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理论建设学习体会
《创新能力建设》学习体会
姓名:何英杰
班级:工程地质高级班
《创新能力建设》学习体会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人类千百年发展的历史证明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不会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面临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要使中化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就要努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今学习了《创新能力建设》课程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室一切才能之源,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更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果不加强学习,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今后一定要注意在工作岗位上、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识、积累工作经验,“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把学习当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当今矿山地质工程专业的技术不断更新,如果不经常进行学习,就无法跟上当前的发展,所以,学习尤为重要,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汲取地质领域最新成果,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充分利用经常去野外指导工作的便利条件,虚心向基层同志学习,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指出,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一种是创新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合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试着把学习中的“忆”向“问”的转化,勇于提出问题,摆脱思维定势,对问题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要崇尚敬业、乐业、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
敬业乐业关键是要强化先进性意识,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迫切要求,从小事做起,善于做小事,提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大力弘扬“敬业、求实、合作、创新”八个字的机关文化精神,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刻苦钻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掌握信息化的前沿技术,扎实做好地质工
作,只有健康的心理,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心态;良好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恰当认同与相信;灵活的思维,在追求目标中不受思考角度的影响;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思维系统中弥散浸润着思新求变的意向与冲动;明确目标,对未来自我有清楚的设计与追求,理想目标要清晰、可行、有价值;恒久的耐心,在追求目标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目标实现的高度期待;坚强的意识,为达到目标二客服困难的心理状态;坦诚的合作意识;献身精神,对新事物中蕴含着无私热爱与忘我追求。
三、增强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是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经常把想到的东西和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锻炼一个人的想象力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让他把想象的东西或看到的东西画出来,绘画需要人全方位的表达某种物体,开始进行练习时可以从简单的东西开始,逐渐画一些复杂的东西,当然,并不是要求画的向专业人员绘图一样专业,这一步主要是增加人的“脑容量”(头脑中激活的思维量),为发明创造奠定一个基础。
(二)遵循逻辑,认识思维的缜密性特点
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本质的、简介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恩格斯将人类的思维赞喻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认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还强调指出:“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院士在《智慧,在于思维》一
文中指出:“我认为,人的智慧的差别,在于应用思维的能力。脑力也需要锻炼,一辈子不停地努力思考,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辩证性、深刻性、逻辑性)主要表现在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关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整的反映整个市委u,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更为了思维成果在付诸实践的过程得以顺利施行,必须多视角、多侧面、多因素、多向度地进行思考和论证,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可能发生的后果逐一进行考察和预测,然后经过分析、综合,依据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基本判断做出科学的抉择或决策。抉择与决策的把握性取决于多向度思维的严密性。没有“水银泻地”般的严密性思维做前提,便不可能有“闪电行空”般地果断抉择与决策。
四、提高创新能力
(一)、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力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主动配合营造自己的创新团体,如企业文化、团队学习文化、社会团体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利用好网络的各种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网络图书馆、技术论坛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不应该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学习活动,也要积极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结果。对于我们矿山地质工程专业来说,野外或矿山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经常性的深入野外生产,按现有的设计、规范,分析现有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在论坛中、网络中吸取先进的经验,与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有机的分析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再进过分析讨论,修正试验中的不足,再进行试验,得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的方法,这也就是创新。
(二)、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
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好,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在我们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有的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三)、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我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地质学、岩石学等)。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喝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
矿山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很多,分的也很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它是我们以后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实践则是我们实现创造的钥匙,只要我们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推动该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
第二篇:创新学习体会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
———读《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有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其工作与创新教育有着无法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种意义上讲,班主任工作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创新教育的成败。既然如此,班主任就应该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创新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全面推进班级管理创新化进程。
什么是创新?某个问题,别人解决不了,你用了一种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创新;某种知识,许多人都知道,但只有你想到了可以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某一地方,这就是创新。可以创新的领域是无穷的,创造的方式是多样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在某一点上有所创新。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创新教育管理。
一、真正地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可见,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是班主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教育过程的点点滴滴中: 他们犯错时,少些批评,多些宽容;问问题时少些冷漠,多些热心;失败时,少些讽刺,多些鼓励;需要帮助时少些冷漠,多些热心.......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后进生交流,从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班主任热爱学生,关怀优秀生、爱护差生,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中等生,中等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因为中等生学习成绩一般,很少违犯校纪校规,所以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从数量上看他们又是班级中的主体 搞好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对班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班主任首先应该有意识,了解他们的情况,主动与其交流,让其明白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也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教师,增进师生感情。其次,班主任在课堂学习和班级活动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中等生上,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当某一个中等生不甚退步时,要在全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所有中等生都能感觉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注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自尊需要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正如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是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换取信任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体现出一种高度的人格信任,班长任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但学生的个性由于多方面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尽量记住学生的名字。我在接任一个新班时,我有一个必备工作,就是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力求尽快记住他们的名字,并在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因为曾有人问一位心理学家“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是什么?”答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因为这样自己会感到亲切,融洽,反之,会产生疏远感。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好办法。
