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问题

时间:2019-05-12 21: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副刊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副刊问题》。

第一篇:副刊问题

1、问:报纸副刊数字化转型,副刊怎么办?

参考文章:

“四力” 触“网”副刊的文化担当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副刊发展策略分析 以羊城晚报为例

以网络为媒取长补短 网络时代 报纸副刊生存之道

网络时代 副刊如何转变思路

喜看老树绽新芽 新民晚报副刊网络版“夜光杯”博客的思考 报纸副刊作品连续三年获奖得失谈

网络副刊优劣与局限

2、报纸副刊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章

学灯 编辑群在五四新诗传播中的贡献和意义

报纸文艺副刊与现代文学研究关系之随想

中国现代报纸副刊的文人圈

中国现代文化生产中的媒介角色论略—以报纸文艺副刊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篇:晨报副刊读后感

读第九章:文艺的自觉有感

本章以《诗镌》和《剧刊》为例来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自觉即文艺的自觉,仔细阅读了第一部分以《诗镌》为例来阐述的内容。《诗镌》是《晨报副刊》的“刊中刊”,类似于盆景一样的专刊,持续的时间不长,仅从1926年4月1日到6月1日,但是我觉得它的作用不是与时间成正比的,而是成反比的。

本章首先分析了诗歌到近代一蹶不振的原因。第一,内容和形式上的衰落,内容上同一主题的已发挥到尽头,而且诗人生活方式悠闲没有创新的主题;第二,受主流意识的控制,也就是沿着统治者规定走,例如,受到科举制度的压迫;第三,近代被文学史正统所鄙视的小说挤入文学史正殿。

某个东西的衰落,那么热爱它的人必然不会任其消失,所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诗歌解放”,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解放,内容上反叛传统权威,艺术上打破格律,出现了以白话为主的新诗,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等。

但是新诗的收成不理想,有人说新诗就像分行的散文一样,这样的说法不是全无道理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稿代表人物闻一多等人就批判“五四”时代自由放任的诗风,并试图探索 一种新的诗艺和美学原则,他们批评郭沫若《女神》过于自然流露;批判感伤主义,也就是无病呻吟;第三个观点是认为不是什么词都能入诗的。主张用有形式的美感来愉悦读者的感性思维,即让新诗的形式有美感。

闻一多提出“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我认为对应的新诗创新就是音节美、辞藻美、以及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同时也有人认为闻一多他们的诗的确注重形式美,但容易忽略思想内容,显得太客观。笔者非常赞同这一点,诗歌本来就是传达感情的工具,如果写得很客观,诗的灵魂也就没有了;笔者一直觉得没有真实感情的东西是虚的,好的小说灵感也是来源于真真实实的生活,天马行空的东西是转瞬即逝的,所以笔者不赞同他们批评情感的自然流露。但非常赞同他们的另一观点,美的东西就要用美的工具来承载,就像音乐,绘画一样。好的歌词需要好的旋律,好的绘画灵感需要有好的绘画功底,诗歌一样,这是《诗镌》为新诗带来的又一进步,也是《晨报副刊》当时的特色。

第三篇:报纸副刊的发展方向

报纸副刊的特色

——以《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四合院”

为例进行分析

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广大受众呈现出更广泛的选择空间。报纸面临着来自电视、网络和手机报等新兴媒介的冲击。

与此同时,报纸行业内竞争压力巨大。报刊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然而新闻来源却很单一,国际消息的报道大都由新华社供稿,国内新闻则基本报道重大事件,因此内容往往趋同。信息传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报社采集其他类新闻的能力近乎等同。报纸的正刊“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实现报纸的突围就成了各报纸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报纸业内有句行话:新闻引客,副刊留客。副刊是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报人赵超构也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现如今的报纸再想要在正刊做出突破难度比较大。因此,副刊就责无旁贷的担起吸引读者眼球并且留住读者的重任。《北京晚报》在副刊上就做得可圈可点,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下面,本文将总结《北京晚报》副刊的特色,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

