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陈词 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
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们已经看到,今天的辩题,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遗憾的是对方辩友未能充分尊重它的现实性。
首先,对方辩友对今天辩题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缺乏现实了解,而我方立论中已经清楚阐述了,中等收入国家才是今天辩题的范畴,它们面临的问题是经过长期抄袭盗版山穷水尽后如何摆脱山寨、华丽转型,最终柳暗花明,实现经济的又一次腾飞。而那些国内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的贫困国家,缺乏产业模仿能力,盗版侵权问题无从谈起。
第二,对方辩友不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大局全局,片面的关注局部特殊行业。对方辩友谈过药品、食品、教刊等领域的问题,它们由于关系国计民生,和普通商品自然不同,因此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合作,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知识产权则以市场机制促进这些行业创新发展,从根本上造福人民。
第三,对方辩友对我们面对的现实困境和现实选择缺乏了解。发展中国家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对方辩友却还要我们走那条抄袭山寨的老路,但这样一条路已然是走不通了。它正在打击着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成长力,破坏着行业的生命力,甚至磨灭着民族的创新力,这样一条路走到黑,只能是头已撞南墙,彻底没希望。
对方辩友辩友犯下以上三点错误,根本在于缺乏对现实背景的宏观把握。
二十一世纪发展中国家蓬勃崛起,金砖五国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但发展模式单
一、遭遇技术瓶颈等等问题挡在了这批世界新贵面前,这正是成长的烦恼。还好理论和事实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跨越险阻之路,那就是寻求科技进步。温家宝总理知识产权就是竞争力,因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内在动力层面,从根本上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巩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国家进步注入了持续的活力。而在外在环境层面上,它为各国技术交流转移搭建了一个有序的市场平台;它营造了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引入外资的同时带进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战略;它减少了贸易壁垒贸易报复,构建了一个更开放的贸易环境。因此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模仿创新还是原始创新,无论是为了塑造一个创新的灵魂还是强壮一双创新的臂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都是利大于弊。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发展中国家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江学长曾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时代,我们更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胸怀,肩负起造福国民造福人类的历史责任,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去开创一个和谐多元的崭新世界,去书写一段发展中国家崛起的伟大历史。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第二篇: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
正方立论: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
所谓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超越国界,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相互依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所谓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所公认的概念就是:相对而言,经济尚在发展,大多数人口依然贫困的国家。而所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是指即使在弊的存在下,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仍然能够促进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以下,我们将由三方面论述本方观点:
一、全球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外资援助与体制激活。
首先,全球化使大量外资流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在外资的刺激下,各类经济项目蓬勃展开,这不仅缓解了国内劳动力的过剩,同时,在交流与竞争中,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资源整合意识和生产效率意识,为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和实现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了良性环境,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经验与创新性的方向。
二、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国内外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全球化增强了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国际利益的融合,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得到相比以前而言较开放而公平的对话平台。同时,集团政治和隔阂观念思想的愈发不得人心,以及与外部关系的微妙平衡,为发展中国家处理国外问题赢得了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而且,全球化使各种新思维、新理念传入发展中国家,为其国内政治逐步完善创造良好的舆论准备,也对其体制改革深度推进具有借鉴与导向作用,为其寻求先进发展模式提供有效探索与指引。
三、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与先进文化交流的机会。
目前我们所处的全球化,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信息,科技,思想等层面,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层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传入,极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活跃度,减少了人们与世界的距离,增强大众的文化包容与创新力度,在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步由封闭到开放,渐渐融入进而丰富世界文化。由此,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更多地享受到人类高端技术的便利与成果,也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全面地参与到世界的整体和谐与进步当中。
