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购物流中的问题研究
网购物流中的问题研究
----------农村网购物流配送问题
信息化的今天,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购已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已日趋成熟,然而,这也仅限于城市与极少数乡镇,大多数农村并未享受到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方便。
那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我家在农村,我有一次在淘宝上帮我读小学的妹妹买了几本课外书,可是,物流到了县城就戛然而止,最后托住在县城的亲戚去取。不仅没图到方便,反而自找了麻烦。
农村的消费市场是不容忽视的,有很大的潜力。在农村,互联网虽然普及度很低,但智能手机普及度很高,所以在农村对商品信息的获取并不太难。问题就在物流上。然而,物流又是非常难解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自身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整体的经济条件和现有的交通条件,公共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不完善。商家考虑地区的消费能力,考虑配送的效率,考虑最终的盈利是从各个地区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决策的,但是一般农村跟城市的差距不可能是商家把城市和农村的定位放在同等地位。二是商家的原因,对于网购商家来讲,商家在农村配送上将会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运费,网购商家虽然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无忧配送,但是终究是没有彻底在农村配送上达到完善水平,过高的物流配送成本是很大的原因。
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要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1.交通农村货运车和城市货车连接,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连接,实现城、乡、村的交通的衔接。
2.政府政府可以对乡、村建立相关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予以支持,积极加强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很好地运营环境;其次给予良好的政策支持,对当地的物流方面的建立给予资金支持,补贴支持。
3.信息平台网络商家总部的信息传输路线可以放的更长一些,延伸至农村,以最后的乡、村为重点建设对象,在乡、村主要据点划分区域,建立信息采集网点和物流配送网点(双向迎合),在网点配备数量不等的互联网设备。
4.工作人员在乡、村的信息采集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中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本乡或者本村招聘,农村的村民可以自愿参加招聘活动,竞争岗位,根据需求设置岗位,如信息收录采集员,配送员等,招聘工作员工。
第二篇:中国现代农业物流问题研究
摘要: 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丌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El前我l-qiE处于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愈发突出,农
业、农村、农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太报告明确指出:
“统筹喊多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大任务”: J_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各项]。作的重中之重。在经
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探寻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被提剑日程上
来。美、欧、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将现代物流与农业结合,通过利』日现 的理念及技术,加强刈农业产前、代物流产中和产后的管理.能够大大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成
本,提高农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达到农业增值、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的目的。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现阶段我国解决“二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 一个有效途径。关于现代物流问题研究足当今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部
分,现代农业物流问题研究也应该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f!=.。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我国
现代农业物流的研究仍滞留和徘徊在资料汇编或散见于有关论著当中,对它进行系统而深入 的研究I}三是本文唯一的出发点和潜力所在。
本文以系统理论、商品流通理论、交易成本理沦、ri]持续发展理论等为依托,从现代农
业物流一般理论n自视角着眼,存借鉴国J't、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深入考察我国农业物流发展沿革和现状;从现代农业物流影响因素的视角突破,探讨我
【刭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模式、体系构建及组织创新:从政府、行业协会、企』ktj"ti视角切入,提出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刑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如下:(1)现代农业物流的一般理论
现代农业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业产出物、相关服务和信息,从供应源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 管理等经济活动,是全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实现使用价值、增值、提升竞争 力、凋剂等功能。(2)农业物流的国际借鉴
在美国,农业合作社是农民参与农业物流的主要形式,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没备、完善的
农业物流信息体系和社会化体系、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其农业物流1办调、高效运行的关键。F] 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眦物流的主要渠道,农l办在组织农业物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业物流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善。荷兰的运输体系高度发达,农业合el-it-、农产品拍卖市场作
用巨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冷链物流发达,虚拟农业物流供应链已经形成,农
业教育和研究水平高。借鉴发达国冢经验,我国农、№物流发展思路在于:培育和壮大农业物
流主体,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对物
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建立高水平的农业物流中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 系,加强农业物流的教育和培训。(3)农业物流发展沿革与现状 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
4、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开绝大部分农资、农产品的市场,农业物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农业
物流发展滞后,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农业物流成本过高,技术、装备水平低,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加:[增值能力差,人才‘缺乏,17H-X政策法规不完善。
(4)现代农业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就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地理、经济、管理及体制、科技、综合人文等若干因素
进行详细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划16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
(5)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模式
农业物流的发展模式关系到农业物流的效率和效益。联系具体国情,从系统思想和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中介组织联动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农业物
流联盟模式、节点联结一网络发展模式和电子虚拟供应链模式是今后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 的主要模式。
(6)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对我国目前农业物流体系整体评价 的基础上,从系统论思想和市场需求要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
计,并认为农、jE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农业物流主体培育与壮大、农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农
业物流标准化建设和农业物流资源整合是加快其构建的主要切入点。
(7)现代农业物流组织创新
有效率的农业物流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我国农业物流组织创新的最终目标
就是要实现农业物流的合理化。在分析了农业物流组织的特性及其演进,在确定农业物流组
织创新目标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销一体化组织、传统储运企业、农业物流联盟的组织创新思路。(8)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对策建议
要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单靠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从各个层面同时推
进。因此,要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物流宏观调控职能,发挥行业协会在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中 的协调推进作用,加强农业物流微观主体自身建设。由于我国现代物流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研究更是薄弱,缺
乏系统性。本文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顺应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划
我国现代农业物流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I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现代农业物流领域 的理论,深化人们对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物流系统特征的认识,力求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为相关企业和人士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物流影响因素发展模式体系构建组织创新 绍论 1绪论
1_1研究背景及意义
由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与农产品消费的普遍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农产品消费的全年
性,农业生产的局限性与农产品消费的全球性,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与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造成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消费之间的矛盾“1,而发展现代!助流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确效途 径。
现代物流作为一利-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围广泛采用,在国民经济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欧、}三j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现代物流与农业产业结合,通过利
用现4-E'-B流的理念及技术,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
人刊流的管理,大大降低了农、止生产和流通的成本,提高j7农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达到农
业增值、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竞争力的同的。美国的芝加哥谷物期货交易中心、日本的东京筑
