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9:0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奉化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奉化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最终版]》。

第一篇:奉化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最终版]

“八大推进“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要求,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1、着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改革成效具体有:主要通过开展企业提升工程,做好政策扶持工作,改革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销售等几方面工作,达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对农户的带动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不断推进。今日食品的金枪鱼系列食品因产品配方独特和包装新颖,成为欧洲市场各知名超市的头等品牌。士林公司生产的各种竹家居用品因款式独特、品质过硬畅销欧美市场,今年合同金额已达1500多万美元。以勒食品加工的蓝莓系列食品因产品质量好成为日本市场的抢手货。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紧密型基地保持在9.8万亩左右,联系带动农户4.6万户,吸纳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推荐滕头园林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材料已通过省农业厅上报农业部待批。推荐宁波华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奉化龙泰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奉化市丰收油脂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申报宁波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被宁波市政府正式认定。2011年度奉化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9家。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营销模式,广泛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大户参加各类展会,大力推介奉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及时开展鲜活农林产品“绿色通 1

道”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放“绿色通道”产地证明6000张,实际使用5000张左右,运输我市鲜活农产品2万吨左右,降低了我市农产品的流通运销成本估计30万元左右。

2、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和消费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编制和修订主要农作物质量和技术标准36项,标准化栽培模式图12项,常年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20万亩以上。推广应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农业无害化综合防治面积达到22万亩。全市标准农田超过20万亩,08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建立了省级计量机构认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对我市的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我市主导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把好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关。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使用为主的“三品一标“标志使用专项检查、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水溶肥料为主的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以种子、肥料、杀鼠剂为主的绿剑一号行动、以禁限用高毒农药和假劣农药为主的绿剑二号行动及外来籍菜农聚焦地种植蔬菜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检查等各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4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业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79家次。至今我市已拥有绿色食品11只,有机食品保持认证5只(包括国外),无公害农产品41只,无公害农产品以上基地面积19万余亩。加强农畜产品检测体建设,确保上市地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计划前内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新增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使我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范围将涵盖水产品、畜产品和植物产品等领域。

3、着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联合出台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定办法,放活流转,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等办法,极大地拓宽了合作社和林特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4、着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我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全面落实了责任农技推广制度; 2010年开展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建立和完善了我市农技推广的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和保障制度等四项制度,落实农技推广专项资金160万元。逐步形成了“农业技术专家(农技推广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农技指导员与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场)”农技推广网络。

5、着力推进农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开展农民信箱用户属性数据库建设。通过农技110服务热线、短信功能和QQ群等与各村信息员进行日常的交流和指导,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努力将其打造成“三个服务平台”。即传递信息平台、农技服务平台、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至今,我市农民信箱注册

用户数为16333户,用户启用数为16311户,启用率达99.8%;全市累计发布公共信息3355,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4693,发送信件112891封、手机短信110709条。全面推进万村联网工程建设,抓好每日一助,扩大销售渠道,注重多向发展,提高网上农博会知名度。

6、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资格和市场经营地位,各级政府和财政、银监等部门出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我市抓住机遇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来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逐步成为引导一家一户分散农民抱团进入市场的一种有效的载体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截至2011年6月底,全市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4家,其中今年新增41家,注册资金总额为74931.896万元,入社社员6260多人,带动农户38249多户。已拥有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宁波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

7、建立健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体制机制。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市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市政府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制定了土地流转工作目标,明确了土地流转重点工作和扶持政策。根据市政府文件精神,我局会同财政局,制定了具体奖励扶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实施办法。

8、积极构建高效、经济、低碳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主要措施:提升农业产业基地循环发展水平,大力推广农业清洁化生产,培育三大类型循环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循环农业经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完成全市所有规模畜牧场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在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治理达标率在80%以上;商品有机肥年推广1万吨以上,沼液消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3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以上,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奉化市农林局

第二篇:国务院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国务院部署开展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

2013年04月03日 2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

会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通过深化改革同步推进“新四化”建设,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富裕农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要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综合配套改革,推动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会议确定,选择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任务是:

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股份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严格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农业信贷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引入多元化资金,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完善涉农贷款抵押担保、农业保险等机制。探索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的有效办法。

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农业科技等公益性服务。

五、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网络,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六、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

