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发展策略思考
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之思考
李丽
摘 要: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如今民营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浙江全省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市场规范化、人力资源、经营者素质方面成因,最后提出了管理机制变革、战略联盟、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制度经营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私营企业抓住良好的机遇蓬勃发展,在服装、皮鞋、皮具、低压电器、家用电器等许多行业涌现出大批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经过传奇般的创业发家和近10年的迅速拓展后,私营经济已出现分化。部分企业历经市场的洗礼后逐步成长为闻名一方的行业巨人,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因未能更上一层楼而停滞不进。在经济国际化和体制转型的新环境下, 这些企业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唯有树立全球化经营战略,进行彻底改革创新,中小企业才能镇静迎接WTO的严峻挑战。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我省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余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在全国省区名列前面。这都和产业群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很多产品已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我省产业集群分布相当广泛,据统计,全省68个县市区中,有48个县市区形成“块状经济”。而其中中小企业集群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多种企业集群形式共存。中小企业集群同专业市场或其他类型市场共生。
据统计,到2003年,我省已经是全国私营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各类私营中小企业60多万家,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89%,产值占71.2%7,产值比重在沿海发达省市中是最高的。堪称“中小企业王国”。而我省的中小企业又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在湖北省工业经济中,乡镇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6%(2003),充分体现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即大部分自80年代后期开始创业。由于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物质较为贫乏,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浙江地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商业头脑、无畏的斗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缔造了一幕幕创业佳话。然而,浙江中小企业通常存在经营管理粗放、管理组织落后、营销环节薄弱等现象。不少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仍未建立起现代企业所必须的科学管理体系,这已成为阻碍企业继续发展的劣势所在。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毫无疑问会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企业迅速摆脱这些困扰,寻求可行的解决之道,应当首先找出这些问题所在。笔者认为从企业管理等方
面来分析存在如下不足:
1企业经营者素质有明显差距
企业家个人素质与涵养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我省当前中小企业主中占最多的还是民营企业家,少数是脱胎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任命的企业主。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确立竞争观念,更要有风险意识。
但目前很多企业家缺少科学经营管理知识。许多企业管理层甚至老板本人都难以明确公司发展方向,缺少长期规划。有一个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皮鞋公司董事长曾得意忘形向人描述他公司业务的红火,但当被问及其长久规划时,其回答竟然是“生意好就加2条(生产)线,生意如不行再考虑转行”。对未做大企业,凭借主要人员长期市场经验积累去感觉市场和把握机会,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不知高效运营企业,难以辨别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无法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战略目标,最终大多可能面对失败的结局。
2企业管理权利的收放运用失当
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主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大小事务都要拍板,此时就需要放出部分权力让专门负责人来决策,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及时解决。“放权”还能使企业主吸收外边资本进入,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使资金周转更灵活。但“放权”并非全部的放,必要时还得学会“收权”。有些中小企业,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太规范,有时出现部门利益协调不一致,经营业绩一团糟,就需对一些问题部门收回其主管部分权力,经企业主亲自抓该部门后一段时间协调,出现的问题会得到解决。3企业建章立制方面有些缺陷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而我省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主总管所有事情。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老板一人说了算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1)系统的营销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营销部门,大企业通常分类比较仔细,有市场部、销售部、策划部、广告部等;而许多小企业可能就一个营销部,集中以上这些部门的功能,有些甚至连专门的营销部也没有,但至少也有专门的负责人。一旦要进行一些专门工作,如策划、广告投放等,就会显得盲目,不够专业,实际效果差。
(2)缺少严格的财务监督机制
有些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有的虽有制度却根本没有执行。有一个年销售1.5亿元的家电企业在进行清查帐务时,惊异的发现其21个分公司累计有坏帐3000多万。这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而有的较小企业则根本就没有专门财务人员,老板往往自己兼任或亲戚朋友帮作财会事务。
4人才使用上过分看重家族性和当地者
许多中小企业忽略对人员的管理,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通常留不住人才。很多我省中小企业的分公司经理一级人员只使用本地人,这些分公司经理的素质普遍较低,基本未上大学。而绝大部分我省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据统计,全世界80%以上,如
全球最大、最成功企业al-Mart、杜邦、松下等都是家族企业。但家族企业因血缘裙带关系,易造成对人才的不公平对待。面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某些家庭成员知识、能力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以至妨碍企业走上管理专业化的道路。
5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够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多少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企业科技投资占销售额的占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我省企业科研投入不仅远低于这一指标,而且还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我省科研经费占GDP的0.71%,居全国第22位。人均科研经费为17.8元,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37.3元/人),居全国第29位。全省水平尚且如此,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科研投入所占的份额则更少。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设备落后,缺乏先进技术。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产品的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只能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生产。技术引进、技术更新问题亟需解决。
6一些企业产权模糊导致动力不足
因我国对中小企业政策不公平,对大企业关照多,而对中小企业优惠少;行业局限,融资非常困难,大量中小企业挂靠大公司或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有些中小企业产权不清使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不想做大,公司规模受到明显的人为限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成因分析
我省中小企业存在这些问题当然有内外各方面因素,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市场逐步规范和竞争日趋激烈
在我省中小企业主是作为都市草莽英雄出现的,他们在死板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变革中勇敢拼搏和大胆尝试,创立自己企业。虽是最早创业者,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由于市场不规范所能钻的空子也越来越少,现在企业讲的是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市场日益成熟,但很多企业却未前进,还是按老皇历行事,当然行不通。2 企业主未能顺应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尽快提高自身能力
民营企业家靠着闯劲和胆略白手起家建立的事业,但到达一定规模水平后,由于其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如果不努力接受新知识,将无法指挥企业踏上新台阶。而有的企业主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接受新的知识,或其处于各种心理不愿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也许因为有过去成功的经验。但改革开放初期敢拼就会赢的年代已经过去,一线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成为领导者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缺少得力措施