放眼时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洪流中,确实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就中国而言,由于国家领导人深刻地认识到目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并对全球化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及部署,所以,我国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并能得以顺利地逐步实现三步走计划,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我们承认,任何有利的发展道路都不是坦途一条,都存在着风险,但是,只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虽然行路难,多歧路,但是终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
第三篇: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
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引言
知识产权是智力活动的成果,她是无形的,是现代私法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利。知识产权是涵盖在产品当中的科技含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价值不仅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而且比有形财产更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将更加显现她的重要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者对其创造成果获得一定期限的独占权,禁止他人擅自利用,使创造者通过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收回知识产权创造的投资,而且可以获得超额价值。这样就为创造者进一步的知识产权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生产出更多、更适合于社会需要的知识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给天才之火添加了利益之油”,逐步形成知识产权创造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即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吏、封建君主、封建国家以榜文、敕令、法令等形式授予发明创造者、图书出版者在一定期限内的专营权、专有权;19世纪中后期,各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促进本国经济、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通过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知识产权;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家的势力范围也超过国界,他们希望对国外投资、产品和技术输出获得更大利润,由此,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公约、地区公约或双边协定纷纷出台,其中1883年签订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签订的《伯尔尼公约》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从此,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协调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当今国际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都相对落后,必须参加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必须引进科学技术成果,必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有自己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培养一大批专门的人才,研究制订国家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战略,从而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和复兴。
二、当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 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知识产权制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日臻完备。国际公约确立的一些原则不断为各国国内法所吸收,推动了各国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进程,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国际公约的数量增多,参加国增多,保护水平提高,国际保护组织日益健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极力主张建立一个有效的世界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而产生了《TRIPS》协议并生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普遍接受的知识产权多边保护规则,并对各国知识产权法和国际公约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加入WTO后,《TRIPS》协议成为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准则。
第二、地区性的知识产权合作,跨国公司之间的协作在加强。当代一些国家或地区、跨国公司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密切的经济交往,逐步形成了一些地区性、联合性的经济集团,建立了一些知识产权合作组织,如欧洲专利局、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安第斯组织、家电3C联盟、6 C联盟等等。以欧盟为例,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欧盟先后颁布了《关于数据库保护的指令》、《关于出租权保护的指令》、《关于著作权保护期的指令》、《关于卫星的指令》等,旨在协调欧盟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制度。由日立、松下、三菱、东芝、JVC、时代华纳形成6 C联盟,联合向我国DVD出口企业收取12美元/台的专利使用费,这对于每台价格100美元左右市场份额占全球2/3的中国DVD行业来说,其负担和振动可想而知,据统计他们已从我国企业向全球出口的DVD中收取了30亿人民币的专利使用费。注(1)
第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协调上存在矛盾与冲突。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实力、科技进步、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知识产权国际化公约并未在实质上清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一些发达国家要增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公约条款,就势必会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矛盾与冲突,如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将发现权列入保护范围,如提出打破专利审查的地域性限制,建立“世界专利”等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出对一些不利于自己的国际公约条款进行修改,也势必会与发达国家发生矛盾与冲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北间知识产权外交谈判就是一例。
