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分析(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22:4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分析(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分析(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分析(写写帮整理)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分析

一、所有制决定劳动力性质

这里的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 这里的劳动力性质,—是指劳动力流动,是商品交换还是非商品交换;二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通过劳动力买卖的间接结合,还是通过组织安排的直接结合。这种劳动力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必备的两个因素,但是,生产资料是决定的因素。因为一则生产资料是有限的:二则生产资料总是被人占有的。古往今来,谁占有了生产资料,劳动力就会主动地跑来寻找生产资料,与之相结合 因此,劳动力的使用权总是属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使用的结果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产品也是属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这就决定了我国劳动力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和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是两大块: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市场;多种所有制,决定了我国的劳动力商品市场。非商品的劳动力市场,是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内部,不可能有真正的劳动力买卖,即真正的劳动力商品。劳动者的工资,是通过按劳分配得到的劳动报酬。劳动力商品市场.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即私有制经济存在,这就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动,无论是在私有制之间,如个体劳动者流入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或者在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如集体农民流人私人企业,都必然采取商品交换形式,即通过劳动力的买和卖。劳动者的工资,是出卖劳动力的代价,即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二 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我国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市场的结构,叉可分为四种市场:一种是每年7月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分配。目前大部分还是计划分配,但今后必然走向市场化,由市场配置人才。通过市场分配毕业生,各用人单位可以到学校招聘人才,毕业生借此选择用人单位,双方进行洽谈。=种是各级人事部门在大城市不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 洽谈会,为需要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当红娘,为双方见面,洽谈提供机会和场所。三种是招聘广告,有电视台、电台打的广告,有报纸匕登的广告,还有大量的在人行道旁显眼处张贴的各式各样的广告。四种是全民企业有组织的招工,集体企业内部招工,尽管目前尚存在按劳动计划指标招工的做法,但今后肯定要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这四种市场里,特别是第三种市场里.也夹杂着劳动力商品市场,但主要部分大部分是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市场。其中一个关踺部分而且今后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的部分是人才市场。而人才市场,虽然也叫市场,但没有真正的商品买卖。表面上看来,好象也有复杂劳动力的卖者即求职者,也有买者即招聘单位。但这只是形式,实质是人才交流,是复杂劳动力的流动采取劳动力买卖的形式。

人才市场在我国出现的客观必然性 :

第一,是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过去的旧体制下,人才实行集

中统一分配,由主管部门 “拉郎配”。往往是需要这种专业人才的单位没有分配到,而不需要的单位却分配到了,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的最好方法,是建立才市场,允许人才自由流动,双向选择,自由找对象,就能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第二,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根本牲,是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是极其重要的资源,通过市场的合理精e动,也就是通过市场的反复选择、比较,最后流到需要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发挥劳动力和人才的最大效益。

第三 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在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索是人才。而我国的现状,一方面,人才奇缺,大学生占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低的;另一方面,人才积压和浪费,大学毕业生集中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生产第一线上发挥作用的较少。而没有人才市场,不允许人才的合理流动,不能不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人才流动市场,让双方见面,双向选择,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才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我国的劳动力商品市场

我国的劳动力商品市场,也就是劳动力买卖市场,集中表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民工外出打工,到广州、深圳、沿海地区打工。一部分到外资企业中做工,另一部分到私营企业中做工 这些打工仔、打工妹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外国老板和中国老板,得到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他们的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很大一部分作为剩余价值,被老板拿去,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剥削关系。

这些民工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第一,他们有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经济意义就是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或劳动力的私有制 这是他们能够出卖劳动力的前提。第二,他们虽然不是一无所有,但终究没有直接占有或很少占有生产资料。对全民财产他们不能支配,不能使用,对集体的生产资料,全家仅仅三、四亩地,远远不够全家劳动力使用的,必然为劳动力寻找出路。只有外出打工,把劳动力出卖给生产资料占有者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老板,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发挥劳动力的作用。

即使这样,我国的劳动力商品市场,也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有着重大区别,体现社会主义的—些特征:

第一,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中的工人,他们不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处于雇佣奴隶的地位,而是处于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人翁和国家主人翁地位 因为工人阶级是—个阶级整体,在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工人,同样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资方的关系,虽然是雇佣关系,但并不因此改变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主人翁的性质 在这里,劳动者是主人,而他的劳动力却是商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完全对立的东西,在我国社会主

