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初探及对策分析(杨宝君)(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9:0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初探及对策分析(杨宝君)(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初探及对策分析(杨宝君)(范文模版)》。

第一篇: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初探及对策分析(杨宝君)(范文模版)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资源与环境科学

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初探及对策分析

杨宝君 1,王 帅2,周彦明 2*,包军善3,(1.桦甸市公吉乡农业站 吉林 桦甸,132400;2.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在新时期提出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想法,将进一步健全我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即用网络替代传统的交流沟通模式,将不同时期、不同作物最直观的信息通过农情测报员逐层反馈上来,再由农业专家集中讨论,随即将具体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推广下去,这种推广模式在解决突发事件和提出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对受损农情进行快速反应,提出挽救措施是传统农技推广模式所不可比拟的。本文对该想法进行了全面论述,并从可行性分析、必要组分、优势等3个方面对构建我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进行初探,文末对实施对策进行探讨,其旨在为农技推广模式革新提供新的参考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网络;服务;优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面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线,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而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农业基层服务站与市、县(区)的有效对接,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首要任务。

1.可行性分析

2011年初,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颁发了吉农科字[2010]647号文件《吉林省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其旨在全面落实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切实做好我省首批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建设工作,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最终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设施和手段达到一定的标准,具体包括投资建设办公服务场所、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配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的交通工具,这样一来,我省将在新的时期骤然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以往“推广靠双腿、授业只靠嘴”的模式将发生翻天腹地的变化,给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以有力的支持,为全面配合乡镇农业站的硬件建设,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想法呼之欲出。收稿日期:2011-4-28

作者简介:杨宝君(1963-),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考虑到我市农业生产地域分散的特点,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应分地域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传递网络,包含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形成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镇为依托,重点村为网点的四级农技服务网络构架。

2.必要组分

2.1网络建设

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健全、不完善将极大削弱了农业科技新成果推广的力量[1]。网络域名的申请、农业科学数据和资源库的建设无不需要网络技术开发、农业信息加工整理专业技术人才,这样才可确保网络长期、稳定的为农技推广工作服好务。

2.2农情测报员

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站,其背后需要一大批农情测报员,就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田间试验和农情调查、测试、分析的人员,他们为农民朋友的科学耕种提供指导和依据,从田间生产实际获取第一手资料。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情测报队伍不应只选择农业站技术员作为测报员。据调查,我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涌现了大批的产量大户、种田明白人,他们也可以参与到农情测报队伍中来,这对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2.3农业专家团队

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实用价值。该系统包括不同的服务层次,如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等[1]。

当网络和农情测报员队伍建成后,便需要组建我市专业涵盖齐全的农业技术专家团队为该网络进行技术支援,专家身份不仅限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包括广大农业生产企业精英和高校教师,事企联合的农业技术指导在新时期将会使我市粮食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

3.优势分析

总结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无不是信息化的结果。因此,加速农业信息化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以网络为媒介在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将会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农情测报员-网络-农业专家团队”的推广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改革步伐,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最终为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服务。

4.实施对策

(1)稳定队伍。乡镇一线农技人员实行县、乡(镇)双重领导制度,财、物管理权由县

农业局下放到乡镇政府,导致基层农技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乡镇的计生、综合治理和其他工作上,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受到冲击。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职”的现象尤为突出。由于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重经营, 轻服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农技人深入农村服务的时间少,而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员更少[3]。可见,只有切实加强对乡镇农技站的领导,提高农技推广和农业科研工作者待遇,才能健全农技推广网络,防止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人散网断”[1]。

(2)加大投入。从农技推广网络的必要组分可见,该项目前期投入主要包括村、乡(镇)、县等站点所配备的计算机、农情测报员用于田间收集信息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部分测报员的劳务补贴、专家团队的指导补贴以及网站域名申请等,后期项目使用经费将大幅度缩减,只包括一些劳务补贴、网站维护费及硬件损耗等。农业属于弱势群体,农业科技创新开发计划在政府整体规划中的地位比较低,重视程度不高,投资相对较少。要知道,农技推广模式的革新,领导是基础、投入是保障。

