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商品基地建设提升为农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商品基地建设提升为农服务功能
——通渭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边缘地带,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3.1万亩,农业人口44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压小麦、稳玉米、扩洋芋、增药材”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供销社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重点工作,一手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一手抓商品基地建设,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又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功能。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选准发展商品基地建设的切入点。
我们在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后,把大力发展商品基地建设与恢复重建基层网络摆在同等的重要位置,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
一是深入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围绕政府的工作重点。自觉地把供销合作社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盘子中,放在农村产业化的盘子中,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盘子中,抓住政府的着重点、市场的热点和农民的难点,尽其 1
所能,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在扶持商品基地建设中为自己找位。
二是深入调查当地产业状况,围绕市场的供求热点。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选择和培育具有特色的、区位优势的中药材、马铃薯和草辫等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作为重点扶持。同时,还围绕市场供求热点,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尽力做到扶持产品能够最大增值。
三是研究农民群众的需求,围绕农民群众的难点。扶持农产品生产,产后的销售是最大难点,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且卖个好价钱是商品基地建设的着力点。同时,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前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服务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二、结合实际,选准发展商品基地建设的途径。
发展商品基地建设是一项与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必须结合实际,选准途径。
一是资金扶持型。坚持扶持优势,以点带面的原则,按照省社+县社+自筹的扶持资金使用模式,充分利用省社的商品基地建设资金,把省社的扶持资金按照农户种植面积无偿分配给种植农户,并确定农户自筹比例,从而调动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县社印发扶持产品的选种、种植面积、管理办法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宣传册子,引导农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种植农户选好种植地块,自筹余缺资金,自筹劳力,自我耕种,自我管理,共同交流,联合销售。通过这种方式,共扶持党参基
地3个,柴胡基地2个,草辫基地1个,扶持农户710户,发展商品基地面积2174亩,省社扶持资金18万元,农户自筹165万元,县社印发宣传册子1850本(页)。
二是基层社带动型。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层社基础较好的乡镇,由基层社负责调查本乡镇的劳动力状况,种植结构情况,区域优势和市场行情等情况,尽量将区域种植优势和市场空白点对接,引导农户种植市场紧缺的、供不应求的品种。基层社在整个过程中广泛性宣传,建议性管理,跟踪式服务,订单式销售。鸡川供销社采取这种模式,2009年以来,利用自己经营农资农药和农机具的优势,扶持本镇刘埂和上店村种植优质党参、许堡村种植优质柴胡等中药材,并无偿提供悬耕机松耕土地,并供应专用化肥,引进优良品种,印发宣传单,介绍选种,田间管理,产后保管和销售等环节相关知识,三年来共扶持刘埂、许堡、上店3个行政村520户农户,种植党参520亩,柴胡450亩,带动农户900户,带动种植面积6000亩,实现产值380万元,为农民解决卖难430万元,农民增收50万元,户均增收961.53元,供销社赢利1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合作社参与型。由专业合作社负责引进种植品种,提供化肥农药和信息技术服务,农户提供种植土地或劳力,相互交流,共同管理,销售返利。碧玉农副农资专业合作社引进台湾红皮、陇薯3号等两个专用型马铃薯品种51吨,配供无公害
矿物肥“胞尿”25吨,先无偿提供给社员和农户,成熟后由专业社负责收购,专业社和农户代表共同跑市场销售,扣除种籽、化肥、农药等成本后,再按比例二次返利给社员和农户。这种做法一是社员和农户不愁种什么,不愁卖不出去。二是还能得到先赊后种和二次返利的好处。因为做法公平,过程透明,农民心里有底,就恢谐地称为“两不愁,两好处”。同时,该专业社在小麦成熟季节,大量收购附近乡镇的麦秸,再分发给附近的农户和入社社员,掐成草辫后由专业社统一负责收购加工或销售,既付加工费,又二次返利,达到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2010年,该专业社共收购洋芋2508吨,草辫158包,实现销售收入567.3万元,利润28.3万元,为农民返利12.5万元。
三、认真分析,总结发展商品基地建设的效果。
自2008年以来,在省、市、县联社的指导和支持下,共扶持党参、柴胡、草辫等特色商品基地6个,扶持农户710户,扶持面积2174亩,带动农户1800户,带动面积9000亩,实现产量450吨,产值700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70万元,户均
1.1万元。取得了调结构、连市场、塑形象的较好效果。
1、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民能否增收,农村能否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好。特色商品基地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而有力的组织,宽阔的思路,深入的调研,严格的管理和创新式发展是做好商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必须条件,县级供销联社应有所作为,主动作为。