优 势

栏目的分众化设置

在大众传播的今天,受众的细化、分众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大众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小众传播”。副刊只有有针对性的瞄准特定的“目标受众”,将目标受众分为若干“受众群体”,尽可能的满足这些“受众群体”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报业市场上赢得读者、站稳脚跟。因此,提供分类明晰的信息的专刊、周刊便应运而生了。文艺性的副刊《五色土》,在周一至周五推出不同的栏目,如:《五色土/余墨》、《五色土/连载》、《五色土/成长》、《五色土/光影》、《五色土/自然与人》等,在周日推出《四合院》副刊,《四合院/光阴》、《四合院/追寻》,这些栏目刊登了不同的文章。极大的丰富了副刊的内容,能够满足读者群的个性化需求。《北京晚报》的副刊设置使得同一天内,不同的副刊相互配合,达到知识性与娱乐性、休闲性与服务性的统一,在更深层次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这种成功的分众化栏目设置为《北京晚报》副刊留住读者,形成固定的读者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学阵地的坚守

《五色土》名字源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是上世纪60 年代以来《北京晚报》一直保留下来的传统栏目,现在依然风格依旧,是很多读者每天的必读栏目。副刊本由文艺起家。然而,传统文艺副刊在市场化的压力下,于夹缝中求生存,过分追求“平民化”、“大众化”,过度突出娱乐化、低俗化的内容,而放弃了对文学色彩的坚持,这些变化对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品味都是很不利的,学界也一直有给传统文艺副刊留下发展空间的呼吁。《北

京晚报》始终坚持着副刊的文学色彩。《五色土》之所以能成为报纸的王牌栏目,也与其平民化视角和高品位理念是分不开的。《五色土》每天固定开设《五色土/连载》,而在周一至周日分别开设不同的栏目,如《五色土/成长》关于成长、情感等的讲述;《五色土/胡同记忆》对历史文化的讲述、《五色土/自然与人》对动物、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讲述、《五色土/戏品·问茶/90 后作文》对90 后作文的刊登等、《五色土/光影》对电影电视的评述„„特别是《五色土/余墨》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一直是其坚持所在。它的稿件来源非常丰富,很多都是来自于工作在各行各业最为普通的读者,他们的作品展现的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段的不同的生活经历。因此,《五色土》为有志于文学的读者提供了交流写作的平台,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普通民众的重要因素。《五色土》、《四合院》以其深刻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于生活的思考感悟,深深的感染了受众,吸引了读者的参与,深受读者欢迎。可谓是“既有大众文化鲜活生活的语言外壳,又具有精英文化气质,既通俗又深刻,既朴素又高贵”。

动静结合的内容编排

《新民晚报》副刊部主任在谈起办副刊《夜光杯》的经验时指出,副刊要“静中有动,一个版面上,总要有那么一二篇甚至三四篇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和时间性”。当下的许多报纸副刊常常针对国内及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组织富有文学色彩的文章,表达观点和立场。事实证明,忽视新闻性和时代性,副刊就会减弱在现代信息社会的竞争力,而关注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体现出较强的动态性,实现了休闲、娱乐和新闻、时效的结合,更是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副刊配合正刊对当前的社会热点现象等保

持一定的敏感,讲究时效性,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栏目,形成“动静结合”的副刊版面是相当要的。文艺副刊《五色土》、《四合院》、《老照片》等则展现的是阳春白雪的“静”,它们的内容并不是动态的,体现了文艺性、休闲性、娱乐性、服务性等特点。阅读这样的副刊,读者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甚至能够得到某些生活与人生方面的启示。例如说,《五色土/成长》通过“成长的烦恼”、“烦恼辨析”、“专家盘点”等栏目,对不同类型的成长烦恼予以展示并且通过专家支招提供意见,迎合了读者的情感需求,而且读者也能在阅读中得到启示、感悟与反思。而《五色土/光影》则与近段时间新电影、热门电影相结合,对实时电影进行调查分析,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体现了它的“动态”的一面。在2011年11月11日,《五色土副刊》更是推出了当下男女青年热议的“光棍节”特刊,可以说是极具时代性和时新性,取得了不小的效果。《北京晚报》副刊的这种设置,使得二者动静结合,相互补充,纯文艺性的内容与联系社会热点的内容相得益彰,能够满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与读者互动,提升忠实度