(3)突出重点。目前,市、县两级信息化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另外,也应加大对乡、村两级农情测报员的劳务补贴力度,并为其配备农情调研所需的数码设施以确保农情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何燕.农业信息化发展之我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2):24-27.[2] 史晓莉.晋城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5):

[3] 宋峥嵘.永州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87-4788.[4] 关今悦,王建平,陈 杰.我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难的原因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1998(3):34-35.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农业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可行性对策,目的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农业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沟通互动,满足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愿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历了基层网络创建阶段、中层推广组织完善阶段、专群结合的推广阶段、农业推广新体系的再创阶段、农业推广的深化改革阶段。现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1993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引导下逐步走向法制化、现代化,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深化、合理化。

1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及特点

1.1.1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践证明,为适应农村生产关系不断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政府牵头,组织“三农”协作,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有效的结合起来,分工承担农业资源开发、承包、重点项目推广、农业科教兴农。

1.1.2开辟展示新技术、新信息、新物质的农技推广平台为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速度,健全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很重要。让农民朋友能尽快地了解到有利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教育、信贷、运输、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增加了采用新技术的机会,从而使农民以较少的投入换得更多的收益,激发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追求。

1.1.3试验、示范、推广是农技推广行之有效的三大步骤科研部门培育出新品种,在培育过程中适应了某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为证实这些新品种在其他环境的适应和表现情况,对其进行适应性试验,成功后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为此,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向农民展示成功的样板,使该项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从而进入第三步推广阶段,实现该项技术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向物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技推广工作也就此展开。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在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体系来说,由于采用的是条块共同管理与专业行政区划层设置。因此在进行条块分割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对接,这样也就造成了本位主义严重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科学研究与教育推广上自成一体等弊端。也正因为这些因素使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力量严重不足,虽然队伍庞大,但是却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2.2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中,受到经济体制影响比较严重,且在运行技术上也以从上至下为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成为了考核农业推广机构重要指标之一。且在人事的管理上也是以资历排列为主。在分配的形式上却实行平均主义,评价的体制上也与服务对象相背离,这样也就造成了服务对象不能及时参与到推广评价中去。而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推广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得不到保证,这样也就使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效果不高[1]。

2.3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互动不够

农业技术人员向广大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推广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大多数农民是科学技术消极的接受者,农民自己并未积极思考和进行生产实践,有部分农民由于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限制,未能达到自愿变革的目的,从而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2.4新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低于农民心里的期望值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要求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的新技术不能适应农民的需要,因为投资太大或时间长而带来的农民的负面值升高,因而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

2.5追求推广速度而脱离实际,造成欲速则不达 2.5.1推广速度过快推广人员推出的新技术、新方法,农民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就放手,推广人员不能及时分析原因,而是代替农民做决策,农民经营条件和经营环境对自己是否有利还未考虑清楚,担心造成不良后果,只会导致推广工作的失败。

2.5.2产品价格变动成为影响农业推广的绊脚石当农业推广的某种产品价格忽高忽低,或开始较高,数量增加时价格会下降,这种技术带来的效益就会损失或减少,使农民望而却步。

2.5.3成本增加导致农民对某项推广技术产生怀疑因为投资项目的成本增加,而销售价格没有大的提高,农民朋友会对这个现实的利益损失持有抵触情绪。

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3.1完善管理体制

只有最大限度地完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在实际中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落实岗位职责,同时还要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员。也就是说要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方向转变,以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招聘的要求。同时还要将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调入到领导岗位,以专业能力强来带动专业能力不足的人员。其次还要做岗位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在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外,要与绩效联系在一起,激发人员的积极性。

3.2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

要想把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开来,县级推广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科技培训,再把最新的科技传授给乡级科技推广人员,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乡级技术人员直接与农民沟通机会较多,能够使科技成果合理地推广和发展进行农业推广的关键就是要增大推广团队的建设,为了保证推广体制的健全,就必须要加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在实际中完善考评制度与规范考试制度。选择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农业推广团队中去。同时还要提高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

