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进一步规范出租车经营秩序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我市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法规建设,适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需要,本人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及实践活动,对我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立法,暨研究制定《**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交通局法规处、出租汽车管理处的配合下,本人就城市出租汽车管理的立法进行了调研。一是学习研究了有关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二是先后到武汉、南昌、九江、昆明等城市进行了立法考察,并对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经验进行了研究;三是与管理部门、管理机构有关人员就当前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四是与经营者、驾驶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通过调研,一是基本弄清了原来立法存在的不足;二是找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三是明确了下一步立法需要规定的基本制度和管理措施。同时,指导出租汽车管理处起草了《**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初稿,为下一步立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城市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出租汽车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承载着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重要任务。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都先后发生出租汽车驾驶员集体罢运、集体进京上访等事件,我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和经营企业因经营权纠纷,也曾闹得很厉害。目前,我市城区内现有出租汽车1.2万余辆,其中,企业拥有约1万辆,个体经营者拥有约2000辆。出租汽车行业作为城市的文明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秩序,关系到乘客的合法权益,关系到城市的社会稳定。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曾批示:“出租汽车行业主要问题是服务不规范、不礼貌,还存在拒载、宰客等现象。要针对实际问题,借鉴外地经验,树立规范,搞好培训,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尽快使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形成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礼貌服务的良好形象。”为了落实市委领导的指示,建设干净城市、秩序城市、文明城市,净化出租汽车行业,研究制定我市出租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
三、当前我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主要依据2004年制定的《**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由于当时立法考虑不周全,将城市公共电汽车管理和城市出租汽车管理两种不同经营形式的管理客体生硬地规定在一个地方性法规当中,这在全国其他城市的立法中是独一无二的。用一个地方性法规规定那么多内容,结果很多内容都没有规定细,操作性不强,形成立法的先天不足,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虽然,2007年市政府制定了《**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原《条例》没有修改,受其影响,《办法》无法作出突破。当前,我市城市出租汽车的经营和管理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出租汽车经营权和经营资格二者的关系混乱。按照原《条例》的规定,经营者通过投标或者竞买方式有偿取得经营权后,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凭《经营许可证》依法从事经营活动。这里说的《经营许可证》是一个经营者只发给一个,代表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个体业户拥有经营资格,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车辆上,而招标或者拍卖又都是按车辆计算的,一台车竞价多少钱,所以出现经营权和《经营许可证》两层皮的问题。经营权延续,经营权转让、取消经营权是针对具体的车辆,还是指经营者整个的经营资格?规定的模糊。最近,市交通局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很难解决,有一个经营企业未经许可擅自转让了个别车辆的经营权(在行政许可法施行以后转让的)。按照原《条例》的规定,擅自转让经营权的,应当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该企业虽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但并未改正,如果按照规定取消其《经营许可证》,就等于取消了该企业的整个经营权,那么,其余绝大多数车辆将无法正常营运,会造成经营秩序的混乱,所以,这条规定形同虚设,无法操作执行。
(二)倒卖经营权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是特许经营管理的一部份,其权力属于政府,经营者通过合法的形式依法取得后方可经营,如果想要退出经营,应当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收回。但是,原《条例》规定了可以转让,结果社会上专门有一些人高价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价格越炒越高,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出高价购买,由于经营成本过高,经营不下去就另打主意,轻者在经营的服务质量上做文章,使质量下滑;重者采取违法手段如调计价器、绕道行驶,漫天要价等克扣乘客,影响了我市出租汽车经营的秩序。
(三)驾驶员的准入和退出缺少规范。我市虽然只有1.2万辆出租汽车,但是持有驾驶出租汽车资格证的人员超过5万多人,这些年这支队伍中的人员只进不出。驾驶员是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主要行政相对人,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营服务的质量。由于我市过去对从业驾驶员的准入和退出缺少相应的管理规范,使得一些素质极差的人员挤进出租汽车驾驶员队伍,他们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服务质量,在语言上、仪容仪表上、维护车辆环境上均存在很多问题,出现很多服务质量纠纷,广大乘客,特别是有些外地乘客意见很大。在根治驾驶员违章方面,由于原《条例》对驾
