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阮春永,俞永明,俞水昌《浙江畜牧兽医》2005-1(1820)
上虞市地处宁绍平原,经济发达。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上虞市农业经济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重要产业。目前已建立了以市郊和虞北海涂为主的养猪小区,以梁湖、东关、松厦为主的绍兴麻鸭养殖小区,以章镇、东关、丰惠为主的鹌鹑养殖小区,以海涂为主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以松厦、丁宅为主的獭兔养殖小区,以市郊和虞南山区、半山区为主的优质三黄鸡养殖小区。2003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4.94亿元,比2002年增加5.15%。全市畜禽饲养量生 52.45生万头,牛5167头,羊12.71万头,家禽1179.21万羽,兔13.25万只,蜂23249箱,肉类总产量35286.9t,全市农民人均家庭农业经营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占36.5%。
1.1 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据调查,近年来,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较快,特别是猪、禽等主导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生猪生产,随着散养农户逐渐减少,专业化、规模化养猪基础设施投入增加,饲养规模进一步扩大,生猪生产形势呈现出稳定的持续发展态势。全市饲养100头以上规模猪场254个,其中万头以上猪场5个,千头以上猪场45个,百头以上猪场204个,百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76.7%。为提高规模化养猪品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有省一级种猪场1家,二级种猪场1家;存栏公母猪品种结构优化,公猪良种率达100%,二元以上瘦肉型母猪占总存栏母猪数的98.17%。为适应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该市12家千头以上养殖大户,2004年5月自费组织到广东东莞考究养猪经验。通过对照,一致认为当前最缺乏的是规模、管理和技术,要提高生猪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祥盛农业有限公司在2003年投资509万元建设新猪场的基础上,又投入400万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着手建立科学养猪流水线,全面改良肉猪品种,使年出栏肉猪达到2万头以上;杨氏养殖有限公司决定投入900万元做大自身养猪产业,再建1个万头猪场,推行电脑控制,筹建饲料加工厂1个,发电沼气池1座,拉长产业链,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
养禽生产,2004年上半年因受疫病影响,市场销售一度疲软,价格下跌,家禽产品积压,但由于各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影响:一是努力保护种禽生产,去劣调优,品种更新换代,确保种禽的合理结构,以保持高产繁殖性能。二是加强宣传力度,消除广大消费者食用家禽产品的恐慌心理,促进城乡市场消费和发展生产。三是加强对养禽户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及饲养管理素质。四是政府扶持资金的及时到位,发放补助资金扶持种禽生产,减轻养禽户负担等。目前养禽生产迅速回升,销售量、价格已恢复到常年水平。据调查,全市饲养200羽以上的规模养禽场561家,家禽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84.6%,规模化程度较高。
奶牛生产,“浙江普新乳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从上海引进奶牛进行试养,目前存栏300头,日产鲜奶3吨。该公司原来投入1300万元用于一期工程,2004年又
投入1000万元,新建6幢奶牛舍及牛粪加工处理等设施,计划再引进奶牛700头。为全市奶牛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
特种动物饲养,涉及饲养品种14个,特种养殖在全市畜牧业中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尤其是“上虞市天鸟养殖有限公司”推行了“公司+农户”的肉鹌鹑生产经营模式,带动108户养殖户,采用统一供鹌鹑苗、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病、统一收购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编织销售网络,产品直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实施网络销售服务,降低成本,保证了肉鹌鹑产品的质量,为统一品牌打下基础。2003年出售商品肉鹌鹑1000余万羽,同比增长16.3%,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从2001年开始编写上虞市农业地方标准,目前已编写制订了《梁湖小公鸭》、《上虞三元猪》、《浙东白鹅》、《无公害肉用鹌鹑》等4个农业地方标准,并已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2003年全市已有新星鹅业合作社的“草凤”牌肉鹅、田兴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的“田兴”牌肉鸡、谢塘农业服务站的“禹蜂”牌小公鸭、祥盛农业有限公司的“祥盛”牌生猪等四家单位获得国家级绿色产品基地和绿色畜产品认证;皂李湖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皂李湖”牌肉鸭获得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绿色畜产品认证;2004年又有6家单位申报绿色农产品基地。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所属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及定点屠宰场开展兴奋剂尿样检测,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1.3 畜产品加工正在起步。据调查,上虞市的畜产品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逐步发展。目前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6家,其中家禽产品加工企业1家。家禽加工企业主要加工贡鸭、酱鸭产品,2003年加工销售1600吨,带动82户养殖户;市机械化屠宰场2003年屠宰加工生猪8万头;市万隆保健食品工业有限投资1500万元,主要从事朱邦牌蜂蜜、蜂皇浆冻干粉、花粉、蜂胶等蜂产品的系列制品开发研究。
1.4 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带动明显。据调查,该市的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已有明显提高,现有市养猪协会、市蜂业协会两家,共有会员143人。在养殖小区建立了4家专业生产合作社,涉及生猪、白鹅、放养鸡、鹌鹑四个行业,由230余户农户自愿组成,为社员之间建立了互相探讨、交流经验的平台,使合作社社员互相合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全市有7家畜牧企业列入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畜牧示范小区和6个市级畜牧示范小区,涉及生猪、奶牛、放养鸡、鹌鹑4个畜禽品种,他们是畜牧业中的养殖大户,规模化程度高,饲养数量多,带动了全市畜牧生产的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畜牧业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应变能力差;二是饲料价格上扬,制约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畜牧业的废弃物污染严重,给周围城乡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四是畜产品安全监督还须加强,违禁药物的使用时有发生,标准化饲养范围不够广,还处在示范阶段;五是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目前仍以活畜禽销售为主,加工企业少,产品种类少,缺乏著名品牌,缺少精品名品,品牌效应低;六是国家对土地使用的宏观控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扩大再生产;七是财政对种畜禽、防疫、监测设施、监督手段的投入与畜牧业发展不相适应;八是基层