知识产权作为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产权的发展也反映出新的趋势。一是知识产权与当代国际政治,特别是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实施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把知识产权保护直接与发展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连接起来,使知识产权问题上升为政治、经济问题,成为科技、经济和外交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就是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和内政外交紧密结合起来是典型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问题被纳入关贸总协定体制,而在之前,关贸总协定总体上并不直接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并且有意识把贸易与知识产权区别对待,只是货物贸易涉及专利和商标时,为不让知识产权保护妨碍贸易自由化,才有分别条款提及专利和商标的保护,《TRIPS》协议就是知识产权涉入国际经贸关系的一个象征。二是高新技术开辟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领域,并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材料、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产业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现代产业,是高科技与企业的集合。这些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大批新形成的智力成果。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域名、多媒体节目、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生物工程新物种、基因图谱等等,这些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领域。高新技术的产生依赖于高智力的投入与合作,具有高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前期的研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鼓励创新,为了高新技术的生产,知识产权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三是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网络的无国界性,使得“域名”全球注册,使得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可以同时在全世界获得,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法律将是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的第一突破口。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修改、完善的一个思路是简化多国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程序,提出了“世界专利”的概念,使一项国内知识产权的有效地域性扩大,这种简化制度的努力最终将是实现国际一体化。
随着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已进入知识化时代,全球特别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把知识作为一种财产、对其进行保护,从而促进其创造、传播和利用的一种法律制度,知识经济是不可能离开这种制度的。
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及给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一)日本国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创新立国,上世纪95年提出知识产权立国,2002年3月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本部,由首相亲自担任部长,并颁布了知识产权大纲。70年代以前,日本是技术进口国,要引进、消化、吸收大量的专利技术,受到了美国专利的攻击,日本采取了防御的知识产权制度,而对国外基本专利的攻击展开了外围专利攻势,以众多小专利成功实施了“以小制大”的专利战术。而随着日本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大大增强,日本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在加强,向国外输出专利日益增长,到了80年代,日本便成为技术输出大国,目前日本在美国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美申请总量的40%,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量,在知识产权策略上不断增加了进攻型色彩,成为攻守兼备型战略。
日本政府知识产权工作策略:一是专利立法为企业提供法律环境。日本的专利制度容许狭窄范围仅有单项权利要求的专利申请,也容许获得实用新型小专利。这与我国现行专利制度中的实用新型专利颇为相似。这就使得日本的企业能够围绕基础性关键专利抢先申请各有特色的大量小专利,形成“外围专利”,严密构筑一个外围专利网,使欧美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在日本企业的外围专利网中失灵。二是保护国内市场,日本的主要做法是推迟批准那些对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本专利,使本国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追赶该技术。在日本,拖延批准外国的专利达10—14年之久是常见的,最典型的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半导体专利在日本被推迟30年之久才获得,而美国梅苏克斯公司的专利申请在本国申请20年以后才在日本获批准,梅苏克斯公司因而失去了在日本市场多年的独占权。
日本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策略:一是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环境,日本企业利用改进专利、应用专利,在欧美基本专利外组成了外围专利网,以众多小专利成功实施了“以小制大”的专利战略。如欧美在日本申请了一种新型自行车的技术方案,日本企业马上就申请各种脚踏板专利、各式背包架专利、各种车把专利……,形成了众多的外围专利,如果脱离了这些小专利,其自行车基本专利就不能实施,迫使欧美公司不得不同意双方“交叉许可”,据日本一项调查,机械产品中平均每件产品有6.91项专利,电气产品有5.41项专利,化工产品有5.21项专利。注(2)二是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并举,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共引进30006项技术,在引进技术中,专利技术的比重很大,1976—1980年间在机械技术的引进中,专利技术的比例多达67%,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正确地处理引进技术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也产生了大量的专利,每隔几年本国企业的专利申请就成倍增长,形成了一个以专利技术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引进和创新上取得了极佳的结合和巨大的成功。三是把研究与开发和知识产权、生产经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日本企业把研究与开发、知识产权、生产经营看作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研究本企业所属行业知识产权分布状况,确定研究与开发的目标,研发成功后,即着手实施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下,企业新产品在市场中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掌握专利技术,并加大投入,迅速使专利技术产业化。日本企业通过向美国的大学提供捐赠、赞助等形式,参与技术的前瞻性攻关和研究,从而共同拥有美国大学的研发成果,共同拥有使用权;在美国开办企业,直接利用美国的人才为其服务;收购美国的成长型科技小公司,直接获得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日本企业集中了本国60%的研发人员和80%的研发经费。在千方百计获得的知识产权的同时,促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使知识产权优势变现为竞争优势、市场优势,日本特许所调查,日本专利技术市场实施率为52%,为世界前列。
