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三农 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立足三农 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农信社因农而生,因农而长。熟悉农村,了解农民,乡乡都有农信社,村村都有信贷员,这是农信社最大的优势和最显著的特点。
以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上却拥有信息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由于信用社网点众多,与本地区的农民、中小企业容易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区内农民、中小企业会形成关系型借贷。在信息优势、规模限制下,确定了农信社市场的定位: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
在新形势下,我市农信社认真关切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准确把握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在满足“三农”资金需求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切实制订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优化信贷结构,创新支农手段,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信社要以实现银企“双赢”为目标.在坚持为“三农”服务、巩固传统
业务的同时,打破常规,不断完善自身市场定位。拓宽信贷服务范围。我市农信社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现代农业加工以及菜篮子、生猪、水产等行业为切入点,在小额农贷、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方面实现了信贷服务的新突破,确保涉农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深化认识加强考核
随着我市农信社的发展壮大,在满足传统“三农”资金需求的同时,农信社要做大做强必须寻找到新的市场切入点。经过市场实践和反复分析思考市联社逐步统一并深化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既是服务区域经济的需要,也是农信社实现自身稳定发展要求这一认识,将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作为转变经营增长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为促进各联社重视和积极开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市联社加大了考核力度,在每年下达的业务计划中规定了各社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指标,并将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有效促进了全市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
优化流程重构机制
为方便中小企业客户办理贷款,提高信贷工作效率,我市农信社在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针对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需求迫切的实际,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合理设计对单个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确定不同信贷业务品种的具体额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不良信用记录、资信状况良好的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对市政府有关部门推荐的有流动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和融资试点中小企业,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均积极予以支持。
提高服务速度,并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对单个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确定不同信贷业务品种的具体额度,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进了额度项下授信业务的审批流程,有效提高了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创新手段改进服务
市联社在强调管理时首先把“以人为本”放在了首位,把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与内控制度结合起来,实行竞聘上岗,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在实施“人本工程”的同时,联社还积极实施“业务工程”建设战略,针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建立了健全内控制度,坚持检查与监督并举,要求员工必须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每办一笔业务,每干一件事情都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
农信社还努力开展担保和产品创新,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根据
中小企业在“创业”、“成长”和“壮大”各个阶段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我们在全省农信系统首先开办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综合运用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有效地降低其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信贷服务。在充分调研和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推出了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保函业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土地取得权质押贷款等一系列新产品,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完善了服务功能,提高了竞争能力。
农信社改制、改进服务,重点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以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为新的起点,坚持“三个不变”;积极参与和支持台山经济大发展,不断创新服务品种,扩大业务范围,与台山经济一起成长”。我市农信社不断加大,对促进农民增收关键环节的支持;积极探索提供小额农贷、循环贷款、厂房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服务;继续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要确立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坚持改制不改向,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着力抓好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抓好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力争新的一年新增各项存款,实现宏观经济利润,使企业好内控能力和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市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我市农信社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紧紧围绕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唱响支农主旋律,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辉煌篇章。
有勇于开拓的领导,有无私奉献的信合队伍,信合情焉有不撒满天下之时!只要用心去做,信合情没有撒不到的地方。正是有这样的信念,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广大农民笑了,企业乐了,信合人实现了又一次跨越,信合事业会蒸蒸日上!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关于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
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经验交流
在21世纪的发展征途中,信用社应抓住机遇,瞄准市场,密切关注广大中小企业的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要求,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创新金融工具和品种,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与关心和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共同开辟中小企业的便利融资绿色通道。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其发展目标应该以改革经营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和创新管理方式为核心,有效激活区域支行经营活力,不断加大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投入总量和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水平,切实提升“三农”和中小企业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县域商业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县域,加大投入
要突出“三农”和中小企业在全行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全面系统地推进“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合理安排各项经营资源,保障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投入,促进“三农”和中小企业业务优先发展。
2、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资源、市场发育等方面的状况,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和不同类型的业务,因地制宜、方式多样,灵活性地开展“三农”和中小企业业务。