3.3注重科技创新

注重科技创新的新技术农技人员要把新技术推广给农民,首先科学技术必须符合农民的需求,新技术应用后,要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令人信服的成果证明科技创新有成效时,就会带动大批农民参与,使新科技成果得到很好的推广。3.4加强与农民的沟通

不断收集推广技术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推广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作用等进行收集改进和更新。如果是推广的病虫化学防治,则应尽快获取信息,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等。

3.5政府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资金,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政府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的正常工作,应当尽可能的利用资金给农业技术推广给予帮助,政府需要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经费、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以及通过融资行为为农业技术推广获得资金补助。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不高的重要障碍之一,政府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的正常工作,应当尽可能的利用资金给农业技术推广给予帮助,因此在法律上可以逐渐增加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费用,并完善间接的融资体制,大力鼓励私人的投资,设立出专门的技术推广部门,加大对推广部门的投资。或是可以设置专门的推广基金,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构建出完整的资金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最后,要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经费、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以及通过融资行为为农业技术推广获得资金补助。要辩证地看待技术推广与经营收入之间的关系,设置出相关的担保资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农村,政府需要多关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积极开展活动,培训好专业的基层农业推广团队,给农民以保障;加强对基层农民农业种植方面思想的督促,让农民知道与时俱进才是正确的等等。本文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整改措施,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锦上添花,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景萍.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政策建议[J].消费导刊,2011(09).[2]罗雅丽.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3]张水玲.外源推动与内源驱动整合: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机制研究[J].江苏农业科 学,2014,42(9):484.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10-12-28作者:郑淑玲

摘要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为此,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

1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受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问题[1-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二是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三是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四是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五是技术人员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仅通过杂志、书籍、电视介绍的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没有实地感受,更没有实践试验;六是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2农技推广工作建议与对策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3-4]。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一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工作推广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二要加强舆论宣传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三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任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根据目前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3级网络(县、乡、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5)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纳入全程配套服务内容。产前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6)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要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农业科技运用上起到带头作用。二要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培育更多的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融入到农业企业中去。要帮助农业企业建设农业基地,为农业产业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3参考文献

[1] 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2010(1):1-3.[2]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有新说法[J].新农业,2009(10):62.[3] 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53.[4] 耿显连.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势在必行[J].学习月刊,2010(2):84-85.

第四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10-12-28作者:郑淑玲

摘要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为此,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

1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受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问题[1-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二是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三是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四是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五是技术人员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仅通过杂志、书籍、电视介绍的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没有实地感受,更没有实践试验;六是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2农技推广工作建议与对策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3-4]。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一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工作推广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二要加强舆论宣传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三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任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www.xiexiebang.com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网络借贷快速发展,一些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给学生、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给校园安全和社会治安也埋下了隐患。因此,政府、学校、家庭应联动合作,解决网络借贷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络借贷;对策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网络借贷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一、大学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对一些商品和服务表现出超前消费的需求。但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主要靠父母提供,超前的消费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满足。另外,大学生具有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社会关系简单、容易鼓动、警惕性不高等特点。综合考虑之下,大学生校园贷款是一个极好的市场,所以各家借贷公司乐此不疲。

(一)借贷信息铺天盖地。

一些借贷公司的放款信息在高校校园宣传栏、墙壁、寝室走道等公共场所以及 QQ 群、微信朋友圈上随处可见。“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等诱人的贷款广告被清理后,马上又会被贴上。不仅如此,大学生借贷推广兼职,也在里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借贷信息www.xiexiebang.com 时时冲击着大学生的眼球。

(二)借贷公司乱像频发。

为了吸引学生贷款,放款者提出各种优厚条件,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就可签借款协议。有的甚至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一张银行卡,再留下老师、同学的电话即可。随着校园借贷的蔓延,借贷公司也频出新招,从起初的“无担保、无抵押”变为触目惊心的“拍个裸照,立等可取”。由于国内放贷人的门槛较低,只要能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开一家网络借贷公司。一些平台甚至打着电子商务公司的幌子,实际上是以分期的名义放贷。更有甚者,有的高利贷团伙打着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名义,实际是个人约定,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约定为准,绕过了平台监管。

