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发展,中源腾飞
创新发展,中源腾飞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最基本规律。谁能不断否定自我,革故鼎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谁才是永远的赢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如果一个企业仅满足于现状,固守已有的经营模式,不去进取拼搏,创造新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化,势必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今陶瓷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严峻的形势,新中源集团一直秉承“创新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依靠各级领导的聪明才智,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主动求变,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长效机制,根据多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变化,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新中源集团先后开发出2006年东方神韵、冰川神话、微晶石、2007年的魔术师系列、2008年小魔术师系列、2009年的有洞洞石、无洞洞石、2010年帕尔伦、郁金香、4G石代、柏拉图等新产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从而确保新中源品牌屹立于不倒。
新中源植根于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五千年陶瓷薪火相传的创新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品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新中源不断弘扬中国陶瓷文明,把这门古老而又现代时尚的产业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它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并把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作为企业的目标和发展动力,真正体现了“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
创新带来发展,创新带来进步,让我们在新中源这个大家庭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形成一个热爱创新、追求创新、勇于创新的新局面。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年代,已经来临的2011年,新中源集团将继往开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新中源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在不断进步、成长中创新。
第二篇:创新——企业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创新——企业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企业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企业要想适应并掌控变化的局面,就必须保证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只有对包括企业经营理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行为模式等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不断的创新并使之与变化的环境保持协调,企业才能主动面对环境的考验。在成熟的企业中,企业极容易因为企业文化的滞后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甚至导致其制定的经营战略本身出现失误。所以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件长期持续的工作,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和变革。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仍是一个令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对于烟草企业来讲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开展企业文化创新是烟草企业获得快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企业文化是凝聚、规范、引导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在现代企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密不可分。
所以,企业文化创新对于现代烟草企业的发展和成败息息相关。那么,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呢?
1、烟草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
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观念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观念决定一切,缺乏超前的理念和思维,就无从谈起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令人警醒的事例,以上个世纪后期最为严重,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烟草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一度展开了一系列的“窝里斗”式的不良竞争现象。诸如普遍存在烟草工业企业中的品牌杂乱且集中度低,缺乏品牌创新意识,企业之间或明或暗给烟草商业予以回扣,进行不正当竞争,渠道外销售,短期利益严重,只重眼前,不顾长远,忽视整个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而反映在烟草商业企业上,除了共性存在的缺乏竞争理念和创新思维外,还存在着粗放经营和“自餐骨肉”式的低价竞争等等。
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局高度重视烟草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以企业全面创新为切入点,倾力创新性地整顿烟草行业经济秩序;全面铸造迎接外国先进烟草业对中国烟草严峻挑战的金色“网络工程”;采取真正“公开、公正、公平”的有力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烟草行业高素质人才;打造符合《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中式卷烟”等等。这一系列正确的举措无疑都取得了烟草人有目共睹的辉煌业绩,整个烟草行业发生了强烈的核巨变,年实现利税已经近三千亿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中国烟草要实现稳占国内烟草市场,实现“走出去”跨国经营的目的。一个优秀的烟草企业管理者必须消除过去那种重物质,轻精神的发展思路,即眼睛只盯住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三
个成果一起要,充分树立烟草经营与烟草企业文化并重的科学发展观,使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与创新文化培育结合起来,并使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支撑点。
同时,烟草企业的主要管理者首先应该营造一种整个企业“创新立企”的共识和一致行动的氛围。努力建立现代烟草企业创新机制,在制度上实现企业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的接轨,达到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使企业文化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的先进性,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烟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目标。
2、打造特色烟草企业文化
中国烟草企业处在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双重约束下,市场环境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而不断变化,所以同一企业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时,企业文化也应随之进行改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条件下的显著特征,与之相对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其实就是文化的竞争,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灵魂,那就如同一座没有地基的大厦,经不起市场激烈竞争的风雨,就没有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直接面对市场的烟草商业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讨企业文化设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
所以,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差异性,是创新的最基本要求。越有特色和差异性,企业就越有竞争力。独一无二,发掘特色,以浙烟“精、实、创、和”为基础,突出差异文化,彰显个性才是嘉兴烟草企业文化创新最有生命力的表现。
烟草企业在打造自身特色文化的同时,也要按照“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努力培育具有嘉兴烟草自身特色和吸收外部文化优势的烟草企业文化。同时,建立一种基于能力的绩效管理文化体系,并且抛弃传统落后的基绩效体系。这种体系,重点是利用远景目标激励和引导组织与个人,为烟草企业招聘员工和提拔人才建立合理的科学机制,提出培养能力的方法,使烟草企业文化成为引导企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所以说,打造特色烟草企业文化刻不容缓,是烟草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锐利武器。
3、烟草企业必须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打造高素质团队,创造一流的管理和效益水平,是烟草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方妙药,也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它给企业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给烟草实际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也给烟草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实践告诉我们:决定企业命运的是其核心业务、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观。如果将一个企业比喻为一个人的话,那么核心业务相当于人的“躯体”,核心能力好比人的“心脏”,核心价值观则是人的“头脑”。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支配着核心业务。而核心业务又是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三者和谐统一,才能保证企业具有长久不衰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其和谐统一呢?
