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5篇

时间:2019-05-12 19: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第一篇: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内控机制风险防范

内控机制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组织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农村信用社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是在长期工作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认可和遵循,带有价值取向、职业操守、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其内涵不仅包括以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为准则,还包含员工的价值观、风险观、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等。它不仅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还具有重要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低。为此,下面就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为何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必须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资产规模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标,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而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自我约束”在整个经营机制转换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覆盖了整个内控机制建设并最终将全面体现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因此,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提高信用社自我发展能力将成必然。

(二)农村信用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在金融行业的竞争中,农村信用社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竞争力。良好的内控机制,可以通过价值观和风险观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把遵守岗位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员工的内在素质,在他们的道德意识、职业习惯、思想观念、知识体系、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从而把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到农村信用社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农村信用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尽快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订立不完善。当前一些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处于松散状态,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有些制度的订立属于应急措施,仅限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属于短期行为。各种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强,整体性差,有许多相互矛盾之处和空白地带,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制度制定针对本部门的多,考虑大局、整体的少,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制约,责权利失衡,缺乏制约性。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授信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业务和计算机系统等各方面都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重要业务缺乏有效的制度来制约。现行的一些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控制、制约作用。还有一些内控制度缺乏对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罚规定,罚则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时,不加区别的照抄照搬他行的各种内控制度,不

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改造,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制度效力的削弱。有些信用社对“内控制度”这一概念认识存在偏差,将内部控制建设误认为就是简单的制度修订和汇编,甚至将制度汇编作为“政绩”来炫耀,这种曲解“内部控制”的行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简单的修订和转抄各种制度办法时,又经常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使一些制度改变了解原来的意义,约束效力大为削弱;制度的订立与落实不能统一,执行力度差,使订立好的各种制度成了摆设。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将成为内控机制的重点,但从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内容看,仍停留在纸制业务处理的阶段上,对无纸化业务处理的制度建设不够重视,更谈不上完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流于形式,系统安全设置更新不及时,计算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不清,导致计算机系统安全存在隐患。

(二)各部门职责不明,权限不清。没有明确划分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和失效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对应承担的内部控制职责不清,超越职责和未履行职责行为并存。内部控制在经营活动中无权威,对信用社管理层的决策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农村信用社监事会形同虚设,无法对管理层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信用社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互相激励和互相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没有完善,相当部分的社员代表大会上仅举举手而已。有的信用社有章不循,超越权限发放贷款,却无人追究其责任;而一些信用社主任害怕承担责任、对工作放任自流,却无人监督其履行责任。对违规、失职行为不处理、不追究没有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三)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信用社的管理者重业务轻管理,不能充分认识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信用社内控机制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内控意识淡薄,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肤浅,更加忽视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少数员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向,员工盗用客户资金、挪用库款、以贷谋私等违规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信用社信誉和利益。

(四)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是长期以来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起了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的作用,在业务运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执行监督不力,责任难落实,处罚力度不够。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未执行事后监督制度,无监控设备,一人临柜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流于形式。一些检查往往停留在对业务凭证的审查和账务核对上,并且存在着重录入轻审查、重凭证要素轻资金对转关系、重账表核对轻内部科目对应关系,不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对风险的评估,造成一些隐藏较深的问题难以发现。

(五)稽核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虽然现在大多数联社都配备了专职稽核员,但还存在稽核检查力量薄弱、功能不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与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尚未建立,对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运行以及计算机数据流向过程没有有效监督;由于稽查人

员业务知识不全面,致使对计算机、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失去有效监控;监察稽查以事后监督为主,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后补救,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不力,无法达到内部相互制衡的目的。

(六)内控激励机制相对落后。即使有些地方规章制度健全,执行力度到位,也是强制性、约束性的结果,缺乏激励性的内控机制。在出资者经营者关系中,要强化激励与约束,就必须对经营者实现责任的货币化和契约化,但现实中信用社主任及经营管理层的报酬非货币化和责任非契约化十分明显,出了事故、风险,可以按规定扣工资奖金和无限赔付,但做出业绩、做大规模却不能随之增加收入,没有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绩工资制,因而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步伐,建立自我约束体系。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企业,其自我约束体系的完善则是建立内控机制的根本。首先要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分设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社员大会和由它所产生的理事会,行使信用社的决策职能;主任作为代理人,行使执行职能;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二是建立分权决策、权力制衡机制。社员大会是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对重大问题如信用社理、监事会成员选聘、经营报告审查、股利分配和机构拆并等进行决策;理事会经社员大会授权,对信用社主任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任免等较为重大的问题进行决策,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信用社主任受聘于理事会,在理事会授权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经营决策,管理信用社日常经营活动;监事会对信用社财务和理事、主任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建立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体系。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上存在的弊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产权关系。农村信用社应区别不同情况,选择性地吸收一些现代股份制企业产权结构的优点。一是制定合理的增股扩股计划,大力吸收社员股金,增大股金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二是按照有关规定对信用社公共积累资金进行股权量化,以明确产的权关系,解决资本虚置问题。三是为切实解决因股权结构分散化和控制平均化所造成的社员对信用社关切度不够、影响力微弱的问题,可以增大单个社员最高持股比例。区别情况改革农村信用社“一人一票”制度所造成的投票控制权平均化弊端,实行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制度相结合的表决方式,使股份制与合作制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四是大力吸收乡镇企业股和内部社员股。虽然提高社员入股金额可以增加社员对信用社的关切度,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资金相对拮据,加之参与意识较差等因素,难以入股。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借鉴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经验,大力吸收乡镇企业股,对入股企业优先扶持。实施内部职工持股制,增大内部职工股比重。这样,不仅增强了信用社的盈利动机和防范金融风险动机,而且调动了经营管理层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节约了监督成本。

