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8:4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军营社区”的创立、建设、发展是新形势下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驻地政府共同谱写的双拥共建新篇章,是为解决各类机关大院引进城市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的现实课题进行的成功尝试。近年来,在全国双拥办、总政治部、北京市的关心扶植下,经《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已小有名气。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军营社区不仅进一步促进了部队机关营院的全面发展,给双拥共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军营社区产生的背景

军营社区的创建,是在深化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双拥硕果。她的产生一是适应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现代军事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由于军队营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长期以来形成了生活服务保障大包大揽,被保障对象等、靠、要的现状,一些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严重制约了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为此,从1999年开始,联勤部机关从经济领域进行了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探索,在机关生活服务保障社会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减少了用兵用车,节省了经费开支,总后勤部在联勤部召开现场会,向全军推广了经验做法。军营社区的建立,使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二是顺应城市化建设和加强部队营院管理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们部队营院居住人口渐趋复杂。有现役官兵及职工家属,离退休未进干休所的军队老干部,也有离退休随子女共同居住的返京人员,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退职工,还有随机关社会化保障改革进驻营院的地方人员,以及临时来队住户和务工人员,多达1700余户、5500余人,相当于机关军人的10多倍,加上外来流动人口,较以往机关人数增加了近20倍。这些居民由于隶属单位不同,类别各异,很难以部队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实施统一有效管理。因此,必须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创造新模式。2000年初,我们将机关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延伸,专门成立了营院管理办公室,统一负责居委会、派出所、老年和儿童活动站的工作,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2001年8月,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形势变化,经地方政府批准,将“家委会”转为“社区居委会”,使传统的城市街道居委会管理模式与新兴的“军营社区”管理模式有机的结合。

三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军营社区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军营社区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营造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安定和谐的人居环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四是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军营社区的建立,把城市建设理论、管理模式用于部队营院建设,对部队营院所居住人员实施统一管理,体现了军政、军民关系的方方面面,是对双拥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工作中,我们把军营社区建设作为双拥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筹划建立到工作部署都纳入到军地双拥工作的整体规划。征求区政府有关部门、驻地街道办事处的意见,认真筹划、严密组织,妥善处理好军地、军民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军营社区作用发挥好了,就能营造和谐的营院内部环境,进一步融洽军政、军民关系,加深军民鱼水情谊,推动双拥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

二、建设军营社区的做法

军营社区建立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军地携手谋划。军营社区建设离不开军地双方的共同参与。工作中,军地双方都主动将社区建设纳入军地改革和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其他工作一起筹划部署,一起检查指导,一起总结讲评。联勤部首长多次到社区进行指导,明确指示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把营区和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努力探索社会化改革与管理,走出一条军民共建的新路子。民政部、全国双拥办、北京市民政局及双拥办、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多次深入机关调研指导军营社区建设,共同谋划、设计。

二是军地合力共建。军地双方把军营社区建设作为共同职责,石景山区体育、文卫、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按职能分工,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投资建成综合教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创作展览室、文化娱乐室、室内健身场和军营社区公园,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2002年4月份,石景山区在我部召开军民共建“军营社区”现场会,举行了“军营社区”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揭牌仪式。2003年8月份,总政治部老干部局在我部召开“依托军营社区,加强待安置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现场观摩会”;10月份,北京市双拥办在我部召开“驻京部队军营社区落实‘星光计划’经验交流会”。

三是搭建工作机构。按照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骨干作用、促进志愿服务的原则,我们把机关各部(局)、直属各分队、驻院内兄弟单位及北京巴士公司公交车队,地铁和113电站、驻地公安、环保、工商等执法部门的负责人吸收进来,共同组成了社区工作协调机构,加强了

组织领导力量。聘请富有管理经验、责任心强、有一定专长的部队离退休党员,充实到军营社区的各个组织,发挥他们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官兵、职工、家属开展法律常识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特困家庭送温暖;为干部战士讲革命传统,培训文体骨干。

四是规范服务内容。在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在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从1999年开始,为改变“军队办社会”的现状,我部把大力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工作与逐步深化的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狠抓了饮食、商业、交通三个系统,绿化、环保、工程维修、职工管理四个项目的改革。使军队资源与地方资源融合,军事经济与社会经济兼容,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目前,联勤部机关大院为居民服务日趋完善,综合修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餐饮购物等8类50多项,基本涵盖了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

五是明确军地职责。军营社区建设过程中,军地双方既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又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在社区组织、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等六大类项目中,军地共建成立了军营社区组织机构;成立了军警民治安联防队,实行昼夜巡逻;军地双方共同投资,改善了社区环境。由军队负总责,地方配合的社区卫生,部队出资负责垃圾外运,地方进行协助。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军队配合的社区各项服务和文化建设,根据《2005年军营社区建设意见》,将社区居委会完全纳入城市街道管理体制,由部队提供场地保障,人员经费等交给地方管理。

