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云南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云南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云南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加快云南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云南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崔金赋)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4日访问量:

(http:///web/articleview.aspx?id=***80&cata_id=N195)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科技对云南农业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云南农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职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就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农业教育。而根据这次研修班上有关专家的意见,高职教育对相应产业的贡献率是最高的,因此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理应是当前农业教育中最紧迫和最急需的部分。针对云南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这几天参加研修的深入思考,笔者认为:作为云南农业高职院校,必须抢抓历史机遇、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内涵建设、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必须为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大的财政支持力度。

(一)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挑战

农业高职院校要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科学内涵,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坚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出发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新理念”,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主动探索研究“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作为内涵建设的逻辑起点”,从单纯满足岗位要求走向适应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以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对岗位适应能力的多样化需求。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各种社会资源,在现有条件下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用自身的努力和成绩来赢得社会的认同。这是我从今天下午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军伟关于《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与思考》的报告中得出的主要结论,也是自己在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基本理念。

(二)要紧贴行业办学,着力服务“三农”

职业教育,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紧贴行业办学,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高级人才。今天上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刁庆军书记报告中提到的、石家庄邮政学院紧贴企业需求寻求发展机遇并取得成功的案例,对此作了最好的说明。我自己所在的学校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应该对自身所依托的农业行业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农业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农业行业发展的思路、重点和目标要求。再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过程,以期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等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农业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实训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主动融入农业、农村和农民各项工作中,主动参与农业系统的各项工作任务,争取实施或参与实施与农业有关的各种技术培训、技术示范以及技术服务等政府项目,融入政府行为和行业行为,这样将有利于高职院校服务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学院收入的增长,也有利于学院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自身的办学行为以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比如,我院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2009年被农业厅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创业试点培训机构,在学院成立了“云南省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两年来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283人,开展创业培训309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50人。2011年主动承担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州市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学院选派资深专家和年轻教师深入基层,开展粮食增产措施指导、咨询等服务,在技术指导过程中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完成农业厅技术指导任务的同时,参与的专家增加了实践经验,年轻教师提高了实践技能,提高了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要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总体上已经由规模扩张过渡到内涵发展时期,高职院校不能再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而应集中精力强化内涵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此,今天下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樊至光院长关于《“数据”与“规则”条件下精细化、服务型、引导式学校管理的创新实践》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内涵建设的成功范例。虽然我省农业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小,但也应避免盲目扩大规模的现象,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外延与内涵并举,努力实现办学规模的稳步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一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工学结合的大前提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比如,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畜牧兽医生产过程有针对性地创新了“4双并举、5环一体、养防兼备”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该模式获准立项为云南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项目。二是要实施“双师双证”制度。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现有教师实际,鼓

励现有教师提高实践技能,鼓励教师申报调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推广研究员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努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生培养方面,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尽量取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是高职教育本身性质的要求,也是促进就业,提高人才适应性的要求。三是要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农业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基本教学实习实训的需要,同时要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方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学生实习实训空间。比如我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设了占地520亩的实习农牧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建有校外实训基地百余家,共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7个,其中校内4个,校外3个,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践实训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四)要加大推进力度,实施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只有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比较深入的合作,才能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非职业能力。但目前校企协调共赢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往往是学校为了完成学生的实训任务而一厢情愿地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企业参与合作、参与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不高。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行业特点,深入思考研究,提出推进校企深入合作的措施和办法,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积极调动企业参与培养高职人才的积极性,使企业能够接受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着力构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格局。当然,学校也绝不能把派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减少教学支出的手段,而应该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给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费用,并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如果实在没钱给企业,“那就‘黏住’他们的需求,做到使人家需要我们,离不开我们”——这是今晚小组讨论中大家得出的一条经验。

(五)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综合专家的看法和一线高职院校领导们的意见,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议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行业主管部门投入教育事业的支持政策,为行业主管部门对所管理的学校投资提供必要的政策依据,调动行业主管部门发展教育的积极性,既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优势,又充分体现高等教育规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建议将农业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每年在基建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专项支持。三是建议大幅度增加农业高职院校财政生均拨款额度,逐步达到本科院校拨款水平。四是建议专题研究制定落实《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求的具体措施,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将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参照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做法给与免除学费的政策。五是建议对与高职院校合作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六是建议突出发展重点,把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鲜明旗帜,提升我省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

