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民宿发展对海南家庭旅馆的启示
台湾民宿发展对海南家庭旅馆的启示
以公务消费为主的旅游正朝大众化、家庭化转变,对于家庭旅馆的发展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本文概述了海南家庭旅馆的发展特点,发现其存在鱼龙混杂、缺乏特色和社会整体资源不协调等问题。在分析台湾地区民宿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有助于海南家庭旅馆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海南家庭旅馆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一、引言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加上新《旅游法》的“洗牌”和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因素,散客旅游迅速勃兴,中国游客出游方式正发生转变。一方面表现为旅游消费大众化、家庭化,从攀比炫耀消费转向务实消费。另一方面,旅游消费从以前单一的观光游览消费为主向以观光、休闲、度假为基础的多元化旅游消费方向升级。海南的旅游住宿业在这次旅游消费转型中发生着剧烈变化。高端酒店为争夺客源而忙着“弃星”,并正经历着价格大战;相反,家庭旅馆等低端业态则风生水起。
家庭旅馆业的发展源于深度休闲旅游下人们多样化、个性化和贴心化的旅游需求。家庭旅馆始于欧洲,最初的经营理念是解决旅行者的B&B(Bed and Breakfast)问题。国内最早的家庭旅馆形式是“农家乐”,如今国内对家庭旅馆概念的界定尚未明晰,有称为“家庭公寓”、“民居客栈”、“民居旅馆”、“农家旅馆”、“民俗旅馆”等,此外也有借用日本之称为“民宿”。家庭旅馆在满足游客基本的住宿服务需求上增加了更多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机会,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获得新的体验和认识。对于当地居民而言,家庭旅馆有助于提高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二、海南家庭旅馆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度假,家庭旅馆业作为住宿业的一种也得到不断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规模扩大化。随着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海口、三亚、琼海等地家庭旅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带动了省内其他县市家庭旅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在营业中的家庭旅馆已超过2000家。仅三亚一地的家庭旅馆数量就从世纪初的百余家迅速增至目前近千家。
2、分布范围广泛化。海南各地存在众多类型不同、服务对象各异的家庭旅馆。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城市家庭旅馆、乡村家庭旅馆以及景区家庭旅馆三类(如表1)。
3、档次结构层次化。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缺乏标准化管理,海南各地家庭旅馆的发展存在明显次好差异,或是特色化主题明显,或是条件简陋。如分布在三亚湾、大东海等城市家庭旅馆和景区家庭旅馆通常管理规范、环境优越、服务一流,甚至可以和星级酒店相媲美;而有些乡村家庭旅馆则功能单
一、设施简陋、服务水平有限,在治安、消防、卫生等标准上也达不到要求。
4、经营形式多样化。有的是以自家庭院开办家庭旅馆,主要为三亚、海口城乡结合部及部分市县市区内的家庭旅馆;也有由个人或公司以年租的方式租赁闲散空置房屋进行适合从事旅馆业销售的方式进行改造,并最大限度的将这些房屋利用而产生效益,如大东海的瑞海豪庭、三亚湾的兰海花园等;或是外来投资者与本地人合资经营的模式。为扩大盈利,家庭旅馆业主将创新的管理方式以及人性化服务逐步引入行业之中,同时彼此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5、行销方式多元化。目前,海南家庭旅馆面向中等或中等以下收入,自助型、家庭式、“银发”客源市场,包括青年、学生、背包客、老年人、自由职业者以及部分自驾车游客。大多通过网络预订承揽客源,或是依托专业网站如去哪儿、途家、艺龙进行销售,或是自建网站进行自行销售;未能进入电子行程单的家庭旅馆,只能接待散客。有少数进入电子行程单的家庭旅馆与旅行社合作,接待团队游客。
6、法制管理规范化。海南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着手规范家庭旅馆的管理规章制度。如2012年颁布的《海南经济特区旅馆业管理规定》填补了海南旅馆业的法律空白,将旅馆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要求家庭旅馆应在饮用水水质、环境卫生、消防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将家庭旅馆划归旅游部门管理;三亚市也先后出台了《三亚市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和《三亚市家庭旅馆发展规划(2012-2020)》,对家庭旅馆的经营要求和指标控制进行明确规定。
(二)存在问题
1、鱼龙混杂。数量众多,规范经营较少。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并且缺乏有效执法,家庭旅馆经营行为存在很大随意性。因进入门槛低,许多长、短租房屋和经济酒店假借家庭旅馆的名义揽收客源;有些家庭旅馆干脆不设营业招牌,不对外公开揽客,只接受网上预订客房,经营方式十分隐蔽,给行业监管带来不便;还有存在无证经营或证照不全等问题。在安全隐患、场所卫生、服务质量等问题令人担忧,使得游客利益难以得到有效
保障。
2、良莠不齐、同质竞争。许多家庭旅馆没有充分体现海南地方特色,往往出现产品形态单一和雷同的现象。没有将家庭旅馆自身作为优秀旅游吸引物的优势发挥出来,不够重视游客迫切体验海南本地文化的需求。如海南许多家庭旅馆在建筑外观以及服务标准上盲目的仿效星级酒店,这难以满足游客体验海南当地文化以及异地享受“家庭”氛围的愿望。
3、社会整体资源的协调配合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引导,家庭旅馆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还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市场分工和产业链条,社会整体资源不能协调一致。如海南没有对家庭旅馆进行统一的官方营销宣传。游客来海南旅游通常还是习惯预定标准酒店,由于资讯不对称,游客对海南家庭旅馆的的信息了解太少,自然缺乏对家庭旅馆的关注;还有,目前海南家庭旅馆发展迅速,但受限于相关规定,有些家庭旅馆还未能纳入海南电子行程单系统,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三、台湾民宿及特色
台湾民宿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台湾许多旅游景点的居民开始自发性的将空置房屋出租给游客。2001年台湾双休日的实施,使休闲时间增加,很多颇具特色的民宿在台湾地区兴盛起来。截止到2013年底,已发展将近3700家合法民宿。目前,民宿已经成为台湾旅游市场上倍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台湾民宿发展具有成功的经营模式和经验:
(一)“家”的归属感
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是民宿最鲜明的特点,民宿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供游客“家”的感觉与气氛,主客双方建立起类似于“家人”的关系。通常民宿的主人会身兼导游和司机,带领游客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了解最地道的民俗风情和山水风光。台湾民宿相对酒店提供的标准服务显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乡土性和人情味。
(二)民宿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
独特的建筑造型,亲切温馨的主人服务,个性化的房间布置,特色丰富的创意主题,可口美味的餐食以及优雅的环境,使民宿自身即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部分,事实上很多游客并非在该地旅游而住民宿,更多只是为了纯粹体验民宿。随着民宿数量的集聚,很多民宿区已经发展为民宿旅游地。
(三)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台湾地区的民宿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与专属性,结合人文、自然景观、地理条件及“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形式,避免了雷同现象,呈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空间集聚形态。