3、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在拓展“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中,必须有选择,有重点,搞精品工程。在业务发展上应确定各阶段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业务和重点客户。在资源配置上向重点区域、产行业和客户倾斜。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环境的改善和产行业的成熟,再逐步扩大支持的范围和重点。
4、讲求效益,防范风险
在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讲求银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务必坚持商业化运作,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商业性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做法
信用社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把做好当前信贷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地把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宗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折不扣地履行好信用社的神圣职责,以创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新水平来检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效。
(一)以支持和服务“三农”为宗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主体,对“三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信用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以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符合广大农户需求的信贷业务品种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在继续抓好支农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农田设备、农民住宅、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订单等抵押贷款,把农民拥有各种资产和权利转变为发展生产、扩大规模经营的“真金白银”,以及重点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以此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互动、和谐发展。
(二)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双百工程”所需配套贷款。我们信用社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均衡增长的前提下,一定要切实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科学配置信贷资源,注重保证手续齐全,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信贷投向的优质项目、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等领域,对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双百工程”所需配套信贷资金及时予以支持,同时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早介入项目的调研、评估和核定资金投放工作,对资金启动量大的项目,可采取银团、社团贷款方式,加快信贷投放进度,为“双百工程”提供有效信贷支撑,确保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支持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我们信用社要落实开展“服务企业年”的具体举措,对防城港市辖内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逐户建立客户信息档案,组织派员跟踪调查,掌握客户资金需求,进一步强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六项机制”,调查了解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中小企业拓展新市场,增强中小企业产品具有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四)支持就业、助学、残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改善民生性信贷支持。根据最近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更好地服务群众,让信用社成为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金融使者”。因此,我信用社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安排贷款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人群进行创业,以此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把支持创业贷款办成防城港市区信用社又—个业务品牌。
(五)积极支持消费信贷市场。我信用社要落实扩大消费的信贷投放新举措,切实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围绕住房、家电、教育、旅游等与民生相关联产业的信贷消费,加大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改进消费信贷业务办法,积极支持启动贷款,以此拉动市场消费尤其是拉动农村扩大消费。
(六)进一步支持产业科学转移创效益。我信用社在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转变观念,支持出口信贷业务,如支持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拳头产品、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外贸出口等等,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走出国门,抢占市场,创造外汇,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信心同在。如果不转变经营理念,无法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需要,则会阻碍发展。因此,我们信用社要从容应对金融危机,以变应变,化消极为积极,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支农宗旨,巩固支农主力军地位;强化信贷营销,创新信贷运作机制,继续做大做强信贷总量。着力加大金融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第三篇:立足“三农”服务 践行群众路线
立足“三农”服务 践行群众路线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蒋超良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中国农业银行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推动服务“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群众路线学习,深刻认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央金融企业,忠实履行面向“三农”的光荣使命,坚持股改不改服务“三农”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力度,始终把服务“三农”摆在首位,不断强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总书记曾指出:“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工农联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大局,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撑。农业银行作为一家面向“三农”、横跨城乡的国有控股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特殊作用,增强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发挥好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党和国家 1
工作大局。
从农业银行的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60多年来,农行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一部农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服务“三农”史。中央对农行的定位在“三农”,社会各界对农行的期待在“三农”,投资者关注农行的投资亮点在“三农”,农业银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在“三农”。农业银行只有努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才能无愧于农行的光荣传统和历史传承,才能为农行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赢得空间。
贯彻群众路线要求,积极创建和弘扬服务“三农”的优良作风
与城市金融相比,“三农”金融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情况复杂等特点。
近年来,农业银行紧紧围绕广大“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5年翻了一番,惠农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84%的乡镇和64%的行政村,对现代农业和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只有贯彻群众路线,依靠农民群众,积极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才能真正把“三农”金融服务做好、做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服务“三农”政策性强,群众色彩浓,做好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地区,付出艰苦努力。只有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农民的诉求装在心里,始终抱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才能做到不怕吃苦、不畏风险,才能有踏踏实实为农民服务的精气神。
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呼声,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城市金 2