(二)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要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规范各种业务行为为标准,对现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清查,查遗补缺,充实完善,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同时,结合农村信用社

实际,严格进行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三)制定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县级联社要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稽核体系,并且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树立内控机构权威。审计、稽核部门应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统一性,联社不但要从工作部署上予以明确,而且要从体制、职权、人员配备和管理机制上予以保证,从而树立稽核审计工作的权威,减少各方面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在业务职能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通过实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同时,加强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稽查水平,加大稽查覆盖面,消灭稽查盲区,使稽查工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职工素质。一要定期开展竞聘上岗,加强岗位交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就是岗位长时间不轮换。坚决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岗位交流制度是有效防范风险案件的关键。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探索岗位整合的新模式、新思路,从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加快岗位整合步伐,除了一些必须相互制约、互为牵制的岗位分开设置以外,要对相容性和相近性较高的岗位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整合,完善有关内控制度和岗位职责,形成一整套控制严密、职责清晰、运转科学、易于操作的岗位设置体系。二要从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技能入手,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强化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特点,对员工进行普法教育,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开展警示和“现身说法”活动,增强员工的法制法规意识,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免疫力。同时,制定并严格执行重要岗位人员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把好用人关。对违规违纪行为,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也要相应追究本单位领导、职能部门领导责任,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感。

(五)建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考核体系,强化以人为本的风险防范关口。考核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考核制度主要强调对员工的控制,而对员工的激励则显得不足,因此,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改革目前业务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级别划分的作法,实行员工等级管理,按员工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确定审批权限,同时改革现行以行政级别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报酬原则,加大绩效工资比重,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第二,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员工选拔、培养、使用和淘汰的良性机制,通过教育和管理结合、激励与约束结合,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增强员工依法经营意识,特别要加强基层信用社员工金融法律法规培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工作中增强自觉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六)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密切监控贷款风险全过程。一是完善客户风险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和防范体系,密切关注客户经营情况,加强对影响企

业贷款偿还的风险因素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客户资信能力,正确评判客户信用风险,而且能够有效促进信贷人员提高贷款调查质量,为信贷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二是树立全面防范信贷风险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借款人资信能力和担保人(抵押物)保障能力的关系,把担保形式和担保实效有机统一起来,全方位、全过程地关注和防范信贷资产风险。三是制订科学合理的信贷考核指标体系,防止基层信用社为完成考核指标而故意违规。制订信贷考核指标体系时,要突出以经营效益为中心进行综合性考核,加强各项考核指标之间制衡作用,避免考核指标体系的片面性,杜绝一些信用社为完成不良贷款清降任务而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现象,同时,在信贷考核中还要充分体现依法合规经营的要求,通过考核体系引导和促进基层信用社依法经营、公平竞争。

(七)全面落实监督处罚机制。银监局要把农村信用社内部机制建设作为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全面性,信贷内控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分阶段定期作出评价。对于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达不到要求的,通过市场限入(主要是信贷业务种类和信贷额度限制),提高门槛,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内控意识的增强。

参考资料:

[1]唐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

[2]郭建《求真务实,农信社生存发展之本》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3

[3]童德平《改进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之我见》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3

[4]雷小洪《浅谈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中国信合2008.4

[5]胡海啸《高管人员的离任稽核有待完善》中国信合2008.3

[6]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

[7]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公共基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

[8]唐双宁《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检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当前农村信用社积聚的大量金融风险,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已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本文试从农村信用社在内控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入手,在产权关系和体制上挖根求源,找出

