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著中的管理学知识
《三国演义》与管理文化
刘备的用人之道
《三国演义》它其中的管理问题,我们就是要顾及到《三国演义》里它的三个政治集团主要领导人他们的作为与事业成败的关系。过去我们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读这部书也误解了这部书,因为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歌颂的是刘、关、张这些人,可是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看到的这三个政治集团,刘、关、张是最不成功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所得到的地盘最小、存在的时间最短,有什么好歌颂的呢?但是往往被我们用天命论来解决,时运不济才造成了他们的事业不能成功,其实不是这样的。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一定与他的所作所为有关系,所以今天我们要讲这个事情,就是要从这个方面做一些科学的分析。很多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管理学的经典大书,究竟怎么来借鉴它,我们今天要谈这个话题,实际上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先谈刘备的用人之道。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为什么被歌颂呢?实际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刘、关、张这些人,他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个思想愿望,因为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农业社会里,只有读书人有一条路,就是走科举之路成为国家的管理者,成为达官贵人,享荣华富贵。对于农民和市民来说,他们是草根,他们是非常无助的人。怎么才能使自己有力量呢?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拜结义弟兄,而刘、关、张就是通过结义这种方式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这三个人的出身,刘备和张飞是一个地方的人,就是现在北京城旁边的涿州。刘备当时被称之为“织席贩屨之徒”,也就是一个编席子、卖草鞋的人。张飞是一个杀猪的。关羽是山西人,一个杀人的在逃犯,从山西跑到了河北,正当天下大乱的时候,也就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间要大乱的时候,这三个人走到了一块,在张飞家的后院桃园里结拜成了弟兄,然后干成了这么一份事业。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相对于一般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是比较成功的,因此人们非常向往,常常歌颂到他。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刘备的成功之道
从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的人,能够最后自己当了一个蜀国的皇帝,不能不说他也有他的成功之道。我们先说刘备的成功之道。
最大的成功之道就是桃园结义。桃园结义让他们有了这样一个行动纲领和远大目标,我们看《三国演义》都知道,刘、关、张在桃园结义的时候是这么讲的,我们三个虽然不是一个姓氏,但是从今结拜以后,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有违此心天人共辱,发了一个狠誓。然后又说了两句很好听的话,我估计是后人加上去的,“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也就是他们希望能为国家出力这么一个理想。这种结义的方式,使他们三个人从此以后几乎变成了一个人,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核心凝聚力。这是刘备最大的一个成功之处。
第二个成功之道是待人以诚、重视情谊。现在讲就是讲诚信、讲诚意。这一条非常重要,它是增强内部凝聚力、增强内部团结,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法宝。我们知道在他们三
个结义之后,整个一个前进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事情。比如说有一次张飞因为酗酒让对方敌人把刘备的两个妻子都给虏走了,但是刘备在这个时候根本不责备张飞,而是劝他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不可塑”,这么来劝慰朋友。后来我们看到在很多时候,他这个人,这是他非常大的一个优点,他能够吸引到像赵云这样的人,因为赵云本来是河北的一个军阀,叫公孙瓒的部下,他就是因为刘备有这样的品质,一定要跟着刘备走,后来在古城会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刘备,一辈子为刘备效忠,所以吸引人才。一个人讲情谊、讲诚信,这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三个成功之道是以退为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人心。看《三国演义》我们知道陶谦是徐州太守,但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他的部下犯了一个错误,有一次把曹操的父亲曹嵩错杀掉了,所以曹操要为父亲报仇,要血洗徐州。但是陶谦这时已是老迈无力,眼看徐州不保的时候,他几个儿子又非常平庸,怎么保徐州城呢?这个时候他看重了刘备,希望刘备来接替他的职务,但是刘备没有出身,一般人是不符合的,怎么办呢?吕布也想争这个位置,在这个时候刘备就三让徐州,不接这个位置。他因为不接,倒赢得了人心,得到了这个位置,这个事情《道德经》上讲的很明白,所有的东西都要以退为进,凡事不可直取,如果一定要直接拿来反倒拿不来,这是管理学上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这件事情我们不再具体讲了,因为今天下午的时间太少了。
第四个成功之道是礼贤下士。刘备这个人礼贤下士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主要有两个表现,实际上我们看他这个人,是不是人才的一个人,所以在前期他一直像丧家狗一样到处奔波没有自己的地盘,就是因为没有人才,只有关、张为他打仗,没有谋士、没有幕僚,当时只有一个孙乾、一个糜芳这么两个书生,所以不行。后来到了他跃马檀溪,走到水镜先生那个地方,水镜先生才告诉他,你现在之所以站不住脚步,是因为你缺乏人才。他还在狡辩,他说我有人才啊,武有关张、文有孙乾糜芳,我怎么没有人才呢?水镜先生就笑了,孙乾、糜芳根本算不上人才,单能记帐而已。然后给他推荐,天下有两个人,得其一便可以安天下,这也就是伏龙凤雏。我们后来知道所谓伏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
第五个成功之道是对待部下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精神。确实,一部《三国演义》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刘备在这个方面是始终如一的,比如说长坂坡那一次,曹操把刘备的人马打的七零八落,刘备已经到了峡口,但是张飞和赵云在哪里呢?都不知道。因为赵云那时是刚刚归附刘备不久,别人就告诉刘备说赵云这一回一定是跑了,不回来了。刘备说他不会,相信赵云不是这样一个人,后来表演的长坂坡只身救主,带着他的孩子满身是血回来的时候,刘备又摔孩子表示,这叫什么呢?买部下心的一个行为,但是实际上这一点上,表现了一个高层管理者、领导人对手下的坦诚和信任,对于形成一个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个成功之道是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能够增强号召力。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是《三国演义》读者,今天我们后世的人读《三国演义》,之所以要歌颂刘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过去讲结义也好,做事情也好,人往往是见利忘义,一有利益的时候马上就开始争利益,这是古代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只有刘、关、张这三个弟兄,不管是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也好,他其实是为了去找他大哥,不背信弃义的行为,还是刘备后来为了给关羽报仇发兵攻打东吴,都是因为这一个字,要做到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所以这一点深深打动了后世无数的读者。那么从管理学上来讲,这样做事情是最有感召力的。