(二)美国
美国是当今头号经济、科技强国,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的历史较久。为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主要采取基本专利战略外加专利网战略,同时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要求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专利保护要求保护其竞争优势和经济往来。因此,美国的专利战略呈现进攻性特点。一是利用专利立法的先发明原则和实质审查制的规定,尽量将发明创造成果予以保密,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对手利用。至今先发明原则只有美国沿用,美国之所以要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不至于为获得专利而不得不尽早去申请专利,可以对其重要的发明创造加以保密,有利于长期垄断某项技术;美国实质审查制是对所有申请的专利都要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在专利申请阶段不公开申请内容,只有在专利授权后才予以公布。这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实行的延迟审查制不同,延迟审查制下专利申请在授权前一段时间公布技术方案、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美国实行实质审查制,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避免专利申请公开后会使竞争对手竞相追随开发。二是保护国内市场,将知识产权战略融于其贸易政策之中,根据《关税法》第三百三十七条规定,授权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管理国外进口货物侵犯美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或商业秘密法的案件,以阻止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处理日本企业专利纠纷时,曾把一些日本企业搞得焦头烂额。三是控制他国市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益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方面,将知识产权与贸易挂钩,并极力主张将知识产权制度纳入GATT体制,使其国际化,值得特别指出的其修订的《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美国贸易政策核心问题之一,为保护美国的发明创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中人们所熟悉的“301条款”是美国评价其贸易伙伴是否充分,有效地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是否给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公平进入其市场而设置法律程序,是在按照美国的标准和要求保护其在该国的知识产权,以达到保护其产品进入他国市场的目的。四是维护技术的垄断优势。为了加强技术保密和限制技术输出,美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如,有了第二代技术才出售第一代技术,大公司在技术贸易方面通常的惯例是:10%的关键专利技术,绝不允许转让,20%的重要专利,只在获利大风险小的情况下才转让,50%的防卫专利,可以按照合理提成费自由出售许可证。这些措施和惯例,显然是为了维护技术垄断优势,以获取巨额利润。
(三)发展中国家应得到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还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他们的科技成果,还要学习、借鉴他们在科技、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展望他们知识产权战略的趋势,从而得到启示,明确发展中国家各自在世界经济、科技中的位置和分工,确立各国各领域的目标,研究制订各自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措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日本和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中,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研究制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纵观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工作都是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各方面密切配合,以企业或企业联盟为作战单位,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研究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并与之相接轨;要充分保护民族产业与创新,保护国内市场;保护好本国的优势领域与支柱产业,并促进其永保领先地位;要做好技术输出,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准备。二是借鉴日本国实施的专利战略。日本国实施的“外围专利战略”即“以小制大战略”同样符合发展中国家学习和赶超发达国家阶段的实情,我国的科技型企业不妨积极地学而用之。三是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要研究形成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的机制,形成和壮大共同应对外国公司知识产权挑战的能力,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和数据库的作用,分析本行业专利分布,明确自己产品开发目标和定位,制订知识产权策略和措施,要逐步形成分析市场行情和专利分布,确立研究与开发目标,研发成功后,即着手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下,占据市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四是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己所用。日本二战后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学习、引进、消化先进的科技成果是一条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途径,要比重视招商引资更重视招商引智,要在引进国外金融资本的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要通过国家间、地区间的国际合作组织以及友好城市、科学协会、科技论坛、外国专家等多种途径,利用外国的科技人才,要通过合作开发、专利许可、交叉许可、购买专利、收购外国公司等多种形式获取专利技术、力聚技术精华为己发展所用。五是必须要有强烈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中,无论是日本的防御与进攻战略,还是美国的进攻战略,其核心技术、关键基本专利技术是绝不会转让的,其一流的最先进的技术也是不可能转让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充分看到这一层,自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避免受制于人,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今世界全球化、科技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发展中国家也都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也主动与被动地逐步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工作。