繁频繁,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进科学发展、创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已经迫在眉睫。

一、正确认识社会矛盾的特征,自觉把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督促化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法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也只有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上有所作为,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注重防微杜渐,重视调查研究。社会矛盾纠纷的扩散和激化有一个过程,只有坚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才能把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消除于萌芽状态,构筑起防止社会矛盾纠纷扩散和激化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一道防线。

二、目前我县社会矛盾纠纷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在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类矛盾也

日益突出,如: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危房改建引发的矛盾、暴力执法抗法引发的矛盾、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矛盾、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矛盾等等。

造成当前社会矛盾持续性、多发性和复杂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

(一)决策和政策不当,执法不公。

一些部门滥用职权,不依法行政或执法监督不严不公,在制定政策时,侵犯和牺牲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一些工作人员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要么不懂法,要么就不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事情有失公正。

(二)党政领导不够重视。

目前我县仍有很多乡镇及部门领导认为经济工作才是“硬道理”,化解矛盾纠纷问题只是“软指标”,对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不够重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认识不够。

(三)基层调解组织缺乏战斗力及协调能力。

基层调解组织作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其调解的权限、方式、效力和保障都很有限。加之调解队伍不稳定,制度得不到落实,作用很难发挥,导致许多问题由小变大、积少成多。另外,当前矛盾纠纷涉及的当事人多、部门多,往往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难以解决。调解经费有没有得到保障,导致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战斗力薄弱和协调力不够。

(四)队伍素质整体偏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矛盾热点、难点问题逐年增多,需要化解的社会矛盾呈现出广泛化、群体化、复杂化的新特点,引发矛盾的原因多种多样,甚至多种因素复杂交错,矛盾化解难度增大。目前,调解人员的素质与当前复杂的矛盾纠纷已不相适应。

(五)群众法治观念淡薄。

在化解矛盾纠纷中,一些人心态浮躁甚至严重失衡,维权意识强烈而法治观念淡薄。有些人信“访”不信“法”,认为只有往上告,或者把事情闹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把矛盾扩大化。同时,有大批刑释解教人员从中作梗,借机挑衅、激化矛盾纠纷,使利益冲突者因为“仇富”、“仇官”心理和“不公平感”、“被剥夺感”心理因素,对社会不满情绪潜滋暗长,也卷入到突发事件中,造成矛盾的复杂化。

三、意见和建议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为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严格依法办事,坚持走群众路线。

违犯法律法规进行决策、行政和执法,是引发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同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走人民群众路线,严格执法、严禁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深入人民群众,开展“人民调

解进万家、化解矛盾在基层”人民调解专项活动,着力化解调处本地区多年积累、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矛盾纠纷,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矛盾纠纷和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矛盾纠纷。

(二)落实责任、切实履行责任。

化解矛盾纠纷就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从构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的高度,充分认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对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基层党组在化解矛盾中作用

近年来,各种突发性事件,大多发生在基层,而这些基层组织又大多比较薄弱,特别是党组织作用弱化,起不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力,致使矛盾越来越大,引发群体性事件。如:矿区征地补偿、矿区地质灾害、宅基地使用权所引发的矛盾纠纷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将可能引发巨大的群体性事件。因此,作为矛盾化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矛盾纠纷的控制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的核心和堡垒作用,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将各种矛盾纠纷和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我县经济建设和创建和谐织金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调解委员会队伍建设,建立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法律法规及其相关业务培训,加强对基层调解员、信访干部等相关工作人员经常性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基层调解员、信访干部等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技巧。结合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变化,制定培训规划,逐步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主动自觉地依法处理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计划、分步骤对队伍进行调整补充,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思想意识好、懂法律、群众威信高、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法制宣传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在矛盾化解工作中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校园”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织金县司法局化起司法所

谢乃奎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日

第三篇:积极化解矛盾 建设和谐农村

积极化解矛盾 建设和谐农村

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农村基层矛盾,是基层干部的责任和基本要求,能否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基层干部能力和水平的考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各种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带来了大量情况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急、大、难矛盾不断增多,如果处臵不及时,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近几年来,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特别是农村,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和人文素质,其社会矛盾更是错综复杂,致使和谐农村建设步履艰难。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已成为和谐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当前农村矛盾的突出表现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农村的进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多项活动,消除了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防范和化解了大量农村社会矛盾,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文化的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农民法制道德素质的略差,致使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经济发展与土地征收矛盾。经济要发展,征地是不可避免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拿我们李坊村来讲,我村位于乡集镇所在地,近些年来,随着土地平整项目和中心村镇在我村的施建,用地日益增多,征地工作、征地款补偿、征

