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社区服务与管理小论文(推荐)
对我国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设思考
一、农村社区概述及我国农村社区特征
我国是农村社区最典型、发达的国家。虽然时至今日,中国已有很多发达的大城市,可是农村最为中国的最广大阶级的根据地,发展农村是重中之重,因此建设农村社区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传统农村社区的特征,构建新农村社区的设想,发现并试着解决农村社区城镇化的问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社区居民的生存基础是耕种田地,或以其它方式直接利用土地而获取生活资料。农村社区是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的共同体。农村人的生活特征是与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自给性强,简朴,比较保守,同质性高,生活节奏自然化。这里说的农村人的生活特征主要相对于传统的农村社区。而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经济活动的变化和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我国的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政治结构和职业结构上。其中社会关系主要是关于血缘关系,社区居民大多数可以再本社区内找到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在政治结构方面,农村社区的政治主要是社区政治,以社区事务为主体,国家权力对农村的渗入较小。在1949年以前,我国农村社区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社区的经济活动和社区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在1949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国家政治较多得进
入农村,农村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国家政治的范畴。关于职业结构,男耕女织是农村早期一直到70年代的主要结构,后来由于社队企业的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二、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新变化,新农村开始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新农村社区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区。我国已积极投入这些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管理观念落后。农村乡镇一些社区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2.政策未能如实落实。近年来党中央对农村的建设制定了许多政策,但是由于农村农民的朴实、文化程度等特征,及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不负责,政策往往未能落实。
3.服务意识与规划意识低下。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过程中,这些管理人员往往重在管理而非服务,重建设却没有规划意识。这样使得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只能止步于前,无法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处于乡镇政府与农民的最直接联系层面,其管理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发展。从近几年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应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环境治理、公共安全和社区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提高。
1.科学规划管理。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必须科学规划管理,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村镇规划、产业规划等。找准各自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特色和特点,探索适合于自己社区建设发展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科学规划管理。
2.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最薄弱的一个方面。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从公共设施建设入手,大力加强对公共设施及公益性服务方面的投入,因此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农村社区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互动;其次要整合农村社区资源体系,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组织协调调动各种资源,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最后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
3.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要做到努力完善社区组织设置,使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开展进行;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各种力量凝聚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
4.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针对各地农村社会经济发
展的特点、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村群众居住环境等特点,积极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机制和党小组;加强对社区服务、管理、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研究,特别是选举制度、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等,保证社区群众各项民主权利落实到位。
5.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文化是软实力,农村作为一个在中国发展了那么多年历史的元素,拥有自己丰富的社区文化,但将这些转化成文化,需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农民群众能更多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大力提高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
第二篇: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考——以社区服务为例(推荐)
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考——以社区服务为例
论文关键词:社区 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
论文摘要:社区,从其外来意义上主要是指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的人们共同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团体。滕尼斯最早使用此概念,而真正传人我国并开始进行发展,则是20世纪80~90年代。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社区发展是一个极其巨大的系统工程,且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轨,相当多的问题就突显了出来,因此,进行社区建设势在必行。从社区服务这一角度出发,客观评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状况,并认为切实做到提高政府资金投入和发展社区服务的多元化水平,才是社区服务建设的首要任务。
1我国社区制的提出
1.1政策背景
社区概念是在2O世纪30年代引进我国的。然而真正广泛使用却始于1986年。改革开放之初,为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民政部特别引入了社区概念。并于l991年在相关政策中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l998年,在原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20O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由此带来了社区建设在全国城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2发展社区制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区制是在原有单位制和街居制基础上转变而来的,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城市的基层管理体制和形式,具有必然性。
1.2.1社会整合的必然要求
改革以后,我国原有的单位制逐步走向解体,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和“社区人”。社区与人们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如下岗失业人员大幅增加、老龄化等等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都增加了城市基层管理的负担。要实现社会整合的目标,就必然要求社区制的发展。
