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基层加强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
关注基层加强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
-----关于民生与和谐的关系
低收入群体是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现阶段中国人民中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向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现阶段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找过安全值。反映到社会,就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高收入阶层奢侈生活着,而“劳苦大众”却勉强租房,维持在温饱线附近挣扎。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及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减少贫富两极分化,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这也一直是我国的奋斗目标和我们党的执政方针。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占中国人口一半多的农民,温家宝总理说:“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003年12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强调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的同时,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这三个层次,提出了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从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外部条件的角度,提出了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强调了各级党委、Page:1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努
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这是时
隔18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6个中央“一号文件”,充
分体现了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
略意图。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会议上,温家宝坚持把“三农”工作
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
食种植面积,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大力
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
中城市郊区要有基本的菜地面积和生鲜食品供给能力。强化农业科技
支撑,发展壮大农作物种业,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继续实施粮食最
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
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
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
转移就业。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兴水利,全面加强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
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继续推进农村综
合改革。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幅增加资
金补助规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
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
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更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
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构筑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现结合省统计局驻村工作队对所
驻正阳县三乡六村的调查情况和将近一年的工作实践,谈谈怎样增加
农民收入问题。
二、加快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生活健康水平。
天灾人祸,疾病是“人祸”之首。因病而贫,贫病交加,成了他
们绕不开的怪圈。在被调查的这几百户农民家庭中,人均医疗支出高
达到了168元,占到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1%。医疗收费的居高不
下,加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空白,不少农民有病不能看、不敢看。
因为穷,一旦患病,小病强忍,大病等死,也使农户因病至贫和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农
民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现在国家实行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在中国
是承前启后的,是以前的保障农民收入和生活所没有的,也是以后发
展农民保障的有力的支持,是中国在保障民生上非常重要的一步。那
么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否合适?通过我们调查发现,有近80%的农户对参加农村医疗保险表示了很大的兴趣,认为这项改革能够很大
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吃药问题,对医疗保险的期望值也较高。如果用
不太多的投入,确实能够(部分)解决看病费用的话,对农民应该是有
很大吸引力的。但是由于这些农民收入较低,愿意付出的保险金却很
少。调查显示,在同意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户中,95%的人一年能够承
担的保险金人均在50元以下,这与我省正在进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改
革试点要求的人均支付金额有较大的差距。另外还有20%农民不愿意
参加医疗保险。其主要的原因是没钱交保险费外,怕手续麻烦,以及
到时候赔付不能落实兑现等。从中也不难看出,要想顺利推行农村医
疗保险改革,必须确定合理的、农民和保险、医疗机构都能够接受的支赔比例。
因此,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在经济贫困地区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
社会保障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卫生扶贫工作和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计划,以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切实改变侧重于
经济上的扶贫的做法,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
府及发达地区的支持,首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
药”问题,并且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贫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
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问题。对于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重点实行
医疗救助制度。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体系,如借
