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专题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娶放活”的工作方针,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核心,按照“调整结构、扩大就业、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强化保护、创新机制、推进服务”的思路,围绕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战略,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通过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健全支持保障和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三农”问题千头万绪,但是核心在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都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要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促进粮食转化、加工和增值。要围绕构筑“两带一圈”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着眼于7个重点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延长产业链,加快农业结构由数量型调整向质量型调整转变。
2.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通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要立足于我市丰富的农业、生物种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规模、打响品牌,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要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包装、储运、销售,以及针对农村市场的咨询、中介等为重点的农村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环境,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在市场准入、资源使用、税赋优惠、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
3.要扩大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一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方案。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向大中城市组织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要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家创造良好条件,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事关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创新抓农业的思路与方法,跳出“市区抓工业,农村抓农业”、“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城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走出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
1.要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坚持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着力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良性互动。要积极支持城乡民营企业争当龙头,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业开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2.要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等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确立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特色经济。
3.要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尝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大力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流通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
4.要抓好市场环境建设。积极为各类农村市场主体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公平、公正的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降低市场门槛,遏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要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区域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商品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5.要抓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和前期基础建设等工作,用好的项目吸引投资者,借助外力、激活内力,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像发展工业园区一样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加快省市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资产良好、管理科学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要提高综合生产和综合保障能力。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1.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基础设施,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要立足于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深入推进“水利
第二篇: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核心,按照“调整结构、扩大就业、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强化保护、创新机制、推进服务”的思路,围绕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战略,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通过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健全支持保障
和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三农”问题千头万绪,但是核心在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都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要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促进粮食转化、加工和增值。要围绕构筑“两带一圈”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着眼于7个重点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延长产业链,加快农业结构由数量型调整向质量型调整转变。2.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通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要立足于我市丰富的农业、生物种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规模、打响品牌,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要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包装、储运、销售,以及针对农村市场的咨询、中介等为重点的农村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环境,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在市场准入、资源使用、税赋优惠、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3.要扩大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一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方案。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向大中城市组织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要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家创造良好条件,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事关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创新抓农业的思路与方法,跳出“市区抓工业,农村抓农业”、“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城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走出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1.要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坚持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着力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良性互动。要积极支持城乡民营企业争当龙头,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业开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2.