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庄镇“四化”战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张庄镇“四化”战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张庄镇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现有农业资源,以建设规模化农业基地、打响农产品品牌等工作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促现代农业提速增效。
一是基地规模化。发挥双万亩大樱桃、万亩柿子等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集中连片发展林果和农作物,实现规模效应。今年新建东北洼核桃、朱石板栗等规模种植基地8个,发展林果6000多亩。二是产品品牌化。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打响莲凤、凤凰山等农产品品牌。加大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识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和认证工作,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已通过核桃、大枣等11种农产品的无公害认证,柿子、大樱桃的绿色品牌认证和牛心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三是种养特色化。以特色林果、有机瓜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引导发展果庄西瓜、后汉香瓜等特色种植基地12处,培育种养殖大户80余家。四是农民职工化。鼓励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组织化管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目前已成立矬草峪地瓜专业合作社、位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共40余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使60%的农民纳入合作组织,扩大了“农业工人”规模,吸纳5000余名农民就业。(刘庆园)
第二篇:夏庄镇发展现代农业
夏庄镇发展现代农业“三率先”
一是率先发展设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扩大、两个转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夏庄蔬菜种植历史长、技术人才多、外销市场广的三大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冬暖式大棚、大弓棚,扩大冬暖式大棚种植面积,重点建好四个基地:即以向阳、郭家小庄为中心的冬暖式大棚生产基地,力争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到2000个,打造一干路大棚瓜菜长廊;以郭家官庄、新赵、前进为中心的小香瓜生产基地,力争扩大到2万亩;以张家村、益民等村为中心的万亩韭菜生产基地;以东岭、西岭、陈家屋子为中心的山药生产基地。同时,积极与青岛六和集团合作,建好投资2000万元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二要率先发展品质农业,实现由无公害农产品向有机农产品发展。借鉴沂源发展有机农产品和青州谭坊、黄楼发展蔬菜、花卉的成功经验,在蔬菜方面重点抓好韭菜、黄瓜有机食品认证,在粮食作物方面重点抓好毛家屋子小米有机食品认证。积极主动地与青岛抚顺路市场搞好对接,扩大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覆盖面。加强与生资公司合作,建好实行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管理销售“三统一”、总投资2000万元的生资超市。三要率先发展品牌农业,以品牌树形象赢市场。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对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擦亮“金夏庄”、“绿河崖”品牌;积极与山农大、青岛农大合作,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努力争取毛家屋子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第三篇:玉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玉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发展现代农业应当有全局性、战略性思考。
一、玉田县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玉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形势良好。1.“十二五”期间,我县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我县是京津农产品的最佳供应地,蔬菜、果品、畜牧产品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市场广阔,现代农业的区位优势明显。通过建立稳定的粮食及蔬菜、畜禽等其他农产品购销关系,同时从第一产业跨行政区的整合入手,进行产业的整体布局,有利于迅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尤其是玉田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3.玉田县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将不断增强反哺能力。未来5-15年,我县经济有望继续以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的态势加快发展。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县有条件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农业,把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玉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挑战犹存。过渡时期,我县农业仍具有弱质性、传统性等特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1.玉田县人多地少,水、土等资源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2.玉田县农业科技总体质量不高,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依然薄弱。3.我县主导产业不突出现象仍然存在。同时,我县农业经营主体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4.我县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落后,科技文化素质薄弱,经营范围狭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5.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加入WTO,我县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国际国内双重竞争。
(一)机遇
多年来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夯实了现代农业建设基础,从政策、发展趋势和区域发展看,我县现代农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从国家政策来看,中央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央后续出台的政策措施将会更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2.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转移,城市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以及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3.从区域发展看,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县市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为我县农业农村更好地利用京津的技
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提供合作平台,这将有效发挥我县环京津的农业区位优势,为我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重大机遇。
(二)挑战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受自然、地理、资源、科技等因素影响较大,我县农业仍具有弱质性、传统性等特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制约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玉田县人多地少,水、土等资源供应严重不足。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全县现有耕地面积94万亩,人均常用耕地1.36亩,随着建设用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未来5—10年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全县目前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的七分之一。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1.7毫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仅为1.6亿立方米,实际利用量1.9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3000-4000万立方米。
2.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仍然落后。我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全县仍有2000多万亩耕地没有灌溉条件,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灌溉保证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科技推动力不够强。近几年,虽然我县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不断大力推广节水节肥、优质高产等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使我县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了56%,但仍低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县份,一些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未能得到很好地推广与应用。
4.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造成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偏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9.9%,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弱,劳动技能提高难度增大。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不充分,覆盖率较低,影响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5.农业产业结构依然需要进一步调整。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改变了过去只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忽视林、牧、渔业以及经济作物生产的倾向。但是,农业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农业产值的商品率较低等。
二、玉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建立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奖励、补贴政策。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完善各项支农补贴政策,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办法。三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积极落实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四是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
农业。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对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的项目,优先支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一要加强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搞好大型灌区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工程配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二要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三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脆弱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林业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合理免耕轮作,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丰富现代农业发展途径。一是发展集约农业,调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和三大产业之间的生产循环。三是发展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局部自然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四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资对农业的污染,保护水土气的生态平衡,满足社会对营养、安全、保健农产品的需求。五是发展特色农业,突出地方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六是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建造各种形式的生态园、科技园等,集科研、生产、展览、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首先,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其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要加大适合我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农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全面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网点。第三,要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转产就业能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骨干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创新经营主体。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一是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带动能力。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选择优势项目,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辐射面广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要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相关规划,加强市场体系、农技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服务。要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接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桥梁作用,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
(六)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健全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对10个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更新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努力提高现有市场功能,完善市场体系。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方式。