兽医队伍不够稳定,人员老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检工作的开展。发展对策
3.1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有效的形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养殖大户为主体,各地的特色养殖为内容,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广南山鹌鹑养殖合作社经验,发展“订单”农业,由公司统一提供苗鹌、饲料、兽药及各类服务,产品由公司按照标准回收后统一销售,保证养鹌户有一定的纯利润,消除养鹑户的后顾之忧,起到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骨干示范作用。鼓励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参与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产业化经营。
3.2 进一步修改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有关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畜牧业用地;正确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大力推广桑园、果园养鸡经验,发展畜禽养殖业。
3.3 逐步推进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走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要以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扶持和推广市家禽改良站三元猪标准化养殖,梁湖小公鸭标准化养殖,天鸟养殖有限公司的肉鹌鹑标准化养殖和浙东白鹅标准化养殖;制定《无公害肉用鹌鹑》省级农业地方标准,《放养肉鸡饲养管理》县级地方标准;新培育2-3家千头猪场为万头猪场,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场大户中开展生态养殖试点示范,利用沼气发电,牧渔结合、牧农结合;继续开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严格治理畜牧污染,试行污物总量控制,限量、减量排放制度。
3.4 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加强信息服务,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加快信息网络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规模场户延伸,努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树立品牌,创名牌,深化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举办各种类型的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形式,扩大畜产品的销售力度和知名度。
3.5 加强对畜牧生产的支持。在畜牧用地、用电上给予适当的倾斜,继续对畜牧示范小区的防疫和畜产品监测进行监督。
3.6 改革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管理体制。实行动物防疫、检疫等公共事业性工作与一般医疗技术服务工作职能分离、人员分流,对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兽医人员要重新考核录用,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建立灵活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用人机制,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2010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一是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为此我国特别将肉牛和肉羊设为优先发展的畜牧产品。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主攻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以小尾寒羊、湖羊等作为母本和中原及南方地区低产山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的生产。根据需求,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符合行情的以食草家畜为主体的畜种结构。同时,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大力扩大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地区和范围,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来源。
二是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广大养殖户都应当强化良种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三是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模化饲养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规模饲养基地就是一处。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
四是以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买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其独到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
五是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植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扩张。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应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开发生产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植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流通、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形不成体系,功能不健全,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贸工牧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进程。
我国畜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畜牧业套用“美国模式”,导致水土不服南橘北枳
美国农牧业资源特点是地多人少,就因地制宜地发展土地密集型主导的规模化畜牧业。美国金融资本雄厚,但劳动力短缺,价格高,就扬长避短地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机械化畜牧业。
美国城市化程度高,市民多农民少(农民仅占人口的2%),美国没有农村问题,也不存在农民问题,仅是单一的农业问题,又拥有全球市场资源。根据这样的国家优势,美国形成了以大型规模化、高度专业化、组织形式企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
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影响巨大。在我国现代肉鸡产业模式中,形成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大而全垂直一体化、“公司+农户”合同化养殖发展模式,都是泰国正大将“美国模式”引入后推广的。