关键取决于企业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效果的好坏。因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把三者有效地整合为一体,通过确立核心价值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其核心业务通畅有序的运营,实现烟草企业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于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在烟草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创新积极性,并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学习组织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工会以及党团组织的作用,甚至可以直接以工会、党团组织为载体作为员工学习的平台,此举可大大降低建立单独学习组织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需要通过制订鼓励学习和创新的制度,使“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终身学习”贯穿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使全员创新、不断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和组织行为,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市场创新为导向,加快培育烟草企业快速增长的内生机制,在这里企业管理层的带头作用对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团队学习氛围和创新动力具有极大的引导性。
同时,要致力于建立适应于学习型团队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企业共同远景。企业共同远景在实质上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结合。在共同远景的构建中必须与企业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企业理念融为一体。为了使组织更有效率,需要在其远景和目标上形成共识。共同目标的形成,能够使团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在同一目标下形成学习和知识创造的共享意识和自觉行动,这是烟草企业必须培养学习型组织的真正目的。
4、烟草企业创新永远没有止境
中国烟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导致的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使烟草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这就要求烟草企业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学有效的创新发展战略,注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制度创新,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强化人才管理创新,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实施品牌管理创新,加快企业文化创新,这是烟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
对于烟草企业来讲,市场竞争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创新也就一刻不可停滞。烟草企业在持续不间断的创新过程中,企业品牌价值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创新营销、创新管理是烟草商业企业赢得竞争和做大做强的制胜法宝。而所有这些创新的源泉来自企业文化创新。纵观世界烟草市场竞争与创新活动此起彼伏,永不停歇,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自身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无论从世界著名企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看,还是从上海烟草集团、红塔集团等国内优秀企业成长和崛起的过程看,创新至上、企业文化创新活力四射正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勇往直前的动力。
总之,烟草商业企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环境剧烈震荡的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了烟草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烟草市场竞争已经成了烟草企业需要研究的大课题。烟草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应逐步转入创新管理、规模发展、创新发展的轨道,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超前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烟草企业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烟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么杰
第三篇:发展 跨越 腾飞[范文模版]
发展
跨越
腾飞
——德江一中“创省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一
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在武陵山、大娄山深处,德江县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犀山下,玉溪河畔。德江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东与印江交界,西与凤岗比邻,南与思南接壤,北插沿河、务川,下辖20个乡镇,人口50余万,面积2071平方公里,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之美誉。
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挺进枫香溪,召开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红军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德江枫香溪是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巍巍犀山灵气,潺潺玉溪神韵,红红革命火种,悠悠中华文明,孕就了今日之德江一中。
烽火岁月。德江一中是中共地下党活动之地,黔北工委在这里组织“反抓兵、反迫害”斗争,不少学生从这里参加黔东北游击纵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火红年代。德江一中始终得到党和人民的厚爱,一辈辈一中人用心血和智慧书写着一中的历史,一代代德江儿女在这里吮吸着人类文明的乳汁,奔向五湖四海,大洋彼岸。
沧海桑田。德江一中现已发展成为流淌着现代气息的高级中学。挂牌为:铜仁地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英语教育实验基地。
二
岁月流逝,风雨兼程。德江一中创建于1940年,名为“德江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易名“贵州省德江县初级中学”;1958年创办高中,更名“贵州省德江中学”;1980年定名“贵州省德江县第一中学”。
老校区坐落于县城东隅,背负巍巍大犀山,面临潺潺玉溪河,占地八十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千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田径场、篮球场。