就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近年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初步建成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继出台并实施,相继加入成立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合同公约、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以及《TRIPS》协议等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从中央到地方的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执行机构相继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列入科技考核内容,相关的中介机构、组织应运而生并逐步正规操作,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量逐年上升,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知识产权执法与维护逐步得到强化,知识产权的法论环境得到优化。但就知识产权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历史原因,知识产权工作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的生产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订、实施落后等问题与不足。
第一,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发展中国家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是与其经济、科技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过程分不开的。就中国而言,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有以下原因:一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象发达国家那样重要,固定资产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为主要力量。二是改革开放较迟,78年才打开门户,99年才加入WTO,科技、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独立应对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时间还很短。三是长期的计划经济和传统的科技考核体系的惯性还很强,科技创新成果部门与单位间无偿使用,科技项目主要考核完成计划任务,更没有将科技成果作为一种资产加以肯定和保护,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不足。由于上述历史原因造成了以下“五重五轻”的现象:重金融资本引进,轻智力引进。各级政府、开发区,各企业都将环境整治、优化政策与招商引资相挂钩,把招商引资的指标量化并层层分解落实,并以完成到位外资,合同利用外资,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甚至工作人员的考核指标,而几乎没有智力引进的考核指标;重成果鉴定,轻专利申请,从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可明显看到,完成形式是验收或鉴定,专利申请的数量不足;重产值、利税、GDP的提高,轻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与招商引资一样,各级政府都会有GDP、利税、财政收入的目标和增幅指标,却很少有对形成地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核;重产品的市场分析,轻产品的知识产权认证。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之前,往往只注重近期产品的销路、市场行情等直观的经济指标,往往缺少该产品的专利分布、知识产权保护状态的分析和认证,往往造成产品出来了,市场也没了,甚至盲目地落入其他企业的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重有形产品的开发,轻无形资产的积累与保护,企业往往对开发了多少新产品为业绩指标,而把产品开发过程的资料加以分类保护,对依法取得技术秘密、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不予重视。
第二,知识产权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知识产权的获得与有形资产的获得有着本质的不同,除要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外,关键的一条是排他性,即只有一家独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要获得唯一的技术,就必须有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否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从全国的研发经费来看,我国是美国的1/
24、韩国的1/8,从企业来看,小型企业绝大部分几乎没有研发活动,而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也不足1%,而美国的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平均达3.6%以上,而他的计算机行业达8.3%,医药行业达16.3%,制造业也达2.9%。从产出来看,2002年百万人口拥有专利:中国1项,日本994项,韩国779项,美国1289项,2002年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企业申请量占一半以上,其中:计算机占70 %,生物技术占87.3%,信息类占92.4%,半导体类占90%。注(3)第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到位,盗版书籍、盗版软件,侵犯他人专利保护范围的事在一定领域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对外招商引资、引智的形象。这也是我国加入WTO艰苦谈判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执法的力度不够,由于是刚刚起步,执法的力量难以满足需要。二是科技成果创造者,自身保护的意识不到位。在成果鉴定、项目申报、产品参展、产品销售、合作谈判等过程中,未经过有关法律程序和手续就公开了自己的技术秘密和核心技术,而使自己的专有技术成为公开、公知技术,而失去了新颖性,得不到法律保护。在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后,也没有广泛宣传自己的专利保护范围,告之同行不要侵犯。三是大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盲目跟进,看到有市场的产品就上马,缺少知识产权理论,重复投入研发,盲目落入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第四,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订、实施相当落后。据统计大型企业中只有14%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一般还是兼职,相应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经费、人员不能适应要求。绝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还是空白,在企业的知识产权分布认证、领域定位,产品开发前、中、后知识产权工作,与研发人员、员工的技术秘密合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商标的维护与增值,数据库、研发资料的保护等等都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更谈不上落实。这就与前面所述的日本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笔者在工作中看到,企业只有在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成为被告时,或被别人侵犯了知识产权损失较大时,才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制订规章、制度并实施。