许多民营企业遇到过许多人才,却无法留住。许多民营企业留下的管理者不是企业家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者。有能力的人不能放心大胆的让他干,放心和能干无法兼得总是民营业主的一块心病。民营公司家族化常常是无奈的选择。
三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几乎都占本国企业总数99%左右。
鉴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都起到重要或决定作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美、加、德、法、英等国政府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较好成效。因此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注重管理革新。下面针对浙江中小企业缺陷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体制优劣往往约束着企业发展。而我国中小企业机构简单、人员少、沟通简便,尤其利于管理创新。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上应根据企业、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应建立多种形式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采用开发成功一次性奖励、技术入股、按产品利润比例分红等方式;对管理人员采用经营责任制奖金、年薪制等激励形式,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应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2制定比较优势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当前形势下的优势在于规模小,机制灵活,能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因而应确立“专、精、特”的特色发展战略,开辟唯我独有的市场,避开与大企业正面竞争的不利环境。要敢于创新,以新思路、新产品抢占市场。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曾说过:“经营者要找对的事做而不是把事情做对”。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显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有竞争优势。由此要求企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资源,强化核心专长,培育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3加快实现企业信息化
管理创新更要企业建立信息化即使用更科学方法管理企业, 降低经营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目前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物流配送、资金运作等方面相当滞后。美国过去10年中,经济增长应归功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信息社会逐渐取代工业社会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经受信息浪潮和电子商务考验,具备获取信息进行商务交易的能力。所以浙江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培训加强员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页或网站。
4建立企业合作联盟
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和运营网络的关系储备和维护是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稳定的纽带。因为单个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劣势,中小企业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紧密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此外,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一定要着力于开发新产品,也可采用承包经营战略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基础,大大减少经营风险。5倡导企业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寿命平均只有6~7年,中小民营企业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9年。而美国科技发展项目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与企业经营趋向全球化,企业竞争的成功取决于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与开拓新市场等核心能力。针对目前浙江中小企业产品老化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问题,应注意推行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力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要有选择性加大科研投入与技术开发力度,建立技术创新基金,也可引进其他企业先进成果加以消化和利用。技术创新
还应立足于争创名牌战略,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浙江中小企业增加实力的关键突破口是提高品牌竞争力。海尔集团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原因在张瑞敏为海尔制定的“品牌战略”。还应采取灵活的协作技术创新策略,走产、学、研相结合路子,集中各自优势,实施重点突破。
6重视外部政策公关
我国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养“小型巨人”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小企业的发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经委已于1998年7月成立中小企业司,专门指导中小企业改革和提出扶持政策建议。2002年11月底我国科技厅印发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国中小企业应当抓住当前这些有利因素,搞好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利用或组建信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7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中小企业成长初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是高度集中的,创业者是真正负责企业经营的企业家,能独立完成对企业的控制和运作。但随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加剧,经营负责度递增,企业所需处理事物必将超出个人的能力和精力范围的限制。作为企业主自身,要不断学习充实,快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此时家长式管理已不适应企业发展变化,这就需要建立合理分权的民主管理模式。各种企业行业特点不同,但都有共同目的,即设法实现组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徐丕洲.低获利狂潮袭卷,中小企业生存与因应之道 [J].成功经理人,2002,(6)
(2)刘辛等.浙江中小企业跨世纪发展思路 [J].浙江经济,1999,(3)
(3)章彬.西方国家怎样对待中小企业 [J].中国乡镇企业,2003,(8)
(4)漆世雄.浙江中小企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J].华东经济管理,2001,(10)
第二篇: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发展策略思考
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发展策略思考
叶 陈 毅陈 林 兴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本化的信息时代潮流要求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重用人才、不断创新,方能确保其长久赢得竞争优势。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如今民营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浙江全省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市场规范化、人力资源、经营者素质方面成因,最后提出了管理机制变革、战略联盟、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制度经营创新对策
江浙地区向来盛产商贾,远有“红顶商人”胡雪岩,近有正泰电器南存辉。改革开放后江浙私营企业抓住良好的机遇蓬勃发展,在服装、皮鞋、皮具、低压电器、家用电器等许多行业涌现出大批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经过传奇般的创业发家和近10年的迅速拓展后,江浙私营经济已出现分化。部分企业历经市场的洗礼后逐步成长为闻名一方的行业巨人,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因未能更上一层楼而停滞不进。在经济国际化和体制转型的新环境下, 这些企业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唯有树立全球化经营战略,进行彻底改革创新,浙江中小企业才能镇静迎接WTO的严峻挑战。
一浙江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浙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余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保持全国省区第一。这都和产业群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很多产品已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浙江产业集群分布相当广泛,据统计,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块状经济”。而其中浙江小企业集群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多种企业集群形式共存。中小企业集群同专业市场(如义乌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柯桥中国最大轻纺市场)或其他类型市场(如义乌联托运市场、房地产市场)共生(李永刚,2002)。
据统计,到2003年,浙江已经是全国私营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各类私营中小企业60多万家,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81.2%(盛世豪,2003),产值比重在沿海发达省市中是最高的。堪称“中小企业王国”。而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又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在浙江省工业经济中,乡镇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6%(2003),充分体现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即大部分自80年代后期开始创业。由于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物质较为贫乏,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浙江地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商业头脑、无畏的斗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缔造了一幕幕创业佳话。然而,浙江中小企业通常存在经营管理粗放、管理组织落后、营销环节薄弱等现象。不少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仍未建立起现代企业所必须的科学管理体系,这已成为阻碍企业继续发展的劣势所在。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毫无疑问会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企业迅速摆脱这些困扰,寻求可行的解决之道,应当首先找出这些问题所在。笔者认为从企业管理等方面来分析存在如下不足:
1企业经营者素质有明显差距
企业家个人素质与涵养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浙江当前中小企业主中占最多的还是民营企业家,少数是脱胎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任命的企业主。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确立竞争观念,更要有风险意识。
但目前很多企业家缺少科学经营管理知识。许多企业管理层甚至老板本人都难以明确公司发展方向,缺少长期规划。有一个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皮鞋公司董事长曾得意忘形向人描述他公司业务的红火,但当被问及其长久规划时,其回答竟然是“生意好就加2条(生产)线,生意如不行再考虑转行”。对未做大企业,凭借主要人员长期市场经验积累去感觉市场和把握机会,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不知高效运营企业,难以辨别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无法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战略目标,最终大多可能面对失败的结局。
2企业管理权利的收放运用失当
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主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大小事务都要拍板,此时就需要放出部分权力让专门负责人来决策,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及时解决。“放权”还能使企业主吸收外边资本进入,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使资金周转更灵活。但“放权”并非全部的放,必要时还得学会“收权”。有些中小企业,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太规范,有时出现部门利益协调不一致,经营业绩一团糟,就需对一些问题部门收回其主管部分权力,经企业主亲自抓该部门后一段时间协调,出现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3企业建章立制方面有些缺陷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而浙江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主总管所有事情。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老板一人说了算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1)系统的营销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营销部门,大企业通常分类比较仔细,有市场部、销售部、策划部、广告部等;而许多小企业可能就一个营销部,集中以上这些部门的功能,有些甚至连专门的营销部也没有,但至少也有专门的负责人。一旦要进行一些专门工作,如策划、广告投放等,就会显得盲目,不够专业,实际效果差。
(2)缺少严格的财务监督机制
有些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有的虽有制度却根本没有执行。有一个年销售1.5亿元的家电企业在进行清查帐务时,惊异的发现其21个分公司累计有坏帐3000多万。这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而有的较小企业则根本就没有专门财务人员,老板往往自己兼任或亲戚朋友帮作财会事务。
4人才使用上过分看重家族性和当地者
许多中小企业忽略对人员的管理,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通常留不住人才。很多浙江中小企业的分公司经理一级人员只使用本地人,这些分公司经理的素质普遍较低,基本未上大学。而绝大部分浙江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据统计,全世界80%以上,如全球最大、最成功企业Wal-Mart、杜邦、松下等都是家族企业。但家族企业因血缘裙带关系,易造成对人才的不公平对待。面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某些家庭成员知识、能力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以至妨碍企业走上管理专业化的道路。
5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够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多少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企业科技投资占销售额的占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浙江省企业科研投入不仅远低于这一指标,而且还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浙江省科研经费占GDP的0.71%,居全国第22位。人均科研经费为17.8元,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37.3元/人),居全国第19位。全省水平尚且如此,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科研投入所占的份额则更少。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设备落后,缺乏先进技术。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产品的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只能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生产。技术引进、技术更新问题亟需解决。
6一些企业产权模糊导致动力不足
因我国对中小企业政策不公平,对大企业关照多,而对中小企业优惠少;行业局限,融资非常困难,大量中小企业挂靠大公司或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有些中小企业产权不清使发展到一定时期就
不想做大,公司规模受到明显的人为限制。
二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成因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存在这些问题当然有内外各方面因素,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市场逐步规范和竞争日趋激烈
在浙江中小企业主是作为都市草莽英雄出现的,他们在死板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变革中勇敢拼搏和大胆尝试,创立自己企业。虽是最早创业者,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由于市场不规范所能钻的空子也越来越少,现在企业讲的是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市场日益成熟,但很多企业却未前进,还是按老皇历行事,当然行不通。企业主未能顺应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尽快提高自身能力
民营企业家靠着闯劲和胆略白手起家建立的事业,但到达一定规模水平后,由于其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如果不努力接受新知识,将无法指挥企业踏上新台阶。而有的企业主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接受新的知识,或其处于各种心理不愿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也许因为有过去成功的经验。但改革开放初期敢拼就会赢的年代已经过去,一线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成为领导者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缺少得力措施
许多民营企业遇到过许多人才,却无法留住。许多民营企业留下的管理者不是企业家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者。有能力的人不能放心大胆的让他干,放心和能干无法兼得总是民营业主的一块心病。民营公司家族化常常是无奈的选择。
三浙江中小企业未来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几乎都占本国企业总数99%左右。鉴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都起到重要或决定作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美、加、德、法、英等国政府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较好成效。因此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注重管理革新。下面针对浙江中小企业缺陷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体制优劣往往约束着企业发展。而浙江中小企业机构简单、人员少、沟通简便,尤其利于管理创新。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上应根据企业、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应建立多种形式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采用开发成功一次性奖励、技术入股、按产品利润比例分红等方式;对管理人员采用经营责任制奖金、年薪制等激励形式,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应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2制定比较优势战略
浙江中小企业当前形势下的优势在于规模小,机制灵活,能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因而应确立“专、精、特”的特色发展战略,开辟唯我独有的市场,避开与大企业正面竞争的不利环境。要敢于创新,以新思路、新产品抢占市场。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曾说过:“经营者要找对的事做而不是把事情做对”。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显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有竞争优势。由此要求企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资源,强化核心专长,培育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3加快实现企业信息化
管理创新更要企业建立信息化即使用更科学方法管理企业, 降低经营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目前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物流配送、资金运作等方面相当滞后。美国过去10年中,经济增长应归功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信息社会逐渐取代工业社会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经受信息浪潮和电子商务考验,具备获取信息进行商务交易的能力。所以浙江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培训加强员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页或网站。
4建立企业合作联盟