地鱼市、荷兰的花卉批发市场联合拍卖组织就是利用现代物流让古老的农业增值的经典范 例。
关于现代物流问题研究也是当今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
止,学术界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研究仍滞留和徘徊在资料汇编或散见于有关论著当中,迫切期待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我国农业利农村经济发
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明确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论文的基本轮 廓和体系脉络。1.1.1研究背景
(1)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同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卜六届五中全会强渊要“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战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背景,即我国人均GDP超过r1000美元,中困经济己进入了:[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可以通过下面一组数字反映:农
业增加值在全部GDP中的比重己从】990年的27.050A,下降到2004年的152%:从事农业的
劳动力比重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提高到
2004年的418%;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的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
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近年己达70%以
上:农业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转向保障食品安全。根据国际经验判断,这一阶段
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襁¨!之后的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 的条件下,依托城市在资本、信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经营形式,城市与乡千j融为一体,农业与其他产、世日益
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I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
合开发系统。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以下特征:①内涵更丰富。现代农业不仅包括
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还包括生产资制工业、食品加二[、比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
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领域,形成了“从田
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②技术密集性。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
曰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来实现经济增长。③
功能的多元性。现代农业在提供鲜活、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1‘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生活
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④效益的综合陆。现代农业强渊生产
性、生态性和生活性的统一,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把农业看成是基础产业、战略性产
业,使农业由单一经济转向综台经济,由弱质产、jt变成具有强大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⑤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是以二卜地
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种小生产,而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
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 营。
从|!;|=界范围来看,现代农业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地面积
大的国家,既注重现代科技对农业的武装,又注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
系;二是以E4本、以色列、荷兰等农地面积少的国家,主要依靠利技创新,大力发展精细农
业,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我国现代农业 的建漫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不一样,甚至与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区别,存在着自身的特殊
性。表现在:①农业人口基数大。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左右,这一比例远
远高于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1000美元时的农业人口比例,加之我国人口增长的不可逆,使 我国很难在短时f白J内转移大量的农Jk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
生产率。②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减少不可逆,且分布不均。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以及城市
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源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耕地过于分散,能
大片连在一起的极少,使相当一部分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现
状,造成了农业成本高、生产率低、经营风险大,不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③地区间发展
不平衡,生产要素配置低效。我国地区问资源禀赋各异,经济基础参差不齐,农业发展极不
均衡。东部较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已具雏形;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仍然是传统农
业为主导,未向现代农业转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农业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不畅,导
致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④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科技进步对农
业增长的贡献率在4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fl,9平均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薄
弱,科技研发和推广与农业生产脱节,私阿f成果有效供给不足。⑤农业人口素质较低。虽然 我国开展的“三下乡”、绿色证书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等活动效果显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农民的素质,但农业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仍占有很大比例。⑥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因人口 的压力,对资源的开发盲目无度,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严熏破坏。虽然近年来,水土治
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定成效,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衰退、森林减少、草原沙化、绪论
荒漠化等问题依然严峻,农村污染有增无减,生物多样性有丧失的趋势,农业持续发展面临 巨大的挑战。(2)“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被,‘重扭曲,引发了‘系列社
会不和谐现象,农、忆农村、农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虽然出台了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系列惠农政
策,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史现的“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土要表现在:①农民收
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别加大。1997年至2003年的7年问,全【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的
年份为48%,最低只有2.1%,7年平均只有4%。2004年,在国家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
民实行直补、列‘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等措施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眭6-2%,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1。|上[界上绝大多
数国家城乡人均纯收入比一般小于1.6,而我国2004年城乡居民l恢入比为3209:1;按照国
家统训‘局已经公布的数据,2005年城乡收入差距为3223:1。②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我
国的贫困标准较低,与固际通行的贫困标准尚有较大的差距(按国际标准推算,每人每天纯
收入低于1美元为贫困,而我国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25元人民币为贫困,每人每天纯收入只
合1.73元人民币)。如果按国际标准,我国贫困人口应有2亿多;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 元的标准,2005年底未脱贫人口到仍有2365万。虽然贫困人口比过去大为减少,但脱贫的
难度则越来越大。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0年的12年问,贫困人口从2.5亿降到8500 万,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但自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只有前10年的一
半。2001年,贫困人口减少270万,2002年贫闲人口只减少110万,而2003年贫困人口不
但没有减少反而又增加了80万。“。③农民失地问题日益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
化、[业化的推进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征地、租地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众多农民土地锐减。
据国上资源部2004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国共有耕地1224443万
公顷,与2003年相比,耕地减少O77%,净减少80.03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已减少到
1.41亩。目前,每年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50—300万亩。在土地被大量占用的同时,许多
农民都面临着“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境遇,农民失地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
社会问题。九三学社200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国4000多万失地农民中,有60%
左右的生活十分困难,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到基本生活的只占30%左右。在
目前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境况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④制度
安排缺乏公允性。1998—2003年,农业支出占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降,2003年农业支
出17544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仪为712%。直到2004年,国家对农业支出才有较
大上升,达到235789亿兀,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28%。而美、加、英、澳等发达国家
这一比例在25%以上,日本、以色列甚至高达45.95'7,,;印度乜达到10%。从农村信贷资金
情况看,2004年我国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从教育投入情况看,城市教育投资基本E由国家承担;而农桐教育投资中,乡镇负担78%,县级财政负担9%,省市两级负担11%,中央财政只负担2%,而县乡两级负担的这部分,基本上是直接来自农