驶员的市场退出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一些出现严重服务质量事故的驾驶员不能及时清除出市场,行业管理部门只能一罚了之。新闻媒体曾经多次进行曝光,使得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根治,阻碍了出租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对非法营运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原《条例》规定,对从事出租汽车非法经营的,可以暂扣运输工具,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罚太轻了。据了解,非法营运车辆平均每天的收入大约在400元/台,月收入为12000元/台,违法获利远远大于行政处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非法经营者视法规于不顾,毫无顾忌的从事非法经营活动。虽然,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也在不断的打击,但是由于处罚力度不强,形成屡禁不止,不仅造成了国家税费的大量流失,而且还导致出租汽车市场经营秩序的混乱,严重地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四、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出租汽车经营权作为一种优先的公共资源,政府应当进行合理配置,并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在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方面,《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租汽车经营期届满时,经营者应当终止营运活动,并将出租汽车经营证书等证件交回市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重新出让”。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强化了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市场的总量,同时也带动了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实现了以服务质量为主要条件的经营权出让机制。
在设定驾驶员准入条件及退出标准方面,上海市始终坚持本土用工的方针,出租汽车驾驶员全部都是本事的常驻人员。他们熟悉本市的街道情况、风土人情、乘客需求等,有着比较强的服务意识,通过驾驶员的努力,使出租汽车行业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服务水平上。杭州市曾开放过驾驶员准入,允许外地人员在本市从事出租汽车经营,导致行业服务质量大幅度下降,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在强化出租汽车企业的主体责任方面,杭州、武汉等城市,在对优秀企业给与相应的扶持政策的同时,对一些违规、管理不善的企业给与严厉的处罚。如杭州市的做法是:企业连续30日受到处罚的驾驶员超过本企业注册驾驶员总数的20%,对企业处以2000元/台次的处罚。济南市的做法是:企业在一年内因违反行业服务规范记满分值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人数达到注册驾驶员总数的3%,或者不符合经营资质条件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停业整顿15天,仍不符合条件的,吊销经营资格证。武汉市的做法是:企业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部分或者全部停止营运3至15日,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
四、通过立法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立法项目,已经纳入明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为了制定好该地方性法规,增强操作性,经过研究,本人认为,《条例》应当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一)重新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在《条例》中,把对经营权的管理单独列出一章进行详细规定,理清经营权和经营资格的关系,将《经营许可证》作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凭证不与经营权直接挂钩。经营权实行“一车一权一证”。经营权的延续、转让、吊销等,都按照单车进行管理。为了加强对经营权转让行为的监督,出租汽车经营权转让时,应当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程序进行转让。对擅自转让经营权的;擅自停止营运拒不改正并造成较大社会不良影响的;对要求驾驶员出资购置车辆或者利用出租汽车经营权以一次性买断,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费等方式向出租汽车驾驶员转嫁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经营权。
(二)设定驾驶员准入条件及退出标准。综合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作为特许经营的出租汽车行业,必须划定从业人员的准入条件。同时,还要明确驾驶员的退出标准。对违反客运服务标准,年度内记满分值的;出现重大服务质量事故的,造成较大社会不良影响的等,应当取消驾驶出租汽车的资格。
(三)强化出租汽车企业的主体责任。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在《条例》中明确企业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责任:驾驶员年度内因违反服务标准记满分值得的人数达到注册驾驶员总数20%的,给予企业停业整顿15天的处罚。对达不到经营资质条件的,日常经营管理混乱,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一年内两次停业整顿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证》,取消经营权。
(四)加强对个体经营者的管理。近两年,因经营权纠纷,经法院判决,出租汽车行业中有近2000名个体经营者。由于出租汽车就动性大,分散经营,对个体经营者管理难度大。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在《条例》中对个体经营者的条件重新进行设定,出租汽车个体经营者应当委托具有经营资质并经行业管理部门考核优秀的出租汽车企业实施委托管理。
(五)加大对非法营运的处罚力度。交通部下发的《关于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关于明确对未取得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实施行政处罚法律依据的复函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出租汽车市场中的非法营运行为可以最高处于50万元罚款,主要的目的是根除非法营运行为。为此,在《条例》中应当加大对非法营运行为的处罚,对未取得经营许可的可以考虑没收车辆。