义的实践中却完全统一起来了

第二,国家坚决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站在资本家阶级一边,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通过各种劳动立法,如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作时间,成立工会,乃至行政干预等来保护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中工人的合法要求和正当利益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代表劳动人民和工人阶级利益的,保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包括出卖劳动力的工人的合法权益,是她应尽的职责。

第三,地方政府机构义务组织输送劳动力商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营劳动力商品,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职业介绍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地方各级劳动部门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送到沿海地区去。这样做的好处是:

(1)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两亿人,每年春节过后都有成千上万的民工向外盲流,这对社会稳定,铁路交通,城市消费负担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而有领导有组织她疏导,把他们输送出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首先,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大内地剩余劳动力的支持。其次,也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如有的农民到外地打工几年,学得一门技术,回来就建立工厂,创办实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3)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在那里,不创造财富,还要有消费支出 如今输出去,既省下了消费开支,叉寄来了汇款,增加了收入,两头得利 这个帐农民是算得很清楚、明白的。

四、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比较复杂。从劳动力的质量分:有复杂劳动力市场,表现为人才市场;简单劳动力市场,—般的招工市场。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者分:有国家组织的,各级劳动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学校组织的,备个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毕业生推荐、介绍会;街道、社团组织的劳务市场、劳务介绍所;还有大量的无组织的,个人外出找工作,推销自己。我这里主要是从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分,有两类根本不同性质的市场:一是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市场;二是劳动力商品市场。这两大类市场的关系,又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两大类市场互相交错。在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市场中,有少数劳动力买卖.即劳动力商品市场。在劳动力商品市场中,有少数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也有个别的人才交流。决定这一特点的原因,在于我国现 r段是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并存。并存就必然发生交错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交错,决定了非商品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商品市场的交错。

二是两大类市场互相影响。既然大量的劳动力在市场上作为商品买卖,势必影响到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包括人才流动也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既然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包括人才流动,不是作为买卖关系即雇佣关系的等价交换,势必影响到劳动力商品市场上一系列的特点一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点撮本原因同样是我国现阶段公有制这两种经济成分同处在我们的社会中,而且构成整个国民经济,就必然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电决定了非商品的劳动力流动市场为主体,从而决定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用一句话概括: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力市场。

第二篇: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事实证明,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劳动就业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已经日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功能的需要。要解决摩擦性失业的难题,就必须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功能,尽可能使不同市场主体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的差异性相对缩小,从而逐步消除信息不对称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为实现充分就业创造必要的信息条件。

2.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扩大异地就业的需要。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流动总量的增加和频率的加快,个人的职业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没有劳动力市场,国家通过高度统一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管理等行政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和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加以严格控制,劳动力的流动率是很低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率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的调查,在北京、无锡、珠海三城市,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改变过工作单位的个人比例仍较高,达30%以上。这一比例与日本横滨1970年的比例(34.9%)大致相同,高于美国底特律1970年的比例(13.9%)。[1]这种状况充分说明我国劳动力的流动程度是比较低的,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与国际接轨,也不利于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即劳动力流动的频率与跨度)已经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缓解摩擦性失业的社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摩擦性失业几乎在所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过在我国问题尤为严重,表现为一定时期内某地某种劳动力严重短缺,而另一地此种劳动力却大量过剩,处于失业状态。这种由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形成的摩擦性失业从根本上说是在劳动力总供求基本均衡状态下的失业,其解决路径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完备和对称。而后一方面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摩擦性失业问题得以缓解的制约因素,有必要作为我国政府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加以解决。[2]

4.进一步提高就业弹性,遏制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趋势的需要。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在正常情况下,就业弹性应在0—1之间。一般地说,就一国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但在我国,由于经济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非一致性。一方面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增长率却逐步下降,失业人员逐年增多,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 1

率达4.3%,1991—1997年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保持在0.08—0.17之间,明显偏低。2002年的就业弹性系数比1996年又下降了0.02个百分点。[3]要遏制劳动就业方面这种非正常状况,除了政府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调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协调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路径

尽快改变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不完善、不统一的“三不”状况,使劳动力市场成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健康有效的平台,并做到与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效路径。

1.进一步从理论上给劳动力以科学的市场定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劳动力作为商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社会各界所公认。现在的问题是必须真正确立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允许其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优化配置,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理论观点。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力的流动,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克服劳动就业问题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行政壁垒,正视并解决劳动力自由流动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2.对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一样,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一个局部,是市场体系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与否反映一个国家的市场体系是否健全,也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劳动力市场还不同于其他要素市场,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劳动力,而劳动力的载体是人,所以,劳动力市场是特殊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市场。