民。在卫生资源分配上,约占总人口60%n9农村人E1只享有20%自9卫生资源,并且绝大部
分的农民完全是自费医疗。⑤农民就业问题严峻。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人均耕地减
少、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民素质低、劳务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农民就业压力巨大。掘劳动部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有4皇2亿农利劳动力,2003年增加到
4.98亿,而且今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而在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坛规模条
件下,我国农村只能为15亿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也就是既,在498亿农利劳动力中,有
近3.5亿属于剩余劳动力。除了已经进入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和大中城市打工的23亿人
外,还有15亿劳动力处于绝对失业状态,El前仍滞留在农村。此外,“三农”问题还表现
在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化滞后、乡镇企业有待突破等方 面。
(3)农业物流发展缓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品种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而且这些农产品火部
分都要变成物流。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要进[j大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
资判,这就必然形成巨大的农业物流。但目前的状况是,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十分缓慢,运
行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①缺乏对现代农业物流的认识。现阶段,全社会的物流观念还没
有树立起来,对农业物流的i人识更是相当淡薄,没有认识到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剥农业乃至全
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农产品5f%H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独特
作用。②农业物流成本过高。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很难达到经济规模。另
外,农业生产资料的分散采购和农产品的分散销售也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很容易导致设施利
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物流成本过高。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般
控制在10%左右,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20—30%,农产品物流成本更高,鲜活农产
品达到60%左右,甚至更多。农11止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盟国家有些农产品的
到岸价远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③农业物流技术手段落后。表现为交通运力不足,缺乏
农业专用运输工具,技术装备落后;存储条件不足,加工处理水平低。例如,我国80%以
上的生鲜食品是采用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的。掘统计,常温流通中果蔬约损失20一
30%,粮油15%,蛋15%,肉干耗3%,加上食品的等级间隔、运输及加:J:损耗,每年造成 的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51。④农业物流信息化滞后。日前,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不健全,农户
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农业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厉。
⑤农业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无沦是农资生产企业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仍然热衷于
自营物流,农民更是如此。虽然它们也会向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寻求服务,但这些都仅限于
一次性和临时、分散的物流服务,本质上仍然追求自己内部生产与物流的结合,制约了第三
方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缺少足够的用产。,数量有限的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的规模
和实力都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更缺乏在需求预测、流通加工、物流信
息服务、成本控制利物流殴施网络设计等农业物流增值服务,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 绻论
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开展。⑥农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目前,不少
农』盯‘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
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物流活动的质
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及国际襁{k物流的通l沥。农业物流不,炀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 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1.1.2研究意义
农业物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具:角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现代物流
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推广,日益成为我国提高经济整体运行素质、改善运行环境和提高产业
及企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现代农业物流作为现代!I勿流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必须提高到重要 的战略地位上。(1)理论意义
我国现代物流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农业物流发展的研究更是薄弱,表现在研究
成果少且分散。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考察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沿革和现:帙的基础上,借
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我固现代农、Jk物流的发展作一比较系统 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因此,这有可能丰富现代农业物流领域的理论,深化人们对知识经济时 代农业物流系统特征的认识。(2)现实意义
从实际看,对我国现代农业物流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成本,减少损耗,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加快农资、农产品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加农产
品产量和农民收入;有利丁“农业走向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提高农产
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经济运
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业物流企Ik和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全面参与
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政治及经济安全。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发达圈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对农业物流并没有太多的专门研究。这
是因为经过对物流几十年的理沦研究与实践,其在农业生产、储运手段、信息传递等方面已
经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物流与-F'dk物流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说,物流的动态研究过程实 际上也是农!№物流的动态研究过程。(1)理论研究综述
对物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1年,在美国政府的“32,1k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
告”中,JohnF Crowell首次i寸论了影fI问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 的序幕。1915年,ArchWShaw在《经营问题的对策》一书中初次论述了物流在流通战略
中的作用。同年,LDlq.Weld在“农场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沦述了市场营销效用(包括时
问效用、空间效用、,与有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这是早期对物流活动比较全面的认识。
1927年,RBorsodi在“配送时代”一文中首次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
奠定了基础““。1929年,FredEClark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将物流纳入市场营销活
动的范畴,并将物流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研究。RonaldJ Bowers{)>:认为,“在20世纪
50年代以前,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纯粹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后勤工作,对所存在的综合物
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或理论””1。1956年,HoparardTLewis、James WCulliton、Jack DSteele等人出版了《物流中航空货运的作用》一书,首次介绍了物流总费用分析的概念,指出应从物流费用总体上评价运输手段的优缺点,这也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科学手段。这 一时期,有关物流的学说主要包括二战期间美军所建立的“运筹学”和“后勤”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和讨论相当活跃。1961年,EdwardW Smykay、Ronald J.Bowersox和Frank HMossman合著了《物流管理》一书,这
是笫席系统介绍物流管理的教科书,详细论述物流系统和总成本概念,使物流管理逐步系
统化。1962年,PF德鲁克提出了著名的“黑大陆学说”,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
大陆”,是企№重要的利润源泉,并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
1976年,Ronald J Bowersox发表了“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可能”,对综合物流概念的过
去、现状和未来发展作出了全面分析。MSchiff在1972年出版的《物流管理中的会计管理
和控制》中论述了会计与财务信息对物流活动的重要影响。D.Bowcrsox在1974年出版的
《物流管理》一书,对物流管理进行了定义。1976年,BJLalonde和P.H Zinszer发表了 《客户服务的含义及评估》;DouglasM,Lambeg撰写了“在库会计方法论的开发:在库维
持费用研究”一文。1978年,AT.Keamey公司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资助下,对物流生
产率展开研究,发表了题为“物流生产率的评估”的研究成果,对物流领域产生了重大影
响。60年代以后,关于后勤管理和商业后勤的理论思想开始向日本、加拿大等国传播。
1965年,n本的平原直用“物流”这一更简洁的表达方式代替了“物的流通”。1970年,日本的西泽修提出了著名的“物流冰山”说和“第三利润源”说”o’。1970年,日本物流管
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成立。1973年以后,物流合理化和最优化是成为日本理沦界研
究的重点。1979年,曰本运输省流通对策本部发表“城市物流合理化调查报告”。从20世
纪70年代末期开始,物流研究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研究重点也已经转移到
物流战略上。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了《物流手册》;1983年日本物流学会正式成立。
1984年,Grallam Scharmaim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指出 现代物流对市场营销、生产和财务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应从战略高度对物流管理