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和运营网络的关系储备和维护是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稳定的纽带。因为单个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劣势,中小企业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紧密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此外,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一定要着力于开发新产品,也可采用承包经营战略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基础,大大减少经营风险。
5倡导企业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寿命平均只有6~7年,中小民营企业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9年。而美国科技发展项目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与企业经营趋向全球化,企业竞争的成功取决于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与开拓新市场等核心能力。针对目前浙江中小企业产品老化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问题,应注意推行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力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要有选择性加大科研投入与技术开发力度,建立技术创新基金,也可引进其他企业先进成果加以消化和利用。技术创新还应立足于争创名牌战略,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浙江中小企业增加实力的关键突破口是提高品牌竞争力。海尔集团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原因在张瑞敏为海尔制定的“品牌战略”。还应采取灵活的协作技术创新策略,走产、学、研相结合路子,集中各自优势,实施重点突破。
6重视外部政策公关
浙江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养“小型巨人”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小企业的发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经委已于1998年7月成立中小企业司,专门指导中小企业改革和提出扶持政策建议。2002年11月底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江中小企业应当抓住当前这些有利因素,搞好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利用或组建信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7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中小企业成长初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是高度集中的,创业者是真正负责企业经营的企业家,能独立完成对企业的控制和运作。但随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加剧,经营负责度递增,企业所需处理事物必将超出个人的能力和精力范围的限制。作为企业主自身,要不断学习充实,快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此时家长式管理已不适应企业发展变化,这就需要建立合理分权的民主管理模式。各种企业行业特点不同,但都有共同目的,即设法实现组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徐丕洲.低获利狂潮袭卷,中小企业生存与因应之道 [J].成功经理人,2002,(6)
(2)刘辛等.浙江中小企业跨世纪发展思路 [J].浙江经济,1999,(3)
(3)章彬.西方国家怎样对待中小企业 [J].中国乡镇企业,2003,(8)
(4)漆世雄.浙江中小企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J].华东经济管理,2001,(10)
Thoughts on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Innovation of
Medium and Small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YeChen-yiChenLin-xing
(Zhejiang Wanli College, Zhejiang Ningbo 315100)
Abstract:The tendency of informational epoch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knowledge capitalization
requires th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and put the talents in right position, innovate constantly,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at they can wi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a long time.Under the push of the spring tid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Zhejiang has already become the key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liftoff of the whole province.This text faces th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Zhejiang and deficiency existing mainly, and has analyzed original causes─the market standardization, the manpower resources, operators' quality.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changing the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strategic allianc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etc.Key words: Management,System,Operation,Innovational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
叶陈毅,(1965—),男,湖北省蕲春县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教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叶陈毅(淇榕)邮编:315100
电话:0574-88222191(H)0574-88222297(0)***3E-mail: yechenyicn@yahoo.com.cn
陈林兴,(1968—),男,浙江省瑞安市人,浙江万里学院讲师,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战略管理。
第三篇: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
创新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发展的规模频率和创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了国家繁荣富强的程度。
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术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完全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引入生产过程中,使生产的技术体系发生变革,从而增加附加价值。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的基础。它特指与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发展相关的创新活动。是企业整体创新的一个重要侧面,它制约着企业制度创新、企业金融创新等活动。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载体,企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发展趋势,任何国家、地区和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成为世界经济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今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许多行业已走出保护期,这无疑将给我国工业发展特别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我国经济的发展已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但是综观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小企业历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美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数量占到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如个人电脑、录音机、速冻食品等都由中小企业发明。由于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对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如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与现状,制定明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有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通常是行业中的创新领先者。采取自主创新的企业一般需要投入高额的开发费用、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同时市场收益见效过程长,自主创新是一项失败率很高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活动。而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产品为示范,充分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购买或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及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自主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与自主创新的收益和风险相比,模仿创新虽然难以获得像自主创新那样的高额回报,但是却能有效避免自主创新的风险和高额投入,且普遍市场已较为成熟,投资收益见效时间短。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较为理想和现实的技术创新战略应该采取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需对自主创新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曾几何时,日本被认为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国家,然而今天的日本却在许多领域走在了前列。日本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一开始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模仿创新阶段,他们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持之以恒地发展技术创新,迅速接近技术前沿,并在新的技术障碍方面突破关头,展示出巨大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勇敢的摒弃原有的东西,做出关键的技术决策,在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到来时超越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选择另一种创新战略—合作创新。中小企业内部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应善于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协议合作合资、联合等多种形式对社会科技资源进行组合,以壮大自身的创新能力。合作创新是一种以资源互补为内容的技术创新模式,有利于优化资源组合,缩短创新周期,减少创新成本,但企业一般难以独占新成果,获取垄断优势。