[4]同时,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状况离WTO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一些西方国家至今还不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作为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并尽快解决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3.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定位。首先,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健全的、全国统一的,运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平台;其次,通过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完善,使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使困扰宏观经济发展的失业特别是摩擦性失业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从而减轻劳动就业方面的社会压力;再次,通过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行政府公共服务以及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相结合,实施“就业型经济增长”战略,克服“增长型失业”,改变我国当前就业弹性偏低的状况。

4.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除了解决好上述几方面的目标定位问题外,还必须努力抓好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是加强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与管理。再次是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劳动力市场的载体主要是各种职业中介机构,例如职业介绍所等。其建设是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地说,一是明确代理制,即职介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沟通供求信

息,协调供求关系,代表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进行诚信高效的招聘或求职;二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的档案管理,对滞留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并进入劳动力市场信息库,实行严格的管理和及时的更新;三是对滞留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为劳动力顺利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创造条件;四是对职介所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严禁信息欺诈、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在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实行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网络;最后是培育真正的、成熟的市场主体。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具体地说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载体—劳动者。其中政府是劳动力市场特殊的主体。这是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政府机关用人也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也是劳动力的需求方之一,但同时政府又是独立于市场之外、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国家机器,代表国家行使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职能。[5]所以,政府应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价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以保证其管理和调控职能的公正和高效,从而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走向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湛新民: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3]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 李建民: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及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

[5] 胡家勇:转型、发展与政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2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功能的需要。

2.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扩大异地就业的需要。

3.缓解摩擦性失业的社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

4.进一步提高就业弹性,遏制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趋势的需要。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路径

1.进一步从理论上给劳动力以科学的市场定位。

2.对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定位。

3.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定位。

4.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三篇:劳动力市场学

劳动力市场学

一、名词解释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赎买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2、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3、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发生变动,将会引起劳动力需求量相应的变动,而此时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是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4、社会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适龄劳动人口、愿意工作的人所占社会总人数的比例、工资率和工资制度、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等等都将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总量。

5、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6、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外在的制度性因素或者经济内生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征和不同运行规则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作稳定性、劳动都获得提升的机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劳动者很难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

7、最低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8、灵活就业: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9、弹性就业: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它是相对于全日制就业形式而言的。

10、公共就业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服务,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11、失业补贴:指国家对失业者提供的收入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它主要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发放。

二、简答题

1、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

答: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

社会因素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水平的产生的影响是

不容忽视的。

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

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市场配置的一个重要非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

教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工资差别,甚至职业差别。

2、试分析在劳动工资率变化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具有双重影响。

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本减少,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

间,即形成所谓的替代效用;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着收入水平降低,从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工资率提高也具有收入效应。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

暇。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劳动参与率?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答:劳动力参与率是一个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基本概念,它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

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状况;(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4)教育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5)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6)社会保障制度;(7)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

4、为什么会出现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

答:工资漂浮是市场非均衡的结果,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是由于工资紧张的结果。

所谓工资紧张就是指某个企业集团以另一集团或几个集团的工资为参照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对自己在相对工资关系中处于不满的位置。正是因为这种不满才诱发了工资攀比,从而导致工资漂浮。

在劳动力市场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工资漂浮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因为在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并存的情况下,会造成不同劳动者的忙闲不均的责任不在于哪个劳动者个人或集团。劳动者个人或集团之间支出劳动有多有少完全是劳动机会不均造成的,不是哪个个或集团自愿减少或增加劳动支出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资分配完全以劳动支出为标准,就会引起劳动机会少的人不满。机会不均等只好用收入均等来弥补,于是,工资收入分配的平均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5、试述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

答:(1)由于歧视和文化习俗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2)由于技术进步以及竞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3)由于政策法规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即制度性分割。

6、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在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这主要是考虑用人单位的具体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试述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

答:(1)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当前,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四股力量聚合,对就业形势构成了新一轮的压力。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2)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吸纳新增劳动力能力还比较弱。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

能力不足,第三产业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GDP都比较小。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整体上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还偏低,难以满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就业要求;(3)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

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就业的多样化、广泛化发展,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社保体系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很远;(4)劳动者整体素质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

8我国灵活就业有哪些种类

答:(1)非全日制就业;(2)临时就业,主要包括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和季节性就业等;(3)自营就业者;(4)自由就业者。