我们说刘备,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社会下层的贫困老百姓,最后做成他自己这样一番事业,他的成功之处,大体就是上面这一些。
桃园结义的负面效应
什么失误呢?桃园结义,它就是一个双刃剑,在形成核心凝聚力的同时有一个负面效应,我讲几件事。
一个是赤壁之战。刘备、诸葛亮和东吴联合打败曹操之后,曹操落荒而逃,走到华容道,是诸葛亮派关羽去捉住曹操,我们现在讲曹操就是当时最大的政治军事上的敌人,但是关羽把这个最大的敌人给放走了,为什么要放呢?当年在下邳,关羽被曹操捉到了之后押解到许昌,曹操希望他能留下来为自己效力,给了他很多好处,政治上给他封了一个侯,叫汉寿亭侯,经济上给他“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然后又送他了一大堆的美女,让他享受,你说这个待遇有多高呢?但是关羽坚决不投降曹操,也就是不为曹操效力,为什么呢?记住一条,桃园结义的时候我和刘备大哥发过一个誓,所以我不能背信弃义,坚决要走。关羽走之前,他说曹操对他有恩,已经报了一个恩了,什么恩呢?在跟袁绍打仗的时候斩颜良诛文丑袭斩车胄,这三次大战都是为报曹操的恩而打的。
那么到了华容道这个时候,曹操又犯在关羽手下,提及当年我在许昌待你这么好,你今天忍心杀我吗?并且讲了《春秋》上的一个故事,所以关羽就把曹操放走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在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上,关羽放走曹操该当何罪?实际上诸葛亮作为军事上的最高指挥官,那当然要以军法从事,除去关羽。就在这个时候刘备过来了,刘备告诉诸葛亮你不能杀他,因为我们桃园结义的时候曾经发过一个誓,虽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你现在要杀了他,我也活不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军法无效,关羽也就免于处置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失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此后的关羽实际上是一个诸葛亮管不了的人,那么管理的无效后来造成很多问题,这是我们今天做管理者的都知道的。
第二,彝陵之战。也是桃园结义的负面效应。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出茅庐之前跟刘备曾经讲过这个问题,天下大事必须是联吴抗曹,不能跟东吴打仗,但是在荆州这个地方,由于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夜走麦城,被东吴杀掉了。这个时候,刘备就因为结义的原因,一定要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赵云这些人都劝他不能打,张飞却一定要让他打,我们当时是发过誓的,要死一块死,所以此仗必须要打。我们知道彝陵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蜀国的75万大军,其实是一个虚数,刚才我讲了,蜀国整个才92万人,葬身火海,实际上因此蜀国也基本上走向灭亡了。这都是桃园结义的负面效应,张飞之死也是因为急于替关羽报仇,被他部下一个叫张达、一个叫范疆,在夜里把他脑袋割了提到东吴,可见桃园结义的负面效应有多严重。
第二篇:管理学名著
管理学经典著作
01.[法H•法约尔著,周安华等译,《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02.(德)M•韦伯著,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03.(加)H•明茨伯格著,孙耀君等译,《经理工作的性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04.(美)A•D•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05.(美)A•奥肯著,王奔洲等译,《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06.(美)A•德赫斯著,王晓霞译,《长寿公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07.(美)C•I•巴纳德等著,孙耀君等译,《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08.(美)C•哈默著,顾淑馨译,《竞争大未来》,智庫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
09.(美)D•A•雷恩著,孔令济译,《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美)D•拉姆斯著,何茂春等译,《美国企业竞争六大经典战例》,1990年版。
11.(美)D•肯尼迪著,黎红雷等译,《美国企业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2.(美)E•弗莱姆著,《增长的痛苦》,李剑峰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F•W•泰罗著,曹丽顺译,《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4.(美)F•卡斯特等著,傅严等译,《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美)G•索罗斯著,《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注意》,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6.(美)K•盖尔西克著,《家族企业的繁衍》,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17.(美)H•孔茨等著,郝国华译,《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8.(美)H•西斯克著,段文燕等译,《工业管理与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9.(美)H•明茨伯格等著,刘瑞红等译,《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0.(美)I•爱迪生著,赵睿译,《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美)J•C•柯林斯著,《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2.(美)J•F•穆尔著,梁骏等译,《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23.(美)J•S•穆顿等著,孔令济等译,《新管理方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4.(美)J•班佛尼斯特著,王强译,《合成21世纪》,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版。