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确定实施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这
样才能切实解除农民看病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接着我们说的是生活在城镇中的低收入家庭,为了规范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国家专门制定了低保条
例。其中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
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
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
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
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一、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
现在郑州街上常现无家可归的人,我们看到后心里有非常难
受,因为我们过得还可以,而他们可能就不能保证在寒冷的冬天有碗
热水暖身,我们能做的很少,这应该是社会的责任。政府的牵头,社
会共同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改善这种现状。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覆盖2200多万人。修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正在由民政部牵头进行前期调研和
起草工作,条例如何修改引发各方关注。这说明政府正在努力改善。面对现在粮、油、肉、菜、蛋食品类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保障城市
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民政部也下发
了对城市低收入群保障的措施微调。以应对现在这个价格天天飙升,我们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当前,基本生活消费品
价格上涨给低保家庭生活带来多大影响?需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需
要用详实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我们应该根据菜价、粮价、日用品
价格等,随时调整补助力度。这样的话我们的CPI指数的上升就和低
保力度相适应
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降低失业率。
现在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和
技术的要求一直在提升。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学习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天天充电是必要的。我们应该为已就业和未就业人员提
供技术支持,政府可以适当开办一些学习指导班。我们政府在这方面近几年做得相当不错,但仍需加大支持力度和扩大培训范围。
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比如说图书馆、科技馆、各类院校免费向低保家庭和失业人员开放。这样就可以使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可以从根本上给予弱势群体再就业的资本。
第二篇: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某区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安全为本、因地制宜、农户主体、提升质量”原则,在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健全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工作目标
(一)目标任务。
以农村低收入群体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善住房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危改农户档案,切实保障住房安全。2021年全区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xx户,其中xx镇xx户、xx镇xx户、xx街道2户。(二)保障对象。
农村低收入群体,包括农村脱贫享受政策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对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和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其他脱贫户给予支持。(三)保障方式。
根据房屋危险程度和农户意愿选择修缮加固、拆除重建或选址新建等方式实施改造。对于已实施过危房改造但由于小型自然灾害等原因又变成危房且农户符合条件的,有条件的可将其再次纳入支持范围。但已纳入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补助范围的,不得重复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政策。鼓励采取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修缮加固闲置公房等方式,供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能力弱的特殊困难农户周转使用。村集体也可盘活闲置安全房屋,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进行租赁或置换,地方政府可给予租赁或置换补贴。(四)工作程序。
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未保障的,可由农户向村委会(社区)提出申请,按照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工作程序,对经鉴定或评定住房属C、D级或无房户予以支持。对于保障对象本人无法提出申请的,由村委会(社区)帮其提出申请。三、工作要求
(一)改造面积。
改造标准为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基本功能齐全。拆除重建或新建房屋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平方米。不得因建房原因致使脱贫群众返贫。(二)改造要求。
农村危房改造应同步达到当地抗震设防标准。对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地区既有住房不能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低收入人群,引导因地制宜选择拆除重建、加固改造等方式改造,确保符合当地抗震设防要求。鼓励对新建农房、既有住房采取节能改造,提高节能水平。在确保房屋基本安全前提下,加强农房设计,提升农房品质,完善使用功能。鼓励有条件地区推广绿色建材和新型建造方式,推进水冲式厕所入户改造和建设。(三)质量安全管理。
按照《省乡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加强乡村建设相关人员培训,建立技术帮扶机制,落实农房安全性鉴定相关技术要求。因地制宜编制符合安全要求及农民生活习惯的通用图集,免费供农户参考,引导农户选择低成本改造方式。加强现场巡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做好监督验收,确保改造房屋安全。(四)动态监管。
住建部门要与扶贫、民政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和数据互通共享,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跟踪住房安全保障情况。遭遇狂风暴雨、寒潮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后,第一时间组织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及时发现解决住房安全隐患。建立农房定期体检制度,在完成改造计划基础上,对新发现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要及时建立台账,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切实保障住房安全。(五)档案管理。
加强危改农户档案管理,健全纸质档案。包括农户申请、身份证明、县乡村三级审核评议及公示资料、住房等级鉴定表、三方服务协议、质量安全巡查记录、竣工验收表、资金拨付凭证等。(六)监督和激励引导。