9形成弱势群体地位的原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来的城市移民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和活动,与城市原有的居民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发展资源,他们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从而也在城市中形成了特有的“二元现象”。

(2)城市化进程缓慢。社会公正的失衡所导致的社会排斥把农民工长期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愈益强化了农民工弱势地位;

(3)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频繁,力度也会更大,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传统的产业工人队伍日益缩小,尤其是更加灵活的多种就业方式使劳动力市场分化了。

(4)市场经济竞争出现分配不公。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以追求经济效率为发展目标的,而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出现分配不公,从而加剧了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

10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与功能是哪些

答:(1)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促进就业;(2)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培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结合的实现;(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执行国家的就业政策,调节和干预劳动力市场;(4)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促进社会稳定。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答: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供求机制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自我协调机制。完善的、原来意义上的供求机制,应该反映劳动力价格(工资)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供求关系影响工资,当劳动力供给超过社会需要时,工资会下降,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工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供求。

(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它反映劳动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互相选择,以及劳动力供应者之间、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进行竞争的有机联系。

(3)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市场经济中,工资是企业衡量人力投入、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工资还是劳动者个人提供劳动能力,按劳动贡献获取劳动报酬,从社会获得消费资料,借以谋生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利益驱动之下,工资水平影响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也指示着劳动者的择业方向,激励其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劳动力市场是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有序的运行。在三大基本机制的交互作用中,市场运动不断循环往复的进行。

2、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意义

答:(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劳动力流动使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活劳动实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按比例分配。社会化大生产中,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活劳动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动的。经济学家认为,工作职位是雇主与雇员匹配过程的结果,而不仅仅是雇主政策的结果。

(2)促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社会和企业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就要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最佳组合。这就需要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通过流动使劳动者能够从衰落的产业、部门和地区流向迅速发展的产业、部门和地区,能够使这些产业、部门和地区在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配置劳动力,并能够有效地保证所需的劳动力的质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力可以流动是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所有权的根本体现。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最根本的是要承认和允许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自由流动。

(4)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迁移是保证劳动力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内在要求。

3、论述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答: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对竞争原则的否定,严重的市场分割将影响市场运行的效率。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市场的影响有:

(1)降低经济效率

这将必然导致两种经济效率:一是劳动效率的损失。因为分割意味着竞争半径的缩小和竞争强度的减弱,这影响着劳动效能的激发;二是配置效率的损失。制度性分割的存在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有非市场途径的存在,由于信息不充分和经济主体利益的非一致性,计划手段配置劳动力资源肯定要偏离最优状态。

(2)扭曲收入分配关系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分割扩大并固定化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要大大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为城乡两部分有着密切关系。二是,这种分割影响了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它是应该带来收入的,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由于人才匮乏,教育的收益回报率该更高。

(3)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外部劳动力市场存在吸纳力大、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型等特征,第一个层次是低层层次市场,主要吸收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

(4)有违公正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二元劳动力市场体制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显然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公正理念和原则——机会平等原则。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指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措施有:

(1)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破除体制性障碍;(2)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构建城乡统一的培训

机制;(4)加快搭建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4、论述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足,怎样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

不足:

(一)中国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

(二)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在总体框架上存在诸种矛盾和问题,而且就目前的“三条保障线”“两个确保”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1)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太小;

(2)社会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3)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发挥平衡收入、缩小差别的作用。解决:

(一)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

(二)用制度保证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三)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最低保障制度、广泛的援助、教育援助、精神援助。

(五)建立与完善沟通机制。

5、试分析我国目前公共服务现状,这些现状有哪些措施?

现状:

(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问题:表现在:信息服务质量不高、就业培训质量不高、对困难群体的帮助不够、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

(三)资金和组织管理问题:存在的问题:一是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机构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严重影响就业服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更不用说进行深层次变革;二是,在建设就业服务机构的各项硬件及软件资源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既影响就业服务机构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质量,也影响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开展其他收费业务;

(四)从业人员问题。

措施:(1)依靠政策力量;(2)加大政府投入;(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4)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5)推进就业服务的社会化;(6)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就业培训质量;(7)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8)加大“一条龙”就业服务的推广力度;(9)大量培养和充实就业从业人员。

第四篇: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结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二)原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转发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劳动部门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的通知》(云价费发〔1992〕355号)、《关于对云南省职业介绍服务收费标准的批复》(云价费发〔1994〕16号)、以及《关于云南省劳动系统职业介绍管理服务项目(变更调整部分)收费标准的通知》(云价费发〔1999〕134号)规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的职业介绍机构分别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个人求职服务费、职业介绍成功服务费。