建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订有数百种报刊杂志,有藏书四万余册,电子图书十一万册。设有德江一中校园网站,实现了处室、教研组办公数字化,正在向网络化迈进。
校园内楼房错落有致,林木苍翠,芳草如茵;花榭亭台,文化长廊,名人塑像,相互映衬;运动场、篮球场向人们诉说着她有过辉煌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新校区征地247亩,控规100亩,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拟建教学楼3幢75间,实验楼3幢45间,学生宿舍6幢,科技楼5000平方米,图书馆3000平方米,有学校餐厅、体育馆、艺术馆、游泳馆、田径运动场等配套实施。
目前,新校区正在修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定于明年9月搬入新区。县委书记杨德华提出:新校区建设50年不落后,要建设成为全省最好的学校之一。
三
千年伊始,万象更新。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德江一中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学校审时度势,确立“三步走”的办学目标:第一步——创地级示范性高中;第二步
——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三步——办一流学校。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堡垒”建设,实施党、政、工、青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职代会,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班子成员团结廉洁、勤勉务实,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构建积极对话平台,创设融洽关爱氛围,强调团队精神和文化管理。“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实现为终极管理目标”,实施“管理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人心工程”。提出“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种意识”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手段转变;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倡导“奉献、务实”的一中精神——为集体作奉献,为学生作奉献,为他人作奉献;处事从实、育人求实、学业坚实、成果厚实。
树立“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学会健体。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不同个性得到发展,不同特长得到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设立校园网站、文化廊、宣传栏、警示牌、书法墙、教室文化墙,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心语文学社”,师生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教师周吉全、郑刚、付帮译、徐守超、周英富,学生邓健等有著作出版。《德中教育》、《心语文学》,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中获五项大奖。
十年磨剑,天道酬勤。德江一中逐渐形成了“人文为本、科研兴校、艺体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四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实施德育工作常规考核、班级工作月考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推行德育导师工作制,实施课题研究,聘任优秀教师任班主任,实行“老带新”班主任制度,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总结提高。
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八荣八耻”、升旗暨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艺术体育、演讲竞赛、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收看《新闻联播》,定期出时事政治周刊。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
开展军训、入学教育系列活动,进行遵纪守法、规范养成教育;听取宣传部、国防办、公检法、禁毒消防大队领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提高道德法规水平和自我防范意识。
实施“三优三讲”文明卫生班级创建活动——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秀成绩;讲团结、讲志向、讲学习。按月考评,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组织党员、教师前往遵义、枫香溪革命老区,参观会议会址,“唱红歌、颂经典”,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创办德江一中业余党校,现已举办六期,培训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300余人,发展党员5人。强化贫困生帮扶工作。学校采取诸多措施:一是减免收费;二是奖学金制度;三是社会集资;四是教职工“爱心工程”及“校友基金”。每年我们资助学生达30万元。
五
人文为本,科研兴校。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实施“一年入门,三年过关,六年成熟,十年成名师”的教师成长规划,通过“教师走出去、行家请进来、教学重科研、学科大练兵”等措施,结对帮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重点。要求教师驾驭教材,吃透重难点,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尖子生的辅导,提高低起点的成绩。抓实验班、示范班的示范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按照《实验操作规范》指导理化生实验,微机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劳技课组织果树嫁接、电器修理诸方面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微机和劳技考查。
着力“一德三新”培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实施一月一个校本课题研究制度,组织奥赛讲座、高考讲座和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如火如荼,校本教研呈现出勃勃生机。
承办了“贵州省高中校长研修班小组互动团队研修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与有效课堂构建”主题研修活动;邀请美籍教授史蒂夫、多恩夫妇,《英语周报》专家黄国斌,清华大学教授关治、蒋新官,北师大历史学院副院长张皓(一中学子)讲学;青岛支教教师益德、纪克宁、张健、程济元等在校组织培训;地区教研室主任唐德敏、石卉芸等到校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得到诸多名师的培养。
组建电脑、实验、书法、体育、文学、音乐等课外兴趣小组,培训辅导学生。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绘画、电子版面制作大赛》中,我校选送作品7件获一等奖,6件获二等奖,10件获三等奖。
奥赛成绩斐然。张月乾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代家财获全国化学、生物竞赛一等奖,杜朗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被上海大学、哈工大提前录取。安成、冯珊宝、王栋彬同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与贵师大附中并列全省第一。