落实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将保障对象基本信息、审查环节等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坚决查处挪用、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索要好处费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继续执行绩效评价与督查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四、资金保障和管理
(一)强化资金筹措。
建立农户主体、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引导保险机构设立“农村住房安全保险”,减轻自然灾害等影响。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向获得危房改造政策支持农户提供贷款支持。(二)明确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整体纳入中央直达资金范围,省级危房改造资金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排查、危房鉴定、第三方核查、农户档案管理等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补助标准参考如下:1.修缮加固危房,户均补助一般不低于0.8万元。
2.拆除重建或选址新建房屋,户均补助一般不低于1.8万元。
3.对抗震不达标非C、D级既有住房实施抗震改造,户均补助一般不低于0.8万元。
4.对非C、D级既有住房实施节能改造,户均补助一般不低于0.4万元。
以上实际费用不足补助标准的,按实际补助。
(三)完善支付方式。
完善资金支付方式,全面推行县级财政直接将补助资金支付到危改户“一本通”账户制度,原则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完成支付。对于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改造,以及统建集体周转房等措施,可在明确改造标准、征得农户同意并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将补助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四)加强资金管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需按照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有关要求,及时将资金分配、拨付等信息录入监控系统,切实加快资金支付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住建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危房改造工作,组织编制安全性鉴定、质量安全管理等政策规定和技术要求并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补助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扶贫部门负责认定脱贫享受政策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严重困难户。各部门要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积极推进实施,统筹做好调配,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予以倾斜支持。(二)加大督促检查。
区住建部门根据实际,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对明查暗访、第三方核查以及巡视、审计、群众反映等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确保整改到位。(三)加强日常管理。
进一步加强乡村建设管理与技术力量,建立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充分依靠乡镇政府和村“两委”,落实安全日常巡查、改造过程技术指导与监督职责。加强对乡村建设工匠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房屋建设管理水平,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四)完善工作调度。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相关部门对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定期调度通报,各镇街每月3日前汇总报送上个月危房改造进度情况。第三篇: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的思考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的思考
姓名:邓国威班级:09行政管理2班学号:0902020203
[摘要] 在房价不断攀升很多人无力承担房价的今天,住房保障问题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解决好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对重要民生问题的解决,也是对我国服务型政府转型的一个考验。
[关键词]城市房地产管理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房价 低收入群体 住房保障政策 措施 经济适用房 保障体系 保障问题 廉租房 住房保障制度 中低收入家庭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家不失时机地对原有的住房制度进行了改革。这种以住房市场化为基本方向的改革,使城市相当一部分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同时在住房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于现行住房保障政策相对缺失,导致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相当一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还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在房价不断攀升很多人无力承担房价的今天,住房保障问题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解决好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对重要民生问题的解决,也是对我国服务型政府转型的一个考验。
一、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还有一些不足有待于改进,再加上住房市场的不断变化,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积金三方面的内容,尽管我国的保障制度进展很快,但是依然不够完善,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譬如政府集中建设廉租房形成相对独立的社区,租户都是低收入者,易形成新的贫民窟,不利于社区环境、治安等公共管理;一些地方由于经济适用房价格监控机制不到位,审核不严格,导致真正的中低收入家庭受排挤,买不到经济适用房,或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单位公积金补助通常只在全民所有制单位执行。因此住房公积金难以用来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基本需要等等。
(二)保障覆盖范围过窄。
政府保障性住房和一般的商品住房是有冲突的。政府廉租住房实物补助越多或者建设的经济适用房越多,保障对象对住房市场的需求就越小。政府有必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当然现在是保障性住房还严重缺少。还有一种情况,尽管国家规定90平方米以下的新建住房应占到总建筑比例的70%,但事实上,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开发商很难自觉遵守相应的法规。这样不仅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也把很多无力承担大面积商品房的中收入群体推到市场上,导致他们基本的住房权利得不到保障。
(三)配套社会机制缺位。
我国目前在住房保障方面除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公积金制度外,其他金融、财政和税收方面系统配套的支持政策缺位,保障效果滞后,不能有效、直接地刺激和控制住房生产。最为突出的是资金来源渠道不畅。住房保障作为政府的职能,支出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国住房保障手段单一,以建设为主,其他财政、金融、税收等配套保障手段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上的职责划分与分工配合关系还不是很清晰。在引导和拉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的问题上政府做得还很不到位。在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小面积的商品房过程中,政府还不能很好地调动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