下一步,本人将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立法计划认真完成该项立法的为审核工作,推进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出租车经营行为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出租车经营行为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出租车行业自律,规范出租车经营者行为,保障乘客合法权益,为打造文明县城服务。寿县交通运输局、物价局组织县公路运输管理所、交通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到山东青岛、安徽金寨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了解当地出租车行业管理、价格建立、车辆动态监管等经验,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金寨县出租车管理模式及青岛出租车专用设备
金寨现有“金瑞”“金亚夏”两家出租车公司,车辆260台,采取“公管公营”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控股,公司经营。所有车辆统一标识、统一颜色、统一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对于原持有有效营运证的车辆由车主自由选择加入任意一家公司继续经营,经营期限满后,政府收回其经营权,统一纳入“公管公营”模式)。政策扶持方面,金寨县政府行文,拿出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提前预支出租汽车燃油补贴(1400元/每车每月)。交通、物价部门协同,举行听证会,合理调整运价,保护出租车经营者权益,另有一个燃气站正在建设之中。对于出租车车内设施设备的管理和利用,政府同样采取“推向市场”的经营模式,利用车辆广告权进行招投标,选择有实力的广告公司投资,为每台出租车安装顶灯、计价器、GPS定位、视频音频监控设备。“十二五”期间,金寨县预计投入出租汽车总量为500辆,其中2013年投放300辆,2014至2015年各投放100辆,以满足城市建设需要。
青岛的考察,主要针对出租车专用设备,经过实地查看
包括:语音提示税控计价器、车载GPS卫星定位系统、字幕显示平台、车载视频监控、监听、防盗报警、语音通话、车辆调度、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平台等一系列最新型出租车专用设备。厂家就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可按照车辆所在地要求,加入语音提示内容,达到宣传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要求。通过对金寨及青岛两地实地走访和调研,为下一步规范我县出租车经营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我县出租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县出租车经营存在的几点问题:
1、车辆属于挂靠经营模式,由车主自行经营,驾驶员服务意识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一辆车多人驾驶的局面(上午我开、下午你开、晚上租给别人开),不利于交通部门及企业管理,安全隐患较大;
2、由于寿县特有的地理环境,老城区集中,人口密集,因此出租车拒载(上下班时间不进城)、不打表(乘客上车直接谈价)情况较为普遍;
3、目前我县220辆出租车,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车辆为103台,而且该监管平台目前属于搁置状态,无法使用,不利于交通部门及客运企业监管;车内设备不统一,计价器老旧,性能差;车辆没有安装视频音频监控,时常发生乘客财物丢失,容易造成驾乘矛盾;同时因缺少视频图像,对于交通事故的认定缺少必要证据;客运企业无法与车辆进行实时通话,导致信息传达不及时;
4、出租车顶灯、计价器、GPS经营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因缺乏竞争机制,设备提供方服务不到位;
5、目前我县出租车运价仍执行2009年物价部门规定的起步价4元/2公里,2公里(不含)后1元/公里的标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车辆运营成本增加,该价格以不适应当前出租车经营要求。
三、针对我县出租车运营现状的几点建议
1、借鉴金寨管理模式,争取政府支持,按照“尊重历史、广泛宣传、细化措施、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推进“公管公营”
2、依照《安徽省出租车管理办法》21条第2款规定,为出租车安装具有行驶信息采集、存储、交换、监控功能的设施,建立健全车辆信息监管平台;请求青岛厂家技术支持,为现有计价器进行更新、升级;
3、协同物价部门进行运价听证,调整现行出租车运价(建议参照我市金寨标准)
4、借鉴金寨出租车经营模式,利用车身广告权对车载设备统一招投标(由广告公司一次性投入安装),统一经营、管理。
5、加大“黑头车”打击力度,为正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消费者、从业人员、政府管理部门等所有相关者的诉求,进一步规范我县出租车经营行为势在必行。
第三篇: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的意见
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的意见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建立成品油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促进成品油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现就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重要性的认识 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是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加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省成品油市场需求和消费量逐年增加,成品油消费量年均增速已超过10﹪,成品油市场迅速的发展,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在成品油企业经营行为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少数成品油经营企业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成品油企业管理不规范、部分社会加油站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把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的整顿和长效治理,确保全省成品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1
二、切实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