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结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贵州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1.职业介绍服务费每人/次5元(含报名填表、建档);2.就职业介绍成功服务费:普通工种每人/次20元;技术工种每人/次30元;管理人员每人/次40元;跨省劳务

输出成功服务费每人/次50-200元(职业介绍不成功不收费)。

3.向单位收取职业介绍成功服务费的有:普通每人/次收费20元;技术每人/次收费40元;管理人员每人/次收

费60元;跨省劳务输出成功服务费每人/次50元200元,网络招聘服务费每次300元。

四川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1.求职登记建档费每人次1 0 元,有效期为一年。

2.职业中介提供省内职位的,按不超过首月工资额的2 0 %收取;提供省外职位的,按不超过首月工资的 0 %收取;因职业介绍机构责任,造成介绍未成功的,应退还求职者全部服务费。委托招聘收费

标准为联合招聘每人5 0 元;委托职介机构招聘每人1 0 0 元。该项收费由招聘单位缴纳。职业介绍机构

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登记和职业中介实行免费服务。

湖南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1.介绍、推荐服务费(含录用费)中,一般工种、技术工种、一般职员、中级管理员、高级管理员分别为 80、100、150、300、400元/人次;委托招工、招聘服务费(含考务费)为50元/人次;境外人员就业跟

踪管理服务费(含建档翻译、政策咨询、现场勘测等费用)为40至100元/人/月;介绍赴境外民间劳务 服务费(一次性)为800元/人次;代办因公、因私出国手续费为100元/次。

安徽劳动职业介绍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1劳务输出国外服务收费:劳务收入10% 接受国内外单位委托组织劳工蔬菜办理有关手续和全程跟踪服务。2求职登记、入网服务收费:10元人/次

有效期一年(失业、下岗职工免收求职登记表)。

3职业介绍服务收费人/次:省内:县及县以下20元,省辖市60元 不成功不收费,省内失业、下岗职工免费 就业合同在一年以上。

收费最高不超过合同月工资的50%。省外:200—350元 4招聘招考服务收费:

联合招聘招考:50元人/次委托职介所招聘招考:100元人/次

含照工报名、考试考务、试卷等费用。非劳务市场招聘招考,不得收费。

广东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1.用人单位招聘、求职者求职登记收费标准10/人.2.择业介绍成功服务:中、高级职称或相当技术等级学历收费标准300—400元/人,初级职称或相当技术

等级:学历普通工种收费标准100—200元/人,南京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3、介绍成功服务费

职业介绍机构为求职者推荐介绍成功后收取。1)介绍本地劳动力在本地就业:10元/人.次

2)介绍劳动力跨市、县就业:30元/人.次

4、跨省、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服务费:4元/人.月

经输入地省辖市以上劳动部门批准设立的输出地省、市、县劳动部门驻输入地劳务管理服务机构对本地劳

务输出人员及时提供劳动权益保护、咨询,劳动争议调解,工伤事故协调处理和索赔等方面的服务。

5、微机信息资料查询、职业指导服务费:5元/人.次

个人向职业介绍机构查询有关需求信息,进行职业指导服务时收取。1小时内为一次,按次计费。

6、职业能力测试费待开展该项业务后具体核定。

7、自愿委托保存档案费:10元/人.月

限定在市、区、县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服务机构。

8、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费

限定在市、区、县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实行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收取)

1)出国(境)政审 120元/人.次

负责审核档案材料,提供现实表现。

2)职称考核、考试评审代理费

有评审委员会,评审费按规定另收。初级职称

20元/人.次 中级职称

50元/人.次 高级职称

100元/人.次

3)社会保险代理费:12元/人.年

代办开户、缴费业务,按险种收取费用。

4)住房公积金代理费:8元/人.年 代办开户、缴费、提取业务。

5)劳动关系转出代理费:30元/人.次

劳动关系转移到用人单位或其他劳动、人事代理机构(包括档案、工资、行政、社会保险关系等)。

介绍成功服务费

为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或户主)洽谈成功办理录用登记备案手续时收取。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的,按

此标准加收10元/人。

1)初级工:30元/人.次 2)中级工:40元/人.次

三、劳动就业机构收取的费用

1、发布招聘信息审核费30元/次

市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对用人单位发布招工信息进行审核时收取。

福建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项目 收费标准(元)备注

求职服务费 包括登记、填表输入微机等该项收费向求职者收取

就业登记服务费(包括就业、失业登记)3

推荐成功服务费 10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介绍就业服务费 72 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收取。