地款使用管理、土地租赁承包、宅基地审批等涉土问题,逐渐成为当前我村的重点工作,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对我村乃至全乡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征用农村土地过程中,有的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合理权益诉求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这些矛盾若调解处理得不好,就有进一步激化的危险。

二是物质需求与资源瓶颈矛盾。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经济落后、村财薄弱有关。特别是关系到农村长远发展,关系到农民最起码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更是产生社会矛盾的突出诱因。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创收困难;另一方面,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需求却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二者的矛盾,在发展中不断凸显出来。比如我们李坊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绝大多数农民以种地为生,群众创收门路十分有限,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创收艰难,人们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容易导致人们的利益矛盾关系愈趋复杂,协调解决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民主需求与管理滞后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但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却跟不上,容易造成村组党群、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局面;另一方面,有些群众因法制意识不强,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合理要求反而以不合法的途径解决,有时与基层干部不依法办事交织在一起,使得矛盾更加复杂、更难处理。另外,由于受旧思想、老传统的影响,加上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较低的人文

素质,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人身损害、赌博等旧问题旧矛盾也屡禁不止。

毫无疑问,如果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创建农村和谐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形势,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历史机遇和时代任务。一方面,要正视和重视农村现有的不和谐因素,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承认不‚和谐‛才可以改造不‚和谐‛,正视不‚和谐‛才可以构建新‚和谐‛。另一方面,要研究和思考如何减少农村社会新增不‚和谐‛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寻求推动农村社会和谐进步的探索之路。

二、化解矛盾,推进农村和谐建设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是否安定,有没有活力,关键在于这个社会是否和谐,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农村,重点和难点也是农村。因此,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尽快完善农村利益诉求机制,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的矛盾,使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我村能够保持十多年无一例重大上访事件发生,主要跟村综治委员会做到‚早‛字当头、‚勤‛字当先、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密切相关。现结合我村实际,下面主要谈谈我村如何积极化解矛盾的做法。

一是‚早‛字当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控制、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例如:年初,我村发生一起严重

交通事故,严家组村民严某超速超载驾驶摩托车致使李高组村民李某眼睛撞伤及其女儿当场撞晕的严重后果。事故发生后,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就向乡党委政府报告了相关情况;当天村两委干部就走访了事故双方的家庭,一是了解事故详细情况,二是稳定双方情绪。过了几天,待双方情绪相对稳定之后,村两委干部便召集双方家属到村部讨论如何解决事故善后事宜,经过村两委干部极力斡旋,初次讨论便达成了初步共识;达成初步共识后,村两委又积极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老人们通过深入双方家中,把事实道理讲清楚说明白,促成了双方第二次讨论如何解决事故善后事宜;经过多方斡旋,双方都有了尽快处理解决的意向,第二次讨论在半个小时后达成了最终协议。此次事件能够得到快速妥善解决,充分表明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早报告、早介入的重要性。

二是‚勤‛字当先。村两委干部经常进组入户,把工作平台前移到街头巷尾、院落篱笆、田间地头,依靠群众掌握深层次、预警性情报信息,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处臵、早化解,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农户家中,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三是‚老当益壮‛。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是我村化解矛盾的一大特色。我村老年协会是一个以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有一定威望的长辈组成的,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威信,在处理村里的大小矛盾纠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村里有个什么家长里短、红白喜事、矛盾纠纷之类的大事小情,乡亲们往往都忘不了要请老年协会理事会来‚主事‛,调解说道一番。例如,殡葬改革原本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毕竟牵涉面太广了,但有老年协会出来发挥作用,效果就是不一样。08年初,老年协会就着手开展殡葬改革的事情了,首先倡议村里103位老年人,把自己‚走‛了以后殓尸的棺木抬出来给烧了。尽管大家知道,‚改土葬为火葬‛、‚不与活人争地皮‛、‚不与青山争‘风水’‛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大势所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要他们在一夜之间付诸行动,在心理上、感情上,实在有些接受不了。一时之间,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有人同意,有人犹豫,有人观望,有人反对。一向说一不