进行重新认识。这’~时期国外有关物流的理论主要是费用——成本学说,其中包括“物流冰
山”说、“第三利润源”说、“成本中心”’晓、“利润中心”说以及“效益背反说”等。这
些学说就物流对费用的节省、成本的降低、利润的增加以及背反效益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其
根本内容还停留在费用——成本水平的研究层面。
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概念被提出。从作者可能收集到的资料看,供应链管理概念
最早于1982年由Keith Oliveryu和Miehael D Webber提出…”。1985年,Willimn DHarris 绪论
和StockR.]ames发表了题为“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一文,强调
了物流在营销以及保证顾客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营销与物流一体化的必要性,该文的发表推动了物流供应链过程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1990年以后,供应链管理理论进
一步发展起来“!“、…j…。在农、lk方面,Mighell和)ones(1963)最甲提出了农业“纵向咖
调”,认为’它是一个包括原材判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的
绸织创新““。在此基础l,Barkema从消费需求变化的角度强调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
快速了m¥顾客需求变化,以为契约和整合的出现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Bochlje和
scllrader则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由Tij场转移剑链条的纵向叻调上来,强l周在供应链
l:p尸i格控制产品质量、流程与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内部整合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1。
Fiamk和Henderson认为在农产.见供应链的研究cp较多出现的是垂直叻-调…”1。
Kliebensteirl和LawTence认为农业供应链的卧调活动包括所有权的整合及各种契约忉、议,所有的协调活动是为了推进产业中参与者的竞争地位””。AlanMcKmnon对英国食品供应链
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Victoria Salin等对信息技术在涉农食品供应链中的运用进行了研
究”。‘。此外,些关于农业供应链的研究涉及到跨国贸易等领域,并结合了IS09000、HACCP、TQM、透明化(Transparency)和可追踪性(Tracing)等已有的技术和理论。…Ⅷ。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90年代咀后,得到了高度关注
和深入研究。但迄今为It,国外对第三方物流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如JameS认为“第三
方物流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1;Sink和Lm]gley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利用外部物流
提供者来完成部分或全部企业物流”。…;Lieb和RandaU认为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家提供
多利-物流服务的企业“…;Murphy利Poist认为第三方物流是委托方与第三方的一种关系,与基本服务相比,更个性化,包括更多的服务功能,并且具有更长期的互利关系‘。”。『面从实
证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所进行的研究则更多,比较著名的有1993年Robcrc C Lieb等对美
国、两欧500家企业的调查;MclvynJ Peter等对西欧700家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进行的
调查:1994年VanLcarhoven等对美国51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调查。Fosteffl999)研究发
现,有更多的网络经营企业希望外包尽可能多的物流业务‘…。Harrington则强调了信息技术
别提高第三方物流能力的重要作用。”1。大量研究表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越来越需要第三
方物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提高企业绩效和客户满意度’=1。“。“。
目前研究较多集中在物流能力、物流联盟、虚拟物流等问题上。由于物流活动对企业绩
效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使物流能力得到口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i“。”。到目前为止,国外物流能力研究方面的最人项目是由Michigan仝球物流研究队完
成的,他们从32科,方法中识别了17神通用的物流能力,并将这些活动归为四类:定位、整合、敏捷性和测量方法‘’“”。Fawcmt和Clinton研究发现,库存管理、客户服务柔性咀及物
流战略是企|【!中最关键的物流能力‘“3。Ton]as认为及时性、服务的价值、信息技术、客户服
务以及设备和运作与物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1。物流联盟是20眦纪90年代后期在第三
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它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通过契约关系
结成的物流联合体,目前国外研究多偏重于供应链构建中物流联盟的优化决策等力而·,”。虚
拟物流的概念是由美围的Smart等人于1996年在阿肯色州大学物流协会报告中最先提出 的。Stuart等认为利用曰益完善的通讯网络技术及手段,将分布于全球的企业仓库虚拟整合
为一个大型物流支持系统,以完成快速、精确、稳定的物资保障任务,满足物流市场的多频
度、小批量订货需求…。Miles和Gregory认为虚拟物流本质上是“即时制”在全球范围内 的应用,是小批量、多频度物资配送过程,它能够使企业在世界任何地方以最低的成本跨国
生产产品以及获得所需物资赢得市场竞争速度和优势。…。虚拟物流的研究范围分布在虚拟采
购‘”、虚拟库存“。…、虚拟配送‘“。…、核心能力识别”“、伙伴选择、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物流信息技术511“等领域。
此外,20I丛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绿色物流的研究也逐渐增多。H J Wu和
D.Sunn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包
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19ii-iI物流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废弃回收与处置 的逆向物流”“。JeaaPaul Rodrigue、Brain Slack和ClaudeComtois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
相协调的物流系统,是一种环境良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将绿色
物流定义为: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19过程。Bi01TiN Petersen和PalePetersen合著的{GreenLogistics))将绿色物流定义为:对前向物流和逆向物
流的生态管理…。近年来,与绿色物流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活动的环境问题、环
境保护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企业绿色物流策略、绿色物流评价、物流绿色化标准体系、逆向
物流、废弃物物流、绿色物流政策法规等。
可以说,国外关于物流、农业物流的理论研究jF呈现出日益扩展、深化、精细和外部交
融之势,这些研究对中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2)实践研究综述
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二战期间,美军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
要的实证依据,引起了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1945年,美国成立了戴尔塔和阿尔法输送组
织;1946年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1945—1949年间,美国不少企业出现了掌管交通运
输、仓库和物料控制等部门,这些部门职责的扩展又促成实体配送部门的建立。1960年,美国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结合航空运输系统为美国市场提供物流服务。
60年代早期,密歇根州立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设置了物流课程,开始
了正式针剥物流从业者及教育人员的教学÷-I-戈0。196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物流管理委员
会。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政府对一系列运输的经济法规和安全法规进行了
修订,以鼓励承运人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如1977一1978年的“航空规制缓和条款”、1980 年的有关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1984年的“航运条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MRP、MRPI、DRP、DRPll,Kanban(看板制)和JIT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并得到不断的
完善,在生产渊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应用,从而推动了物流活动一
体化的进程。90年代早期,为了促进产品销售,美国的公司也热衷于建i9.自身的全球网
络,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通过遍及全球的物流网络扩大l!±界范围服务,沃尔玛和其他主
一::——:———』塑垒—:———=——————=—=————一
要零售商都建立了自己的自由贸易区。90年代以来,笫三方物流(TPL)在美国得到迅速
发展,整个美国TPL的收入从1994年约160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250亿美元:同时,电
子商务也如火如荼的发展,1999年美国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了80亿美元以上。1997年,美国运输部长RedlleyE.Slater推出了《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战略规划》,指出
耍建立一个以国际为所及范围、以多式联运为形式、阱智能为特性,并将自然包含在内的运
输系统。物流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电十分迅速,物流信息系统和EDl,以及Inteme!、条
形码、GPS、射频技术等在物流领域中得到J“泛应用,成为物流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在农业
物流发展的过程中,美国的主要经验是: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
加工,ik,不断完善农业物流的信息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改善农业物流基础发施和设
各,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给予农、||i合作社多种优惠。1956年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把物流看作是“各种活动的综合体”。从1963年开
始,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有关装卸运作的研究和实践;日本企业也采
用各种手段提高流通效率。1964年,通产省设立了“物的流通部会”,日本高速列车“新干
线,通车。1965年,日本政府在《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并开始广泛采用叉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自动化仓库、托盘和集装箱,建立物流中心,推行‘
物流联网系统,开发物流软件。同本通过缩短物流路径、减少输送次数、提高车辆装载率、共同配送、实行库存管理、包装作业机械化、选择最佳运输方式等推进物流合理化。在推进
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全困范围内的物流联网蓬勃发展,特别是以大型量皈店为中心的网上
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十分活跃。在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
“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80年代后期,闩本积极俏导高附加值物流。90年代,克服物流 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成为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具
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2001年又出台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在农业
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的主要经验是:政府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为农业物流发展创造良
