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19:3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7。全县辖19个乡镇、196个村、1589个农经社,人口2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04万人,绝对贫困人口6000余人。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67元,比全省和乐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263元和

578元。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沐川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变革农村工作模式,动员全县各级干部带着激情、热情、真情、实情、挚情,把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对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树立亲政爱民执政新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分别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决心。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核心是增收。沐川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86.1,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长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索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推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纷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村串户,开展调查研究,并向干部群众发放《沐川县经济发展建议意见调查表》上万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政策不清、项目短缺、科技滞后、信息闭塞、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是制约沐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于今年初作出了《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以此作为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指导沐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要求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满怀激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满怀热情,想为农民所想,急为农民所急;满怀真情,真真切切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满怀实情,以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满怀挚情,执着地为发展农村经济不懈追求。真切地体现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思想,真切地体现对农民平等、互助、友爱和谦让的人文关怀,真切地激发农民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和致富动力。

二、与时俱进,创新方法,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五情五进”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五情”是前提,“五进”是措施,增收是核心。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五情五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设立了“五情五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沐川县“五情五进”工程实施方案》、《沐川县“五情五进”工程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确保“五进”工作有序推进。

政策进万家。政策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增收的前提。组建县乡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村、组、农户宣讲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和《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三农”有关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县上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今年以来,全县1819名干部参与宣讲,开展宣讲活动1700多次,直接听讲群众15万余人次,印发“政策进万家”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结合沐川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五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性文件,为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农业税下调3个百分点的减税政策,全县减免农业税381.43万元,及时兑付种粮补贴129.67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3.2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金2541万元。

项目进万家。项目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核心和基础。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农民增收项目的研发、引进、储备和推广力度。依托永丰公司、县食品公司、一枝春茶叶集团公司、裕农淀粉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二篇:×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强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沐川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中共沐川县委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7。全县辖19个乡镇、196个村、1589个农经社,人口2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04万人,绝对贫困人口6000余人。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67元,比全省和乐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263元和578元。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沐川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变革农村工作模式,动员全县各级干部带着激情、热情、真情、实情、挚情,把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对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树立亲政爱民执政新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分别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决心。“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核心是增收。沐川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86.1,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长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索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推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纷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村串户,开展调查研究,并向干部群众发放《沐川县经济发展建议意见调查表》上万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政策不清、项目短缺、科技滞后、信息闭塞、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是制约沐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于今年初作出了《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以此作为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指导沐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要求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满怀激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满怀热情,想为农民所想,急为农民所急;满怀真情,真真切切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满怀实情,以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满怀挚情,执着地为发展农村经济不懈追求。真切地体现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思想,真切地体现对农民平等、互助、友爱和谦让的人文关怀,真切地激发农民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和致富动力。

二、与时俱进,创新方法,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五情五进”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五情”是前提,“五进”是措施,增收是核心。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五情五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设立了“五情五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沐川县“五情五进”工程实施方案》、《沐川县“五情五进”工程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确保“五进”工作有序推进。政策进万家。政策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增收的前提。组建县乡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村、组、农户宣讲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和《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三农”有关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县上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今年以来,全县1819名干部参与宣讲,开展宣讲活动1700多次,直接听讲群众15万余人次,印发“政策进万家”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结合沐川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五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性文件,为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农业税下调3个百分点的减税政策,全县减免农业税381.43万元,及时兑付种粮补贴129.67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3.2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金2541万元。项目进万家。项目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核心和基础。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农民增收项目的研发、引进、储备和推广力度。依托永丰公司、县食品公司、一枝春茶叶集团公司、裕农淀粉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具有沐川特色的畜牧、林竹、茶

第三篇:×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强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

──沐川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沐川县委

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7%。全县辖19个乡镇、196个村、1589个农经社,人口2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04万人,绝对贫困人口6000余人。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67元,比全省和乐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263元和578元。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沐川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变革农村工作模式,动员全县各级干部带着激情、热情、真情、实情、挚情,把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对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树立亲政爱民执政新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分别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决心。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核心是增收。沐川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86.1%,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长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索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推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纷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村串户,开展调查研究,并向干部群众发放《沐川县经济发展建议意见调查表》上万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政策不清、项目短缺、科技滞后、信息闭塞、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是制约沐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于今年初作出了《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以此作为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指导沐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要求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满怀激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满怀热情,想为农民所想,急为农民所急;满怀真情,真真切切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满怀实情,以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满怀挚情,执着地为发展农村经济不懈追求。真切地体现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思想,真切地体现对农民平等、互助、友爱和谦让的人文关怀,真切地激发农民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和致富动力。