1.2.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是社区的主体,与社区紧密相连。发展社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物质文明并发展精神文明,从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1.2.3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区制的实行可以使基层党组织从过去诸多行政负担中得到缓解,使党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社区、融人社区,从而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是建设发展基层党组织,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2社区及社区服务的概念
2.1社区及城市社区的定义
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他用“社区”表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引。
郑杭生对社区做了如下定义:“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度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美国学者G.A.希莱里把社区定义为“包含着那些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性要素以及在同一地理区域保持社会接触的人群”。
可以说,由于社会学者研究角度的差异,社会学界对于其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然而相比其他几种定义,滕尼斯的社区定义偏重人的情感上的归属,而现在的定义更多在人所居住的特定地域上有所侧重。也就是说,腾氏所指的社区本质内涵是一个心理共同体,而现今所指的则是地域共同体。相应的,城市社区就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2.2城市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引领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简言之,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主要包括:
1)社区福利性服务。其对象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收养和寄托、老年群体文化生活、残疾人康复、以及儿童寄托服务等此外,还有为社区心理障碍群体提供的服务,比如心理咨询、诊治服务等。以及其它一些生活综合服务项目。
2)区行政性服务,即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管理、婚丧嫁娶、子女教育辅导等等方面,属于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
3)社区商业性服务。指一些提供营业性的服务的方式,比如社区小卖部、理发室等等。目的是拾遗补缺,方面居民,是社区服务的拓展或辐射。
3城市社区建设及社区服务的基本状况
3.1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
20世纪初,美国开始关注社区发展问题,并且初步形成社区组织,6O年代就已经形成基本社区运作框架。2O世纪60年代,美国为解决城市贫困人口,以社区为单位展开消灭贫困的运动J。并通过社区的运作,很好地将社区福利服务和居民的广泛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在公私机构协助下,动员社区内的一切资源,解决社区内的各种问题,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进人21世纪,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日益把社区建设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以公私投人、公私合营等方式进行建设。客观上的确使一些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3.2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
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开始进行的。由于政府基层工作的局限,因此有必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且随着单位制逐渐解体,原有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尽快发展基层社区功能,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引。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总的来说正在逐步走向有序化。
1)有关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逐步完善,其专业性和系统性不断增强。自我国引入社区概念并大力推进社区发展以来,由于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对有关理论、方法认识不够,缺乏合理地解决问题的策略,办事往往凭经验,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因此,社会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介入到社区建设中来,促进了社区建设理论研究的成熟,保证了社区建设的有序开展。
2)社区建设中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成员开始谋求自身的发展,尤其是自身经济状况的发展。随着业主委员会等组织走向成熟,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治开始成为居民的内在要求。因此,基层民主化建设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必行之路¨。
3)社区建设的硬件及软件内容不断得到规范化。所谓社区建设的硬件内容,指的是社区内的各项设施,比如社区医院,社区派出所,社区娱乐点等。软件内容主要指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社区组织体系等。随着社会转型和社区建设的推行开来,各项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软件内容中的社区服务也开始走向社会化和产业化,社区管理逐渐向居民自治化迈进,社区组织体系也越来越趋向于非政府组织主导化。
3.3我国社区服务的基本状况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社区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总的来说,我国的社区服务发展迅速,但就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来说,还有相当的差距。这都给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4社区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存在的问题
1)社区服务的发展支持度不够。就全国范围而言,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和社区服务的作用,对其重视度和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一些优惠政策。
2)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改善。就目前而言,我国从事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等,很多人没有受过比较专业化的训练,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经常凭经验办事,较少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导致服务总体质量不高。
3)社区服务缺乏相应资金支持。目前,由于相应的财政拨款比较缺乏,我国社区服务的软硬件建设其资金来源,大都依赖于区、街、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而这些组织本身经济能力较弱,且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发展力量不够。
4)社区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正确的理论方法引导,许多社区基本硬件服务设施品种单一,功能有限,仍停留在如卫生所、小卖部、理发室等传统服务项目,根本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4.2完善社区服务建设的对策
1)切实加大对社区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虽然社区建设早就成为了政府的决策目标和内容,但具体来说资金投入不到位,建设发展受到限制。目前全国社区建设资金绝大部分仍来自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各地社区发展状况又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引。那些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社区服务发展必然受阻。因此必须在财政上做好规划,积极合理的筹措资金加以安排,并保证资金落实.笙社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建立和完善社区财政机制。
2)提高社区服务的多元化水平。在服务内容
上要突破社区服务的传统套路,积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针对自身发展基本状况,顺应社区建设自身需求,密切相关社区居民生活,大力开发广大居民需求最迫切的服务项目。在服务样式方面要因社区而异,针对各个社区的不同情况采取多样化服务形式。同时还应该注重社区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
