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内控效果研究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探讨
文章来源:中顾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5 17:13:40 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外的新东西,更不意味
着对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否定。实际上,内部控制体系更应该扮演现有管理体系的“整合者”角色。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去,企业领导应该真正认识到内控的精神实质,才能积极推动企业内控的发展,并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探讨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该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这个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旨在提高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该规范的实施必将提高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有效性,保障公司资产安全,减少舞弊事件发生,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由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问题摆在了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
一、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95年2月27日,在世界上有着4万员工、4大集团,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分支机构、233年的巴林银行垮了。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根本原因就是:巴林银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2008年初,成立于1864年的法国兴业银行集团也曝出违规操作丑闻。兴业银行是法国乃至世界上主要的银行集团,总部设在巴黎,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它的总资产在1997年12月31日达到4 411亿美元,在法国居第一位,在全世界则至第七位。按照规定,银行的证券或期货交易员进行交易时,都会受资金额度的严格限制。但操作员杰罗姆?凯维埃尔闯过了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都没有被发现,给银行造成49亿欧元的损失。从巴林、兴业银行的监管不力可以看到,再完善的内控制度如果执行不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再看国内企业,同样看到内控执行不力的灾难性后果。如曾获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的企业——中航油(新加坡)。按照规定,公司的风险管理基本结构是从交易员,到风险管理委员会,到内审部,到首席执行官,再到董事会层层上报;每名交易员亏损20万美元时,要向风险
管理委员会报告,亏损达37.5万美元时向首席执行官汇报;亏损50万美元时,必须斩仓。尽管它有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置、风险控制流程等各方面都比较完备,但遗憾的是公司的这些制度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内控系统形同虚设,最终给公司造成了超过5.5亿美元的灾难性损失。
最新的三鹿事件也引发我们对内控执行的思考。自1993年起,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然而,在企业疯狂扩张的背后,却隐藏着内控失效的潜在风险。三鹿之败在于内控的缺失。三鹿集团内控意识淡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能力低下,最终导致了“结石门”。风险点管控是企业内控的基本要求,一个企业的产业链越长,风险点就越多。对食品行业而言,质量监控无疑是风险控制的关节点。《基本规范》第37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应急机制不健全,正是压倒三鹿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述事件无一不在诠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使内部控制制度达到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关键在于有效执行。
二、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制约因素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济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只有满足了第一层涵义,才能考虑其执行的效果;而第二层涵义对企业来说则是根本性的,也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一)内部控制的执行动力先天不足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内部控制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成本几乎是由企业的总经理及以下的各执行层来承担。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受益者除经理层和内部员工外,还有企业的委托层(股东)和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外部监管者等相关各方。因此,如果没有对代理人内部控制的再监督,企业收益提高了,但执行者却得不到报酬,那么内部控制的执行水平必然低于企业最优水平。而单纯的外部管制并不能解决这种外部效应导致的内控失灵,这一点通过透视中航油事件可以得到验证。
(二)内部控制受管理成本因素的影响
不管实施何种管理,都需要付出管理成本,如果实施内部控制造成企业管理成本奇高,则有可能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这样就会削弱内部控制效能的充分发挥。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三)高层管理人员的违规操作
内部控制是人们根据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方法,只有每个人都能按要求执行,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但是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违规操作,那么再严密的内部控制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决策更是起决定作用。决策出了问题,贯彻决策人意图的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效能。
三、内控新规下加强内控有效执行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内控观”
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外的新东西,更不意味着对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否定。实际上,内部控制体系更应该扮演现有管理体系的“整合者”角色。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去,企业领导应该真正认识到内控的精神实质,才能积极推动企业内控的发展,并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评估现状。参照规范的内容对企业自身进行一个自我检查,充分理解企业现存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及其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第二,建立初步规划。由于基本规范不仅要求企业要像《萨奥法案》那样财务报表合规,还包括对效率效果的合规、合法性、资产安全以及战略方面等五个目标全部要合规。因此,企业目前可以配合自身管理的需要去建立一个初步的规划,然后再逐步实现目标。第三,建立有效的工作团队。企业应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明确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级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规范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控团队,启动一系列内部培训,包括在企业内部对内控重要性的宣传。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如果执行内部控制标准过高,可以考虑将其业务外包,由专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尽可能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第四,必须关注内控指引的建设与更新。由于基本规范对部分关键的标准和程序只提出原则性的要求,而具体的指引都还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关注现有政策的明确要求(如证券交易所内控指引中提出的关注领域),另一方面需要时刻关注指引内容的变化与要求。在某种情况下,对政策要求的误判,可能会直接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甚至浪费。
(二)引入问责机制,建立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机制保障