二、大学校园网络借贷产生的问题

今年 3月,河南一高校一名21 岁的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高达 60 余万元的网络借贷欠款,从青岛一家宾馆的8 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校园借贷对大学生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给学生本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喜欢高端电子产品,要谈恋爱,想要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存在互相攀比的行为。而他们很多人又不会选择去打工慢慢攒钱,于是贷款就成了捷径。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对金融知识比较匮乏,不会计算实际利率,感觉自己贷的不多,只要平时节约点应该还得起,就敢于贷款了。等到要还钱时,才发觉压力太大,自己根本还不了。有的学生会选择向同学借钱或向更多的借贷公司贷款,拆东墙补西墙,陷入利滚利的陷进,从而在心理上背负沉重的还贷负担。有的学生担心被老师、父母发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好等状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业。

(二)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借贷公司对借款人资质审核不严或者根本不进行审核,也不去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一味放款,坐等家长兜底,诱导和纵容了学生过度借款、www.xiexiebang.com 过度消费。对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家庭来说,无疑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对于那些因赌博等恶习而借贷的学生家庭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要偿还几万甚至十几万,这样一些特殊学生给家庭带来的隐忧就更是可想而知。

(三)给校园安全及社会治安埋下较大隐患。

借贷的学生中有很多人贷款到期不能如约归还,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贷款到期后便会经常遭遇债主恐吓、暴力威胁,甚至通过强行控制人身自由等违法手段逼债,而公安机关通常不愿参与到经济金融纠纷中,他们一般只是制止和打击因高利贷而引起的暴力违法犯罪行为,而法院往往难于认定和判断高利贷的事实和疑点。这样,借贷者便不胜其扰,给校园安全和社会治安埋下较大隐患。

三、解决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大对非法贷款的治理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应与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动合作,严格把好监管关。首先,要加强对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金融网站和P2P 贷款平台的全方位监管,坚决打击欺诈、违法放贷行为。其次,应该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对网络贷款平台可以经营的业务种类和范围作出详细规定,为网络贷款提供一个有序发展、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高校要加强管控防范和应急预警处置。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把此项工作逐渐纳入到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条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2)加强宣传,普及金融常识。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海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结合主题班会、观看宣传片等形式,积极开展有关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以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www.xiexiebang.com(3)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把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态、消费习惯作为重要的日常教育管理内容。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诚信、感恩 ”等主题教育,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引导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及家庭情况,评估学生的消费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是否有借贷行为。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学生的消费支出,帮助学生科学制定消费计划,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做到不超前消费、不预支消费、不借贷消费、不从众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4)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切实治理网贷平台(公司)等无关人员进入校园随意张贴广告、开展宣传或促销活动,对已经在校内张贴的网贷广告要及时清理。通过海报、网络、展板等形式做好有关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学生网贷的监控与引导。

(5)建立信息畅通的预警处置机制。辅导员、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网络借贷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对已经发现有参与网络借贷的学生,要建立跟踪档案,及时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

(三)家庭要担起孩子远离校园借贷的监护之责。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原则和方法在无形中也会被子女所效仿,因此,父母要秉持健康理性的消费观,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家长作为大学生的至亲和监护人,要尽量对孩子多一些学生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注,掌握孩子学生、生活的近况和现状,多一些对孩子在校园借贷等可能存在的隐患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担起应有的监护职责,让学生远离校园借贷。

下载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初探及对策分析(杨宝君)(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初探及对策分析(杨宝君)(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分析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分析 摘要:校园网络舆情主要借助了虚拟的网络平台,将个人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迅速反映出来,并且能够在网络中获得及时的互动。这种新的公众舆情在......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分析(杨宝祥)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知识水平、科学探究能力水平、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平得以体现;同时,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状况以......

    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们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正文: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这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满足......

    监狱应对网络舆情对策分析5篇

    监狱应对网络舆情对策分析 八监区:张静辉 监狱应对网络舆情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王森郭伟方敏 2010年05月13日09:10 打印 【字号 大 中 小】 E-mail推荐:提交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网络成瘾影响了学业,甚至被退学。因此,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对策,加强......

    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媒体也显现出蓬勃生机,网络新闻报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第四大新闻报道形式,这一形式不仅拓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