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出了一条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的路子。服务“三农”是供销社人的永恒主旨和追求,如何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特色商品基础建设,不管是资金扶持型、基层社带动型、专业社参与型,都或能以点带面,或能以面促点,“特”字特出了高价位,特出了农民的高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能够因市场而变,随市场而入,领市场而动,增强了农民融入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3、增强了供销社与农民的相互依赖和信任,重塑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各级供销社的积极参与、指导和扶持,使农民在商品基地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所以,农民说“商品基地好,商品基地是供销社的,供销社和农民又连在一起了”。这既是农民的评价,也是供销社的出路。当然,由于资金的短缺,宣传的缺失,管理不到位,总结不及时,创新不大胆等原因,使得商品基地建设仍存在欠缺和不足,一是数量少,二是带动力不够强,三是建设模式比较单一,四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其次要把商品基地争取办成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促进商品基地建设。第三要加强领导,争取扶持,促进商品基地建设的规模和规范化建设。
第二篇:供销社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
在全县供销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各单位汇报了今年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总的看,各单位都已进入本职角色,融入发展潮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重心本末倒置,工作态度消极应付,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应该说当前我们供销社发展之路依旧面临重重困难,形式不容乐观。
一、当前咱们县基层社和社属企业的基本现状及原因: 基层供销社和社属企业属企业性质,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启动和发展必须走实体经营的道路。与之相反的是,基础设施差、经营能力不强却是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一顽疾直接导致企业在经营性收入甚微,又无其它生存方式的情况下,只能借助租赁经营设施获取收益。在权衡经营、租赁两种收入态度上,企业呈现出三种形式:
一个是不干事,靠租金度日。主要表现为:基层供销社组成人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将服务“三农”的宗旨和职责抛至脑后,日夜期盼专营权的恢复,以维持原有资产为主,依靠小额租金勉强度日,甚至变卖部分资源换取阶段性收入。对于上级社启动和发展基层供销社的要求,总以条件差、基础弱,人员紧张、资金短缺为由,一筹莫展的样子,碌碌无为,安于现状。
第二种是想干事,但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影响。这是全系统普遍存在的现状,对客观条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面对基础较差,家底不厚等困难,办法不多,为农服务的能力弱化甚至丧失。几番波折筹措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设施,由于自身经营能力不强等原因,尚不具备组织经营活动获取收益的实力。外加缺少合作伙伴、缺乏项目支撑及经营人才等因素,导致建成的经营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只得向其他经营主体或个人完全出租经营设施获取租赁收入。
再一个就是能干事,并且已经快速启动的基层供销社。比如说今天我们现场会的宋家社。这样的基层供销社认真研究了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采取发展项目、参与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组织专业合作社以及农资、日用品等传统经营业务,将自身经营业务渗透到为农服务的各个环节,助农增收的同时,自身获得了快速发展。
上述三种表现,说明要想求突破、谋发展,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就目前来说,导致企业启动缓、发展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资金短缺,顽疾缠身。“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这是咱们负责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资金对于供销社系统来说可谓是活鱼之水,救命之草,资金短缺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资金从哪里来?首先要有发展项目支撑,有符合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支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母鸡要下蛋也得先有窝。缺乏项目的支撑,扶持资金不会主动“空降”,没有质押物银行也不敢贷。在获取资金途径不广、办法不多的情况下,基层供销社只有被动等待。二是人才缺乏,人员老化。长期以来,基层供销社人才缺乏、人员老化也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问题。企业无人可用,有人无法用是现实表现。同时,收入微薄,经济来源渠道窄,糊口难是系统人员面临的又一现状。因此,基层供销社中的大部分人员只是扛着供销社这块传统招牌,利用供销社长久以来在农民心中遗留下来的消费情结,搞个体经营。人员思想僵化,经济基础缺乏吸引力,前途一片迷茫,使得工作人员对供销社感情有余,但激情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人员的缺失,实际上是新观念、新举措的思想缺失。三是宗旨忽视,能力弱化。长久以来,供销社之所以能够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时刻思考的问题应当是如何替政府分忧、为农民解愁。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是供销社恒久不变的宗旨,基层供销社作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更应该体现并实践这一重要工作。然而,现阶段下,基层供销社自保尚难,服务能力的弱化也导致基层供销社无法履行新时期党和政府承担赋予供销社的使命。“心中无农”、“无能为力”是基层供销社职能丧失的直接表现。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供销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4号,全市供销社工作现场会在我们县召开,市政府黄金忠副市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会议的规格、出席的人员、达到的效果都超出以往。当前,国家对供销社的改革发展高度重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在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部分专门就供销社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同时,在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部分,要求“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刚刚出台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第19条专门提到供销社,“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和作用。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利用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渠道,深化行业合作,推进技物结合,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针对农业生产重要环节,与农民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服务,提高服务规模化水平”。