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一个特色就在于读者的可参与程度较高,报纸与读者可以灵活互动,以亲切感和贴近性来吸引读者,培养忠诚读者。《北京晚报》就特别注意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北京晚报》除在《五色土》等副刊可刊登读者习作之外,特地在每周四开设《读者周刊》,它由《读者周刊/ 服务》、《读者周刊/ 评报》、《读者周刊/ 活动》、《读者周刊/ 俱乐部》等栏目构成。《服务》、《评报》等立足读者,读者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表达报纸上的文章对自己的启示等;《活动》则经常会刊登一些读者俱乐部举

办的活动取得的效果、引起的反响等,如2010 年3 月11日的“读者俱乐部公益植树活动反响热烈”就介绍了由读者俱乐部发起,读者广泛参与的公益植树活动取得的社会效应。而《俱乐部》更是读者与报纸联系的纽带,《俱乐部》会针对晚报的读者举办一定的活动并发布相关信息,如至今已办三 届的中老年赴日活动等。这种不仅在报纸上进行交流,更在报纸下进行沟通的报纸与读者的互动方式,很值得需要增强与读者互动的报纸副刊的学习。浓郁的地方风味

都市类报纸副刊作为地方报纸的一部分,主要是在当地发行,其读者当然大多数是本地人,而作为当地报纸的副刊自然要注重反映本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示地方独有的历史文化,表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风俗人情,也即是说,要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北京作为几朝古都,历史非常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资源。在此基础上,《北京晚报》在周二推出《五色土/胡同记忆》的栏目,通过“编辑手记”、“消失的胡同”等栏目,将老北京的 胡同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于每周日推出的人文风情副刊《四合院》,其开设的《四合院/追寻》、《四合院/光阴》专栏则以四合院为背景,极具北京地方气质。近些年来北京城的改建,使得胡同、四合院等北京独有的特色建筑、文化符号越来越多的被拆除,很多极有价值和特色的名人故居、老字号等也在这种拆除中不断消逝。这些让很多老北京和《北京晚报》的老读者(《北京晚报》的读者构成丰富,年龄跨度大,以中老年读者为主)感到非常遗憾,他们对于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们需要一个平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北京晚报》推出的《胡同记忆》、《四合院》则让这样的读者群找到了归属感。这样具有北京地方风味的副刊和栏目,极易激起读者的共鸣,在地域和心理上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缺陷与不足

《北京晚报》副刊每个版面基本只有一到两篇文章,与《新民晚报·夜光杯》和《羊城晚报·花地》等副刊相比容量偏小,内容不够丰富。使受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充分发挥其副刊的栏目优势。

广告篇幅过大。在周一到周五的副刊版面上,其广告几乎占据了版面的一半,有时甚至更多,并且多为医药广告。副刊版面上存在适当的广告可以,然而这么大篇幅的广告,势必会影响受众的胃口,与副刊的文化、学术、休闲、娱乐内容不相适应。

虽然作为晚报,但其文艺副刊《五色土》、《四合院》应更显其文学性、文艺性、知识性和休闲性。然而由于广告和版面的缘故,使得《北京晚报》副刊略显轻浮,不够稳重,希望在这方面上多下点功夫。

结语

作为首都地区的第一强势主流媒体,《北京晚报》平均每周阅读率高达53.6%,仅次于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也是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京晚报》有如此的成功,与其副刊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在报纸受到新兴媒介冲击、报纸行业内部竞争又如此激烈的今天,副刊的突破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北京晚报》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报纸副刊学 期末考查作业

姓名: 刘楠

班级: 09级新闻一班

学号: 200902302130

第四篇:人民日报副刊研讨会综述

大地的期待

人民日报副刊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徐百柯

2005年08月16日14:53文一

岁末年初,是人们总结过去,筹划未来的时候。2004年12月18日,在北京马坡文学会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新老作者———散文作家袁鹰、林非、林希、柳萌、王宗仁、韩小蕙、高红十,学者王春瑜、陈漱渝、张梦阳,杂文作家刘征、张雨生、孙月沐、王乾荣、吴志实、李景阳,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等近二十人聚集一堂,共商副刊发展与创新大计。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副刊的问题

当前副刊存在的问题,有的与大的舆论环境有关,有的是副刊自身的问题。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指出,有些副刊文章境界和品位不高,一些很有名的作家写的东西也很平庸、凡俗。作家柳萌说,不少副刊该硬的不硬,该软的不软。该硬的不硬———杂文是副刊的旗帜,杂文要有思想,如果两头抹,就没有好的杂文;该软的不软———散文要贴近百姓生活,要让人有所感悟,可是现在精致的散文小品却很难找。