所谓问责制,就是在某项活动中针对相应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并对相应责任履行进行严格科学考核,及时察觉失责,依据相应的失责对当事人追究和惩罚,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实现的一种机制。内控制度中建立严格科学的问责制,并严格执行,可以增加内部经营活动各方逃避义务的风险,增强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三角制衡原理(见图1)。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解决由谁来问责这一问题,值得重视,单位所有经济业务涉及到以下人员,他们是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支付人、检查人、监督人等,他们的权力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经办权,另一类是审核、审批或支付权,还有一类是检查、监督权。这三类人所分管的工作应该是相互独立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如同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也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岗位分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三)全员参与,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中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基本规范》第3条也明确了这一点。可见企业内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应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中,也应被纳入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实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全员参与,同时,明确个人在事前、事中、事后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只有从上至下的全员重视,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进行操作,才有可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根据行为效果进行奖罚才能实现人的行为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必须要把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入到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来,完善管理层上下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把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按照管理层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并且和公司的经营目标、岗位责任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奖罚和考核。通过内部控制运行与绩效相挂钩,达到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的目的。
(四)强化信息技术安全
近期一系列金融机构中所发生的金融欺诈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强化IT系统安全对于防范欺诈风险的重要性。《基本规范》强调了企业要建立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使得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和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对相关流程的自动控制,以便进一步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企业也应该采用先进、完善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加强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严格监控数据输入、对所有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和备份,以确保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五)建立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根据《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企业要全面系统地收集所有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比如购买保险、及时放弃或停止相关活动以减少或避免损失等,实现对风险的分散和有效控制。同时,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相对于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将这些制度严格地落实到企业实践中才是更为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再完善的制度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除了制定制度之外,企业管理层应该在制度的执行上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探讨
第二篇:内控制度经验、做法与效果
单位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部门的 协作和配合。我单位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副书记任副组长、财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一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内控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个方面的内容:内控
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 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
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模块,在规章制度方面,梳理制度 文件,汇编成册。三
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要保障内控真正落地,信息化是实施内控的最重要手段。我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内控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将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单位自身开展内控建设缺乏精力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很难保证内控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下一步管理中将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篇:高校内控国内外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学术研究方面,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会计、审计领域权威期刊就关键字“大学、高校或公共组织与内部控制”均未搜到相关文献,说明我国内部控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其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未实际涉及到非营利性组织;而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教育领域的权威期刊就关键字“治理或者内部控制”进行搜索,共有文章25篇,但对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比较浅显,主要是针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以上研究虽然显现出学科交叉性的特征,但仍是浅层次的涉猎,关于高校与内部控制结合的研究的相关文献还很少,在该领域的著作则更是少有。虽然教育领域对内部控制领域研究不多,但从高校治理视角研究高校制度改革己有一定成果。彭宇文(2005)提出在借鉴公司法中法人治理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人治理机构,并从构建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性、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张天雪、曾天山(2006)在公民社会理念下研究了高校治理与校长权力问题,指出政府一学校-市场和社会之间是良性互动、合作和谐、理性交往、依法促教的关系,要求各利益主体之间信息公开、权责明确匹配、积极高校合作,校长权力在此理念引导下则视为道德领导,即通过合作、沟通、协商与分享学校权力;李福华(2007)认为,大学与企业相比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决策必须权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四个层次。为维护各方利益,应重视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大学,推进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米格尔·安吉尔·埃斯科特(2008)从大学自治与财政来源多元化方面研究了大学治理,认为大学应将自治与社会的相互依赖结合起来并通过不断管理创新实现大学财政来源地多元化;龚怡祖(2009)认为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是应对“冲突和多元利益”需要的决策权机构。以上代表性学者研究可以看出,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针对高校治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引入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决策,从而形成权力的有效制衡,达到治理的目的。
[6]彭字文.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5,(03):47-50 [7]张大雪、曾大山.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J].教育研究,2006(05): 55-58 [8]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07):36-39 [9]米格尔·安吉尔·埃斯科特.大学治理:责任与财政[J].教育研究,2008(08): 41-49 [10]龚怡祖.大学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J7.教育研究,2009(06):22-26
在各类的研究文献中关于国外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文献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国外高校的治理结构及财务管理模式、预算制度都较为完善,并且在内部控制的研究上也较为先进,高校内部控制也一般参照有关内部控制的权威规定来制定。当前,在国际上比较权威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就是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至于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内部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在这两个标准框架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在本论文中,笔者借助互联网搜索到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比如美国、英国、口本等。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各个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根据国家的有关管理部门对于高校经济活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来的,之后再采取法律法规的发布模式来要求各个高校执行。比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高校财务制度》、《关于清理检查直属高校资金往来情况,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多部法规就是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发布的。