我建议大家也找找这个文件,深入研究。总书记在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生力军,要积极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并几次脱稿讲到供销社工作。而在此之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还谈到:“在农村能把农民组织起来,提供社会化服务,看来看去最主要的还是供销社”。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全国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这也是供销社工作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汪洋副总理去年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就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下一步应遵循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在2014年 2月20日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又专门强调:“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要注意通过深化供销社改革,使之成为一些区域、领域中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在今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就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专门作出重要批示,鲜明指出了供销社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时期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与任务。强调供销社是各级政府主导的、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汪洋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不支持供销社就是不支持农业,不扶持供销社就是不扶持农民”。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高度关心和重视。省委、省政府对当前全省的供销社改革发展更为关注和重视,省委1号文件通篇多次对支持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提出具体要求;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以及分管的王军民副书记、赵润田副省长都对供销社的改革发展高度重视,并多次批示、调度、指导全省的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应当讲,当前供销社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不可再生的历史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舆论环境前所未有,供销合作社自身改革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和成功经验前所未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珍惜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凝聚共识,积极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深化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更好地在服务“三农”工作全局中发挥生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开辟供销合作社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当前重点做好的几项业务工作
(一)开展土地托管。“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是山东省供销社打造的亮点,也是中央、总社认可的做法,供销社划归农口管理后,开展土地托管就是我们的职责,事实上开展土地托管还是有很大收益的,关键是规模是否适度,服务是否到位,管理是否规范。要继续按照“供销主导、多方参与、统一运作、合同管理、政府支持”的运作模式,在创新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规范托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上面做文章,大力培育壮大农资、农产品等各类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联合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其它经营主体,整合农资、农机、技术等生产要素,从关键环节和部位起步,积极开展为良种育繁推、耕种、浇水、植保、收割、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保姆式”全托管或针对一个或几个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
(二)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把网络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层供销社新建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力度,提高网络覆盖面。市社计划在陵县、临邑、禹城、齐河四个县进行实施“政府放心农资工程”试点,对现有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进行整合、改造、提升,打造让政府放心、让农民满意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络;同时通过建立高毒农药储备管理使用制度,实行供销社统一储备、归口经营、专业服务、直供直施的方式,规范高毒农药经营使用。整合推进日用品、农产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推进“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
(三)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重点是按照市场化发展和公益化服务并重的原则,通过产权联结、牵头领办、业务合作、项目扶持、服务带动等方式,着力在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龙头带动功能的农民合作社方面下功夫。基层社至少自己成立一家专业社,做出示范,早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对社会上已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可通过建立规范的合作社服务体系,对加入供销社网络的合作社实行服务优惠、融资优惠、商品优惠、荣誉激励,免费开展技术支持和社员培训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合作社主动加入我们的供销合作社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内部利益分配制度,实施利润返还、股金分红等“二次返利”分配方式。在创办和发展合作社方面要研究政策,按照具体标准规范发展。