为加强对全省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省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并于近期对领导小组机构和成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领导小组由熊盛文副省长任组长,商务、发改、财政、公安、工商、质监、安监、消防、国土、交通、住建、环保、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和单位组成,主要职责是掌握全省成品油市场发展形势,研究确定全省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重大决策和措施,负责全省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督查指导各市、县(区)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形成整顿工作合力。
三、建立完善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协调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发挥各部门在成品油综
合整治中的作用,每年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部署有关工作,遇有重大执法活动或突发事件时,采取联合执法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各级商务、发改、工
商、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要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扩大成品油市场检查范围,形成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获取、用地、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各
地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要建立专项整治制度,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日常督促检查工作的同时,每年组织开展1到2次成品油市场秩序联合整治,严厉查处各类成品油市场违法行为。
(三)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
沟通、相互配合,加强协作与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一般情况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设区市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每半年向省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
送一次工作情况。对事关全局或其他相关重要的信息,要及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部门联络员具体负责信息收集报送工作。
(四)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事关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工作全局性、规律性、倾向性、突发性等重大事项及处理情况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如需要,领导小组将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
四、加快成品油市场法规体系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
院令第344号)、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国家发改委《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09]1198号)、《江西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把依法管理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成品油市场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根据成品油市场发展新形势新情况
新特点,积极开展促进和规范成品油市场发展的政策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成品油市场相关立法工作。要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农村加油站(点)管理办法》,方便农村生产生活需要,满足农村成品油消费需求。
五、建立成品油市场监测预警制度
各地、各部门要密切关注辖区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及价格等情况进行收集、并将情况报告当地领导小组。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成品油市场统计、分析、监测和预警,并定期通报成品油市场运行情况。
六、建立打击成品油市场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重点打击流动加油车,违法、违规建设的加油站(点)及仓储设施,打击非标油及囤积居奇、掺杂掺假、短斤少两、提价或变相提价、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维持市场公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强化舆论监督,形成监督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举报奖
励制度。在强化群众监督和传统媒体监督作用的同时,要鼓励中石化、中石油及社会加油站设立举报点、监督点,形成多方位监督网络。在供应紧张情况下,要采取有效措施,积
极引导舆论导向,让消费者保持平稳的消费心态,避免在社会上引起恐慌情绪。
八、加强成品油经营企业自律
充分发挥成品油行业协会作用,督促、引导成品油经营
者建立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自律,规范经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成品油质量监管责任制。成品油经营者要建
立健全严格的成品油质量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具备条件的可设质量管理机构,做到制度上墙,规范操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主动采取各项自律措施,认真履行成品油质量查验责任。要建立完善成品油质量管理档案,详细记载企业成品油有关进销货、经营状况、质量检查、抽查、质量投诉及处理等资料。
(二)建立成品油进货备案登记台帐。各成品油经营公
司、加油站要建立专门《成品油进货备案登记台帐》。详细登记所购进油品的名称、进货单位、入库时间、进货凭证、编号、进货单价、数量、库存量等。企业负责人要对成品油
进货发票签字把关,切实负起“一把手”质量管理的责任。
(三)建立成品油进货查验制度。成品油进货查验备案
制度,是指成品油经营者进货后、销货前,将与成品油进货情况相关的各类证明报送工商部门查验备案的一项管理制
度。这项制度只是从进货源头对成品油质量把关,不作任何
