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老年人口安老养老状况调研与思考
我市老年人口安老养老状况调研与措施思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市也不例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我市老年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
我市60岁以上老人共63万多人,其中,城镇28万多人,农村34万多人。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4.11%。根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才占到总人口的11.2%,我市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和县60岁以上老人共9.68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87%;无为县19万人,占14.25%;含山县4.4万人、居巢区9.27万人,均占总人口的10%左右。另外,庐江县70岁以上老人有7.37万人,含山90岁以上的老人有314人、百岁老人7人,无为县百岁老人有8人,和县90岁以上有629人、百岁老人5人。从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状况来看,我市人口已明显进入老龄化行列。
二、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近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市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
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据调查,自2005年以来,无为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05年8件,2006年11件,2007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市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3万多人,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目前,全市四县一区共建有敬老院107所,平均每个乡镇超过一所,但其规模偏小,收养能力较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民政部门2006年万人社区问卷调查,老年人对托老所、老年公寓的需求量为12%。按此测算,巢湖市老人共需床位约7万张,而目前只有5000多张,缺口巨大。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平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积极解决城乡安老养老问题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市长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我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我市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
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我市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我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第二篇:市老年人口安老养老状况调研与措施思考
市老年人口安老养老状况调研与措
施思考
市老年人口安老养老状况调研与措施思考
市老年人口安老养老状况调研与措施思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市也不例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
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我市老年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
我市60岁以上老人共63万多人,其中,城镇28万多人,农村34万多人。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根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才占到总人口的%,我市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和县60岁以上老人共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无为县19万人,占%;含山县万人、居巢区万人,均占总人口的10%左右。另外,庐江县70岁以上老人有万人,含山90岁以上的老人有314人、百岁老人7人,无为县百岁老人有8人,和县90岁以上有629人、百岁老人5人。从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状况来看,我市人口已明显进入老龄化行列。
二、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近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市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正以每
年10%的速度递增。据调查,自以来,无为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8件,11件,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市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3万多人,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目前,全市四县一区共建有敬老院107所,平均每个乡镇超过一所,但其规模偏小,收养能力较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民政部门万人社区问卷调查,老年人对托老所、老年公寓的需求量为12%。按此测算,巢湖市老人共需床位约7万张,而目前只有5000多张,缺口巨大。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
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平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积极解决城乡安老养老问题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
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市长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我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我市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我市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我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
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
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第三篇:我市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状况调研思考
妇联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发挥的如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怎样的妇联干部队伍。因此,作为肩负着团结、教育、代表、服务妇女重任的广大妇联干部,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纵观近年来我市妇联干部的成长,其中不乏一部分优秀的妇联干部通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现