(四)政策执行效果差。
截至2005年底,全国25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70%没有完全实施廉租房,保障面不到4%,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连续出现了负增长。目前,经济适用房开发只占商品住宅总投资的5%,这是由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偏差导致经济适用房供应不足。地方政府在局部地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放缓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使得保障制度政策不能很好地执行。如从1998-2008年,全国各地廉租房建设一直很缓慢,各城市新提供的廉租房占住房总数不到1%。建设部要求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市、县要在2007年底前建立,但很多城市至今还未实现。
二、完善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
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何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当前特定的大背景下,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是一个长时效、通盘考虑的社会政策系统,这要求政府必须做到与市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协调,采取分层次、实行多样化的保障手段,建立严格的收入划分标准和资格审查制度,要分步推进,逐步到位。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要把解决人们的住房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平等、缓和社会矛盾并增进社会团结的目标结合起来。要增加政务的透明度,在城市应该建设社区住房保障服务平台,将基础工作转移到街道、社区等基层服务点;建设住房保障信息管理平台,为需要保障的对象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建设透明的监督平台,实现网络信息的公开化。政务公开的内容不仅要在网上公开,极其重要的内容还要用纸张告示的方式在公告栏长期予以张贴,这样有助于那些不上网或者不经常上网的公民了解相关的信息,从而增加政务公开的力度。
(二)合理界定住房保障的覆盖范围。
住房保障政策最直接的目标是帮助凭借自身经济实力无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群的住房基本需要,间接目标是促进社会平等,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把有限的资源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转移给低收入群体,以保障他们的基本住房权利和减少在住房方面的不平等。按照这样的原则,住房保障必须向低收入者倾斜,收入越低者,应当受益越多;收入较高者,受益应当相对较少。住房保障其实也是一种福利,在制度设计时应
当尽量避免出现不公平,特别是要避免出现收入与保障成正比的“逆向保障”。在未来制定相关的住房保障政策时,必须严格规定各种不同保障对应的收入群体。国家计划应根据需求群体进行保障细化,社会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向四类人群倾斜:不管是货币贴租还是实物贴租,首先保证社会上最贫困那部分人群都有房住;其次应满足工作时间不长,并已处在婚育阶段的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再次,已有低质量房产但无法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的人群也将被纳入保障体系;最后,在不久的将来住房保障体系应给予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更多的关怀。
(三)确定适合国情的住房保障标准。
从保障范围来看,住房保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福利牲保障模式,特点是保障面宽,补贴金额多;二是选择性住房保障模式,其保障面窄,补贴金额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的住房保障模式应该是选择性住房保障模式。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为中低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提供经济适用房,鉴于他们的经济能力建一些小户型的住房,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促进他们买房而减少对政府廉租房的需求;对于低收入群体,引入廉租房可以给予他们实物的帮助,也可以是货币形式的住房补助。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调低住房基本需要标准,以有限的资源来保障更多的急切需要帮助的人。但同时也应该注意保障水平应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不能将保障水平固定在一个不变的水平上。
(四)增加保障住房的资金来源。
应当加强金融创新,服务住房保障。政府应形成公共财政正常投入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各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完善住房贷款的担保体系,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完善的抵押贷款保证制度,建立为特殊群体购买住房的保证制度。应改革现存住房保障制度,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调整,提高现金支付补贴的能力。其中主要的办法是在改变保障方式的同时,取消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原来的投入转变为货币形式,用以按新方式发放购房或租房补贴。还应完善和创新住房公积金制度,要在管理和保证住房公积金质量的情况下,增强其流动性,服务于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应加大住房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可以授权专业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符合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标准、价格适中、户型较小的存量住房,以存量住房配对作为中低价位租售房源,既可向居民提供价格相对低廉的住房,又可按规定租金标准出租给保障对象,负责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
(五)建立完善的法律保证体系和管理机构。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颁布了有关住房及住房保障的专门性法律。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办法或者法规,但是还没有一部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大法,如《住宅法》。我国在管制保障性住房时,部门常涉及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来配合完成一件事情,似乎分工很明确,这样便于工作的开展,实则未必。国外住房问题的解决一般都会设立专门的机构,而不是牵涉多个部门来共同管理,这点值得我国借鉴。
第四篇: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汇报
“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以来,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制定的“低收入群体增收行动计划”相关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 常山县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促进低收入群众增收工作。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交通 “三大建设”工作重点,根据我县交通工作实际情况,严督促、强执行,狠抓“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一)全力推进农村公路联网线建设