(四)积极参与“两区”同建和城镇化建设。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到哪里、供销社的服务就跟到哪里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主体多元、功能完备、惠及百姓的乡镇为农服务中心、供销商贸中心及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物业管理、劳动就业指导等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服务。推进存量土地全部确权,通过出让、置换等方式在“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中优先开发基层供销社现有的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合作等方式建设城镇综合体,发展大市场,参与大流通,确保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五)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把供销社的服务优势与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和资金互助组织的资本优势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服务共建、项目共建、基地共建、干部队伍共建,实现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多赢局面。
做好下一步的供销社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关系供销社深化改革,关系全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场非赢不可的硬仗。希望同志们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所作为,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和实干做出亮点,干出成绩。
第三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范文模版)
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南古镇党委、政府
近年来,南古镇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现代品牌农业”为主线,按照“以品质提升品牌,以品牌拉动市场”的理念,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15000亩,占全部耕地总面积的30%,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基地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转化认证22个,注册品牌商标15个。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市农业产业化暨品牌建设现场会等多次会议先后在我镇召开,国家农业部、省、市等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和视察调研工作,对我镇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在土地规模化流转中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通过成立镇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搭建土地交易平台,推进了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目前,我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面积已达1.2万亩,示范带动区域3万亩。今年以来,全镇共新增流转土地4200亩,其中湾里、王庄、前醋庄新发展葡萄1000亩,徐贺、建设村新发展长生园蔬菜基地2000亩,贺城新发展薄皮核桃
基地600亩,临沂大田公司在干沟渊村新发展肉鸡养殖基地300亩,大连雪龙公司在埠前村新发展肉牛基地500亩。在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我镇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每个基地都派驻了农技指导员,具体负责对基地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对基地经营操作过程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都建立了完备的标准化生产记录,实行农产品和食品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同时, 积极引导企业、种养大户、农村能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企业提供优质农产品,企业为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农资、销售等服务,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是在基地发展中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2008年以来,各企业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对自己的基地采用了 “六统一”(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农业生产企业化运作模式。去年12月,我镇有5000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后醋庄村的武心杰、前醋庄的武心会、贺城村的禚从伟等人牵头成立的鑫果、鑫发、绿云等葡萄专业合作社承接农户土地流转6000亩,对基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档次和效益。绿云基地种植的“琼浆果”有机葡萄,今年销售价达到了每公斤100元,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鑫惠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御
口甜”牌葡萄,今年初次挂果亩收入就达到了5000元。截至目前,全镇合作社组织产品交易量3万吨,经营总额近7000万元。通过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牌进一步叫响。
三是在科学规范管理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我镇把“品牌兴农”作为发展精品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从制定产业导向、发展龙头产品、注册农业品牌、培养品牌核心竞争力等环节入手,加大品牌塑造力度,优化农产品品牌资源配置。2008年以来,全镇各企业自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2种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单位时间和区域内认证率名列全市前茅。已申请注册了 “武状元”、“琼浆果”、“御口甜”等一批农产品商标品牌。其中“喜万年”牌土豆、“雪韭”牌韭菜获得了今年上海世博会的直供资格;长生园有机蔬菜注册了“新蔬泥香”、“奥格丽克”商标,并与北京沃尔玛连锁超市签订产品直供合同;“武状元”、“琼浆果”牌葡萄被评为“首届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武状元”牌葡萄在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注册商标之后,直接打入大型超市和商场,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4元,增至今年的每公斤8元,亩均收入达到了12000元以上。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品牌效应,我镇成功举办了临沂市首届南古葡萄采摘节,进一步提升了我镇葡萄的知名度,促进了全镇葡萄产业的发展。
四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我镇规