融的规律、模式、方法照搬照抄到农村金融领域,效果不好,农民也不满意。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走出机关、走进农村,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三农”金融服务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才能不断改进服务“三农”的产品、服务、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破除“四风”,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始终为群众办实事,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中央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定位和要求,细化为可量化考核的业务发展指标、可操作的工作举措和长效化的政策制度,通过科学决策、稳健经营,努力改善服务、提升品质,努力使农业银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银行、满意银行。
把实现服务“三农”新突破,作为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成果的集中体现
新形势下,“三农”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村信息化都提出了新的金融需求,传统的金融服务已难以满足农民需要。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核心是要在服务“三农”上取得新突破,拿出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
在“强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县域“四化同步”发展,为农业银行做好“强农”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批金融需求旺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城镇化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住房保障、居民消费等方面,也将带来大量的新增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将紧紧抓住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在服务重点、产品设计、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做出一揽子安排,拿出专属的金融产品和综合服务方案,做好金融服务对接,办出农行服务特色,使农业银行成为现代农 3
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首选银行。
在“惠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着力提高产品覆盖面和使用率,向农村地区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多功能的基础金融服务。一方面,围绕金穗“惠农通”工程,开展“提质增亮”活动,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保、新农合、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持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丰富优化“惠农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金穗“惠农通”工程与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移动电商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对接,拓展惠农卡网络化应用,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
在“富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着力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户贷款,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直接面向群众,在“富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银行将坚定搞好农户贷款业务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农户贷款余额稳中有升、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快推动农户贷款业务转型。重点支持具有产业链依托的“链条户”、与龙头企业签约的“订单户”、经营能力强且信用记录好的“增信户”以及从事专业化种植、养殖的“规模户”,更好地发挥农户贷款的富农功能。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金融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做好对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结合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走上致富路。
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已经覆盖了12家分行的944家县域支行。下一步,农业银行将认真落实国务院政策要求,逐步扩大“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着力完善事业部管理体制,做实“六个 4
单独”运行机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行的好做法、好经验,构建持续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在县支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县支行是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业银行将以提升县支行服务能力为契机,把人财物等各种经营资源更多投向县支行、更多投向基层网点,拓宽县支行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各部门、各级行简政放权,解决县支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支持基层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服务“三农”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强化基层和基础管理,着力加强基层网点治理,不断提升运营、信贷和安全保卫方面的管理能力,打造为农民群众提供平安服务、稳健服务的新型县支行。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4日12 版)
第四篇: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建设
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发展
摘要:在整个社会中农村农民占了很大的比重,农村的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关注农村,解决农村现存问题,建设发展完善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三农新农村改善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龙金贵,1990年4月25日,男,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4061
43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我的家乡是在苏黑龙江的农村,曾经是一度相当的贫困,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寒假返家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时间: 2010-02-12——2010-02-18
地点:家乡附近农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
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靠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
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四 建设新农村重要举措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头一条就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以人为本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目标,都是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等等这些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为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体现了以农民为本的思想。
生产发展要依靠农民,生产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是生产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生产发展也是为了农民,造福农民,使农民充分享受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生活富裕就是让农民生活富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也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乡风文明,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通过农民的文明,来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指村庄形象必须清洁、整齐,生气勃勃,人与人之间和谐,生态环境好,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出一个友好型农村;管理民主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民,农民必须具有科学的民主意识,通过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来实现科学的管理民主化。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二十个字”为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推进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宗旨和目标是使城乡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在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条件的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单纯就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而要跳出三农抓三农,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另一方