三、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效果

从实践看,军营社区各项服务功能作用发挥明显,社区居民满意率逐年提高。总的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一是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我们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大力搞好教育引导,让先进思想文化占领阵地。利用老年大学,定期组织大家学习革命理论、健康常识、文学艺术、计算机知识和英语讲座,结合时代发展形势探讨热点问题;依托广播室、闭路电视系统,对居民定期开展各种教育;在道路两侧、楼房之间和各服务网点,制作灯箱、宣传展板,营造教育氛围;每周一次在社区公共服务站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居民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等有较大提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牢了平等、友爱、团结的思想基础。

二是组织建设作用明显。为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建工作,我们与五里坨街道办事处协商,并报请军地双方上级党委批准,在原来营院管理办公室党支部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军营社区党总支和六个分支部。既有军队管理的人员支部,又有地方管理的人员支部,还有院内的外单位人员支部,使社区党组织管理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与五里坨街道办事处共同建立的共同研究、筹划、指导军营社区全面建设,定期研究解决军营社区建设的各种问题的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促使了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是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军地双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教育和科普活动。老年协会中的歌曲组、戏曲组、舞蹈组、球类组、健身组、老年服务组每天都有活动安排;老年大学中的书法、绘画、诗歌赏析与写作,法律等定期举行知识讲座,经常开展老年保健、健康咨询,英语日常用语学习及计算机知识培训。还经常组织歌咏比赛、评比“五好家庭”等系列活动。据统计,社区老年大学目前举办各类讲座100多次,累计有3000余人次参加听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了军心、民心,陶冶了情操。

四是生活保障更加有力。我们充分利用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成果,在原有综合修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餐饮购物等项目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又引进了首食“早点工程”,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联勤部机关营院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实现了官兵及社区居民购物、消费不用出社区,生活保障基本放心满意。

五是安全管理秩序井然。把搞好社区稳定作为一项政治性任务来抓,采取建机构、强队伍、严监控等措施,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在营院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统一管理下,军警民治保联防队员严格落实社区管理规定,白天严格检查监督,夜间加强值班巡逻。开展维稳创安活动,加大对外来人员管理和信访接待工作力度。今年,还做好“对讲防盗门”安装试点工作,购置“车辆测速仪和酒精测试仪”等,使军营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群众感到安全舒适的和谐社区。2000年10月,一举抓获4名到院内企图散发反动宣传品的社会“×××”分子,进而捣毁了印刷×××宣传品的地下黑窝点,受到北京市公安局、总政治部的通报表扬。

六是环境美化舒适优雅。近年来,我们在军营社区建设中,对营区环境进行了大力改造,拓宽了东西两个营门和两条主干道,更换了路灯;建设4万平方米的翠戎小区,引进了管道天然气,清整垃圾场地7100平米,新增绿地3万余平米,改建了11000平米的水上公园和近万平米的社区公园,植树15000余棵;新建了室内游泳馆、室外公共厕所;修缮了大礼堂、多功能厅;平整改建了东山沟综合训练场;对污水进行治理,将垃圾外运消纳,使社区环境大为改观,达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实现了营区绿化、环境美化、路面硬化和营院亮化。机关营院已连续10年被北京市和总后勤部评为“花园式”营院,连续13年被北京市和石景山区评为“卫生红旗先进单位”。

军营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载体。创建军营社区离不开军地双方的两个积极性和互相支持,这既是新形势下军民共建的新发展、新内容,又是军营社区建设的共同基础。军营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只有顺应时代发

第二篇: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定稿]

“军营社区”的创立、建设、发展是新形势下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驻地政府共同谱写的双拥共建新篇章,是为解决各类机关大院引进城市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的现实课题进行的成功尝试。近年来,在全国双拥办、总政治部、北京市的关心扶植下,经《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已小有名气。实践使我们体会到:

创建军营社区不仅进一步促进了部队机关营院的全面发展,给双拥共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军营社区产生的背景

军营社区的创建,是在深化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双拥硕果。她的产生一是适应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现代军事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由于军队营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长期以来形成了生活服务保障大包大揽,被保障对象等、靠、要的现状,一些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严重制约了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为此,从1999年开始,联勤部机关从经济领域进行了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探索,在机关生活服务保障社会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减少了用兵用车,节省了经费开支,总后勤部在联勤部召开现场会,向全军推广了经验做法。军营社区的建立,使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二是顺应城市化建设和加强部队营院管理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们部队营院居住人口渐趋复杂。有现役官兵及职工家属,离退休未进干休所的军队老干部,也有离退休随子女共同居住的返京人员,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退职工,还有随机关社会化保障改革进驻营院的地方人员,以及临时来队住户和务工人员,多达1700余户、5500余人,相当于机关军人的10多倍,加上外来流动人口,较以往机关人数增加了近20倍。这些居民由于隶属单位不同,类别各异,很难以部队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实施统一有效管理。因此,必须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创造新模式。2000年初,我们将机关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延伸,专门成立了营院管理办公室,统一负责居委会、派出所、老年和儿童活动站的工作,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2001年8月,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形势变化,经地方政府批准,将“家委会”转为“社区居委会”,使传统的城市街道居委会管理模式与新兴的“军营社区”管理模式有机的结合。

