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

第一篇: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

借鉴台湾经验促进海南观光农业发展

旅游业和农业是海南经济的两大支柱,随着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地兴起的观光农业旅游热潮的影响,海南的旅游产品由最初的滨海观光游览逐步向其它资源型旅游产品发展,其中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形成了森林探险游、乡村游等农业观光产品。尽管海南的农业观光产品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资源利用与保护上急需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1.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1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可开发种类多

海南是中国唯一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岛省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热带农业科技和传统热带农业耕作方式,保存完好的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对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充满了原始的诱惑。海南岛天然物种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拥有维管束植物4680多种、2200余种乔灌木、药用植物有31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561种、兽类70多种,鸟类340多种、海洋生物种类有3000余种等等资源[2]。

近年来,以各类资源为基础,海南岛出现了一批如万嘉果园、定安飞禽世界、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湖野生动物园、兴隆热带花园、兴隆热带植物园、儋州热带植物园、椰子大观园、金沙岛渔家乐、博鳌海洋世界、椰寨农家乐等集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生态教育、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旅游活动项目,形成涵盖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养殖观赏园、花卉观赏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产品,成为城市周边居民、内陆上岛游客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也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1.2海南现有观光农业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文化深度和游客参与性

鲁怀坤在其发表的《观光农业及其发展研究》一文中对观光农业的类型进行了归纳,认为观光农业包括四种类型:农业娱乐型、农场化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农家乐型[3]。从海南目前对外开放的热带观光农业景点的特征来看,无论是养殖场,还是育种基地,均采用以大面积、规模化、现代化的集约式农业为主,农场化型和高科技示范园类型,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与我国其他内地省份所见到的设施农业并无二异。单一的观光农业表现形式未能真正体现海南独特的、在我国大陆任何地方均体验不到的热带田园风光的资源优势[4]。另则,以市场接受模式来看,海南现有的农业观光景点仍以走马观花的观光为主,无论散客、团队在景

区内的活动以游览、听从讲解为主,极少有景点配合互动性的活动,让游客参与到农业活动

中来,切实的让游客感受海南传统或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全过程。

1.3海南农业生态保护意识普遍较低,农业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也制约了海南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景观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景观具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双重特征。发展观光农业应重视农业景观的建设、改善和塑造,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观光和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5]。

2005年9月7日、13日的海南日报内容显示:海南省的海防林破坏情况相当严重,过渡工业开发导致大量的海防林被毁,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了土地沙化进程加快,严重的土壤沙化已使百姓生活、生产蒙受受灾难。据有关资料统计,海南每年被海水侵蚀和沙化的土地面积达上千公顷。土地退化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 1%,土地贫瘠化现象严重。

海南是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全岛开花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也卓有成效的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蜚声岛内外,但是,在这之些光环之下隐着的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在海南农村,水污染问题突出。在工业水污染、城市的污染备受关注的同时,海南这个尽享田园美景的农业大省的农村的污染问题仍无人关注,且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对应环境污染的措施。近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曾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水污染环保大检查,参加检查的人大代表发出惊叹:在海南岛已难以找到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以致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阮崇武在发言中说:“海南最大污染就是水污染”。[6][7]

这一例例触目惊心的农业资源破坏现象比比皆是,严重的影响了海南农村的生存、生产环境,也就更无法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1.4海南观光农业的发展缺乏政府关注与支持

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定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在2002年—2006年五年计划创建文明生态村10349个,占该省自然村总数的56%,2002年—2007年六年计划创建11794个,占该省自然村总数的64%,2002年—2008年七年计划创建13261个,占该省自然村总数的72%[8]。经过六年的建设,海南目前已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村在全岛开花,但除了整饬环境、种花种草、修路修房之外,海南农村和农民究竟要如何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却未见更多相应的政府政策引导。直至2007年7月4日,南海网上才有首例关于生态文明村被整合包装形成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的相关报道。[9]

1.5农业休闲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海南现已开发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多地处偏僻乡村。受地域限制优秀服务从业人员的招募较为困难,大部分项目经营者只能采用服务从业人员以就近解决,虽然消化了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但大部分项目的服务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服务培训,服务技能及服务意识差强人意,总体服务素质未能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求。

2.台湾地区观光农业发展的概况

台湾与海南同属亚热带海岛,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但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2.1政府通过立法指导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农委会”、农会共同辅导建立休闲农业基础,推动休闲农业产业良性发展

台湾是我国最先发展观光农业的地区。1970年台北市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了53户茶农,推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观光农园的先河[10]。1989年4月台湾“行政院农委会”举办第一次“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确定“休闲农业”名称,并于2000年通过立法界定休闲农业概念,在2002年立法将休闲农业纳入产业规划,通过休闲农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保证了休闲农场、农庄、农园,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运作,避免了无序盲目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盈利的可能性和保障了游客的权益。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之下,针对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台湾“农委会”、农会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规划在台湾大学、屏东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休闲农业课程,从事休闲农业教学研究;在台湾农会、农业推广学会等群众组织帮助农民转型;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和台北市农会联合开展农业休闲旅游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盟,推销优惠休闲游;经营休闲农业者成立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相互交流举办共同活动,使休闲农业走向精致专业化。[11]、[12]