学校获得诸多殊荣。省级“导读导写”课题、《教学案例集》、《学生作文集》三个一等奖,教师7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罗君飞、冯跃被评为先进个人。
六 艺体见长,和谐发展。我校系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五六十年代的军事体育,七八十年代的田径、排球,九十年代后的篮球、田径,德江体育雄风席卷黔东北大地。尤其是田径、排球、篮球,曾在锦江河畔、省会筑城掀起“德江旋风”,曾获省“三好杯”篮球赛亚军,以体育见长的学子遍布大江南北。
他们毕业于北体、成体、广体等名校,遍及高校、党政、社会各界,有作高级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不乏研究生导师、教授,形成了德江一中鲜明的办学特色。
教师周吉全(全国优秀体育教师)、任承富(省排队员),学生郭立亚(西南大学体院副院长)、于贵和(贵大体育副部长)、颜世刚(贵师院体院副院长)、王兰(国家级健将)、向忠雄(惠水县委书记)、杨静萍(公司总经理)、田松(奥运火炬手)就是一中师生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我校以国家级阳光体育俱乐部为依托,出台《德江一中艺体生招生简章》,加强特色教育。拥有田径、篮球、音乐、美术培训场所,组建田径、篮球、美术、音乐、书法训练队(班),举办艺术节、田运会、篮球赛大型文体活动。
音乐、美术迅速崛起,体育工作再上台阶——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今年,我校高考术科148人参考,合格146人。全景145.5分排名全省(体育)第三;杨燕子263分排名全省(钢琴)13名;何旭东242分排名全省(舞蹈)17名;美术35人,全部合格。德江一中特色教育再创辉煌。
七
强基固本,枝繁叶茂。我校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近年来,德江一中连年获得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三等奖、二等奖和四个一等奖,步入同类校的前列。
几年来,学校所获集体荣誉计百余项。地级有:“五好”基层党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先进单位;平安和谐校园;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先进教育工会;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继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先进团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学校。
省级有:五好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红十字”示范学校;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五四红旗”团委;“校园新歌”演唱基地。
国家级有:“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征文活动”优秀组织中学;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奖;“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和谐德育”先进学校。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省委、省政府明确在未来十年,把德江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为了与时俱进,打造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县委政府决定:加大投资,搬迁一中。为了德江一中的跨越腾飞,务实勤奋的一中人,将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建校训语——“建国储才责任綦重;勉予同侪协力始终”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乘风破浪,定会有时,直挂云帆,以济沧海!
2011年10月2日
第四篇:腾飞!发展!富强!
腾飞!发展!富强!
——走进新时代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面对日益发腾飞的中国,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中国的近代史是令国人哀痛的,儒雅的盛世被野蛮的坚船利炮击成记忆的碎片。我们无能为力的看着千年的沉寂被踏得支离破碎。当西方的铁骑在中国驰骋时,有多少人就那样唯唯诺诺地在压迫的大山中求生存。曾经的中国渴望着光明,曾经的中国憧憬着自由,曾经的中国向往着富强。正是因为有了这不懈的追求,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才真正把建设新中国的名号打响。光明、自由、富强成为人们心底的最强音。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没有血性的生物群。从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到中华民国的孙中山,我们一次次地反抗压迫。从国民党到共产党,我们按照国情来改变。当心中国的旗帜飘向长空,飘向世界,有多少人潸然泪下。我们知道一个新的中国就此进入世人的视线。今天的中国经过了黑暗的洗礼,走向了光明;今天的中国摆脱了封建的束缚,拥抱了自由;今天的中国,克服了贫困的羁绊,实现了富强。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带我们走进新时代
面对日益发展的这样中国,我们有太多的欣慰。“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优秀领导人始终坚持着这一核心思想,为新中国的发展不懈奋斗者。从“大跃进”到人民公社化再到千年浩劫我们一次次地碰壁。我们来不及摸清规律,来不及分
析国情,我们有的是满腔豪情,我们有的是被压抑了百年的勇敢,奋往直前,我们毫不畏惧,即使是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依然坚定我们的理想,依然坚定我们的崛起之梦。今天,在五六十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民族区域自制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拿自治区的繁荣富强,则是人们不懈奋斗的有力见证。他们用汗水浇灌着新中国的萌芽,他们用智慧启迪着新中国的发展!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面对日益富强的中国,我们难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股春风吹开了中国的大门,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神州大地,老人的手沧桑而有力,圈圈点点出伟大的不朽,我们大跨步勇敢向前,让理论和实践更为耀眼。引用资本主义的市场,激活了僵硬的经济,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有了质的飞跃。国家视野开阔,经济腾飞,人们安居乐业,改革开放的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天的风姿。奥运世博告诉我们幸福就在眼前。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坚信“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只破茧的蝶,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放弃胆怯与懦弱,勇敢地将那束缚自己的茧捅破。破茧而出,舒展腰身,在万紫千红中描绘属于自己的色彩。在新中国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向着更广阔的苍穹扇动有力的翅膀
“星星之火,可画诗篇。”当我们洗尽铅华,看到的更是那曾经沉睡的巨龙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势跃向世界!