三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军营社区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军营社区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营造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安定和谐的人居环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四是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军营社区的建立,把城市建设理论、管理模式用于部队营院建设,对部队营院所居住人员实施统一管理,体现了军政、军民关系的方方面面,是对双拥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工作中,我们把军营社区建设作为双拥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筹划建立到工作部署都纳入到军地双拥工作的整体规划。征求区政府有关部门、驻地街道办事处的意见,认真筹划、严密组织,妥善处理好军地、军民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军营社区作用发挥好了,就能营造和谐的营院内部环境,进一步融洽军政、军民关系,加深军民鱼水情谊,推动双拥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

二、建设军营社区的做法

军营社区建立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军地携手谋划。军营社区建设离不开军地双方的共同参与。工作中,军地双方都主动将社区建设纳入军地改革和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其他工作一起筹划部署,一起检查指导,一起总结讲评。联勤部首长多次到社区进行指导,明确指示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把营区和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努力探索社会化改革与管理,走出一条军民共建的新路子。民政部、全国双拥办、北京市民政局及双拥办、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多次深入机关调研指导军营社区建设,共同谋划、设计。

二是军地合力共建。军地双方把军营社区建设作为共同职责,石景山区体育、文卫、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按职能分工,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投资建成综合教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创作展览室、文化娱乐室、室内健身场和军营社区公园,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2002年4月份,石景山区在我部召开军民共建“军营社区”现场会,举行了“军营社区”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揭牌仪式。2003年8月份,总政治部老干部局在我部召开“依托军营社区,加强待安置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现场观摩会”;10月份,北京市双拥办在我部召开“驻京部队军营社区落实‘星光计划’经验交流会”。

三是搭建工作机构。按照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骨干作用、促进志愿服务的原则,我们把机关各部(局)、直属各分队、驻院内兄弟单位及北京巴士公司公交车队,地铁和113电站、驻地公安、环保、工商等执法部门的负责人吸收进来,共同组成了社区工作协调机构,加强了组织领导力量。聘请富有管理经验、责任心强、有一定专长的部队离退休党员,充实到军营社区的各

个组织,发挥他们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官兵、职工、家属开展法律常识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特困家庭送温暖;为干部战士讲革命传统,培训文体骨干。

四是规范服务内容。在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在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从1999年开始,为改变“军队办社会”的现状,我部把大力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工作与逐步深化的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狠抓了饮食、商业、交通三个系统,绿化、环保、工程维修、职工管理四个项目的改革。使军队资源与地方资源融合,军事经济与社会经济兼容,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目前,联勤部机关大院为居民服务日趋完善,综合修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餐饮购物等8类50多项,基本涵盖了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

五是明确军地职责。军营社区建设过程中,军地双方既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又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在社区组织、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等六大类项目中,军地共建成立了军营社区组织机构;成立了军警民治安联防队,实行昼夜巡逻;军地双方共同投资,改善了社区环境。由军队负总责,地方配合的社区卫生,部队出资负责垃圾外运,地方进行协助。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军队配合的社区各项服务和文化建设,根据《2005年军营社区建设意见》,将社区居委会完全纳入城市街道管理体制,由部队提供场地保障,人员经费等交给地方管理。

三、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效果

从实践看,军营社区各项服务功能作用发挥明显,社区居民满意率逐年提高。总的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一是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我们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大力搞好教育引导,让先进思想文化占领阵地。利用老年大学,定期组织大家学习革命理论、健康常识、文学艺术、计算机知识和英语讲座,结合时代发展形势探讨热点问题;依托广播室、闭路电视系统,对居民定期开展各种教育;在道路两侧、楼房之间和各服务网点,制作灯箱、宣传展板,营造教育氛围;每周一次在社区公共服务站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居民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等有较大提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牢了平等、友爱、团结的思想基础。

二是组织建设作用明显。为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建工作,我们与五里坨街道办事处协商,并报请军地双方上级党委批准,在原来营院管理办公室党支部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军营社区党总支和六个分支部。既有军队管理的人员支部,又有地方管理的人员支部,还有院内的外单位人员支部,使社区党组织管理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与五里坨街道办事处共同建立的共同研究、筹划、指导军营社区全面建设,定期研究解决军营社区建设的各种问题的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促使了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是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军地双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教育和科普活动。老年协会中的歌曲组、戏曲组、舞蹈组、球类组、健身组、老年服务组每天都有活动安排;老年大学中的书法、绘画、诗歌赏析与写作,法律等定期举行知识讲座,经常开展老年保健、健康咨询,英语日常用语学习及计算机知识培训。还经常组织歌咏比赛、评比“五好家庭”等系列活动。据统计,社区老年大学目前举办各类讲座100多次,累计有3000余人次参加听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了军心、民心,陶冶了情操。

四是生活保障更加有力。我们充分利用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成果,在原有综合修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餐饮购物等项目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又引进了首食“早点工程”,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联勤部机关营院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实现了官兵及社区居民购物、消费不用出社区,生活保障基本放心满意。