25.(美)J•科特著,方云军等译,《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26.(美)J•科特著,李晓涛等译,《总经理》,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27.(美)J•伊万诺维奇等编,李国杰等译,《管理与组织行为经典文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8.(美)J•熊彼特著,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9.(美)K•普瑞斯等著,武康平等译,《以合作竞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0.(美)L•艾柯卡著,吴仁勇等译,《拯救沉船——艾柯卡自传》,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1.(美)L•彼德著,《彼德原理》,中国文联出版社,1996年版。
32.(美)L•查兰著,《执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3.(美)L•米勒著,尉腾蛟译,《美国企业精神》,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
34.(美)M•波特著,陈小悦等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5.(美)M•波特著,陈小悦等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6.(美)O•戴尔著,孙耀君等译,《伟大的组织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7.(美)P•德鲁克等著,杨开峰译,《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8.(美)P•德鲁克著,《有效的管理者》,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
39.(美)P•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0.(美)P•科特勒著,《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第9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1.(美)P•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42.(美)S•P•罗宾斯等著,《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影印英文第七版)
43.(美)S•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4.(美)S•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45.(美)S•戴维斯等著,沈德彝等译,《2020年》,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46.(美)S•瑟罗著,周晓钟译,《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7.(美)R•卡兹等著,孟光裕译,《哈佛管理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48.(美)T•彼得斯等著,管维立译,《寻求优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49.(美)W•大内著,孙耀君等译,《Z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50.(美)W•J•邓肯著,赵亚麟等译,《伟大的管理思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1.(美)W•E•哈拉尔著,冯韵文等译,《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2.(美)H•A•西蒙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53.(美)波士顿顾问公司,《公司战略透视:波士顿顾问公司管理新视野》,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54.(美)郭士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55.(日)大前研一著,《企业家的战略头脑》,三联书店,1986年版。
56.(日)大野耐一著,李长信等译,《丰田生产方式》,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57.(英)P•乔恩特等著,卢长红等译,《跨文化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8.(英)D•S•皮尤编,彭和平等译,《组织理论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9.(英)D•S•皮尤编,唐亮等译,《组织管理学名家思想精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60.(英)L•厄威克编,孙耀君等译,《管理备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1.[美]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2.[美] 彼得 S.潘德、罗伯特 P.纽曼、罗兰 R.卡瓦纳.6δ管理法——追求卓越的阶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3.[美] P.F.德鲁克.有效管理者.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64.[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5.[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九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66.[美] 安妮•玛丽•弗朗西斯科、巴里•艾伦•戈尔德.国际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7.[美]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5.[美] 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第八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8.[美]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69.[美] D•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70.[美] 斯坦雷•M•戴维斯.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71.[美] F•X•贝尔等.企业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2.[美]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73.Stephen P.Robbins and Mary Coulter.Management(Fifth Edition).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1996(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本)
第三篇:管理学名著
管理学名著
B
《冰山在融化》
C
《创新者的窘境》 《长寿公司》
《从优秀到卓越》 《创业学》 《创新者的解答》
D
《第五项修炼》 《德鲁克文集》 《第一管理》
《打造高绩效团队》
《定位》
E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22条商规》
G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管理决策新科学》 《管理工作的本质》 《管理的新模式》 《个性与组织》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管理的实践》 《游击营销》
G续
《公司精神》
《国家竞争优势》
H
《海星模式》 J
《杰克·韦尔奇自传》 《基业长青》 《竞争优势》 《巨人学舞》
《经理人员的职能》
《竞争战略》
K
《科学管理原理》
L
《领导者:成功谋略》 《如何选择领导模式》
《六西格玛之路》
P
《仆人式领导》 《葡萄藤行销》
Q