好的外部环境:农协统一姐织农资采购和农副产品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物流市场的组织程
度;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推进拍卖交易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英国尤尼利弗的哈姆勋爵
成立了cr即时送货股份公司”,被物流学界称为擐甲的有文献记载的现代物流活动。20世纪
50一60年代,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厂范围内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
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60-70年代,随着物流需求增多,出现了综合物流,仓库已发展成为动态的物流配送中心a需
求信,皂、不只是凭订单,而主要是从配送中心的装运情况狱取,信息交换采用电话方式,通过 产品本身的标记实现产品的跟踪,进行信息处理的硬件是小型计算机,企业一般都使用自己
开发的软件。80年代,欧洲开始应用物流供』越链的概念,发展联盟型或台作型物流。为推
动供应链物流的发展,欧洲各国出现半官方的组织_|_力作物流委员会。90年代咀来,特别是
欧盟的诞生和欧洲t#.:ISlNI易right;成,全球物流在欧洲兴起u欧洲物流中,It,建设迅速,7眵成j’
荷兰鹰特丹港、德国不莱梅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中心。同时,电子数据交换、即时制生产、配送计划、剁频标识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应用,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持和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第三方物流发达,其应用水平高于美国和日木。日
前,基于互联IN;fH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了
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欧洲是较早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农业物流
管理的区域,很重视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业物流。荷兰是国际公认的物流中心,其农业
物流,特别是第三方农业物流极其发达。欧洲在农业物流实践方面的经验主要有:建设了许 多分工不同的农业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了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拍卖市场在农业物流运营中的
作用,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积极优化整个欧盟地
区物流资源,组建虚拟农业物流供应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物流 的教育与研发等。1-2_2国内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但物流各环节的
运作早就存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1981年,在《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王之
泰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但由于经济比较落
后,对外开放度低,政府对物流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我国的物流
研究并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尤其是流通1拳制的改革,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落后的物流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
展的“瓶颈”,引起了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在物流概念引入我国的 20多年时问里,我国理论界、经济界列物流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目前所搜
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物流及相关概念、物流特征、作用、成本和发
展趋势等物流基础理论、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物流市场研究、供应
链管理、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物流交易模式、电子商务
物流、政府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等。从实践的角度看,“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
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2001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
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1年4月,颁布了《固家标准·物流术语》;十六
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
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
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2004年8月,又下发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现代物流的发 展,研究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物流企业逐步摆脱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开始按照 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沦是软件还是硬件,与发达国家相
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近年来,“三农”问题、粮食安全、小康目标、利谐社会、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等问题的讨论使得理论界、经济界越来越重视农业物流。特别是2003年1月8日
中央农剌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强农业流通体系的建设”之后,关于我国农业物流的研究
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从笔者哪能收集到的资判看,研究主要集中在:
(1)农业物流的内涵、作用、特征等一般性理论。王之泰从物流与产业环境的角度,介
绍了中国农业环境与农产品物流”l:丁俊发指出要重视农业生产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产品
加工增值物流、物流主体培育和载体建殴。…,认为农产品物流可以实现价值和使J-r]IX值、使
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农产品物流具有
数量大、品种多、难度大的特点”“;马福晶等对农业销售物流的概念、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
“”;张倩、侯茂章等论述了农产品物流的内涵、特点及分类…“”1。(2)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状况、重要性、可行性及对策研究。刘海飞指出应对农产品物流
业不合理的管理体制、经营政策、发展方针进行调整和改革,要实现农业物流业社会化管理
。1。”;方昕对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谢培秀认为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是农业发展、农村制度变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农业现代化进程,并提
出了加快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的对策“”:何利辉对发展我困农产品物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需要发展
现代物流”…;贾卫丽等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发展滞后的原因并
提出了对策建议”…;焦文旗指出要从运行环境、物流主体和运行规则入手,培育和完善我国
农产品物流市场”…:盛玉奎等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对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进行了研究“”1;
夏文汇、徐玲玲沦述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销售物流的价值目标、农产品物流核心竞争力的能 力特征和提高农产品物流竞争力的列策…;陈淑祥、郑海浪、韩美贵等也对我国农产品物流 的发展状况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3)我国农资、粮食等专业物流研究。任登魁探讨了我国农资物流现:吠、农资物流连锁
盈利模式和现代农资物流与侈I应链管理体系构建“1l;林国华对农资物流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
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l”I。侯立军等就粮食物流特点、现状、储藏技术、库存控制与管
理、运输的合理纠织、JJHI:增值、体系建设及宏观调控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王
遐见分析了我国现行粮食物流管理体制的局限,提出通过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粮结构、理
顺粮食流向、完善物流机制来完善粮食物流管理体制“…:李小化认为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是粮食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粮食物流供应链、物流主体、物流技术的“软件”和“硬
件”、构建策略进行了研究”…。杜卫东认为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果蔬物流才’能实现我国从果蔬
生,’大国向产销强国的转变””1;j-le'c.堂等对我国果品物流冷藏链进行了研究”。开风生等对 ”水产品冷藏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刘东英等认为发展我国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
应实施供应链战略、准m}$JJ战略、持续补货战略、增值服务战略和准确引导生产战略…。1。
(4)区域农业物流研究。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进行11设计,对区域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J“‘I;金
海水刑北京建立国际农产品流通中心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当前条件已经成熟“…:魏国
辰对北京建立国际农产品流通中心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刈文敏、余菊生对上海农产品现代
物流模式进行了研究……:杜小芳等分析了湖北农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政府主导、统筹规 东IE_{,t业大学博=l一学位论文
划、各方参与、市场导向、环境支撑、行业主管、企业运作的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总体构想
”…;向灵彦、冯中朝分析了入世后湖北省农业物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刘承良、朱俊林建
立了湖:{E省县际农产品物流供需市场评价指标体系,并着重分析湖北省县域农产品输出输入
能力的空间特征““;涂扬晟、吴高华分析了湖北省十堰山区农业物流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发 展的目标任务与措施9“。万颜萍对四川I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梁绍基
认为现代物流与农业结合列黑龙江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有重要作用”…;韦恒、李友华分析了黑
龙江粮食物流的主要问题,认为应从宏观凋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主体培育、配送中心组
建和国际化入手构建黑龙江现代粮食物流网络体系”1;李小波等提出用现代物流改进辽宁省
农产品流通环境的对策。“;邵磔群等对陕西省果品物流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o“。
(5)农业物流模式、农业物流体系建设研究。俞晓燕、黄立平对我匡f供应链管理下的农
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f?T研究”“;孙剑、李艳军从一体化角度出发,研究以生产者和以商贸
为中心的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李晓锦认为应加速发展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拉动式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王新利对我国现行的农村物流模式
进行了分析“…;王宁、黄立平提出了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SCOR模型,并构建了农产品物
流供应链模式1…3:夏文汇认为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平台下有效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黄祖辉、刘东英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制度结构和促使潜在利润形成的外在性