第五篇:在创新中发展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旅游总结
——学习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兼论旅游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小平的创新思想更自始至终是贯穿于小平理论的一根红线。小平在1978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91年南巡讲话又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无论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还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无一不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创新的观点和论断已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和发扬光大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条创新的路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创新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还没有成为普遍趋势,但创新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作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创新是实现小平指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创新思想,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方法创新为手段,机制创新为保障,人才创新为核心,全方位的开拓创新。
一、必须树立和坚持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创新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解放思想的精髓又在于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在求是、求实中创新,这是邓小平创新思想最基本的特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没有思想的活力,就没有改革和建设的动力;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不管做什么,思想保守僵化肯定没有生气和前途,生气勃勃也必然思想开放活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夫子说:“日新之为盛德”,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天天都创新,那是最高的道德了。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从中国历史来看,“创新”使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历史巨人,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也无一不是创新带来的成果;从世界历史来看,“创新”产生了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创新”促使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力学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众多发明创造和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正是对“创新”不断追求的结果。
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关键因素是观念问题。旅游业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创新观念,树立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和源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创新。旅游业的观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旅游业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解放思想,发挥创新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无数生动的实例表明,旅游业作为产业,如果只讲发展而不求创新,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与扩大;只有大力并实现创新,坚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的思想,摆脱思维定式、突破深层意识、实施观念创新,才能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目前,旅游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旅游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旅
游方式已经从过去的观光旅游过渡到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主要旅游形式。旅游者的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这些都对旅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旅游业“旅游产品单一”的一大弱点还没有彻底扭转,一些旅游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卖到90年代,又卖到了21世纪,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发展旅游业,就应该以变制变,及时更新观念,实现市场策略创新。通过树立国际大旅游市场的营销观念,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精心研究市场的新需求,加大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的力度,做好旅游市场细分,合理整合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和品牌,适时发现和创造具有新特点的旅游新产品,以多样化应对多元化,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精品,从而为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促进发展。观念创新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以“三个有利于 ”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努力做到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展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提出新的创见,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废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要用创新的思路,不断解决前进中发展中的新问题。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我们破解旅游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锐利武器,成为建设旅游业美好未来的永久“通行证”。
二、必须探索和运用标新立异、求变出奇的创新方法
小平同志创新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行为方式上创新。小平一再强调,各级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事务主义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全新的方法适应全新的事业。他说:改进工作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工作方法总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改得好一点,快一点。” 完全可以说,没有方法的创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从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就无法实现。
方式方法创新是创新的手段。创新不是空谈,创新旅游工作方法,必须要研究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把握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工作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推进旅游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在方法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旅行社发展为例,西方国家旅行社采用的是批发、代理与零售旅行社“垂直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与规模化的分工与合作体系。而我国旅行社在分类体系上采用“水平分类”,即按照从事国内旅游业务和从事国际旅游业务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体系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一直保留到现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它导致我国旅行社形成“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旅行社业发展不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旅行社业面临国外大型旅行社集团的进攻和压迫。因此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上就有多种选择。发展联合体就是规模整合对抗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和选择。旅游联合体是指旅游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利润为目的,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而组成的共同体。其实质是实现由现行“作坊式”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旅游联合体就是通过整合中小旅行社向专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旅游联合体转变,使中小旅行社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与网络化、规模化经营。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创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借鉴与独创相结合。不会借鉴就不会有创新,只会借鉴也不可能有创新。只有把借鉴和独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起点的创新。比如旅游营销有多种多
