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和提高综合素养的关键。我们农村中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不能有计划开展,更不用说学生真正参与并积极投入活动。
二是没有合理的开发农村优势资源,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三是对本地的文化资源认识不足,不能有效的引入到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来。
四是我们还是不能打破常规去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组织有效地语文综合性学习。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下对策,想和同行们分享: 一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标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要求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
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初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对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我认为: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只是“砖”,真正的“玉”要靠老师来“引”,老师应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二是充分挖掘利用农村优势资源,合理的搜集资料,有针对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有其难于克服的弱势,如教学设施缺乏,学生见识相对狭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获取与交流相对滞缓等,但农村学校自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富有浓郁气息的地方色彩,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等等,都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例如:在进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就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走进乡野,融入自然、感悟自然。将自己看见的,想到的,写下来、画下来。万物复苏、小河流水、百花盛开、农民播种„„这些都成为了综合性学习的有利资源。我作为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我能感悟到学生的那种强烈的心理需求,从教学心理上就更加重视综合性实践活动,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认真搜集整理资料。
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经常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与自然现象打交道,然而他们又经常无法说出这些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名称与特点,常常处于好奇与懵懂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不能无视这种现象,我把学生生物学习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如在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感受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就把学生带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认识自然,将自己看见的现象记录下来。植物的名称、形态、生长规律、药用或食用价值以及自己的疑惑都分类整理出来,课堂上互相交流,从而丰富知识。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参与过程和心理感受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我没有认为这是农村学生“只见树木,不见人烟”见识狭窄的表现。反而认为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的逛超市、旅游、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如在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可以结合他们的农事经历,引导他们描述母亲劳作的形象,体会母亲劳作的情感,讨论实际报答母亲的方式等,这也许比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或观看一部母爱电影来得更直接、更深切。再比如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样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农事或农村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这些资源都是很好的综合性学习的资料。
农村学校,无论是校舍、设施还是文化信息,都与城市学校无法
相比,但有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特色资源。如我们的学校还有茶场和林场。每年春天我就会利用学生在茶场劳动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挣钱的不容易。我会和学生同吃、同行、同劳动。学生从身心上感悟了劳动的艰辛,会倍加珍惜劳动成果。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搜集整理。让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带有乡土气息。
农村文化,虽然较之城市文化,有其粗糙、野性和迷信的成分,但往往却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文化的因子。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此耳濡目染,却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不能汲取其精华而剔除其糟粕,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贱的不良心理。我作为一位农村语文教师,就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契机,帮学生明辨农村文化的优劣,提高他们对农村和农村文化的认识,让他们学会理性的认识自己所在的农村和在农村的自己。如在七年级上《这就是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如会喂猪,会种菜,会割稻,会做饭,爱劳动等,将这些有利的资料收集起来,就是有利的教学资源。而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就自己亲情“缺失”(农村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孩”-----双亲或单亲在外)的烦恼,讨论自己的理解和自己解决的办法,以书信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诉说,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立意识,增进亲子情感。,并将他们创作的手机短信搜集成册。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风和民俗,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家乡,搜集家乡的民风和民俗。如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就组织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乡的风俗(禁忌、婚丧嫁娶、节日习惯等),搜集方言。学唱《薅草锣鼓》、观看《荆山楚源》系列剧。
四是我们要打破语文编排的常规,针对地方、地域特点,把七至九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来一个编序,按自己的序列去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
只要我们能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的目的,创造性的用好用活教材,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合理的搜集本地资料,有序地安排综合学习活动,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敬请同行,发表高见。共同研究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第二篇:落实农村低保过程中问题和对策
低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及相关对策
低保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扶贫政策,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救命钱”。然而,在执纪审查中,发现和查处一些违规发放、贪污、挪用和套取低保资金的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件分析发现,违规使用低保资金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虚报冒领,侵占骗取低保资金。有些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报低保领取名额、修改登记申报信息,或不按时、不按标准发放,骗取、侵占低保资金,中饱私囊。如有的干部“无中生有”,提供虚假材料,用该村空挂户口人员的户口信息,办理低保,空套国家低保资金;有的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李代桃僵”,将低保对象的“一卡通”银行账户存折私自占有,冒领低保补助,借机获取个人利益。
二、优亲厚友,违规发放低保资金。部分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在低保资金评定中优亲厚友,为干部或其家属发放低保资金。有的低保对象家庭收入、财产等条件超标,不符合低保保障条件,但仍获得民政部门审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低保资金;有的地方经办管理机构对低保待遇申报、公示、审核、审批程序把关不严,没有认真开展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民主评议等工作,导致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或人员违规享受低保待遇,仍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
三、吃拿卡要,阻碍发放低保资金。有一些基层干部把低保政策捂着、藏着,不告诉群众,群众不懂,以为是你帮我干的,我给你一点好处是应该的,造成权利的寻租。还有的基层干部在执行落实低保政策中,违背群众意愿,克扣强索,强行摊派、乱收费。如在为群众办理低保过程中收受香烟、白酒,接受低保对象宴请,收受好处费;有的干部强行向低保户摊派义务工费,据为己有,阻碍低保资金走完“最后一公里”。