要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等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确立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特色经济。3.要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大力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流通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4.要抓好市场环境建设。积极为各类农村市场主体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公平、公正的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降低市场门槛,遏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要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区域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商品和资源的自由流动。5.要抓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和前期基础建设等工作,用好的项目吸引投资者,借助外力、激活内力,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像发展工业园区一样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加快省市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资产良好、管理科学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要提高综合生产和
综合保障能力。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1.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基础设施,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要立足于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深入推进“水利建设年”活动,加快水利建设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抓好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搞好农村造福工程、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筹资,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总结、推广和深化“农业155”、“村会协作”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扶持科技、流通等中介组织发展,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跟踪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切实提高服务农业水平。当前,特别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禽流感疫情的防治工作,坚决按照国务院八项措施和卢省长“八个始终”的要求,扎实抓好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同时,要依靠科学,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办法,抓住机遇推进我市禽畜业的发展壮大。3.要稳步增加农业投入。逐步建立和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保证各级财政支农资金足额投入到位,绝不允许挤占、截留和挪用。要抓住国家向农业、粮食主产区、老区基础设施增加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金融部门也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4.要继续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重点帮助农村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道路交通、用水用电、广播电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要着力创新机制体制。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好、保护好、引导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1.要完善土地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解决好滥占耕地,不依法补偿征地费用、管理混乱、安置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制度。2.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要求,根据“减轻、规范、稳定”的指导思想,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税改实施方案和配套改革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搞好配套改革,确保农民负担减轻后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3.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解决集体资产所有权和民主监督不力问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乡镇企业、供销社企业的重组整合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繁荣。4.要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加强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简化手续,改善服务,努力满足农户生产生活及投资方面合理资金需求。
五、要推进统筹发展。要把“三农”问题放在全局当中去研究,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1.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按照做大做强做优县城的要求,加强县城建设的科学规划,有步骤地拓展县城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县城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文化特色,提升县城档次与品位。要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紧紧依托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园区开发,繁荣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突出抓好14个省定重点镇和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所在镇规划建设,以及20个省级村镇住宅小区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在城镇化发展中的示范带动效应。要加快推进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充分发挥“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2.要统筹农村各项事业,着力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要在逐步加大政府对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的同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社会事业,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和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农民的医疗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要加强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农村安定稳定。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筑县城区和重点集镇的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健全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解决治安突出问题。突出重点打击“六合彩”等赌博活动,防范和惩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组织网络和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工作预案,不断提高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本文为市委书记###2月15日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标题为编者所加)
第三篇: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从吉林实际出发,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一主线,牢牢把握以农民为本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以农民为本,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才能为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农民为本,就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坚持在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把以人为本全面体现和落实到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各方面工作中去。