新闻出版报副总编孙月沐认为,这些年来,副刊出现了三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弱化、快餐化、低俗化。所谓弱化,就是指各种副刊包括大报的副刊纷纷瘦身、减版;快餐化,是指文章不痛不痒;低俗化,是指一些副刊宣扬奢糜、追星捧星。目前大地副刊主要面临一个弱化的问题,让读者觉得副刊有你做个点缀,没你也行。张雨生说,现在的问题是报纸把副刊挤掉了,副刊又把杂文挤掉了。人民日报要带头呼吁一下,因为副刊代表着报纸的文化品位,杂文代表着副刊的灵魂。没了副刊的报纸,充满商气俗气,还能读出它的文化品位吗?没了杂文的副刊,全是小男人小女人的小文,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副刊还能提得起精神吗?

二、副刊的声音

人民日报文艺部老主任袁鹰同志说,副刊编得好,就是四个字:有声有色。这个声就是老百姓的声音,读者的声音。他们关心什么、抱怨什么,要通过副刊的形式,侧面地反映出来,而且能够有不同的声音,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说说而已。黄传会说,人民日报姓“人民”,要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贴近老百姓。比如,中国目前有一千万城市农民工,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副刊要不要关注?

林非认为,一方面,副刊应该更好地关心底层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应该围绕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组织文章。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要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走向民主、平等的世纪,可是现在很多歌星、明星还在讴歌帝王。明史专家王春瑜指出,批判封建专制

主义仍然是摆在文化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在很多人心目中的皇帝意识、草民意识非常可怕,草民意识是皇帝意识产生的重要基础,它们互为依存。这两种东西不扫除,会阻碍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刘征说,现在媒体上什么都在戏说,这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帝王意识抬头,乾隆皇帝可以和乞丐一起生活,可以做矿工。这出了圈吧?老先生给自己写文章定了个调儿:要有严肃的主题,游戏的心态,轻松的笔墨。所谓严肃的主题就是对老百姓有好处,有意义。

三、副刊的面貌

老作家林希说,虽然人民日报很老了(指它的历史),但副刊一定要年轻(指它的面貌)。副刊的人文关怀,应从关心年轻人开始。任何一个报刊,没有青年就没有生命。现在不少年轻人,往上,没有理想信仰;往下,没有道德底线,这是非常可怕的。人民日报副刊要有年轻的作者,要把青年读者和青年作者吸引过来,要永远把青年读者作为关怀的主体。

王春瑜说,党报副刊要可敬可亲,要改变可敬不可亲的现象。女散文作家高红十认为,大地副刊上鲜活的、年轻的、锐气的东西比较少。副刊的文章要动感些、年轻些,要注意增加可读性,不要四平八稳。有家报纸发刊词说:“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副刊的文章应该有感而发,它可以力抵千钧,它要留下历史的脚印,对这个时代多少有一些记录。

四、副刊的出路

学者陈漱渝说,副刊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当年《时事新报》为郭沫若提供展示他才华的舞台,《晨报副刊》刊登冰心的散文诗《春水》、《繁星》和鲁迅的《阿Q正传》。作为一个副刊编辑,孙伏园能发表《阿Q正传》,可以说功德无量。光明日报文荟主编韩小蕙说,副刊要为文化积累做一点工作。我们把握不了别人,但我们能把握自己。

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说,看一个副刊办得好坏,就看它有没有留下经典的散文、杂文。副刊要抓一些重点作者、重点的作品,争取一年能抓出几篇耐读的文章。多少年之后回头一看,这个文章能存在下来,就不简单。来自民盟的杂文作家吴志实说,中国的副刊是有传统的,很多著名作家和副刊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副刊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不管媒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副刊还会有作用。但另一方面,办副刊的思路、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编辑们要有眼光。杂文作家王乾荣认为,副刊的品位跟编辑的品位是直接相关的。要扩大作者群。文艺副刊不光是作家圈内的事,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都可以成为副刊的作者。还可以考虑设置名家的专栏,它可以成为副刊的品牌。