二、开民主之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首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教育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重要的一步。一是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管理班级,使他们充分意识到班级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干部选拔出来后,班主任给他们定工作目标,定计划,教方法,然后放手使用,培养。二是培养民主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对班干部要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三是教育他们严格自律。班主任首先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同学们做到的,他们一定要首先做到。对有了缺点和错误的干部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严肃批评,甚至当众批评,使干部感到,不论是谁,犯了错误都要受到批评,做到一视同仁。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有了优秀的班干部们的辅佐,更是如释重负,省心很多,工作也顺利很多。甚至有时候更是班级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班级之间的互相融合的心桥和纽带。
三、建立信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管理方式下的班主任往往是班级大小事都一个人说了算,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良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之上。充分地信任,即相信学生的智慧,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觉悟和道德水准。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只交待一些经验性的注意事项,具体操作让组织者充分发挥其智慧和主
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例如,制定班规班约,首先在班内充分展开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然后班主任与班干部共同起草,再交全班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力求使班规班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班内出现什么问题,班主任先不必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透彻分析原因,深刻认识其影响,集体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做,既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开展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就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比如,开展活动“突围与闯关”,“变形虫”,“我做你猜”,“同舟共济”等可以促进了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及未来走入社会都是行之有效的。
五、以人为本,实行自主管理
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细胞,是班级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表现为要让学生能够与班主任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比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管理。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班级要不断取得进步,就必须创新。我们相信,创新理念引入班级管理,对教育对社会对国家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工程。
第三篇:关于党的理论建设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关于党的理论建设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我们党历来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是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并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些观点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并将指导我们党在新时期继续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崇高的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离不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但是任何理论并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要不断走向成熟、永葆先进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理论武装全党,党才能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历来受到重视,笔者试从以下几个阶段分析其重要性。
一、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建立在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同各种机会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划清界限,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19世纪70年代,拉萨尔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在德国党内流行,导致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大大下降,杜林主义趁机渗透到了党内,迷惑了许多党员和知识分子,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马克思、恩格斯对毒害政党的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指出妥协的纲领会使党“精神堕落”…,而写下了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加强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角度出发,在同错误思潮的全面批判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事实告诉我们: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执政时期,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否则就会蜕化变质。
(二)结合俄国具体的革命形势,列宁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的思想理论。
1.重视理论作用
列宁在20世纪初指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设时说,“轻视理论,对待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躲躲闪闪,摇摆不定,就必然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针对俄国党内存在的轻视理论和理论工作的倾向以及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产生及其影响,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全面论述了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的重要意义。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列宁在分析了党的种种政治责任、组织责任以及所担负的沉重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对俄国革命的形势进行细致的考察,总结出一个规律,即“正[大j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列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特点以及如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好的范例。
二、中国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贡献
(一)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论述
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源于战争时期党从实践中获得的各种经验。特别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等理论,成为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思想上建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培养一支马
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重要依据。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面临的新课题即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发,提出从思想上建党。抗战时期,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武装全党,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针对因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够、不足以指导当时的经济工作的现实,号召全党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形成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曾犯过一些错误,但是他高度重视全党的理论学习,要求党员干部读原著,提高马列主义理论素养的思想仍对我们党当前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邓小平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论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客观评价,全面分析了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诸多特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党的理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坚持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高度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保证了党的思想的统一性和传承性。1986年以后,他多次坚定地指m:“现在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第“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能丢掉毛泽东,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中国革命大部分的历史。