(四)运用多元营销策略,行销创新能力突出
台湾民宿业者善于利用现代多元营销策略来吸引客源。包括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电台、户外媒体、新闻发布会、旅游展览会等立体化的宣传手段等进行销售。比如台湾民宿建有专属的高品质网站,可了解民宿客房布置、周边环境、特色行程等。甚至配有视频动画,从而最大程度诱发游客的购买意愿。除此之外,更能通过资讯科技业者建立整合平台,增加产品的销售通路。
(五)“民宿协会”促进民宿产业的规范发展
台湾民宿在最初发展阶段,遇到了市场不稳定、经营不合法、管理混乱等问题。伴随着民宿的不断发展而成立的民宿协会在引导民宿经营、提供对策建议、交流成功经验等方法做出了重要作用。如协助完善相关民宿发展的规章制度,推动各地民宿合法化的政策执行,协助争取政府的相关行销资源,为民宿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培训及考察学习的机会等。
(六)政府积极引导为民宿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台湾地区政府在为积极引导民宿正向发展,减少违规经营,提供游客优质的休闲环境,塑造民宿优良形象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如2001年台湾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的申请、规模、设施、安全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要求,辅导台湾地区民宿产业规范化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为民宿业者提供咨询服务,建立起“评鉴”、“分级”与“认证”制度,提升民宿经营管理品质;2012年台湾观光局评选出323家“好客民宿”以官方名义对外推介也取得良好效果;为提升民宿经营者的服务水准,台湾观光局举办了各类“民宿经营管理研究学习班”,邀请专业人士对民宿经营者进行指导培训。
四、对海南家庭旅馆管理规范的启示
(一)提高人才素养,营造“家”的氛围
一方面,可建立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对海南家庭旅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家庭旅馆经营规范化。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有事业心、喜爱家乡的青年返岛回乡创业,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努力优化人才结构,引领家庭旅馆产业升级,营造融洽、安全、温馨、舒适的“如家”氛围以增强家庭旅馆的竞争力。
(二)提升专业服务“内涵”,打造海南特色品牌
台湾民宿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创意,让游客更加近距离接触当地居民,尽享难忘的互动体验。海南家庭旅馆在发展过程中,要将海南多元开放的文化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体现在人文环境、文化氛围、风格特色、基础设施、特色商品等方面,不断提升其旅游吸引力,使得家庭旅馆成为“民宿、民俗、文化”的结合体。分别以“阳光海岸”、“黎苗之家”、“浪漫海角”、“历史文化”等为不同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三)整合当地自然产业资源,形成区域协调发展
优秀的台湾民宿业主善于将民宿经营与当地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海南家庭旅馆可以借鉴台湾民宿的成功经验,依据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不同将各地家庭旅馆分区域,结合地方特色,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吃、住、行、游、购、商、养、学、闲、情、奇”等方面产业合作联盟,形成产业链条,提供完整的配套休闲体验服务,避免造成同质化发展。如将游客大受欢迎的农事体验活动安排进海南常见的热带果园、槟榔林、草莓园等地,带动当地经济形成配套服务,以此形成区域的协调发展。
(四)推进销售渠道创新,开展多元行销策略
在宣传推广方面,采用多元行销模式。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微信、微博等)、户外媒体、旅游杂志、旅行社等多渠道进行销售,同时注重维护好口碑营销。加强与游客的双向沟通交流,虚心听取游客建议并进行相应的改善,尽量满足游客需求,创造回头客;妥善处理游客投诉,有效引导和控制口碑宣传的传播途径。如抓住年轻人热衷的网购方式――团购,在淡季让利赢取好口碑,在旺季里则提升服务质量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五)建立家庭旅馆行业协会,加强自我管理
在海南各地,尤其是家庭旅馆数量较多的城市、乡村和景区,成立以家庭旅馆为主要成员的行业协会,接受相关旅游、工商、卫生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协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搞好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推动家庭旅馆业的繁荣与发展。
(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1、建立标准化家庭旅馆管理制度
根据现有海南家庭旅馆相关法规,借鉴国内外成功地区的经验,不断改进海南家庭旅馆管理法规。在家庭旅馆的管理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从家庭旅馆的行业进入、市场发展、运营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标准规范,从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标准化与保持地方特色的关系,在进行标准化的同时兼顾地方特色。
2、建立社区利益协调机制
社区是发展家庭旅馆的基础。台湾民宿非常注重社区的参与,一般是家庭经营,居民参与性较高,当地居民能够得到切实回报。目前,海南的家庭旅馆主体经营者是租赁业主经营,当地居民经营者较少。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鼓励本岛居民参与家庭旅馆业经营,引导本地居民体验家庭旅馆休闲度假生活,共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休闲氛围。
3、提供宣传平台
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可通过品牌宣传、活动造势、网络营销多位一体,多层次、全方位做好旅游宣传推介,为家庭旅馆提供宣传帮助。如建立并负责海南家庭旅馆官方网站的更新维护,加强对外宣传范围和力度,提升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促进海南家庭旅馆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4、搭建琼台交流平台
政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海南家庭旅馆从业人员或派遣专人赴台湾驻点考察学习。同时,聘请台湾民宿专家来海南指导或给予优惠政策开发合作项目,吸引优秀台湾民宿经营者到海南安家立业,对当地家庭旅馆建设进行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第二篇:台湾民宿创业
台湾民宿创业
一、创业市场状况与创业机会分析
二、产品或技术来源
三、商圈及立地评估
四、创业初期资金规划
五、创业初期市场营销规划
六、行业特定法规简介
一、创业市场状况与创业机会分析:
民宿的发展在台湾仍有相当大的空间,早期的民宿多发展于观光地区,源自于旅游地区住宿设施的不足。而民宿的后起之秀往往别于观光地区卖房间的型态,发展出更多元、多样以服务及风格品味为导向的特色优质民宿,提供更丰富的内容,结合美食、体验、导览解说、知性之旅,和地方深度风土旅游的度假气氛,提供给一群喜爱乡村生活体验和对乡村的产业、文化、自然生态有兴趣和品味的爱游者。
民宿的市场别于其他产业的单一性的供需,需求是可以被创造与开发的,是可以被引导和增加的。从最提供简单的房间、豪华的客房,发展到具品味、创意、风格的空间和生活,加上多元多样的服务提供与内涵。
民宿的需求不断地走向多元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台湾的民宿正走进快速演化的时代,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在台湾的许多小镇都有发展民宿的可能,仍然有许多人不曾享受体验民宿的美好,供应和需求之间仍有相当大的开发机会,民宿己成为追求乡村生活者,最容易实现梦想的一种创业机会。