病因,进而提出对策措施。

一、问题:内控的边缘化和制度缺损及软化

现代经济管理学告诉我们,内控作为企业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行为,是保证其经营安全、实现经营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形式。作为高负债、高风险的金融业尤为如此。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近期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几乎无一不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严所致。因此,内控与业务经营是存在于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它是现代金融企业对其业务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的边缘化和制度缺损及软化却相当严重。一是表现在内控意识淡薄。一些人对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概念是陌生的,往往把内控制度简单理解为建章立制,认为有了规章制度便有了内控机制,忽视了内控是在业务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少数领导还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将内控看作是捆绑自己手脚、制约业务发展的绳索,因而极力淡化,将内控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二是内控体制不顺。由于内部监督部门受同级经营管理者的领导,因而使内部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就谈不上对其实质性的监督和检查。三是内控力量不足。一个县级联社一般仅有3、4名内审人员,有的还担负着纪检监察任务。同时,由于电算化业务的快速 发展,一些内审人员的自身素质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四是制度建设不到位。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还未形成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体系,一些制度不完整。如对新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管理制度滞后,适应不了新业务的发展;对经营管理者权力和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其个人决策和责任行为没有一套可操作的制度制约,造成事实上的有权无责,因而诱发了一些违法经营和经济案件的发生。并且,一些农村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中重此轻彼,各取所需,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内控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五是制度难以落实。一些领导在业务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重业务、轻监控,重规模、轻质量,忽视了内控监督的重要性,从而使制度的贯彻落实失去了组织保障;个别领导在制度执行上对人不对已,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已要求松,将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更有个别领导借理事长、主任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假公济私,独断专行,使制度形同虚设,破坏了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增大了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二、成因:内部人控制与体制的模糊性

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不仅是一个管理与监督层面上的问题,而且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产权不清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权经济学创始人科斯认为,产权体现的主要不是人与财产的关系,而是指财产的所有者实际拥有的、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按现代企业制度来讲,企业产权包括最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而且最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必须统一。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到位,最终控制权无法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约束。目前,在农村信用社赖以运转的资本中,股金无足轻重,占资本绝大多数的公共积累未进行股权量化,处于所有者虚置状态;对单个社员来说,由于股额较小,股权分散,其股金对信用社的经营状况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也不会对其切身利益带来多大影响,从而挫伤了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由于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的内部支撑,加之所有者(入股农户)与经营者(信用社主任)在信贷、财务信息和金融知识上的严重不对称,使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信用社内部人控制达到了严重的程度。由于缺乏来自所有者的强力监督,因而使信用社经营者在经营中失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动机,农村信用社有效的监督机制也难以真正形成。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自建社以来,历经了下放人民公社及生产大队管理、下放贫下中农组织管理、所社合一、政企合一等数次磨难,过后又由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1996年后又由农金体改办、人民银行、银监机关管理,管理体制的曲折变迁,使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制度定位、发展方向、管理方式始终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直到现在,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点和真空。体制的模糊性,造成了制度供应的缺位和滞后,使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内控机制。

三、对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内控机制上所存在问题的严峻性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应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对策。

具体要抓好四大体系建设:

(一)完善自我约束体系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企业,其自我约束体系的完善则是建立内控机制的根本。而要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体系,首要问题是明确产权关系。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上存在的弊端,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应区别不同情况,有选择性地吸收一些现代股份制企业的优点。一是制定合理的增股扩股计划,大力吸收社员股金,增大股金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二是按照有关规定对信用社公共积累进行股权量化,以明确产权关系,解决资本虚置问题。三是为切实解决因股权结构分散化和控制平均化所造成的社员对信用社关切度不够、影响力微弱的问题,应增大单个社员最高持股比例的有关规定。并且,区别情况,改革农村信用社“一人一票”制度所造成的投票控制权平均化弊端,实行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制度相结合的表决方式或有限度的一人多票表决方式,使股份制与合作制优势互补,实现有机结合。四是大力吸收内部社员股。虽然提高社员入股金额可以增加社员对信用社的关切度,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资金相对拮据,难以入股,加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我国农民参与意识较差等因素,因而使内部人控制现象难以清除。因此,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应借鉴国外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大力吸收内部社员股,实施经理股票期权和内部职工持股制,增大内部社员股比重。这样,不仅增强了信用社的盈利动机和防范金融风险动机,而且调动了经营管理层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节约了监督成本。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同时,要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分设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即社员大会和由它所产生的理事会,行使信用社的决策职能;主任作为代理人,行使执行职能;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二是建立分权决策、权力制衡机制。社员大会是信用社的权力机构,对信用社理、监事会成员选聘、经营报告审查、股利分配和机构拆并等重大问题决策;理事会根据社员大会授权确定的经营目标和政策,对信用社主任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任免,对信用社较为重大的问题进行决策,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信用社主任受聘于理事会,在理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经营决策,管理信用社日常经营活动;监事会对信用社财务和理事、主任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建立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重塑行业监督体系