二、受人尊重的老年协会的‚权威‛,在李坊村第一次遇到了挑战。为了推动这项惠及子孙的好事顺利进行,村老年协会坚持做了三件事:一是理事会里的七位老人,率先带头把自己的棺木给捐了出来;二是与村委会协商,由村里出资 2万多元钱,给自愿捐出棺木的乡亲们每人每副棺木补助 200元;三是通过户代表会、村民代表会、乡亲恳谈会、红白理事会,教育、引导大家转变思想。最终动员说服了103位老人接受了老年协会的倡议。08年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是李坊村老年协会为图吉利确定的‚请棺‛的日子。当天早上 6点,李坊村服务中心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烧棺‛仪式。说是‚烧棺‛,其实不然。老年协会请来几位能工巧匠,把那一口口漆成乌黑锃亮的棺木,做成了十多张吃饭用的大圆桌、七八张娱乐用的麻将桌和数十套读书用的课桌椅,分别摆在村服务中心和村民学校里,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效劳‛。

四是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户代表议事会制度,凡是涉及全体村民切身利益,村民反映强烈的事都必须经过户代表议事会审议和表决,由村民小组户代表议事会议作出决定,村两委决不强压。如去年的低保户对象调整,李高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心村建设征地,李高、李上组责任田调整,新村部建设招投标等都经过户代表表决,做到今后无意见、无纠纷、无隐患,真正让户代表议事会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五是‚强基固本‛。妥善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关键是农村基层组织。基层组织队伍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为此,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的能力,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把好基层组织队伍‚入口‛关,切实把素质高、能力强、思想好的人引进基层组织队伍中来,发挥其在调处矛盾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把好基层组织队伍的‚提高‛关,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队伍的培训教育提高,使其矛盾调处工作更为有效;三是要把好基层组织的‚和解‛关,不断协调基层组织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合力,成为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主力军。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正酣,农村各类社会矛盾也处在一个新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我想,只要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改善民生,农村社会矛盾必将迎刃而解,建设和谐农村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李坊村党支部书记李耕才

2010年7月10日

第四篇:质监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材料

创新质监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有效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需要在工作理念、机制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创新质监工作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有的部门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见物不见人”,工作主要考虑自身的方便和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实现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转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履行职能时,一方面要把人民利益作为质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心里装着人民,凡事想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其次要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长期以来,人治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至今都或多或少影响我们的行政理念和行政行为。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增强,我们必须彻底实现行政理念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对市场经济市场行为的监管、调节作用,营造诚信和谐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加强执法监督。

第三要强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加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但发展仍然滞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既要适应社会变化要求,实现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又要解决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与自身建设的关系。

创新质监工作机制

首先要创新从源头抓质量的运行机制。流通领域质量监管职能划转工商部门后,质量技术监管部门工作重心要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质监部门要尽快适应这一新情况新变化,探索从源头抓质量的新的运行机制。一是强化从源头抓质量的意识,轻“流”重“源”;二是整合行政资源,实现标准、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综合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的有机结合;三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建立自律机制;四是建立源头抓质量责任机制,完善政府质量责任。

其次要创新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管的机制。解决质量问题不只是政府及其部门的事情。质监部门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越俎代庖,管一些不该管的事情。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把质量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交给公众;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对质量工作的自律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助配合作用;构筑消费者维权网络,完善12365质量投诉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消费者申诉案件的解决率;加强与消费者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加强自律。

第三要创新内部运行的效能机制。工作是否有成效,不光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果。目前质量工作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监管主体内部运行效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把内部运行效能机制建设作为我们工作的突破口。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工作整体效能。加强党风行风廉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创新质监工作措施

首先要立足于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谐社会在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问题上,要做到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增长,但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为目标,加强和改进质量工作为着力点,引导企业完善自律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为基本原则,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实现三个新突破:一是在实施质量兴企名牌强市活动方面有新突破。二是在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需求方面有新突破。三是在引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能力方面有新突破。引导和带领企业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积极改造落后的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要坚决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等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及其产品。