笔随思行,信手写到此处。恐有诸多不当之处,只能请方家指正。

第二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须正确处理十个关系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河南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的迫切要求和根本途径,在实际工作中须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

正确处理加快当前发展与实现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发展就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确保河南农业发展不停滞、不倒退,更不能出问题,继续当好保障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定盘星”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着力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性、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的永续性、开放发展的融合性、共享发展的公平性,坚决把过高的农业资源利用强度缓下来,把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扩大数量增长与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关系。河南现有人口超过1亿人,常住人口超过9000万人,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必须继续扩大农业产能。强调数量增长,绝不意味着忽视质量效益。按照更均衡更全面的现代农业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质量,向科学管理要效率,向节本降耗要利润,实现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确保数量、质量、效益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正确处理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底线,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品质口粮基地作为重要目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做到藏粮于土、藏粮于技,是河南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安全绝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要建立完善种粮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扩大粮补项目,增加补贴金额,让农民获得更多政策性收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粮食加工转化,让农民以粮食入股,并获得加工增值收入。培植新的收入增长源,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实现保粮增收。

正确处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转变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目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河南农业转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过程中粗放的生产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制约,必须引导和约束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品牌建设。要坚持“产”“管”并重,治地治水,净化产地环境,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坚决把住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两个安全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正确处理发挥主体功能与挖掘多样性功能的关系。农业的主体功能是生产功能,在人增地减趋势难以逆转、食物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强化主体功能对河南农业发展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农业的多样性功能,积极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以及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等,不断强化农业多功能的延伸融合,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种功能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正确处理放活土地经营权与守住耕地红线的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的在于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但是,绝不能以改革的名义冲击耕地红线,这也是农村改革的底线。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贯彻好《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切不可为了追求土地利益的最大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导致耕地红线失守。

正确处理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但如果一味局限于家庭承包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就得不到有效释放;如果无视家庭承包经营,加快建立更加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就会失去根基。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农户依法自愿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强化土地流转服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质的飞跃。

正确处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实质性成效,现已累计达2742万人。做好“转得出”这篇大文章固然重要,确保“留得住”意义更加深远。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升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统筹重点培养农村“新农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培养现代农业新生力量;制定培育规划,实施培育工程,开展精准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切实解决“谁来种地”的大问题。

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发展资金、关键技术、种质资源、管理经验等,推动农业快速发展是河南的一贯做法,必须继续秉承。“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要充分发挥河南农业技术先进、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农业装备、生产资料等优势产能对外合作。要制订实施农业对外投资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业大开放、大融合、大发展。

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遵循。同时,要厚植重农氛围,强化政府引导,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完善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强化农业保险支持,加大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扶持,使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于加快发展廉江品牌农业的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廉江品牌农业的思考

赖炳琨

品牌农业是特指生产著名农产品牌子的农业。发展名牌农业是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发展品牌农业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能促进商品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能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能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出路问题。总之,发展品牌农业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2006年11月,在廉江红橙•旅游文化节期间评出廉江红橙、茗皇茶、广海鸡、红杨桃、珊瑚饲料、劳福茂茶、广良荔枝、良梅茶、湛绿辣椒、源蕊鸭蛋等10个农产品优秀品牌。同时,还先后有廉江红橙、茗皇茶、广海鸡、梅占茶、红杨桃、劳福茂茶、日升荔枝、蜜糖荔枝等8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廉江红橙、茗皇茶、广海鸡等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几年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22.4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比上年增长7.6%。

然而,在发展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品牌效应不够明显。笔者认为,要加快发展农业品牌农业,必须切实做到:

(一)实行基地化生产。无论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都

要搞基地化生产。重点抓好水稻、花生、糖蔗、蔬菜、水果等五大产业为主导产业。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五大产业中的20多个品种为主导品种,搞专业化、集约化、基地化生产。像安铺镇、营仔镇那样搞万亩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像青平镇、高桥镇、石颈镇那样搞万亩红橙种植基地,像良垌镇、吉水镇、石城镇、石角镇那样搞万亩荔枝、龙眼种植基地,像石城镇、横山镇、新民镇那样搞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这样就形成基地化、集约化生产格局。

(二)坚持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培育拳头产品,建立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化市场,实行农工技贸一体化经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纳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行列,形成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企业+农户、市场+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湛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1个,合作社成员2868人。这些都是“一企一品”、“一社一品”专业化生产的领头关。像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茗皇茶业有限公司那样,由公司出资金、出技术、出种苗,农户出土地、出劳力、出管理,由公司统一收购产品加工销售。现已引种优质名茶1万多亩,带动农户1000多人种茶致富。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广名优化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引进种植名、优、稀、特、新品种。如水稻推广种植培杂泰丰、培杂丰

2、汕优3550、特优

524、湛优226、丰美占、桂农占、粤香占、华航丝苗、粤晶丝苗等优良品种。花生推广种植粤油

7、粤油

13、汕油

27、汕油71等优良品种。糖蔗推广种植新台糖1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5号、福农15号、粤糖86/368、粤糖93/128等优良品种。红橙推广种植脱毒无病无核少核种苗。荔枝以种植妃子笑、白糖罂、白腊、桂味、鸡嘴荔、蜜糖荔为主。龙眼主要种植储良、石硖、广良。香蕉种植威廉斯、931等名优品种为主。辣椒种植新丰、萧丰、湘研、茂椒等系列杂交种。青刀豆以双青12号为主。这样,就能迅速提高单产和总产,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实施科学化管理。一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主要是市、镇、村委会、自然村和科技示范户等五级农科服务网络,每级都有专职或兼职科技人员。目前,全市有专业农技人员300多人,兼职农技人员2000多人。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推广、科技示范中的积极作用。二要层层办好科技培训班。重点办好粮、油、糖、蔗、果等种植管理和农药施用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专家、教授前来讲课,传授科学种田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使之更好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如水稻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廉江红橙早结丰产技术,青刀豆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三控”施肥科技,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10多项技术为主推技术。三要充分发挥群众性科协组织的作用。全市已拥有水稻、糖蔗、花生、红橙、荔枝、龙眼、香蕉等技术研究会或技术协会30多个,会员1000多人。要经常组织他们开展技术研究和经验交流,及时解决科学种田中遇到的新问题。四要加大技术投入。把科学研究、科技试验、科技应用等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按时划拨经费,确保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搞好社会化服务。一是抓好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服务。坚持推行专业承包经营,鼓励跨地区、跨行业承包;同时本着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大力鼓励农村土地使用权在农户之间流转,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抓好种子种苗服务。积极扶持农业局、农科所和各镇农技站大量繁育优良种子种苗,供农民推广种植,坚决杜绝伪劣种子种苗进入田间地头。三是抓好市场销售服务。全市已建成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6个,年成交量70多万吨。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营户)690家,从事流通人员6万多人,其中长期流通人员2万多人。在全国各地设有农产品销售网点350多个。要积极引导他们拓展国内外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四是加强信息服务。各镇及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北京松际农网、廉江市政府信息网和

鹤湖商务网等网站,组织大量农产品信息在网上发布,及时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经销商、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种养经营大户等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为全市农产品寻找商机,畅通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严格按照上述“五化”的要求,就能加快发展廉江品牌农业,把品牌农业做大做强,从而取得高产、高质、高效益。

第四篇: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 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前段时间,筠连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发现,筠连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缓慢,农业区域优化布局尚未形成。我县农业主要体现为畜牧业、粮食产业为主的二元结构,而多年培育的粮、烟、茶、林、蚕桑、蔬菜等产业优势尚不明显。二是龙头企业弱小,带动力不强。三是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四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人才状况亟需改变。五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不足。六是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农民增收存在不确定因素。