2005年我们在全省范围率先完成了乡村康庄工程“双百”目标,后又扎实开展通村公路联网线和零距离工程项目,取了了较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之上,2008-2011年我们再接再厉,又完成建设农村公路联网线113.5公里,投入资金5571.2万元,实现多个行政村之间公路互相连通,受益群众48225人,许多山区乡村实现了脱贫致富。
新桥乡的坞石坑村桃源自然村是一个离常山县城五十多公里的小山村,自从2008年通上公路以后,给他们带来无限商机,这里四面环山,生态环境优美,村民利用当地丰富资源打造以“土”字品牌的竹笋、乌桃、山珍野菜为主的农家乐,吸引许许多多的城市人,做起了第三产业,发家致富,大大增加群众收入。
我县处于浙西山区,原来许多行政村的道路都是崎岖小路,村民祖祖辈辈都靠双腿走出村,所有的经济农作物都靠肩挑背扛才能运到集镇交易。如今,通上等级公路,村民的农产品一下子升值了,原来只能卖两三毛钱每斤的胡柚,现在好的能卖到1元以上,新昌乡的山茶油年产30万斤,原来每斤只能卖20元,现在可卖到40元以上,直接给当地的群众带来相当可观的增收。
(二)加快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和安保设施建设 2008年以来,县公路管理部门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桥梁22座,投资约2000万元;累计完成约4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修补路面破板 36.9万平方,其中县乡公路约28.2万平方;修复危险高边坡4.2万平方;修复挡土墙2.4万立方。
农村公路桥梁的新改建、安保设置的建设以及公路养护工作的大力开展,使得我县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沿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前庄畈村山坑头自然村被一条河流隔着公路,全村300余人要绕行近2公里的山路才能坐上车,村民们在70年代就想跨溪建桥,无奈设想一次次破灭,村民们只能趟河涉水外出,曾有多人失足被水冲倒。2009年,前庄畈桥建好了,这里村民家家开始盖起楼房,汽车也能直接开到家门口,村里五公里多长山垄盛产的毛竹、杉木、松木、茶油等经济作物,有了良好的销路。
(三)不断加大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设。2008年以来,在偏远山区、库区新建客运回头站40个,客运停靠站50个,极大改善了偏远地区的交通出行条件,为这些地区低收入群众的生产原材料和农作物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便利,为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运输条件。
(四)逐年稳步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2008年以来,根据我县农村交通公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我们进一步加快农村客运网络覆盖范围,至今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3.5%。使得乡村群众的出行更为便利,低收入群体在务工、创业、经商等方面得到极大的便利。
(五)加强结对帮扶。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都负责联系结对一个行政村,每年都要多次走访贫困结对村,为结对村发展献计献策并提供尽可能的经济帮助;对低收入群众和困难户,通过慰问走访、献爱心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资助和帮扶。
二、当前“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公路联网线工程建设难度逐年加大
我县属于浙西山区县,地形复杂,工程量大,农村公路联网线建设需所需资金投入大。且近年来工程原材料、人工机械费用不断上涨,工程成本大幅提高。由于农村公路联网线建设补助标准仅有15万元/公里,尚不足以浇筑路面,而乡、村两级又难以筹集数额巨大的缺口资金,因此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难度逐年加大。
(二)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突出。我县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仅通村公路就已经投入600多万元。但根据排查结果,我县还有临水临崖农村公路路段30余千米需整治,投资一千多万元,由于资金缺乏,实施难度非常大,这些路段交通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三)农村公路危桥亟待改建。农村公路完成建设后,路况得到极大地改善,车流量大增,车辆超载严重,原有的农村公路桥梁建成时间较早,随着自然力和超载车辆的冲击破坏,部分农村桥梁已成为危桥。根据排查,共有四类、五类桥梁30余座,需尽快改建。
(四)农村公路养护难度大。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养护管理难度非常大,且当前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经费非常有限,仅补助1000元/公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公路养护难的局面。
(五)部分偏远山区、库区班车难以通达。目前我县仍有部分偏远山区、库区交通条件极差,无法满足客运班车的通达条件,致使客运班车不能覆盖到这些区域,无法满足当地的群众正常的出行需求,制约了当地低收入群体增收。
三、未来工作总体思路及建议
一是要加快以农村公路联网线为重点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照上级要求,依据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认真开展调查摸底,选择群众积极性高、效益好、对低收入群体帮扶作用大的项目优先安排。
二是要加强以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为重点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要研究出台新一轮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交通安保设施建设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为低收入群体实现增收提供交通保障。
三是要加深以偏远山区重点的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偏远山区、库区是低收入群体的密集区,我们只有进一步加深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将汽车开到他们的家门口,才能给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脱贫致富条件,便于他们务工、经商、创业,从而实现增收脱贫。
四是要加密以贫困户走访资助为重点帮扶活动频率。对联系的贫困户,要将走访帮扶活动纳入日常工作,做到活动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使之帮扶活动走向常态化,不仅受之“鱼”,更要受之“渔”,引导、帮助低收入群体转变观念,走出致富之路。
四、有关建议
我县位于浙西山区,属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是低收入群体增收的要素制约,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全县的农村交通运输状况。请上级政府、部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在政策制定、补助标准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从而加快我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山区交通状况,助推山区经济的发展壮大,为低收入群体实现增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常山县交通运输局
2012.4.12
第五篇:关于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报告
临床医学院 医技三班
时间:2012-8-1—2012-8-10
地点:湖南省汨罗市白水镇(白水镇位于汨罗市东南部,东抵黄柏镇,背靠古培塘镇,南临川山坪镇,西接湘阴县长康乡和六塘乡。全镇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白水、群玉、石云、藕花、闽家、越江、清明、西长、高冲、双石、邓家、王家、关北、行建、双桥、石板、毛岭、大塘、白米、唐山2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32000人。在这次调查中,我选择了关北、邓家、石板、大塘、毛岭五个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人:小木