二、与时俱进,创新方法,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五情五进”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五情”是前提,“五进”是措施,增收是核心。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五情五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设立了“五情五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沐川县“五情五进”工程实施方案》、《沐川县“五情五进”工程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确保“五进”工作有序推进。

政策进万家。政策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增收的前提。组建县乡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村、组、农户宣讲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和《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三农”有关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县上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今年以来,全县1819名干部参与宣讲,开展宣讲活动1700多次,直接听讲群众15万余人次,印发“政策进万家”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结合沐川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五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性文件,为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农业税下调3个百分点的减税政策,全县减免农业税381.43万元,及时兑付种粮补贴129.67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3.2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金2541万元。

项目进万家。项目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核心和基础。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农民增收项目的研发、引进、储备和推广力度。依托永丰公司、县食品公司、一枝春茶叶集团公司、裕农淀粉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具有沐川特色的畜牧、林竹、茶叶、药材等种养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今年,涉农部门组织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各类无公害种植业示范基地11个,面积5639亩;新建肉兔、山羊养殖基地6个,养殖兔、羊2万多只;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04户,其中出栏150头以上的大户35户,有力地辐射带动了种养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基本形成。目前,全县拥有林竹135万亩,茶叶6.5万亩、金银花1.4万亩、黄白姜1.2万亩。1-9月,全县出栏生猪12.8万头,同比增加2.03万头,增长18.8%;出栏山羊2.7万只,同比增加0.9万只,增长51.3%;出栏肉兔26.2万只,同比增加21.8万只,增长5倍。在抓种养业项目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县劳务输出4.13万人,同比增加2800人,其中境外劳务输出增加304人。大力扶持项目实施,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农户缺少项目启动资金的问题。今年政府农业预算支出达到1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县农村信用联社为近4万农户投放农业贷款5479万元。项目进万家实施以来,帮助农户实施增收项目211个,有一个以上增收项目的农户达38874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8.7%。

科技进万家。科技是推动农民增收的动力。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户”、“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户”、“专家+专合组织+农户”等形式,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涉农部门抓培训,搞示范,加快优势农产品开发,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建立科技兴农示范片2000多个10多万亩,种、养业科技普及率达71%。建立县乡科技小分队36支,在全县19个乡镇建立“流动农民学校”和“田间学校”,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办到村组,把培训课上到田间地块。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对3000多农民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642期,培训农民7.8万多人次。发放“科技便民连心卡”,把科技人员姓名、服务项目、联系电话发放到农民手中,接受群众咨询1.1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250项。

信息进万家。信息是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桥梁。加快实施农村电视“村村通”工程,投资260万元,架设了沐川至高笋、黄丹、茨竹等乡镇的光纤电视主干线,城乡电视普及率达89.5%。发挥涉农部门的信息主渠道作用,培养以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中介组织等为主的农村市场信息员队伍。全县19个乡镇开通了农经网、党政网,建立信息发布栏425个,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了乡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今年以来,发布农产品供求、劳务输出等各类信息3.2万多条,开展信息咨询2.5万余人次。

温暖进万家。温暖是密切党和政府与农民血肉联系的纽带。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分别联系1个乡镇、1-3个贫困村,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2户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家庭救助体系,实行建卡救助管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并实行按月施保,将农村80户193人“两无”人员纳入城市低保。投入200多万元为150多户受灾户规划建设住房。全县发放春夏荒救济资金43万元、粮食30吨,干部群众捐款捐物价值24万元,救助特困户2610户5500多人,帮助6000多绝对贫困人口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救助贫困学生233人。

三、求真务实,创新业绩,“五情五进”工程取得新成效

沐川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近一年来,在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示出了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目标。全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4666吨,增长6.1%。1-9月,全县农民现金收入实现1446元,同比增加366元,增长33.89%。