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党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xl~4,平同志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发,吸取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放松甚至放弃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教训,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具体化的党建理论思想,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党的思想理论状况,特别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而且还将学习理论提高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根本大计的高度来认识。这就为党员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修养做了充分的准备,也为我们以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了基础。
3.江泽民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论述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进一步揭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党建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首先。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给予充分的肯定。存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第一次郑重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并存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其次,江泽民同志继承了我们党走巾国特色道路的理论,继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以及党的思想发展状况提出了“三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教育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高度概括,对于从整体上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确保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将“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党章,认定为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这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党的理论建设的一大创新。它有利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丰富了党的理论建设内容,是对新时期党的理论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必将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
和自觉性。
(四)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论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集体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召开十七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这对提高党的思想理论修养、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1.对以往党的理论建设理论的继承
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自身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根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党的理论建设的光辉榜样,因此在新时期继承以往党的理论建设成就就显得颇为紧迫和重要。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建立了集体学习制度,特别注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以政治理论为重点,提出从2003年起,利用5年时间将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培训一遍。这就有利于帮助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中共中央在2002年l1月1713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全国兴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潮。
2.新时期关于党的理论建设的创新
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我们党的理论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紧密结合新的实践,针对党的思想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创造性地理论成果。
首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T作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统一全党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党的正确的、科学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的必然要求。因此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章和法纪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严肃党的纪律,才能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党才能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3.全面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伟大创新。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二作结合起来。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工作,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巾围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4.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
胡锦涛同志曾指,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巾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2004年,巾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逐步进行,以提高党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这样就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条件。
三、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贡献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总结了过去五年中我们各方面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我们改革开放进程中所面临的闲难,特别指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我们应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论述实现了新时期的创新。
首先,科学分析了党的理论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教育和管理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的理论武装的党,才能在新课题面前充满信心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实践巾创造新的成就。
其次,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并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我们党29年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更加成熟。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对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的伟大事业和创造的理论成果作出庄严的政治宣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丰十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三,建设学习型政党,用屿克思主义中圄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而创新。巾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义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巾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就对我们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提了一项重要任务,即以“巾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提高干部的理论素质。针对广火党员,十七大报告也明确强调: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十七大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是对以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继承和刨新,同时也是在新时期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才能为执政能力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新世纪不断前进。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丰富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关于党员学习和遵守党章、干部加强学习培训既是对党的理论建设经验的总结继承,也是新世纪新条件下对执政党的理论要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提出,列宁的深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到今天胡锦涛同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论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我们的党也更加显示出先进性和优越性。
第四篇:创新管理学习体会
大学与大学精神
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
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能力。大学里的教师要达到这一点,自身就不光是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有在传授知识中发展知识的能力。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大学里也不光是接受知识,在接受知识中他们也经常能发展知识。我猜测,十九世纪末,很多学者摆脱中古大学的传统、提出大学应是“研究中心”这样的概念,部分原因是看到大学发展知识的巨大力量正喷薄欲出。第二,大学的开放性。如果说最初的欧洲中古大学是由于欧洲共同的文字(拉丁文)和共同的宗教(基督教)使得人们能够在一起坐而论道,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而天然具有开放性。那么今天大学的开放性已经超越了文字和宗教的约束,成为大学的一项传统,成为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性质。大学的开放性让知识有了更新的力量,让大学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活泼的极具生命力的可以绵延不息的江河。