由于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从根本上完善自我约束体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整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强化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当前最迫切的就是重整行业监控,强化行业自律。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监督机制实行的是联社主任领导下的总稽核负责制,监督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其工作可能会受到本级经营管理者的干预,其独立性被削弱,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在县联社一级实行监事长兼总稽核,与理事长平级,享受同职待遇,直接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县联社稽核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受监事会领导,不再受县联社理事长、主任制约,独立履行对本级联社、信用社理事会和经营班子工作的稽核监督职能。二是改革信用社各级内审工作的组织体系。农村信用社各级稽核审计部门除对同级监事会负责外,还是上一级审计稽核部门的派出机构,同时接受上一级稽核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其人员任命、调整、撤换及工作待遇、工作考核和工作奖惩也直接由上级稽核部门进行管理。这样,可大大减少稽核工作各种干扰,形成一套垂直、独立、权威和高效的稽核监督工作体系。三是要切实解决稽核队伍数量和素质问题。要做好稽核工作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稽核人员编制作保证,有些管理人员可精简可兼任,但稽核人员编制数量不能少且要专职,保证每个社1个。要把那些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高、懂电脑管理的同志选 拔到稽核队伍上来,不要滥竽充数,不能越俎代疱。四是要强化对稽核人员的管理。对稽核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轮换和回避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要及时作出调整,对以权谋私、违反信用社各项规章制度的要加倍予以处罚。五是要加大稽核力度,增加检查频率。在开展各项常规稽核的同时,抓好对各级信用社主要负责人的审计和离任审计,突出风险性、效益性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坚决纠正,不断增强内控机制的有效性。

(三)强化保障协调体系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现行的一些内控制度要进行梳理和修订,对已经过时的内控制度要及时予以 废止。同时要根据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和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及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控制度。并且,按照“双人、双职、双责”的原则,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责任分离的制约制度。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各信用社、联社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廉政建设及法律法规教育,对有劣迹的职工要弄清他们的收入来源,建立跟踪帮教档案,落实帮教措施。并加强案例分析,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让职工了解和掌握业务操作程序,使其在工作中按制度办事,少出纰漏。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务公开制度,将内部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组织监督有机结合,使农村信用社各级班子成员及重要部门、要害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行为始终处于上下级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四是强化和改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作为农村信用社外部监管体系,对于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应在突出合规性和风险性监管的同时,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及独立性的原则,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控机制。并且,将金融监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对事监管与对人监管相结合,事后监管与事前监管相结合,改进监管方式,保证

农村信用社安全、稳健运行。

(四)建立奖惩激励体系

一是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综合考核,并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签订内控制度执行及案件防范责任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部门、职员,年末在考核考评的基础上,逗硬奖惩,并与评先、晋资、晋级等挂钩。对执行制度差、有不良行为的职工在经教育后仍未改正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清除不安全隐患。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对直接责任人、相关制约岗位人员、检查人员、领导人员追究连环责任,出现损失的要连环赔偿,依法依规严处。特别是对发生了重大经济案件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予以处理,从而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于120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一些改革建议

关于渭南市120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一些改革建议

一、管理问题:

1)管理层次太多(有医院院长、总值班、院办主任、120副主任等),管理人员不完整。

2)车辆调度混乱(120急救、接送院领导、送H1N1痰检品、转送病人等),3)无随车医生出诊的系统培训,随车医生换人太频繁。

4)无调度员的培训(调度用语,医疗知识了解,出诊地址的了解等)。

改革建议:

1)

由院长管理一个120科主任,120科主任管理3个主管(医疗组、司机组、后勤组),调度员由120主任直接管理。

医疗组长:

正式职工担任(主治医师或执业医师),主管120医疗安全,随车医生的培训、随车护士培训及管理,出诊病历的管理。医院危重病人转院,渭南市公共性事件的处理(如甲型H1N1接诊、集体性中毒、重大交通事故等)。

司机主管:

正式职工担任(有经验的司机担任),主管车辆的行驶安全,车辆维修及保养,120司机的培训及管理,出车历程及油料的管理。配合医疗组主管完成医院危重病人转院,渭南市公共性事件的处理(如甲型H1N1接诊、集体性中毒、重大交通事故等)。

后勤组主管:

正式职工担任,主管120接诊的统计,奖金的发放,医疗消耗品的补充与发放,120灶房的管理。

2)

车辆的调度只负责120急救,不做其他使用。如有其它调用由张院长或120主任直接调度。如转运医院危重病人120调度员应向120主任请示后再转运,并做详细记录。

3)

医疗主管应对随车医生进行系统培训,车祸现场不能慌乱,先危重病人后轻伤,最后处理尸体。(常见急症的识别与处理,创伤及其初步处理,查体与急救技术操作,CPR术,病史采集,病案分析,X线片的识别,心电图的识别,CT片的识别等)。相对固定120随车医生,从新招聘有执业医师证的医师或本科、大专的毕业生(合同1至3年),最好3年合同,可3年满后再签3年,因为1年以后才有经验,6年以上就厌烦了这个工作。

护士只要有护士上岗证就行,可以从医院调招聘护士。

4)