当前阶段,国内学术界关于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以及相关策略作出研究探讨。比如吴素花和李强(2007)就是从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现状分析入手,重点探讨了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习张兴(2005)则也是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具体现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政策建议。[3 ](2)基于COSO的框架结构内容,对其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讨。比如聂庆芝在《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研究》一文当中,就是重点的研究了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具体概念以及产生原因等,并且部分涉及到了高校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方式;[6」而单超则在《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创新》一文当中对于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方面进行了分析概括,认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对于高校的内部控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5](3)对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进行研究。比如潘庆阳(2005)就是根据COSO报告里面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内容,归纳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所应该遵循的基本目标和相关概念,而且还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4」还有余小林在《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一文中也深入研究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出现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以上的关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能够科学合理的吸取COSO报告里面的先进经验,而且还能够具体的结合我国社会以及高校发展的实情,对于我国建立与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吴素花,李强.高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土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 4.[]习张兴.关于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 6.[]潘庆阳.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儿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5, 7.[]余小林.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J].财会研究,2010,(9):65-67.[]聂庆芝.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129-130.[]单超.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139-140.国外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摩洛哥的非斯城在公元859年创立加鲁因大学起,到十二世纪法国创立的巴黎大学、英国创立的伦敦大学等等,他们都十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本文在研究国外高校内部控制时,主要通过国外知名大学网站、政府发布的关于高校内部控制的文件和法规。在国外文献资料中,关于国外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少,但是国外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较为完善,实际操作谨慎。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是由高权威的专业组织机构制定并发布的,各个单位按照规定制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国家的高校内部控制也是依据这些规定制定的。所以,研究发达国家高校内部控制可以参照这些国家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并非学校为加强自身管理而自发制定的,而是高校经济活动出现问题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再以法规的形式颁布,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和提高办学效益,例如《高等学校财务制度》(1997),《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0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2004)等法规制度的颁布。
国内学术界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校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主要是分析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从那几个方面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
张界新(2003)在《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探讨》中提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规划、授权批准、预算控制、实物资产、费用支出、风险控制、审计控制七项内容[13]。
何海栋(2005)在《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一文中,从合法合规控制、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资产控制、风险控制、审计控制等方面构成高校内部控制体系[14]。
宁宏茹(2006)在《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结合内部控制框架及风险管理框架理论,主要从设计依据、控制目标、控制原则、业务控制活动、人员责任、控制体系、评价模型和控制的局限这八个方面来设计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15]
陈宝禄(2007)在《完善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一文中,从控制环境的建设、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五个方面建立高校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并在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中,注重人的因素,以增强内控执行的自觉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来保证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16]。
王卫星(2008)在博士论文《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中认为,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关键在于明确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控制要素。在明确高校内部控制目标后,将高校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与评价构成。第二层次要素:控制环境分为组织与文化、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则分为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程序和方法、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在监督与评价要素里,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1]。
苏少辉(2010)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马四海(2010)的《基于COSO框架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分析》等文章中认为,高校应该按照COSO框架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17][18]。(2)关于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针对高校内部控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张佩佩(2004)在《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中依据《会计法》等法规和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19]。
庞长兰(2006)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深入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内外部两方面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高校内部控制的几点对策[2]
黄建林(2007)的《高校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对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从总会计师的引入、专业委员会的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治理制度的建立、预算管理措施的强化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21]
刘建群(2009)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其改进对策》中指出,鉴于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相对薄弱的现状,对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和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22]
汪惠兰(02010)在《高校内部控制缺陷浅析》一文中,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23](3)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内容的研究