阶段我市妇联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诸如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学习意识、发展意识不够增强,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妇女工作水平。为此,本文试就加强妇联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我市妇联干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习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男强女弱、男将女兵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妇联干部比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总认为现有的知识够用了,导致知识结构老化。有些妇联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做起事务性工作劲头大,而理论业务学习稳不下心,钻不进去,认为学不学都能干,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大障碍。
2、执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造成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在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据调查,一些妇联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缺乏服务意识,漠视责任,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工作简单地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有的妇联干部在工作上不愿、不敢、甚至不会抓落实,说的多,做的少,安排多,贯彻少,跳不出文山会海,致使一些工作迟迟没有明显进展。
3、工作定位不准。长期以来,大部分基层妇联干部在本单位都兼有其他工作,使她们总认为妇女工作是务虚的,是“软任务”,只要中心工作抓好了,搞其他工作时捎带着就行了,妇女工作搞好搞不好影响不了全局,而自己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也没有把妇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加之少部分人怕吃苦,不愿到基层或乡村包村、包组,甘愿留在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部分乡镇妇联干部兼职文书、计生专干、后勤管理等工作,由于忙于本单位兼职工作,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集中抓好妇女工作,即使工作,也往往是应付一下,照转照搬上级精神,工作被动,缺乏创新。
4、创新精神不够。一些妇联干部虽然具有一定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较差,工作方法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服务妇女、服务经济的能力较为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没有能力创新、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现象,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死板教条,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空话、套话连篇。凡事等上面、看外边,怕出乱子,怕担责任,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性、前瞻性思考。
5、工作热情不高。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老观念及传统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角色期望的影响,使大部分妇干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甚至有的认为只要丈夫事业有成,自己的一生也就有了寄托。而刚参加工作的妇联干部则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以致工作热情不高,缺乏上进心。同时,部分妇联干部由于从事妇女工作时间过早、过长,认为自己搞了多年的妇女工作,工作经验多,工作任务、工作环节早就滥熟于心,不必再去深钻细研,工作成绩平平庸庸,“不争先,不落后,跟在中间最自由”的平庸思想严重,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妇联干部三种能力
要着力解决妇联干部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与党的要求、与妇女群众的期待、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观念上要做到“六个克服、六个增强”:即克服片面发展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克服重物轻人思想,增强以人为本意识;克服骄傲自满思想,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克服“条件有限”思想,增强创造优势意识;克服“当当配角”思想,增强时代责任意识。从妇联组织的定位(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和职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基点,结合我市妇女工作实际,我认为我市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三大重点是:坚持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相衔接,把历练善谋全局的执行能力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与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把历练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作为力量之源;坚持与整合社会资源相呼应,把历练全方位的协调能力作为必由之路。
(一)紧扣大局,提升执行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增强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发展、促发展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作出的重大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始终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妇联工作的第一要务。而要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妇女投身到建设“三个**”
第四篇: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
思考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市有未成年人5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新时期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市关工委、团委和市妇联研究,决定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委托市老科协的老教师组成一个课题组,对我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在各县区关工委、团委、妇联的协助下,于10月份至12月向全
市各县区和市直的十余所中学开展调查,经课题组研讨,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问卷调查概述 市关工委、团委、妇联和课题组经数易其稿,设计了家庭与亲属、学习与学校、环境与人际关系等方面共37个小题的“问卷”,共制发问卷1000份,下发950份,最后回收851份,占总制发数的%,其中女学生447名,占%。从问卷调查中看,绝大多数部份答卷是认真、诚实的。如:对学习作业认为太多者,在遇难题时往往答抄同学的或不做;对家中长辈平时打麻将、酗酒不满意,有的家庭教育方面则是训斥多、放任不管、平时很少与子女交流;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是为了能出人头地,教育孩子学会赚钱、要能挣大钱做人上人。在自我追求方面有的学生只要求自己过得好、羡慕对象是当老板。有的讲哥们大气、迷恋电子游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总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但也有少数