以农民为本,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改革30多年来最重要的制度成果。这项制度之所以能够有力支撑和推动“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符合农民群众愿望。只有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才能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农村长治久安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只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给广大农民一颗“长效定心丸”,才能更好地稳定农民经营土地的预期、提高农民经营土地的水平。当前,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有权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机制是市场不是政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始终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统一经营应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转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践证明,无论农户间合作,还是农户与企业合作,前提是农民自愿,纽带是农民利益,根本是结成利益共同体。如果不能坚持这一点,合作就难以持久。必须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农民要求、体现农民利益的统一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竞争力。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承包,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既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也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机遇。要坚持农民得实惠和生态受保护两个基本准则,牢牢把握明晰产权和农民决策两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以农民为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需要,是保护农民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关键是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坚定不移地“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励大县、理顺价格、提升科技、保护资源、健全法制、深化改革”,在不断加大直接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是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支持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流通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出台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根本标准,确保农民真正受益、真正满意。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以农民为本,在统筹推进“三化”中解决“三农”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统筹“三化”促“三农”。突出以农民为本,更多地从减少农民、提升农民、善待农民、富裕农民的角度统筹谋划和推动“三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内部增收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多渠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城镇化与“工”一体、与“农”相连,是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战略基点,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一篇大文章。从维护农民权益的角度讲,当前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民转为市民后的权益保障。着力解决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劳动报酬、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他们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应当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他们自主流转或处置这些权利。二是暂未落户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进一步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从制度层面入手,逐步把他们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付出得到合理回报。三是完善征地制度。在坚决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基础上,严格界定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坚决杜绝违法强占、乱占农民土地现象,征地补偿要及时足额交给农民。四是妥善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把留在农村的人群安置好、照顾好,同时采取措施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一方面,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和农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切实提高他们在城市的就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使走出去的有较强务工技能,留下来的掌握先进农业技术,为统筹推进“三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
以农民为本,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根据农民意愿推进、依靠农民实施,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幸福生活。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饮水、能源、生态、信息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各类基础设施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更加注重扩大覆盖面,更加注重提升统筹层次,更加注重提高保障标准,更加注重各类保险以及城乡制度的有机衔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深入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三帮扶”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创新。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农村矛盾排查化解,提高做新形势下农民工作的能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夯实基层基础,实行群防群治,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以农民为本,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当家作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做到农村的事务由农民作主、以农民为主体管理、按农民的意愿办。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构建党支部决策、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三权明晰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他们依照法律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作者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
第四篇: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说“老”是因为问题已经持续很久,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大”是因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粮食安全,事关8亿多的农村人口;说“难”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因素造成了发展难,解决难。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又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面前不得不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针对这些状况,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浅见,望与读者共勉。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但是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中下水平。2010年全国7亿2750万农业人口创造了35477亿元农业总产值,人均创造农业产值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有粗放发展的问题,有农民科学素质低的问题,有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问题。不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小农生产、自给自足、过多依靠劳动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发展要取得长足进步非常困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突出重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骤、系统化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所有制形式改革。彻底走上一条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竞争强、农业产值大、农产品附加值高、生态环境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用“工业化化农业,城镇化化农民,市场化化农村”的理念推进“三农”工作。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去推进“三农”工作,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办法去化解“三农”难题”。