划建设的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四个一批”基地项目进入示范区,使土地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最大发挥。即引导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区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已建基地10个、2000亩;引导一批专业合作社入区建设生态林果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8个、7500亩;引导一批农村能人投资领办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4个、2000亩;引导一批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建基地1个、1500亩,形成了基地连基地、项目连项目的连片化、规模化格局。目前,全镇已建成葡萄、蒙山红桃、有机大棚蔬菜、薄皮核桃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同时,现代农业示范区幅射带动的1.5万亩粮田,也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作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该基地将严格按照粮食安全要求组织生产,计划建成山东省最大的标准化连片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目前,我镇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已达7家。
现代农业的创建将企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引入农村,同时根据市场信息,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附加值,土地整体效益得到提高。我镇农户依托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亩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的8-10倍。企业也通过规避国际绿色壁垒,增加了经济效益,企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第四篇:商品期权上市,增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功能(xiexiebang推荐)
以期权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能力
东北财经大学 纪彤国
期权最早产生于场外市场,随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成立,期权开始在场内市场获得发展。近几年,期权市场发展迅猛,美国期货业协会(FIA)报告显示,2011年的场内期权成交量为128亿张,占期货和期权总成交量的48%,是2000年的8倍。
期权赋予其持有者做某件事情的权利,持有者可不行使该权利。当标的资产价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动时,期权持有者可以选择执行期权,当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时,期权持有者可以选择不执行期权。而在期货合约中,无论价格变动方向是否有利,持有者都有义务购买或出售该标的资产。
一、期权将增强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
1、期权增加了套期保值组合的工具。
仅采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虽然消除了价格向不利方向波动所带来的亏损,但也丧失了价格向有利方向波动所获得赢利的机会。套期保值者可以运用期货和期货期权组合,把握盈利机会。在价格将下跌时,如果套保者仅持有期货的多头头寸,期货市场的头寸将亏损;如果套保者同时持有期货的多头头寸和看跌 期权的多头头寸,执行看跌期权的收益将部分弥补期货多头的损失。
2、期权增加了期货市场的信息汇集能力。
运用期权工具,能够实现风险可控、赢利空间无上限,这种新盈利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投资者的增加扩大了期货市场的信息流,增强了市场价格发现能力。作为一个看涨或看跌期权的多头,投资期权的损失有限,最大损失是购买期权的权力金;盈利可能是无限的,当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时,持有看涨期权的多头,有权以固定的价格购买期货合约,随着期货价格的上涨,多头的收益持续增加,这与持有期货的多头是类似的。当期货价格持续下跌时,持有看涨期权的多头没有购买期货合约的义务,他可以放弃购买期货合约,损失仅限于购买期权的权利金;但此时持有期货的多头,随着价格的下跌,损失是不断增加的。
3、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为预测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了新指标。根据BS期权定价模型,已知标的资产的波动率、价格、执行价格、无风险利率、期限等五个参数,可以计算期权价格。在已知其他四个参数和期权价格时,也可以计算标的资产的波动率,此时的波动率被称为隐含波动率。隐含波动率反映市场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因此可以成为交易所建立基于未来市场风险的动态保证金制度的基础,也为投资者预期未来市场风险提供了新的标杆,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新工具。1993年,CBOE推出了以S&P100 为基础编制的波动率指数,即VIX指数,在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之后,VIX指数已经成为衡量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基准指标。尤其在次贷危机期间,VIX指数成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观察危机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期权将增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能力
在粮食购销合同中嵌入看涨期权,可实现“高价时随行就市,低价时保本收购”,粮食价格上涨时,农民充分享受到价格上涨的好处,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粮食购销合同中嵌入看跌期权,可实现“低价时随行就市,高价时限价收购”,粮食价格下跌时,饲养场、饲料加工企业等享受到粮价下跌的好处,降低了农业相关行业发展中的成本风险。
在上述合同中,由于同时持有看涨和看跌期权,粮食贸易商在收购和销售两端暴露的风险也大幅降低。
根据成熟市场经验,此类合同可具体设计为以下形式:
1、最低卖价合同
通过运用期权,粮食收购商直接参与期权市场,农民间接参与期权市场,农民既能以最低价格销售,又能把握住价格上涨的机会。在签订粮食购销合同的同时,农民与粮食收购商确定预期月份的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权利金和佣金,从而确定最低卖价,即为现货价格减看涨期权的权力金和佣金,在签定最低卖价合同后,农民收到按最低卖价计算的现款。贸易商在向农民支付最低卖价合同现款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入看涨期权,未来价格上涨 时,该期权的收益将支付给农民,农民获得价格上涨的好处。
该种方式是对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粮食销售的有益补充,是减少农民利用期货订单时出现的违约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最低卖价合同和期权结合的方式,农民充分享受了价格上涨的收益,粮食收购商业锁定了收购成本,这为双方履约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履约的成本较低,仅为期权的权利金。
2、最高买价合同