我国的现代养猪业也是美国模式,品种组合是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饲养方式是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饲料工业配方是“玉米+豆粕+添加剂”。我国畜牧业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已暴露出许多美国模式的后遗症。如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公司+农户”导致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加工企业凭借强势地位,压低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农户利益受到损害;“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饲料工业模式,造成我国猪禽饲养业对玉米大豆高度依赖;工厂化高密度饲养方式,导致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等。
美国畜牧业在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我们需要学先进、赶先进。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借鉴美国经验,也推进了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复制美国模式。我国农牧业资源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民数量多,土地资源短缺,无法搞土地密集型农牧业。我国农村金融短缺,也无法搞资本密集型农牧业。根据比较优势,只能扬长避短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只能从国情现实出发,选择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我国地域多样、气候多样、地貌多样、生态多样、民俗文化多样。各省、各地市之间农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甚至县与县之间也差异显著。缺乏同质化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不适合搞美国模式的专业化。应该根据多样化的资源特征,走中国特色的多功能、多业态、兼业化的路子。
我国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实行完全的市场化体制。在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的状态下,产业链成员都是互相独立的市场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稳定协调地形成一体化运作,频繁出现市场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畜产品价格关系着城乡工农两大群体的利益分配,短缺时价高影响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过剩时价跌则伤害农民的利益。大起大落既损害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伤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政府要参与监管,不可大撒手。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力量的无形之手要结合起来,双手并用、两手都硬;盈利性的商业组织与非盈利性公益组织要共同努力,实行两条腿走路,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1、我国畜牧业追求大型规模化的误区
美国模式以大型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美国的奶牛业、肉牛业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鸡业、蛋鸡业也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猪业还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以规模化为核心,构成了规模化、企业化、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等特征,几乎成了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也主导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思维。
受美国模式的影响,我国畜牧业片面突出规模化,达到了不顾国情的极端程度。认为规模小就是传统的、落后的,规模大才是现代的、先进的。在畜牧业领域,认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是传统落后需要淘汰的,极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1)在养殖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饲养奶牛追求纯种和追求高单产的目标导向,导致农户种养分离。奶牛养殖户在饲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奶牛饲养成本上升、牛奶收购价格长期低迷的情况下,陷入无利亏损的困境。大型规模化养奶牛,自家没有足够的草场进行放牧,也没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饲草饲料。所以,饲草需要购买,饲料需要购买,牛犊需要购买,劳动力也要花钱雇佣。提高了交易成本,导致整个饲养成本提高。
我国的奶牛业片面地追求规模化,这种违背国情、贪大求洋的规模化,将中国奶牛业引入误区。造成奶牛业种养分离,不仅饲养成本高,还造成环境污染,提高环保治污成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牛业,不仅是规模化的,还是种养结合的。规模化是外表是形式,种养结合是实质是真经。遗憾的是,我们生搬硬套地学了人家的外表和形式,没有学到真经。由于美国土地资源丰富,农民的数量少,可以廉价地大量提供土地给奶牛户,用来大面积地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为大规模养殖奶牛提供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料资源。美国尽管资金实力雄厚,也并不花费大量资金建设排污设施,从事运行费用高的设施化治污。而是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利用农田消化养殖业的污物,变废为宝资源化地解决养殖业污染。
我国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面积少,土地集中流转又受到制约。农户大规模养奶牛,无法实现种养结合。养牛户实行种养结合,只能采取小型规模化饲养方式,自家土地(包括草地、林地、荒地)能提供多少饲草和饲料,就养多少牛。土地规模小,就相应降低饲养规模。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自家种植,劳动力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滚雪球式发展壮大。放弃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实行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养牛户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
(2)在种植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人多地少,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种养环节实行规模化经营,需要对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如采取股份制企业化形式,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土地入了股,成为股份制企业的集体化法人财产,农民不能再支配。在市场化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一旦企业破产解散,土地等资产要用于处理债权债务,不能再还原给农民,等于让农民失地。农民入股后成为股东,股东要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行使权力,作为自然人,农民没有权力支配资产,也不能直接行使管理权,只能坐等分红,或给股份制企业打工,导致农户自主权丧失。
(3)在整个产业链追求大而全规模化的弊端