五是安全管理秩序井然。把搞好社区稳定作为一项政治性任务来抓,采取建机构、强队伍、严监控等措施,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在营院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统一管理下,军警民治保联防队员严格落实社区管理规定,白天严格检查监督,夜间加强值班巡逻。开展维稳创安活动,加大对外来人员管理和信访接待工作力度。今年,还做好“对讲防盗门”安装试点工作,购置“车辆测速仪和酒精测试仪”等,使军营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群众感到安全舒适的和谐社区。2000年10月,一举抓获4名到院内企图散发反动宣传品的社会“×××”分子,进而捣毁了印刷×××宣传品的地下黑窝点,受到北京市公安局、总政治部的通报表扬。

六是环境美化舒适优雅。近年来,我们在军营社区建设中,对营区环境进行了大力改造,拓宽了东西两个营门和两条主干道,更换了路灯;建设4万平方米的翠戎小区,引进了管道天然气,清整垃圾场地7100平米,新增绿地3万余平米,改建了11000平米的水上公园和近万平米的社区公园,植树15000余棵;新建了室内游泳馆、室外公共厕所;修缮了大礼堂、多功能厅;平整改建了东山沟综合训练场;对污水进行治理,将垃圾外运消纳,使社区环境大为改观,达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实现了营区绿化、环境美化、路面硬化和营院亮化。机关营院已连续10年被北京市和总后勤部评为“花园式”营院,连续13年被北京市和石景山区评为“卫生红旗先进单位”。

军营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载体。创建军营社区离不开军地双方的两个积极性和互相支持,这既是新形势下军民共建的新发展、新内容,又是军营社区建设的共同基础。军营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融入整个社会,借助社会力量,才能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只有建设新型军营社区,才能改变部队营院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靠军事行政手段自给自足、封闭管理的模式。

四、对军营社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尽管军营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许多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把军营社区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军营社区“后院”和“前沿”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军营社区是部队机关干部、战士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场所的“后院”,又是服务群众,连接军地,沟通军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双拥共建工作最直的“前沿”。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和营院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城市发展建设。因此,建议上级要进一步加大对军营社区建设的指导和投入,充分发挥军营社区的作用,推进双拥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军营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应进一步理顺。从军营社区居委会运作情况看,居委会属于部队管理,其党政、行政、业务受地方指导,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地方街道管理脱节,难以实施有效管理,部分居民成为军队管不好,地方管不着的死角,有时甚至会影响社会安定和部队稳定。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将军营社区居委会机构和工作人员,纳入地方街道管理体制,负责其党政、行政及经费、工资保障,部队在场地环境等保障方面,继续提供必要条件和支持。

三是军营社区居委会管理对象应进一步明确。军营社区建立以来,一些转业干部及家属,到外单位任职,家在营院的干部等长期居住在营院,在管理对象上给军营社区带来了一些矛盾和突出问题。建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对军营社区的管理对象进一步给予明确,出台一些相应的规定,对不符合军营社区管理的人员增加预算,给予一定经济上的补贴。

四是城市建设理念、管理模式与军营建设、管理方法交融应进一步研究探讨。城市建设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多年城市建设的经验总结,总体上适用于地方城市建设。军队营院现有的建设与管理方法,是军队营院多年管理经验的总结,总体上适用于军队营院建设和管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军营社区建设要深入发展,只有找准地方城市社区建设与军队营院管理的共同点,才能确保军营社区建设,既符合城市社区建设方向,又符合军队营院管理的实际。建议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军营社区建设研究探讨力度,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确保军营社区建设稳步发展。

第三篇:对建设和谐军营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和谐军营的几点思考

刘永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作为军队来讲,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和谐的军营,为军事斗争准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军无纪不立”的观念,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基础上的法治社会。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严格用条令条例管控部队、正规秩序、解决矛盾。一是要抓住落实法规制度这个根本途径。要坚决克服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文代法的现象,坚持不懈地用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规范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始终做到自觉遵守不随意变通、全面落实不任意取舍、长期落实不有始无终;要切实纠正依法治军等同于禁住管严的做法,处理好禁与导的关系,既强调令行禁止、严格管理,又注重教育疏导,确保官兵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自觉;要强化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条令学习月”活动和“学法规、知法规、用法规”活动,形成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力整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切实形成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服役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要抓住从严治官这个突破口。领导干部要自觉从严律己,凡是明

令禁止的,坚决不能违犯;凡是要求部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部属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部队做好表率。要努力提高依法治军能力。各级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通过勤奋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要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实施集中,科学组织实施,不断积累依法治军的经验;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带兵治军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依法治军的能力和水平。党委要加大对干部的监管力度。要强化组织功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领导干部的言行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中;要坚持走制度化管理的路子,一丝不苟地抓好干部的考核、讲评等制度。三是要抓住规范“四个秩序”这个重点。要正规战备秩序。根据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部队的具体任务和官兵的现实思想反映,进行经常性战备教育,增强战备观念,熟悉战备方案。要正规训练秩序。围绕提升“打赢”能力,严格按纲施训,使训练步骤规范化、训练内容系统化、训练管理制度化,不断提高训练水平。要正规工作秩序。搞好上下结合,按照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科学运转,使部队工作井然有序。要正规生活秩序。严格实行一日生活条令化,使部队始终保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和谐局面。