发展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接配送、电子商务等,培育以粮油为主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三是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市场、农资市场和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建设,初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现代物流带动连锁超市、集贸市场和便民零售店,多种业态共同发展的网络化格局。四是深化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形成体制先进、机智灵活、城乡互动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二要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有条件地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制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细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支持农民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
第四篇: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考
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河北省信息中心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经济在省域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发展现代农业应当有全局性、战略性思考。
一、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形势良好。
1、“十五”期间,我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我省是京津农产品的最佳供应地,蔬菜、果品、畜牧产品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市场广阔,现代农业的区位优势明显。通过建立稳定的粮食及蔬菜、畜禽等其他农产品购销关系,同时从第一产业跨行政区的整合入手,进行产业的整体布局,有利于迅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尤其是河北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
3、河北省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将不断增强反哺能力。未来5-15年,我省经济有望继续以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的态势加快发展。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省有条件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农业,把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挑战犹存。
过渡时期,我省农业仍具有弱质性、传统性等特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1、河北省人多地少,水、土等资源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
2、河北省农业科技总体质量不高,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依然薄弱。
3、我省主导产业不突出现象仍然存在。同时,我省农业经营主体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4、我省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落后,科技文化素质薄弱,经营范围狭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5、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加入WTP,我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国际国内双重竞争。
二、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建立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奖励、补贴政策。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完善各项支农补贴政策,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办法。
三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积极落实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
四是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对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的项目,优先支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一要加强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搞好大型灌区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工程配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二要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
三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脆弱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林业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合理免耕轮作,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丰富现代农业发展途径。
一是发展集约农业,调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提高农业效益。
二是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和三大产业之间的生产循环。
三是发展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局部自然环境,提高生产效益。
四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资对农业的污染,保护水土气的生态平衡,满足社会对营养、安全、保健农产品的需求。
五是发展特色农业,突出地方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六是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建造各种形式的生态园、科技园等,集科研、生产、展览、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首先,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其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要加大适合我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农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全面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网点。
第三,要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转产就业能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骨干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创新经营主体。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一是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带动能力。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选择优势项目,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辐射面广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要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相关规划,加强市场体系、农技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服务。要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是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接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桥梁作用,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
(六)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健全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对10个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更新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努力提高现有市场功能,完善市场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方式。发展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接配送、电子商务等,培育以粮油为主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三是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市场、农资市场和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建设,初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现代物流带动连锁超市、集贸市场和便民零售店,多种业态共同发展的网络化格局。
四是深化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形成体制先进、机智灵活、城乡互动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要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
二要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有条件地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制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细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支持农民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
第五篇:xxx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XXX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xxx镇按照县委“一三三四”思路举措,深入贯彻落实乐委【2009】42号《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加大农业投入,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推动我镇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引资融资,大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起了永顺泰麦芽、乔新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5家。2009年,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年加工蔬菜制品8万吨的食品加工项目;昌乐本吉牧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下庄村规划建设了大型奶牛养殖基地。二是不断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依托潍坊龙海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无公害肉鸭养殖基地500亩,可年产鸭肉8400吨;依托新加坡独资企业乔新养殖有限公司建成高科技现代化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550亩,年出栏商品猪30000头;依托昌乐县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23个品种,占地67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依托荆山水库水利资源,建成无公害农业产品鳙鱼鲢鱼养殖基地1100亩。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注册成立康发蔬菜合作社、岳泉瓜菜合作社等40个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整合了镇域农业资源,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了农 1
产品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我镇立足特色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为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即xxx绿色蔬菜种植生产基地。二是加强品牌运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了一批市场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截止目前,已注册 “荆水”牌粉条、“淳正”、“祥泽”、“圣凯”牌农产品品牌6个。三是加强农产品检测监督。突出对重点农作物、重点产区、重点成产企业的监管,切实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康发蔬菜生产合作社及农兴蔬菜合作社均建立了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共投资853万元进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快农业节水灌溉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二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加快造林绿化,大力建设农田林网,做好绿化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009年投资600万元,新植树木7000余亩。三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固化处理技术,投资100万元,建成秸秆固化处理场1处。
二、2010年工作思路
用抓工业的理念和方式抓农业,按照抓特色、上规模、创品
牌的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力争在年内将已经提请申报的新注册商标申报成功。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进一步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对建立农产品质量速测室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
三、推进措施
一是狠抓农村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市、县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完善保险条款,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切实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二是狠抓产业化经营,延长农民增收链条。围绕主导优势产业,进一步培植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尽快构建龙头企业成群、专业合作社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三是狠抓科技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和新型农民创业等各项培训,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政策咨询服务。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农业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四是狠抓服务型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作用,搞好农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应用,加快形成联结到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高效服务。五是狠抓基地建设,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农业基地建设经验,结合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确定示范区域,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措施,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上水平、上档次,使农业示范基地真正成为设施完备、配套齐全、品种优良、技术高新、管理科学、环境优美、效益显著的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基地,真正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201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