用人单位用人需求服务费 向用人单位收取

普通工种 15

技术工种 30

技师、高级技师 60

跟踪服务费 48 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驻外地、外省劳务管理机构收取

职业咨询、指导服务费 10

办理外国人来闽就业服务费 300 包括审核、登记、表格、证书等。劳动就业

服务机构收取。

办理港、澳、台居民来闽就业服务费 150

办理保存职工关系、档案管理收费 向委托者收取

1.个人委托保存职工关系、档案 10

2.外资、台资、乡镇企业委托保存职工关系、档案 20

3.委托单纯保管档案 5

河南: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一、就业信息入网服务费。包括失业信息入网服务费、求职信息入网服务费和用人单位用人信息入网服务

费。

1、失业信息入网服务费。失业人员到当地劳动部门委托的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将本人失业信息入

网,每人次交纳信息入网服务费10元,其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免交入网服务费。

2、求职信息入网服务费。每人次5元。

3、用人信息入网服务费。每人次5元。

二、流动就业中介服务费。是指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为劳动力到常住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就业提

供的一系列服务所收取的服务费。

l、经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到境外就业,就业者应向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按签订的劳务合同

期限交纳不超过合同期内劳务收入总额lo%的境外职业介绍中介服务费.2、经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组织输送到外省、市就业的,就业者应向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交纳

相当亍—个半月合同工资收入的中介服务费。经协商,外省用人单位应

按国务院规定将劳务人员月收入的3%按月交给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

三、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收费属于政府价格管理部门管理的重要经营性服务收费,其管理审批权限在省

物价局,其它任何单位和部门均不得自定收费项目及标准。全省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均应按批准的

项目与标准执行,并按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河南省经营性收费许可证》,凭证收费。

重庆: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一、求职登记费:每人10元。由职业介绍机构向求职者个人收取,职业介绍机构至少 为求职人员推荐介绍职业三次。劳动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机构按此标准的75%收取。

二、成交服务费: 收费标准(元/人)

总额

求职者个人承担

用人单位承担技术等级

普通工种、初级技工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成交服务费由求职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职业介绍机构在职业介绍成功后分别向双方 收取。劳动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机构按此标准的75%收取。

三、劳务输出服务费:凡经县以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批准的,有组织地成批输出劳务人员,由职业介绍机构在职业介绍成功后,向劳务人员收取每人150元

劳动输出服务费,向市外用人单位收取每人200元劳务输出服务费。

四、现场招聘会门票:每人5元,由劳动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机构在举办大型劳务交流活 动时收取,场地需具备100平方米以上交流大厅。

五、现场招聘台位费:每个单位每天200元。由劳动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机构在举办现场 招聘活动时向招聘单位收取,场地需具备100平方米以上交流大厅。

六、档案保管服务费:个人委托每人每月3元,单位委托每人每月6元。由劳动部门所 属职业介绍机构向委托保管流动职工档案的个人或单位收取。

七、劳动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机构对下岗失业职工免收上述各项费用。

八、经劳动部门批准建立的由国家核拨经费,具有社会公益职能,以及国家未核拨经费、具有事业编制且未实行企业化经营的非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其收费按照我市劳动 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机构收费标准执行.

第五篇:中国上市公司2000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范文模版]

中国上市公司2000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

时间:2008-4-28 10:34:00

作者:余玉苗

来源:经济评论

本文以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1999年报审计为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呈现出低集中度、强地域性的特点。这种审计市场型态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性,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培育质量、风险和品牌意识,难以在会计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后与实力雄厚的国际会计公司进行竞争,更严重的是危害了审计的独立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我国构造“寡占型”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而在促使此型态审计市场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则应遵循借助政府权威和坚持市场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一、引言

研究产业组织的经济学家一般将产品(包括服务类产品)的市场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然后按照S-C-P(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原则加以考察。股票上市公司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的一种特殊的“产品”,同时也是其一项稳定而利润可观的业务,取得此项业务的执业资格是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结构呈现出何种型态,它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和可信性、对财务报表的决策价值和审计信息的风险预警功能,乃至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自身的长期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根据现实需要和其他国家的审计市场发展规律,我国应培育何种合理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又如何培育?这些问题都急需进行认真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股票上市公司审计业务有许多种类,既包括法定审计业务,如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所附的财务报表审计、验资、盈利预测审核、年报审计、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审核等,又包括非法定审计业务,如管理审计、职员舞弊审计等。鉴于其中年报审计是一种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法定审计业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故本文仅以此项业务为研究对象。而由于审计某家上市公司年报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常发生变更,同时事务所之间也会发生合并现象,故本文研究的又只是审计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1999年年报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情况。概而言之,本文拟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市场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认识并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路。