二、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兵为军之本”的观念,从维护基层官兵利益入手密切内部关系

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官兵利益,密切内部关系,形成上下之间同心同德,官兵之间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一是要完善公平公正机制。严格落实基层事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在干部职务提升、骨干选配、入党考学、选取士官、技术培训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严格实行政策规定、标准条件、名额分配、办事程序、选拔结果“五公开”,自觉做到感情服从政策、面子服从制度、关系服从程序,不搞“暗箱操作”,以此赢得官兵的信任。二是要浓厚民主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民主,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官兵呼声,改进工作方法;要形成“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民主氛围,各级干部要勇于接受批评,善于听取士兵的意见,对于持不同意见者不打击报复,不给“小鞋穿”;要按照《纲要》规定,定期搞好基层与机关的“双向”讲评;要重视工作总结中发扬民主环节的落实,对官兵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有一个“时间表”,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三是要满足官兵学习成才需要。搞好硬件建设,在场所、设施、器材和图书、光盘等学习资料上给予保障;要加强宣传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官兵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的平台;要扎实开展“创建学型军营,争当知识型军人”活动,引导广大官兵增强学习成才的紧迫感,鼓励官兵踊跃参加函授学习、成人自考和学历升级考试,立足本职自学成才;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浓厚靠素质立身、靠能力竞争、靠实绩进步的氛围,提高大家学习成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剂改善伙食,解决好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的吃水、洗澡、看病难等问题,满足官兵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要开展好文化活动,搞好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文体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加大文体骨干的培养力度,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要注重帮助官兵解决现实问题,把战士中存在的家庭贫困问题、涉法问题、伤残问题、婚恋问题当成大事抓,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尽力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暖兵心、合兵意,凝军心,形成上下同心干事业、和谐一致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育人德为先”的观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官兵道德水平

高尚的军人道德是履行打赢使命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空降兵不仅要注重发挥法规的约束功能,更要注重发挥道德的调节力量。一是要加强以战斗精神为核心的武德培养。当兵打仗、带兵打仗是军人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是军人最大的武德。要培育听党指挥、爱党忠诚的坚定信念。紧紧围绕铸牢“军魂”,着力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基本问题,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影响,大力锻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的坚定政治品格。要培育当先锋、打头阵的昂扬锐气。教育官兵认清党和人民对军队寄予的厚望,不断强化“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的观念,确保在未来作战中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要培育不畏强敌、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深入开展“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好敢不敢打、能不能胜、怕不怕死等根本问题;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官兵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军人价值观;广泛开展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活动,大讲我军战史、大讲战斗故事,形成学传统、讲传统、弘扬传统的浓厚氛围,激发官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二是要加强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德培养。要以“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着眼于日常道德养成,引导官兵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少数官兵中存在的不正当消费、不正当内部关系,不正当交往等问题抓起,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帮助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纯洁的人际观、健康的娱乐观和正确的婚恋观;要搞好诚信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社会、同志之间的关系,“对党表忠心、对社会献爱心、对战友讲诚心”,做到诚实守

信、人格健全、品格高尚;要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活动,引导官兵弘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夫妻互敬、关爱子女的家庭美德;要针对少数官兵在网上发布垃圾信息、散播不良言论、滥用黑客手段、浏览不健康网页等不良行为,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培树“文明上网”的良好“网德”。三是要加强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官德培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弃谋私之念,常去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时刻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要恪尽职守,不贪不污,严格约束行为管住小节,把好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要自觉接受组织和广大官兵的监督,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同志,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防止权力的非正常延伸;要保持平常心,牢记职责做工作,盯着问题做工作,舍小利顾大义;要增强亲和力,不摆“官架”,不耍“官威”,扎扎实实深入基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保持良好的本色和作风,并以此带动部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保障工程”的观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抓好部队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是部队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全面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和谐空降兵离不开安全稳定,如果部队事故案件频发,必然会带来工作秩序被打乱,部队内部之间、军政军民之间关系紧张等不和谐因素,破坏军地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当前,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要从国家需要安全稳定,人民盼望安全稳定、部队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上级高度关注安全稳定的四个层面上,提升抓安全稳定工作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机关要清醒的看到,如果部队发生严重失泄密、亡人事故、武器装备丢失被盗等