七、完善粮食生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增长、生态补偿、粮食产业发展保护等机制,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大县的奖励资金,新增农业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

八、整合涉农资金,把专项资金集中起来由试验地区的地方政府统筹使用,以提高使用效益。各部门要保证支持力度不减,地方政府要确保资金不用于非农领域。

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注重保护我国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特色,探索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会议强调,改革试验要加强规划,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规划、政策的衔接,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意愿和基层首创精神,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试点地区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重点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先封闭运行,做到风险可控、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会议确定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完)

第三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稳妥开展改革试点,是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模式。为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特制定**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一、现实基础

自2006年底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推进“四大一新”(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框架城市、新农村建设)来谋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了超常发展的奋斗目标。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已呈现出超常发展的喜人态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6.6亿元,同比增长14.20%。财政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8.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0.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2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8 亿元,同比增长64.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7亿元,同比增长23.8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8元,同比

— 1 — 增长13.40%;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同比增长15.80%。

“世界铜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工促农基础好。围绕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目标(即铜原料供应基地、电解铜生产基地、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关联、上下配套的铜产业集群。目前,全市铜加工企业达78家、铜冶炼能力达85万吨,铜加工能力140万吨。2008年全市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5.7亿元、税收31.7亿元。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全面动工建设,力争2009年投产拆解企业15家以上,年拆解能力70万吨。

大框架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城带乡基础好。围绕推进“四区合一”、建设“大框架城市”的目标,中心城区至**、**的快速通道已完工通车,至**的快速通道预计2009年6月份可建成。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目前夏埠新区、城西片区、鹰雄大道沿线和龙岗工业新城“三区一城”的整体开发已全面启动。以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完成了市体育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同步发展的基础好。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过

— 2 — 千万元的乡镇达13个,过亿元的乡镇2个。2008年县乡财政发展迅速,全市37个乡镇街办,过1000万元的26个,比上年增加13个,翻一番,而且全市所有乡镇财政总收入均已过百万元,**市实现乡乡过千万元。

**市的基本市情是:人口少,区域小,经济总量不大,发展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发展势头强。从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看,今后一个时期,正处在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立足基本市情,抓住主要矛盾,着眼未来发展,是进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基本依据。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 “四大一新”和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切入点,以加快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在宏观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互动、开放互通、协调发展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整体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试点区域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实行统筹考虑、总体规划,兼顾各方利益,制定整体改革方案,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全面提高区域内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协调程度,促进城乡一体化。

——建立机制、合力推进。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以试点地区的自身探索为主,各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上下结合、形成合力。试点地区要在体制上敢于改革,在机制上勇于创新,在举措上善于突破,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把握重点、有序实施。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整体改革中分清急缓、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把握现阶段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力求取得实效。

——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城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重点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建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

— 4 — 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扩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将**市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活、统筹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力争到2013年,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积累经验。

四、主要内容

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有机统一体,通过规划引领和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和政府推动、自行探索和政策支持等手段,着力在规划建设体制、基本公共服务、统筹产业发展、利益协调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

(一)加快推进全市域的规划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发展布局。

1、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加大统筹城乡规划的力度。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域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市域内规划选址分级管理制度和城乡规划备案制度,对市域重点协调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跨区域建设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形成市域统筹规划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项目城乡建设新格局,提高资源配臵的效率和设施的共享度。

2、建立全市域一体的规划体系。围绕构建以**区为中心、— 5 — **市、**县城区为副中心、6个左右乡镇为节点的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框架,加快建立由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明确分区功能定位,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分区域确定产业结构、人口布局、建设用地标准、投入产出强度、环境保护要求,全面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单元化管理,细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快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做好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3、构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在保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要求,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工作、夏埠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严格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建立批后监管协同机制,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用地验收制度;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工作机制,建立土地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土地执法监管信息共享制度;进一步理顺强化市区土地储备管理,加强建设用地报批和土地供应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征收工作程序;加强农

