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8: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商水县新世纪学校邓 振 红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 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 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补拙的事实

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 拙的事实材料。

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百合花》、《药》、《苦练》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浙江省编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 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 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

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失误一个,就算负一个球。她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渐 渐地,她的双眼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当救起第九个球时,她倒 在地上起不来了。

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思考》、《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这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实际本领。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是课文与作文的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好,教学效率也高。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会 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讲读教学中,对作品中的局部写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能否利用一些优秀作品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譬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从艺术性上看,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接着紧紧地联系唐庄宗盛衰转化过程的实际,进行扬抑结合的对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又通过严

密的推理,逐层深化论点,最后又使观点升华:“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篇文章,对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特别是写作读后感文章,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作者在论证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理足气壮,而且通篇结构甚为严谨。所以,《古文观止》的编者吴楚材和吴调侯评点这篇文章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清代文学家沈德潜则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伶官传序》不仅在论证的内容上抑扬顿挫,而且在文字的语势上也是抑扬顿挫的。文章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具有章节变化之美。明代文学家茅坤以“此等文章,千年绝调”来赞誉《伶官传序》,这是深得其中真谛的。所以,我教学这篇文章时,常常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出其文的奇妙和高超,启发学生从文章的结构、立意、语言、论证方法等多方面地向《伶官传序》学习。后来,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读后感的指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我们能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语文教 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实践证明,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 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说“勤”》

时,特别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论“勤”,指出作者在论说这部分内容时,从“勤是美德”、“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应改为“勤能补拙”为好)进行论说,在论说中,作者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以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评学有榜样,生动、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 题,教学效果明显。

此外,在讲读教学中,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讲读教学中结合课文讲评作文,自己学有榜样,改有目标,能不断提高学习课文和练习作文的积极性。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必须能写一手文章,更高一点要求说,应该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尤其是要经常地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如果教师自己不写作,不体会作品的技巧,不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空洞的,甚至连指导学生写作也 可能是空洞的说教。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读教学重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想使写作知识起作用,就得在多写多练中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想使典范作品起作用,也得在多写多练中完成由借鉴“转化”为创新的工作。昔人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多 作自好”等,都是经验之谈。

第二篇: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 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 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 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 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 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 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 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 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 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 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 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 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 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 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 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 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 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 技巧。又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 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 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 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 补拙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 拙的事实材料。

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 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 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 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百合花》、《药》、《苦练》等课文中 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 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 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浙江省编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 物的细节描写:

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 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 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

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失误一个,就算负一个球。她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渐 渐地,她的双眼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当救起第九个球时,她倒 在地上起不来了。

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 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 节的单项训练,如写《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思考》、《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 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这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 人物细节的实际本领。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是课文与作文的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好,教学 效率也高。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 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会 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讲读教学中,对作品中的局部写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能否利用一些优秀作品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譬如欧阳修的《伶官传 序》,从艺术性上看,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接着紧紧地联系唐庄宗盛衰转化过程的实际,进行扬抑结合 的对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又通过严密的推理,逐层深化论点,最后又使观点升华:“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 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岂独伶人也哉!”这篇文章,对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特别是写作读后感文章,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作者在论证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理足气壮,而且通篇结构甚为严谨。所以,《古文观止》的编者吴 楚材和吴调侯评点这篇文章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 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清代文学家沈德潜则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 第一篇文字。”《伶官传序》不仅在论证的内容上抑扬顿挫,而且在文字的语势上也是抑扬顿挫的。文章时而 高昂,时而低沉,具有章节变化之美。明代文学家茅坤以“此等文章,千年绝调”来赞誉《伶官传序》,这是 深得其中真谛的。所以,我教学这篇文章时,常常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出其文的奇妙和高超,启发学生从文章的 结构、立意、语言、论证方法等多方面地向《伶官传序》学习。后来,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读后感的指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 我们能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语文教 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实践证明,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 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 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 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 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 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 语 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 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 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 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 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 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 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 说“勤”》时,特别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论“勤”,指出作者在论说这部分内容时,从“勤是美德”、“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应改为“勤能补拙”为好)进行论说,在论说中,作者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以 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评学有榜样,生动、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 题,教学效果明显。