“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供销各环节,都包括在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之中。目的是掌控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每一个步骤,减少每一项费用,收获所有环节的每一笔利润。垂直一体化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企业体制模式,以市场需求广阔为背景前提。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生产力倍增式发展,市场由短缺变为过剩,对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先产后销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短缺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垂直一体化、大而全的巨型企业,在市场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在消费者个性化主导的环境中,成了反应迟钝、体制僵化、行动呆板的大恐龙。
2、中国特色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微观经营主体是农户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几十万只鸡相比,是不足挂齿的“小不点”。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我国畜牧业实行完全市场化体制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我国对畜牧业采取完全市场化机制来运营,畜牧产业链各环节、各个成员都是市场化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但市场不是万能的,这种缺乏整体性分散型的市场化体制,造成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分离,种植业与养殖业是分离的,分别由不同的场户来从事;养殖业与加工业也是分离的,分别由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来从事;加工业与销售业还是分离的,销售环节掌控在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销售商手中。由于不是一体化运作,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协调障碍,产生着极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耗费的人财物和时间,包括公关摆平交易壁垒、交易摩擦所发生的沟通协调费用。交易成本不包括交易价格,是价格外的金钱与时间代价,或者是某些不便、关卡、障碍等。由于农民位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地位低、分量轻,不掌握关键资源,没有话语权,经常被逼无奈地接受霸王条款,长期支付过高的交易成本。
中国最大的乳肉加工企业,都已由国际资本主导掌控,是资本的化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处在强势地位。种养业是产业链中的弱势环节,农牧民是弱势群体,地位不平等,分量不一样。需要政府站在农民这一边,为农民撑腰当后台。加工环节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乳品行业由于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乳品厂凭借强势地位,压低收购原料奶价,导致奶农陷入赔钱的困境。解决的办法是由政府掌控乳肉加工厂等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是产业链的制高点,为消除城市中大超市对畜产品的渠道垄断,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掌控加工厂这个咽喉要道,不占领销售渠道这个制高点,在产业链中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就会成为空架子。
城市中的大卖场是商业化渠道资源,农贸市场则是城乡居民购买肉蛋奶的主渠道,政府通过掌控农贸市场,将其廉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与大卖场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阵地。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壁垒,使城乡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能够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把城乡工农连接在一起。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只有“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有了立足之地,实现产销信息对称并精准对接,真正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我国畜牧业缺乏“攻守兼备”的自主能力,导致国际化冲击威胁加大
当今的市场化,是全球一体的大市场化。我国农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的大起大落,都有国际化的背景和因素,是国际化因素造成了供需失衡。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生物乙醇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能够独享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好处。美国农业部操纵着粮油市场信息的话语权,通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BOT),操纵着全球粮油期货市场价格。美国联手巴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人为地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拉动了全球玉米大豆价格的上涨。现代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无比强大,以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做工具,利用全球联网的股票期货市场做平台。通过人为炒作,既可以制造过剩,也可以制造短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制造市场价格的起伏跌荡。
加工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流通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制高点,在畜牧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在大豆产业链中,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购并垄断了中国大豆加工环节,上游控制大豆种植业,下游则控制豆油豆粕环节,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话语权,主导操纵了我国的大豆产业链。在中国,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大超市已经星罗棋布,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餐饮连锁店更是遍地开花。流通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已占据垄断地位,掌控了采购价格的话语权。通过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供应商进行巧取豪夺。利用帐期等手段占压供应商的资金,为集聚人气吸引消费者,经常拿肉蛋奶产品开刀,搞特低价促销,人为制造猪贱伤农、鸡贱伤农的悲剧,还凭借垄断地位恶意摧毁供应商品牌,试图让中国供应商长期做生产车间。