为了探索加快筠连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初浅的意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农业发展认识。县委、县政府在筠连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11115工程”和“百千万工程”,各镇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各项措施,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实施“两大工程”,优化农业结构区域布局。一要突出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突出烤烟、特色茶业、黄牛产业,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形成筠连农业的支柱产业。二要突出 1

专业村的发展,形成区域布局,进而形成产业带。三要产业之间相互协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为出发点,种植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四要通过村企互动,以发展企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五要在规划实施上,有权威性和连续性,规划一经确定,在推进过程中要持之以恒。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电水路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一要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龙头企业制度,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加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集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发挥园区作用。三要切实解决发展软环境问题。四要加强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对接、与广大农户的联结机制。

五是加强培育和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围绕“两大工程”规划的组织实施,做好两大工程规划实施区域内农民群众的科技应用培训工作,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农村乡土人才;要以市场为纽带,引导农民关注市场信息,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心理承受能力,破除“等、靠、要”等思想。

六是探索发展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各级各部门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以科学的考核机制促进各级各部门认识的统一、力量的加强、措施的完善和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三是要继续探索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坚持农民和企业互利的原则。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四是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风险化解机制。五是要完善保护农民利益机制。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和查处,保证农资市场规范有序,保障农民利益不因假冒伪劣而受损害。

第五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张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对“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强调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论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突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对“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十二五”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当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并进,围绕农民增收核心目标,爬坡上行,跳起摸高,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速度,着力于保供给、促跨越、缩差距、做贡献,力争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三个方面在西部省区市中领先。为此,应当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突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2009年初开始,我省即掀起了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建设热潮,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用水小省”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应当继续下大功夫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速实施五年“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加快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尽早开工建设一批,积极准备申报和开工一批,同时加大农村小微水工程建设力度。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

提下,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要继续加强生态建设、灾后修复和保护,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生产省内自求平衡。着力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优质蔬菜、名优茶叶、道地中药材,培育建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现代种植业基地和示范区。加速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小家畜禽和草原牧业。着力发展农民增收潜力极大的林产业和水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种养业、林竹花卉业和林果加工业,积极发展包括稻田养鱼在内的特色水产养殖业。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推广种养林结合的多种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推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继续发展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突出抓好带动主体的培育,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结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增强和带动作用的发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龙头,优先扶持一批行业排头兵,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大力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继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出专合组织在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的组织、联结和服务作用,积极促进专合组织完善和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组织行为、拓展服务功能。继续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合同订单、二次返利、六方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股份合作、代养寄养等创新的利益联结方式。继续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快区域性品牌培

育和地理标志认定,大力开拓省外、国外农产品市场,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农产品直销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增收、市民受益。

突出抓好新村建设,加快全省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连片推进、以片带面的工作格局,继续以推进“50+10”省级示范片建设带动全省面上工作。加强成片推进的重点工作。切实做到 “两到户”:引导各地把主导产业、增收项目落实到示范片内所有农户,采取龙头企业和业主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市场引领等多种措施,确保每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把遵循“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的新村规划、民居设计和建设任务落实到示范片内所有农户,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新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分实施建设。切实做到“三进村”:把农田水利和水电路气等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建设到示范片内所有的村;把“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跟进完善到示范片内所有的村;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工作落实到示范片内所有的村。加快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总结提升地震灾区新村建设的新经验,在10个整体推进县和具备条件的示范片中率先探索建设,形成人口聚居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加速推进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指导和推进每个县两个以上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大力加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

突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推广能带动农民增收的土地经营机制和流转模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构建统筹城

乡发展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完善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方式,确保农民群众成为受益主体。继续促进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完善。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三农”信贷资金投放,加快实现农村基础金融全覆盖,支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积极探索推广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解决贷款抵押问题的办法。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任)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系四川省委农工委主

下载加快云南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云南农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2007-02-10 16:48:45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

    “十二五”云南农业发展

    “十二五”云南农业发展——四轮驱动构建 “桥头堡” 4月26日,云南省农业厅在昆明召开“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座谈会”,分析我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规划今后云......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傅汝仁 当前,我省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一条适合山东特......

    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 万云江 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依靠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带动......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

    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实际中去。科学发展观对农业的指......

    申论: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申论范文: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