关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高校的具体会计业务控制制度,从财务的角度研究高校如何加强财务资金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目前高校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如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路丽艳(2003)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中利用案例法对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筹资与投资控制和工程项目控制[24]
陈旭晖(2007)在《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中认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财务预算控制、管理制度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业务控制、财产安全控制和工程项目控制六个方面,并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货币资金及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实证设计[25]
徐惠强(2008)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浅议》中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出发,认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筹资、采购与付款、收入与支出、学生收费等经济业务[26]
张翼(2009)在《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中对高校内部控制中的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筹资与投资控制和工程项目控制进行了实务设计,包含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的基础工作和主要内容的控制目标、控制要点、主要控制流程等方面,并采用了图示法对有关控制流程做了举例说明[27](4)关于内部控制某个具体要素的研究
对内部控制某个具体要素的研究主要涉及高校的控制环境、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①高校的控制环境
宁宏茹、孙红梅(2006)在《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当议》中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并从高校管理层、高校内部组织管理体制、高校文化建设和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28]
王雪峰(2008)在《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探析》中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结合高校实际,认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法人治理结构、文化和人三方面因素,并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改进建议[29]
张美掸(2009)在《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探讨》中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分别从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者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内部审计等方面提出了改善高校内部环境的建议[30]
②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研究
王海霞、何云飞(2006)在《浅议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中分析了当前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并建立和实施高校内部控制机制[31]
梅成(2010)在《我国高校会计风险防范研究》中深入剖析了高校会计风险的成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高校防范会计风险在认知和管理两方面还存在问题,构建了高校防范会计风险的控制体系,即防范基础:制度规范;防范保障:利益引导;防范途径:专业化管理;防范长效机制:德治与法治并举[32]
③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王卫星、赵刚(2008)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根据高校内部控制要素,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高校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33]
朱波强、林宗兵(2009)在《高校内部财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中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对高校内部财务控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34]
综上所述,一些发达国家对内部控制有根本性的规定,各高校内部控制比较完善,在实施时可以依照这些规定。而我国高校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滞后于企业,而且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的规定主要是针对企业而制定的,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很高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标准。目前我国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会计控制上,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系统。针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认识的局限,本文将根据我国高校的现状及特点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体系,并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评价,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
13.张界新.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探讨[J].事业财会,2003,(1): 32-34 14.何海栋.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83-87 15.宁宏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06 16.陈宝禄.完善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7.苏少辉.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J].会计师,2010,(9):81-83 18.马四海,王英辉,郭跃显.基于COSO框架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46-48 19.张佩佩.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3): 91-92 20.庞长兰.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财会研究,2006,(9): 34-35 21.黄建林.高校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田1.湖南大学,2007 22.刘建群.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9,(9): 50-51 23.汪惠兰.高校内部控制缺陷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3): 98-99 24.路丽艳.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 25.陈旭晖.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 26.徐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浅议[J].会计之友,2008,(4): 35-37 27.张翼.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28.宁宏茹,孙红梅.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当议[J].财会月刊,2006,(2): 22-23 29.王雪峰.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探析阴.财会月刊,2008,(4): 16-17 30.张美掸.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探讨[J].经济师,2009,(5): 97-98 31.王海霞,何云飞.浅议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111一113 32.梅成.我国高校会计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3.王卫星,赵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6): 93-97 34.朱波强,林宗兵.高校内部财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1): 30-33
通过互联网上国外知名大学网站、政府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文件和法律法规。本文了解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学校制定内部控制系统时大多依据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强调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监控和信启、系统的重要性,强调将内部控制纳入高校治理之中。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不多,但有部份国外高校成功的内部控制实践值得研究,如英国剑桥大学就十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财务风险的控制,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管理当局的重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50]
首先,治理机构健全。剑桥大学的治理机构是由大学和学院的资深成员、大学校长等共同组成的评议院(Regent House)。下设大学理事会(council of university)负责学行政、工作计划和资源管理的执行和政策制定。大学理事会负责监督除大学出版社之外的所有单位的则一务情况;编制和发布财务数据并对财务状况给出真实公正的描述。在大学理事会下设计划与资源委员会、财务委员会(the Financial committee)、审计委员会、风险控制指导委员会等多个专门的委员会。其中:财务委员会负责向大学理事会报告大学财务收支情况;就大学收支情况做出预测和建议;控制大学的投资等;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核大学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控制制度的效力情况。