2.2台湾休闲农业数量多,类型多样化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台湾参与休闲农业发展的数量众多,根据农业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已核发29家休闲农场经营许可登记证、准予筹设休闲农场214家(其中44家为综合型、170家为农业经营体验型)、核准划定48处休闲农业区,辅导中国台湾21县市145处休闲农渔园区。类型涵盖了休闲农场、森林游乐园、休闲渔场、休闲牧场、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观光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民宿、休闲农业区等十三种类型,辐射了教育、娱乐、观光、生产、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其品种非常丰富,可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学等方面的需求。[10]

2.3 台湾休闲农业以当地居民经营的中小型规模为主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主要以各地农业人口经营的中小型规模为主。有资料显示,2人经营的农场最多,有255家,占2312%;3人经营的农场202家,占1813%;土地规模在0.5~3公顷的农场达589家,占总数53.5%;3~10公顷的农场达249家,占总数22.6%。投资额不足100万元新台币的休闲农场有153家,占13.9%。投资额100~500万元新台币的农场最多,有423家,占38.4%投资额500~1000万元新台币的有218家,占19.8%。[12]

2.4在多年的发展与研究基础上,台湾休闲农业已有相关理论对其发展进行支持与引导 休闲农业的起点较低,且技术含量不高,有的雷同于普通的农业生产,有的类似于城市公园,如没有相关的理论引导与支持极易使其方向发生偏离[13]。在台湾多年的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台湾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休闲农业的内涵、功能、休闲农业的设计理念等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相应的休闲农业美学、景观学、园林学、经济学、管理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各方面的理论,为此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相关建议

海南有着如此优越的热带农业资源条件,却未能产生与之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究其根源是未能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特色,未形成优质的热带观光农业特色精品.3.1 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农业科技优势,打造高科技热带农业观光品牌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农业海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确保了海南的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养殖、种植、加工、林业等方面均取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尤其是近几年来,海南省热带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来自科技的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生物基因工程、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技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等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藏在深闺无人识。如能充分利用这些科研成果,通过高效示范基地、新技术推广园等模式,借助各科研院所、企业或是农业基地的既有的条件,将科研成果通过适当形式将其开放给公众,不仅能让游客了解到海南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也势将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科技热带农业观光产品,形成海南热带农业的科技窗口。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兴辛饮料研究所创建的兴隆热带植物园在这方面已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他们以科研机构自身所具有的大面积试验园为基础,将香草兰引种、栽培、加工技术成果通过活体展示、图片、制作工艺流程等方式展示给游客,树立了良好的科研形象,同时也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14]。

3.2合理规划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区域,利用区域优势树立各地不同观光农业特色 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资源在我国不仅是独特的,也是立体的。纵观海南目前的观光农业项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基本雷同,各个项目在开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表现出重复开发与模仿建设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在项目开发论证之前未能客观认识各区域的资源特性,更未能将其优势发挥至最大化。

要避免重复建设、“遍地开花”、“ 一哄而上”的窘境应充分利用资源的独特性,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布局,控制投资浪费和恶性竞争。同时,在项目建设规划之初应注意整体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并使之互相搭配,互相补充,避免相互竞争;要增加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软件服务素质,使各区域农业发展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形成旅游产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区域,这样,不但能使旅游产品特性上具有“区域性、非同质性和可持

续性”,而且还能满足游客在观光、游览、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购买欲,加快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速度。

3.3 深度挖掘海南传统热带农业文化内涵,全方位、多形式表现海南热带观光农业特色

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产业,通过台湾休闲农业的经验可知,观光农业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农产品、农业栽培,而应更纵深的探究到农村、农民、农业的各个不同层次和角落。在观光游览过程中,单纯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观光方式,无法满足游客对更高层次具有文化品位的专门化活动的需求,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与民族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

3.4 加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保护,创造优美农村景观

观光农业归根结底仍然是一种旅游产品,是一种依赖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产品,因此,保护农业资源、保护农村生态、保护农民生存环境就是保存的观光农业的发展基础。绿树环抱的村庄、弥漫着叶绿树沁人肺腑的空气、潺潺的乡间小涧、翩跹起舞的蝴蝶和婉转啼鸣的鸟儿,这一幅幅安然恬静的田园风景是观光农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在推广农村旅游、农业观光的过程中应增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意识,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将农村设施城市化,也应避免旅游客源的增长导致的农村生活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只有时时处处将农业资源保护置于首位,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农村景观,提升海南热带观光农业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3.5 加强琼台合作,借鉴台湾先进的休闲农业扶持、推广、管理经验,发展海南热带观光农业