五、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知识产权工作在当代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已与日俱增,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工作将更加重要。而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存在不足与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改进。各级政府和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责无旁贷,切实负起责任,推动全社会知识产权工作,使之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形势。一是制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美国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日本有知识产权国家大纲,中国也必须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否则行业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企业也是一盘散沙。二是努力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结合正反典型宣传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使知识产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把知识产权知识列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与群众性发明创造、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产权宣传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三是要引导行业知识产权协会、联盟的形成,发挥他们的作用,形成和壮大共同应对外国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进攻的能力,浙江打火机知识产权联盟共同应诉欧盟的知识产权诉讼并胜诉就充分证明了在我国知识产权协会、联盟的作用。要重点在产业集聚,已形成企业群体的产业和地区研究形成协会的机制,引导成立联盟,并促进和引导其发展壮大。四是要引导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制订知识产权战略,大力研发自主知识产品和产业。在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制订知识产权战略,一是有必要,因为他们是科研攻关和研发集中地,科技成果多,能产生较多知识产权;二是有可能,他们人才聚集,对科研人员加以知识产权培训,就能较快地形成知识产权战略并得到贯彻、实施。同时通过他们建立样板为广大企业树立典型和示范。五是努力加大投入。要通过科技三项费用、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利资助资金和政府奖励的政府投入,要继续实行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等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发投入的政策,引导广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项目列项、管理、验收中加强专利、标准、人才的考核要求,努力促进知识产权的投入与产出。
六、结束语
本人在完成本文时,得到了扬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有关同志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学识的限制、经历的有限,文中难免挂一漏万和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注释①在2002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
②引自《江苏科技报》2004年第五期
③引自2000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年会上的讲话《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提高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
参考文献:
④《江苏科技信息》2004年第九期,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 ⑤《江苏科技信息》2004年第十期,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 ⑥《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一期,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⑦《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三期,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⑧《华东六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联席会议交流材料汇编》,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汇编。2003年11月21日
第四篇: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主席,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方观点是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在总结我方观点前,对方辩友对辩题理解的偏颇之处我方也不得不一一指出。
第一,逻辑错误,混淆了兼职的弊和打工者自身原因的弊,对方辩友一直告诉我们兼职可以带来安全问题等现象,但我方已反复说明,这些现象并不是打工带来的,而是打工者自身带来的。虫牙吃苹果导致牙疼,怎么能将责任赖在苹果身上呢?而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未能举出一个由打工本身带来的弊端,这又让我们如何信服呢?
第二,片面的看待问题,对方辩友认为大学生在兼职与学习中不能平衡时间与精力。但是我方认为,为什么大学里有勤工助学中心的存在,不正是因为学校以及社会都认为大学生已经有着成熟的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能够合理有效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所以为我们设立勤工助学中心吩咐我们大学生活,也以便解决部分同学的经济困难问题。对方辩友所讲的兼职与学业的平衡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三,静止的分析矛盾,今天对方辩友反复告诉我们大学生兼职可能有的危险,以及兼职如今的法律和制度的不完善。但是我想请问了对方辩友口中的危险难道在我们专心四年读书在步入社会就不会发生?为什么对反辩友只看到可能会出现的危害而对在避免危害,和是危害降到最低时得到的社会直接经验和提高的警醒意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有不完善的法律及制度需不需要完善,如果大学生都想像对方辩友多兼职避如洪水猛兽,因噎废食。那么制度和法律从和完善。提醒对方辩友,我们要用发展得眼光分析问题的得失利弊啊 其一,我方认为大学生在做兼职是可以充分接触社会,建立丰富的人脉,在今后毕业以后的求职之路越走越平坦,著名教育学家怀海特说过“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而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嘹望。”兼职就是我们的嘹望塔。兼职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大大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磨合期。况且大学生在兼职时可以遇到各形各色的人与事,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其二,大学生做兼职时,锻炼了自我,哪怕他兼职只是做的服务员,送餐员,但是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在大学期间从未兼过职、毫无社会经验、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与一个在大学期间通过兼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明确的人生定位、具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心理素质、哪一个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哪一个更受企业青睐?哪一个更符合我们追求的人才要求?