— 6 — 民建房管理,严格按规划审批农民建房,坚持“一户一宅”制度。

(二)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

4、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及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客运发展新途径,着力构筑纵横交错、内连外畅的城乡交通网络,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通达深度,重点抓好县至乡公路、断头路和网络公路的建设。统筹规划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初步建成内联外畅的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分割局面,构筑中心城市到副中心城市、城市到乡镇、乡镇到村的三级公交网络。加快农村渡口改渡建桥工作,按照省、市两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多方面筹措资金,全面落实改渡建桥工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修订完善并出台《**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督促各县(市、区)出台相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及检查考核细则,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把农村公路养护列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

5、建立城乡平等充分的就业制度。加快建立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市场导向自主择业、公平准入鼓励创业和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用人观和择业观,— 7 — 引导就业困难群众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办好市、县(市、区)、镇三级联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中小企业,通过拓宽就业渠道,使农村劳动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着力抓好农民外出就业和回乡创业。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争取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入园就业。全面激活农业创业主体和投资主体,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投资创业,对外出务工农民回乡投资办厂的,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用地审批、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和引导基金,着力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6、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多层次、区域内可接续和转移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职工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建立未享受各类养老保险、7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补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保障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不断提高供养标准,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外

— 8 — 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接轨。建立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对象跨区域就医和实时结报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实现特殊困难人群社会福利救助全覆盖。

7、加快建立城乡公平的教育体制。实施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扎实推进教育资整合工作,适时出台推进农村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按“做大做强乡(镇)中心小学、做优做精村级完小”的资源整合思路,农村教育的投入向乡(镇)中小学倾斜,力争用3年时间使每个乡(镇)有一所高标准的中心小学。建立县(市、区)域教师统一配臵制度,构建更为开放、灵活的教师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津贴补贴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关爱教育弱势群体,进一步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子女都能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加快农村中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县、乡、村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升格,整合市直中专资源,确保**市职业技术学院江铜校区正式挂牌招生。

8、加快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以市群艺馆、艺术团、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为龙头,以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骨干,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市城乡四级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效益日益得到保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筹建市艺术中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加强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标准化建设,按要求全部独立建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配臵文化流动服务车;尽快建立1个市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3个县级基层中心和33个乡镇基层网点;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配套工作,争取在2010年全市33个乡镇全部都有文化站;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的投入,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区文化活动和农村文化活动等专项经费,促进我市城乡文化协调快速发展。

9、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按照国家和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试点单位为**市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和**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城乡社区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和乡村医生公共卫

— 10 — 生服务补助制度。加大农村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卫生人才,建立规范农村卫技人员进入、退出机制,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引进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城乡卫生体系建设的新机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度,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及医保差别报销制度,逐步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分级分层分类的医疗服务体系。

10、建立向农村倾斜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扶持和补贴政策。所有乡镇推行“乡财县代管”;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建立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导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新机制。

(三)加快探索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激发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

11、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体系。以建设小城镇为切入点,— 11 — 全面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村镇实际,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凡是没有编制规划的建制镇必须尽快组织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多元筹资,拓宽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财政安排一定资金;返还城市建设维护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给小城镇;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制度,实行级差地价;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小城镇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采取倾斜政策,培育其做强做大,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理顺关系,强化管理,提高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在各建制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制定和完善小城镇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环卫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具体办法。

12、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以各级政府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联动监管、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完善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

— 12 — 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13、深化户籍登记制度和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员来我市落户的条件,凡在我市拥有合法固定的居住场所和合法的收入来源的,均可在我市落常住户口。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土地承包、宅基地、计划生育、兵役优抚等相关政策制度的配套改革。深化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改革,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四)加快建立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

14、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健全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按照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量的思路,积极开展良种进村入户活动,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认真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加

— 13 — 快中低产田改造,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60万吨左右。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在全市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群。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扩大基地规模,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省、市级龙头企业,注重培植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改革试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业科技示范镇、示范户建设,发挥好典型引路、辐射带动的作用。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支持民营农业科研机构发展,培育科技经纪人。力争三年内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并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举办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促销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认真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建立健全供销、邮政系统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以质优价廉服务“三农”。

15、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充分利用省委组织部下派选调生、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村官”考录等方式充实农村“三农”人才。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切实推动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鼓励长期在基层一线的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培养和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模式,把农村乡土人才纳入人事人才工作的服务范围,打破人才的城乡壁垒,整合现有农业和农村人才资源。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带头人集中培训工作。组织农民技术人员参与全省“一村一品”示范点行业技术培训班,促进各示范点的互动交流。