此外,在讲读教学中,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讲读教学中 结合课文讲评作文,自己学有榜样,改有目标,能不断提高学习课文和练习作文的积极性。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 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 作的实际经验。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必须能写一手文章,更高一点要求说,应该能写一 手好文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尤其是要经常地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如果教师自己 不写作,不体会作品的技巧,不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空洞的,甚至连指导学生写作也 可能是空洞的说教。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2004年国内主要教育期刊生命教育研究新进度》文中有这样一段:“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生命是上天对大自然的馈赠,只给人一次活着的机会,每个人应当热爱、善待、珍惜有限的生命。语文是教育的人文承担者,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关于生命的教育实践与思考,让学生更加懂得利用好人生,教会学生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从事语文工作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从以下方面出发来探讨生命教育在语文中的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03-02

语文这门学科,不管形式还是内容都比其他学科更加关注人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育更应该要体现人的生活和生命,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把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到生命的层次,让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生命,寻找价值,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才是生命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1]。

1.吃透教材,体悟教材的生命

认真翻阅目前通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不难发现,每个单元都精心挑选了关于爱和生命的文章,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者更是多如牛毛。如宗璞的经典散文《紫藤萝瀑布》、莫怀戚的《散步》、冰心的《纸船》等,可见语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字词句段篇章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领悟字里行间的精神和思想,深入启发学生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因此,教材作为精挑细选的产物,绝对是我们用来挖掘生命意义的不二选择。在平时的课堂当中,尽量少一些用来应付考试的模板套路,多一些对于教材灵魂的把握,循着生命的痕迹,去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沈复的《童趣》,可以从趣字入手,让学生深入体会童真童趣的生命特征;再比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虽然是描写路旁平凡可见的植物,语言却饱含深情,流露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由衷敬畏与感叹。巴金写的《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这类散文尽管都没有像杰克伦敦写的《热爱生命》和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那样直接点明生命的主题,但是其中深刻的蕴含却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地去挖掘。用自己思考的火花,点燃学生的思想之灯。

2.立足课堂,感受课堂的生命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命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语文学习成为非生命的书本知识的简单罗列。“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2]”所以,我们在语文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教诲中,在课堂的民主有爱的氛围中体味生命的哲理和感悟生命的价值。

课堂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能把知识、能力、情感的应用综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展示并得以充分发展[3]。因此,语文课不只是呆板的讲解,应该让学生融入其中。如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音乐甚至舞台让学生的情感酝酿得很饱满,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去构造心中的人物形象,再现当时的故事背景和画面;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各类活动,如让分角色表演课文里的人物,帮助解决课文里出现的困难,让学生去身临其境感悟人物性格和命运。七年级下册有一篇安徒生写的童话《丑小鸭》,这个时候在设计教案时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教育的渗透在一起。通过圈点勾画的读书形式找出丑小鸭的成长节点,然后设置出关于丑小鸭性格中丑与美的对比,并且让学生把生命历程分成几个片段并且命名,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能明白什么是生命美的真谛。

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语文拓展阅读训练来延伸语文课堂的广度,挖掘生命教育的深度。如在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学习中《我也追星》的拓展阅读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关于明星的资料,然后组织辩论赛。我相信这样的方式能让他们明确追星的真正意义,明白邓稼先、贝多芬等这一类才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生命。在《我爱我家》的综合学习中,让学生回首成长的岁月,在记载成长的艰辛与快乐的同时,体验亲情,开始思考,我为父母做了什么?从而深切体会父母亲人的不容易。

3.走向课外,接触课外的生命

课外作为课堂和课本的延伸,是不容忽视的实践平台。我们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课堂之内是远远不够的。学以致用才是聪明的学习知识的办法。而对于课堂教学后的活动开展,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布置,尽量符合每个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赋予作业以生命的温度。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感受到生命的尊重。打开多扇体验之窗,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命的热烈。