其次要立足于营造诚信和谐的市场环境,致力于全面履行监管职能。质监部门要结合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力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维护公平、诚信、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大计量监管力度,提高检测覆盖面和受检率。强化标准化工作,引导企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要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品等制假售假行为。要加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企业激动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

第三要立足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加大技术机构建设力度。就目前现有质检机构的情况看,大部分按行为设立和管理,同区域重复的检验机构较多,投资较分散,设备不仅大部分低水平重复购置,又严重不足,作用没有有效发挥。要从服务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社会需要出发,按地域、行业状况努力将有限资金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实现规模效应。要努力探索技术机构外引内联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要尽快解决检验机构设备落后,人才缺乏的问题,要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逐步建立并完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保证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并运行有效。要深化改革,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检验机构走向市场的步伐,提高检验机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四要立足于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大力加强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质监部门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产品质量监管及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等手段,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特种设备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烟花爆竹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比较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经济发展,对外经济交流更加密切,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不断推进监督方式和手段的改进,要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把好产品准入以及生产、安装、使用质量关。

第五篇:加强人民调解促和谐 化解矛盾纠纷保平安

加强人民调解促和谐 化解矛盾纠纷保平安

近年来,陕西佛坪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预防功能、化解功能和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做到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人民调解真正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主力军”,优化发展环境的“主阵地”,维护社会稳定的“主防线”。两年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5起,调处成功378件,调解成功率98%。

成立调解中心,拓展工作平台。佛坪县根据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配合的着力点放在乡镇一级,按照“党政领导、综治协调、司法主办、部门参与、联调联处”的思路,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各镇都建立了以司法所为依托的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通过组建调解中心,将综治、司法、信访、法庭、派出所等力量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专兼结合、充分协作的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形式、内容、方法上的有效衔接配合。各镇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从信息对接、职能对接、效力对接等方面入手,规范工作流程,通过排查、接访,把各类矛盾纠纷汇总分类后,分别引入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由人民调解组织、各相关部门等组织分别进行调解。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司法所牵头,联合相关站所共同调处。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结果不服的,采取书面建议的形式,告知和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渠道解决,从而实现了“三调联动”,构建了大调解工作格局。

健全调解网络,提升工作质量。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的落实,关键在基层。为此,佛坪县坚持从基层抓起,加强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提高调解员队伍素质,确保了调解工作质量。一是健全完善基层调解网络。各镇、村(社区)全部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人民调解组织,形成了镇、村(社区)有调解委员会,村组有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共建立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68个,推选聘任调委会成员204名,调解员340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民调解网络,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加大调解业务培训力度。每年将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佛坪县司法局会同佛坪县委党校每年对镇村调委会骨干进行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组建普法讲师团采取以会代训、办培训班、以老带新等方式,每年两次对乡镇、村、社区三级调解员进行培训,扩大了县级调解业务培训面。三是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创建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创建标准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按照“五有”(有工作场所、有标牌、有印章、有调解文书、有统计台账)“六统一”(统一名称、统一标牌、统一徽章、统一制度、统一文书、统一印章)的建设标准,从组织、制度、工作程序、队伍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合法、文书规范、有人干事、有章理事,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基础更加扎实,运行更加有序。四是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根据形势需要和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的新特点,组建了医疗、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环保、物业管理等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了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降低了执法成本,开创了“一举多赢”的新局面。

规范调解程序,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援助等专业组织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自治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在具体的调处工作中坚持做到“三类纠纷一把手亲自抓”:重特大纠纷和在县、镇有影响的纠纷,由县、镇一把手亲自抓;反复、重复上访的矛盾纠纷由县、镇一把手亲自抓;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由县、镇一把手亲自抓。一是建立排查机制。以镇、部门、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月查月报、专查专报、随查随报、急查急报的“四查四报”制度,实行重点人员逐个排查、重点时期拉网排查、重点地段反复排查、重点事件专项排查,采取定时、定人、定责的办法,根据易发生纠纷的时令性、季节性、地域性特点,将每年重要节庆日和敏感时期列为重点进行集中排查。镇每月、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梳理、核实、分类,建立矛盾纠纷台帐,切实做到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实现了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完善调解机制。镇调委会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依法处理、限时办理工作机制。规范矛盾纠纷移交的处置程序,按照调查、取证、陈述、质证、辩论、达成协议等程序依法调解,既体现了调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规范调解文书制作。佛坪县印制了统一的调解文书,将调解文书制作列为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培训,把人民调解协议书质量纳入镇司法行政工作目标责任书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对各级调委会制作的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质量评查,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和调处工作质量。