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机制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于曾经长期的计划经济,政府行政指令式的体制框架,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缺乏相应的创新体系与激励机制,久而久之我国形成了科技和经济相脱离的局面。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多数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但却很少有研究开发(R&D)机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此外,不少企业忽视对高素质、有技术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创新工作环境差,人才流失现象普遍。
其二,技术创新中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成果不成熟,二是技术水平不高,三是技术协作攻关不力。目前我国科研院所提供的科技成果只有少数达到产业化水平,能直接投入使用,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水平。这种不成熟的科技创新无法投入市场,获得超额利润。
其三,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缺乏。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技术创新的一个大问题。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更为不足。一方面是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向社会和银行筹集资金,再加上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很有限,因此,使企业损失了许多难得的好机会。
其四,市场经营不规范。当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许多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技术市场未真正建立起来,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导致产品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产品的科技含量,并缺少相关法律约束,不正当的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将一些企业逼到了破产的边缘。
四、对于我国目前存在技术创新障碍因素的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以上几方面的障碍因素,因此,为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的对策措施。
第一,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调动员工包括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和事业环境,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并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体系,加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员工待遇,重视提高技术创新人员的报酬,从而做好企业创新工作的人才管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实用
性。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企业家,企业家要真正重视技术创新,选择合适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领导企业获得市场占有率。
第三,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广筹资金,由于技术创新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应鼓励风险投资。广开投资渠道,加快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可采取“银企结合”、合作筹资、抵押贷款、向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寻求资金等多种有效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领域。
第四,完善相关法律,保护中小创新企业利益。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早出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法规,确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小企业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创造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第四篇:创新与发展---关于浙江模式的几点思考修改稿
创新与发展:关于“浙江模式”的几点思考
【摘要】通过回顾浙江专业市场和专业化产业区的阶段性发展情况,揭示了浙江模式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了“浙江模式”既是由市场化推动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又是“以需求诱致为主兼有政府引导”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创新模式。浙江区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提出的大规模制度创新需求,说明了“浙江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模式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浙江模式、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一、“浙江模式”的演变过程
要考察“浙江模式”的演变过程,我认为有两个彼此相关的重要的角度:一方面是专业市场的发展情况;二是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情况。首先从专业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浙江模式”大致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步蕴育成了浙江经济中享有盛名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大型专业市场,比如永嘉桥头的纽扣、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义乌小商品等,这个时期的专业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场所。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中期)开始,浙江原有专业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扩张和发展,形成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专业化产销基地。如宁波服装、绍兴的化纤面料、海宁皮衣、诸暨珍珠、温州打火机和皮鞋、东阳磁性材料、路桥的汽摩配件和塑料制品等。
其次,从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浙江模式”也相应地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区域内的家庭工业以及中小制造业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时候专业市场一方面开始发挥其作为一种“共享式”的销售网络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发挥着“中间品市场”的作用。在这种市场配 给力量的带动下,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产业区开始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对企业的金融支持的加强,随着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机制的形成,企业开始逐步减少对区域内实行“中间品交易”的专业市场的外部性依赖,并在生产经营中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协调机制,由此产生了浙江模式演变过程中的另一个特色现象即区域内产业集群。浙江民营企业在这种良好的竞争环境中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最终使集群化的民营企业与专业市场一起成为推动浙江区域经济 1
发展的两大动力。由此,浙江区域经济也便从工业化初期推进到工业化中期,而且分布在浙江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二级模式之间也逐步融合和趋同。
二、“浙江模式”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谓的“浙江模式”,既是指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又是指一种“以需求诱致为主兼有政府引导”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创新模式。对“浙江模式”作这样一个定位,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分析:
1、“浙江模式”是由市场化推动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将会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两方面变化:一方面,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即表现为工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发生变化,即表现为城市化的过程。1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资源被控制在计划经济体系之中,农民根本无法完成工业化所必须的资本原始积累,更谈不到城镇化。而当市场取代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后,资源的优化配置便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们一方面从以农业为主的初级产业部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另一方面从相对分散的区域向一些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空间聚集,从而形成规模和优势,由此带来了第一次农村工业化的集中,形成了若干个以专业市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比如,“温州模式”、“义乌模式”。而“义乌模式”作为“温州模式”的变种,则把温州人创造的专业市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通过实施“兴商建市”的战略,以市场为龙头,带动工业化、城镇化,以至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