16、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发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具有**市特色的生态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抓好以“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和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

— 15 — 社会生活共同体,加速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7、建立二三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机制。按照经济流向、区域条件,调整优化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升集聚能力。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资本向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快推进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打造“世界铜都”和“中国环保水工产业基地”。制定出台激励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在**市建立采购、物流配送中心,打造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

18、建立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机制。强化生态功能分区,健全环保准入机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划定优化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退城进园或退城进郊,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深化排污费权交易制度。完善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医疗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和督促乡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计划,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畜禽养殖业管理,控制农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全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19、创新发展地方金融。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组建**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培育多类别、广覆盖、竞争性强的农村金融市场,支持县域企业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乡镇小企业的投放力度;鼓励农业银行加大在县域、在农业的信贷投入;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及环保建设项目的投入,加大商业性贷款的投放;激发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利用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分布广泛,资金充足的优势。促进城市涉农企业与农户建立收购关系,对与城市企业签有订单的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对与农户签有订单的城市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利用小额担保贷款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对企业新增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健全我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产业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完善《**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核奖励办法》。引导各银行业机构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门机构,积极向中小企业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20、构建新型农村风险防范体系。按照“政府补助、农户自

— 17 — 愿、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户覆盖面,扩大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标准。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加快探索建立政策性农民自主创业保险制度。探索开展商业信贷与保险联动的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

(五)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

21、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注重实现乡镇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坚持机构设臵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相结合,以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为契机,在实现大乡镇的基础上,合理设臵各类机构,对乡镇原有的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实行整合重组。坚持职能配臵与强化乡镇服务功能相结合,逐步将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服务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坚持编制确定与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相结合,精简党政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切实加强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控制,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

22、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责权统一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小机构,大服务”的改革思路,合理划分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之间的事权和决策权,调整优化机构设臵。成立城乡一体的交通管理机构,— 18 — 统筹管理鹰雄大道、**大道、邓洪公路等城际快速通道;理顺水务管理体制,建立“大水务”管理模式,统筹管理境内信江流域;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信息化管理机构,推进农村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3、创新增强统筹能力的体制机制。继续实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大力整合行政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稳定和完善支农惠农的政策,健全财政支农的刚性增长机制,积极整合财政资源,开展政府主导、财政部门牵头、主管部门参与,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载体、资金为保障“三位一体”的支农资金整合改革试点,增强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

24、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按照“权利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配强”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市镇的扩权强镇、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新市镇的集聚辐射功能,把新市镇建设成为连接城乡的战略节点。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审定专项改革方案,— 19 —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时间5年,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为试点启动阶段;第二阶段(2010年),为重点突破阶段;第三阶段(2011—2012年),为全面推进阶段;第四阶段(2013年),为完善提高阶段。

待省政府批复总体方案后,制定阶段性实施意见,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改革重点,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提出需要由国家和省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三)健全机制,合力推进。

综合配套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市、县(市、区)政府和各部门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将改革试点任务作为县(市、区)和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重视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加强工作交流,加大宣传力度,合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第四篇:广元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广元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工作进展情况

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川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加快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的创新之举。确定广元为省级试点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元的关心、支持和鼓舞,更为我市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改革试点给我们提供了先行先试、超前探索的核心政策资源,为我们创造了破解制约我市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率先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新体制新机制的有利条件,对推进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跨越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2007年7月5日省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专题会议确定广元为省级试点市之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并在全市上下启动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工作:

(一)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次崭新的实践,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和理解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为此,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学习省委专题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阔广大干部的眼界、拓展思路,先后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和成都市委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作专题辅导,强化理论准备。在强化学习的同时,注重搞好宣传发动,在全市开展了统筹城乡改革试点的大讨论,运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改革试点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开展全面献计献策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切实加强领导,为改革试点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广元市统筹城乡发展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各县区、广元经济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也组建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主动参与和谋划改革试点的工作格局。2009年,根据领导变动情况,及时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