调查对象:白水镇各个村低收入人群(根据2012年中国政府规定的最低收入标准)调查过程:
1、确定调查对象。因为城乡人群有许多没有固定工作,所以我无法知道他们的准确收入,我只得一户户调查询问他们的大概收入。而且有许多人甚至连他们自己一年赚多少钱都不知道,这些人里面大多是赚多少用多少或者只存很少的钱,而存了钱的就可能忘记自己花了多少。还有就是一些人相信财不露白,当他们回答问题时故意报小了收入,相反另一些人则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报大收入。因此在确定调查对象上可能有些许误差。在调查的村庄的选择上,我放弃了对镇中心的调查,因为那一片的居民过分聚集人数太多调查量过大,并且那里的人普遍较富裕易造成调查结果出现大的误差,而镇中心周围的村子则情况相差不大。
2、调查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数目、收入来源、居住环境、家庭成员及消费情况。在没有固定的工作的情况下,对于收入数目我只能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取一些相近的整数。而收入来源上则因为地域原因产生了一些独特的工作,这些工作中有些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在没有深入了解我们那个地方的条件下是无法弄懂这些工作的用途的。因此在制作表格的时候语言的表达可能有点问题。
3、收集数据制作表格。在调查的时候我准备了六个表格,包括“每个村低收入人群所占比例”、“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情况”、“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源”、“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低收入人群的家庭成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情况”。调查结果:
请专业的施工队,他们就零散的请一些周边的熟人来帮忙并付予相应的报酬。建一些小型的工程时也常用这种方法。打零工很累价钱又低而且工作不稳定,甚至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但这又是农村大部分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的人唯一选择。其他:包括在家里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如:扫帚、床垫、竹篓等,饲养一些家畜等等这些家庭小产业。
表4: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因为对房屋的描述可能花费大量的文字,所以我决
调查总结:
这次调查中,我走访了几百家人家,逐渐发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各种生活现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各种盛会在中国举行,我们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我们看到马路上名车驰骋,我们看到人们满面春风,我们似乎听到外国人赞叹的声音,似乎每个人都很幸福。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他们认为奥运会只是北京的,世博会只是上海的,亚运会只是广州的,而他们只是一群看客。高楼林立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名车驰骋,他们只能望尘莫及;富人满面春风,他们却在为柴米油盐考虑,在为栖身之所担忧,在为儿女学费发愁。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回避这一事实——在中国仍然有穷人。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我发现绝大数低收入人群是没有固定的工作的,甚至没有工作。而极少数有工作的,经了解这些工作的酬薪都很低。没钱没工作也就成了这些低收入人群的最直观表现,附带着的就是生活条件差。当我看到他们生活的环境时确实感到很心酸,除了某些因为自身的懒惰而导致贫困的人外,我对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同情态度的。但我一直相信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是有原因的,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怨天尤人而自身不努力是弱者的表现,这样的人也不值得我们去同情。因此在这次调查中我没有过于去表现我的同情,而是致力于发现他们贫困的原因。通过调查我发现他们贫穷的直接原因是收入低和支出多。收入低表现在:不能干体力活,没有多大文化,也没有一门技术,很难找到工作。他们大部分身体状况差,即使身体状况好的,经过长期的体力劳动也出现许多疾病。即使找到工作,在现在这种分配制度下,他们的工资十分低廉。没知识没文化没技术这是他们最大的软肋。支出大表现在:他们较为恶劣的生活质量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也因此导致了一些小病小伤,而小病小伤他们一般不会去看医生,等转为大病,反而花费更多的钱。人口多导致他们生活最基本的花费大,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不是劳动力,而是“拖累”,学费和医疗费又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物价飞涨,而原本微弱的工资跟不上进度,着实让他们捉襟见肘。除了上述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当他们陷入贫困时没有想办法去改变,而是安于现状,等待国家或别人来拯救。正是这种想法才导致了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平凡及贫穷。
自救是根本,但外界环境的帮助对低收入人群的脱困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人因为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他们或许将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这时,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在调查中发现,国家针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尽管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低收入人群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改善。尽管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努力,贫困人口还是越来越少。中国的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按照人均年收入85美元的标准,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的2005年的2365万人,2007年底进一步下降到147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1.6%。在农村,2000年到2007年,温饱问题已解决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数量从6213万减少到2841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相应的从6.7%下降到3%。这些可喜的成就反应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最近政府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对农村“看病难”这一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好的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集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不同于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坚持公正公开公平,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民受益。
不管怎样,想要好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除了那些富二代之外,大部分富人的钱财都是通过辛苦得来的,光靠运气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在我们去努力使低收入人群获得更好的关怀时,他们也需要自己努力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