四、挪作他用,随意处置低保资金。个别基层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滥用职权,拆东补西,将应发放到村民手中的钱款截留“充公”变成“公款”,用于其他方面;甚至将贫困群众的保命钱、救命款随意处置,违背了低保资金用途的本质。例如有的地方财政部门挤占挪用城乡低保专户资金,用于拨付临时救助、拆迁补偿、部门工作经费等;还有的部门单位虚报套取城乡低保资金,用于修路经费支出、发放失地农民生活补偿等。对此,我们提出整改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专栏和宣传手册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低保政策宣传到位,扩大覆盖面和知晓率,解决好群众的“知情”问题,提高群众维护权益的能力。同时转变困难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低保制度是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给予基本生活保障,要改善生活质量,必须劳动就业、自食其力,营造“享受低保应该、退出低保光荣”的社会氛围。二是坚持长期公示。必须把低保政策“阳光化”,规范农村低保申报流程,把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评价交给群众,评议、调查、公示、审核,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低保申请对象全程监督。同时,对低保对象及低保资金的发放时间、标准、领取方式通过网络、公示栏等进行长期宣传公示,并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强化动态监管。一方面要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审核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对收入水平超过低保标准的家庭,要及时退出低保;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严格按程序申报审批,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真正形成低保“进出两通畅”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民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对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及时查处和纠正低保政策落实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充分利用信访接待、投诉电话和网上信箱等民意诉求载体,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对在低保政策执行和低保资金发放中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基层干部,严肃查处。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的这几年,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据调查,乡镇相当数量学校极少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甚至是空白。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学校,区域环境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不少教师都受安全第一、设施不全、场地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宁可让学生呆在教室或家里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敢放开胆子组织学生到户外实践,结果是搜集的资料不齐全、课前准备不充分,再加上农村学生性格的保守性封闭性较强,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只是一些大胆些的学生在撑着,但为数不多,也放不开,课堂因沉闷冷清而无声无色,甚至是无法进行,最后是不了了之。教师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学生成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的容器。“综合”过度,造成缺乏训练主线。有的综合性学习课科学专业色彩过强,把综合性学习课异化成了科学课。有的教师干脆走下了讲台,“垂帘听政”。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研读《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参与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的教师,首先应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吃透教材,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和特征,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
三、教学建议
面对这些教学现状,我们深思之余,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努力寻求良方,摆脱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率低,质量差的教育现状。通过一线的实践尝试,本人凭着一股热情和执着的研究精神,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同行交流。
1、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要善于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资料的过程,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因此,安排好课前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来,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样,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获得第一手素材,不愁作文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我们一些老师认为,乡村学校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比较困难。其实,这些地方并不是没有资源可开发利用,城市有城市的的优点,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比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景观都是丰富的资源。比如七年级下 “文学采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广泛搜集自己所在农村的民俗民风,如传统节日文化、婚丧嫁娶风俗、饮食举止习惯等。在感悟大自然,体验生活方面,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强,老师应因地制宜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为教学所用。
2、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要注重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水平,而是提出一些学习活动及其要求,实际上主要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这种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也就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专家提醒我们:“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3、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应主导活动,做积极的旁观。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承担什么角色呢?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交际
场教学理论认为,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里,教师以一个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而不是包办所有工作。在过程实施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经验、已有的语文知识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过程中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教师仅仅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的角色出现于项目实施过程之中,通过正确运用“平等中的首席策略”,与学生一道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对因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混乱、偏差进行行为矫正,以便学生能顺利完成拟定内容和衍生内容。在成果展示阶段,以学生展示为主,提倡教师与学生共同展示、个人成果和集体成果多样化展示。课改实验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的收获,引导学生就过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并提出新问题或拟定新项目,当好促进者。
4、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要善于做好“评价”。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的同时,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课标中指出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综合性学习的每一次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的评价外,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乡村,易产生自卑的不良心理,课堂上较难做到畅所欲言,对此,教师应借助语文活动课堂帮助他们学会理性认识自己所在的农村和在农村的自己。如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旅游资源调查”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作为农村学生就有着参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春,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生活的农村进行认识,然后教他们挖掘农村的资源资源,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的逛超市、游公园、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对老师是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克服目前的种种困难,正确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步路中心小学张秀艳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针对教师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资源不丰富、过程不重视、活动开放任自由、语文综合不姓“语”等,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门课,挖掘材料,正确指导,化难为易。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提出: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通过这几年的实施,和同事们的交流,下面就谈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认识不到位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附属,是装饰,是添头,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必修”的地位。再加上受功利思想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因此不够重视。