袁鹰同志结合自己的办报经验,认为副刊会有出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原来副刊只有八十行,现在是整版。这么大的版面是可以做“满汉全席”的,否则太可惜了。他说,今天,一个人通过上网、看电视就可以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副刊并不是无所作为。副刊要靠一些有声有色的版面,靠一些好文章,主动吸引读者。要靠自己的本事,替读者说话,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要求。要看到,社会上有很多关心支持大地副刊的作者和读者,这是办好副刊最宝贵的资源。

李白有诗:“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为了大地的丰收,让编辑、作者、读者一起携手耕耘吧。

编者的话: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地副刊在新的一年期待能有大的作为,这自然仰仗广大作者、读者一如既往的支持。除传统栏目“金台随感”、“大地漫笔”、“心香一瓣”、“名家新作”、“名人近况”、“文心探访”之外,今年副刊拟开设“文史小品”、“谐趣园”等新栏目,请把您的得意之作寄给我们。在此恭候各位作者、读者光临“大地”。

《人民日报》(2005年01月11日 第十五版)

第五篇:科技文化艺术节副刊

交院师生共享文化盛宴

---写在第11届科技文化技术节之后

秋风送爽,星光璀璨。11月9日晚上校体育场上6000余人齐聚一堂,共享我院第11届大学生科技文化技术节开幕式晚会盛宴。

闪耀的舞台灯光效果,绚丽华美的节目。太极拳、现场书画表演折射着浓郁的文化底蕴;街舞、乐队、啦啦操、动感十足的律动更是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空前的视听上的盛宴,无不彰显着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届大学生科技文化技术节的举办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文化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效应。我院始终贯彻“走创新之路,品人文之韵,感艺术之美,展交院之采”的指导方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文化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新局面。

我们唱着青春的音符,满怀希望,在人生的征途上尽情欢歌;我们满载着激进、自信、美丽与朝气在大学的舞台上放飞理想。交院给了我们腾飞的起点,我们在课堂上汲取养料,我们在竞赛中硕果累累,我们在校园里建立友谊,我们在人际圈锻炼能力。感谢交院这片成长的沃土,让我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潜能,不断进取、奋发成才。

大学生科技文化技术节不仅成为大学生相互切磋技艺、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也逐渐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展示着育人成果的窗口。借着校园科技文化技术节的开幕,我们青年一代不仅应该用青春与智慧,激情与活力去创建我们和谐美好的校园,更应该继续以昂扬的姿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更加美好未来。

---朱婷

下载副刊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副刊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方周末》副刊的特点

    摘 要:研究背景:自中国报纸行业发展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种报纸,《南方周末》曾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人们关注。研究目的: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

    副刊文摘教案(共5篇)

    教学目的:1.了解报纸的重要补充部分——副刊。2.掌握精读和略读副刊的方法3.启发学生做摘抄、剪贴报纸资料教学方法:以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副刊,一......

    人民日报副刊优秀散文选

    体验红军路(党旗礼赞) 钱万成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20日 16 版)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朱德军长和毛泽......

    楚天都市报副刊《网事周刊》研究

    报纸副刊研究 题 目: 楚天都市报《网事》副刊研究 专 业: 新闻传播班 级: 新闻二班姓 名: 殷宏超学 号: 08022087 完成日期: 2011年 5月 20日 楚天都市报副刊《网事周刊》研究......

    浅析《重庆晚报》副刊2011改版后的特色

    浅析《重庆晚报》副刊2011改版后的特色 中文摘要: 当下报纸的副刊集中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表现群众真实生活体验的特点。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群,各大报纸均比较重视副......

    报纸散文副刊投稿邮箱350家

    报纸散文副刊投稿邮箱350家 "滨海时报.望海潮副刊"bh99@sina.cn "沧州日报.沧海风"wxzb2012@sina.com "大公报.大公园"tkppub@takungpao.com "东方城乡报.绿野"smzk@vip.cit......

    新时期办好报纸副刊的几点看法(本站推荐)

    新时期办好报纸副刊的几点看法 读书既多,年龄渐长,光阴日迫,不再想看报纸上的纯文学作品了。细析原因,大约有三:一是眼格高了,二是闲暇太少,三是阅历深了,现今的流行作品即使一些名......

    关于《羊城晚报》副刊《花地》的研究

    关于《羊城晚报》副刊“花地”的研究 摘要:经过五十多年的磨砺饿,《羊城晚报》的“花地”文艺副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其在审美上张扬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乐而不淫,哀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