第三,学术的独立和自由。这是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就很难成为知识创新、发展和丰富的摇篮。大学应当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与社会保持互动的关系,但不应当逢迎,不应当媚俗,不应当随波逐流;而应当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追求真理,做社会和时代的先锋,而不是盲从者、媚俗者,也不是单纯的所谓“服务器”。第四,大学应有崇高的使命感。大学应是社会的良心和智慧之所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大学应该是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地方,是先进文化传承、创造和弘扬的地方,是先进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失去了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失去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不仅是大学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悲剧。大学理念的共性应该还有一些,在此不作赘述。
”泛市场化”和“急功近利”有碍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正确形成在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两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如果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两个问题,将会影响到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正确形成。
第一个问题,在最近一些年里,有一些理论家、一些领导者受到市场大潮的影响,不考虑教育的特殊性,把教育等同于一般商品,鼓吹“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有些政府单位希望并且实施通过市场的办法来发展教育的增量,把“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当成在财政上甩掉教育发展这个“包袱”的幌子,这种氛围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理念的正确形成。我们很担心.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大学理念能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圣洁的殿堂,能不能培养出具有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第二个问题,受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潮和行为的影响,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在相当程度上存在“重术轻道”的倾向。这里的“道”,指的是理论、理性,是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能力的综合,指向学生的人格、理想、信念、视野和胸怀。“术”,是指具体的操作性知识。大学的发展要重“术”,但更要重“道”。大学首先要重视知识、能力、责任感相统一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格与心智的完善,同时重视必要的“术”,基本的“术”。具体技能,应该到工作实践中去锻炼、学习,想让学生一出门就成熟练工是不可能的,大学不是职业训练所,大学培养的不是技术工人。国家发展与然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但应当由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来培养。即使职业技术学校也是搞要重“道”的,所以,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自觉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形成正确的大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共性,不同的大学也有其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色。比如从学校类型来看,有的学校是研究型大学,有的学校是教学为主型大学;从学科特点来看,有的学校以理工科见长、有的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有的学校则有很强的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从校风来看,有的学校严谨,有的学校务实,有的学校狂狷。由于每所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价值取向、学科结构、传统和历史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每所大学的理念有其个性的方面是非常正常的,而个性和特色也往往是一所学校的优势之所在。个性和特色的形成有历史的深厚积淀在其中,学校要与时俱进,但绝不意味着抛弃个性和特色,都走同一个发展模式。一所大学认清自己
为此,必须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学应提倡探索、尊重探索、鼓励探索。既要支持、褒奖成功的探索,也要容忍、善待失败的探索。要倡导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下,任何学术观点都有存在的空间。而影响学术自由的往往来自三个方面不适当的做法:一是政界人士不适当的干预,二是学校不恰当的规章制度,三是学术权威不适当的行为。因此,只有务实地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营造并保持健康的学术环境。这种精神,在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与其他杜会机构之间,则体现为一种“和而不同”的胸怀,即费孝通老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大学不能孤芳自赏,要在竞争的同时善于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从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发展。大学间竞争的目的应该不在竞争本身,而在于通过良性的竞争,互相促进,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终极福祗。如果只为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忘却大学的根本宗旨.不具有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相互协作的精神甚至恶性竟争、倾轧他人,我很怀疑这样的大学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正如只有大气的学者才能成为真中的大师一样,只有大气的大学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
第五篇:“创新思维”学习体会
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思维”学习体会
结束了颇具压力的高中生活,终于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大学!刚刚来时,一切的一切都还是一个个问号在我脑海里!伴随着军训和学院对我们的“专业知识教育”,我渐渐了解在大学里我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10月25日晚,图书馆、学生处、团委组织的读书月活动系列讲座之《谈创新思维》专题讲座在校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国家一级作家刘忠诚主讲。刘老师给我们讲的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刘老师讲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对“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的表述,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重要内涵之一,“创新”就是实事求是、就是科学发展、就是与时俱进。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党和人民的实践不断前进,指导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又指导党和人民不断迈步向前,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创新”不是无根之萍,不能脱离实际、脱离中国的国情,我们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实践发展、认识真理、理论创新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讲话中强调,需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阻碍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领域和环节,就是需要推进改革的重要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尤其需要创新精神。
刘老师还讲到创新的意义所在!
创新 :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对创新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叫创新。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切入叫创新,总量不变改变结构叫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叫创新。
创新,也包括我们经常所说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着力寻找陈旧的知识,也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促进人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那么,如何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呢? 刘老师就此问题给同学们展开叙述!
第一,思想入手、变旧为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从改变旧有的学习思想入手,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切实采取自我启发式的学习方法。调动自己积极性,让自己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要能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自己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我们自己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自己的创造兴趣。我们还应该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要知道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培养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有重要意义。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幻想不应抱有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把幻想转变为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一旦这样,我们的创造力定会被激发起来,其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发展。
第三,注重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个性的独立,坚定的自信心,具有冒险精神等。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当遇到困难时,也应注意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因受到批评或挫折而气馁,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了创新,人类社会都将很难进步!很难想象我们失去了创新,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确实很容易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现在可能还是过着原始社会那种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生活„„通过这次创新思维的学习,我认为,创新是必须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更应该有这方面的能力,为自己更为社会创造有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