对策: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这告诉我们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作“装饰”用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
1.正确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有专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做了这样的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应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一种语文课程形态,是学生探究体验的过程,具有课程的教育价值;又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体现出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也是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
2.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文化性、主体性、全体性、开放性、生成性、有序性。
问题二:资源不丰富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依据,缺乏课程开发意识,未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来开发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策:
我们仙居有许多学校地处僻远山区,相对而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开发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比如,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会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得多等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
1、在语文学习中找。根据教材设定一个共同的单元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再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关于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了解伟人、名人、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两个“综合性学习” 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在学生生活中找。例如,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加大识字量,巩固已认识的字,我们让学生认自己生活中的字,如食品包装纸,同学的名字,商店名称,学习用品上的字。利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意识,向人人学字的习惯。高段学生中开展搜集广告语、店名门牌、产品说明书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3、在学科联系中找。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非语文学习活动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
4、在自然风光中找。比如,一场雪给同学增添几种惊喜,几多情趣,更可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上学期我刚要上语文课,突然下起雪,干脆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满天飞雪中。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然后萌生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学生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5、在社会环境中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科学技术,社区,环保„„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
问题三:过程不重视
一部分教师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在部分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上,很多教师往往仅仅抓住了表达交流(成果展示)这一环节,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情况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这是令人担忧的。而且,在表达交流时,又侧重于对成功成果的展示,而不将自已或小组在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及反思进行大胆展示,成了表演秀。这是很危险的。
对策: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的理念,不是语文学习的某项内容和能力。因此,它富有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一个评价,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
1、要重视对“综合性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单纯地观察结果,无法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分工与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每个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合作是否愉快,材料来源是否规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安排中期交流,既要交流活动成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各种偶然性事件,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评价。
2、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多种体验与收获。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的“习作”结合综合性学习作了如下建议:你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第一条建议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成果,第二条建议侧重于拓展学生思维,而第三条建议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多种体验与收获。
3、要重视促进“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学生不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认知方式、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人”。因此综合性学习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均得到合适的发展。综合性学习要凸现选择性,重视促进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多元化:(1)根据主题分解学习单元。例如,“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污染现状和保护情况是总的活动取向,但是我们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把涵盖量如此大的、综合程度如此高的活动主题直接推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前,这对年仅10岁的学生来说,是不堪承受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这一大主题进行分解:家乡的水污染情况,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社区的绿化,学校的环保宣传小队等等,然后在宏观调控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
(2)提供多种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习小组选择调查家乡的树木,我们建议学生“请专家谈树”以增加研究的深度,让专业的成果启发学生的研究视角;我们还建议学生“去实地探树”,让学生在理性探求的基础上丰富感性体验,使研究更立体。再以“去实地探树”为例,我们同意三五成群同行,也允许父母陪同协助。
(3)通过多形式展示成果。综合性学习,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就应该通过认同、激励等方式,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作文、图表、模型、广告产品、诗歌、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来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这里一谈到活动成果汇报就强调“用各种方式”。因为我们所谈的毕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她前面有一个重要的前缀──“语文”,因此,我们应该民主、平等地建议学生多采用一些富有“语文味道”的汇报方式,例如在“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中的“展示台”中所列
举得“保护环境建议书”“保护绿色家园手抄报”“保护环境标语牌”等等,既让学生选择又有所指向。
问题四:活动开放任自由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习惯和能力”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力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探究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人们大力提倡自主性与主动性,从“选题”到“探究”再到“成果展示”,任由学生自由教师完全放手。这种盲目的探索结果可想而知,毕竟对象是一些小学生,不是专家在搞科研,教师决不能撒手不管。