120主任对调度员进行培训,调度用语,熟悉派车地点及了解一些常

见病(高血压,心脏病,脑梗,脑出血,农药中毒,煤气中毒等)。重大车祸的地点,伤员人数等。

5)调度有问题找120主任,医疗出问题找医疗主管,车辆安全出问题找司机主管,后勤保障出问题找后勤主管,各负其责,相互配合。

附:车辆配置

共7辆:1辆奔驰车用于医院危重病人转院,渭南市公共性事件的处理(如甲型H1N1接诊、集体性中毒、重大交通事故等),车辆配有内科急救药箱及药品、心电监护电除颤仪、心电图机、骨外科夹板、外伤包扎敷料(消毒桶装)、简易呼吸气囊、氧气罐、氧气袋等。其余6辆车配有内科急救药箱及药品、心电图机、骨外科夹板、外伤包扎敷料(消毒桶装)、简易呼吸气囊、氧气罐、氧气袋等,(由于心电监护电除颤仪太贵,这6辆急救车暂不配置)。

人员配置

一个120主任,三个主管,都是医院正式人员。5个招聘司机,5个招聘随车医生,4或5个招聘护士,4个招聘调度员。另外招一个厨子做饭。

二、劳资问题:

工资和奖金是每个职工做关心的问题,有无三金(医疗、养老、住房),这几年来120职工的工资一直在变化。

三、值班制度:

本辖区约75万人,约有7万患者,120急救中心接每月病人约650人次。120每天出车次数约26次,每接诊约22人(有一车接2至3人)。原来四个随车医生(司机、护士),上72小时值班制,上三天休一天,如果有人病倒或家中有事,三个人只能上连班无休息。这样的值班制度使每个人长期处于疲惫状态,特别是司机疲劳行驶造成了前几年的120车辆肇事频频发生。这样给医院造成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120随车医生(司机)刚增至5人。

建议方案:

首先,120要保证每天有值班的,周一至周六上8小时正常班4辆,最少3辆车,三组医护人员,备用一到两组人员。

各个卫生院都有急救车,很难接上车祸病人,内科病人主要在于是否把我们医院的医疗技术宣传患者心里。

120急救中心主任,医疗主管,司机主管和后勤主管,周一至周六上正常班。周一至周六早8时至18时,危重病人转院由医疗主管和司机主管完成,其余时间转院由待命3班(机动班)完成。

5个随车医生、司机上三天休息两天。4个随车护士(因为都是女孩,减少值夜班次数)上2天(或3天)早8时至20时的12小时班,再上一个24小时班,休息一天(渭北分站不带护士)。夜班护士只留一个人,只跟随值夜班的司机和随车医生。(如有危重病人转院,调度室联系上白班护士任意一个,随(机动班)完成,计加班一次和报差费)。

调度员值班上早晚(早8时至12时和晚18时至次日8时),午班(12点至18时)。

附:请假制度:

120工作人员3天以内由各主管批准安排,3天以上至15天由120科主任批准安排,15天以上由院长批准,从医院调人顶班。3月以上由院长批准另招人员上岗。

四、病人交接问题:

近几年来病人的增多,120接诊逐年呈上升局势。120急救车每天接回20多个病人送到哪里?急诊科还是住院部对应科室?还有三无病人送到哪?不管送到哪里都是要方便病人。不合理的交接会造成病人与医院科室的纠纷,120与住院部科室的摩擦等。

建议方案:

120急救病人应送急诊科分诊、抢救。急诊科完善急诊外科,增加急诊内科的床位。特殊病人如:心肌梗死、转院过来脑出血、转院过来脑梗塞,传染病、化疗的肿瘤病人等可直接送相应科室。

外伤、车祸病人由急诊外科分诊,并做基本处理,送往住院科室。能否设立三无病人专门的门诊留观病房(不能和正常病人放到一起),由各科室医生每天查看病人,并做相应治疗。

上述分诊方式可减轻住院部的压力,更好的救治病人。

附:目前不能完善,可按目前120直接分诊,送往住院部对应科室,难以分诊,送急诊科分诊。

五、车载设备的配备:

西安市急救中心急救车辆配有内科急救药箱及药品、心电监护电除颤仪、心电图机、骨外科夹板、外伤包扎敷料(消毒桶装)、简易呼吸气囊、氧气罐、氧气袋等。其它各市急救中心也配有相应设备。而我们渭南市急救中心急救车辆上没有心电监护电除颤仪、心电图机、氧气袋等。这样造成医院危重病人转院的危险程度增加,心脏病病人、肺部疾病病人从病人家里到急救车上没有氧气吸,随车医生在急救过程中对死亡病人的诊断依据不够(随车医生看看病人瞳孔、听听心脏、摸摸动脉、胸前按两下就宣布病人死亡)。

建议:

最好的救护车用于医院危重病人转院,渭南市公共性事件的处理(如甲型H1N1接诊、集体性中毒、重大交通事故等),车辆配有内科急救药箱及药品、心电监护电除颤仪、心电图机、骨外科夹板、外伤包扎敷料(消毒桶装)、简易呼吸气囊、氧气罐、氧气袋等。

其余5辆车配有内科急救药箱及药品、心电图机、骨外科夹板、外伤包扎敷料(消毒桶装)、简易呼吸气囊、氧气罐、氧气袋等,(由于心电监护电

除颤仪太贵,这5辆急救车暂不配置)。

六、120急救中心、渭南市中心医院宣传力度不够

应加强120急救中心、渭南市中心医院的宣传。特别是渭北10各乡镇,还有两塬的宣传,可借鉴张院长对市妇幼院的宣传,也可以发传单宣传及媒体宣传。不但宣传渭南市急救中心和渭南市中心医院,还要宣传渭南市中心医院的有名教授、特长科室。

第四篇:试论事业单位内控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试论事业单位内控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关系到国计民生发展。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影响着国家财政预算,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控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高单位经济服务效益。文章通过介绍事业单位内控现状,提出我国事业单位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假账、资产无形流失等不良现象逐渐增加,突显出了内控工作在事业单位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企业资产合理运转、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内控工作的基本要求。由财政部制定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填补了原有制度上的空白,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合理、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初步搭建,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而对事业单位内部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综述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控制度是单位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能够确保单位资产完整安全,会计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一种制度,它是资本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的结果,能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我国事业单位内控机制是指定义一种控制程序,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保证相关法规制度贯彻落实。目标定位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率,其职能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综合制定、控制和评定单位计划和规章制度。我国事业单位数量较多,因此亟需一个实际可行的内控机制。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完善内控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管理比较粗放,单位经济开支管理制度多数停留仅仅按照事业单位规章制度执行,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很多财务人员、项目经办人对管理的认知单纯凭借个人经验或按规章办事,岗位设置没有遵循职责分离的原则,内控岗位欠缺或者随意,单位内部极易形成舞弊事件。

2.会计核算制度不明确

许多事业单位将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两套不同的会计制度同时运行,容易造

成同一单位要编报两套决算报表的麻烦,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约束不力,不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的需要,基建财务账单独设立不便管理等问题,损害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3.预算控制不足

内控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预算的控制,但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组织体系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细分,没有划分具体的职责,难以约束执行者,并且对预算外项目随意性较大,使得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真正意义。

4.内控意识薄弱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在管理中没有树立起内控的意识,风险管理文化不足,同时由于内控没有规范的流程,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只存于表面,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履行,内控监督形同虚设。

三、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合理

作为事业单位内控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内控机制不够合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实施情况,财务内控机制不完善的地方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算资金项目模糊。预算资金项目不详细,预算执行过程不够严谨,具体的资金使用项目缺乏计划性。另外受到领导管理层主观性的影响,资金使用经常出现预算外支出,超支现象严重。

2.收支管理不严格。事业单位有关人员无视规定的开支标准,随意扩大开支范围,经常 “巧立名目”,造成挪用或挤占资金现象。

3.资产购入管理不够严格。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关于成本核算没有相关要求,在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却忽略了实物资产管理。资产购置中,重复购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二)内控意识薄弱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建立健全和实施内控制度的前提。目前,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在费用支出、项目审批等问题上实行“一支笔”的审批方式,往往注重个人业绩的突出,而忽视了事业单位运行风险的防范,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单位“一把手”对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对内控知识了解较少,甚至一些领导简单将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熟视无睹。内控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体系不敢、不愿监控,使内控制度浮于表面。

2.对财务与会计工作认识度不够。一些事业单位负责人,往往忽略财务会计的基本功能:核算和监督,单纯的认为财务部门是金钱的进出,会计人员只需负责金钱的收支,不应参与单位决策和项目管理,甚至一些单位弱化了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职能。

3.对经费预算控制意识薄弱。单位经费支出虽然有审批制度,但个别单位存在对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的控制,审批手续制度不完善,有时收付中心看到领导审批完,付款手续符合要求,便不再检查其他审核部门的审批,进行付款,存在这资金不合理使用的风险,可以说与领导的内控意识密切相关的。

(三)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体系

由于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负责人往往就是单位的领导,内控体系没有保持独立性,往往内部审计无法真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能,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还使得内部管理无法对内控机制实行良好的牵制与监督,事业单位的利益时常受到侵害。内控范围局限于财务收支预算,信息反馈职能难以发挥。并且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评价反馈信息的处理具有滞后性。

(四)内控机制执行中有难度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在执行中有一定难度,流于形式。尽管内控机制有些比较完善,但是单位内部却将机制存于单位规章制度内,或者无视内控制度的存在,更有甚者“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有章不循”,内控制度的意义、信任度、监督力度逐渐下降,单位内部员工久之对内控制度也视而不见,造成内控机制的严重失控。执行过程中执行者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落实到实际。