通过运用期权,粮食贸易商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粮食用户间接参与期货市场,粮食用户以最高限价购买,又能防范价格风险。粮食用户包括饲养场、饲料加工企业等。
在签订购销合的同时,粮食用户与粮食贸易商协商预期月份期货的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权利金和佣金,确定最高买价,即当地现货价加上权利金和佣金,并支付最高买价给粮食贸易商。粮食贸易商在收取粮食用户最高买价现款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看跌期权。
未来价格下跌时,执行看跌期权,将盈利支付给粮食用户。粮食用户享受到了粮价下跌的收益,粮食贸易商也没有从粮价下跌中受到损失。
三、政策建议
为使期权更好地服务三农,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投资者教育,使农民及农业相关产业的投资者了解如何运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第二,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运用期 权进行套期保值的水平和能力;第三,在期权合约上市后,编制并推进波动率指数合约上市,为农民和农业发展提供观测未来价格风险的望远镜。
第五篇:2009年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附件1:
2009年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级供销社和项目实施单位的积极努力下,我社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主题,把全省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作为省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推动全省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到2009年底,全省供销系统特色基地面积累计达到496万亩,年为农民提供收入33亿元,占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的20%,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农民提供收入的22%。其中出口产品基地面积138万亩;用于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投资累计达到7700万元,先后扶持发展了百合、黄花菜、玫瑰、白瓜籽、中药材、神虫菜、啤酒大麦、油桃等48个大宗农产品,建立基地县126个、基地乡镇882个、基地村4197个,带动农户28万户。目前,陇南145万亩经济林基地,陇东140万亩果菜基地,中西部200万亩瓜果菜棉基地,甘南草食畜牧业基地已逐步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供销社增利的支柱产业。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的建立,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了各级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促进和带动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在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省社总结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把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与规范操作和确保扶持资金安全结合起来
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规范的组织使用,依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要求,我社对省财政厅下拨的资金,分别与基地项目实施单位签订了“扶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合同”,并在发展基地面积、资金用途、示范带动农户、带动面积,基地效益,包括产量、产值、为农民提供收入、帮助农民脱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基地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2008年省供销社制定的《甘肃省特色商品基地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对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建成后要以书面形式报省供销社。对财政资金不按规定使用的违规操作的,要追究项目实施单位有关领导的责任。对项目单位扶持农民生产的,要求项目单位还要与农民签订“扶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合同”,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资金使用,还对基地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使用范围、资金管理等方面实行跟踪检查,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二)把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与特色优势和扩大规模结合起来
各级社和项目单位注重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立足自身资 2 源和市场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武威市凉州区供销社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日光温室帮扶活动,投资12万元,扶持30户农民建设节水、高效的日光温室双孢菇特色示范基地200亩,效益明显,当年实现收入43万元。酒泉市供销社在发展特色商品基地建设中,根据酒泉特点优势,按照市场需求,以标准化为手段,大力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明显,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洋葱、中药材、棉花、葡萄、孜然、啤酒花、大麦、玉米、蔬菜种子制种等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目前,全市供销社发展初具规模的地方特色商品基地10个,使商品基地总面积达到40多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77万亩。瓜州县供销社根据县上的整体规划,扶持创办甘草产销合作组织3个,示范村13个,积极引进甘草优良品种,带动全县3000户农民进行种植,目前,建立规模以上甘草种植示范区6个,落实千亩基地5个,同时把甘草种植与加工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工增值转化促进甘草销售,带动了基地建设的发展。天水市甘谷县供销社为促进当地辣椒特色产业发展,引进新品种帮助农民进行标准化示范生产,组织农民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和产品质量,发展示范基地5600亩,带动农户600多户,带动面积15000亩,年为农民提供收入720多万元。
(三)把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与科技推广和示范带动农户结合起来