对策:
1、活动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是等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上中年级、辨别、组织、自控等方面都不成熟,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2、活动中处理“放”与“扶”的关系。“扶”的功能应在于“激励思考、帮助发现”;“放”的行为应处于“少传递知识、不拿出真理”上。“扶”与“放”有机结合、辨证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如:在习作训练课《写写见闻》,在写之前必须进行调查,搜索有关信息。那么学生“见闻”获取渠道的拓展,值得我们关注的“见闻”的取舍方法,是我们首先予以“扶”的。当学生将“见闻”写成文时,把握表达重点上给予“扶”。对于“见闻内容的具体获得,应该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搜索。对于表达的形式,应该由学生讨论选择。对于探究过程中的调查、访问、结论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行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其辨证关系,做到学生能做的不做,学生能为的不为。教师的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服务。
问题五:语文综合不姓“语”
“语文交际场教学实验”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之中释放语文综合性特点,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语用经验出发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中去,通过创设语境,在一定语境中恰当地实施语用行为,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练就语文能力。但是,在一些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把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上成知识课。
对策:
1、着眼学科本身的资源。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教会学生查找各种资料。这就要求教师有捕捉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的意识,有对教材进行“精加工”的能力——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学的“精华”筛选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点阅读、讨论,从而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学生就能对教材始终处于一
种新鲜好奇的感受中,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确立课堂上的“小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2、关注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综合性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强调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相沟通。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万缕的关系。我们在把握语文个性的基础上,以课文语言为凭借,适当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并相互渗透,发挥整体协调提高的作用。
第五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文/张远清 【摘 要】本文就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进而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农村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加快了农村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不难发现,由于城乡差距问题,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被制约了。作为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切身体验,谈一谈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家长重视不够,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孩子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不在孩子的身边,无法和孩子就学习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无法给孩子在学习方面给与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全力以赴。再加上英语是一门外语,没有语言学习的环境,更加是雪上加霜,越发无法收拾。
2.教师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
在各类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由于城乡差距,使得乡村学校很难留住人才,那些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很快就会被县城的学校以各种名目挖走,本人所在的学校就是这种现状,学校严重缺乏英语教学的中间力量。新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教学死板,都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由于农村的闭塞,广大的农村英语教师不能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农村现有的教师普遍业务水平不高使得农村教学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3.教学设施陈旧,方法老化
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的教育设施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一些英语教学所必备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例如:收录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这些设备的缺乏也制约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上课靠一直粉笔和一本书,这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刻板,无法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相符,教学效果差。4.学生基础差,无法适应新教材
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全省统一使用一种教材,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城里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于幼儿园,学生们就开始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基础,无论是哪一种教材,他们学起来都会得心应手,而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都无法保证,学生普遍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加之新教材难度大,要求高,英语高考难度加大和分值下降,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把精力投入到其他门科目的学习上去。
面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出一些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应对策略
1.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学投入,改善教学设施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英语教学创造相应的条件。多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改善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坏境,为农村学校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料,以保证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随着科技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学校可以加快网络站点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让每个教师都能利用到网络资源,并能够从中获益。2.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英语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可以利用寒暑假利用网络进行对教师的培训,也可以聘请外校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来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参加一些高等院校的函授或研究生课程班,加大小本课程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不仅要加强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还要向他们传授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
3.不断实践,深化课程改革
首先学校要对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从内容到本质的剖析,教学内容整齐划一,不符合本校学生的水平;教学方法单一,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沉闷,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些整合,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依照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删减,调整和加工。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农村英语教师可以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虽然城乡差距依然会存在,但是通过我们对农村英语教学问题的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有一定的改变之后,农村英语教学的困境一定会有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