质量担保。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成品油经营者在油品进货后、销货前,将所有与油品进货相关的证明的复印件(如危险化学品储运证、成品油经营许可证、成品油检验合格证明、生产厂家营业执照、供货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监制的进货正式发票等),提交辖区工商部门查验、备案。
(四)建立成品油质量告知制度。成品油经营者要建立并执行成品油质量承诺制度,对所销售的成品油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保证对自己所经营成品油的质量负责。一旦发生成品油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必须依法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法律后果。《成品油质量承诺书》要摆放在加油站明显位置,成品油质量承诺内容也可以印在销货单的背面,随货发给消费者。
(五)建立成品油“厂商挂钩”制度。成品油经营者要与生产厂家或批发企业签订供油协议和质量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及成品油质量责任,发生质量问题便于责任追究。要引导成品油经营者与信誉好的成品油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建立供销联系,从源头上保证成品油的质量。
(六)积极开展“标准示范站”活动,引导成品油经营企业进一步提高加油站规范化服务标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成品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篇: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的意见(最终版)
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的意见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建立成品油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促进成品油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现就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重要性的认识 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是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加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省成品油市场需求和消费量逐年增加,成品油消费量年均增速已超过10﹪,成品油市场迅速的发展,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在成品油企业经营行为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少数成品油经营企业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成品油企业管理不规范、部分社会加油站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把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的整顿和长效治理,确保全省成品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切实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
为加强对全省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省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并于近期对领导小组机构和成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领导小组由熊盛文副省长任组长,商务、发改、财政、公安、工商、质监、安监、消防、国土、交通、住建、环保、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和单位组成,主要职责是掌握全省成品油市场发展形势,研究确定全省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重大决策和措施,负责全省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督查指导各市、县(区)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形成整顿工作合力。
三、建立完善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协调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发挥各部门在成品油综合整治中的作用,每年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部署有关工作,遇有重大执法活动或突发事件时,采取联合执法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各级商务、发改、工商、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要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扩大成品油市场检查范围,形成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获取、用地、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各 地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要建立专项整治制度,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日常督促检查工作的同时,每年组织开展1到2次成品油市场秩序联合整治,严厉查处各类成品油市场违法行为。
(三)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沟通、相互配合,加强协作与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一般情况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设区市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每半年向省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工作情况。对事关全局或其他相关重要的信息,要及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部门联络员具体负责信息收集报送工作。
(四)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事关成品油市场监督整顿工作全局性、规律性、倾向性、突发性等重大事项及处理情况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如需要,领导小组将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