讲故事,介绍课外知识,口头表达作文,赏析优秀诗文等都是丰富课外体验的形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更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慢慢绽放自己的生命价值[4]。例如,我们在学完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几篇关于介绍风土民俗的文章后,就可以让学生去地方的博物馆和民俗馆去游览,了解丰富的民间文化;还可以推荐像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那样风格的名家小说著作,写出心得体会讲给同学们听。另外,更可以让学生去关注热点新闻,时政报刊,带着如杜甫、范仲淹那样的忧国忧民情怀去分析感悟国家命运。提高生活生命的认识。

4.结语

总之,关于初中语文生命的教育实践不胜枚举,文学即人学。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呵护中学生朝气蓬勃的生命,引导他们发现生命的价值并且创造有价值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陆寅.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5):66.[2]叶继生.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0.[3]张静.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87:39.[4]王欣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第四篇:在教学中怎样进行京剧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怎样进行京剧教学实践?

艾杰

谈到让“京剧”教学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这个话题,我觉得就已经开始有难度了。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京剧被称为国粹。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 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大部分儿童包括部分成人,因为接触不到或很少接触京剧,所以,他们看不懂京剧,对京剧知识了解的甚少,无形中就远离了京剧。但是由于当代领导者对于目前现状的考虑,为了弘扬“国粹”发出了“京剧进课堂”的倡导,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京剧这门艺术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喜爱京剧,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戏曲教学研究的使命。以下几点是鄙人总结的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京剧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本身对于京剧了解的必要性

要进行戏曲教学,第一要素是教师。要上好戏曲课,教师得钻进去。要通过培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知道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教学生学习京剧、欣赏京剧。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本身必须做好辅导,如何去做好辅导,那就得从自身下手,掌握戏曲方面的知识,这个地方得注意是戏曲,而不仅仅只是京剧,我们教师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戏曲,而是得广泛的去了解,包括地方戏--常德丝弦,也许先从地方戏开始着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戏曲教学,然后再慢慢的渗透到京剧。

其次、京剧文化,与民族发展联系的紧密性

由于京剧浓缩的保存了中华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学习中国戏曲,学唱京剧,就是要传承中国的文化,民族的情结。京剧作为中国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一直以鲜活的形态在舞台上传承和发展。

再次、京剧教学,与京剧普及层度的相互性

京剧的振兴,要从娃娃抓起。然而,儿童的学习是需要我们教师来创造机会的。环境的潜移默化有时比言传来得更实在。让少年儿童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京剧,给他们一块乐土,营造一种儿童学习京剧的氛围,这就是我们始终不懈的追求。

在京剧走进少年儿童的教育实践中,积极尝试如何将京剧教学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使京剧真正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

最后、京剧教学进课堂的困难性

京剧教学是口传心授方式,是一个教师教一个班的学生来学唱或欣赏某一个唱段。这样的教学既不是音乐课,又不是京剧教师口传心授地教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加指导,才能引导学生。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不要操之过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欢京剧、爱好京剧的感情。要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

以上是鄙人自我总结的框框条条,望多多指导!

第五篇:体验式教学在零售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体验式教学在零售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具有注重教育个体、强调亲自参与、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零售学中,充分开展体验式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大大有利于学生营销能力的提高。体验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需要结合零售学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积累和创新,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零售学;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零售学的实效性,使零售学能够真正成为我们市场营销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这是当前零售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大大提高了零售学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研究和推广实践的教学法。本文将对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做一介绍,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做比较,分析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并就实践中经常运用的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归纳和整理。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与特点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创设和提供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切实地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提高相关素质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体验式教学注重教育主体的个体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对多的形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统一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一种群体性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已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为目的,以群体的代表性反应为教学反馈,无法深入每个教学个体。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总是有对上课缺乏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上往往“滥竽充数”,身在而心不在。而体验式教学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深入教学情景,参与教学过程,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这样就避免了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发生。

第二,体验式教学强调教育主体的亲历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灌输,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平面的、抽象的,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自己认同和接受的知识和行为准则。而体验式教学通过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体验通道,使学生能够亲历亲为,比较快地进人到认识对象之中,自觉地探索、认真地感悟、主动把握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无论思维、智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的体验。