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现状

我们对审计沪深两地截至2000年4月份总共944家A股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会计师事务所情况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集中度很低。上市公司客户最多的前10家事务所(“十大”)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1.8%,前20家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到51%(50.8%)。鉴于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都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在“产品”的性质和功能上无本质区别,即属于无差别性产品,能够提供这类“产品”的“厂商”又有100余家,因此单从统计数字上看,我们可以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是一种倾向于完全竞争型结构。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同时我们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100余家有证券审计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本地客户所占的比重平均达79.6%,非“十大”事务所的客户本地化比例更是高达82.0%。这就是说,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地分割着。

三、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缺陷及其影响

我们认为,目前这种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结构存在着很多缺陷,现实中业已暴露出很多问题,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1.阻碍了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规模经营。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客户数量过少,市场占有率过低,无法形成业务的规模经济性。事务所的经营成本难以降低,其盈利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同时,过小规模的事务所也没有抗拒审计风险的实力。

2.制约了会计师事务所培养良好的风险、质量和品牌意识,不利于今后与国际会计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在现行审计市场结构型态下,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精力放于如何搞好与有关政府部门和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关系上,而不是努力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树立职业信誉、塑造优良品牌上。这样,无疑阻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执业水平的尽快提高,无力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后与具有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机制、熟练市场开发技巧和雄厚人力与物质资本的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在国内市场上进行有效的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

3.加重了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间审计关系的失衡,危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间的审计关系本来就是严重失衡的。这是因为,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交易”的契约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他们往往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上市公司共谋,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这方面的事件层出不穷。在这种审计关系格局下,审计市场再过于分散,必然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为维持客户,更加屈从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操纵,严重危害审计的独立性和社会可信度。理由很显然,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东方不亮西方亮”,总可以找到愿满足其不当意愿的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存在千丝万缕利害关系的注册会计师也往往很难抵制来自于当地政府的干预和当地企业的压力。这可以从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得到初步验证。1997年以前,我国未出现过否定意见和拒绝发表意见两种类型审计报告,1997—1999年年报审计中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均只有1家,拒绝表示意见的也分别只有1、9和11家。注册会计师对很多弄虚作假或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很不规范的上市公司仍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或折衷的附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不出具否定意见和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不仅直接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而且更严重的是丧失了审计信息应发挥的风险预警机制作用。低质量的、甚至虚假的审计报告没有将公司虚计资产和利润、低估负债和损失的行为、内部控制存在的弱点和缺陷、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等揭示出来,掩盖了企业的各种经营风险,使企业的风险得不到及时预警,将危害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四、应形成何种合理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

基于上市公司审计这种“服务产品”的特殊性(质量至关众多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和无差别性,我们认为形成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大大提高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集中度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第一,可以消除审计活动的地域性,避免来自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和当地企业的种种牵制。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审计市场。第二,可以大大缩小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使其难以再采用威胁变更事务所逼其就范的不正当手段,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审计的可靠性。第三,有利于造就若干家规模巨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增强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实力。美国审计学家迪安基洛(DeAngelo)曾指出:大型审计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即更有能力抵制客户不许披露欺诈行为的压力;大型事务所有更多的客户,由于某个客户更换审计师而引起的“准租金”(quasi-rents)损失很可能小于未能报告欺诈行为对事务所声誉和审计收入造成的影响。第四,有利于保持审计业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通过更好地评估和控制客户的审计风险来提高以后审计质量,通过利用以前审计工作底稿、简化重复性的首次审计时已实施的审计程序、提高搜集和鉴别审计证据的效率来降低以后审计成本(并使首次审计的固定成本得到分摊),增加事务所的利润。这样,就避免了规模过小的事务所因审计命运的不确定性易出现的短期化行为及对审计质量的损害问题(不愿意投入必要的审计人力和财力)。当然,大型事务所能够在内部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和质量控制系统,自然也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从这一角度看,构造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为事务所培育对其业务拓展至关重要的良好声誉和品牌创造了条件。第五,可以形成人才、网络、抗拒高风险等优势,从而能够顺利有效地满足集团式或跨国经营的上市公司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最后,形成若干“寡头”论会计师事务所,无疑有利于在扩大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后,增强与国际会计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激烈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事实上,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几乎所有证券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乃至其他大型企业的审计业务都是由极少数几家巨型会计师事务所控制。这可以说是各国审计市场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如早在1932年,纽约股票交易所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的701家上市公司中,492家就是由当时的“八大”审计的,占70.2%。到1978年,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全部公司中由“八大”审计的比例已高达95%。而据统计,对《幸福》杂志500家美国最大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审计业务,1984年“八大”更是分别占有了96.6%和97.4%的市场份额。尽管美国国会1970年代末就曾对“八大”会计公司瓜分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现象提出批评,希望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干预,但直到现在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所谓的反垄断措施,相反原来的“八大”进一步合并为“五大”,市场结构依然如故。而且,美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致力于合并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能量。应该指出的是,寡占不是完全垄断,并没有扼杀必要的竞争只是提升了竞争的层次和水平,即几家“寡头”式事务所之间在审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深度上进行竞争。美国审计学家斯缪尼克(Simunic)等人进行的实证分析也已表明,高度“寡占”性的美国审计市场仍具有充分的竞争性。