四、加快成品油市场法规体系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国家发改委《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09]1198号)、《江西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把依法管理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成品油市场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根据成品油市场发展新形势新情况 新特点,积极开展促进和规范成品油市场发展的政策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成品油市场相关立法工作。要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农村加油站(点)管理办法》,方便农村生产生活需要,满足农村成品油消费需求。
五、建立成品油市场监测预警制度
各地、各部门要密切关注辖区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及价格等情况进行收集、并将情况报告当地领导小组。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成品油市场统计、分析、监测和预警,并定期通报成品油市场运行情况。
六、建立打击成品油市场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重点打击流动加油车,违法、违规建设的加油站(点)及仓储设施,打击非标油及囤积居奇、掺杂掺假、短斤少两、提价或变相提价、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维持市场公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强化舆论监督,形成监督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在强化群众监督和传统媒体监督作用的同时,要鼓励中石化、中石油及社会加油站设立举报点、监督点,形成多方位监督网络。在供应紧张情况下,要采取有效措施,积 4 极引导舆论导向,让消费者保持平稳的消费心态,避免在社会上引起恐慌情绪。
八、加强成品油经营企业自律
充分发挥成品油行业协会作用,督促、引导成品油经营者建立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自律,规范经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成品油质量监管责任制。成品油经营者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成品油质量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具备条件的可设质量管理机构,做到制度上墙,规范操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主动采取各项自律措施,认真履行成品油质量查验责任。要建立完善成品油质量管理档案,详细记载企业成品油有关进销货、经营状况、质量检查、抽查、质量投诉及处理等资料。
(二)建立成品油进货备案登记台帐。各成品油经营公司、加油站要建立专门《成品油进货备案登记台帐》。详细登记所购进油品的名称、进货单位、入库时间、进货凭证、编号、进货单价、数量、库存量等。企业负责人要对成品油进货发票签字把关,切实负起“一把手”质量管理的责任。
(三)建立成品油进货查验制度。成品油进货查验备案制度,是指成品油经营者进货后、销货前,将与成品油进货情况相关的各类证明报送工商部门查验备案的一项管理制度。这项制度只是从进货源头对成品油质量把关,不作任何 质量担保。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成品油经营者在油品进货后、销货前,将所有与油品进货相关的证明的复印件(如危险化学品储运证、成品油经营许可证、成品油检验合格证明、生产厂家营业执照、供货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监制的进货正式发票等),提交辖区工商部门查验、备案。
(四)建立成品油质量告知制度。成品油经营者要建立并执行成品油质量承诺制度,对所销售的成品油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保证对自己所经营成品油的质量负责。一旦发生成品油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必须依法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法律后果。《成品油质量承诺书》要摆放在加油站明显位置,成品油质量承诺内容也可以印在销货单的背面,随货发给消费者。
(五)建立成品油“厂商挂钩”制度。成品油经营者要与生产厂家或批发企业签订供油协议和质量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及成品油质量责任,发生质量问题便于责任追究。要引导成品油经营者与信誉好的成品油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建立供销联系,从源头上保证成品油的质量。
(六)积极开展“标准示范站”活动,引导成品油经营企业进一步提高加油站规范化服务标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成品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关于规范我市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的调研思考
关于规范我市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的调研思考
市纪委监察局、市教育局联合调研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市高中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我市普通高中上本科线人数从2006年的5578人,上升到2010年的10232人(含艺体)。但是,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投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我市的普通高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由于一些历史性原因和客观形势的变化,愿望与结果、政策与执行产生了矛盾,各地、各校为争夺优质生源各出“奇招”,特别是今年连续出现某市属普高到县上招生,与当地学校发生纠纷被网上炒作;市属某校教师编造虚假手机短信散布对另一学校招生不利的信息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为规范招生秩序,促进我市各级各类普通高中的良性协调发展,我们对如何进一步规范我市普通高中招生秩序,作了初步的调研分析。
一、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现状
(一)国示校之间的竞争。一是招生竞争日趋严重。为争夺优质生源,校际间以丰厚利益相诱、组织教师上门招生。一个名列全市前茅的中考生,有的学校不惜花费数万元的优惠政策吸引其就读。仅此一项政策,可直接导致有的学校经费投入超过百万;对于协助招生的高三及初三老师,在填报志愿期间全校放假,多数教师已投入招生工作中。生源争抢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直接加重了学校的经费负担,间接影响学校办学投入和教职员工的待遇,还严重干扰了高中、初中正常教学秩序,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我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破坏