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有不确定性,生产有地域性、季节性,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有滞后期,在生产环节受自然因素左右,引发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多。为了畜产品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对畜产品要重新定位,既承认它是商品,也承认它的公益品属性,承认它的社会事业属性。畜牧业欲实现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不能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加工和零售环节不能交给商业利益集团,而应该掌控在政府手中,再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咽喉要道的加工厂的资源给予农民,将商业制高点的农贸市场资源也注入给农民,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具有实力,能够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将养殖业与加工业结合在一起,将加工与销售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运作。通过占领制高点、控制咽喉要道这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实现产中产前产后、上中下游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有效化解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与国际市场已连接在一起。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畜产品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国内与国际市场一盘棋,即要走出去,也要守住国门。当前,守住国门比走出去更重要。走出去开拓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我们面对的是比关税壁垒更强大的绿色壁垒,是加了锁又设了岗的更高门槛。国内市场资源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在自家的地盘上操作,比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别人的地盘总要容易些。“天上的仙鹤,不如手中的麻雀”,中国畜牧业的强大,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支撑,在目前不宜舍近求远地盯着国际市场,需要把家门口的市场牢牢地抓在手中。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国内市场实行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式的产销平衡,进行市场区隔,等于修建战壕堤坝等防御工事,减弱化解国际化的冲击。利用鲜肉、鲜奶、鲜蛋产品做市场进入壁垒(国外产品是漂洋过海远距离运输进口的,只能采取冻肉奶粉等保质期长的产品形式)。鲜肉鲜蛋鲜奶实行地产地销,节约物流费用运输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减少了动物疫病传播的渠道。
我国畜牧业要克服“双重制约”,破解“双重挑战”,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我国畜牧业要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
(1)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仅有宏观调控是不够的,也需要有微观调控。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
要将小型规模化农户扶植培育成有地、有房、有畜的富农,培育成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既防止农民出现断层,也避免农村种养产业弱化萎缩,起到“把根留住”的作用。
(2)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
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要把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应对国际化挑战,需要制定产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也需要产业链成员一体化运作。畜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畜牧业的宏观经营主体,是国际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从全局着眼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突围方向。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站在制高点上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产业链成员统一行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实行一体化运作。做到不乱阵脚,不自相残杀,搞恶性竞争。
二、几年后,郑州市民可以喝到更优质的奶品。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沿黄绿色奶业示范带”要求,信息来源: 农民养殖网(http://
第三篇:物业管理收费现状存在问题的调查
物业管理收费现状、存在问题的调查
及健康发展的建议
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住宅小区、高档楼宇、各
类建筑投入市场,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步伐,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业管理是房地产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派生出的新兴的服务行业。
实施物业管理有力地改善了广大业主、使用人的生活环
境,维护了社区安定,有力地提升了居民的管理意识和文明程度,有力地提高整个城市的治理水平,以充分发挥住宅小区与各类房屋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功能,使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有力地扩大了社会就业和实施在就业工程,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解我县物业管理现状,规范物业收费行为,促进我县物业管理企业的健康发展。近日,我们对全县14家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收费等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情况是: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基本情况、我县物业管理类型已从单一的住宅物业发展到涉及大
厦、工业区、办公楼、学校、医院等物业,服务内容从单一的住宅物业发展到包括房屋及相关设施的维修养护、小区环境保洁、绿化管养、生活服务等配套服务。我县物业管理企
1业共14家,从业人员近300人,其中,家政服务性质的物业管理企业1家,单位后勤管理性质的物业管理企业(不收取物业管理费)1家,住宅物业管理的企业12家。
二、收费现状
1、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是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制定的。首先对物业管理等级进行评定;其次组织各方面的代表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代表的意见;三是根据评定等级、物业管理服务成本,具体制定各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费标准。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级的评定,是根据市物价局、房管局《关于印发潍坊市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收费试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会同房管局进行等级评定。等级评定的主要内容:对物业管理小区的管理运作、房屋的管理及维修养护、保安消防及车辆管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设备场所、园林绿化、区内商业网点管理和经营服务、管理人员素质、社区文化活动、投诉处理及用户评议等十项48条作为评定收费标准的依据,等级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评定,即95分(含)以上为一级,收费标准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45-0.50元;85分(含)至95分为二级,收费标准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35-040元;75分(含)至85分为三级,收费标准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25-0.30元;65分(含)至75分为四级,收费标准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15-0.20元;65分以下限期整改。