变化,指出制度创新将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演进““”;兰丕武、吉小琴对现代农产品
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研究““…;崔玉萍等从全国、区域、行业、企业四个方面对现代农业物 流体系进行了论述o“。
(6)第三方农业物流研究。杜小芳、罗静等阐述了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的必要性,借鉴
国外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第三方农业物流的策略““”;杜小芳、张吉隆对农产品的第三方
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1:张希颖认为商效的第三方物流能够推动农产品连锁经营快速
发展“o…;陈善晓、王卫华对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研究”…。
(7)农业供应链及其相关研究。王宇波、马士华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指出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要从政府、企业、农户和技术层面上来考虑……:张晟义分析了农业
产业化导入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支持机制和基本原则““1,对涉农供应链““
1、中外涉农供
应链研究与发展的比较“”
3、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现状和改善思路
“‘_!】进行了研究;徐进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的保障“”1;张敏认为应通过培育核心企、№来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1;张思华探讨了运用现代农业物流管理方法和供应链管
理运作模式指导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问题“…;黄祖辉等对中国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进行了研究“…。;张静、傅新红对供应链管理与农产品物流配送进行了研究““I;朱毅华、王
凯以江苏地区为例对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1;甘卫华对农副产品供应链 的构建和组织进行了研究“…1:孙炜等探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结构
优化问题”21:马林、沈祖志列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产销策略联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1;丁
华对农产品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I%1:目关问题进行了研究“2“;强始学等列供应链管理与农业 产业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绪论
(8)农业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的相关研究。任坤秀研究了标准化在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
殴方面的贡献”…;艾品秋、赵方印认为实现农业标准化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生产过程和市
场流通过程中的标准化“。1。李晓锦认为要通过多层次构筑信息源、有效Z'l'JJrl信息供给、强
化政府i导作用来推农产品流通信息化进程……;闰欢等对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问
题进行了研究“!“;胥爱贵指出要建立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流
通信息的产业化“。=”l;陈群列农产品流通模式信息化fn]题进行了研究。…。
1-2-3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
(I)现代农业物流的研究iF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2)农业物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比较少,研究成果不够系统、深入,理论研究滞后 于实践的操作。
(3)宏观与微观结合不够,宏观研究较多,微观研究较少。r 4)农业物流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成果零散,由于农业物流统计理沦与实践发展 异常缓慢,缺少定量研究。1.3研究依托的理论
鉴于农业物流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综合的课题,本文所依托的理论电是多九的,涉及到多门学利。(1)商品流通理论
流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是使用价值3:r],f3i值的统一体,蚍货
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就是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过程实质上是不同商品的所有者相互
交换劳动的过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一系列运行规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自发
地起着调节作用。由于商品流通总是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进行的,冈而需要经营者支付
相应的费用和耗费一定的时间。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形态,商品流通相应的划分为三个
阶段:流通过程的萌芽阶段(即原始的、偶然的物物交换):流通过程的初级阶段(即在货币
出现以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流通过程的成熟阶段(即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形成 的社会化大流通)”“1。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流通使流通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商品流
通与资本流通往往交织在一起,商业资本家通过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而获得T-均利润。尽管受
当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和成熟程度的限制,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但
关于资本流通、商品流通以及流通劳动、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等问题的相关论述,对于研究 中国现代农业物流具有指导意义。’
(2)系统理论
“系统”原是物理学名词,系统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
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最初主要涉足生物学领域,后来形成跨学科性质的系统论。所谓系
统,就是按一定Fl的、条件和环境.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认为,宇宙-扣包括人类社会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是若二F大小系统。系统由干既有区别
又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纰成,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I驯个特
征。基于这一系统论基本原理,中国现代农业物流可以看作一个大系统,它将农业产前、产
l札产后的各个环节集成一个系统,强调系统的协调性和环节间的配套服务,构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现代农业物流系统包括一般要素(由人、财、物构成)、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其
中功能要素是核心,三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进行系统的输出。本文将系统论的理念引入 中周现代农业物流的研究之中,将影响因素、发展模式、体系构建置于整个现代农业物流系
统之中,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对策建议。(3)劳动分工理论
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古典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亚当·斯密(1776)认为分工
和专业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提出分工水平由市场大小决定,市
场大小由运输效率决定的假设。李嘉图(1817)则更强懒外生比较优势导致了分工。马歇尔
(1890)认为分工问题研究的是给定相对生产和消费量,分工水平和生产力是怎样由分工的
好处与分工引起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冲突所决定。杨各(1928)指出,递增报酬是由专业化和
分工产生。当代学者有Rosen(1978)、Becker(1981)认为分工的效益很象外部规模经
济,但却能在根本没有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存在。Becker证明人们一般倾向于选择专业化。
杨小凯(1984)证明了当分工的边际效益等于边际交易费用时,分工达到最优水平“3。1。本
文借鉴劳动分工理论,结合国情,对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4)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又称交易费用理论)是一种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组织的比较制度
理论,它对交易的结构—二企、址组织、市场以及存在于这两种组织形式之间中间混合组织进
行研究,其核心是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之和最小化。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
~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认为市场运行中存在着交易成本(包括搜寻交易
信息、发判及履行合约所需的监督而支付的成本)。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了对交易成本的分析,将“交易”重新界定为“当一项物品或劳务超过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
而转移时,就发生了交易”“。;把交易成本规定为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并进一步细分为
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认为决定市场交易成本的因素可以划分内为两组,一是交易
主体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即“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特征),二是有关交易成
本特性的三个维度(即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威廉姆森用交易成本
范畴分析登世组织创新,根据交易过程的特性,把交易规制结构分为“市场规制”、“三边规
制”、“双边规制”和“一体化规制”四种类型,认为企业组织与市场是两种不同的交易规制
结构i企业组织创新是交易成本节约诱致的,交易者将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规制结构。现代
农业物流本质就是为了在市场交易中寻求一种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农业物流体系的建设就
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因此,交易成本理论在研究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模式、组织创
新,特别是现代农业物流联盟的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
系和矛盾的具体考察分析,探刊这种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绡i=仑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沦两个阶段。传统产业组
织理论主要涉及到厂商之I、l“经济行为和关系,构造了了Ij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
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市场关系的各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从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提出政府 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从而规范了产业绸织理论体系。20世纪70年代,产业组织理
论又出现了两个分支,一个是代表主流学派的新产业绷织理沦,另一支是非主流产业组织理
沦。新产、¨!组织理论大量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包括可竞争币场理论、博弈论、新制度理论
(产权列!论和交易成本理沧)、信息理论,通过整合厂商内部组织和外部笑系,进一‘步考察
了厂商行为的多重复杂关系,存研究基础、方法]一具及研究方向都产生了突破。12@变化,大
大摊动了产,IP.kL[织理论的发展。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包括芝家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
和新制度学派。芝家哥学派以传统的价格理论为尺度,认为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