海南和台湾是中国两大海岛,有“南海明珠”和“东方明珠”之称,在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台湾的休闲农业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开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海南的观光农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何避免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等方面会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可充分借鉴台湾的相关经验,引入台湾的一些管理理念、运作模式,根据海南的市场环境、产品特性加以融合,形成适合海南自身环境的产品,将有助于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4.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对休闲项目需求不断扩张,海南依托其独一无二观光农业资源在旅游市场上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海南的热带观光农业起步晚、基础差,但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所散发出来的生命力

和活力,令人耳目一新,如在依托琼台合作的良好平台之下,引进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在规划、建设、经营、推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能够有效的保护农业资源、根据本地区资源特色、功能作用开发多种适合本区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做到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为广大民众和旅客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和商业服务一定可以保障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海南百科全书编篡委员会,海南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12):1-3

[2] 鲁怀坤,观光农业及其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2002(9)

[3] 蔡聚锁 海南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市场分析与政策建议 琼州大学学报[J] 1999(1):92-98

[4] 宋金平盖文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 2003(2):31-34

[5] 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海南水污染调查 环保部门需要补点“钙”[D].http:///printpage.asp?id=3380

[6] 新华网.海南:水污染严重 难觅一条清澈的河流

[D].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7-03/21/content_5852323_1.htm

[7] 百度知道.生态文明村[D].http://baike.baidu.com/view/683860.htm

[8] 南海网.海南首现旅游农业合作社 文明生态村雏形已现

[D].http:///news/system/2007/07/04/010123999.shtml

[9] 江中舟.台湾的观光农业.两岸关系.2006(8):24-25

[10] 郑健雄.中国大陆和台湾与世界各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4:131-140

[11]

4-11

[12] 刘荣章 翁伯琦.休闲农业新理论及其在闽北的应用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蔡贤恩。借鉴台湾经验 发展福建休闲农业的思考.台湾农业探索.2006(4):

报.2006(4):5-8

[13] 欧阳欢 王庆煌.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04):176-179

第二篇: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推荐]

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

关键词: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时间:2010-05-31阅读:2454 次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分享到: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台一生态教育农园”距美丽的日月潭约有半小时车程,这里的游客常常比日月潭还多。周末,农园大门前至少停着二三十辆大小客车,其中不少

挂着台北、高雄等地车牌。人们兴冲冲地踏进红花绿草为顶的木屋,看虫子怎么变成蝴蝶、亲手制作押花扇面、品尝香草野菜烹制的佳肴„„农园占地不多,却值得都市人盘桓一日,体验久违的田园生活。

“台一生态教育农园”很像一座农业的主题公园,呈现出旅游业的鲜明特征。例如,农园精心设计了押花生活馆、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花卉迷宫、浪漫小屋、蝴蝶甲虫生态馆等不同区域.游客可依序参观。农园专设观光部,负责旅游推介、接待与导游业务,同时还制作与花卉有关的食品。在市场定位上,农园平时主要接待学校师生,为其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服务,周末则以吸引度假的客人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

台中东势林场是一个以造林为主的林场,面积有225万平方米。这里环境清新,近百种四季花卉与林场内种植的各种树木相互映衬,一派山野情趣,林场原来主要产木材,收入很低。1984年林场改建成“休养林”,成为台湾第一个以农业形态经营的游乐林场,对外开放后一下子名扬全岛,平均每年有上亿元的收入。

在南投县埔里镇“丰年食用菌种场”,游客在这里可获得有关各种菇菌的知识,体验采摘之乐,并品尝以菇菌为原料开发的系列食品、饮料。在嘉义县,邹族人正在阿里山公路旁规划以高山茶和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希望这里能成为观光客游览阿里山的又一新景观。

这就是台湾新型农业方式——休闲观光农业所展现的场景,如今,它已成为台湾农业发展中的新亮点。据介绍,2008年到台湾旅游的游客增长

3.5%、民众出岛游下降5.5%,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台湾观光游仍然逆势增长,这其中少不了观光农业的一份贡献。

20多年培育催生新型农业方式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观光果园在台湾一些地区应运而生。

1983年台湾农政当局实施“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农民设置观光农园首先须向乡镇农会提出申请,并由县当局及“省农林厅”和区农业改良场协同实地勘察,适者纳入辅导对象,草拟计划由“农林厅”审核编立计划,再由“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

1989年4月台湾“农委会”举办了第一次“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对休闲农业的概念、想法都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指出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应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其经营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活动等三个层面。取得共识后,“农委会”通过省农会鼓励各

地农会、农民或各种经营主体申请经营休闲农业。

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

1992年12月30日,“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订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公顷,而且必须连接成片;必须有许多农民参加且受益;必须有当地农产品可供销售;必须有美丽景观可以观赏;必须有丰富农业经验可让人体验等等,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为使休闲农业的发展能维持农业本质,“农委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地点,聘请了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与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资助经费,经营主体亦提供配套资金。