促进了干群关系改善。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了基层,由过去的管理者、指挥官变为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服务员、战斗员,县级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在农村,涉农部门和乡镇干部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在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块,解决各类问题3000多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诚信政府、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

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实施“五情五进”工程,政府加强各部门、银企、政企协调力度,兑付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补偿费600多万元,排查解决农村各类遗留问题6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46起;群众信访案件比过去明显减少,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高笋乡静云村村民李桂强是老上访户,十多年不交农业税,在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中,乡村干部与他结成一帮一对子,通过交心谈心,为他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带去增收项目,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如今,他不仅不再上访,而且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动交清了多年欠交的农业税;在他的带动下,静云村已于9月底提前完成全年税收入库任务。为了让县委、县政府真实了解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县委、县政府建立信息“直通车”制度,在全县聘请了23名社情民意信息员,发给他们一定的补贴,让他们提供的信息直达县委、县政府领导,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县乡村三级党的组织是党的生命的细胞,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坚固堡垒,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焊接点”,因此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和执政能力。为把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县委、县政府以深化构建学习型县域工作为载体,全面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等9大类学习型组织,增强干部的学习力和认知力,使更多的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适应工作需要。同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监督、约束、考核机制,增强了干部的执行力。通过“五情五进”工程的实施,各级干部执行党的政策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实施“五情五进”工程,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干部作风,打造服务政府,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只有带着激情、热情、真情、实情、挚情,把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才能切实做好农村工作,才能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落到实处。

第四篇:实施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彭宏任洁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内容提要: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科技文化素质低,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能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农业职业技术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村科技进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农民素质培训增收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且分布不均衡的欠发达国家,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如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已成为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农业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农业技术培训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农民培训的任务,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农村农民的收入差距的绝对数更是惊人。据统计,到2002年底,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民的3.11倍。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2366元,而同期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均年工资已超过1万元。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农业成为效益低下的脆弱产业,农村成为贫困的代名词,农民成为最大的弱势群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归纳起来,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有:

1.1 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目前城乡差别、工农业剪刀差仍然存在,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工农业的差距,城乡差别也在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屡屡加薪,高薪外企的不断进入,带动了国内企业薪金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而农产品价格却一直处于低弥状态,农村居民比较收益明显下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2 受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由于广大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虽然包

产到户后,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但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种出来的产品也不知道怎么卖。

1.3 我国农业劳动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受不同教育程度的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计算,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52.2%,其次是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4.2%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占13.3%,不识字的占10.3%,我国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15%左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1.4 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比较低。据统计,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9%,每年6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1/3。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充分应用,大部分劳动力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农产品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1.5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100多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万左右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

1.6 由于农村收入低,造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文化素质稍高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农村教育水平偏低,农民子女考上大学等继续学习的机会少,有的考上了,但由于经济问题而无法就读,即使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是千方百计跳出“农”门,造成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降低,2.新形势对农民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85万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12.5%。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0多万农村人口;同时,每年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约600万初高中毕业生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实现转移。去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每年要超过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每年要超过2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农业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2.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农民增收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是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的那部分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全国平均纯农户仍占农户总数的62%。受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农业结构调整影响最大的是这类纯农户。农业职业教育要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转型服务,要为效益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服务。加强与发展规模、效益、特色、生态、有机农业相适应的农业培训将是新时期农业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2.3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为前提,因为

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必须由直接参与的人去实现,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并掌握了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得到推广。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应充分重视培养青年后继农民、培植一定规模的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为农村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4 农村社区的社会化终身教育的要求。农村社区的社会化终身教育随农村城市化进程日趋活跃。在农村社会转型的动态发展中,农村职业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动态变化,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实现农村社会化终身教育。

3.农业职业院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1 认识不足。一是农业职业院校本身对农民培训作认识不足,存在只抓学历教育,忽视培训工作的现象。认为农民培训收费低经济效益不高,组织困难,效果不显著。二是各级领导认识不足,在只注重政绩的风气影响下。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宁可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建设可供上级检查验收的示范园区,对几万元的农民培训费用却没人愿意承担。