问题,不仅仅只是部队建设受损,甚至还会引发影响国家安全、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大问题;要走出“出了问题想安全,不出问题忘安全”的被动应付的误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全面、持久地谋划、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要坚决克服“就安全抓安全,就稳定讲稳定”,把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机械式割裂开来的错误做法,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必然的组成部分,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的每一环节。二是要严格落实责任制。要按照“守土原则”落实安全责任,推行“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安全工作理念;要依据《安全工作条例》和《预防犯罪工作条例》明确的各级职责,从领导到机关、从机关到基层直到每个官兵,将安全责任和安全目标层层分解、层层明确、层层落实下来;要坚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安全稳定工作上失职惰职的,没出问题也要处理,出了问题更要从严从重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强化对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做到全方位、全覆盖、不留任何死角。三是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要按照“抓小防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思路抓工作,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事故处理为隐患治理,坚持在安全的时候查隐患,在稳定的时候找问题,努力发现不安全的“第一信号”,对于事故苗头和隐患,要及时果断、科学有效、追根究底地进行彻底解决,不疏忽每一个细小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漏洞,不留下每一个细小死角,切实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摘自解放军报)

第四篇: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建设,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桃花江镇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一、居委会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全县共有54个居委会,其中12个建制镇有51个居委会,3个单列乡(牛潭河乡、乍埠回族乡、河溪水乡)有3个居委会。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83人,其中男66人,女117人;各建制镇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最小的39岁,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岁的建制镇就有9个;按学历结构分,大专以上10人,占5.4%,中专以下173人,占94.6%。

(二)办公设施和服务业情况 全县只有桃花江、修山、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石牛江、松木塘等7个建制镇的居委会有办公场所,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的居委会有服务业用房;三堂街、源嘉桥、灰山港、牛潭河、乍埠等6个乡镇的居委会至今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更谈不上服务业用房;鸬鹚渡镇、河溪水乡的居委会实际上有名无实。全县54个居委会仅有3台电话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无从谈起,服务设施极为简陋,居委会的固定资产、服务业产值、年纯收入都是空白;经费来源仅有县、乡镇财政配套的3000元/年,人员工资无法保证。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居委会在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发挥基层纽带作用,做 好了一些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基层。居委会以综治为中心,狠抓管理与落实,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处理有关问题,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近三年每年平均下降20%;教育辖地居民反对参与FLG等邪教组织活动,作用明显。二是环卫工作有所改变。尤其是桃花江镇的14个居委会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整顿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大为改观,许多居委会被评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三是拥军优属、低保等工作完成出色。居委会每年节日上门慰问、救济困难户(包括烈军属)108户,并定期开展探访孤老户、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等活动;通过居委会发放低保3420人。

二、社区建设进展态势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和湘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试点,对全县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社区建设工作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大会上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县委常委会议多次提到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并明确今年以县城城区为龙头,带动全县各建制镇的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县民政局三次组团赴辽宁、长沙等地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二)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2003年8月,县民政局在武潭镇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撤销原龙山路、琅琊路、板溪路三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了龙琊桥社区居委。该社区在参观赫山区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起步工作,核定了社区工作岗位编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含民警)、委员2人,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原各居委的资产已过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目前,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筹资200多万元进行“潭山新村”的开发,第一期工程平整土地近80亩接近扫尾,第二期工程将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拟建立2280平方米的集贸场、1680平方米的车站和128套商品房,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此外,拟筹建一个20余亩集办公楼、光荣院、敬老院、幼儿园、幼儿游乐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场所。这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管理一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社区。

(三)社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开始起步。一是社区服务有所发展。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发〔2002〕12号《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湘发〔2002〕18号以及湘劳社发〔2003〕25号文件规定,从2002年起,广泛开展了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作,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去年12月,该局以桃花江镇太平街居委会为试点,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5万元,建好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社区就业,去年以来,太平街居委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该居委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已全面启动。二是居委卫生和文化发展来势趋好。通过落实居委卫生责任制和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居委文化事业正逐步繁荣,不少居委建立了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和一批室内室外健身设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治安明显加强。灰山港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联防队,实行24小时巡防工程,已破获治安案件20多起,保证了辖区的平安。四是居委低保、优抚、救助、老龄、殡改、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三、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段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上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全县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没有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工作步调不一致。目前,只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

失,每个居委会抽调一名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临时负责接管所在居委会财产和债权债务,并负责筹备新的社区居委领导班子。四个郊区村按居住位置并入社区,村民归社区管理,其债权债务属村民共同所有,不归并于社区居委,成立由民政局社团办管理的民间组织机构——— 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只负责村上债权债务的管理;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的产生由原有村民代表推举,也可以由原村干部留任。对退出现职及已退休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离任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原则上采取一次性补贴解决,即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2003年12月工资为标准,按工作年限,每年补贴一个月的工资,这样,平均每人大约是3000-5000元,桃花江镇合计总额8万至14万,由县财政一次性付清;二是采取每月补助部分生活费的方法,标准为每人每月120-150元,经费来源一部分由民政局从解决生活困难途径予以考虑,其余部分从财政拨给社区居委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我们建议采用前一个办法,因为新组建的社区在经费上也很困难,不能背老帐,长痛不如短痛。第二步,按照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发挥社区功能的原则,以自然区域界线、社区构成要素、资源配置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划分依据,对桃花江镇14个居委会辖区作适当调整,以调整合并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社区,称社区居委会,并使其具备一定的规模,一般管辖1000-3000户、5000-10000人居民。社区调整合并工作由桃花江镇提出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县民政局备案。桃花江镇初步拟定划分为8个社区,其中河东片划2个社区居委:宝塔街社区居委、团山社区居委,河西片划分为6个社区居委:太平街社区居委、保卫街社区居委、桃花路社区居委、邮电巷社区居委、花桥路社区居委、金凤社区居委。同时,公安部门做好户籍调整工作,规范街道、巷名、门牌号的统一,全面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并按一区一警的模式向每个社区居委下派干警,并由一名干警任兼职副主任。第二阶段: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5月11日-5月30日)。一是建好社区党支部,选配好支部书记。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身体健康、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原则,选配好社区党支部书记,由桃花江镇党委考察、考核、任命,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二是搞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1、推选产生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社区居民议事决策机构,由社区居民代表(每个居民小组2-3名)、辖区单位代表(每个社区单位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住在本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代表人数以50人左右为宜,其中居民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二。