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台湾观光农园已经处于普及阶段,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观光农园的管理体制已相当健全。另外,文化因素的渗透也在不断提升观光农业的层次和水平。

观光农业实现了农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产生了叠加效应,在旅游、教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台湾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

观光休闲农园类型繁多

台湾的观光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观光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观光农园:指开发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摘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对生产者来说、观光农园虽然增加了设施的投资,却节省了采摘和运销的费用,使得农产品价格仍然具有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自采自买的方式,不仅买得放心,而且还达到了休闲的效果。所以,观光农园已经成为目前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农场内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景色观赏、农业体验、自然生态解说、垂钓、野味品尝等,除了观光旅游、采集果蔬、体验农耕、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外,还可以住宿、度假、游乐。目前,休闲农场己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台湾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很多会议已由市内宾馆饭店转移到休闲农场。

市民农园:指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这种示范性的体

验型市民农园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多数租用者只是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农地提供者代管。市民农园里所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出售,只可自己享用或者赠送给亲朋好友。

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大多数农业公园是综合性的。园内设有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经营方式,既有政府经营免费开放的,也有收取门票的公园。从提高经营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方面考虑,以财团法人的经营方式最受欢迎。

除上述类型之外,还有假日花市、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等其他形态。而且除了种植业观光园林外,近年来,观光农业还不断向畜牧业、渔业方面发展,出现了观光渔场、牧场等,利用林产、畜禽、鱼贝之类,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台湾观光农业的特点是观光与产品选购结合,进行农产品的展销活动;观光与农业科技普及相结合、开展各种知识性宣传;观光与娱乐相结合,利用节假日在园内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吸引游客。

2000年以来,台湾已划定了20多个“休闲农业区”,建设了数百个景点。创造园区农业品及周边休闲产业数十亿元新台币的商机。目前台湾每个县都设有休闲农场,约有3000户农民在各园区经营田园料理、套装旅游行程、农特产品销售、生态解说等服务业。

台湾农业正加速转型为“精致化的初级产业”、“具高附加值的食品产业”及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

丰富经验可成大陆宝贵借鉴

20世纪90年代起,大陆一些大城市周边乡村陆续出现了观光农业。最近几年,随着农村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观光农业更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

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休闲农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在2006年5月发布的《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中,福建明确提出,要以福建山海田园特色景观为主,利用自然、生物、文化、历史景观资源,以及观赏动物和花果竹木生态经济开发,发展观光、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区;以都市周边为重点,建设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着重发展绿色、高效、精致产业,建设城郊观光休闲项目;利用福建海岛港湾资源,建立休闲渔业旅游度假区;利用福建丰富的森林资源,结合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建设休闲森林生态旅游区。

福建丘陵地貌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资源特征,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它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还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投资者自身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能力,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有的地方没有把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

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有丰富经验,其制度、法令及规范条文完善,规划管理运作成熟,服务意识和质量高等优势明显。随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休闲观光农业也成为两岸农业合作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借助闽台农业合作,发挥福建山海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是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潜力所在。对于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地”为目标的福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发展观光农业,也将成为福建旅游业最具特色的部分。

第三篇:国内外观光农业对海南的借鉴

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差异性对海南的借鉴陈帆

摘要 : 观光农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自然迅速的发展起来,但是毕竟由于起步晚的原因,很多方面尚未成熟,所以必须从国外观光农业去借鉴.并探索出一条适合的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关键词: 国内外观光农业 差异性 海南 借鉴

引言:近年来观光农业这个新兴词汇屡见不鲜,这说明它已经发展成一种现代的人的需求旅游,传统的大众旅游已经不再具有那么强的吸引力。现在的人们由于长期居住于城市所以对大自然的向往也更加深,憧憬那种田园生活,想要去体验那种陶渊明式的放松模式。而海南岛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展多模式旅游才使得更具生机,而观光农业正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国内外观光农业的现状

观光农业(Agritourism)又称休闲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是以农业活动为綦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农业;是以乡村独特的景观和农业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巾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观光、娱乐、求知、体验农事和旧归自然为目的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1.1国外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20世纪60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主把自家的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来观光度假,这被认为是观光农业的起源。

法国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城市居民兴建“第二住宅”,开辟工人菜园的活动。各地农民纷纷适应这一需求,推进农庄旅游,并组建全同性的联合经营组织。近年,法国人推出新兴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户建立起家庭旅馆。3000多家农民还组成r一个联合经营组织,取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这种新兴的“绿色度假”旅游活动方兴未艾,每年可以给 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在美国的农庄,当苹果、梨、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成熟的时候,各家农场就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产摘水果,城里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示意地图开车前往。美国参加观光农业旅游的人数尽然达到2000万人次,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在亚洲,日本的观光农业旅游是开展较早的。日本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协会,各地农场结合地产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观和各种特色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也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观光农业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捞鱼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等活动。