结构,反列政府干预市场机制运作;新奥地利学派以竞争为基本分析前提,认为市场竞争是
一个动态过程,强调企业家在寻求新的利润机会中起着关键作用,认为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建
立制度体系,而最恰当的体系是最大的个人自由和最少的政府干预:新制度学派则是从厂商
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厂商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该理论对
第三篇:物流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宁波物流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杨文俊 黄安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突出,物流企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企业对于物流领域中的第三方利润源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的探讨。
一、物流企业服务理念有待开发
物流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业,物流活动其实就是为客户提供一种量身定制的服务。同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也即意味着物流服务应紧密配合客户的生产、营销或消费需求,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及时、准确地满足他。坚持“客户需要怎样的物流服务,就提供怎样的物流服务”的服务理念,这样一方面,物流服务不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服务的过程还能为物流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高水平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能带来产品的高附加值和产品的竞争优势使物流企业和客户双方受益。但是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对于服务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他们多把物流服务看成简单的满足客户需求,把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看成是各自独立的物流活动,几乎没有形成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使得大部分本土物流企业无法进入高层次物流服务领域。
二、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截至2009年6月底,全市工商注册的物流业及相关行业个体工商户总量为156381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2750户,物流企业3612家,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物流企业仅占总量的1.6%。而全市第三方物流尚属起步阶段,在2011年对宁波市物流企业的抽样调查中,物流业务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占到样本总量的33.3%,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对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同时,物流业市场结构不理想,“小、少、散、弱”的服务主体制约着经营服务集约化,服务同质化明显,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能力弱。2008年,我市全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4%,而上海市的比率则达到13%左右。
三、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的制约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不同运输方式间存在着衔接不畅,难以满足物流服务一体化的需要。线路和结点的发展不平衡,在铁路、公路
干线较快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物流结点,如物流园区等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仓储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缓慢,企业仓库以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开放式堆场为主,占总量的91.4%,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而且仓储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水平较差,宁波仓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是整个物流行业中最高的。
四、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发挥好“信息流”主导“物品流”的作用。在企业层面,物流整体规划能力较低,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系统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大部分企业只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操作工具用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单证和表格的处理。在物流公共平台层面,开放式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尚不完善,信息共享、一体化服务有待提升。
五、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横向上,对物流业的管理涉及到市发改委、经委、交通局、贸易局、外经贸局、农业局、粮食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现象较严重,也存在真空;纵向上,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尚未完全统一。这使得各个部门难以形成物流合力,更不可能做出统一协调、能够得到贯彻实施的物流发展战略。调研表明,物流企业希望政府亟待加强的职能中,协调与指导是众多物流企业的共识。
六、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的制约
由于物流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贸易、运输、金融、商检、海关等部门和行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程度高,因而迫切需要懂信息、会管理、知法律、通金融、晓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调查表明,在78%的物流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职工人数比重不到50%,物流专业人才比重不到2%,物流分公司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普遍没有受过现代物流方面的教育培训,对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储运管理的水平上。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查显示,物流企业目前最急需的物流人才中,所有被调查企业均选择了“综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宁波作为发展中的城市,物流的快速发展与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形成明显反差,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宁波城市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
虽然目前我市物流企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我相信 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紧跟时代脚步, 在政府的支持和大家共同努力的基础上, 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我们
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发展道路,为实现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增添力量。
第四篇: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研究
摘 要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网购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网购较为普遍,虽然金额偏小,但种类繁多、以实用性消费为主,他们在网购时注重网站品牌、卖家信誉、商品质量、信息安全等,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根据大学生网购的这些特点展开相应的行动,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其合理消费。
关键词 网络购物 大学生 电子商务
一、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是指包括发生在互联网中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个人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网络购物不仅是一种潮流和时尚,而是逐渐发展为一种快捷成熟的消费方式,并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消费方式之一,正在为中国的经济创造着巨大的效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文章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为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指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首先,文章研究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了解网络购物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和行为,可以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市场信息,有助于企业细分市场、有助于新产品开发、有助于制定网络营销策略,为更好发展中国网络和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次,文章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动机及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改进大学生网络购物;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合理理财,适度购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助于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业成绩;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网络技术,使网络购物环境健康良好发展。
(二)研究过程及内容
文章研究过程及内容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群体、动机、偏好、行为特征入手,设计调查方案,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一手调查资料,根据调查分析结论――江宁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机与行为特征,提出大学生理性网络消费和电子商务企业市场营销的建议。
二、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在了解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特征的基础上,为网络经营企业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和制订营销策略提供依据。项目调查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机与行为入手,先进行理论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动机、偏好、行为特点,然后根据理论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施调查,之后对调查所取得的一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着手于 3 个大的方面:基本信息、网络购物的动机及偏好、网络购物行为。其中,基本信息方面,主要是性别信息、院校信息和年级信息,按照具体配额的要求,尽可能使样本均匀分布于每个性别群、院校和年级,这也是保证调查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网络购物动机及偏好调查,该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是取得江宁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和偏好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购物行为,需求和动机导致网络购物的行动,而不同偏好又在操纵着具体的购物行为。因此,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调查必不可少。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方法,选取江宁大学城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分层抽样,按年级分层,本科一、二、三、四年级和研究生,每个年级抽取 100 人,共 500 人作为样本数,用来估算总体。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活动以江宁三所大学在校的大学生为对象,包括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及研究生同学,每个年级发放 100 份,共发放问卷 500 份,收回 475份,其中有效问卷 435 份,男生 215 份,占 49.43%,女生 220 份,占 50.47%。问卷回收率 95.00%,有效率 91.58%,可以做统计分析。