目前我县物业管理收费标准现执行建筑面积每平方米0.30元—0.10元。
家政性质的物业管理企业,收费标准双方协商制定,单位后勤管理性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只服务不收费,人员及所需费用有单位负担。
2、水电费、垃圾清运费
水电费、垃圾清运费为代收费项目。水电供应企业抄表到各物业管理服务单位,各物业管理服务单位按用量再收取到小区各住户。这种管理形式往往造成各住户用量与总量不相符,水电损耗需分摊到各住户。这个问题是全国面上的问题,也是造成物业管理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垃圾清运费由物业管理企业为环卫处代收。、取暖费
取暖费标准的制定,是在对供暖企业进行成本监审并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收费标准。
三、物业管理及收费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因建设遗留问题生弊端。一是房地产开发商自己组建物业管理公司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属谁开发谁管理的父子关系,许多前期开发遗留的问题如配套设施不完善、销售期间的承诺不兑现等遗留到使用阶段,从而造成开发商和业主的大量矛盾显化在物业管理环节,物业管理企业无权、无力也无法解决这些矛盾,结果是物业企业带开发商受过;二是开发与管理不规范。目前往往是开发商在基础设施、公
用设施未完全竣工的情况下就交付物业公司管理,给物业管理部门造成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小区的等级标准、区貌和服务质量。
2、物业收费与服务存在着矛盾。物业管理的收费与服务问题是当前居民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物业管理企业反映较强列的问题。居民有偿服务意识不强,只享受服务,不愿缴纳物业管理费;而部分物业管理公司只收费,但服务不到位,特别是对一些小规模、公建配套设施不齐全的老住宅长期处于没有物业管理,无人过问的状态。
3、物业管理企业代收费项目多。在调查中发现,物业管理公司代收的项目有水、电费、有线电视费、卫生垃圾处理费等。有的管理企业在收取代收费项目过程中,提高收费标准,加大了居民的负担。
4、水电供应企业委托物业公司收取水电费的规定没有落实,水电费的管理与收取不统一、不协调。目前水电费的收取存在两级管理问题,损耗的水电费只能由住户承担。再加上部分小区开发建设早,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老化。主要表现在道路、路灯、水、电、管网等方面,势必造成水、电跑漏,再加上个别住户素质低,偷电、滴水现象严重,更加大了水电费的损耗,加大了居民的经济负担,这个问题成了物业管理与收费居民投诉最热点问题。
5、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偏低,制约着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是2002年根据市物价局、房管局《关
于印发潍坊市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收费试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执行的。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经营成本的快速提升,物管企业已入不敷出,整体亏损面进一步拉大,低收费的指导价格严重制约着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住宅小区建设规划不规范、不完善,部分住宅小区规划比较小,有的不足百户;有的小区在开发过程中就出售,入住率低,收取的物业管理费少,物业管理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容易造成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6、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调查中发现,物业从业人员多数属于半路出家,相当多的人员来自“转制、转岗、转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人员未受过正规的管理技能培训,缺乏传统的物业管理知识,缺乏必备的综合协调经验和能力。
7、小区业主委员会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小区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容易在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出现矛盾。
四、物业管理收费健康发展建议
1、加强物业管理,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建、管衔接管理。物业管理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对物业设施、设备进行查验,与建设单位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加强接管验收,明确建、管责任,切断开发商与物业公司的父子关系,避免建、管企业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切实做好物业管理工作。
2、加强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等代收费的管理。一是建议随着经营成本的提升适当提高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并严格按
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评定标准》在等级评定、成本监审和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各物业公司对各项收费标准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业主的监督。二是水电费等代收费项目实行一级收费按实结算或统一划卡制度,减少居民与物管企业的矛盾,减轻居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物业管理收费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建立健全各项物业管理制度,成立业主委员会及时解决内部问题;切实搞好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加强对老住宅小区的建设改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小区档次水平。
4、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员工的经常化、制度化业务培训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多学习、多取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为物业管理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四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
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禽蛋产量占80%,鸡蛋产量占40%,奶类产量占5%。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
1977年国内猪牛羊存栏总数分别只有29177.7万头、7039.8万头和16135.7万头,1978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9公斤。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生猪存栏总量已经达到46996万头,较1978年的30129万头增长了56%。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850万吨,中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58.8公斤左右(截至2010年),而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在120公斤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100公斤以上。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中国农村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