1、以民宿的创业机会分析而言-
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经营者所具备的各项条件,包括体力、财力、能力、知识力、创意力、执行力、判断力和对美的欣赏力,以及所具备的服务业人格特质和社群经营技巧。
许多人认为民宿己经过多,其实才正开始发展而己,基本上在量与质的发展上都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创业机会己经无法从简单的需求去判断,民宿绝对不只仅是住宿提供,重点在于是否可以创造满足不同的旅游体验和呈现不一样的魅力风格,开发出不同的民宿旅游消费者。
市场区隔式的社群经营,才是未来特色民宿发展的机会所在。卖房间的民宿将会走向类似旅社旅馆的价格竞争或投资竞争,必须脱离简单的民宿思维,用观光旅游的产业格局去看待民宿发展的未来,如果以观光产业发达的国家来比较,台湾的观光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参考国外民宿蓬勃发展的状况,台湾的民宿绝对可以好好发展。
英国的B&B、德国的PENSION、纽澳的HOME STAY、意大利的城堡、日本的民宿、中国大陆的农家乐、、、等,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多元多样化的民宿风貌,且深受世界旅游者的喜爱,台湾的民宿发展当然不能在世界上缺席。
2、民宿的创业机会-
以先进国家的发展趋势和轨迹来看,台湾的观光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有相当大机会,尤其是地方风土旅游和乡村民宿的发展,以内需市场而言,台湾的人口密度高,乡村旅游将是未来的旅游发展的新宠,许多小顉将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民宿,伴随着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和旅游休闲的提升,小镇深度旅游和地方特色民宿的结合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
以国际市场来看,台湾观光产业的发展,导致国外旅客来台的旅游人次少数,主要在于观光地区的过度发展和过度商业的观光,并不是国外人士所喜欢的旅游方式,另外是旅游业界的生态并不理想,给人一种低价和利益导向的感受,并非以追求高质量和高满意度的观光永续发展烃营。
台湾至少可以成为华人世界的度假旅游胜地,这些年接待许多国外的朋 友,也包括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加拿大来台的华人,从他们的感受中,让我明白,其实台湾是华人世界中理想的旅游地,也是将华人文化保存最好的地方,民宿所提供的温馨和贴心的服务让他们觉得台湾真好。
台湾可以成为民宿王国,以台湾的自然环境资源、人文特色、特殊的地景和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加上热情友善的人,一定可以将台湾的民宿发展成为小而美具地方特色又深受国际人士喜爱的台湾民宿,只要有心的青年愿意投入民宿和风土旅游的发展,再加上政府若有完善的台湾乡村发展政策,和青年回乡政策的支持,台湾的民宿可以在全世界发光发亮。
二、产品或技术来源:
民宿贩卖的产品别于其他任有形无形的商品,所提供的是在某一时空中享受
或感受到的一切,包括:眼、耳、鼻、舌、身、意。从主人的接待、餐饮的服务、对当地感受、、、、等,以台湾整体的观光产业而言,民宿的兴起反应着另一种需求,反而脱离很观光化和商业化的制式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大家所喜欢的。
位于非观光地区的风土旅游和乡村民宿的接待,正成为一种新的需求趋势,民宿所提供的产品仍需回到以主人的品味和当地特色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生活。基本上一个民宿经营者在先天上就需具备许多的条件和相当的人格特质基础。
所以民宿的经营,源自于主人的梦想坚持、品味和风格。不同的主人就会发展出不一样的民宿,多元多样原本就是民宿存在的特性,什么样的民宿主人,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产品。
1、以民宿的经营技术而言-
人格特质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民宿经营的根本,经营技术是可以经由许多的管道和机会去学习和摸索的,某些部份仍需参考学习饭店旅馆业的专业、方法、知识和作业程序,然后加以调整改良为合适自身经营的模式与方法技术。
终身学习是民宿主人提升经营技术最佳的方法,藉由各种管道和机会不断增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提升民宿经营技术快捷方式。
阅读是提升经营能力技术的根本,透过阅读增长基本的知识,更透过阅读开展自己的视野,一个好的民宿主人,一定要有阅读的习惯,除了提升自己更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当面对任何的人、事、物,才能以宽广的心胸去面对,所谓的「复工有诗书气自华」,民宿主人的气质其实是很重要的。
另外,旅游也是提升经营技术的好方法,民宿经营者必须是爱玩又会玩的人,透过旅游的过程,学习感受消费者的需求和民宿经营者专业与用心,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和学习的过程,感受不同的地方,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美食、景观、生活,也经由旅游看见自己该如何提升与改变;除了旅游台湾更需走向世界,终究台湾并非一个以发展观光为主的国家,我们仍需向世界学习,也必须好好认识台湾。
(1)客房-
民宿虽然属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但在某些方面,仍需学习旅馆业的专业,然后加上地方文化特色和主人的喜好和品味,在标准化的基本下寻求特色和差异化,民宿的客房是可以充满创意、温馨和地方风格的。(2)餐饮-
餐饮是民宿经营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藉镜餐饮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需不断地提升餐饮的质量、内容和变化,更重要的必须结合在地的食材,创造新鲜、美味的乡村料理,加上浓浓的地方特色、亲切的服务。
(3)体验活动-
乡村生活体验亦是民宿经营的另一种需求,尤其以亲子旅游而言,亲子体验己成为一种趋势,让都市的小朋友可接触乡村的文化、产业、生活和生态,发现和城市完全不同的世界,更亲近了泥土与自然,体验在某些体验型的民宿中,己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活动。
(4)导览解说-
民宿经营者就像是当地的经纪人,必须熟悉当地的资源,充份运用当地的特色,对于当地的基本认知,是必须慢慢累积的。包括:当地的历史、人文、产业、自然生态、、、、等,相关的地方知识需经由各种管道去认识、了解,然后才能成为当地的解说员,介绍当地的特色。
(5)参与训练课程-
是提升经营技术的好方法,除了接受专业的课程内容,更能经由学员彼此的认识交流产生相乘的学习效果。像农委会、原委会、观光局及地方的县政府农会、、、等,都有相关的课程可供学习。参与训练课程也是取得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好方法。
(6)生态旅游-
民宿也是结合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基本上民宿所存在的地点多位于乡村,而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生态解说和生态旅游体验等,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旅游型态。许多以生态为主题的生态民宿就是充份运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的典范。
(7)小区营造-
民宿的经营者往往也是小区营造的尖兵,因为民宿的发展必须结合小区内的资源,除了将自身的民宿经营好,更需投入参与小区的改变,让整个小区的环境、景观、自然和人文一起提升,共存共荣。
(8)财务管理-
民宿经营必须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基础,唯有建全的财务管理才能使民宿的经营维持基本的运转,包括基本的报表和财务分析,以及财务的运用、、、、等。
(9)语文学习-
语文程度对于有心走向国际化的经营者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如果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当然是件好事。加强语文能力可以提升和外国朋友的互动程度,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做一个称职的好主人。
(10)网络运用能力-
网络运用能力已成为民宿经营者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经由 网络营销、管理、定房,可以协助经营者节省相当多字处理时间,更提升经营的竞争力,网络运用当然是不可或缺的经营技术。
三、商圈及立地评估:
民宿经营的商圈及立地评估,必须回到经营者本身的初心及想法,清楚明白所要卖的是什么,所要吸引的是什么样的消费者,才能找到对的地方-也就是适合的位置、地点和环境。
所谓对的地方,是主人自己喜欢和心目中的消费者都会喜欢的地方。民宿别于一般的店面必须是人潮聚集的所谓商机地带,最好是位于商圈外,小镇的村里,真正喜爱民宿的旅游者,要的是山明水秀的好环境,而非热闹和方便的地方。
民宿其实是提供城市旅游者到乡村度假旅游的一种选择,以商圈的角度来看,最好具地方特色,不要太商业化,也不要太拥挤的地方,当然也不要太不方便。
以立地评估而言,最重要的是必须清楚所在地过去所发生的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和未来是否会面临不能掌握的改变。当掌握观前顾后的安全考虑,才能永续经营,安全是立地评估最重要的考虑,交通的条件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台湾的人口分布和周休二日的放假结构而言,交通上的距离、时间、费用等因素,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意愿,离城市不要太远的乡村,是比较理想的地方,当然离城市远的小镇,也可以透过不同的经营魅力,吸引城市人的造访。
1、安全性-地方的安全性是立地的最重要选择。
2、可造性-是否容易到达,离消费市场会不会太远。3、魅力性-考虑地方资源的特色、丰富度。
四、创业初期资金规划-
以民宿创业的资金规划而言,当然自备的资金可以足够,负债比例越低越好。民宿是一种逐渐累积的事业,无法快速成长,在资金的准备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许可以经由各种管道筹到资金,像青年创业贷款、、、微型创业贷款等。基本上不鼓励用投资赚钱的角度去投入民宿发展,除非有很好的规划及把握,可以在某一时间内回收投资的资金,否则最好利用投资生活的角度来经营民宿,才不致因为太多贷款的压力而喘不过气来。
五、创业初期市场营销规划:
民宿经营的市场营销规划,也别于一般产品的营销模式,仍然回到以经营社群为主轴的口碑市场营销,是最可靠、最实在的方法。
民宿营销的根本在于所提供的一切是否物超所值,是否具备独特的风格、特色和不被取代的竞争优势,也就是回到特色、品味、创意和服务的根本,在创业的初期就必须有良好的营销规划,运用各种方法和管道,针对所设定的社群做营销,绝对不是乱枪打鸟,民宿经营必须具备市场区隔的营销概念,否则是不容易成功的。
1、直效营销-
从心目中的合适对象开始,民宿经营者必须明白你所经营的社群是谁,清楚的产品定位,清楚的市场区隔才能使供需产生良好的互动,也就是将自己的居家环境和生活,分享给你喜欢的那一群人。
2、媒体营销-
创造特色和话题,媒体才能协助推广的宣传,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当创造了特色与风格才能有机会促使媒体的采访与报导。台湾民宿的发展,媒体界所出的力是不容忽视的,透过报导很容吸引读者和观众的造访,这也是这几年民宿受喜爱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网络营销-
制作符合自身风格的网页内容,除了随时更新内容外,更要主动出击,经营属于自己的社群。网络己成为民宿经营的必备工具,藉由网络可以呈现民宿的特色和风格,将心目中的相对社群,做适当的开发和宣传。
4、策略联盟-
民宿可结合当地小区域旅游的业者,也可以参与各种相关的组织,除了彼此认识、了解,更可以彼此分享共同的旅游社群,产生相加相乘的综效,合踪联盟是民宿营销的好方法,经由策略联盟可以共同提升营销的竞争力。
5、组织营销-
参加民宿组织或相关的旅游组织,除了增进业界的共同交流,更可达到组织营销的目的,单打独斗是比较没有力量的,经由组织的包装营销和品牌的推广,除了提升组织的品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营销所有会员。
6、优惠营销-
提供特别的优惠或加值服务也是营销民宿的好方法,尤其是初期发展阶段,运用相对的诱因,可以令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适合于特别的节日或所谓的淡季促销、项目营销和体验营销、、、、等。
六、行业特定法规简介:
民宿的经营必须参考民宿管理办法,并非是每个人都可以经营民宿的,也不
是每个地方都可以发展民宿的,唯有充份了自身的能力条件,和具备相当的法规 知识基础,才能使经营民宿成为理想的事业。
第三篇:对庆元县发展民宿经济的几点思考
对庆元县发展民宿经济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庆元县加快民宿经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寻梦菇乡、养生庆元”的重大实践,依托一方绿水青山,发挥生态文化优势,打响避暑、养生、文化三大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实现乡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本文以发展民宿经济在庆元县的实践为例,通过对其概念、庆元民宿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进行分析思考,阐述庆元发展民宿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把握的主要问题。【关键词】庆元 民宿经济 发展
一、关于民宿
1、民宿的概念
民宿一词,源自日本。相比旅馆酒店,多了些归家的人情温暖;相比高档别墅,少了些奢华与距离;从简单实惠的农家小院,到依山傍海的天然奇景大观台;从只求篱笆墙和山水的山里人家,到星级酒店望尘莫及的特色度假村……只要是居家主人完满的情趣表达,都能与过往客人一共找到寄托点,俗称“民宿”。
现今,大多的资料里都是这样记载的:民宿是农家乐的升级版。它定义广泛,涵盖甚广,除了一般常见的饭店以及旅社之外,其它可以提供旅客住宿的地方,例如民宅、休闲中心、农庄、农舍、牧场等,都可以归纳成民宿类。
2、庆元民宿的发展现状
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来说,民宿的产生是必然的,世界各地皆有存在。民宿在世界各国会因环境与文化生活不同而略有差异,欧陆多是采农庄式民宿经营,让一般民宿能够享受农庄式田园生活环境,体验农庄生活;加拿大则是采假日农庄模式,提供一般民宿假日可以享受农庄生活;美国都多见居家式民宿或青年旅舍,不刻意布置的居家住宿,价格相对饭店便宜的住宿选择。①
庆元民宿经济的发展处于初期,但也像雨后春笋。近年来,庆元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成果转化和美丽经济生态培育的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业主主体、示范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民宿经济。2016年第一季度,庆元县新增床位数213个,新增农家乐(民宿)19家,新增餐位数1140个,接待游客数28.3万人次。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民宿)149家,餐位11478个,床位1113张。
庆元县相继出台了《庆元县农家乐民宿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和《庆元县域民宿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庆元县民宿经济的发展目标、创建重点和创建要求,规范庆元县民宿项目和资金管理,以政
234-
第四篇:县高端民宿发展探析
县高端民宿发展探析
当前,全国每年拥有30多亿人次的旅游者,1-3日周边短途游的比例占七成以上,国民休闲旅游消费为主线的消费模式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加之国内社会由于老龄化人群日益增长促使“复思、怀旧”的社会气氛日加浓烈,仅仅依靠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进而使得原本在国内名不见经传却一直以“情怀”为基调的小众民宿行业,迅速焕发生机,并走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政策上的关注和支持,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风口”。
一、柞水高端民宿发展现状
近年来,柞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把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作为主攻目标,把打造精品景区、精美城镇、美丽乡村“三大会客厅”作为主要任务,集全县之智,聚全民之力,全力打造距离西安最近、旅游投资最热的“旅游福地”,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的“天然氧吧”,要素齐全、设施完善、景点密集的“山水画廊”。已成功创建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4家,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秦岭美丽乡村3个、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建成五星级标准酒店2个、四星级标准酒店3个、三星级酒店3个、商务酒店和家庭旅馆280家、农家乐300余家、高端民宿5处30多家,基本涵盖了高中低各个消费层次的需求。拥有旅行社3家,建设旅游购物超市、门店60余个,形成了景区景点日接待量达3万人次、宾馆饭店日接待量达6000人次、农家乐日接待量达2万人次的能力。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733万人次、创收40亿元,分别增长22%和24%;2018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516万人次、创收28.9亿元,分别增长42.35%、46.27%。