(三)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点,研究制定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省委、省政府选择在全省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就是要求我市率先在贫困山区探索出统筹城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基本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年多来,我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研究制定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一是为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拟定了22项调研课题,在全市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调查研究。二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府从市级相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按照定位准确、操作性强、主攻方向和重点特色突出的要求,研究制定我市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并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作指导,主动征求了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把制定方案的过程作为集中各方智慧、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方案制定数易其稿,经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几次讨论,在省统筹办、省级有关部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实际,经上下积极沟通、反复修改完善,省政府于2008年8月22日正式批准了我市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三是在上报待批总体方案的过程中,先后初审了8个县级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及行政管理体制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事业设施建设一体化专项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专项改革方案,为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保障。

(四)突出广元特色,有的放矢抓点示范。一年多来,在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推进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广元是欠发展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能全面出击和面面俱到,必须针对广元市情,突出广元特色,有的放矢抓重点:首先,广元是山区市,山区发展,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是加快广元统筹城乡发展步伐的重要抓手。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林业发展大会,正式启动了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决定》,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加快森林工业、森林蔬菜、森林果业、森林旅游、森林畜牧和木本油料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省林业厅和市政府建立了“厅市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市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二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以打造特色产业集聚、企业发展要素充分整合的现代工业园区为核心,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动能。一年多来,加快了广元经济开发区、苍溪县武当工业集中发展区、剑阁县剑门工业集中发展区、旺苍县卢家坝工业集中区等现代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全市新引进入园规模以上企业75家,入园企业个数、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6%、75%、56.5%和80%。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资源转化战略的实施,新开工建设川浙(江)合作产业园、川黑(龙江)合作产业园、军民结合产业园和医药产业园,加快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亿元。三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通一二三产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和产业互动。依托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加快荞子坝、白桥坝、白龙、昭化、尚武等农业园区建设。坚持资源整合,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广泛采用土地租赁、入股、返租倒包等土地流转经营形式,初步形成了 “工厂+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工人”、“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市场+协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工厂连基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工农统筹、城乡互动新格局。四是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皇泽寺、翠云廊、苍溪红军渡、西武当、昭化古城景区成功创建4A,加快朝天区曾家山、青川唐家河、剑阁剑门关旅游景点建设,加快地震遗迹公园建设步伐,以旅游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三次产业互促互动。

(五)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统筹城乡改革试点相结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在重建规划上充分考虑城乡统筹,优化空间布局。在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过程中,认真分析评估地震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及其长远影响,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要求,确定不同区域开发方向和强度,将全市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由“一核一圈四翼”调整为西北部生态脆弱区、中部河谷走廊地区和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科学合理安排灾后恢复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二是在项目规划与资金安排上兼顾城乡,加大向农村的投入力度。充分考虑地震灾害对农村地区造成的重大损失,在项目规划和资金配置上适当向农村倾斜,对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设项目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盘子,在农村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公益设施、贫困村建设和生态恢复等方面提高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比例。三是在项目实施上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农房重建和受损水库、学校、医院等恢复重建,优先恢复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和农村商贸服务设施,统筹考虑灾害治理、土地整理和生态恢复重建项目。同时,在农房建设中推行集中建设、集中居住,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四是在产业布局上,积极推进集中集聚发展。依托交通干线和重点集镇,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坚持以块状示范、带状成型的方式,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加速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快建设生态度假旅游区和地震遗址精品旅游区,推动三产业发展。以产业的加快恢复发展来引导人口向交通沿线和重点乡镇集聚,实现产业集中集聚发展、人口逐步向重点乡镇集中转移的目标。

(六)强化改革主基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一是探索有利于城乡统筹的行政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理顺管理关系,切实将管理和服务向农村和基层延伸。积极推进了城乡一体的绿化管理体制及整合城乡客运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整合城乡客运市场工作已初建成效。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工作力度。在设立了利州区全力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利州区融利、旺苍县新京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了剑阁县包商富民村镇银行,设立了苍溪县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旺苍县结合TCC5项目试点,建立农村贫困社区滚动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村已达46个。我市已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村贫困社区滚动发展资金等较为齐全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三是创新土地流转办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旺苍县不断完善四川桃园公司“南阳模式”,促进农村土地集约经营;苍溪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土地流转有形服务市场;全市各县区积极完善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托管、转包、租包、转让、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不断推进土地流转与集约经营。四是推进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改革步伐。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了《广元市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等3个政策文件,并选择在苍溪县先行试点。