2、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主任1名、副主任3名(包括一名公安干警兼任的副主任)、委员1-3名组成,总计5-7人,每届任期3年。其组成人员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入围、民主选举”的原则,选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人员来源分三个主要渠道:①从社会上招聘,要求中专以上文化,年龄男不超过35岁、女不超过30岁,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可适当放宽;②从现任居委成员中选用,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男不超过50岁、女不超过45岁,工作成绩、表现突出者可适当放宽;③从镇政府分流干部中选派,要求中专以上文化,男不超过40岁、女不超过35岁。其成员由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共同审定,由县民政局颁发当选证书。

3、调整居民小组,选好居民小组长,组建治保会、调解会、计生协会等下属组织。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工作,4月中旬召开全县社区服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社区建设工作。第三阶段: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扶持社区中介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开展社区服务单位认证(6月1日-9月30日)。同时,在8月份召开全县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推介好的典型。第四阶段:开展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并组织检查、评比、总结,表彰先进(10月1日-12月31日)。年底召开全县社区建设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和表彰先进,命名标准化社区、示范社区。

(三)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落实社区居委会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新社区划定后,新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按主任550元/月、副主任500元/月、委员450元/月,人员按1名主任、3名副主任(含公安部门派出的兼职副主任)、2名委员,仅工资一项就需2.94万元,办公经费每人2000元/年,就需1.2万元,合计4.14万元。其经费来源渠道有四条主要途径:

1、由县、镇两级财政拨给每个居委会的3000元工作经费按2003年底54个居委会核拨,总金额保证每个新社区居委4万元,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工作经费每年由民政和财政部门按54个居委会总数核拨到镇,由民政局按新社区所辖户数比例和社区规模统一测算后核拨到各社区居委会。

2、由负责联点扶建社区的县直部门和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实行社区共建,解决一部分经费来源。

3、民政局加大福利彩票发行额度,用福利资金扶助社区建好部分老年福利设施;体育部门利用体育彩票资金扶助社区建设体育设施;社区居委会通过为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有偿服务,以及社区服务实体和网点实行市场运作,增加经费来源。

4、各个部门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二是加大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新社区居委会要有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场地,其中包括具有接待、办公、档案室和统一警务标志的警务室,不少于50平方米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对这些硬件设施,应由新社区居委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县政府可采取以奖代扶的形式,对按时完成100平方米办公用房并

进行了布置的居委会奖励2万元,并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县财政解决适当的社区建设启动经费。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第4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建设,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桃花江镇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一、居委会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全县共有54个居委会,其中12个建制镇有51个居委会,3个单列乡(牛潭河乡、乍埠回族乡、河溪水乡)有3个居委会。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83人,其中男66人,女117人;各建制镇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最小的39岁,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岁的建制镇就有9个;按学历结构分,大专以上10人,占5.4%,中专以下173人,占94.6%。

(二)办公设施和服务业情况 全县只有桃花江、修山、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石牛江、松木塘等7个建制镇的居委会有办公场所,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的居委会有服务业用房;三堂街、源嘉桥、灰山港、牛潭河、乍埠等6个乡镇的居委会至今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更谈不上服务业用房;鸬鹚渡镇、河溪水乡的居委会实际上有名无实。全县54个居委会仅有3台电话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无从谈起,服务设施极为简陋,居委会的固定资产、服务业产值、年纯收入都是空白;经费来源仅有县、乡镇财政配套的3000元/年,人员工资无法保证。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居委会在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发挥基层纽带作用,做 好了一些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基层。居委会以综治为中心,狠抓管理与落实,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处理有关问题,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近三年每年平均下降20%;教育辖地居民反对参与QQQ等邪教组织活动,作用明显。二是环卫工作有所改变。尤其是桃花江镇的14个居委会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整顿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大为改观,许多居委会被评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三是拥军优属、低保等工作完成出色。居委会每年节日上门慰问、救济困难户(包括烈军属)108户,并定期开展探访孤老户、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等活动;通过居委会发放低保3420人。