《企业再造》 《企业中人的方面》R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日本公司》《罗伯特议事规则》
S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签名: donkeyfast
方向比速度重要 T 《通晓组织》 W 《为未来竞争》 《伟大的组织者》
第四篇:世界管理学名著精华
世界管理学名著精华
《君主论》《科学管理原理》《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经理人员的职能》《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动机与人格》 《管理备要》《企业中人的方面》《帕金森定律》
《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如何选择领导模式》 《工作的激励因素》《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伟大的组织者》 《管理的新模式》《组织效能评价标准》《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权力的两面性》《经理工作的性质》《管理决策新论》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 《生产管理基础》《新管理方格》《领袖论》《管理思想的演变》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总经理》《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竞争优势》《乱中取胜》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非理性的时代》《合作竞争大未来》 《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产品创新战略》 《跨国管理教程、案例和阅读材料》《谁动了我的奶酪》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把信送给加西亚》
第五篇:经济学管理学名著
十大经济学名著: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 庇古《福利经济学》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萨缪尔林《经济分析基础》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50部经济学经典名著
《经济论》(色诺芬)
《赋税论》(威廉·配第)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孟)
《布阿吉尔贝尔选集》(皮埃尔勒庇逊德布阿吉尔贝尔
《休谟经济论文选》(大卫休谟)
《商业性质概论》(理查德坎蒂隆)
《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
《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
《孤立国》(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
《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理查德琼斯)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经济和谐论》(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师夏)
《资本论》(卡尔马克思)
《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
《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
《纯粹经济学要义》(莱昂瓦尔拉斯)
《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
《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利息与价格》(克努特魏克塞尔)
《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
《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凡勃伦)
《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
《福利经济学》(阿瑟塞西尔庇古)
《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贝蒂俄林)
《制度经济学》(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奥斯卡兰格)
《货币均衡论》(冈纳缪尔达尔)
《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通向奴役的道路》(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经济学》(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
《经济增长理论》(威廉阿瑟刘易斯)
《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经济成长的阶段》(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
《资本主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
《改造传统的农业》(西奥多威廉舒尔茨)
《投入产出经济学》(华西里列昂惕夫)
《产业组织》(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
《各国的经济增长》(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财富与贫困》(乔治吉尔德)
《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
《公司金融理论》(让梯若尔)
《贫穷的终结》(杰弗里萨克斯)
20本管理学经典名著
(1)科学管理原理,泰勒,马风才,机械工业出版社
(2)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孙耀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管理行为,西蒙,机械工业出版社
(4)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马斯洛,许金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Z理论: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大内,朱雁斌,机械工业出版社
(6)管理的实践,德鲁克,齐若兰,机械工业出版社
(7)战略历程,明茨伯格,机械工业出版社
(8)企业的人性面,麦格雷戈格尔圣菲尔德,韩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组织理论与设计,达夫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10)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1)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圣吉,郭进隆,上海三联书店
(13)追求卓越,彼得斯,沃特曼,中信出版社
(14)本尼斯领导艺术全书,本尼斯,李德荣,海潮出版社
(15)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波特,陈小悦,华夏出版社
(16)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科特,方云军,张小强,华夏出版社
(17)注意力管理,达文波特,贝克,谢波峰,中信出版社
(18)有效的公共关系,布鲁姆,森特,卡特里普,明安香,华夏出版社
(19)管理学,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管理学,孔茨,韦里克,张晓君,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