(五)人力部门政策不完善

人力部门对员工的管理,影响到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有效实施内控制度的基础。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有以下缺陷:首先忽略了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仅仅看中员工的职业素养;其次对员工培训只注重专业技能和岗位职责的培训,缺乏对员工道德、管理理念的培训;最后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岗位设置不固定。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完善内控机制的同时,还应当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相匹配,以确保内控机制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事业单位内控执行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加强外部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进行监督和检查,改变部分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形同虚设”的局面;二是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避免领导层主观因素干涉审计工作,完善内控机制,做好自我审查工作。

(二)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取决于人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此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至关重要。同时强化单位领导层在内控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单位负责人在单位财务和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地位,负责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防止单位财务欺诈和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安全与完整,明确各内控机制相关人员的职责,增强整个内控机制实施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机制

内控审计本质是一种对内控制度与体系的再控制,分为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控制机制主要从健全性审计和有效性审计两方面进行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对单位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审计控制,避免单位的总体目标出现遗漏或重大缺陷。单位负责人在发现内控方面存在问题时,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相

关的职务实行分离或互相牵制,使不同部门、人员间可以相互监督,预防舞弊行为。同时建立风险预警制度,预防可能重复出现的风险。

(四)加强内控执行有效性

实施有效的内控管理需要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各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单位内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摒弃传统思想,发散思维,创新理念,根据实践经验研究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特点的内控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加大监督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制度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做到奖罚分明,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逐渐规范化。

(五)完善人力部门政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应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还应当细化定岗定编工作,明确制定和表述各个岗位的权责,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绩效评价,奖惩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将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完成情况明确到各个层级,为员工的考核提供一个客观的标准。同时加强员工的道德建设,引导员工正确的服务价值观,减少岗位流动性,避免内控机制的混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培养员工主动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意识,使其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配合管理层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五、结论

内控机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单位的运行效果。只有正确处理和解决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发展适应当代市场经济,提高单位的服务经济效益,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目前招投标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前招投标存在问题及分析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模式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有组织的交易方式,是市场经济下买卖双方公平交易的一个平台,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国际惯例。我国自建立招投标体制以来,由于各级建管部门严格监管,各招投标部门认真操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给中国建筑工程迎来了春天。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在招投标方面存在“领导意定、专家通过”,“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名义公平、明标暗定”,“肥水自用,封闭操作 ”“程序合法、手续齐全”等五大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加以解决。

领导意定、专家通过

当前招投标活动,国家各部委、省、市、县的项目,按行政隶属分别由各部委、省、市、县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监督,而各地、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彼此没有联系,各行其是。在管内首长指示下,为解决“管内企业的安定问题及外来企业的关系问题”,以首长意志为标准进行招投标活动,公开只是名义,内定才是目的,造成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基本做法是:在网上公开发布招投标信息,欢迎有兴趣的单位前来报名。通常情况下,不是领导打招呼的单位,是不会有人来报名的,就是报了也是白报,标书做的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只能是白花钱去买标书。还有的是由要中标的单位找两家陪标单位来投标,名义上是三家投标,实际上已内定,这次你替我陪了一个标,下一次我替你再陪一个标。评标专家只是过一下手续,专家要不听话,下次就不抽你当专家了,你的评标费就没有了。事实上,从近年来已经揭露出来的经济领域的大案要案来看,相当一部分的案件是与招投标有关。“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2001年,监察部和建设部对28个省(区、市)建筑市场的执法监察结果显示:受检项目中有1.7万个项目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腐败问题十分严重,涉及金额高达7000多亿元。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按现行的职责分工,对于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也就是说,工业、水利、交通、铁道、民航、信息产业等行业和产业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分别由经贸、水利、交通、铁道、民航、信息产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业主管部门同下属企业、有形市场和具体的招标管理机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于实施有效监督。在目前的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条件下,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的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又对具体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有的甚至还是招投标活动的具体实施人,没有形成监督机制。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体制孕育了各种招投标腐败。据了解,《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项目法人、行政主管部门、评标委员会都应彼此独立。目前,不少地方评标委员会由在行政隶属关系下的专家组成,不少人是“几块牌子的同一上级部门的领导,最终谁中标还是领导说了算。这种政企不分,集管理、服务、代理于一身的情况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目前各地开办的有形建筑市场即建设工程项目交易中心,不少由当地建设部门组建和领导,有的建委招标办主任兼市场办主任,与市场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实质上变成了建设部门的派出机构。