了我市教育的良好形象和整体利益。二是招生规模无序扩张。年年增加招收高中新生计划,使班级规模无序扩张,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多达70--80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以市一中为例,2004年该校招生计划为1664人,2005年招生计划就达到了2000人;而实际上2007、2008、2009这三年时间,招生规模更是空前扩大,每年招生人数均超过了2800人。同样,市三中、南一中2008、2009年招生人数超招生计划达40%以上。这种缺乏限制的规模无序扩张与办学条件、师资结构的改善不匹配,造成生源整体质量的下降和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下降。
(二)国示校与区县之间的竞争。各区县为留住优质生源,采取以行政手段和经济奖惩手段的方式,一是限制国示校到区县宣传动员,对市教育局统一印制下发的全市各校招生简章未及时下发考生甚至未下发;二是强制要求所在县的初中学校,必须要做工作保证优秀学生报考本县高中,并以此作为初中学校以及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之一;三是个别地方违背《义务教育法》,在全市录取工作前开展“春招”,将尚未毕业的初中生招到高中组织教学。这直接妨碍了优质生源向国示校的正常、合理流动,严重的剥夺了优质生源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区县地方保护与国示校优质生源需求之间矛盾正逐步加剧,近几年来屡屡发生激烈的冲突就是这种矛盾的外显化。
(三)市内学校与市外学校之间的竞争。近年来,成都、绵阳及周边地市的学校,参加由我市《新三江周刊》报刊社主办的名校招生“咨询会”、“招生说明会”等方式抢夺我市优质生源,致我市高中优质生源大量外流,高中教育质量受到极大影响。截止今年,这样的“名校招生会”已在我市连续召开了四届。据报载2008年市外6个学校在宜宾举办“第二届外地名校招生会”,吸引了我市近500多名家长和学生前去咨询,当日便有近400余名学生家长在现场交纳几十到上百不等的考试费,报名参加6个学校的入学考试;2009年,仅宜宾市八中
外流到成都绵阳等地的优质生源就有40余人;据了解,这些学生都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初、高中优等生和中等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仅中考以后到外地读书的优质生源就超过1000人。
二、造成三对竞争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投入不足。目前,全市普通高中负债总额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负债总额的82.8%。而“生源大战”中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上的投入和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这无疑会导致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扩大经费来源。
(二)高中阶段教职工津补贴问题。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共分为三步,分别为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其他事业单位。目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已从2009年1月起正式实施。国家明确从2009年10月、2010年1月起分别开始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和高中等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但此项工作省上尚未部署。因此,对高中阶段教职工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均有较大的影响。
(三)部门联动执行政策不力。现行管理体制造成市教育行政部门责、权、利不统一,而一旦出了问题,相关部门也很难主动介入,考虑到诸多原因,查处起来有一些左右为难。
(四)招生宣传工作混乱。由于对各校教学成效的各项评估缺乏统一的权威认定和及时向社会发布,且各校为了宣传自己以吸引生源,纷纷找出自己的亮点,自我标榜,竭尽所能,炫耀所谓的“第一”,市内相关主流媒体上也没有权威的统一口径宣传,最后造成了招生宣传混乱、教学成果宣传失信于民的局面。
三、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部门联动,严格招生政策。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定向切块”的招生和《宜宾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及市教育局、监察局联合制定的招生纪律要求和规定,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学籍管理。并将此项规定,纳入市教育局对区县教育局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对区县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的范畴。
(二)强化职能,规范招生宣传。强化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宜府办函﹝2009﹞250号)文件要求,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举行任何形式的招生说明会或推荐会,市内各大媒体不得违规登载或发布与招生相关的广告、文章或信息。
(三)统筹管理,促进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全市教育“一盘棋”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市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正副校长,由市委管理审批;区县属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由区县委管理审批,提名人选应征求市教育局意见,同时对市属高中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任期轮岗交流制度。
(四)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负债和“生源大战”所花成本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导致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班级规模的无序扩张,因此,建议继续加大财政对普高投入的力度,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校轻装上阵,改变目前办学规模、班级规模无序扩张的局面。
(五)加强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个学校的监督管理,对出现的各种违规招生行为,以及乱发信息、造谣中伤他人的事件要从严从重查处,属于个人行为的追究当事人责任,属于集体行为的追究学校领导人责任,造成群体性事件,有恶劣影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