同学存在缺陷与不足,从“问卷”答案中综合,当前在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实状况有以下主要特点。
i、思想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进取,有较明确的理想追求,但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爱”直线思维,思想片面。调查情况是:
——对入团动机是为实现理想信念,追求政治进步的占67%;为了争面子却占14%。
——对政治课和品德教育认为很有必要的人占%,也有%的认为是形式主义,没有必要进行。
——认为必须努力学习锻炼,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占%;认为只要有权或钱,就能有前途,学习与品德是次要的占%。——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认真思考并与同学探讨弄懂的有%;而遇难却步,照抄同学的作业或根本不做难题者竟占%。
——崇尚英雄模范的有%,追寻歌星、影星、球星的追星族占%。
2、道德品质上渴求老师,同学间的关怀和帮助,重视集体的和谐温暖,但缺乏道德修养和组织纪律观念,基础文明素质薄弱,形成知与行、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调查情况是:
——认为应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爱护集体荣誉者占%;而只求自己过得好的有%。
——对爱护公共设施,见有人损坏时予以制止和劝告者占%;有%的持视而不见或与我无关的态度。
——当别人遇到不幸和困难时有%的表示主动去帮助;有%的是少管闲事走开,有%的是乘机幸灾乐祸说风凉话。——对某些坏人坏事能及时举报或劝阻的占%;采取不举报,不管的有%,有%的表示会偷偷地学。——对学校在纪律、学习及生活上严格管理持赞成拥护者占%,有%的同学觉得管得太严,受不了。在调查中还看到,多数家庭注意子女的
品德修养教育,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他们的子女在各个方面表现都较好,但也有不少的家长们对自身修养不够重视,影响了子女的文明素质的锻炼。如家长经常打麻将玩钱的占%,酗酒的占%,对子女放任不管的占%,动辄打骂的占%,不与子女交流思想的占%。这一部份家庭的同学,在品德修养、文明素质上都较差。
3、在人际关系与生活交往上思想活跃,交友心切,情趣广泛,不少同学希望在广泛交流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也反映出由于知识面窄,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办低,对于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辩别不清而兼收并蓄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对现实生活的正确判断。调查情况是: ——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相关爱者占%,自顾自者占%,互相利用者占%。
——在交友准则上认为:希望结交学习成绩好,比自己强的占%;讲哥们义气的占%,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利害关系,因此不交朋友者占%。遇不顺心的事找老师交谈者占%,找父母交谈者占%,找同学、朋友交谈者占%,谁也不找占%。——课余的兴趣广泛,阅读各种文艺、科技、青少年读物者占%,文艺体育爱好者占%,上网者占%,上网着迷者占%。在家庭对社会风气经常议论的有%,偶然议论的有%,不议论的有%。
——每天的零用钱1—5元者占%,10—20元者占%,一分钱都没有占%。上述三个方面,虽不能完全概括当前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所有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但具有其代表性,也可以说明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凡此种种,让社会各界感到忧虑和痛心,强烈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呼吁越来越高。
二、原因分析 当今之世,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正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形成鲜明对照的,都是思想道德素质下滑,社会物质主活与精神生活的严重失衡,社会道德风尚,民族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却严重滞后了。为了下一代,为了国家的未来,也为了年轻一代的前途和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并决心以“德智体”为次序来实践培训目标。
我们这个中华道德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这个向以精神文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享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文明古国,今天,人们在惊呼,“道德滑坡了”。社会各界人士无不表现出对目前社会道德状况的忧虑,当然,造成目前社会道德风尚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调查中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失去平衡
我们认为德智失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重智轻德。我们历来的提法都是“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向”放在第一位,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按“德智体”的次序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但是,在实践中除了“文革”那个非常时期用所谓的“德育”完全代替,取消了“智育”这个极端的例子外,一般情况下,都是口头上、形式上调强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事实上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升学考试学生只要成绩好了,就一好百好,学校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就是成功的、优秀的学校。二是在德育方法上,重灌输、轻实践。灌输教育是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受教育者需要懂得有关德育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等知识,只有通过灌输才能使受教育者充分掌握和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然而德育的任务到此并未真正完成。德育的最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用这些知识、观念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优化、协调人们的关系,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德育是否收到实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所以说,从调查中看到,学校中道德修养不够文
明的行为表现时有发生,诸如: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粗言脏语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饭堂文学”、“厕所文学”到处可见;至于“长流水、常明灯”,集体起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不一而足。三是在德育途径上,偏学校教育,忽视家庭、社会教育。德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是这个网络系统中的主要环节,然后,又不能单靠学校的教育来完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作和配合,忘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其他方面应尽的教育责任,把这副十分沉重的担子全压在学校教育上,致使学校独木难支,德育的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家庭及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会冲淡或抵消学校教育的积极成果。