在养殖业方面——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
2.2 环境污染严重
(1)大量粪尿处理不当;
(2)畜禽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排放—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
2.3 饲料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人畜争粮。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1)抗生素
(2)化学合成药物
(3)饲料添加剂
(4)兽药
(5)重金属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牧草种业、现代饲草料产业、现代畜牧业服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等“六大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牧结合,坚持科技兴牧。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面达到50%以上。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全国牧区草原确权基本完成,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8亿亩,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原累计保留面积达到4.5亿亩,全国40%可利用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天然草原超载过牧总体得到缓解,牲畜超载率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生猪出栏率达到140%,成年奶牛年平均单产超过5500千克。在品种培育、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化养殖、草原保护建设、重大疫病防控、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六大体系”战略建设的同时,将实施5大重点工程: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畜禽圈舍、水电路、畜禽标准养殖档案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启动实施草原牧区生产方式转变工程。
畜禽良种工程。重点支持畜禽原种场、种公畜站、西部地区扩繁场和精液配送站建设,扶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畜禽新品种(系)选育,建设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
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着力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重点进行饲料安全评价基地、饲料安全检测和饲料安全监督执法等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安全评价、检验检测、监督执法三位一体、部省市县职能各有侧重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区域级和省市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县级生鲜乳质量检验监督站,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检验检测设施设备。
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继续实施秸秆养畜项目,推动实施百万亩苜蓿生产工程,支持建设饼粕、糟渣、糠麸等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和草产品优质化加工处理示范基地,为饲料工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持建设主要畜禽品种的饲料生物学效价评价基地,提供测料配方服务,推广精准饲养技术。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退牧还草、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工程,建设草原围栏,推进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推进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物资保障体系及指挥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祁连山(12.39,0.52,4.38%)水源涵养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地区的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敦化市畜牧业现状
敦化市畜牧业现状
XXX
XXXX大学,重庆 402460
摘要:本文概述了吉林敦化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敦化市的畜牧资源状况,政府的畜牧业发展规划情况,畜牧业发展对敦化市人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等;介绍了敦化市畜牧系统的具体情况,详细分工。从而为敦化市今后的畜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畜牧系统的完善和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敦化市;畜牧业;现状;
通过暑期在敦化市直属的畜牧兽医站为期一个多月的生产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的根本学不到知识,对家乡敦化市的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也有了很深刻的了解。敦化市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4.9%,天然草场资源丰富,总面积19.2万公顷,优良牧草占60%以上,全市每年饲草和秸秆产量达16万多吨。境内“一江十七河”,使敦化市成为省内水资源状况最好的丰水区域之一,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近年来,敦化市在提高种植业水平的同时,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举全市之力把畜牧业打造成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支柱产业。
一、敦化市畜牧业概况
2011年,敦化奶牛发展到6000头,黄牛饲养量30万头,生猪25万头,鹿发展到2万只,禽发展到300万只,狐狸、貂、貉等发展到4万头(只),畜禽养殖总量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首位,畜牧业总产值实现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农民年均牧业收入达到19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8.5%。该市畜牧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二、敦化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1、良繁体系初步建成 敦化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倾全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速畜牧业扩能升级,畜牧业发展效果显著启动牧业产业园区建设,整合全市规模小区、养殖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资源,全力建设乳品、肉牛、有机蜂、鹿业、朗德鹅、森林猪等6大产业园区。敦化市是延边州乃至吉林省最大的延边黄牛养殖基地,敦化黄牛养殖历史久、基础优势强、农