第三篇: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1.农村社会事业是一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事业,是关系全体农民幸福的事业。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涉及到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2.农村公共物品是指以保证农村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为前提,为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提供的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它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3.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由广大村民依法建立自治组织,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地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4.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县及县域以下的乡镇、村落范围内,以满足其成员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基层群众自主成立或参加的从事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环保、慈善等活动,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服务性及区域性的组织。
5.农村社区管理,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社区成员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福利等状况,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6.政权下乡,通过建立合理化的官僚体系,先将散落于乡村社会的政治权力收归国家,统一主权,再将统一的权力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乡村基层,从而达到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监控和治理。国家不再通过乡村权威来治理乡村社会,而是将绅士置于地方官员的统治之下,把乡镇一级地方性权力纳入国家的权力体系之中,使乡村领袖为国家服务,以巩固国家统治。
7农村社会文化,是由农村社区居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文化的成果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等
8.农村社区保障,指农村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保障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作为基本落脚点,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和需求为根本任务。
1.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基本模式
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农村正式迈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国家对农村的治理方式由“资源汲取”转化为“资源输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这一时期主要呈现“输入式供给”或“项目制供给”。
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两大制度设计: 1.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专项)
2.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具体来说,是指每年以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发动广大村民通过民主程序讨论,筹集部分资金和劳务来解决1项广大村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项目。2.农村民主决策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村民做主原则,权利平等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3.应该从哪这方面推动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1.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
2.完善村民议事和公共决策制度 3.加强村务和财务的管理与公开制度 4.制定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5.加强村委会的组织建设
4.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有哪些类别
1.以法律地位划分
依据是否进行合法注册拥有法人地位的标准,可以分为合法拥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不合法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2.以组织职责与功能划分(1)社区社会组织
(2)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协会
5.新时代如何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绩效 1)农民内生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2)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 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资金筹集机制 4)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监督机制 5)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与重塑 6)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组织的力量 6.农村社会组织具有哪些重要功能
1)动员社会资源 2)提供社会服务 3)建构社会资本 4)推进社会治理 5)倡导公共政策
7.在城乡流动空前增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以户籍为标准确定村民资格更为妥当,村民有三个基本属性:
1、职业属性
村民主要是专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部分人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兼营第二、第三产业,还有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专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
2、行政属性
村民在人事关系上隶属于某个行政村,享有一定的权利,履行一定的义务。
3、户籍属性
村民无论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其户口都属于农业户口。8.农村村委会选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原则4.差额选举原则 5.秘密选举原则
1.论述四个民主之间相互关系
1.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 2.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3.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中心环节
4.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
2.从帝制时代至今,农村社会管理经历了哪些基本模式
(一)县是传统帝制社会的基层政权,县以下是广袤的农村,国家缺乏足够的财力和能力进一步控制农村,只好与士绅分而治之,各自墨守自己的边界,家族、宗族、村落长老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费孝通:“双轨政治”)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县政绅治
(二)近代社会的乡村治理:政权下乡与经纪体制
乡村社会的和谐、安宁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被打破,皇权以下的乡绅自治与宗法组织,并不具备充分调动乡村人财物以实现工业化和抵抗西方冲击的条件。为了应对不断深化的帝国危机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国家加紧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和资源的掠夺,开始将权力延伸、下沉到乡村。
(三)改革开放前的乡村治理:政社合一
党和国家出于整合农村资源用于现代国家建设的考虑,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三大政治
(四)改革开放后的乡村治理:乡政村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起
2.人民公社体制废除(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
3.村民委员会步骤达到对乡村社会的空前介入,建立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
3.论述农村与城市社区的差别(第一章)1)2)3)4)5)生活主体不同,市民农民 影响社区的地理因素不同 公共设施不同 公共服务内涵不同 互助方式不同
4.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要对村民自治取消论者加强村民自治必然性的教育,提高对村民自治的正确认识。
2、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正确处理村民自治权和党的领导权之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二)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保证