2、家庭教育的重心发生偏颇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子女的学习,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尤其看重其“考分”的高低,往
往忽略对子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许多家长培养子女的重心不是德才兼备,而只注重学习成绩,更谈不上德智体全面发展。一是许多家长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请家庭教师,给子女开“小灶”,既增加了孩子的课外负担,也使得家庭教育本末倒置,形成重智轻德的情况。从调查中平时在家任何家务都不做的学生占%,这部份学生多为成绩好或比较好。二是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从个人好恶出发,缺乏理性的教育观念。有的过分严厉,打骂体罚。有的则放任自流,成龙上天,成蛇钻草。有的百般溺爱、一味迁就,娇生惯养。从调查中反映,每天零花钱多达10-20元的学生占%,这些学生多迷恋网吧游戏机。三是有的学生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子女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家长经常酗酒、赌博,行为粗野,甚至比阔抖富,这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3、社会环境的监管不尽如人意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承载和熏陶。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思趁道德建设影响巨大。而时下令人忧虑的是,对社会环境实施监管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监控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一是一些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及大众传媒,特别是一些非法书刊中充斤着色情、凶杀、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内容,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食粮中,掺入了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品;二是大众网络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据有关资料所载,我国自1995年开通网络以来,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至底,上网人数已达八千余万人,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上网人数的.%,达1400万。我们调查中上网的也占受调查总人数的%,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浪潮。但是,网络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培训,又
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主要伤害有:
1、网上暴力信息,如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强刺激,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以暴力为乐,以致人伤亡为快的思想行为。
2、网上色情信息,赤裸的性描述和画面,对未成年人造成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影响,危及身心健康。
3、沉溺于网上1 2 下一页
第五篇: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市有未成年人5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新时期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市关工委、团委和市妇联研究,决定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委托市老科协的老教师组成一个课题组,对我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在各县区关工委、团委、妇联的协助下,于2004年10月份至12月向全市各县区和市直的十余所中学开展调查,经课题组研讨,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问卷调查概述
市关工委、团委、妇联和课题组经数易其稿,设计了家庭与亲属、学习与学校、环境与人际关系等方面共37个小题的“问卷”,共制发问卷1000份,下发950份,最后回收851份,占总制发数的94.6,其中女学生447名,占52.5。从问卷调查中看,绝大多数部份答卷是认真、诚实的。如:对学习作业认为太多者,在遇难题时往往答抄同学的或不做;对家中长辈平时打麻将、酗酒不满意,有的家庭教育方面则是训斥多、放任不管、平时很少与子女交流;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是为了能出人头地,教育孩子学会赚钱、要能挣大钱做人上人。在自我追求方面有的学生只要求自己过得好、羡慕对象是当老板。有的讲哥们大气、迷恋电子游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总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但也有少数同学存在缺陷与不足,从“问卷”答案中综合,当前在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实状况有以下主要特点。
I、思想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进取,有较明确的理想追求,但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爱”直线思维,思想片面。调查情况是:
——对入团动机是为实现理想信念,追求政治进步的占67;为了争面子却占14。
——对政治课和品德教育认为很有必要的人占45.8,也有14.1的认为是形式主义,没有必要进行。
——认为必须努力学习锻炼,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占74.9;认为只要有权或钱,就能有前途,学习与品德是次要的占25.2。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认真思考并与同学探讨弄懂的有60.3;而遇难却步,照抄同学的作业或根本不做难题者竟占39.8。
——崇尚英雄模范的有32.1,追寻歌星、影星、球星的追星族占68.5。
2、道德品质上渴求老师,同学间的关怀和帮助,重视集体的和谐温暖,但缺乏道德修养和组织纪律观念,基础文明素质薄弱,形成知与行、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调查情况是:
——认为应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爱护集体荣誉者占60.5;而只求自己过得好的有39.5。
——对爱护公共设施,见有人损坏时予以制止和劝告者占39.7;有58.9的持视而不见或与我无关的态度。
——当别人遇到不幸和困难时有50.5的表示主动去帮助;有38.9的是少管闲事走开,有9.3的是乘机幸灾乐祸说风凉话。
——对某些坏人坏事能及时举报或劝阻的占57.8;采取不举报,不管的有26.8,有3.1的表示会偷偷地学。
——对学校在纪律、学习及生活上严格管理持赞成拥护者占13.8,有39.3的同学觉得管得太严,受不了。
在调查中还看到,多数家庭注意子女的品德修养教育,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他们的子女在各个方面表现都较好,但也有不少的家长们对自身修养不够重视,影响了子女的文明素质的锻炼。如家长经常打麻将玩钱的占23.3,酗酒的占4.7,对子女放任不管的占3.3,动辄打骂的占6.7,不与子女交流思想的占10.8。这一部份家庭的同学,在品德修养、文明素质上都较差。
3、在人际关系与生活交往上思想活跃,交友心切,情趣广泛,不少同学希望在广泛交流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也反映出由于知识面窄,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办低,对于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辩别不清而兼收并蓄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对现实生活的正确判断。调查情况是:
——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相关爱者占58.2,自顾自者占23.7,互相利用者占12.1。