(一)、用工业化发展的办法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农业是基础性很强,附加功能很多的行业,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大生产工业化的同步,国家才能实现整体工业化。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工业化机遇,借助机遇推动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借助工业化兴起的食品技术革命促进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借助工业化所带来的丰富的农业装备发展设施农业;借助工业化对农业原料的充分利用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借助工业化的广泛影响促成农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经营方式的嫁接,实现农业企业化管理。
(二)、推进城镇化,让农民逐步转变成市民。实践证明,城镇化可以有效的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权强镇,用城市化的发展理
念去吸引发展资金,吸引发展要素,吸引发展人才,把农村有知识、有文化人群汇聚到城市建设中来,在城市兴业,在城市发展,在城市定居,逐步减少农村人口。
(三)、推进城乡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和农村市场化。“百业农为本,农兴百业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逐步建立起市场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关系规范、市场竞争有序、宏观调控有度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成有机对接,着力培育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农村市场要素,繁荣农村经济。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方针来发展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层次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城郊结合部、近郊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农业;在远郊土壤肥沃区极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机具的使用,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在山多地少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展经济林种植加工,林果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养殖,畜牧、家畜饲养、加工以及饲料行业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实现农业的整体现代化。
四、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近年来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农业投入,逐渐减轻农民负担,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教育附加费、屠宰税、发放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限制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等。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全国农民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人民币,但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依然缓慢,农业抗风险能力依然很低,农业增效的后劲依然不足,农业所处的弱势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修筑工程,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五、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农民素质。“三农”问题,重点是农业问题,难点是农村问题,瓶颈是农民素质问题。没有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政策都是徒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万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首先培训方法上,不光是“培”重点要“训”;不光是“理”重点是“论”;不光要“全”关键要“细”;不光要“送鱼”关键要“授渔”;不光看“量”还要看“质”。其次,要细分培训群体,分类培训。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才能突出培训实效;最后,培训要更加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效果好不好,要看实效;培训方式怎么样,要问农民。培训过程中更加注重培训成果转化,可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引入农业种植企业、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该村所有农民发展一种产业,最终形成农民负责种植,企业负责加工、收购,培训部门负责技术的农民培训模式,促进农民培训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六、加快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流动,激发要素潜能,实现最大效益。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建立完善配套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营造配套的法律政策环境,逐步剥离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契机,重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土地合理流转的同时,要高效、扎实、有序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就业,逐步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来。总之,“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去打牢基础,逐步完成。相信有一天“三农”问题不再是问题,城乡不再叫城乡,农民不再叫农民,农业更加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居民更加幸福。
第一,要紧扣农民增收。做好“三农”工作,根本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只有把农民的收入搞上去了,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才能真正有意义、有实质、有内涵地实现。因此,要切实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想方设法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第二,要确保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抓好粮食总量,做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这就要认真落实政策,该补助给农民的费用,一分钱不能少,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多补;另一方面,从田头到餐桌,各有关部门都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广西绝对不能在食品安全上出问题。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立足广西资源现状、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具有广西特色、在全国市场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和产品。要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规模经营。
第四,要改善基础设施。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尽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尽快扭转“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既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生态设施建设;又要围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着力解决道路、通信、用水、用电等实际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要积极引进农业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主席农业院士团”作用,深入推进实施“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充分发挥广西本土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同时加快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钱粮双增收。
第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要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深入开展“百万农村党员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抓好对农业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本领,促进农民增收。
第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五篇:创新思路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创新思路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监理站管理经验
一、工程概况
………………
2、监理机构设置
建立了“一站七组”的管理框架,站设立“两部二室”(工程技术部、安全环水保部、办公室、中心试验室)