民积极性高。为了迅速发展和壮大黄牛产业,该市因势利导,积极推广先进技术,鼓励养殖户实施规模化小区集中饲养,强势推进“延边黄牛”基地建设,目前,敦化市黄牛饲养量已达到30万头。同时,我市还有亚洲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以及在全省率先开展的朗德鹅养殖项目等。为加快这些新兴畜牧业的振兴与发展,敦化市坚持将养殖大户小区与龙头加工企业链接,依托宝利祥蜂业公司、敖东鹿业有限公司、肥肝鹅加工厂、众达肉鸡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相继重点建设成千吨有机蜂产品产业园区、2万头鹿业产业园区、百万只朗德鹅产业园区、百万只肉鸡产业园区、万头森林猪产业园区,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规模养殖小区基地为保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集中配套投放资金、技术、政策、人才、服务等要素,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立并形成了完整、有市场竞争力的畜产品加工产业群,促进了畜牧产业的优化升级。
2、政府政策支持 敦化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敦化市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力争通过3年攻坚使全市畜牧养殖业产值突破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5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0%;农民人均收入突破22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为有效提高畜牧业新增生产能力,敦化市依托重点畜牧乡镇,积极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今年,敦化市已新建奶牛、肉牛、生猪等5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敦化市还通过政策扶持,优先安排畜牧业发展项目。通过省、州、市三级财政扶持、农民自筹、银行支持、吸纳民间资本等多种渠道筹措畜牧业发展资金,并依据各类养殖小区的存栏规模,分别给予2万至20万元补贴,同时奖励乡镇政府5万至20万元。对经国家、省批复的新建种畜场和种畜扩繁场分别补贴10万元。仅2010年,该市用于优惠政策的资金就达400万元,今年可突破450万元。丰富的自然资源、稳固的政策扶持,使该市畜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为加快发展奶牛产业,敦化市先后出台实施了3项奶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并将整合支农资金全部用于发展奶牛产业。重点是引进优质奶牛冻精,推广奶牛品种改良,提高奶牛产乳性能。对进入小区饲养的外购能繁奶牛,每头给予补贴千余元;对奶农交售的鲜奶,每公斤补贴0.1元;由市担保公司为奶牛小区奶农购买奶牛给予担保。截至目前,发放购牛贷款4000万元,并全额贴息一年;对新建榨奶站每个贷款25万元,并全额贴息3年。敦化市2009年新建的16处标准化奶牛小
区和17处榨奶站,已经全面完工,其中13处奶牛小区和榨奶站,已投入使用,多数奶农进入小区开展饲养,实行集中榨奶的奶牛已达5000头。
3、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敦化市从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加快畜产品龙头加工业的发展步伐,发挥招商引资政策优势,积极引入名牌乳业入驻敦化。去年,杭州贝因美集团旗下的美丽健乳业公司到敦化安家落户,公司总投资1.9亿元,一期投资8000万元,新上了年产1万吨的婴儿配方奶粉生产线,于2009年6月末进入生产阶段。该项目全部投资完成后,敦化市奶牛饲养量将从此前的5000头发展到2.5万头,全市仅奶牛一项年产值可实现10亿元,税收7000万元,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重点围绕美丽健乳品有限公司建设万吨乳制品产业园区;利用国内先进的肉牛繁殖改良技术,建设肉牛产业园区;围绕宝利祥蜂业公司建设千吨有机蜂产品产业园区;围绕敖东鹿业有限公司建设鹿业产业园区;围绕敦化市肥肝鹅加工厂建设朗德鹅产业园区;围绕森林资源优势建设森林猪产业园区。
4、强化基础构建强有力的配套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敦化市遵循“保护、复壮、引进、育种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做好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改良和扩繁工作,重点加强延边黄牛资源场和保护区建设、繁育基地建设,规划建设翰章乡、贤儒镇、额穆镇、大石头镇“延黄牛”繁育基地乡镇,形成7万头黄牛饲养规模。依托“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饲料产业发展,抓好人工种草和草场围栏建设,推进草原生态建设。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网络,发展循环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各类畜牧产业协会的作用,该市改变过去各类协会“官办”的做法,积极引导养殖大户、养殖场、企业及经纪人自主成立“户户联合、场户联合、企业场户联合生产经营型”的经济联合实体,提高了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养牛、养鹿、养猪等各类养殖协会达到23个,这些协会围绕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效理顺了产业发展中各方面利益关系,成为敦化市畜牧业迅猛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三、敦化市畜牧系统基本情况
1、机构职能 敦化市畜牧局是主管全市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治、兽医兽药和饲料工业等工作的直属部门。主要职能为:编制畜禽品种改良、兽医兽药、饲
草料和乳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畜牧业结构布局调整,扶持龙头企业,推广畜牧产业化发展;负责全市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饲政等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实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和重大动物疫情的扑灭工作;监督畜牧兽医、兽药、饲料标准的实施;负责种畜禽资源保护和草山草坡资源保护,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推广畜牧繁育、兽医、饲草饲料、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等新技术。
2、机构设置 敦化市畜牧系统由市畜牧局机关、5个直属事业单位、16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分站组成。局机关内设6个职能股室,即办公室、计财股、政工股、法规股、饲料工业股、生产科教股;局直属5个事业站为: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市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市饲料检测管理站、市畜禽良种站。16个乡镇管理站代市局管理所辖乡镇站。
3、财务管理 由内设股室计划财务股管理。由16个乡镇站负责职工管理、动物防疫检疫、畜禽发展、防检收费收入的解缴及支出初审等,乡镇站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乡镇站的“人、财、物”收归市畜牧局同意管理,在职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及工作经费等纳入了市级财政综合预算,按照市级事业单位标准给予预算,退休职工工资由市机保局按工资标准予以全额发放。
4、技术力量 具有专科以上蓄力的80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60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全市另有从事兽医诊疗等经营性业务的畜牧兽医协会23个。为畜牧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福祥.吉林敦化畜牧业加大投入扩能升级.吉林日报,2010(3).[2] 王继东.敦化畜牧业迅速发展.延边日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