(一)群体分布特征
1、性别差异特征。众所周知,性别的差异会引起需求和偏好的差异。逛街、买东西这是女性的天性。男大学生网购频繁程度为53.49%,女大学生为 45.45%;通过访谈表明,江宁男大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高,电脑、网络应用能力强于女大学生,因此,网络购物频繁程度高于女大学生。
(二)网络购物偏好特征
1、商品偏好特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的 435 个有效样本中有 298 人在网上购买服装鞋帽类商品,有 277 人在网上购买箱包类产品,有 70人在网上购买电子产品,而购买图书音像等学习用品的仅有 25 人。由此可见,当代的大学生,网络购物最多的是服装鞋帽、箱包类商品,且比例远高于其它商品类型。其次为数码产品。购买图书等学习相关资料的的学生很少。可见,目前大学生的网购行为是以娱乐为主,江宁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方向还需要正确的引导。
2、网站偏好特征。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64%大学生经常在淘宝网上购买商品,可见江宁的大学生大多数更热衷于在淘宝网上进行商品的购买,通过深入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之所以江宁大学生选择淘宝网,是因为该网站的产品较之于其他网站更为丰富,商品价格更便宜,网站知名度高。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江宁大学生习惯于在淘宝上进行购物。可见,购物习惯也是影响其购物网站和商品选择的重要因素。
(三)网络购物动机特征
江宁大学生参与网络购物的原因复杂多样,由其分布情况见可以看出江宁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时尚,追风。
(2)价格便宜
(3)送货上门,方便。
(4)商品种类繁多,可以购买本地没有的商品。
(四)网络购物行为特征
有关江宁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分析研究,本文的前部分已做了简单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三和大二的学生月平均网络购物消费较高,明显高于大
四、研究生和大一学生的的月平均网络购物消费。说明年级的差别对网络购物消费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由于大一新学生沿袭了中学学习惯性、较紧的课程安排及电脑的拥有量,导致他们接触网络时间较少;年龄和网络购物经验等因素降低了参与热情。大四学生忙于升学、社会实践和就业等未来规划项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上,使他们网购频繁程度有较大幅下降;研究生则由于有较为丰富的网络购物经验,同时购物更趋于理性,因此,月平均网络购物消费金额较之于大
二、大三的学生要少一些。
(五)结论网络购物状况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规模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次调查显示,回收的 435 份有效问卷中,有 25 份从未参与过网络购物,占有效问卷 5.7%,这充分说明网络购物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江宁绝大多数(79%)的学生月网购次数为 1~2 次,仅有少部分学生月网购次数在 5 次以上,预示大学生网络购物大有提升空间。
2、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不纯”。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追风心理已逐渐成为其选择网络购物的最重要动机,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只为满足虚荣心。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理性网络购物的引导迫在眉睫。
四、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与合理化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合理的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已成为高校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校方面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学校在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性质,决定了以学校为载体的教育具有极强的“可控性”,在整个德育中扮演主导性的地位。作为高校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的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消费价值理念。
2、网络商家方面
合理有效的传送网络商家及商品信息。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实际参与度看,大学生网络购物市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这意味着行业已走向产业成熟期,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因此,有针对性的发现学生网络购物特点,做好品牌宣传,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淘宝网就在学生中威信极高,传递正确信息。针对还没有参与网络购物的大学生进行定向宣传,吸引其注意力,认识网络购物的优势,逐步参与进来。网络商家还需要充分利用性别差异,男生“好上网”,女生““购物”的特点,有区别的向大学生传播网络购物信息,比如对男生侧重于网站宣传,对女生侧重于产品的宣传等。
第五篇:英语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研究》心得体会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
黄洁平
如何改进高中英语教学,转化“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英语学习上的学困生。这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听、记、背,出了课堂便迅速遗忘。学生学英语时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
下面就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学困生”主要是没有信心,缺乏学习动机和科学的方法,因而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不能面对挫折。开启心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应必须想到和做到的。对“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强化动机,大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我并不马上强求他们达到满意的要求,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恰到好处地予以表扬,使他们切实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期望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地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学习地基本态度和方法。良好的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使知识触类旁通。教师领其入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只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因此我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学、学哪些,哪些是重点,如何预习,上课怎样听讲,做笔记,课后如何独立完成作业,上课做到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动口就是要大胆说、读、问。动手就是要做好笔记,多默写。动脑就是要即使复习,背诵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熟练背诵既可以提高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掌握重点知识。它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三、融洽师生关系,多方指导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学生地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是哪一位老师同学生地关系密切,友好,对学生付出的感情多,学生就信任他,就对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感兴趣,就想学好那门课。反之亦然。尤其是英语教师,应关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同学生交谈,关心帮助学生,同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经常用英语交谈,教师应倾听他们对教学的建议,提高他们多讲英语的积极性。
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张思中教学法的一部分,材是指学生-人才,也指教材。学生的个性和英语基础不同,教学要求和教法也应有所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教法也就不同。转化 “学困生”的有效办法就是对“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从最基础抓起,适时、适当地因人进行基础只是的补缺和学法指导。变“苦学”位“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学会”为“会学”。重视作业信息及时反馈,采取“课外批”手段,与“学困生”个别进行信息交流反馈,针对性强,又效性高。教师在面批中,演示做题思路及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另外,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原则上“一帮一”的承包责任制,让优秀学生辅导“学困生”一起研讨方法,带动“学困生”浓化学习气氛,提高努力程度,实现共同提高。
五、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课堂气氛死板,枯燥无味,学生就容易开小差,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适时加段英语歌曲,或让学生进行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发现思想开小差的,就适时提醒或提问,让他们做个 简单的替换练习,做对了给予鼓励,做错了,不讽刺挖苦,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形成良好的习惯。
六、课堂教学多照顾,课外练习多辅导
在课堂上,要对“学困生”实行“三多政策”,多提问,通过多回答问题使他们思考,消除惰性,培养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维他命提供练习的机会。多批改作业,进行面批面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作业要从严要求,对一些“学困生”的作业,不能听之任之,要根据他的差处,当面指导。指导学生规范书写。追求速度不认真的,让他们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要经常抽查,提问学生预习或复习情况,做的好的给予肯定,督促他们尽快进步,迎头赶上。
七、让“学困生”享受更多的爱和尊重 从心理来讲,“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爱护,才能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以分数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学困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对平时成绩不合格者,不在班里公布,而是找其他个别交谈,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要及时抓住,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信心。
八、使“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舞学生。使他们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学困生”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并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学习中,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使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既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使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既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