1.2 国内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研究时间不长,真正意义的观光农业旅游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国内旅游走向兴旺之后。开展观光农业旅游比较早的城市也相对是比较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周边乡村。比如四川的农家乐、北京的民俗接待户等。经过20多年的时间,国内观光农业的发展从总体来看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一些大城市的观光农业旅游不符合标准,基础设施匮乏,服务功能欠缺直接影响到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国内外观光农业的比较

2.1研究内容的比较

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而观光农业的发展处于起始 阶段,其经济收益自然成为最感兴趣的焦点。因此观光农业的经济收益必然会放在首要位置,旅游的开发意义、发展条件和发展模式也是研究的重点,另外还涉及概念的阐述、规划与设计和发展策略。而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由于起步比较早,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研究问题更宽侧重点也不同。除了重视观光农业开发研究之外还侧重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动力机制研究、态度研究和管理研究等。

2.2园区的主题比较

国内外观光农业园区虽然大体上都是为了放松休闲主要宗旨,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外观光农业园区更注重的是让人们认识了解大自然提倡一个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有时候还会带些宗教元素,而国内的观光农业园区主题较为单一,大部分都以给旅客带来休闲放松可能有一些会作为科普教研基地。简而言之就是国外园区比较注重的是改变提升“人的思想”而国内则更注重的是舒适“思想的人”这就是主题上的差异。

2.3产品档次的比较

国外的观光农业园区由于其技术水平与国内相比相对比较高,他们的产品依附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他们的产品质量相比会更优质。农园里面的水果瓜菜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从色泽到口感都会更好,这样无疑增强对旅客的吸引力,而国内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水平,农园里面的瓜果蔬菜与市场上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样让顾客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自然对农园的兴趣大打折扣。

2.4交通环境的比较

由于国外的基础建设设施比较完善,公路,铁路网络发达。所以虽然国内外的观光农业园都位于郊区或农村,但是在交通方面国外会更加便利而国内观光农业园则会显得比较滞后。对海南的借鉴

通过以上国内外观光农业的现状了解和比较,海南在观光农业建设过程中必须以适合自身发展为基础通过学习国内外观光农业建设并寻求一条持续性、生态性之路。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3.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观光农业的支持:在法律法规上,应确定观光农业的地位,并规定标准以保证质量。要在经济政策上予以倾斜,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补贴、低息投资贷款等政策发展观光农业。在科技文化方面,通过政府向畜牧业生产者提供乡村旅游知识和技术上的培训,来引导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帮助进行整体形象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网站进行促销。

3.2注重特色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点进行开发利用。这些做法由于切实可行因而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各地情况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

3.2.1 延长农园开放时间,力求提高农园利用率

3.2.2 通过向客户提供饭食与产地直销土特产品和商品指南等手

段来增加附加值;

3.2.3 建立共同宣传与共同洽谈的体制;

3.2.4 与周边地区的观光胜地和住宿业等旅游行业开展合作;

3.2.5 以近距离旅游市场的“一日游”客人为主要客源,向他们提供能使其快乐度过半天至一天的空问和必要设施。

3.3 强调随意休闲

这种旅游方式随意、亲切,游客甚至可以骑马前往农家度假,同时还可以带上自己的宠物,农场负责帮助照顾马和宠物,并为它们提供住宿和服务。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各农园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与手段。

3.4 提高产品的档次

提高产品档次观光农业不能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要提高观光农业产品的层次,一是要提高观光农业的可参与性,参与性强是观光农业的一大特点,让游客下地做农活,上树摘果蔬,下海捕鱼虾,放牧牛羊;二是提高农业旅游的科技含量,在保持“农昧”特色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在农业旅游项目上的应用;是丰富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产品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客流,延长其停留时问,提高其消费水平。

3.5 优化旅游环境

观光农业项目大多位于农村或城郊,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而应加大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厕所等础设施建设,改善传统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广大农业旅游从业行必须认识到,游客大多数是城镇居民,必须确保在食、住、行方面适应城镇居民要求,并在此基础 突出购、娱、游等要素的“农味.”.6 合理规划农业资源区域, 树立观光农业特色

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资源在我国不仅是独特的, 也是立体的。纵观海

南目前的观光农业项目, 在内容与形式上基本雷同, 各个项目在开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 表现出重复开发与模仿建设的怪圈, 究其原因是在项目开发论证之

前未能客观认识各区域的资源特性, 更未能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

要避免重复建设、“遍地开花”、“ 一哄而上”的窘境, 应充分利用资源的独特性,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控制投资浪费和恶性竞争。同时, 在项目建设规划之初应注意整体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 使之互相搭配, 互相补充, 避免相互竞