2、“浙江模式”是“以需求诱致为主兼有政府引导”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创新模式
所谓“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是微观经济主体在面对潜在的经济收益时,通过一个自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完善的组织过程,并引发次级行动主体的效仿,从而逐步形成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变迁。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形式,不同于自上而下强制执行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也就是说,这种微观经济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活动是自愿安排而非强制完成的。“浙江模式”尤其是早期的“温州模式”所推动的制度创新就属于一种自愿的安排,是相互同意的个人之间的合作性安排,是一种充分体现“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的体制外的制度创新活动;通过这种安排和创新,浙江经济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并最终建立起了以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明晰的、排他性的产权制度。(浙江在工业和商业中的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占GDP产出贡献的90%),从而已在全国率先基本建立起了市场经济有效1 参看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1页。
运行所要求的产权明晰的微观制度基础。这正是浙江省二十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大动力来源。
在培育浙江专业市场和专业产业区的进程中,浙江地方政府也发挥了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凭借其表达制度创新需求和满足制度创新愿望的有利条件,通过修改和重新设置规则系统而积极参与了制度创新,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制度传递和积累机制,其制度安排对民营经济活动生产了巨大的激励效应,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诸如“挂户”、“带红帽”、“借壳上市”、“披外衣”等等制度变通形式,正是浙江地方政府取消了对私有产权的某些限制后所实施的灵活政策。全国第一个私营地方行政法规、第一个股份合作制经济地方行政法规都出自浙江。事实上,浙江区域经济制度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动态弹性的优化演进态势,与地方政府所提供的这种灵活的制度框架密不可分。事实上,浙江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乃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其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是在民间诱致和政府引导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正是政府行为从开始较为盲目的“干涉”发展到自觉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力地保障了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可能性以及向正式制度创新转化的合法性。
3、“浙江模式”的阶段性特征
“浙江模式”本身具有阶段性特征,具体表现在:政府行为不断向理性化升级;局部地区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模式从差异走向融合。事实上,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彼此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比如,浙江东北地区的集体经济较强,社队企业的基础较好,其发展模式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比较接近于苏南;而相比之下,浙江东南地区则以农村家庭工业、私企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基础,利用在体制外进行改革的先发优势,大力推进了经济的民营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并形成了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体制外增量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由此引发了浙江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二级模式之间的融合和趋同:一方面,浙江作为全国著名的市场大省,其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辐射半径远、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专业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富于特色的“浙江模式”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浙江民营企业在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中不断与时俱进,从“洗脚上岸”的小打小闹开始,发展到“前摊后厂”,并进而“买全国、卖全国”,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营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已经成为推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三、“浙江模式”的发展趋势
目前浙江正经历着第二次体制转变,即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换。这就提出了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的要求,浙江区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提出的大规模制度创新需求包括:
1、重点是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实现传统企业组织形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众多股份合作企业和企业集团中的家庭化、家族化色彩仍旧没有完全褪净。有的企业虽然从名称乃至形态上颇具现代气息,但其内在的运行管理机制仍旧依赖地缘和亲缘的纽带和凝聚作用。因此,从微观基础角度看,这些企业仍需以产权制度变革、管理革命等为主要内容,对自身实行彻底的制度创新,建立起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对传统经营方式的超越。
2、需要重点加强要素市场建设,扭转要素市场的创新相对滞后的局面,同时改变传统的市场组织与市场交易方式,进一步向现代的市场组织与市场交易方式转变。浙江模式应通过发展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推进产权制度的变迁,来支撑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3、新阶段浙江经济需要进一步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2这其中尤其要促使粗放型和高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浙江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对水、电、煤、油等基础性资源的大量消耗。近年来浙江曾短期陷入资源的短缺危机之中,这种危机已经让浙江企业和政府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要从根子上扭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支持推广采用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同时,浙江企业也不应该满足于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而应该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完善自身的技术创新机制,确保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主体。
总之,浙江模式如果能够在这么几个方向上维持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就一定能够继续保持它的生机和活力,并为浙江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建构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浙江模式”的借鉴意义
二十多年来,浙江省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备受世人瞩目。浙江模式体现了某种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具有借鉴意义,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浙江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发意义:
1、“浙江模式”作为一种“以需求诱致为主兼有政府引导”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创新模式具有“微观主体创新积极性高”、“创新风险与成本分散”、“创新成果扩散迅速”等优点,引发了一系列跟随现象,使制度创新在市场中得到迅速扩散,激发了经济领域内政府和企业的2 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创新积极性。
2、“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的耦合联动机制”被认为是浙江模式的一大创新。浙江在建构专业市场时能够利用特色产业、民营经济、区位优势、商业文化、开明政策等内生有利条件以及由“抢先一步”所带来的“制度落差”;这种诱致性的制度创新可以说是一个自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组织过程。因此,专业市场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其生成发育的客观规律,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人为造市”的强制性和盲目性。
3、浙江区域特色经济较为有效地协调了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使得生产活动和市场要素在一定空间内集聚以便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浙江的这一成功经验,对于各地切实解决好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协调问题,无疑也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 史晋川:《浙江模式不可复制》,载《三联生活周刊》,2003年10月22日。
[3] 金祥荣:《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
社科版),2000年4期。
[4] 袁恩桢(主编):《温州模式与富裕之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5] 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1页。