二、社区建设进展态势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和湘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试点,对全县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社区建设工作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大会上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县委常委会议多次提到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并明确今年以县城城区为龙头,带动全县各建制镇的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县民政局三次组团赴辽宁、长沙等地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二)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2003年8月,县民政局在武潭镇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撤销原龙山路、琅琊路、板溪路三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了龙琊桥社区居委。该社区在参观赫山区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起步工作,核定了社区工作岗位编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含民警)、委员2人,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原各居委的资产已过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目前,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筹资200多万元进行“潭山新村”的开发,第一期工程平整土地近80亩接近扫尾,第二期工程将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拟建立2280平方米的集贸场、1680平方米的车站和128套商品房,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此外,拟筹建一个20余亩集办公楼、光荣院、敬老院、幼儿园、幼儿游乐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场所。这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管理一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社区。

(三)社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开始起步。一是社区服务有所发展。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发〔2002〕12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湘发〔2002〕18号以及湘劳社发〔2003〕25号文件规定,从2002年起,广泛开展了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作,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去年12月,该局以桃花江镇太平街居委会为试点,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5万元,建好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社区就业,去年以来,太平街居委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该居委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已全面启动。二是居委卫生和文化发展来势趋好。通过落实居委卫生责任制和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居委文化事业正逐步繁荣,不少居委建立了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和一批室内室外健身设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治安明显加强。灰山港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联防队,实行24小时巡防工程,已破获治安案件20多起,保证了辖区的平安。四是居委低保、优抚、救助、老龄、殡改、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三、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段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上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全县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没有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工作步调不一致。目前,只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探索。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涵盖了城区基层基础工作的大部分内容,牵涉到党委、政府的30余个部门,要尽快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使上下左右步伐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宣传不够,没有形成共驻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社区建设不只是政府部

门的事,更不仅是居委会的事,它涉及到每个社区成员的利益,需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居民等一切力量的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但由于前段宣传不够,目前这种氛围没有形成,少数部门单位对社区建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对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或者感到漠然,社区意识不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策法规滞后。我县尚未出台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桃花江镇党委、政府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工作也难于落实。

(二)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现有居委会的规模、设施、人员素质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全县将有16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9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归口管理;大量外来打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进入社区;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大部分需要由社区来承接;社区不仅需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担负着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介绍和指导,劳务输出,就业岗位开发以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委会的管理、服务、环境、文化、医疗、治安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等等,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有的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力不从心,从规模来看,全县现有的54个居委会中,户数在700户以下的39个,最小的不足100户,由于规模过小,各类生活要素只能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配置,造成了资源分割浪费;从设施和工作条件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居委会大部分没有办公场地,更谈不上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从人员素质来看,居委会干部大都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符合今后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从经济条件来看,居委会工作要正常运转,一个居委会一年至少需要工作经费、事业经费、工资补贴和福利3.5万元,而因为企业改制等原因,居委办企业等经济来源已经枯竭,每个居委会仅靠上级拨款,缺口很大;从管理方式来看,居委会客观上成了政府的派生机构,不适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用群众的话讲:居委会是“镇政府的腿(自治程度很低),忙自己的嘴(为自己的工资福利忙创收)”。二是责、权、利不统一,现行居委会管理体制不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城镇管理体制是条条为主,如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卫生管理等工作,人、财、物、事权集中在县直部门,居委会有责无权,正如群众所讲:“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另一方面,目前现状是县直部门给居委会下达各项任务,指挥、考核居委会,而不是由居委会监督部门做好工作,因此,必须下决心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三)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居委会由于拆除违章建筑、取消街委城管收费等原因,经济来源减少,大部分居委会自身无财力建设服务设施、发展居委事业。虽然县、镇财政克服困难每年投入每个居委会3000元,但其中包括工资和办公经费等, 数量很少。

(四)居委会干部有后顾之忧。桃花江镇14个居委会现有28名居委会干部,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一名也有50岁,其余都是在6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进入新社区领导班子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有的在居委会工作30多年,最少的也有10多年,又未能加入社保,既不是国家干部,又不是事业编制,现在要她们不干,没有解决后顾之忧,这又是一部分不稳定的因素。

四、加快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启动社区建设,且上半年要完成桃花江镇社区合并调整,健全社区组织,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事

下载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26lt;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

    对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精选5篇)

    关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作为一名进社区工作大学生,我在XX社区工作已经快两年了,在这段时间内,我经历了全国人口普查、居委会换届选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大换......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共5则范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闻集乡宋 森郭东华闻集乡地处虞城县东南部,辖25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 4.2万人口,5.5万亩耕地,连霍高速公路横穿该乡。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闻集乡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第十三督导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国策的具体实践,是市委市政府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

    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根据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2006年度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创新和实践活动”工作任务分工安排》,我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近年来纪检监察......

    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党的建设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xx县现有6个社区,均在县城所在地xx镇......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是煤矿最小的工作单位,相当于人体活动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如何调动起每个细胞的潜力,提高每个单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这是所有企业现在乃至将来共同要研究......

    班集体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程和先进教育理论思想的引领下,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启发下,在各校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中,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些理念:1、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