五、造就寡占型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原则

要在我国造就寡占型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我们认为,必须遵循借助政府部门权威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由于目前审计市场因行政干预已被人为的分割,加之人们“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传统观念很强,故象欧美国家那样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来实现审计市场结构的寡占化是难以奏效的,至少需要漫长的过程。为加快审计市场的结构调整,必须借助政府规制的效力,提高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准入标准。如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2000年6月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指出: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许可证,要至少具有20名取得证券相关业务资格、年龄不超过60周岁的注册会计师,上业务收入不低于800万元,有限责任事务所实收资本不低于200万元、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净资产不低于100万元。这一资质要求迫使事务所通过合并和重组,以便达到设定的标准。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具有证券业务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由原来的106家减少到78家,78家中有52家是通过165家事务所之间的合并与联合达到新的准入标准的。通过以证券业会计师事务所为龙头、甚至于跨地区的合并(如沈阳华伦、北京中伦信、山西高新、吉林华伦、长春恒信、鞍山禹华六家事务所合并为华伦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天津津源、天津华夏、海口齐盛、新疆华西四家事务所组建成五洲联合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许多事务所走上了规模经营道路,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形成了人力资源和客户资源的综合优势,为今后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日本,审计市场格局与目前我国一样,一批小所分散全国各地,影响了审计、特别是证券上市公司审计的质量,投资者和公众对此反应强烈。同时,在与打进日本审计市场的美国“八大”会计公司竞争时,势单力薄。为从根本上扭转此局面,大藏省于1974年对《公认会计士法》进行了修订,规定设立审计法人并赋予其审计证券上市公司的资格。此举促使众多事务所合并,很快形成了十几家大型事务所,现在已发展为“四大”控制证券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市场型态。可见,即使在西方国家,政府行为在该领域的作用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在促使和推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时,又必须坚决按市场机制操作,即确保会计师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宜的合并、重组对象,而决不能实行政府强制,摘“拉郎配”。否则,将会严重影响事务所以后的和谐运作与进一步扩展,因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毕竟是人力资本高度密集型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亲合力、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决定事务所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应允许事务所根据自身条件和当事方的意愿,选择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具体途径,如实行集团制、进行创立式或吸收式合并、发展成员所等。

下载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分析(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分析(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大全五篇)

    中 国 劳 动 力 市 场 特 点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概念 劳动力市场,又称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就业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二、......

    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

    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化,以往存在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东莞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

    东莞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年东莞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过去东莞的经济比重失衡,外贸企所占的比例太高,金融风暴之后,东莞的经济严重受创,......

    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

    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2004年,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6039.46亿元,同比增长14.2%,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和总量目标。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岗位......

    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 (★)

    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2004年,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6039.46亿元,同比增长14.2%,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和总量目标,2004年广东劳动力市场供......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

    市场结构及其优缺点的分析首先我们先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积累了日渐尖锐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逐渐显露,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一、种植业仍是农村劳动力从业的主要渠道 随着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种植业不论在经营方式、种植方法及品种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

    德国劳动力市场

    德国就业保障的发展与特点 1927年,《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颁布,德国开始强制推行失业保险制度。1952年,德国建立联邦就业与失业保险局。1969年,《就业促进法》颁布,以此......