争;要增加旅游硬件设施建设, 提高软件服务素质, 使各区域农业发展既能满足生产需要, 又能形成旅游产品,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区域。这样不但能使旅游产品特性上具有“区域性、非同质性和可持续性”, 而且还能满足游客在观 光、游览、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购买欲, 加快农产品进入流通领

域的速度。.7 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 全方位、多形式展现地方特色

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产业, 从台湾休闲农业的经验可知, 观光农业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农产品、农业栽培,应更纵深地探究到农村、农民、农业的各个不同层次和角落。在观光游览过程中, 单纯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观光方式, 无法满足游客对更高层次具有文化品位专门化活动的需求,只有在内容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与民族色彩,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

.3.8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创造优美农村景观

观光农业归根结底仍然是一种依赖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为基础的旅游

产品, 因此, 在推广农村旅游、农业观光的过程中应增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将农村设施城市化,也应避免旅游客源增长导致的农村生活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只有将农业资源保护置于首位, 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农 村景观, 提升海南热带观光农业产品的质量, 满足市场需求。小结

海南观光农业的建设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特色、功能作用开发多种适合本区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做到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 把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为广大民众和旅客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和商业服务, 以保障海南热带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贤恩.借鉴台湾经验发展福建休闲农业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6(4):413.

第四篇:台湾农会发展简介及思考

台湾农会发展简介及思考

(湖北建始县河水坪综合农协)

一、台湾农会组织变迁

台湾农会最早成立于1899年,是有农民自发成立,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1908年之前,日本殖民当局对农会采取无为政策,1908年,日本殖民者为了控制台湾农产品,满足国内战争需要,对农会进行改组,形成了一个由政府控制的组织,之后,台湾农会主要有三大功能:

1、收购运销农产品(主要是稻谷)以补充日本本土粮食不足。

2、统一配售日本农业器材和设备(肥料、农药和机械)。

3、训练农民统一使用优良种子和改良农业种植方法。

伴随着1945年台湾收复之后,农会的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过国民党政府的几次改组和扶持,使台湾农会变成了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农民自治组织,并有力的促进了台湾农业的发展,在台湾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农民的同步增收起了关键性作用。

收复以后,台湾农会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混乱时期(1945年——1949年),农会主要是继承日据时期的农业推广功能,同时农村存在着各种专业合作社,农会与合作社并存,这一阶段农会主要经办政府在农村的各项委托业务。

二是调整时期(1949年——1956年),1949年国民党政府派出在大陆成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成员赴台研究农民组织,并提出改进意见,7月,农复会提出将台湾的农会和合作社合并,建立多目标多功能的农会组织,国民党政府接受农复会建议,于同年12月进行合并改组;1950年冬,美国人安德生博士接受农复会的邀请赴台研究农会,并提出改组建议,促使台湾于1952年公布《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农会会员区分为正式会员和赞助会员两种,赞助会员无选举权,被选举权也有严格的规定,只能当选监事,并且也不能超过一定比例。

1953年台湾农会实施权职分离的改组计划,确立了会员大会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干事负责制,明确了理事会和总干事的权责划分,总干事负责农会的日常经营管理,理事会负责对农会业务的监督。

这次改组改变了农会由地方精英把持的局面,使农会真正成为农民“自有、自享、自治”的农民组织,为保障农民的权益和推动台湾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时期(1956年以后),1953年农会改组以后,农会的自营业务逐步增加,更重要的是信用业务的迅速发展为农会的业务扩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由于国民当政府的扶持,使得台湾农会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台湾农村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台湾农会的业务变迁

几乎与农会的组织变迁同步,收复后台湾农会的业务变迁也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委托业务发展阶段(1945年——1953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发展政府的委托业务:稻谷的征收、储藏与加工、稻谷换肥料计划以及政府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实施。

二是委托业务与自营业务的消长阶段(1953年——1956年),这一时期由于农会的改组和政府对农村政策的改变,使得农会在自营业务上取得发展。

三是自营业务发展阶段(1965年以后),这一是期尤其是信用业务迅速发展,为其他自营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尤其是农会的推广业务,按照台湾农会法的规定,农会的盈余必须不得低于62%用作推广业务。

三、台湾农会的业务部门介绍

台湾农会分为供销、信用、业务推广和家畜保险四大部门,各部门的主要活动是:

供销部门分为自营业务和委托业务,自营业务包括供给、运销、仓储、加工、制造和运输。

信用部门分为自营业务和委托业务,自营业务包括存款和放款。

农业推广部门包括农事指导、家政改进和四健活动,其中家政改进主要是针对妇女的教育,四健活动主要是针对青年的教育。

家畜保险业务包括疫疾预防、疾病治疗和死亡赔偿。

四、台湾农会的特点

正如《农会法》所指出的台湾”农会是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 为宗旨的多目标、多功能的农民团体,形成了供销、信用、推广、保险为一体的农民自治组织,这个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紧密配合。其中信用是关键,而其它三项是基础,信用部是台湾农会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支持农会发展业务的支柱,而其它三项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服务,又是支持信用发展的基础,各项业务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政府在农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政府在农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监管者和保护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法律、规定为农户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农会的信用部注入大量低息贷款,增强了农会的实力;各种农业政策通过农会实施,增强了农会与会员的联系;通过法律,保护了农会成为真正的农民团体。