第五篇: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思考策略(精选)
文章标题: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思考策略
摘要:新形势下,马鞍山地区的医院已进入激烈的医疗市场服务竞争和技术竞争。各家医疗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尽管各医院已意识到生存、发展的危机,但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模式至今仍影响着各家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本人结合此次建设公司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的内容与收获就十七冶医院如何转变
经营策略,适应市场服务的规则进行思考,提出个人见解性对策。
关键词:医疗服务市场意识经营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机构已步入市场服务竞争和医疗技术的竞争,医院经营管理的概念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医院经营管理模式已从“政策依赖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医疗服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是主动出击还是左顾右盼,将直接影响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实行承包经营制或经济技术综合目标管理制是近年来医院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民营医院的诞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正是医院市场化的写照。
在当前的十七冶医院,宛如一支奇葩在江东大地上傲然绽放,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有了医院的主体意识,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激发了医院内部活力,扩大了在本区域竞争和服务范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鞍山地区看病贵、住院难的问题,十七冶医院的经济效益节节攀升,也调动了绝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这些应该说是医院加强管理的结果,也是医院改革的收益。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观念的转变、管理模式的变革,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充分的理论根据,也要有相应的调节、控制、干预与约束的一整套机制,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处理不当就会一种倾向可能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对此,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有必要重新认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加强经济管理的实质,在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只有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更注重经营,更注重服务,更关注盈利,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把在现有医院管理的实践经验与当前医院改制工作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便捷温馨的服务流程,适应医疗服务市场激烈竞争形势的医院经营管理新路,是医院竞争制胜的关键,才能使医院更进一步地做大做强。笔者以为新形势下,结合医院实际和医院经营管理面临着新的课题,医院从经营管理策略上来说,适应形势要求,制定经营策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差异化策略。以人为本,患者至上,这应是医院办院的宗旨、处事的根本。因为,员工的服务行为是开拓医疗市场和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的主要途径。只有以人为本,把对病人的尊敬、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患者从进院到出院的医院服务全过程中,才能顺应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趋势,只有患者至上,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医患关系。只有真正把病人看做自己的亲人,深刻理解“微笑也是生产力”的含义,才能奠定医院成功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应是医院决策者虔诚的信条、不渝的理念,应作为医院每位员工的崇高信念与行为准则。影响市场竞争的因素主要有三:需求、价格和服务。在需求、价格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服务便成了决定竞争结果的关键要素。由于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问题既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许多医院试图着力解决、效果又不甚明显的瓶颈,我们十七冶医院就在优质服务和医德医风方面狠下工夫,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与好评,并很快成为我院的一大特色。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升华。
2、推出豪华病房、特诊服务的适应性策略。马鞍山是安徽经济发展较快较发达的地区,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已经先富起来。加上逐年增加的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高收入阶层人士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不同要求,使医疗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为此,推出豪华病房、特诊服务使不同阶层人士都能在我院得到满意的服务。
3、品牌为主,一流质量的品牌优势策略。品牌为主,一流质量,医疗质量不但是病人生命的保障,也是医院生命的根本,病人到医院就诊,首选的条件是医疗安全。医院的发展有赖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因此,确保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医疗质量应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始终。因此,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合理的投入谋求医院最大的可持续发展,让病人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最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医院必须对自己医疗质量做出必要的承诺,要求每位员工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医疗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铸就过硬的医院品牌。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归根到底,还要靠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面向全国招聘各学科、专业的老专家和中青年优秀人才,配备国内外先进的检诊疗技术设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科,打造出“十七冶”的品牌。
4、诚信为重的优质平价策略。诚信为重,抢占市场——针
对当前部分医疗机构极端功利主义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人民群众对医院普遍存在的世俗偏见,必须要把“诚信”作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先导。要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民众,取信于病人,取信于员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医院要讲求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欲速则不达,必须把经济效益蕴藏在社会效益之中,才能实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为了让病人在我院“少花钱、看好病”,或“花同样多的钱,享受到更满意的服务”,十七冶医院多年来提出的“优质平价”策略,并采取降低部分检查项目的收费标准,控制大处方和进口(合资)药品使用量等措施,其结果,不仅我院的药品收入长期控制在业务总收入的40左右,前来就诊的患者也得到真正的实惠。
5、高效低耗的内部强化管理策略。医院经营既要讲究工作效率,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因此,制定高效低耗策略,一方面,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在注重引进人才、控制人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效用;另一方面,注意开源节流,节支降耗,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积累医院发展所需的有形资产。
6、形象宣传策略与鱼水工程策略。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医院形象建设,积累医院的无形资产。譬如,利用大众传媒、自办刊物,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或举办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同时,制定“鱼水工程”策略,协调好医院与社会各界的公共关系,与芜湖、南京、上海、合肥的一些大医院、省内、外有名的医科大学和附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为本市一些乡镇、管理区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和会诊服务,为医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7、科技为先,博采众长的竞争策略——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几乎就是市场的代名词。医院是高科技含量极高的健康产业,其中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可以说谁的医疗技术水平高,谁就能占领医疗市场,左右医疗市场。因此,必须树立科技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尤其医院改制以后,要加大专科建设的投入,博采众长,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方面下大力气。