其次,内部控制建设体系完善。大学理事会负责维护一个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力,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和修正;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制度是以加强管理为目的的而不是完全消除在执行政策、实现目标与目的过程中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基于已有的程序来确定政策执行、达到目标和目的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并对其进行管理。
第三,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剑桥大学的风险筹划指导专门委员会,具体负责大学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问题并向大学理事会负责。以从银行贷款的操作控制为例,首先,财务处向财务委员会提出建议,由该委员会与计划与资源委员会共同向大学理事会建议,由其进行决策后执行。虽然英国法律允许高校使用银行贷款、政府也不会干涉,但是,大学的治理结构基本上会控制自身的举债行为,剑桥大学对银行贷款的控制主要来源于自身而不是政府。
国内关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资金控制等具体业务活动或具体控制要素的探讨。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杜万波(2003)',基于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史为业(2003)对高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胡学莲(2005)''以部属高校为对象,讨论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宁宏茹,孙红梅(2006)'‘从控制环境要素出发,提出如何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2、关于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如吴素花,李强(2003)",郭宏(2006)'fi、汪晖,李敏(2007)、赵善庆(2007)',华永杰(2007)'”等对高校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高校发生的经济腐败案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强调要加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
3、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张界新(2003)b0、潘庆阳(2005)6'、张兴(2005)、何海栋(2005)、田园(2008)6‘等分别就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运用COSO内部控制等有关理论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设应包括组织规划、授权批准、预算控制、实物资产、费用支出、风险控制、审计控制等内容。
[50]王守军.2008.剑桥大学财务管理方面的几点启示和借鉴意义.教育财会研究,3:51-57 [51]杜万波.2003.高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探讨.经济师,5:88 [52]史为业.2003.浅议高等学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江苏高教,5:127-129 [53]胡学莲.2005.部属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财务与会计,7:50-51 [54]宁宏茹,孙红梅.2006.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色议.财会月刊(综合版),6:23-24 [55]吴素花,李强.2003.高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师,8:86 [56]郭宏.2006.改进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财会通讯(理财版),9:47-48 [57]汪晖,李敏.2007.浅析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完善措施.则会通讯(理则版),2: 52-53 [58]赵善庆2007.加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财政研究,4:65-68 [59]华永杰2007.高校内部控制的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则会通讯(理财版),6:63-64 [60]张界新.2003.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探讨事业财会1:31-33 [61]潘庆阳.2005.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会计之友(上旬刊),7:36-37 [62]张兴.2005.关于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6 : 96-98 [63]何海栋.2005.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88-89 [64]田园.2008.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则会通讯(理财版),6:113-114
在我国现阶段,关于对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相关策略等方面作出的研究探讨。例如,在吴素花和李强发表的《高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1]一文中,就是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分析了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王刚在《当议高校内部控制缺陷与完善对策》[2]一文中,对一高校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根据所提出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如何完善的对策。
(2)根基COSO的框架结构内容,对其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讨。比如聂庆芝在《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研究》[3]一文当中,重点对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概念、内部控制风险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了,并且涉及了高校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方式;单光超则在《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创新》[4]一文中,对于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现状己经发展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概括,认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张春富、张莎在《COSO报告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运用》[5]一文中,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COSO报告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3)关于构建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的研究。比如潘庆阳在2005年发表的《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6],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COSO报告)有关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内部控制应达到的目标出发,分析、归纳了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及概念,并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六点对策[6];还有余晓林在2010年发表的《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一文中分析了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其原因基础上,就建立与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相关措施[7]。张兆亮、赵鸿雁在2011年发表的《COSO报告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构建的启示》一文中通过对COSO报告构成要素的分析,在理论上探讨了影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要素,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使高校经济行为健康、有序地运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健康的 发展[8]
以上阐述的关于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不仅将COSO报告里面的先进经验科学合理的吸取,而且还能够具体将我国社会以及高等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种结在我国建立与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1]吴素花,李强.高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3,(8),89.[2]王刚.色议高校内部控制缺陷与完善对策[J].商业会计.2011,(5),28-29.[3]聂庆芝.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129-130.[4]单光超.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139-140.[5]张春富,张莎.COS。报告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运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3),60-63.[6]潘庆阳.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3),34-35.[7]余晓林.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J].财会研究.2010.(9),65-67.[8]张兆亮,赵鸿雁.COSO报告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构建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86-88.