面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限制,着力培育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2] 孙荣欣 王艳萍主编·学术纵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五篇:中小企业快速调查报告
陕西银行业支持小企业融资的调研情况
一、基本情况
在银监会的积极倡导下,陕西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重组业务流程、创新营销机制,将小企业作为战略转型的要点,通过产品营销推广、政策导向指引、激励措施倾斜、授信管理调整、外部资源开发、市场调查研究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工行、建行陕西省分行和兴业银行西安分行2008年一季度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4.68%、20.29%和38.77%,分别高出同期行内总贷款增速8.38、13.7和44.44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一)构筑小企业金融服务新体系
陕西工行、建行、兴业、民生、西安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成立了专门的小企业信贷管理部门,为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建行陕西省分行还在2008年3月28日成立了建行系统西北第一家小企业经营中心,专门经营小企业信贷业务,采用标准化、专业化、流水线作业方式,建立批量处理的小企业信贷工厂。民生银行西安分行确定20名员工专门从事小企业信贷工作。
(二)建立小企业贷款激励机制
陕西工行、建行、浦发等多家银行已将小企业贷款纳入年终考核中。2008年工行下达了全年小企业贷款净增5亿元的计划,并根据客户资源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确定26个支行作为中小
企业信贷业务的重点支行,配备人员,加强管理,逐步推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建行陕西省分行对小企业信贷业务单列新增计划1亿元,并将小企业业务客户新增数和小企业贷款增加数列入了全年的考评计划。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将对小企业的服务水平,贷款发放额度,贷款收息率、贷款不良率等多项指标,纳入工资奖金任务考核中,并对微小企业贷款规模突出的支行给予奖励。其他银行均计划拿出一定比例的信贷规模用于支持小企业发展,预计2008年全年信贷支持小企业的总体情况将好于去年。
(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陕西各家银行机构都不同程度的针对小企业特点设计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工行陕西省分行在对小企业办理贷款时,一方面接受自然人以其财产或权利提供的抵(质)押方式的担保;另一方面对优质民营企业开办存货抵(质)押贷款和应收账款抵质押贷款业务,不断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建行陕西省分行推出了“速贷通”、“成长之路”、“个人助业贷款”等业务;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推出了周转易、法人按揭、商品提货权融资、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贷款等业务;交通银行西安分行推出了“展业通”等适合小企业的业务品种。兴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推出“金芝麻”中小企业系列金融服务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贷产品组合,拓宽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尝试建立中小企业理财服务体系。
(四)与小企业相关的评级、授信制度趋于健全
陕西各家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西安是商业银行都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小企业信贷政策、业务管理制度、信用评价制度、授信审批制度等,基本实现了小企业信贷产品的标准化,信用评价、授信审批的标准化,有效地推动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各银行分别建立差别定价体系,根据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营运成本和贷款目标收益对小企业实行差别定价,工行、建行还依据小企业资信、经营、担保、还款来源的差异,将贷款利率上浮30%调为上浮15%—20%。
(五)政府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政府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投入,并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形成,截止2007年末,陕西共有担保机构54家,担保基金29亿,并已为1000多个企业提供担保。由于担保机构成立不久,担保业务刚刚起步,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将在小企业融资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面临的问题
(一)由于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贷款规模受到限制,银行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开展情况也受到影响,小企业贷款发放呈下降趋势。2008年一季度,由于受贷款规模的限制等原因,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陕西金融机构一季度小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同期贷款增速13.9%。
(二)受制于陕西整体经济发展状况,陕西小企业经营情况参差不齐,优质客户不多;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小企业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关联关系较为复杂,实际控制人个人信用及道德情况难以掌握。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成本高、风险大,加之目前银行实行信贷问责制度,信贷人员存在惧贷心理,放贷积极性不高,造成开展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银行机构相对集中在工行、农行、农发行、招商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等部分银行。
(三)小企业融资环境尚不完善。一是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未建立,其急需的长期稳定的资金难以筹措。二是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严格的条件和过高的收费加重了企业负担。如许多银行反映目前担保机构对需提供担保的企业审查过严,收费相当于银行贷款利率的50%,致使众多小企业因其门槛过高而难以获得担保。三是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缺乏统一性,影响了企业资信评估的可信度。四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少、收费高、手续复杂。五是社会信用环境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小企业贷款违约成本较低。
三、政策建议
许多银行认为,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银监会积极鼓励银行业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既有利于各家银行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又有利于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更有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条件尚不具备,需要政府
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才有利于为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因地制宜,制订小企业扶持政策
一是降低小企业贷款业务营业税,给予银行机构贷款损失准备提取及损失核销优惠等倾斜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担保机构监管体系,规避担保风险;三是银行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支持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明确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应简化到什么程度,以便于基层银行具体操作,同时对从事小企业信贷工作人员要有免责保护措施;四是建立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推动建立省级或国家层面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二)构建良好的小企业融资信用环境
建立统一的小企业信息咨询平台、信用评级和跟踪体系,加大对企业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借款企业违约信息通报制度,增加企业违约成本等措施,切实改善小企业发展的信用环境。加强对抵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规范各项收费标准,切实解决小企业贷款外部附加成本过高的问题,发挥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作用。
(三)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小企业融资市场体系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业务创新、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等,大力改善银行间接融资对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政策,积极培育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等各种市场主体,研究制定规范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备、发展规范、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