县内高端民宿主要分布在4a级景区牛背梁所在地营盘镇朱家湾村、溶洞地质公园周边的下梁镇东甘沟村以及即将创建3a级景区的木耳小镇附近的下梁镇西川村,共5处30多家。目前,运营相对成熟的主要有阳坡院子、花锦园、云林小屋、97号客栈等,日接待旅客280余人,目标客户群主要为景点观光,定价大多为600-2000元区间。高端民宿区按照“室内五星级、室外五千年”打造,具有食宿、娱乐、休闲功能的升级版农家乐和传统特色餐饮农家乐,充满浓郁的陕南民居、民俗与农耕文化,是寻找乡愁与怀旧的好地方,每年5-10月份柞水旅游黄金期一房难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层次较为初级。柞水的民宿经济总体停留在“山山水水”上,依附于牛背梁、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木耳小镇等景区周边,除了看景、吸氧,剩下的就是发呆、打瞌睡,旅客体验度、参与度不高。农旅结合不深,开发的旅游农产品不多,农产品附加值未体现出来,经营效益普遍较低,对周边农户农产品的产业带动不强,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对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不明显。
(二)地域特色不明显。高端民宿不同于传统的“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买农家货、享农家乐”,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植入了地域文化艺术元素,成为一种来源于乡愁又高于乡愁的感观享受。而柞水目前高端民宿产品重模仿轻创意,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无论是建筑风格、室内装潢等硬件设施方面,还是食宿服务、体验分享方面都非常相似,缺少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的巧妙创意和服务供给,乡野、乡土、乡俗、乡情、乡风和乡土文化等要素缺乏有效的串联与融合,面对高端民宿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看,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营销宣传力度不够。高端民宿经济也是一种网红经济,诸如裸心谷、浮云牧场等很多高端民宿都是由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带火的,而我县民宿行业从业者品牌意识仍不够强,民宿经营者宣传营销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回头客”、口碑宣传等,影响力和传播度不高,行业部门缺乏整体宣传营销的意识,每年投入的旅游营销费用中,也大多聚焦在对景点的宣传上,民宿并未当做真正的卖点。
(四)产业发展监管乏力。尚未就民宿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县内高端民宿经营主体主要为县旅投公司及几家私营企业,管理经验匮乏,基本属于自我发展状态,缺少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分类指导标准和有力的行业监管措施,存在服务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三、关于加快发展我县高端民宿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高位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打仗要有战术,发展要有规划。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全县民宿发展的布局规划,依据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实际,结合乡村振兴等要求,对我县现有民宿发展进行摸底排查,并根据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发展规划线路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不搞同质化,分区域打造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休闲愉悦型、美食体验型、健身养老型等特色各异的主题民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
(二)围绕吸强引强,提升发展品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据2016年中国高端民宿行业报告消费人群分析: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收入较高且稳定;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喜欢乡村返璞归真的生活;平时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适度放松;对居住条件和自然环境要求较高。消费高端民宿人群,对性价比普遍关注度较低,偏爱“轻奢”体验,对品质要求极高。民宿的灵魂是情怀,蕨宿、栖食號、莫梵、三秋美宿、遥远的山等一批全国顶尖民宿品牌,无一不体现了开发者对生活美学的执着追求,对文化独特的审美品位会给民宿产品打上深刻烙印,注入艺术性、时尚化的美学灵魂。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浙江德清化腐朽为神奇把猪圈改造成每年约2000万营业额的“猪圈茶吧”,还有桐庐的“牛栏咖啡”牛栏咖啡等等,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人和工商资本开发高端民宿。选择一批便于开发且房主流转意愿较强的村(点)进行开发试点。定向在艺术大师、先锋设计师中选取有意于民宿经济的,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让大师们回归到农村,在“土”与“洋”之间寻找结合点,拔高整个民宿经济的高度,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三)依托乡村振兴,加速产业集聚。围绕乡村振兴要求,结合当前建设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家乐特色村、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发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不同类型的高端民宿,凸显民宿的地域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依照打造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产业融合和产值带动,对民宿产业集聚区的镇、村进行产业引导,最大限度的利用村落中的乡土资源,如农田、果园、乡村家禽等小动物,以及生产生活工具、场景等,配套现代休闲理念,形成极具乡土性的乡村体验产品,提升游客的度假情致。发展相匹配的特色种养殖业,将蔬菜瓜果、水产养殖、花卉种养等基地与民宿进行联动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体验内容,提升民宿魅力,带动农户和村集体收益。
(四)强化品牌宣传,打造网红目的地。莫干山作为中国民宿的鼻祖,已经把高端民宿造成了景点,这与浙江的大手笔造景、大思路营销密不可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围绕“秦岭山水、美在柞水”品牌,强化政府、行业协会和民宿经营者的三方联合互动,对民宿进行统一规划包装,以民俗文化的主题立意为核心,同时又突出个体民宿的自身特点,整体设计柞水民宿形象,打响柞水民宿品牌。西安市推广的“中国年、最西安”等一些大活动,成功带红西安,摔碗酒等成为打卡景点,充分学习借鉴,利用好地缘优势,把人流引入柞水,用好抖音、头条、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让陕西周边游客想到民宿度假就能想到柞水,进一步提升柞水民宿的知名度、美誉度,让柞水民宿成为网红。