3.2 经费不足。由于农业高职院校属于新兴的农业教育事业,国家对农业高职教育没有投入和资金支持也没有特殊的保护政策。农业职业院校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培训费收高了农民又负担不起。

3.3 师资不足。一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师生比偏低,教资严重不足,多数教师超负荷工作,有的教师每个学期都上新课,已无法应付全日制的正常教学,所以培训工作也就无暇頋及。二是多数农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亟缺。无法承担农民培训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开班授课也只是纸上谈兵。

4.搞好农村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4.1 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沟通信息,争取培训任务。同时,要逐步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中介、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全程全方位服务的组织形式,密切学校与劳务市场、用工单位的联系,密切培训与就业的联系,加强服务,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促培训。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已开始实施,该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保证受训农民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2006-2010年,在全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2010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辟了新时期、新阶段农业职业教育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的光明之路。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

训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臵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4.2 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明确“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代新型农民;具备一定的产业开发能力,成为农业产业经营业主;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成为专业协会的骨干会员;具备较强的技术辐射作用,成为中坚农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目标定位,积极参与以“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为主导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农业职业院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为农村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涉农二、三产业中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及发展乡镇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类培训以短期、单项的技术培训为主,可以到学校来学习培训,学校应常年办班,农民随到随学,学完回去后就可以用。也可以派老师到基层办班,以县或乡为单位组织办班。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为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4.3 搞好农村干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大批能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能力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这一点以往“农干班”形式可以参照,通过行政的手段,与组织、人事部门配合,要求分管农业的乡镇领导干部、村主干,定期到农业院校参加培训。培养一支有理想、有能力、掌握高新农业技术的,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4.4 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致力于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列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并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农业职业院校要积极实行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继续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资料

[1]李春红,高职教育如何适应WTO 《教育与职业》20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黄炎培教育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

[5]娄玉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第1期

[6]田建荣:《关于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问题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7]路明著,《农业教育5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

附:

作者简介:彭 宏,1959年4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任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教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联系电话:手机:***办公室:0591-5322528宅:0591-3114067

第五篇:探索“精致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探索“精致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农家科技》2012年第06期

田里土货,林间山珍,怎么卖最赚钱?安吉农民说:最好是“小车带走”,而不是“货车拉走”。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于浙江省安吉眼下正在探索的“精致农业”之路。他们通过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让农民鼓起了荷包。去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连续27年居各省区之首,而安吉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14152元。高出全省平均数1081元,连续五年领跑浙江。

其实,为了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升级,台湾地区早在1984年就采取了“进攻型农政”。发展精致农业,以最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让农产品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商品率,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让农民切切实实受益。实践表明,精致农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其获取的详细耕作信息有助于解决许多未知问题,发展前景广阔。安吉正是浙江实验“精致农业”的一个成功典范。他们发展“精致农业”,不但让农产品变成了精美礼品,身价倍增,也让农民成了股东,在家门口就能挣“三金”——租金、薪金和股金,成了股民和农业工人。“精致农业”吸引了资本、绿了山野、美了乡村、富了农民。实践表明,精致农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其获取的详细耕作信息有助于解决许多未知问题,发展前景广阔。

下载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精准扶贫 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精准扶贫 促进农民增收 兰基调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昌背村种植大户,是经扶贫对象识别选出的登记在册的扶贫户。2011年他在村里带头种植茶叶,2013年他向县扶贫办和农......

    巴中市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需求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

    巴中市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需求的实践与探索 李善君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

    廉洁文化五进工程(范文大全)

    廉洁文化“五进工程”实施办法为更好的引导、规范和推进廉洁文化进厂区、进班子、进岗位、进项目、进家庭“五进工程”,培育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特制订本办法。一、总体要求 (......

    实施“五要”工程工作总结

    实施“五要”工程工作总结2010年,我镇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契机,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白云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精选合集)

    — 1 —白云区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关于《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主题实施活动》的实施方案

    白水县移民开发局关于《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主题实施活动》的实施方案局属各股室: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渭市办字【2009】58号通知和白办发【2009】124号文件《关于......

    “五进”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临港经济开发区小学 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五进”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党的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此次活动作为当前一......

    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与措施

    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与措施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今年又针对“三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我们要把认真落实这些政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市农民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