名义公平、明标暗定

在招标中,为了内定中标者,有的公开弄虚作假、随意更改招标书和打时间差。有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为了使一家公司中标,自定规则,甚至多次修改规则,开标日期竟被推迟了几十天,最终使该企业中标。为了防止业主在投标截止后至开标前出现违规行为,《招标投标法》专门规定: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除了故意拖延开标日期外,有的项目招标委员会还会故意缩短投标人编制标书的时间。为了给投标人足够的编制投标文件的时间,《招标投标法》一般规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而某机场航站楼、航管楼工程规定的招标时间只有10天,飞行区场道工程招标只有14天。这也是为了给内定投标者扫除障碍。

肥水自用,封闭操作

《招标投标法》在实施中,遇到的一大阻力来自地方保护主义。某省对外省投标企业收取的管理费是本地企业的16倍。某省明确规定:只有省内企业满足

不了招标要求时,才允许省外企业参加投标。某市文件规定:只有在当地注册的企业才有资格投标,而该市近两年已停止办理外地企业注册登记手续。一些地区或部门为确保本地、本系统建筑企业中标,还采取歧视性资质审查、限制信息发布地点和范围、制定不公平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等措施,排斥外地或外系统的投标人。例如,缩短投标时间,让省外投标者来不及编制投标文件;设小标段,使外省投标者感到不值得;通过各个环节的审批加以限制;评标加入多项省内外不同的评分标准;有的不惜在招投标之外与外地投标人私下签订强制性条款,要求投标人在中标之后要把其中多少标额分包给本地企业,甚至要求外地投标人与本地低资质或无资质的企业组成联合体,联合投标,如果投标人不同意或不愿意,就想办法让其不能中标等等。在保护主义“保护”下,损失的只能是国家财产,收益则是那些胆大妄为的贪官们。据某省建设部门抽查的693个项目中,不合格的竟占56%;东部一个省份人大常委会派出检查组,对全省贯彻实施建筑法及相关的招标投标和工程质量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有违法违规、腐败行为竟有5000多项;东部某市一个违规招投标项目就查处了包括建设局、土管局、质监站等部门30名“实权”人物收受贿赂案件。

程序合法、手续齐全

评标是招标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招投标办法得以在全球市场化经济中成为一种基本规则,首要的前提是建立起一个公正公平、科学先进、可操作性强的评标办法。而我国的评标办法因为评标人员素质低,没有一只优秀的招投标职业化队伍,制约了评标的“公正性”。据了解,目前评标不规范的表现主要有:评标专家库按行业、按地区而不是按专业建立,专家面太窄,人数太少,相互容易“勾兑”串通,腐败的机率高;评标委员会没有依法“独立”,不少地方只选那些听招呼的人当评委,以便暗中控制;评标、定标办法不是在投标截止前确定,而是在投标书送达后确定,且缺乏操作性强的评标、定标细则,导致评标、定标缺乏客观标准,随意性大,感情因素、行政色彩浓;评标人员素质低,不能公正评标、科学评标。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

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外国的商品、服务、技术、投资进入中国的数量将逐渐增多,外商参与中国招投标活动将逐渐增多。国外的工程项目,中国的公司要去投标;国外的设备采购、原材料采购,中国的公司也要去投标等等。这就要求中国的招投标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要与国际接轨。而同时,以上所说招投标中的5大问题,在全国都带有普遍性,困扰着我国招投标业的发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非常迫切。应尽快建立一只优秀的招投标职业化队伍,培育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招投标行业。首先,国务院各部委、省建设工程应统一由建设部管理,在全国建立全国统一独立的招投标体系,该体系独立操作,受建设部领导。对招标执业者要实行任职资格制度,持证上岗。目前,我国很多行业逐步跟国际接轨,已推行了任职资格制度,效果很好。而招标中介机构肩负着特殊的经济使命,不仅要求执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因此,在这个行业推行任职资格制度、实行准入制非常必要。其次,实行招标执业禁入制度。既然有准入,就有禁入。凡在招投标工作中违纪违规、以权谋私、泄漏标底、里应外合者,不仅要取消招投标中介机构的资质和执业者的准入资格,而且还要对情节严重者移交执纪执法机关严肃处理

下载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内控机制建设分析

    谈谈完善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内控机制建设分析 苍城农村信用社:劳健德 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的核心在于防范各种洗钱风险,提高识别和防范洗钱犯罪的能力,是金融机构强化反洗钱职能管......

    对我国目前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我国目前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赵大伟 (三峡大学建筑设计院舟山分院) 摘 要:本文从建筑设计问题着手,对其发展对策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下结论可供参考。 关键......

    农村信用社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使得网络信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总体上看,目前农信社在科技工作上,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设备运行比较正常,软件管理比较规......

    农村信用社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金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不可或缺的交易内容,做好库存现金管理,是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合规管理、风险防控的重点,也是提高......

    目前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陕煤建司物资供应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煤矿物资供应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以前,陕煤建司物资供应管理由下属二级......

    关于目前信托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目前信托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及实施以来,我国信托业步入以回归信托主业为特......

    目前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篇

    招商引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资本流动,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许多地方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以行政......

    浅析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