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转变思想作风,为实现基层党的领导权打下基础。
2、建立村民维权组织机制(三)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步伐
1、理顺两委关系,减少内耗。村民委员会要自觉接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层党组织也不可越权。
2、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自治、完善村民自治。(四)落实法律政策,健全制度规范
1、保障现有法律政策的实现。
2、完善实现基层党的领导权及支持、保障权的法律、法规,设定防范越权的制度。
1.土地问题 农地产权制度
大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这种集体所有制并非单一主体的产权制度,而是一种二元主体结构的产权制度。
二元主体产权结构:在农地产权内部构造中同时存在“国家-集体”与“集体-农民”两种不同类型的产权主体结构。
缓和农村人地矛盾的方略 1.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2.加快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3.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地产权二元主体结构的法律固化
1.法律确定了国家在土地产权制度中法律角色的二重性。2.法律确定了国家土地利益具有优先性。
3.法律对土地产权主体与边界的规定以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为依托。4.所有与土地产权相关的法律以宪法为依据因循沿袭。
法律缺陷:
1.不明确性2.不周延性3.不稳定性 消极影响:
1.对农地管理影响
2.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影响 3.对农村社会稳定影响 4.对地方财政结构影响
2.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五)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第四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
(一)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主要内容
1.社区公共服务
1)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提供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
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3)社区救助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建设和管理“慈善超市”
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取消不合理收费
7)社区安全服务建立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
2.其他面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服务
1)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A 居民生活服务:小吃店、洗衣店、车棚、裁缝店
B 家务劳动服务:保姆、代买粮煤、护理病人、搬运等
C 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组织文化站、图书室、秧歌队、等会、书画展
2)社区自主互助服务
A 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b 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助性生活救助 c 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 d 开展非营利服务
3)社区志愿服务
a 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培育服务意识
b 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c 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d 明确当前的重点服务领域
4)社区生活服务类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A 支持和鼓励各种社区社会组织
B 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5)社区商业服务
6)有关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设施引导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浴池等向社区居民开放
(二)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工作方法
1.社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方法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1)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方法
A.协助开展入户调查
B.协助进行民主评议
C.协助进行公示:社区要设置统一的固定公示栏
2)灾害救助工作方法
A.及时报告,协助救灾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原则
B.宣传减灾救灾知识协助演练,开展活动
3)城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方法
在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中,预防是前提,救助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教育是重点,保护是根本
1)开展主动救助服务
2)提供专业救助服务
3)做好预防帮扶服务
4.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方法
(二)社区安全工作方法
1.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
2.协助公安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工作
3.协助消防部门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4.社区矫正工作方法
5.开展无毒害社区活动方法
(三)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方法
(四)社区卫生和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方法
1.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方法
2.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方法
(五)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方法
(六)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工作方法
1.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方法
2.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方法
3.组织社区休闲娱乐活动方法
4.组织家庭文化活动方法
5.办好不同类型的社区学校方法
(七)社区调查工作方法
第五篇:农村社区管理论文
1、当前商品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物业管理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对物业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还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问题
l、开发商遗留问题。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开发商遗留问题颇多,其问题主要有:开发商不实的楼盘销售宣传、承诺不兑现、故意隐瞒小区规划、擅自更改规划设计等;开发商利用建成投入使用的物业共用部分和共用设施经营取利,侵害业主的共同利益;墙体裂缝、防水渗漏等房屋质量问题;道路、绿化、车库、健 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若干问题。
2、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问题。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里,相当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意识不强;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着收费不透明、巧立名目多收费、少服务、提供的服务质价不符等情况。个别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人员处理问题的态度生硬、方式简单,甚至发生损坏业主财产、殴打 业主的恶性事件。一些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管理混乱,造成行为不规范。
3、业主与业主组织之间的纠纷问题。物业管理中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业主自治管理与物业服务企业的专业化管理相结合。业主的自治管理,主要是通过制管理规约和成立业主委员会两个关键环节来实现的。然而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并没有成立相应的业主自治组织。
二、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对策分析
切实解决目前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功能,对促进物业公司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小区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制定完善的物业管理相关配套法规