二、改革试点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特大地震延缓了改革试点进程。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遭受重创,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延缓了我市改革试点推进进程。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投入不足。广元发展阶段相对落后,发展条件相对较差,自身投入能力弱。小城区带大农村特征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差距大,亟需在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由于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我市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兼顾城乡协调发展不够,城乡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普遍存在,农村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制约了农村的加快发展,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成效不明显,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差异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多年发展积累下来的,目前已经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短期内解决的难度很大,统筹城乡任重而道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步伐:

(一)完善方案,细化目标。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方案。各县区和广元经济开发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要求,结合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政府批复我市的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修改完善县区总体方案,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尽快履行报批手续。二是修改完善专项改革方案并明确近期改革重点。制定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将改革试点的各项任务细化落实,近期重点在土地流转及管理和使用制度创新、农民工社保和农村保险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突破。三是拟定分年行动计划。重点明确今明两年推进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试点的范围和改革试点要达到的效果等,有计划、分步骤地扎实推进。

(二)抓住关键,强力推进。一是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坚持用统筹城乡的理念和办法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进一步推进工业集中集聚发展,推进受灾农民向城镇集中,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加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提速灾后恢复重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建立科学重建的长效机制,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及协作实施机制,健全省市对口支援多元合作协调机制。二是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为统筹城乡的突破口,强化城乡互动的产业支撑。大力加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旅游景区建设,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能源、金属、农副产品、建材、电子机械、旅游和职教七大板块发展,坚持合理布局、项目推进、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市场运作和生态导向“六措并举”。三是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研究出台《广元市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专项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进程,推进国有林企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建设和完善林业产业市场体系,积极支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四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改革。加快苍溪县试点步伐,积累经验,适时推广。逐步建立新型就业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保基本、多层次、广覆盖、相融通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建立与统筹城乡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人性化、规范化、信息化。五是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引导、服务力度,依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流转;鼓励企业、业主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加大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力度,在农房建设、产业发展和城乡结合部取得实质性突破。六是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稳步扩大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贫困社区滚动发展资金等农村地区银行业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范围,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七是打造统筹城乡示范点。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六个重要支撑点,在市县区充分调研和协商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区发展和改革的实际,在每个县区选择1~2个点先行先试,明确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和进度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确定的示范点,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方面,优先向示范点倾斜,尽快形成示范带动。

(三)强化领导,统筹协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强化领导责任,配强工作班子,落实目标任务。市级有关部门要牵头做好相关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加大推进力度,同时,加强对县区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纠错。二是加强交流合作。切实加强横向交流,密切跟踪重庆、成都国家级试验区和德阳、自贡省级试点市改革进展情况,学习借鉴其有效做法。积极加强同省级有关部门的衔接,创造条件签订一批厅(局)市合作备忘录,建立厅(局)市合作机制或示范区,争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三是加强总结提炼。充分借智借力,及时总结改革试点中的经验和教训,将典型性创新成果进行理论提炼并适时推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推进城乡统筹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更需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并对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将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我市推进“两个加快”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第五篇: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情况汇

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情况汇报

一、两大平原区基本情况 我省***、***平原区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城内包括11个市的51个县和农垦9个管理局的114个农场,593个小城镇、6272个中心村和28829个自然屯,人口2367万。行政村数量多、密度高、主导产业主要为农产品种植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区域为农垦系统以现代化农业为生产为主,已初步形成的农场为中心的小城镇规模,经济基础较好,城镇发展空间较大,其它城镇缺乏相应 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模式单

一、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乡镇以集贸经营为主,城镇吸纳、转移农民能力十分有限、区域城镇化率较低。

二、两大平原区域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 2010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方案明确了我省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推进工作分为启动阶段、加速推进阶段和巩固提高阶段。目前,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方式创新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为城镇化建设指明方向,在全国率先完成377个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省66个县完成了《县城镇村居民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了沿乌苏里江四县《镇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和《县城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全省已编制完成《县市城村镇体系规划》2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783个、行政村建设规划4349个,规划

编制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深入实施城镇化试点工程,努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重点推进两大平原区域内百镇试、旅游镇的“三供两治”及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的承载力。目前,百镇试点镇开工项目 个,完成投资