五、台湾农会发展对大陆发展合作社的借鉴

20世纪50年代,台湾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农业人口也占总人口的40%以上,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台湾的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左右,台湾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成功的实现了现代化,并没有出现农业的衰败和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这纵然与一些外在因素有关,但是更主要的可能要归功于台湾农会在农村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2007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也在大力发展农民组织化,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之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上犹如井喷般成数量级增长,截止2010年合作社法出台三周年之前的6月底,数量已经超过31万家,但是很多合作社经过一番挣扎之后就是一个空架子在那,尤其是由真正的农民参与的合作社更是步履维艰。这与大陆目前的组织发展环境有密切关系:

首先,大陆的合作社法强调的是专业性合作,这与小农的多样性需求是很不相适应的。纵观世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大致分为专业性合作和综合性合作两大类型,专业性合作组织是以欧美大农场国家为代表,这一类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多,以大农场、专业化种植为主,单个农户的实力雄厚,专业化生产强,加上国家对农业的高额补贴,这种专业化的合作组织是适合其发展的。而东亚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人均耕地少,单个农户经济薄弱,需求多样化,所以环顾周边日韩台地区,都是保护综合的组织来保护小农,使得小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地位,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农会,全方位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后,把小农也推到了汪洋大海般的市场之中,如此分散弱小的农民,怎么可能与强大的工商资本竞争呢?其结果必然是小农越来越贫困,越来越弱势。

第二,大陆目前的合作社扶持政策其实还是在资本上打转,沿袭着旧的“扶强不扶弱,扶假不扶真”的路子,对真正的弱势全体的小农组织扶持很少,可以说是“公司+农户”的翻版,变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公司+农户”的模式是失败的,那么,我们现在所鼓吹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可行吗?理论上,加上合作社这个载体,我们的农户就形成了与公司谈判的主体,能够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但是现实情况是什么呢?我们姑且不论那些由公司直接翻牌成立的合作社的作用,就是由农民自己成立的合作社在现实的条件下能够与公司形成相对平等的谈判地位吗?我看很难,且不说现在农产品总体上过大于求的现实让这些合作组织是有求于公司,就是合作社本身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寄希望于一种组织而不去培育农民合作的意识和提高他们合作的能力就希望通过“组织”的力量来使得农民增收,这无异于天方夜谭。而我们的政策不管是扶持也好,优惠也好,都有一个很硬性的规定,就“是合作社”要有一定的实力,什么影响多少农户,带动农民增收多少,有品牌,有基地之类的,实际上还是在变相的补贴资本,还是在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在现实的条件下,弱者的联合仍然是弱者。在三十多年市场经济大潮的熏陶下,小农也变得很理性,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很低,而合作的前提是信任,所以我们就很能理解,小农一方面需要合作,也有强烈的合作愿望,但是由于信任的缺失,合作起来的小农却又往往表现更多的“不合作”,从而使合作组织的整体效益无法发挥,也就不能够避免在市场没有谈判的地位。

第三,我觉得更致命的是,现在的合作组织依然是以发展经济为第一目标,追求产业化。我不反对产业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产业化是需要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搞产业化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大部分农村是没有条件“被产业化”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产业化能够使大部分农民致富的话,那么我国现在根本不会出现严重的“三农”问题,正是因为我们产业化政策在农村的失败,才让我们不得不寻找农村发展的另一种方式。

而我们反观台湾农会,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与它对小农的全方位保护和支持的结果,尤其是在农会刚刚起步阶段,政府不仅给予了大量的政策、资金支持,更从法律上禁止了工商资本对农村的侵蚀,有力的促进了台湾农会的成长,也为台湾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台湾农会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的多目标多功能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能够满足小农的多样化需求,而不是寄希望于资本来带动小农和农村的发展。

从台湾农会的发展轨迹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对于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1、多目标、多功能的服务体系,台湾农会集供销、信用、推广、保险为一体,全面满足农民需要。农村的衰败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更主要的是农民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的否定,农民的基本生存得不到满足,如果一味的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农村精英更进一步对农村的逃离,加速农村的空心化和衰败。

2、以乡镇为单位,以农事小组为支柱。台湾农会将其基层组织定位于乡镇范围,通过农事小组开展活动,农事小组是以村为单位。这种基层组织结构既有利于于发挥农会的规模效益,又便于农会开展活动。