样形式,新闻媒体宣传、各种广告、参加旅游交易会、到客源地举行旅游推介会、制作和散发各种旅游宣传资料、赠送宣传性纪念品等是常见的、传统的形式。对传统宣传促销形式的大规模运用、组合式运用或是采用新的宣传促销载体,就是旅游营销形式的创新,它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因此,旅游营销在形式上的创新和竞争,除了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经济实力的竞争,也可以表现于智力的投入。海南在旅游营销上,同样是借鉴利用“旅游大蓬车”的方式宣传促销,但海南的创新在于精心选择时间和巧妙安排线路,专在有关省市举行旅游节庆或地区性旅游交易会时赶到。这种“赶场”和“捧场”式的“旅游大蓬车”,其新意在于利用人家搭的“舞台”唱海南旅游的“戏”,在于将海南旅游营销变为给有关省市的活动“捧场”。这样,既增强了营销的效果,又降低了成本。这是一种典型的方法创新。
三、必须培育和建立适应市场、壮大市场的创新机制
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发挥其优越性,关键在于其制度的好坏。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主张对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现体制的根本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干部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过具体要求,他根据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变化,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思路,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大胆地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一项制度创新的伟大工程。2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制度变革与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要发展壮大市场,必须 要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这是增强发展内在动力的根本途径。发展壮大旅游业也必须遵循市场原则: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帮助和引导企业实现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企业朝着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的内在动力,培育出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旅游大企业。二是转变机关职能,建立新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旅游行政机关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是“保安”和“保姆”式的服务型角色,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把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公共环境的改善上,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调控、服务、监管,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搭台造势”。
四川乐山在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建立景区管理体制和充分利用外资、民间资本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投资新体制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在景区管理上,峨眉山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取代了多年的条块分割,创新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引进ISO9002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两个体系标准,使峨眉山景区成为全国风景旅游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同时通过两个体系认证的单位。2002年,峨眉山管委会旅游收入2.6亿元,是10年前的38倍。在投资体制上,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旅游资源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放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经营准入限制;所有非法律禁止的涉旅行业向民间资金开放;资源国家所有,政府依法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编制旅游项目库,供投资者“下单”,营造各路热钱流入的“洼地”。2001年至2003年6月,乐山旅游总投入为16.63亿元,其中6亿多元来自本地民营企业、东部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6亿多元相当于前10年乐山市直接旅游投入总和!乐山旅游发展得益于逐鹿资本市场,吸引和转化资金为资本要素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制,这就是体制创新的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四、必须培养和使用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
要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大胆培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小平指出:“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不要按老规矩办事,要想到这是百
年大计。” “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小平同志深刻洞察到:创新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人才创新就是资本。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才体制和用人机制的竞争。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是要创造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和人才制度。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的特点体现了劳力和土地的概念,工业经济是资源和资金的营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过去以物质、资金为资本,今天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得到恰当的运营就是资本。知识经济兴起于迅速发展、并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作用的日益深化。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知识经济,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处在人力资本最高层次的人才资本,是能够在更高数量级上创造利润的最宝贵的资本。人才资本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资本。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世家靠产业资本成为百万富翁,用了近百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资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电脑奇才比尔•盖茨靠人才资本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时间,这就是人才资本的魔力!当记者问李嘉诚:为何几十年的成功积累还不如比尔.盖茨的几年暴富?李嘉诚在感慨“后生可畏”的同时,承认比尔.盖茨掌握了这个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创新精神。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强旅需要强才,在当今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由要素和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的时代,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在旅游发展中起座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平同志早在79年就指出:“ 旅游局要用人得当,要有一些有闯劲、有干劲、有办法的人,只凭资格不行。”按照世界上公认的创新人才标准,有五类人才是旅游业需要花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是把全部产品引入市场的旅游人才,二是能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旅游人才,三是第一个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的旅游人才,四是开创一个从来没有的市场的旅游人才,五是创造出有别于其他人的企业组织形态的旅游人才。这五类人才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你只需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要更换铁轨了。”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胆选拔和使用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营造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氛围,旅游业就必然会攀登上新的高峰。
开拓创新,时不我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发展旅游业,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只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锐意进取,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就一定能取得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