亿元,旅游名镇开工项目 个,完成投资 亿元,已有 个县完成三供两治项目。

以失去三棚一草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人民环境。

大力开展城镇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改变城镇面貌,制定出台了《全省撤屯并村规划纲要》总结推广了城乡一体化型、宅基地置换型、新型压区型、村企共建型和屯镇新建型五种模式,全省撤并自然屯770个,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积极推动场镇共建试点工作,按照规划一体、管理一体、社会事业一体、组织推进一体、政策趋向一体的原则,制定省级政策的支持政策,全局推进鹤山农

场与双山镇、双农场与 德镇两个场镇一体化试点建设。目前,双-鹤、双-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双-鹤一体化建设总投资1.62亿元,完成了公路、供热和居民安置小区项目,双-一体化建设总投资4.4亿元,完成了居民安置小区、公路、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干部交叉任职。

三、两大平原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强化衔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基本原则,到2015年两大平原区现代城镇体系趋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镇产业支撑作用显现,县城集原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到2020年,两大平原区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公园区型、商贸型、旅游型小城镇、农业现代化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县城、农垦、森工城镇和特色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实现区域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撤并3700个自然屯,重点打造建***、红兴隆、北安等区位优势明显的中心城镇,城镇化率达到62%,到2020年全省累计撤并5700自然屯,全省要打造30个5万元人口的小城镇,70个3万人口的小城镇和200个1万人口的小城镇、城镇化率达到65%。

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到2015年区域为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供水普及率90%,县城供热普及率70%,中心镇供热普及率50%以上,县城供气普及率60%,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60%,中心镇污水处理率30%,中心村污水处理率20%,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中心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0%,中心村垃圾无化化20%,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到2020年,区域为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供水普及率95%,县城供热普及率80%,中心镇供热普及率60%,县城供气普及率70%,县城污水处理率70%,中心镇污水处理率40%,中心村污水处理率30%,县城污水处理率。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覆盖率达到30%以上。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中心村收入7000元,城乡居民居住面积28平面,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中心村收入11000元,城乡居民居住面积30平米。

四、两大平原区域一体化推进措施及政策建议

两大平原区域涵盖了我省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以及油田、矿区、农垦、森工四大系统,结构层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应科学规划城镇功能布局,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互初、布局合理和理有序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建设体系 以哈尔滨市区、齐齐哈尔市区、大庆市区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现代都

市农业、利用资金优势加大对周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革城乡发展。构筑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结构,以工业化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以鸡西市、绥化市、黑河市等为代表的较发达地区,应重点壮大县城经济、增强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县城区位特点,多形式发展县城经济,其它不发达地区应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和机制,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化承载能力

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城镇道路、三供两治等项目建设,省级建设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镇土地出让金返还机制,整合国民对保障房、棚改工程、泥草房改造、三供两治等专项资金国,采取招商、贷款贴息、特许经营、合资

工作,向城镇化建设倾斜,加大市场化工作力度。

深入推进合作共建,探索机制体制创新 在总结农垦、森工行业一体化试点经验基础上,增加以大庆为中心的油区城镇共建和以四个煤城为中心的矿区与城镇共建的试点,发挥农垦、森工、油区、矿区小城镇区位、采取优势、推动人口采集、产业集聚和生产要素集,统一规划、共同投资、分步实施、共建共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园区一体发展、一体建设、逐步扣宽合作共建广度和深度,在城镇人事干部管理、土地、税收和审批等方面实现突破,下放管理权限,赋予城镇与县同等权利,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下载奉化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奉化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安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大安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2008年09月04日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区政府办为加快全区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自贡破解城乡二......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全5篇)

    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这是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客观上要求城乡居民具有平等的社......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总结

    明达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改革推进情况及2011年工作思路 按照市、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我镇围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部署各项工作,坚持......

    创新财政支持农业政策 促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创新财政支持农业政策 促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近年来,黑龙江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针对以往财政支农方式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放大效应不明显等问......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报告(优秀范文5篇)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报告 —2006年11月1日在浦东新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浦东新区副区长 万大宁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就一......

    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紧......

    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5篇范文)

    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编者按 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将自贡市确定为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为了建成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改革示范区,我市在多方面进......

    辽源市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

    辽源市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 辽源市是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