第三,体验式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授课艺术,比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验式教学着重唤起学生的经验,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育目标,可以实践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由于体验式教学大胆创新,课堂生动,学习环境中可以运用音乐、色彩、动感以及视觉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而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体验式教学重要意义

在零售学教学中,充分开展体验式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营销能力。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15%;但所体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80%。相较其他教学方式,在零售学课教学中,充分开展体验式教学,符合生本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符合生本教育理念。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引发积极情感共鸣,主动追求教学内容,获得知识感悟。在零售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避免了传统的为教师和教材服务的教学过程,符合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现出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实现让学生在体验性实践活动中去自觉地感悟,把学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体验式教学,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是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密切相关的,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无论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么丰富,教学手段多么高超,教学技能多么娴熟,都无法发挥作用。

第三,体验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内在品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在这样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学生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探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不再是“授之鱼”而是“授之渔”。特别是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使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 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 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学生在教学活动能够中因为要运用多种感官去参与,可以获得更多的刺激,激发真正的情感,融会已有的背景体验,可以更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个人品质。

第四,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或活动中,通过同伴影响和自我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动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平等交往、真诚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分享已有的经验,体验新的经验和情感的形成,共同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世界,在活动情境中,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迪,共同探讨,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实现了学习主体的自我教育。

三、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形式

不断创新体验式教学形式,切实提高零售学教学实效性 在零售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和开展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简单概括一下在实践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

第一,想象式体验。人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实施体验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受教学经费和教学人数的限制,创设的情境一般是虚拟的,靠语言描述或通过多媒体中的图片、音乐、音像、文字等,让学生借助以往的经验,在头脑中想象、把自己放入其中去感觉和体悟。如在列举当前零售行业中出现的巨头并购现象,赋予学生虚拟的身份,通过教师的引导设问,让学生想象其即将面临的问题及其应付的方案,最后引导归纳出对这个真实案例的思考。在想象式体验中,图片、影视、音乐等元素的适当添加,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提供想象基础,增强体验效果。

第二,活动中体验。想象式体验因为无法亲历,体验效果受个人经验的限制,如果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 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 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使个体更真实地融人到活动中去,则可以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活动是产生主体体验的重要途径,相比于听别人的说教, 亲身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体验是更加丰富和深刻的。

第三,辨论中体验。通过开展专题辩论、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交流看法,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在辩论或讨论时,因为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要辩驳或接收别人的观点,就迫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展开思考,使学生不仅能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调查研究中体验。调查研究是让学生深入社会实际,观察社会现象,思考和体验理论知识的一种较好的途径。教师要根据所学的零售学的有关内容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选择学习体验的对象。例如,在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做问卷调查,调查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等等。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零售学教学中不断推广,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形式,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性。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理论精髓,不断开拓思维,设计和组织各种恰当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和发动学生投入其中,亲历体验的整个过程。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活动组织、人际沟通和主持变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经历的不同,可能会得出与教学目的不相符合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妥善分析和恰当处理,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点和指引。开展体验式教学特别要注意不能流于表面的感知和各种花俏的形式以及热闹的假象,在体验中思考和升华是体验式教学的最后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把学生感知到的经验和情绪引导升华为理性层面的认知和情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① 邢伟 方晓波.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 年第25 卷第6 期 ② [5] 乔志林等:高校管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理论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1(1)

下载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阳金香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

    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编号:石- 文章题目: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尝试作者 张爱娣 内容提要: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主要是侧重人文地......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命题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命题教学 一、命题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一)命题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关注学生发展,恰当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基......

    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只是盲目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灌输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班级的学生可能有几十人,授课并没有根据每......

    任务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大全]

    摘 要: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门专门技术,它以学生为中心,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能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科学安排教学顺序,从而更加有效地对物理教学进......

    “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灵台一中 熊学海 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周校长提出了“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下称“521”教学法)并在全校大力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范文模版)

    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使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微课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课程表现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以及交互性强等等特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