(五)聚焦生态宜居,实现健康发展。环保是民宿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2017年4月,大理掀起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整治风暴,洱海周边近2000家客栈餐馆全面关停整治,至今当地民宿业仍一蹶不振。2018年7月秦岭北麓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启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治理活动全面拉开,柞水位居秦岭南麓,生态环境良好,一旦破坏,对高端民宿发展将是致命打击。随着环保愈加严格,民宿业必须从起步阶段全面规范,将引导和限制结合起来,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管网,安装污水处理池、净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等,确保环保达标,才是民宿能够长久存活的根本。
(六)突出质量管控,增强核心竞争力。早在2015年,浙江德清就发布了中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定了《民宿创办手册》,就建筑面积、耐火等级等各种规定非常细致,办理证件的先后顺序,每个部门的任务甚至负责人和手机号码都一应俱全。可参考浙江发展的经验,制定一套全流程管理的制度,强化质量管理。同时,加强监督,组织旅游、公安、消防、市监、环保等部门加强对民宿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的监管,形成“经常性检查+节假日突击检查”的工作机制,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规范经营。
第五篇: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
借鉴台湾经验促进海南观光农业发展
旅游业和农业是海南经济的两大支柱,随着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地兴起的观光农业旅游热潮的影响,海南的旅游产品由最初的滨海观光游览逐步向其它资源型旅游产品发展,其中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形成了森林探险游、乡村游等农业观光产品。尽管海南的农业观光产品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资源利用与保护上急需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1.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1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可开发种类多
海南是中国唯一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岛省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热带农业科技和传统热带农业耕作方式,保存完好的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对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充满了原始的诱惑。海南岛天然物种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拥有维管束植物4680多种、2200余种乔灌木、药用植物有31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561种、兽类70多种,鸟类340多种、海洋生物种类有3000余种等等资源[2]。
近年来,以各类资源为基础,海南岛出现了一批如万嘉果园、定安飞禽世界、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湖野生动物园、兴隆热带花园、兴隆热带植物园、儋州热带植物园、椰子大观园、金沙岛渔家乐、博鳌海洋世界、椰寨农家乐等集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生态教育、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旅游活动项目,形成涵盖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养殖观赏园、花卉观赏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产品,成为城市周边居民、内陆上岛游客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也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1.2海南现有观光农业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文化深度和游客参与性
鲁怀坤在其发表的《观光农业及其发展研究》一文中对观光农业的类型进行了归纳,认为观光农业包括四种类型:农业娱乐型、农场化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农家乐型[3]。从海南目前对外开放的热带观光农业景点的特征来看,无论是养殖场,还是育种基地,均采用以大面积、规模化、现代化的集约式农业为主,农场化型和高科技示范园类型,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与我国其他内地省份所见到的设施农业并无二异。单一的观光农业表现形式未能真正体现海南独特的、在我国大陆任何地方均体验不到的热带田园风光的资源优势[4]。另则,以市场接受模式来看,海南现有的农业观光景点仍以走马观花的观光为主,无论散客、团队在景
区内的活动以游览、听从讲解为主,极少有景点配合互动性的活动,让游客参与到农业活动
中来,切实的让游客感受海南传统或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全过程。
1.3海南农业生态保护意识普遍较低,农业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也制约了海南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景观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景观具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双重特征。发展观光农业应重视农业景观的建设、改善和塑造,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观光和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5]。
2005年9月7日、13日的海南日报内容显示:海南省的海防林破坏情况相当严重,过渡工业开发导致大量的海防林被毁,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了土地沙化进程加快,严重的土壤沙化已使百姓生活、生产蒙受受灾难。据有关资料统计,海南每年被海水侵蚀和沙化的土地面积达上千公顷。土地退化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 1%,土地贫瘠化现象严重。
海南是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全岛开花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也卓有成效的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蜚声岛内外,但是,在这之些光环之下隐着的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在海南农村,水污染问题突出。在工业水污染、城市的污染备受关注的同时,海南这个尽享田园美景的农业大省的农村的污染问题仍无人关注,且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对应环境污染的措施。近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曾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水污染环保大检查,参加检查的人大代表发出惊叹:在海南岛已难以找到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以致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阮崇武在发言中说:“海南最大污染就是水污染”。[6][7]
这一例例触目惊心的农业资源破坏现象比比皆是,严重的影响了海南农村的生存、生产环境,也就更无法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1.4海南观光农业的发展缺乏政府关注与支持