新形势下,医院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政府由过去的“办医院”变成了“管医院”,政府财政拨款减少以后,医院必然转向自求生存,自谋发展;医院与医院之间在共同协作、取长补短的传统关系之外,增加了相互竞争的新内容;在医患关系问题上,“求医问药”的传统观念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行医观。昔日的患者求医格局已被打破,代之以医患双求成为必然趋势。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不愁没饭吃,收入上缴国家,支出面向政府,然而新形势下,医院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我们看到医院之间,国有医院与国有医院之间、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医院与药店之间、医院与整个保健品行业之间争夺患者竞争日趋激烈。一句话,医疗市场的客观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遵循医疗市场的法则,是医院的必然选择。其次,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医疗机构不得不面临诸如如何协调好医患保三者关系等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问题;加上社会经济发展与医学模式转变所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多元化趋势,医疗机构的行为,必须要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再次,我院是一所企业化的医院,没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稳定的病人群,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双手!医院管理者必须在新的挑战和复杂的形势面前,迎难而上。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创新思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确立自我经营、自我发展意识,确立服务定位、规划发展计划,以市场服务为导向,争创新优势,增强医院市场服务的竞争实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主动面向市场,根据医疗市场的特点,经营策略的创新,还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与之相匹配。根据我院具体的特点,我们在思考上述经营管理策略的基础上要制定了一系列经营措施和采取以下对策:
1、重视人本管理。人本教育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医院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医务工作者必须加速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全体员工的市场服务意识
从病人求医转变成医患双求。如今医院经营管理再不能停留在“等、靠、要”上,不要期望政府投入,向政府伸手也没有用。医院一切工作围绕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医疗运行。医疗、保健、管理、后勤保障都要强化服务理念。将院内服务作为医院内部市场,院外服务作为医院外部的服务市场,全体员工确立市场服务意识,才能把医疗服务市场做好、做强、做大、做优,才能使计划经济下的被动医疗服务,即病人求医现象得到“改头换面”,让每个门诊、住院病人满意而归才能形成固定的医疗市场,增加服务信誉感召力。强化员工的市场服务意识,必须进行市场营销培训、危机感教育、医护人员价值取向等观念更新,从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医院生存发展“千斤重担大家挑”目标一致、协力同心才能最终赢得医疗服务市场。首先,要求职工不断转变“求医问药”的传统行医观,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并提出了“接一个病人、献一份爱心”的服务宗旨,作为对全社会的承诺;其次,根据医疗市场不断变化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对职工进行医疗市场条件下的经营观念教育,培养职工形成市场营销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增收节支意识和发展意识;再次,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主人翁精神教育以及新职工岗前教育、全院职工大会、院长行政查房、医院管理学术报告会、管理论坛、科务会、民主生活会、老专家座谈会、业务骨干座谈会、职工代表座谈会,等等。除人本教育之外,医院还要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消除职工后顾之忧,让职工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的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帮助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和子女就学问题、办理医疗职业保险和个人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协助职工办理职称晋升、户口调入与人事关系调动手续等,培养职工的忠诚感和信任感,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来。
2、转变经营策略。提高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
医院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是医院保持健康发展的根本。医院经营策略必须具有创新、开拓、前瞻性。在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市场服务定位并以市场服务要求规划医院发展方向、加强专科特长建设、强化质量内涵、提高服务水准、拓展服务范围、打造医院品牌、建设一支精简高效的管理队伍。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扩大经营服务范围,走多元化的经营服务之路,为病人创造优质、高效、方便的医疗环境和条件,使特色服务、特殊服务、特需服务能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以市场服务为导向的经营策略是医院经营成功的关键。
3、服务创新。根据差异化经营策略,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美化就医环境,改善服务设施入手,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新举措。如根据病人流量调整门诊布局,增加检查与收费窗口,实行一医、一护、一患、一诊室,在儿科病房开辟儿童乐园,等,使病人一进我院,就产生舒适感;其次,我院一直实行的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弹性上班制、值班主任负责制、导诊制和服务承诺制要更进一步的完善,以改善服务流程,缩短候诊时间,解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再次,坚持周日不安排休息、全天候开放各种检查项目、开设特需服务、建立病人出院后的追踪服务措施和免费接送病人的“爱心车”,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接诊艺术和综合服务质量。与此同时,通过建立病人满意度调查和投诉管理制度,设立文明质量奖等措施,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杜绝以医谋私和收受红包现象。如今,优质服务已经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要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4、转变管理机制。确保有稳定的医疗服务市场
医院的品牌体现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只有综合素质很高的医院才有可能创出名院、名科、出名医。而医院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在市场服务基础上,要从找局长、找院长的“人浮于事”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大家都关心市场、找市场。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院市场服务反应机制、服务监控机制、内部协调机制,效能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医院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让每一位患者按需求享有适合自己消费的医疗服务。内部市场做优、做强、外部市场才能做大、做响。由此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医院的经营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5、转变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正在发生变化。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生命质量以及“奔向小康先要健康”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因此,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发生根本转变。医疗服务环境、服务模式、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将进入新的格局。本人从有关文献查阅归纳为以下五个改变、五个实现:(1)改变单调的就医环境,实现外部环境园林化、内部环境宾馆化、质量服务规范化。(2)改变传统的医疗流程,实现“量体裁衣”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个体医疗需求;即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不同标准的医疗服务。(3)改变以医为主的服务模式,实现以人为本、优化医疗流程、提供方便、安全的医疗服务;使医疗服务充满人性化。病人治疗、护理、生活、学习、休息得到充分关怀照顾。所有医疗流程不是以院内工作时间为主,而是以病人为主。病人的利益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4)改变就医论医的服务形式,实现医疗与保健相结合、更多关心病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治疗后康复和保健服务,延伸预防保健服务内容。(5)改变患者的消费意识。引导健康消费、驱动医疗市场、实现医疗服务优质优价,提升医疗服务价值。最终实现消费公平、患者满意、医患双方获得双利和双赢。总之,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如何创出新路、迈出新步、取得新业绩,还有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思考,积极探索。
6、医疗管理创新。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技术进步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我们始终医疗管理的创新当作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常抓不懈。首先是医疗管理的制度创新。除严格执行医疗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常规以外,我们在这方面还要实施些具体的做法:如科室管理双线分工负责制,即由老专家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把关;院内导师制,由各科老专家以带徒的形式,培养中青年业务骨干与学科带头人,促进学科建设;此外,还制定了专家定期出诊制、科技进步奖与优秀论文奖等奖励制度。其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技术进步。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此外,医院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不定期地开展全院性“无差错事故安全月”等竞赛活动,加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消除差错事故隐患,提高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实践证明,准确把握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内外环境,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合实际的经营目标,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将有利于医院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思考策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思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