目前大陆的合作社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并且一个村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以上的合作社,这基本上无法形成合作社的规模效益,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作用。一个村庄的规模是有限的,在目前农村空心化的情况下,村级的合作社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大户,有的合作社规模甚至是赶不上一个大户,对他们来说,合作的组织成本往往要高于收益,所以我们发现有很多合作社只有一个牌子,很少有实质性的活动开展。

台湾农会以乡镇为单位,在农会的领导下,有可以成立合作社和产销班,也产销班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供销类的合作社,通过农会的指导,最终把农会内的合作社或者产销班又组织在一起,这样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组织,而且随着农会的发展和业务的巩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有些地区的农会进行了合并,并进一步有向县市级农会发展的趋势。

3、以信用合作为核心,业务推广为基础。台湾农会资金的来源一方面是政府,另一面是农会本身的盈利,而又以信用盈利为主。台湾几乎每个农会都有信用部,信用业务是台湾农会的主要盈利部门。

由于农村的农业的投资回报率很低,所以资本基本上外流的,又因为小农是相当分散的,对资金需求是季节性和小额的,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银行资本由于无法掌握小农的全部信息,出于安全性和营利性考虑,小农一般不容易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因此,解决适合小农

需要的资金,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台湾农会通过信用部成功解决了这一矛盾,由于农会的信用部是以本农会成员为服务对象的,而且通过农会的农事小组活动,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农会的情况,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随着农户的需求而灵活放款收款。

台湾农会信用部不仅给台湾农村的资金寻求提供了保障,而且台湾农会法规定信用部的盈利要不低于62%用于推广事业,这不仅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为农会的业务推广、更好的服务农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真正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农会各项事业互相配合,支持着农村的发展。

在信用部门的支持下,台湾的推广部门又能够兴办农村的各项公共事务,加强对会员的农事指导,开展一系列会员的公共活动,这又更一步加强了会员对农会的信任和依赖,而为其他各项服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4、权职分离,限制非农民成员的权利。1953年台湾农户改组,规定了台湾农会权职分离的经营体制,并且对农会的会员资格进行了限制。1952年《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规定:公职人员不得入会,农业从业收入低于总收入二分之一的人员不得成为会员,可以作为赞助会员,赞助会员没有选举权,可以当选为监事,但不能超过监事人数的三分之一;总干事由理事会聘任等。

这些规定不仅保护了农民对农会的自治权利,农民能够通过农会的业务更好的为自己服务,也有利于农会业务在愿意服务农民的精英更好的发挥作用。

5、限制工商资本,保护小农经济发展。

台湾对农会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限制工商资本对农村的剥夺,资本的本性就是获得利润,这本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对于脆弱的小农根本就无力与资本竞争,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资本的蚕食,那农村的衰败可以说是必然的。

对照大陆与台湾农村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台湾对农户的保护,在农会设置信用部,解决了小农发展的内部循环金融,信用部的盈利又反过来支持农会其他各项业务的开展,把资金都留在了农村内部循环,使农村得以免除外来资本的的侵蚀,使农村发展的资本逐渐积累,进而带动了整个农村的发展。

而大陆一直推行的资本下乡,不仅没有使大部分农村富裕起来,反而是农民相对日益贫困。工商资本的进入只会将小农的有限利润进一步带走,而且使农村日益破败,另一个很主要原因的原因就是所有的生产要素是向外流动的,尤其是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就是农村的抽血机,把农村有限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向城市,造成了农村金融严重“失血”。对农村来说,我们的机制是一个让农村逐渐“失血”的机制

第五篇:关于重庆市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重庆市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 作者:肖 静 陈云妮 顾敏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劣势分析,提出了从市场化、多元化、科技化、政府扶持四个方面来发展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优势分析;劣势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214.9

文献标识码:A

下载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南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和做法

    海南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和做法海南建省以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龙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海南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希望能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一......

    台湾农业经验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

    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

    2016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理论研讨会参会论文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几点思考 ——以怀化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为例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王清华 2016.9 1 对边远山区发展休......

    观光农业是怎么发展的?(推荐)

    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观光农业是怎么发展的? 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其社会心理学与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民生活水平......

    观光农业市场分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在短短的20余年发展当中,通过挖掘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经过技术组装与体系建设,在农业生态型品种、农产品加工、生物疫苗、生物肥......

    台湾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经验

    台湾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经验 农会组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会是台湾农民的社团法人组织,也是经营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性事业体。其性质兼具政治性、教育性、经济性、金融......

    台湾民宿发展对海南家庭旅馆的启示

    台湾民宿发展对海南家庭旅馆的启示 以公务消费为主的旅游正朝大众化、家庭化转变,对于家庭旅馆的发展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本文概述了海南家庭旅馆的发展特点,发现其存在鱼龙混......

    台湾农村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几乎所有后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都曾经是二元格局社会,也就是城市先进而农村却远远落后;它们要发展,就必须拉近城乡差别,使得农村和农业摆脱困局。否则,如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势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