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定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在2002年—2006年五年计划创建文明生态村10349个,占该省自然村总数的56%,2002年—2007年六年计划创建11794个,占该省自然村总数的64%,2002年—2008年七年计划创建13261个,占该省自然村总数的72%[8]。经过六年的建设,海南目前已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村在全岛开花,但除了整饬环境、种花种草、修路修房之外,海南农村和农民究竟要如何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却未见更多相应的政府政策引导。直至2007年7月4日,南海网上才有首例关于生态文明村被整合包装形成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的相关报道。[9]
1.5农业休闲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海南现已开发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多地处偏僻乡村。受地域限制优秀服务从业人员的招募较为困难,大部分项目经营者只能采用服务从业人员以就近解决,虽然消化了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但大部分项目的服务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服务培训,服务技能及服务意识差强人意,总体服务素质未能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求。
2.台湾地区观光农业发展的概况
台湾与海南同属亚热带海岛,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但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2.1政府通过立法指导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农委会”、农会共同辅导建立休闲农业基础,推动休闲农业产业良性发展
台湾是我国最先发展观光农业的地区。1970年台北市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了53户茶农,推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观光农园的先河[10]。1989年4月台湾“行政院农委会”举办第一次“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确定“休闲农业”名称,并于2000年通过立法界定休闲农业概念,在2002年立法将休闲农业纳入产业规划,通过休闲农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保证了休闲农场、农庄、农园,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运作,避免了无序盲目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盈利的可能性和保障了游客的权益。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之下,针对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台湾“农委会”、农会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规划在台湾大学、屏东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休闲农业课程,从事休闲农业教学研究;在台湾农会、农业推广学会等群众组织帮助农民转型;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和台北市农会联合开展农业休闲旅游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盟,推销优惠休闲游;经营休闲农业者成立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相互交流举办共同活动,使休闲农业走向精致专业化。[11]、[12]
2.2台湾休闲农业数量多,类型多样化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台湾参与休闲农业发展的数量众多,根据农业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已核发29家休闲农场经营许可登记证、准予筹设休闲农场214家(其中44家为综合型、170家为农业经营体验型)、核准划定48处休闲农业区,辅导中国台湾21县市145处休闲农渔园区。类型涵盖了休闲农场、森林游乐园、休闲渔场、休闲牧场、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观光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民宿、休闲农业区等十三种类型,辐射了教育、娱乐、观光、生产、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其品种非常丰富,可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学等方面的需求。[10]
2.3 台湾休闲农业以当地居民经营的中小型规模为主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主要以各地农业人口经营的中小型规模为主。有资料显示,2人经营的农场最多,有255家,占2312%;3人经营的农场202家,占1813%;土地规模在0.5~3公顷的农场达589家,占总数53.5%;3~10公顷的农场达249家,占总数22.6%。投资额不足100万元新台币的休闲农场有153家,占13.9%。投资额100~500万元新台币的农场最多,有423家,占38.4%投资额500~1000万元新台币的有218家,占19.8%。[12]
2.4在多年的发展与研究基础上,台湾休闲农业已有相关理论对其发展进行支持与引导 休闲农业的起点较低,且技术含量不高,有的雷同于普通的农业生产,有的类似于城市公园,如没有相关的理论引导与支持极易使其方向发生偏离[13]。在台湾多年的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台湾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休闲农业的内涵、功能、休闲农业的设计理念等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相应的休闲农业美学、景观学、园林学、经济学、管理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各方面的理论,为此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相关建议
海南有着如此优越的热带农业资源条件,却未能产生与之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究其根源是未能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特色,未形成优质的热带观光农业特色精品.3.1 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农业科技优势,打造高科技热带农业观光品牌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农业海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确保了海南的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养殖、种植、加工、林业等方面均取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尤其是近几年来,海南省热带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来自科技的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生物基因工程、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技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等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藏在深闺无人识。如能充分利用这些科研成果,通过高效示范基地、新技术推广园等模式,借助各科研院所、企业或是农业基地的既有的条件,将科研成果通过适当形式将其开放给公众,不仅能让游客了解到海南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也势将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科技热带农业观光产品,形成海南热带农业的科技窗口。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兴辛饮料研究所创建的兴隆热带植物园在这方面已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他们以科研机构自身所具有的大面积试验园为基础,将香草兰引种、栽培、加工技术成果通过活体展示、图片、制作工艺流程等方式展示给游客,树立了良好的科研形象,同时也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14]。