⑴监理站人员组成:监理站设总监1名、副总监3名、监理人员4
名
⑵站下设7个监理组(平均各组10人):其中1-6组为站前组,7
组为站后组(三电及临电、迁改)
⑶专家组5人
⑷监理投标人数为95人,实际上场人数50~80人。
3、安全质量情况
⑴安全:无任何责任事故
⑵质量:无任何责任事故
4、任务完成及综合考核情况
截止2011年底,完成合同内工程:%。完成合同内工程项目产值**亿元,完成总产值的**%;合同外工程产值**亿元。完成监理费计价****万元(合同内计价***万元,完成计价** %;合同外:***万元,含***相关工程***万元+ 80万+工程*万元);2011年季度监理单位综合考核4次均评定为甲级,在5个监理单位中排名前列。
二、创新思路、稳定队伍、提高工作水平
2009年初,对于突如其来的铁路基本建设快速增长的形势,我们显然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一是工程项目标段规模空前。二是标段内有“两隧两桥”重难点工程*****,三是工程建设标准高(200km/h,客货共用线)。四是监理人员严重匮乏。五是缺乏对大项目的管理经验。
1、标段简况
通过3年的摸索,监理站脚踏实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文明生产过程控制监理为重点,以构建“安全、文明、创新、和谐”监理站为目标,以标准化建设管理、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创新监理工作思路为抓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项目监理机构“执行标准、履行责任,提高素质、创新思路”的监理之路。
1、施行“0”小时报检制
为紧跟工程进展,落实“六位一体”关于工期要求,监理站实行了报检不过夜的报检制,即项目工程报检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人员在掌握工序质量的前提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工地实行“0”小时报检到场制,突破了24小时对检验批及工序报检时间规定的投标承诺。经过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工程的进展,得到了施工单位的欢迎,受到了建设指挥部的肯定和赞赏。
2、制定《监理质量控制要点手册》
为明确项目质量监理过程控制关键和重点,从制定和实施《监理质量控制要点手册》到2011年12月止,《监理质量控制要点手册》已经包含了隧道、桥涵、路基、原材料、工程试验、冬季施工安全质量及工程数码实时成像等监控内容。《手册》便于监理人员随身携带和对照要点实施质量监理,达到了质量监控不漏项的效果。实施和运用对所监理项目的安全、质量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旁站记录表》格式化
根据不同工序,统一了《旁站记录表》格式和旁站内容标准,采取填表对号入座形式,克服了原来手工记录不规范、内容记录不全、费时费工的缺点。为此,给监理站从管理上增添了新的内容,得到了部、局、建指的表扬和推广。
3、专家组巡视
针对***铁路重点桥、隧施工技术难点,为履行《监理合同》,兑现投标承诺,2011年继续邀请了五位工程技术资深专家成立了专家巡视组,实行了每季度重点巡视项目内的控制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复杂的桥梁(悬灌梁);工程地质条件差,特别是岩溶发育、地下涌水量大,易发生瓦斯、突泥、突水的高风险隧道,并将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及建议书面报告建设单位。3年来专家组巡视8
次,提建议20条,起到了排疑解难的作用,大大扼制和减少了不良事故的发生几率,安全质量过程控制得到了加强。
4、推行总监(副)夜间巡视
在2010年6月起实施了以总(副总)监为首、站各部(室)专监、各监理组长及中心试验室试验人员为成员参加的夜间突击巡视制度。主要针对夜间不间断施工出现的不按设计施作、偷工减料等不规范施工行为,对工点安全质量随机夜间不限时突查的方式进行安全质量问题排查,采取发监理指令的形式限期整改。组织及参加夜间突查116次,计348人次参加,发出口头指令165次、《监理工程师通知单》45份、《工程暂停/复工令》5份,整改215 次。通过突查整治,夜间施工安全质量有明显好转,此项制度的实施在部、局、建指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检查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5、临近既有线施工爆破监理责任制度化
将《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临近既有线施工爆破监理职责不明确处加以了明确,建立了“四方”(监理、施工、建指及设备管理单位)控爆责任签认制,按照“红线”管理,突破监理工序旁站监理范围,一是将(临近)营业线施工爆破纳入工序管理,实行了200m树标识标牌界限控爆监控。二是建立了《(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卡片》。三是坚持了从技术交底开始至施工完成的全过程实施旁站监理(施工命令、专项施组、技术交底、钻孔、装药、覆盖、驻站联络、起爆封锁、起爆、检查巡视、销号、确认签字、解除警戒)。四是对下穿营业线隧道施工、扣轨施工等工序实行了总监(副总)监理工程师带班监理,确保了扣轨施工和拆除D型便梁安全,确保了运输安全。五是进一步规定了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未包括(临近)营业线爆破施工措施的、“全封闭、全隔离、全监控”、“八不准”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有关管理规定措施的、未经监理审核的安全技术交底的、未将安全技术交底至作业层的、未按安全程序办理请点封锁和撤销封锁点消号的、未达到列车放行条件的、未经监理人员签字确认的均不准施工。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卡防到位,万无一失。
6、实施重点工序升级报检制度
为保证重点工序施工质量(隧道仰拱、二衬,桥梁墩台、基础、悬灌梁等隐蔽工程),在施工单位工序质量自检合格后,经过现场专监验收--监理组长确认--监理站总监(副总监)抽查的层层把关程序进行报检,及时发现和清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有效地保证了重点工序施工质量,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有序可控。
7、建立监理人员考核激励基金制度
为加强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及履职行为工作考核,提升监理工作水平,除实行了监理组月评比、监理人员月考核奖罚外,还建立了监理人员激励考核基金制度。从年初起就按x元/月/人在工资中加以扣减,在年底进行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按考核系数比例返回。通过考核激励基金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项目管理考核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促进了监理工作考核规范化。
8、严格汽车管理制度
2009年初就制定《机动车运用管理办法》和完善节能降耗考核措施,每月认真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如对汽车运用费用(油耗、停车、洗车、过路、修理费等及行驶公里按月统计分析,实施定额月奖励能耗考核和公示。通过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考核措施,促进了驾驶员自行动手加强车辆日常维护和保养,并严格遵守派车单行驶线路,使各项费用支出明显降低,取得较好的效果。
9.扩大党风廉政管理回访范围
按照公司党风廉政建设以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安排和要求,落实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责任。在此项工作中除对党员干部以及监理人员进行党风廉政、预防职务犯罪日常教育和签订责任书外,在2011年初,将副总监、监理组长、监理组纳入季度监理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回访范围,与施工单位共同构建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和制度。3年来,监理站没有发生违纪违规的人和事,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有效的防止和规避了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职务犯罪风险。
10、成立党的组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鉴于以往,铁路的一般项目机构还没设置党的组织,为实现项目预先设定的目标,根据党的组织法,经上报批准,并按照组织法选举程序,监理站成立了党支部和工会小组,将党组织建在监理机构。201
1年以来因受铁路基本建设格局调整影响,员工中呈现出不稳定现象。为此,首先注重以人为本,进一步以信任、宽容、珍惜给予的态度对待员工,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狠抓聘用员工的思想工作,耐心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深入开展监理业务培训;开展“建家活动”,在监理人员生日当天就会送上“一份礼物、一份祝福”,让监理人员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党、工组织的关怀,真正使全体员工融入监理站这个大家庭里。三年来监理人员跳槽比重不到12%,大多数员工都表示:我们愿意在“****”干下去。
三、体会和感想
⒈要敢于承担监理工作责任,认真履行投标承诺,才能实现项目监理工作目标。
⒉要将锐意进取和有效监理有机结合,善于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才能在铁路工程监理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⒊要以大局为重,才能使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的审核、检查、监控、督促、服务和协调等工作具体落实到位。
⒋要“治庸、治懒、治散”,才能消除监理工作中的“一看了之、一说走之”的弊端,才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监理职责的落实上去。
5、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信任、宽容、珍惜、给予的态度对待员工,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才能实现队伍的稳定和谐。
四、下一步打算
加强监理人员对原材料,特别是地材验收、施工中的级配以及对地基承载力的直观判断能力的培训工作。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监理工作思路,发挥项目监理机构,特别是发挥总监理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预见性、决策性,才能发挥监理机构的作用,才能不断提升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水平,才能胜任铁路新时期的各项监理工作。
*****站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