——在交友准则上认为:希望结交学习成绩好,比自己强的占64.9;讲哥们义气的占30.4,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利害关系,因此不交朋友者占2.7。遇不顺心的事找老师交谈者占4.1,找父母交谈者占27.8,找同学、朋友交谈者占59.3,谁也不找占7.9。
——课余的兴趣广泛,阅读各种文艺、科技、青少年读物者占70.1,文艺体育爱好者占52.4,上网者占33.5,上网着迷者占6.7。在家庭对社会风气经常议论的有34.2,偶然议论的有60.4,不议论的有5.2。
——每天的零用钱1—5元者占80.9,10—20元者占7.8,一分钱都没有占11.3。
上述三个方面,虽不能完全概括当前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所有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但具有其代表性,也可以说明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凡此种种,让社会各界感到忧虑和痛心,强烈要求加强和改进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呼吁越来越高。
二、原因分析
当今之世,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形成鲜明对照的,都是思想道德素质下滑,社会物质主活与精神生活的严重失衡,社会道德风尚,民族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却严重滞后了。为了下一代,为了国家的未来,也为了年轻一代的前途和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并决心以“德智体”为次序来实践培训目标。
我们这个中华道德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这个向以精神文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享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文明古国,今天,人们在惊呼,“道德滑坡了”。社会各界人士无不表现出对目前社会道德状况的忧虑,当然,造成目前社会道德风尚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调查中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失去平衡
我们认为德智失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重智轻德。我们历来的提法都是“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按“德智体”的次序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但是,在实践中除了“文革”那个非常时期用所谓的“德育”完全代替,取消了“智育”这个极端的例子外,一般情况下,都是口头上、形式上调强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事实上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升学考试学生只要成绩好了,就一好百好,学校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就是成功的、优秀的学校。二是在德育方法上,重灌输、轻实践。灌输教育是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受教育者需要懂得有关德育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等知识,只有通过灌输才能使受教育者充分掌握和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然而德育的任务到此并未真正完成。德育的最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用这些知识、观念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优化、协调人们的关系,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德育是否收到实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所以说,从调查中看到,学校中道德修养不够文明的行为表现时有发生,诸如: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粗言脏语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饭堂文学”、“厕所文学”到处可见;至于“长流水、常明灯”,集体起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不一而足。三是在德育途径上,偏学校教育,忽视家庭、社会教育。德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是这个网络系统中的主要环节,然后,又不能单靠学校的教育来完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作和配合,忘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其他方面应尽的教育责任,把这副十分沉重的担子全压在学校教育上,致使学校独木难支,德育的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家庭及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会冲淡或抵消学校教育的积极成果。
2、家庭教育的重心发生偏颇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子女的学习,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尤其看重其“考分”的高低,往往忽略对子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许多家长培养子女的重心不是德才兼备,而只注重学习成绩,更谈不上德智体全面发展。一是许多家长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请家庭教师,给子女开“小灶”,既增加了孩子的课外负担,也使得家庭教育本末倒置,形成重智轻德的情况。从调查中平时在家任何家务都不做的学生占10.1,这部份学生多为成绩好或比较好。二是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从个人好恶出发,缺乏理性的教育观念。有的过分严厉,打骂体罚。有的则放任自流,成龙上天,成蛇钻草。有的百般溺爱、一味迁就,娇生惯养。从调查中反映,每天零花钱多达10-20元的学生占7.8,这些学生多迷恋网吧游戏机。三是有的学生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子女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家长经常酗酒、赌博,行为粗野,甚至比阔抖富,这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3、社会环境的监管不尽如人意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承载和熏陶。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思趁道德建设影响巨大。而时下令人忧虑的是,对社会环境实施监管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监控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一是一些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及大众传媒,特别是一些非法书刊中充斤着色情、凶杀、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内容,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食粮中,掺入了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品;二是大众网络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据有关资料所载,我国自1995年开通网络以来,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至2003年底,上网人数已达八千余万人,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上网人数的.17.6,达1400万。我们调查中上网的也占受调查总人数的39.8,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浪潮。但是,网络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培训,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主要伤害有:
1、网上暴力信息,如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强刺激,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以暴力为乐,以致人伤亡为快的思想行为。
2、网上色情信息,赤裸的性描述和画面,对未成年人造成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影响,危及身心健康。
3、沉溺于网上游戏。此次问卷调查中有占6.7的学生回答沉迷于网上游戏。如果沉迷成瘾,对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必然带来逃学、旷课、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违法犯罪等危害。三是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产生困惑和疑虑,因而接受“好人不能做”、“见坏人坏事走远点”、“做人要圆滑一点”、“处事需世故一些”的“明哲保身”人生哲学,影响到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对策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在贯彻执行中,需要提高全社会对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战略任务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育“四有”人才。
我国的教育历来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按德、智、体的秩序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把德育放在次要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源就是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对入学录取,是取决于考试成绩,分数是硬指标,而思想品德没有进入考核的指标,即便是有一些德育的要求,也多数是千人一面的书面介绍,“首位”也就成了“缺位”或“次位”了。因此,要引导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健,是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过硬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
与学校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素质,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方法固然很重要,作为教师其言行举止,为人师表,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修养的发展。因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关键措施。
此外,学校教育中对于少数的孤儿、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子女,要给予特别地关爱和教育,要做好双差生、顽劣生的转化工作。这些学生中有的性格孤癖,有的傲慢无礼,有的胆怯自卑,心理比较脆弱,他们往往容易走上极端。值得注意的,这次问卷调查中有9.6的中学生是遇事不愿找人交谈,平时不交朋友。对于这一部份人,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有待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对此,我们只能说,任重道远。
2、端正家教重心,务求德才兼备。
家庭,是未成年人能否得到健康成长的关健所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权利同时也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熏陶孩子,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满足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第二,父母重视子女的学习,不能只看重“考分”的高低,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目前“乖孩子”,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家长既要抓好子女的学习,更要抓好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子女能够健康成长。
父母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本为人之常情,然而对学习成绩期望过高,往往在孩子稚嫩的心理上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会扭曲孩子的人格:厌学、逃学、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等行为则常常由此发生。四川省峨眉山市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杀父弑母,其原因是由于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和考分下降时过于的责怪。他在被拘押时的日记写道:“父母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孩子,而且也是最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沉痛的教训,给我们广大家长提出了预警!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它必然会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层次上产生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人际关系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昔日的社会规范和控制模式将遇到严峻的挑战。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适应这种社会环境,经受这种巨变的考验,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教育子女,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有些地方开办“家长学校”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可以借鉴,做一些尝试,总结经验,发扬光大。
3、完善监管机制,净化社会环境。
当前,社会各界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如文化娱乐市场和“扫黄打非”,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规范和管理不断完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不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有法可依等,这些都是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有益之举。社会各界在净化未成人成长环境的过程中要防止各行其事,各吹各打,要注意沟通和协调,从而形成合力。
对互联网站除完善监管机制外,还应该加强疏导。兴利除弊的引导,把未成年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先进文化科学知识方面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在学生中组织计算机兴趣小组,网络游戏室。开展些疏导活动,既满足了未成年人浓厚的上网兴趣,又有益于开发智力,还能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使互联网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同时,要加强对文学艺术、电脑、电视、图书广播、新闻传媒等的领导和管理,使他们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多传播一些健康向上的好作品,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课题组:市关工委
师专老科协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