其三,做兼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成绩的优异上,而更注重其自身综合能力的发挥。大学生做兼职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而做的必要的社会实践。我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校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不是要我们去多么深奥的学问,而要对大学生品质的人格的培养。一种克服挫折的品质和一种独立自我的人格。
兼职这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的收入,同时也是一种人生的经历,更是对于灵魂的磨砺。当我们的青春不再,韶华逝去的时候,回首往昔的岁月,我们能坚定的说,我们没有错失大学这个特殊的阶段赋予我们人生的精彩!因此,我方坚信,大学生做兼职利大于弊。
第五篇:辩论赛举国体制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很高兴由我来为本场辩论作总结陈词。
首先,纵观整场辩论,对方辩友一直在告诉我举国体制有何其何其多的弊端,有何其何其多的毛病,是,我方的确承认由于部分过程实施方法不当,举国体制的确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是不是要拯救一个患了肺炎的病人就必须切除他的肺,要拯救一个患了脑血栓的患者就切除他的脑呢?显然不是。举国体制虽然在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体制本身带来的,而是体制的实践过程不当带来的。既然不是制度本身的根本性问题,又何必通过废除体制这种极端的措施来解决呢?对于一个有病在身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对症下药,积极救治,而不是通过将他杀死来解决问题。
其次,对方辩友在整场辩论中一直在大谈废除,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如果废除举国体制会怎样呢?我要遗憾的告诉对方辩友,在废除举国体制之后,你再也不会见到下一个王楠了,因为她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下岗工人之家,如果不是举国体制发现了她有打乒乓球的天赋并将她吸纳入体制内,她的家庭连一把球拍也无法为她购买。你也将再见不到下一个殷剑了,因为她这个来自西南小渔村的渔家姑娘承受不起帆板运动每天动辄上千元的成本投入啊!废除了举国体制,体育运动的世界就完全变成了有钱人的舞台,千千万万像王楠,像殷剑一样天赋异禀的运动员只能一边感叹着自己上辈子没有投好胎,一边将追求体育精神,超越运动极限的梦想默默埋葬啊!看到此情此景,对方辩友还要继续坚持废除举国体制吗?对方辩友还要埋葬多少贫穷人家的孩子对于体育的梦想呢?从苏联举国体制转为市场体制的俄罗斯,迎来的是优秀运动员的大量流失,体育事业的巨大滑坡。曾经苏联国旗飘变各大赛场,而如今,俄罗斯连奥运奖牌榜的前五名也进不去了。
最后,对方辩友还提到,举国体制中有很多运动员未能打出成绩,同时失去了发展其他事业的能力。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在长年的训练中,我们赋予运动员的就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么?显然不是,在举国体制的训练体系下,运动员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处于一个团队之中,由此而训练出的与人协作的能力,培养出的自我提升的能力,还有对于胜利最迫切的渴望,在哪一行哪一业又不能发挥作用呢?体操王子李宁成功转型为著名企业家,乒坛皇后邓亚萍成功转型为社会政治家,这难道不是我们长年体育训练赋予运动员人格塑造的作用吗?同时,举国体制是一套严密而完备的机制,是对运动员一种从选拔到退役的彻底保障。集全国之力,对退役运动员进行统一职业教育与转型规划,甚至发挥其长处,由国家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是不是比市场体制中的单打独斗可靠呢?
没有举国体制,就没有我国体育今天的辉煌成就,就没有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的升起,就没有义勇军进行曲在五洲四海的一次次回荡。举国体制有其弊端,但这种弊端是可以通过改革来逐步解决的。利处无可取代,弊端可以规避,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运动员培养的举国体制不应废除!:
方案二:最后,对方辩友还提到,举国体制投入了大量资金却回报甚少。什么叫做少?136枚奥运金牌是少吗?3467个世界冠军是少吗?由于运动员们出色表现而激发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是少吗?我们为何要培养运动员,就是要让他们去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风采并由此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热情。一旦这种建设祖国的豪情被激发出来,所创造出的财富又何止那投入的区区两百个亿呢?运动员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大使,他们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对外形象,耗费金钱来维系我们的民族荣誉,展示我们的民族风采,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难道有错吗?如果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我们的三军仪仗队,八一飞行表演团同样耗资巨大,是不是也都应该撤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