3.2合理规划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区域,利用区域优势树立各地不同观光农业特色 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资源在我国不仅是独特的,也是立体的。纵观海南目前的观光农业项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基本雷同,各个项目在开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表现出重复开发与模仿建设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在项目开发论证之前未能客观认识各区域的资源特性,更未能将其优势发挥至最大化。
要避免重复建设、“遍地开花”、“ 一哄而上”的窘境应充分利用资源的独特性,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布局,控制投资浪费和恶性竞争。同时,在项目建设规划之初应注意整体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并使之互相搭配,互相补充,避免相互竞争;要增加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软件服务素质,使各区域农业发展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形成旅游产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区域,这样,不但能使旅游产品特性上具有“区域性、非同质性和可持
续性”,而且还能满足游客在观光、游览、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购买欲,加快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速度。
3.3 深度挖掘海南传统热带农业文化内涵,全方位、多形式表现海南热带观光农业特色
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产业,通过台湾休闲农业的经验可知,观光农业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农产品、农业栽培,而应更纵深的探究到农村、农民、农业的各个不同层次和角落。在观光游览过程中,单纯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观光方式,无法满足游客对更高层次具有文化品位的专门化活动的需求,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与民族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
3.4 加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保护,创造优美农村景观
观光农业归根结底仍然是一种旅游产品,是一种依赖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产品,因此,保护农业资源、保护农村生态、保护农民生存环境就是保存的观光农业的发展基础。绿树环抱的村庄、弥漫着叶绿树沁人肺腑的空气、潺潺的乡间小涧、翩跹起舞的蝴蝶和婉转啼鸣的鸟儿,这一幅幅安然恬静的田园风景是观光农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在推广农村旅游、农业观光的过程中应增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意识,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将农村设施城市化,也应避免旅游客源的增长导致的农村生活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只有时时处处将农业资源保护置于首位,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农村景观,提升海南热带观光农业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3.5 加强琼台合作,借鉴台湾先进的休闲农业扶持、推广、管理经验,发展海南热带观光农业
海南和台湾是中国两大海岛,有“南海明珠”和“东方明珠”之称,在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台湾的休闲农业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开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海南的观光农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何避免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等方面会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可充分借鉴台湾的相关经验,引入台湾的一些管理理念、运作模式,根据海南的市场环境、产品特性加以融合,形成适合海南自身环境的产品,将有助于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4.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对休闲项目需求不断扩张,海南依托其独一无二观光农业资源在旅游市场上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海南的热带观光农业起步晚、基础差,但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所散发出来的生命力
和活力,令人耳目一新,如在依托琼台合作的良好平台之下,引进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在规划、建设、经营、推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能够有效的保护农业资源、根据本地区资源特色、功能作用开发多种适合本区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做到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为广大民众和旅客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和商业服务一定可以保障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海南百科全书编篡委员会,海南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12):1-3
[2] 鲁怀坤,观光农业及其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2002(9)
[3] 蔡聚锁 海南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市场分析与政策建议 琼州大学学报[J] 1999(1):92-98
[4] 宋金平盖文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 2003(2):31-34
[5] 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海南水污染调查 环保部门需要补点“钙”[D].http:///printpage.asp?id=3380
[6] 新华网.海南:水污染严重 难觅一条清澈的河流
[D].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7-03/21/content_5852323_1.htm
[7] 百度知道.生态文明村[D].http://baike.baidu.com/view/683860.htm
[8] 南海网.海南首现旅游农业合作社 文明生态村雏形已现
[D].http:///news/system/2007/07/04/010123999.shtml
[9] 江中舟.台湾的观光农业.两岸关系.2006(8):24-25
[10] 郑健雄.中国大陆和台湾与世界各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4:131-140
[11]
4-11
[12] 刘荣章 翁伯琦.休闲农业新理论及其在闽北的应用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蔡贤恩。借鉴台湾经验 发展福建休闲农业的思考.台湾农业探索.2006(4):
报.2006(4):5-8
[13] 欧阳欢 王庆煌.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04):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