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出台配套法规。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律体系需要在与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其它法律法规互相衔接,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法律规范组成有机整体,并成为国家法律体系必不可少的分支。
2.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
物业管理早期介入法制化。以法律的形式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小区项目可行性研究、小区的规划、设计等阶段,站在业主的角度,从使用、维修管理出发提出前瞻性意见,从根本上杜绝影响日后物业管理的先天不足问题。
3.积极开展招投标机制
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首先对比较规范的住宅小区进行试点运行,多组织相应的招投标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对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优胜劣汰,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发展。此外,应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权利,逐步推进分业经营,改变物业管理依附于房地产开发的状况,使物业管理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从体制上解决建管不分的弊端,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和接管验收制度,明晰物业管理各方的责权利。
4.建立物业管理信用档案
政府应委派物业管理协会建立物业管理公司信用档案体系,它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为业主、业主委员会查询物业管理公司信用服务,为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投诉途径的信息管理系统,减少物业管理公司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
5.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应强化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6.奉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的质量
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最终的顾客是居住者,居住者的满意度才是衡量物业公司工作的最终标准。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更新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注重对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改革服务质量。
7.培育和监督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建立与运作
行政主管部门、社区居委会应加强对物业管理法规的宣传,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广大业主的物业管理意识,积极推动小区业主大会的召开及业主委员会的产生,并引导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
2、新型农村社区的多元化管理主体职能定位与关系协调问题分析?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社区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共同构成的社区管理组织系统。
1.明确党与政府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指导职能。当前农村社区党组织的职能定位:
一、是农村社区的政治核心
农村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社区的执政基础,把握着各项事业的政治方向。农村社区党组织担负着全面领导农村社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党组织政治引导职能,是农村社区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的前提。
二、为推动发展指明方向
一切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实施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区党组织要和社区居委会协同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状况,逐步实现人口、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社区内部的重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 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三、为服务群众强化动力 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创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载体和途径,努力建成结构严密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对农村社区的全覆盖;与此同时,大力整合社区资源,通过社区党组织联系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工 青妇等群团组织及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 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改革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成果。
四、为构建和谐提供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农村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居民 的主心骨,这不仅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也是历史形成的。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在增进和谐、维护稳定 方面的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始终,构建起党组织调控功能与群众 自治功能互补、行政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格局。
2.以居民委员会为核心推进社区自治的职能。居民委员会的职能定位: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我国农村社区中真正具有一定作用和地位的居民自治组织只有居民委员会。根据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委会是“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任务是组织居民“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协助政府做一些群众工作。所以,居委会应该是由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并维护本居民区全体居民的利益为主要职责的社区组织。
3.推动各种农村社区组织的作用及职能。以治理与善治理为指导,有必要加强农村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培育。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组织为依据,才能更好地整合农民多样的利益诉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利益表达。在新时期,我们不仅应重视组织的成立,更应不断完善组织的功能、运行方式,从而使农民利益表达得到更好的保障、政治参与渠道更畅通
新型农村社区的多元化管理主体关系协调问题分析:
一种良好的社区管理体制必须明确权力主体职权和责任范围,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1.建立健全社区内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
2.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能。正确处理社区党组织和其他社区管理主体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管理组织的领导核心,主要体现在政治、组织、思想等方面的领导。同时要正确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依赖于政府的扶持,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本身就是政府行为的结果,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与实践可以推动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组织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采取设立党员干部监督意见箱等具体措施来完善社区监督机制,形成各部门、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局面。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各方面协调作战的过程。在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机制下,各管理主体协调配合,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运行环境,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