按照全省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各级供销社坚持“高产、3 优质、高效”的原则,积极调整基地建设思路,充分利用省财政、省供销社的扶持资金,在加大基地资金投入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强同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质检部门、广大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使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向优质、高效、标准化、广泛带动农户方向发展,为推进我省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临夏州永靖县供销社成立的永靖县百合协会,进行品种更新,与省农科院协作共同完成了“百合鳞片细砂繁育种球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培育出优良百合种苗8000公斤,供应给会员农户,并赊销化肥等生产资料,同时聘请技术人员对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身说法,建起优质品种示范基地3000亩。新品种使农户亩均投资成本由原来的2000元下降到680元,生产周期由3年缩短为2年,亩产由1000公斤增加到1500公斤,亩均纯收入由700元增加到2000元。由于示范效益明显,农民纷纷要求加入百合协会,使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入会农户由2002年的71户发展到今年的265户,带动4915户农民种植百合,基地面积由0.8万亩发展到2.5万亩,80%是协会提供的“牡丹头”种苗。去年协会帮助农民销售百合1165吨,增加收入1631万元。3个百合种植乡镇的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例由过去的4.5%提高到现在的34.5%,1900户贫困户中有1100户脱贫,占贫困户的58%,徐顶、关山两乡百合种植户收入已占到家庭总收入的78%。百合协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桥梁。
(四)把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为提高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有序发展,各级供销社积极采取“专业合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联合种养大户,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主导,推进地方特色商品基地的发展。兰州市永登县供销社会同秦川兴秦菀豆专业合作社对国内扁豆市场进行了全面考察论证后,在永登县秦王川地区的秦川镇和上川镇进行种植,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和“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产前与农户签定合同,实行定单种植,通过以点带面,整村推进新品种种植,发展扁豆基地2万亩。按每亩需良种2.5公斤,共需良种5万公斤,总产量达200万公斤,市场收购价每公斤按5元计算,可帮助农户年实现收入1000万元,户均实现收入2500元。定西市安定区供销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菊芋基地产业,供销社通过提供良种、加强技术培训、保证农资供应等服务,扶持农民发展示范基地200户1000亩,带动400户8000亩,实现产值250万元,为农民提供收入300万元。张掖市甘州区供销社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依托当地种植大户,建立旱田小米基地2个,共10000亩,亩产可达350公斤,比普通谷子增产80公斤,形成年产值1000万元,带动农户2000户,助农增收300万元。
(五)把供销社特色商品基地建设与提升农产品品质和 5 农产品认证注册工作结合起来
积极推进科技项目,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一是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色基地通过日光节能温室、暖棚养殖、选用良种、抗旱节水等科学种养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使生产者接受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增强。比如对果产业实施压沙、覆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高新技术,使果品质量明显提高。二是立足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引进先进的加工、保鲜、储运技术,集中精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企业和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等级和竞争力。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特色基地及其产品的加工,从产地环境、农资投入品、生产过程控制、采用制修订标准、产品包装标识、认证认可、质量监测等环节入手,强化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四是各级社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注册工作,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提升了基地建设的水平,增加了供销社商品基地对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力。到目前,社办产品有1个通过了GAP认证,3个获得了无公害认证,3个取得了原产地认证,11个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52个注册了国家商标。陇南市礼县供销社注册的“礼农”商标用于三大类33个品种。天水市甘谷县磐安基层供销社领办的辣椒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陇原磐安”辣椒产品,荣获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称号。甘谷县社的辣椒、康县县社的核桃等产品正在申 6 报原产地认证。
(六)把供销社地方特色商品基地建设与恢复壮大供销社经营业务结合起来
农产品经营是供销社传统优势业务,用新的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发展特色商品基地,是恢复壮大供销社传统主营业务,实现“二次创业”的根本途径。一些县区供销社和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供销社特色商品基地建设首先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立足经营业务的恢复扩大,培育一批立社立企的优势业务和主导产业,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才能不断扩大与农民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与联合,共同促进商品基地发展,达到“富民兴社、社农双赢”的目的。2008年,全系统农产品收购总额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31.2%。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指正。关于2009年全省供销合作社
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
省财政厅:
现将我社《2009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报来,请审阅。
附件:
1、2009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2、2009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地方特色示范商品基地建设情况统计表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特色基地
报告
甘肃省供销合作社办公室 2009年11月9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