创新调解方法,提高工作成效。佛坪县始终坚持把保稳定、促发展、赢民心、创和谐确定为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最终目标,创新方法,激活载体,千方百计提高调解实效,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拓展领域排民忧。在积极调处民间纠纷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把土地征用、房屋征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纳入人民调解工作范围,把发现、调处矛盾纠纷的触觉延伸到最基层,依靠镇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主动捕捉一线信息,采取《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民情报告单》等形式,听民声、查民情、理民意,最大限度服务全县维稳大局。开展以群众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以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职能站所便民服务日、村务公开民主说事日为载体的“民主说事会”活动,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探索了新途径。二是强化示范解民困。注重做好群众的普法宣传工作,坚持“调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村头”、“地头”、“院落”等便民利民方式,组织广大调解人员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情、理、法相融合,采取“背靠背”、“面对面”、“中间借力”等灵活有效的措施,选取典型重大矛盾纠纷,全面推行公开庭式调解,使广大群众接受更多的基本法律常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知道有纠纷找司法,先调解后诉讼,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落实责任求实效。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严格落实“一件纠纷、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限时调处、限期办结。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实际问题和正当要求,及时由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限期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调处化解,做到善始善终;对重大疑难案件,在认真了解来龙去脉和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加强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促进互谅互让,通过协议解决问题。四是跟踪回访保民利。认真落实调解回访制度,检查和督促调解协议的执行,防止矛盾纠纷出现反弹。各镇严格落实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定期回访纠纷当事人,对处置不合理的矛盾纠纷,责成有关职能站所重新处理,防止反复或留下后遗症;对达成调解协议未落实的,督促当事人落实调处协议,办求做到“案结事了”。

创新调解理念,服务工作大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注重创新“一线工作法”理念,即第一时间掌握纠纷信息、第一时间到达纠纷现场、第一时间展开调解,并以“一线工作法”的理念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佛坪县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消减矛盾,党政压力得到缓解。在调解过程中,通过人民调解工作,促成双方之间的相互体谅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当事人基本满意、都能共同遵守的调解结果,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反复,调解的权威性得到充分认可,解决了当事人直接找领导解决矛盾纠纷的问题。

2、减轻诉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随着人民调解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更新,人民调解方便、快捷,化解矛盾纠纷不收费、不伤和气、耗时短、执行快等优点得到充分展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纷争,从而解决了“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局面。全县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增多了,而同期法院受案率和判决结案则明显下降了,越来越多的群众都愿意选择人民调解这一形式解决矛盾纠纷。

3、节约成本,执法效率得到提高。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大量的社会矛盾通过人民调解得以化解,缓解了审判压力,提高了办案质量,为政法部门减轻了负担,促进了审判质量和效果的明显优化,切实取得了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效果。两年来全县没有发生新的群体和越级上访事件,没有因调处不当或调处不及时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平安创建的满意度和知晓率大幅攀升,为巩固佛坪“信访三无县”“省级平安县”成果奠定了坚定基础。

下载公诉工作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诉工作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入细致工作 全力化解矛盾

    深入细致工作 全力化解矛盾 --关于近几年我国凸显的人民内部矛盾浅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不断显现并普遍存在于经济、政......

    创新党建工作 促进和谐发展(★)

    创新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山钢集团莱钢棒材厂陈建生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

    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在xx市机关党委和xx市教育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xx镇中心学校党总支重视加强党建工作,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做出了不少的努力。2013年3月6日,xx......

    做好老干部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做好老干部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新形势、新任务赋予老干部工作新的内容。在老干部工作中,要强化“五种意识”。 一、强化政策意识。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尊敬的各位领导: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创新人大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当前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我们人大工作的主题。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人大工作,关键在于......

    加强监督,促进和谐

    加强监督,促进和谐,推动安全发展,建设平安交通 --在全县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〇〇九年二月三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交通系统安全生产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

    爱岗敬业 促进和谐

    爱岗敬业 促进和谐 双岭小学陈会生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