第四篇:企业内控文化研究
理论研究财政部在2007年关于内部控制的征求意见稿中,把内部控制环境放置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将企业文化纳入其中,这是我国企业内控研究上的一个创新点,值得深入探讨企业内控文化初探甘林君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可见,隐性的企业文化和显性的组织制度都属于企业管理体制,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效能团队。
一、跨国公司的内控文化实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是由一个企业所固有的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是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理念灌输给其员工并使之传承下去。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退,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这就是跨国企业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体现,而这种精神可以用米勒所述的目标原则、共识原则、卓越原则、一体原则、成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及正直原则等八个原则来表现。许多跨国企业在坚持各自独特企业文化的同时,都能充分体现出这八个基本价值原则,并拥有一个构思良好的远景规划和员工一起分享。
一个出类拔萃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核心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宗旨体系,是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理由,这个指导原则又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对于企业内部成员有着内在的价值。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原则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秉承正直的企业理念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它是企业成为优秀组织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如强生、、惠普、宝洁等。诚实正直意味着公司上下都守诺办事、言而有信,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要求绝对的诚实正直,提供一种优质产品或优质服务不只是一种“严格按规格说明书办事”的行动。宝洁公司的客户业务发展与服务副总监陈东锋先生阐释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时指出,宝洁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的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诚实正直、积极求胜和彼此信任。公司尊重每一位员工,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价值观的核心,做到集体与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此外,宝洁还重视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珍视个人的专长,力求做到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在其全球的任何一个分公司,这个核心价值观都被一致地秉承了下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吸引和造就了一批持相同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全身心地为其工作,员工积极性高、工作开心,人才流失率远低于同类型企业。由此不难看出,企业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准则上,公司的价值观成为积聚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生命线。
在独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外,许多外资企业还规划出引人入胜、清晰明确的公司未来前景,即今后10—30年的大胆目标,来鼓励员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这种宏伟的承诺可以使员工直接明朗地看到实现目标后的收益。以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其目标是展望2020年,宝洁产品进入中国的家家户户,遍布各式各样的销售网络,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消费者用品公司。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他们大都拥有能让员工“虔诚”信仰的企业核心经营理念,使得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员工能依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精诚团结、有效合作。在新员工进入公司之后,又源源不断地向其灌输这种有效的企业文化,并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员工个人的工作信条,自觉地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导原则。最后加以描述出一幅令人向往的未来图景,企业于是就从内控文化上完成了员工“向心力”的凝聚,使大家有了共同追求的明确目标。
二、科学规划企业内控文化远景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然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有不少在宝洁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营企业,竟有移民般的感觉,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可见企业文化之深入人心。现代管理实践证明,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目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长久规划结合起来,很多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就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科技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在中国总会计师·月刊理论研究建立优秀文化时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寻找和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领导人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非常关键,企业领导一个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
其次,规划并沟通企业成功路线。企业的发展计划就是一张引领成功导向图,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在图中可以标明企业目前的起点,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达到的方式,直至将远景变成现实。
再有,创造行诺文化(deliveryculture)。人力资源部帮助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契约”文化,让大家都把自己工作做好,每个流程、每次作业都要在致力满足顾客要求的基础上成本最低。
最后,授权团队走向成功。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
持良好文化秘诀的外资企业大都强化感情投入,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摩托罗拉的一位经理说过,摩托罗拉是靠企业文化吸引雇员的,你加入摩托罗拉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你就会留下来。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举办过家庭日,邀请员工及其亲属参观工厂及
其办公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员工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而感到骄傲。
三、创造企业文化的有效策略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参照以下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
.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内部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以质疑的,这使下属对待上司心存顾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热爱,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营造信任氛围,建立员工高度参与的工作模式。在跨国公司中,很多年青的经理要承担很大的项目,这在传统的国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这种信任氛围,使得年青人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年青人在这里可以放开手脚,发挥潜能。
.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员工也可以允许随意着装,现在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职员上班再也不必统一着装,或整天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个性、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在一个舒适、自我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
.帮助员工规划其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发展的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合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的和谐。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职业发展管理一方面包括员工职业发展的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另外一方面,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培训、换岗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团队精神。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员工对合作群体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同群体共享成功及实现价值的目标激励着员工为之努力。
四、我国航天企业的内控文化理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我国航天企业文化的精髓。体现到企业中,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企业品牌,一种企业精神价值;体现到员工身上,则是一种责任意识,一种使命感,一种凝聚力。
依据航天企业固有特点,兼顾我国传统文化,参照财政部意见稿内有关企业内控文化规定,结合国际上知名企业的做法,笔者认为,航天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文化可以总结如下:
(一)整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和一种动力。航天企业要培养广大员工形成追求和谐、民主、责任以及奉献相结合的整体价值观,这有利于他们形成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团队协作和遵规守纪的精神。
(二)高素质的领导者领导人的素质对于企业至关重要。领导的任务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领导人应当树立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三)职业道德观企业应当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责权限,结合不同层级人员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和不同要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级人员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者行为守则,并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四)正直与诚实管理人员应当树立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操守,不得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制定并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重大信息披露事项的判定标准和报告程序,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和汇总,不断强化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及应当依法披露的其他信息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自觉遵守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规定,勤勉尽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第五篇:课题研究效果总结
浅谈对课题研究的效果总结
龚婧
通过对学校举行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课题研究的学习,让我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下面我就家庭教育情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让学生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拼搏进取的火焰;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理想是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是中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根本保证。我们经常用成功人士的事例来教育他,进而让他牢固树立自己的理想。
二、让学生在温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家长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幸福的环境。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思想从小就受压抑,心灵和自尊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因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要想让学生茁壮成长,必须创造出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有的家庭经常爆发“战争”,学生在惊恐中不知如何是好,大一点年龄的学生为此增加思想负担影响学习,甚至发生悲剧。学生既是子女又是朋友,对学生要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在家里我们从不给学生什么压力,让他快快乐乐地生活。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摇篮,只有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好学生,教育好学生,使他茁壮成长,不断进步,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让学生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小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仅要培养“吃苦”精神,还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在日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吃苦”意识,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中小学,他们要求学生在寒冷的天气中跑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在英国有一所著名的伊顿中学,那里的学生几乎都能考入名牌大学,其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吃苦,该中学不设暖气,在异常寒冷的冬天,也只让学生盖一条毛毯睡觉,洗冷水澡,这就是刻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学生得到磨炼;在法国,做父母的绝不让学生乱花钱,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也不轻易相互借钱。如果想用零用钱,只有去打工,他们的教育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而在中国,少年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饥饿、何为劳累、何为困难、何为贫穷等,学生中意志薄弱者甚多,这与他们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所以,家长越保护越替代,学生就越依赖越无能,勤劳是幸福的种子,闲散是堕落的祸根,安逸是学生们成长的最大敌人,是埋在学生们心中最大隐患。所以,要让学生在逆境中,在经历风雨后的人生显得更加灿烂。
四、广泛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材。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培养学生不能光抓学习,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的做法是提供各种条件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从小就参加一些有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感觉,今后的学生光学习好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 全面发展。家长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这个原则,不能死扣学习,一定让学生有特点有特长。有一个报道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联欢,各国留学生在台上又唱又跳,各种乐器很在行,演奏的十分动听。邀请中国留学生上台时,个个摇头,你推我来我推你,没有一个能上场。说起学习,中国留学生最刻苦,可其他方面就差了一截,这是不行的。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读书习惯,我经常带他去书店购书,开始是我为他选,后来是他自己选。从小学开始到现在,家里已经摆满了几十本的书籍,学生从这些书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另外,组织经常性的户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不能总把学生关在家里,经常带学生出去,让学生在大自然和新颖的环境中开心地活动。有些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地方,学生将铭记一生。
五、从小培养学生的诚实、善良的性格
我经常跟学生沟通,从一些小事和学生讲道理,他需要什么,合理的我会满足他,不合理的跟他讲清楚,坚决不跟他讨价还价,不让他养成乱花钱的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每件细小的事情,培养学生纯真友谊、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等良好品德。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在此,我只能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